一、深圳市水土流失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杨文婷[1](2020)在《基于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理论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研究 ——以深圳市坪山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水土保持研究已近百年,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从黄河流域向全国逐步推广至今,具有丰富的治理模式及经验。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发现实施小流域蓄、排、引等水土保持工程也能达到海绵效果。通过对比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有差异、有侧重、有交叠,本质均以节水、蓄水、净水为前提,进而改善生态环境。因此,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为海绵城市拓展流域治理提供应用视角及思路。根据Meta-analysis法定性分析,海绵城市建设与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建设体系、技术支撑等方面存在较多相似性。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具有较为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可以作为海绵城市技术落地的基础支撑,因此,参考其区划、运行管理机制及技术措施体系等初步构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体系。研究过程中,首次利用水土保持区划的方式方法,结合现有海绵城市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海绵城市区划进行优化,并创新性地将部分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纳入海绵城市流域治理技术体系。海绵城市建设以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参照,以流域为单元进行基础划分,既保证流域范围内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也可避免海绵城市空间尺度的重复,对海绵城市建设范围的边界界定有一定的启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曾祥坤,王仰麟,李贵才[2](2010)在《中国城市水土保持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系统回顾了10多年来我国城市水土保持研究进展。首先从城市水土保持研究的阶段划分入手,将研究历程分为1995-1999年的问题导向型研究阶段和2000年至今的目标导向型研究阶段,并分析了不同阶段我国城市水土保持研究的重点和特色;其次,根据城市水土保持研究的理论框架从理论基础研究、形成机制研究、状况评价研究、保持措施研究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另外对相关学科和理论发展也进行了介绍;最后,总结当前城市水土保持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结合城市土地利用开展基于城市水土保持的功能导向型研究,对未来研究发展的主要趋势和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张园眼,李天宏[3](2018)在《基于GIS和RUSLE模型的深圳市土壤侵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GIS技术支持下,基于RUSLE模型对深圳市土壤侵蚀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分析了不同坡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和降雨条件下土壤侵蚀强度空间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2014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96. 15t·km-2·a-1,年侵蚀量为36×104t,其中轻度、中度侵蚀的面积占比分别为12. 65%和0. 91%,强烈及以上侵蚀面积占比只有0. 14%,全市土壤侵蚀总体属微度水平,相比1995年有明显改善;(2)中度及以上等级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15°~35°区间,坡度每增加一个等级,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增加344. 0t·km-2·a-1;(3)主要分布在山区周围、植被覆盖度为30%~60%的高植被覆盖区虽然面积只有全市的37. 2%,但其侵蚀量却达全市的62. 7%;(4)林地和园地是土壤侵蚀发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5)土壤侵蚀受汛期(4~9月)降雨影响显着,汛期泥沙输移量超过全年的80%.研究区应该特别关注汛期山区周围的土壤侵蚀防治.
丁晓欣,张健,朱佳,邢诒,段怡慧[4](2020)在《基于GIS和RUSLE模型的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价——以深圳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以广东省深圳市为研究区域,运用GIS和RUSLE模型,结合全市的土壤数据集、气象数据集和高程数据集,以水土保持量作为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的评价指标,通过对深圳市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的评价,为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估的等级划分提供参考,进而为深圳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全市水土保持功能的重要性可分为4级,即极重要、高度重要、重要和一般重要,受地形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空间上呈现出由西北部逐渐向东南部增强的分布趋势;由于城市开发建设活动较少,森林资源丰富,地形地貌变化较大,丘陵山体较多,东南部的水土保持能力相对较强;水土保持功能极重要区域面积为61.90km2,高度重要区面积为161.93km2,二者总面积为223.82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1.21%,主要以连片斑块集中分布在深圳市东南部。
吴长文[5](2004)在《城市水土保持的理论与实践》文中认为通过对城市化过程的分析 ,提出了城市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内涵 ,阐述支撑城市水土保持理论的城市生态学、水土保持原理及科学发展观 ,总结深圳市城市水土保持的管理模式和创新技术体系。
储召蒙[6](2018)在《深圳市城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深圳市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城市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逐渐受到重视并逐步开展,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深圳市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分析了深圳市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促进深圳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深圳市的环境质量。
唐祥[7](2020)在《浅谈深圳市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防治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深圳市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并在近4年保持稳定,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着。本文在分析深圳市水土流失现状和危害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深圳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近年来推行的政策及采取的措施,总结了工作中的经验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全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陈记平[8](2015)在《深圳市城市水土流失现状及监督预防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深圳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城市水土流失问题。经过多年的治理,城市水土流失情况有所缓解,大范围水土流失危害的发生频率较低。截止2012年深圳市水土流失面积已降至42.73km2,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2.26km2。但还应看到,人为因素在深圳市水土流失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治理好深圳市水土流失的有效对策是加强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督监测,确保水土保持措施有效实施并发挥效用。本文重点分析了深圳市在预防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方面所做的举措,以期为全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
赵琳[9](2019)在《深圳市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水土保持策略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深圳市布心路、爱国路、沿河路目前承担着深港东部过境交通的重任,该区域的过境交通交织混杂,并随着近年来市内汽车保有量及道路车流量的快速增长,时常拥堵,特别是丹平快速路通车后的晚高峰,布心、爱国路口前往丹平快速方向的车流往往排队达到一两公里,对该区域周围多数居民的出行造成了严重困扰。为彻底改善罗湖东部片区的交通现状,同时将货运交通调整出城市中心,于2014年启动了深圳市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项目线路西起爱国路高架桥,下穿东湖公园、塘排山,在沿河北路与东环地面快速路相接。该项目隧道总长度6.053km,匝道总长度2.401km,占地面积53.49hm2,挖方118.30万m3,填方12.82万m3,弃渣105.48万m3,建设工期3年,概算投资194614万元。因该公路为线型开发建设项目,隧道较长,且布局跨度大、扰动面积广、开挖和弃渣量大,主要采用隧道明挖形式施工,只要线路经过的区域,原有地貌都会受到工程建设的扰动和破坏,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注重水土保持,项目区就容易出现乱挖、乱倒、乱堆等水土流失现象,破坏自然景观,污染水源保护区,甚至危及公路的安全运行。针对本工程水土流失具体特点和对周边造成的影响,该水土保持方案紧密结合主体工程设计,对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设计了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主体工程区施工期设计了临时拦挡、排水、沉砂和覆盖措施,完工后对裸露地表进行景观绿化,恢复生态环境;在临时堆土区坡脚布设袋装土拦挡,周边布设排水沟和沉砂池,对裸露堆土面覆盖,完工后对施工迹地绿化;在施工生产生活周边布设临时排水沟和沉砂池,完工后拆除施工营地建筑物及其场地硬化,覆土、恢复绿化;施工便道区在工程结束后,拆除硬化,土地平整后,恢复为原有土地利用类型;在征地拆迁区周围设置拦挡措施,并及时将拆迁废渣运走。通过本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项目区水土流失,使建设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王永喜,叶枫,夏兵,马义虎,陈霞,郑佳丽[10](2013)在《深圳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理念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促进当前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良性发展,推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新理念和新模式,通过回顾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建设过程,介绍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理念与实践。深圳水土保持园区包括水土文化区、水土保持科普试验区2大部分,将文化性、景观性与水土保持各种技术展示相结合,建设以城市水土保持特色为主的专业示范园。突出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对广大市民的水土保持宣传、对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营造寓教于乐的户外课堂,同时分析园区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对今后水土保持示范园建设提出设想:准确定位,以科普宣传功能为主;规划设计创新,多专业领域参与,多方面、多层次宣传水土保持理论与实践内容;建立良好的园区运行管理机制,保障长期有效运营。
二、深圳市水土流失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圳市水土流失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理论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研究 ——以深圳市坪山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1.5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体系及海绵城市概述 |
2.1 水土保持相关概念及发展历程 |
2.1.1 水土保持概念 |
2.1.2 水土保持发展历程 |
2.2 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理论 |
2.2.1 小流域综合治理概念 |
2.2.2 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历程 |
2.2.3 小流域综合治理理论体系 |
2.2.4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及总结 |
2.2.5 国外小流域综合治理案例 |
2.3 海绵城市相关概念及发展历程 |
2.3.1 海绵城市相关概念 |
2.3.2 海绵城市国外发展及其主要研究 |
2.3.3 海绵城市国内发展及现状 |
2.4 海绵城市建设核心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海绵城市与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关系 |
3.1 基本概念及核心理论相关性 |
3.1.1 基本概念相关性 |
3.1.2 核心理论相关性 |
3.2 建设内容(实施方法/途径)相关性 |
3.3 措施体系及技术支撑相关性 |
3.3.1 措施体系相关性 |
3.3.2 技术支撑相关性 |
3.4 运行管理及效益机制相关性 |
3.5 案例调查相关性分析 |
3.6 海绵城市与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关系小结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海绵城市体系构建 |
4.1 以流域为单元建设海绵城市的优势及必要性 |
4.1.1 以流域为单元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势 |
4.1.2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采取流域治理的必要性 |
4.2 海绵城市流域治理规划原则及范围划分 |
4.2.1 治理规划原则 |
4.2.2 海绵城市流域治理范围划分 |
4.3 海绵城市流域治理管理 |
4.3.1 理念及目标 |
4.3.2 管理主体和对象 |
4.3.3 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
4.3.4 管理运行 |
4.3.5 绩效考核制度 |
4.3.6 监测评价体系及数据库构建 |
4.3.7 宣传推广、民众参与及监督 |
4.4 海绵城市流域治理技术及方法 |
4.4.1 流域治理基本思路 |
4.4.2 以流域为单位基本规划、保护原有生态系统 |
4.4.3 生态自然修复 |
4.4.4 以流域为单位布控设计,形成综合治理体系 |
4.4.5 海绵城市流域治理技术体系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海绵城市流域治理实例——深圳市坪山区海绵城市建设 |
5.1 项目概况 |
5.1.1 项目背景 |
5.1.2 项目基本情况 |
5.1.3 项目现状与问题识别分析 |
5.2 以流域为单元的坪山区海绵城市水系(片区)划分 |
5.3 以流域为单元的坪山区海绵城市建设管控划分 |
5.4 以流域为单元构建坪山区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及成效 |
5.4.1 建设总体目标及建设策略 |
5.4.2 主要建设内容及成本效益分析 |
5.4.3 主要技术措施 |
5.4.4 管理运行及实施保障措施 |
5.4.5 分析与展望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表1 我国部分水土流失类型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
附录2 |
问卷调查一(新泉井小流域) |
问卷调查二(永安堡小流域) |
问卷调查三(长坑水库小流域) |
问卷调查四(坪山区海绵城市建设)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基于GIS和RUSLE模型的深圳市土壤侵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概况 |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土壤侵蚀模型 |
2.3 研究区RUSLE模型因子计算 |
2.3.1 降雨侵蚀力因子 (R) |
2.3.2 土壤可蚀性因子 (K) |
2.3.3 坡长坡度因子 (LS) |
2.3.4 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 (C) |
2.3.5 水土保持措施因子 (P)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土壤侵蚀空间特征分析 |
3.2 不同坡度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
3.3 不同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
3.4 不同土地利用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
3.5 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
4 结论 |
(5)城市水土保持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的理论基础 |
1.1 城市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内涵 |
1.2 城市水土流失及其危害形式 |
1.3 城市水土保持的功能与目标 |
1.4 城市水土保持有关的理论与原理 |
1.4.1 城市生态学理论 |
1.4.2 城市水土保持原理 |
1.4.3 实践科学发展观原则 |
2 深圳城市水土保持的管理模式探索 |
2.1 规划优先 |
2.2 健全机构, 依法行政 |
2.3 推进水土保持大行业管理 |
2.4 落实城市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监督管理 |
2.5 政府投资的治理项目管理实践 |
3 开展城市水土保持技术体系研究 |
3.1 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 (设计) 报告书编制技术 |
3.1.1 编制报告书的具体指标 |
3.1.2 有关技术标准 |
3.2 开发平土流失区治理措施优化配置 |
3.3 裸露山体缺口景观影响度计算指标体系 |
3.4 裸露山体缺口治理的生态建设模式 |
3.5 斜坡快速绿化新技术研究及应用 |
4 结语 |
(6)深圳市城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深圳自然及经济概况 |
2 深圳市水土保持工作现状及水土流失原因分析 |
2.1 深圳市水土保持工作现状 |
2.2 水土流失原因分析 |
3 城市建设水土流失危害性分析 |
4 深圳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基本思路 |
4.1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
4.2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总体目标 |
5 深圳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优化措施及建议 |
5.1 加快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工作 |
5.2 完善量化监测监督体系 |
5.3 加大重点项目汛前、汛期监督检查力度 |
5.4 强化水土保持宣传工作, 提高认识水平 |
6 结语 |
(7)浅谈深圳市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深圳市水土流失现状 |
2 城市水土流失危害 |
2.1 管网淤积,内涝加剧 |
2.2 影响道路交通环境 |
2.3 污染水源,影响城市内河道、水库等环境状况 |
2.4 产生隐患,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3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
3.1 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等制度建立 |
3.2 强化生产建设项目管理 |
3.3 提升水土流失监测信息化水平 |
3.4 重视水土保持宣传 |
4 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4.1 水土保持方案难以应对水土流失现状 |
4.2 水土保持后续设计和经费未落实 |
4.3 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水土保持意识需加强 |
4.4 水土流失危害难以量化 |
(8)深圳市城市水土流失现状及监督预防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自然概况 |
2 水土流失现状及成因分析 |
2. 1 水土流失现状 |
2. 2 水土流失原因 |
3 水土流失预防对策 |
3. 1 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监测网络 |
3. 2 推陈出新,创建水土保持度汛方案制度 |
3. 4 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提高水土保持意识 |
3. 5 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测单位的全程服务功能 |
4 结语 |
(9)深圳市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水土保持策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外水土保持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水土流失现状 |
1.2.2 国外水土保持研究现状 |
1.2.3 国外水土保持研究动态 |
1.3 国内水土保持研究现状 |
1.3.1 国内水土流失现状 |
1.3.2 国内水土保持研究现状 |
1.3.3 国内水土保持研究动态 |
第2章 现状调查与分析 |
2.1 现状调查 |
2.1.1 基本情况调查 |
2.1.2 公路及周边道路现状调查 |
2.1.3 工程周边水土流失及防治现状调查与分析 |
2.2 自然概况调查 |
2.2.1 地形地貌调查 |
2.2.2 地质调查 |
2.2.3 气候气象调查 |
2.2.4 水文调查 |
2.2.5 土壤、植被调查 |
2.2.6 生态用水来源和保障情况调查 |
2.2.7 与基本生态控制线的关系分析 |
2.2.8 与水源保护区的关系分析 |
2.3 社会经济情况调查 |
2.4 调查分析结果 |
第3章 水土流失分析 |
3.1 水土流失时段分析 |
3.2 水土流失预测分区分析 |
3.3 水土流失预测分析 |
3.3.1 扰动原地貌、土地及植被预测分析 |
3.3.2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预测分析 |
3.3.3 土石方运转预测分析 |
3.3.4 预测方法和参数的选取 |
3.3.5 水土流失量分析 |
3.4 水土流失危害分析 |
3.5 预测分析结果 |
第4章 水土流失防治分析 |
4.1 防治原则与目标 |
4.1.1 防治原则 |
4.1.2 防治目标分析 |
4.2 防治责任范围和防治分区分析 |
4.2.1 防治分区分析 |
4.2.2 防治责任范围分析 |
4.3 对主体工程已有水土保持措施评价 |
4.3.1 隧道工程 |
4.3.2 地面道路接线工程 |
4.3.3 桥梁托换工程 |
4.3.4 管线改迁工程 |
4.3.5 绿化景观工程 |
4.4 新增水土保持措施评价 |
4.4.1 项目区绿化工程 |
4.4.2 排水、沉沙措施 |
4.4.3 临时用地防护 |
4.5 防治措施总体布局 |
4.6 水土流失防治分析结果 |
第5章 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
5.1 排水工程措施分析 |
5.1.1 工程等级标准 |
5.1.2 集流分区及流量计算、校核 |
5.2 绿化措施分析 |
5.2.1 隧道暗埋段绿化措施分析 |
5.2.2 地面接线道路绿化措施分析 |
5.3 施工期临时措施分析 |
5.3.1 临时排水沟 |
5.3.2 临时拦挡、沉沙措施 |
5.3.3 其他临时措施 |
5.4 水土保持措施分析结果 |
第6章 水土保持监测分析 |
6.1 监测范围分析 |
6.2 监测内容分析 |
6.3 监测时段分析 |
6.4 监测方法分析 |
6.4.1 调查监测分析 |
6.4.2 地面调查分析 |
6.5 监测分析结果 |
第7章 实施保障措施分析 |
7.1 组织机构分析 |
7.2 管理措施分析 |
7.3 工程施工分析 |
7.4 检查与验收分析 |
7.5 实施保障措施分析结果 |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深圳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理念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示范园概况 |
2 深圳水保园建设的新理念 |
2.1 新型目标, 独特定位 |
2.2 关注利用, 合理选址 |
2.3 多元融合, 水保、文化、景观三位一体 |
2.4 润物无声, 开辟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户外课堂 |
2.5 综合展示, 促进技术创新 |
3 深圳水保园建设的主要内容 |
3.1 水土文化展示区 |
3.2 水土保持科技展示区 |
3.2.1 科普示范内容 |
3.2.2 水土保持科研试验内容 |
4 深圳水保园运营与管理模式 |
5 深圳水保园建设思考 |
四、深圳市水土流失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理论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研究 ——以深圳市坪山区为例[D]. 杨文婷.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中国城市水土保持研究综述[J]. 曾祥坤,王仰麟,李贵才. 地理科学进展, 2010(05)
- [3]基于GIS和RUSLE模型的深圳市土壤侵蚀研究[J]. 张园眼,李天宏.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8(06)
- [4]基于GIS和RUSLE模型的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价——以深圳市为例[J]. 丁晓欣,张健,朱佳,邢诒,段怡慧. 环境保护科学, 2020(01)
- [5]城市水土保持的理论与实践[J]. 吴长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4(03)
- [6]深圳市城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考[J]. 储召蒙. 中国水土保持, 2018(06)
- [7]浅谈深圳市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防治对策[J]. 唐祥.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0(01)
- [8]深圳市城市水土流失现状及监督预防对策[J]. 陈记平.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5(02)
- [9]深圳市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水土保持策略与分析[D]. 赵琳. 湖南大学, 2019(06)
- [10]深圳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理念与实践[J]. 王永喜,叶枫,夏兵,马义虎,陈霞,郑佳丽.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