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文化与现代营销管理》电视讲座系列第一单元商业文化建设(总结)

《商业文化与现代营销管理》电视讲座系列第一单元商业文化建设(总结)

一、《商业文化与现代市场营销管理》电视系列讲座 第一单元 商业文化建设(提要)(论文文献综述)

何雪姣[1](2020)在《R英语培训机构服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胡森,杜金莉,万思达[2](2019)在《营销伦理道德文献综述》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营销伦理道德研究的历史演进为线索,首先,对相关营销伦理概念进行辨析;其次,对营销伦理研究的演进进行简单归纳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提出目前的营销伦理层面目前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王宏岩[3](2015)在《中日商务教材对比研究 ——以《经理人汉语·商务篇》(上、下册)与《商务日语》《商务谈判日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商务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多。目前对商务汉语教材的研究为数不少,但是对两种不同语言的商务教材进行对比研究较少,对中日商务汉语教材的对比研究更少见。中日两国为一衣带水的国家,自古以来两国的经济交往就比较频繁,为更好地促进两国商务的交流,本文对信用比较好的中日两套商务教材《经理人汉语·商务篇》(上、下册)与《商务日语》《商务谈判日语》教材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这两套商务教材的对比,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并对以后商务教材的编写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商务汉语的发展。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本章论述了选题的缘起和意义;对商务汉语与商务日语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对本论文研究运用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阐述。第二章,两部教材宏观对比分析。一本好的商务教材应该是“好学易教”的,教材在宏观上要对象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本章从教学对象、编写原则、编写思路和特点、编写体例的宏观角度对两部教材进行对比,从宏观上分析两部教材的不同点,比较各自的优缺点。第三章,两部教材课文对比分析。教材知识的载体是课文的内容,课文的质量会影响到学习者学习的效果。本章从题材的选择与编排、课文的体裁与形式、课文中的翻译,课文中的文化内容方面对两部教材的课文内容对比分析。第四章,词汇和语法对比分析。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而语法是语言的框架。词汇和语法会影响商务交际的能力和水平,在商务教材中,词汇和语法部分的编排至关重要。本章从呈现形式、数量、解释方式对词汇和语法分别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各自的优势与不足。第五章,两部教材练习对比分析。商务交际能力要通过听、说、读、写体现出来,在练习的过程中对这四个方面不是一把抓,而是要有一定的侧重点。本章从形式、分布、数量方面出发对两部教材中出现的练习进行研究。研究练习的形式中机械练习、功能性练习、商务交际练习三种练习形式所占的比例,通过数据来分析练习对商务语言学习的影响。第六章,商务汉语教材编写建议。通过前几章对两部教材的对比分析中发现的优缺点的总结,从商务汉语教材的编写着眼,肯定《经理人汉语》的优点的基础上,对《商务日语》教材中可取的优点部分加以吸收引进,对未来的商务汉语教材的编写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有利于提高商务汉语的教学和学习的效果,进一步促进汉语的推广。第七章,结语。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并概况对比的意义;阐述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后续的研究方向。

原礼慈[4](2014)在《国际早间新闻电视节目比较研究 ——以CNN、BBC和CCTV为例》文中提出目前,中央电视台面临着台内部新闻节目改版的迫切需要与迎接外部网络等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新闻节目需要创新。然而,中央电视台不仅要作为在中国影响最大的电视台,还想在全球空间获得自己的话语权,向建设国际化大台的目标逐步迈进,必然要在立足中国、立足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学习国际上先进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技巧。美国CNN作为全球最早实现24小时滚动播出的电视新闻平台,其影响力早已超越国界,成为当之无愧的国际媒体。至于英国BBC,除了在广播电视新闻领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外,其设立的公共性理念,即在传播理念上以公共利益而非商业及政治利益为主要诉求的价值取向,也是我国电视新闻传播可以借鉴的。在本论文研究中,主要针对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早间时段的新闻节目与美国CNN、英国BBC早间新闻节目进行比较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从三者生产流程架构、编排分析、表现形态、广告分析、演播室设计、主持人风格和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这七大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国际视野下,探讨此类节目形态的一般规律,为中国的电视新闻改革提供具有操作性的理论观照。

杨亮[5](2012)在《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与当代产业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淄博——海岱之间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曾经哺育出辉煌灿烂的齐文化,而齐文化不仅是我国一支优秀的传统地域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来源之—和重要组成部分。务实、开放、多元、变革、兼容并蓄的文化品格在“膏壤千里,粟如丘山”且风炎土灼的齐国大地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和辐射力,品类繁复、工艺精湛、独树一帜的民间工艺文化便是孕育其中、颇具特色的一枝奇葩。齐文化“重农兴商”的历史传统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在21世纪“全球化”的新型经济、文化格局中依然不失借鉴和启迪意义。民间工艺文化更是持续不断地探索新环境中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明晰如何变革民间工艺的传统文化优势形成淄博文化资源的产业优势、如何借助民间工艺的大众文化力量培育出现代化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本文研究的基本目的。在选题、调研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定性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获得资料的途径包括:实地调查法(与当地的民间艺术家或手工艺者面谈并做记录)、函询法(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或民间协会组织发放咨询信函、电子邮件或者打电话)、查阅法(图书馆、民艺馆、博物馆、档案馆和电子资源)等等。历史研究中的时空结合法,在时间与空间的范畴内探索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发展脉络,阐述事实、揭示意义、解释原因、预测趋势。下面是各部分内容的提要:在引论中明示出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和产业化研究选题的原因和依据。界定民间工艺、文化和产业化等相关概念,并对学术界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的综述。首先对淄博民间工艺进行类别研究。按照重要性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对淄博当地的民间工艺品类进行全面的、客观的历史梳理,理清每种民间工艺的起源、鼎盛、衰落或者消失的时间、地点和代表性事件,由此证明淄博有史以来确实是民间工艺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具体民间工艺品类包括最主要的陶瓷和丝绸(此亦为中国最为典型的传统手工艺)及其衍生品刻瓷工艺、琉璃工艺以及内画工艺、淄砚工艺、铜响乐器、蹴鞠制造工艺等等不一而足。其次深入分析了博民间工艺发展的原因。主要是针对淄博各种民间工艺,分析其产生、鼎盛、衰落和消亡的原因,包括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历史因素两部分。比如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气象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尤其是煤炭、矿石、铁、铜等主要矿产资源以及农副产品资源等,此为相对稳定的地理决定性。而社会历史因素比之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更为深刻、复杂和富于变化,诸如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状态、国家政治制度、阶级阶层关系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每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流行时尚、风俗习惯等外部因素以及淄博地区广大民众的品格气质、心理素质和价值观念等内在因素都会共同作用于民间工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再次全面分析了是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内涵。第一触及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精神内核,亦即造物思想。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造物思想包含民众的智慧与理想,或“备物致用”的实用诉求或“文质彬彬”的审美意趣或“心手相传”的技能巧思,民间工艺匠人借用材质、配方、色彩、线条、形体等工艺语言表达出内心情感和精神追求。第二在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与地方民族传统文化关系的解读中勾勒出淄博民众典型性格特征,摹写民间艺人传统的社会生活与生产状况,关照民间工匠的艰苦奋斗与执着信念。第三归纳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生命周期性规律,描绘主流民间工艺文化生命中历经“缓慢积累的成长期——理性选择的成熟期——无奈蛰伏的衰退期——华丽转身的复兴期——不可限量的再生期”的跌宕路径,‘藉此在思想上对民间工艺文化发展产业化做出准备。复次是对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当代产业化的研究。首先将上述各种淄博民间工艺再次进行分类,明确不同民间工艺文化资源的归宿问题;然后基于对选择性产业化理念的认同解决“产业化”的道路选择问题。按照选择性开发战略思路进行市场客体分类——文化标本、文化作品抑或文化产品;按照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宏观思路进行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产业的市场角色定位——政府、投资者、劳动者和消费者如何定位;按照多元化市场发展多维思路进行民间工艺文化产业的市场开拓,旅游业、体育娱乐业、艺术品行业、网络市场范畴、国际贸易领域等等。最后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并对该选题展开进一步思考。主要结论是:结论之一: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其发展动因基本确证。结论之二:淄博民间工艺文化有着深刻而独特的内涵。结论之三: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发展产业化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结论之四: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化之路需要采取选择性战略并重新进行市场主体界定和有针对性的市场开拓。本文的创新点在:1.研究视角的创新。本论题试图站在社会文化的基点上,将视线向下投射,着眼于一个城市的“小传统”即大众文化,但是并不是回避和排斥“大传统”即精英文化,反而是要努力在精英文化的脉络中摸到大众文化的脉搏,亦即尝试在正统的历史研究成果中找到同时代的大众文化尤其是民间工艺文化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2.对淄博城市形象评价的创新。淄博自古为齐国封地,“五霸之首”、“战国七雄”是其鼎盛的标志性形象。曾经“泱泱大风”的齐国所恃“鱼盐之利”随属地减少逐渐转型成为现代山东一内陆城市,传统的纺织工业、陶瓷工业联合新型煤炭工业和石油工业树立起淄博“工业城市”的形象,然淄博凭借曾经辉煌之“齐国”遗风,欲将重振其文化与经济并立之形象,还原本来应有之面目亦非不可能之事。3.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创新。淄博的民间工艺文化以传统陶瓷和丝织工艺为轴心随时代不断演化出新的民间工艺品类,但是现代化机器大生产模式在陶瓷和纺织行业的成功并不能成为其他民间工艺同样可以效仿的佐证。为此本论文提出了“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选择性战略”。简言之,在开发和利用文化产业资源的淄博民间工艺文化资源时要基于“选择性”原则区别对待,多元并行,方能取长补短各得其所。4.淄博民间工艺产业市场道路选择的创新。本论文提出“继续发展轻工制造业(陶瓷工业、丝绸纺织业)、重点开创商业和服务业的创新协作,同时加强外围产业的辅助和保护”的市场开拓思路。特别是民间工艺文化与艺术品市场、旅游业和旅游商品市场、专业批发市场以及国际市场的层次化结合,同时兼顾金融、广告、教育和法律等环境建设。新模式、新思路、新策略和新方法在文化产业战略的大背景下显得益发突出和紧迫。

窦平安[6](2009)在《电子商务语义信息共享模式》文中提出论文研究电子商务领域的事务信息共享技术实施模式,重点是可公开的产品和销售信息、供求商机和消费评论的共享方案。基于语义数据技术,提出了电子商务语义信息共享的RSS/Atom模式、微格式模式和RDF模式。三种共享模式基于万维网技术标准、有实践基础、有双重理论支撑、有可操作性。在理论基础部分,对情报学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做扩展,提出了信息共享原理和信息共享激励机制。内容营销和渐进性竞争披露,成为电子商务语义信息共享的新动力。在上架就绪包装合作方式基础上,提出了产品制造商与其网上经销商之间的新型合作方式“上网就绪包装”。现有的B2C和C2C电子商务信息共享模式,主要面向基于内容树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当前主流的B2B电子商务信息共享表现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本文提出的信息共享模式兼顾人与计算机,以信息交流与数据交换一体化为主要特征,属于语义万维网上的电子商务信息共享方式。重点探讨了RSS/Atom在电子商务中的扩展应用,微格式和RDFa在网页中表达商务语义信息的方法。共享客户的信息利用方式有混搭装配和聚合装配。在被共享的商务信息利用方面,提出了商务搜索聚合模式、图书馆与网上书店的混搭实施方案、基于外部语义化网页群构建松散联邦数据库的架构。对三种共享模式的信息表达方式做共性抽象,发现了数据分层与信息拼装效应、信息应用价值跃升规律。原始数据、结构数据和样式数据构成三个基础数据层;三者之间可以分离,三者叠加甚至两两叠加都有实际意义;在基础数据层之上可以构建多层应用信息。从较低有序状态向上一级有序状态演进过程中,信息的应用价值渐进性提升;每到达一个高级有序状态就发生一次突变,成就一种全新应用,应用价值就发生一次跃升。

周先义[7](2008)在《安琪药业营养酵母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营养酵母行业是国内保健品产业的一个新兴行业,由于在其发展之初,就受到国外同业的巨大冲击,所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营销已经成为小到一个产品项目大到一家保健品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药业分公司(以下简称“安琪药业”),一个新兴的酵母类保健品生产、销售企业,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其营销环境、营销要素与营销措旌在广大保健品企业中有很强的代表性。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加强,安琪药业面临着大好形势和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有许多内部和外部的问题、制约和挑战,市场营销策略的运用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对安琪药业分公司的营养酵母市场营销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我国营养酵母行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消费者消费趋势的变化,运用市场营销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以及SWOT战略分析,找出了安琪药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安琪药业市场营销策略进行分析,制定出了一系列适合安琪药业的市场营销策略以及相关的管理策略实施建议。

张茵[8](2007)在《奥运会现场观众服务营销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出了“人文奥运”、“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三大理念,如何将“人文奥运”从抽象的理念落实到可操作的实际行动中,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奥运会参与规模最大的群体一现场观众作为切入点,通过对服务营销学和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奥运会观众需求及观众服务实践特点的归纳总结,构建了奥运会观众服务营销策略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悉尼和雅典奥运会观众服务实践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奥运会观众服务营销策略提出启示。借助焦点团体座谈会形式对北京奥运会观众服务需求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北京奥运会观众服务营销面临的现状和提出相应对策,并在在京举办的第一项测试赛中进行检验。通过访谈问卷调查了观众对测试赛时观赛经历各环节的服务评价,为测试效果提供有力依据。通过研究,本文认为:1.奥运会观众服务营销策略框架包括门票销售、观赛服务过程、公共信息服务、服务人员管理、形象景观、城市服务六方面内容。其中,观赛服务过程策略是决定观众满意度的关键性因素。2.往届奥运会观众服务对奥运会观众服务营销策略框架的每一方面都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并从九个方面为北京奥运会观众服务营销策略的构建提供了启示。3.北京奥运会观众分为五大类型、具有四方面特征,其现场观赛主要动因包括三方面,其追求的赛场气氛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其对观看北京奥运会担心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这些需求和特征为北京奥运会观众服务营销策略构建提供依据。4.垒球测试赛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北京奥运会观众服务营销框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为北京奥运会观众服务营销策略实践提出以下启示:第一,奥运会公共信息应做到简明易懂、准确一致、以人为本和整合发布,确保观众在赛前知晓相关比赛信息和要求。第二,场馆和城市内形象景观保持一致性,营造整体奥运氛围。第三,在服务团队内专业领域分工细致的情况下,加强不同服务领域间的信息沟通,确保服务质量。第四,优质高效的观众服务需要以完善的硬件设施为基础,它不仅能直接满足观众的需求,还能在赛时节约软性服务人力的投入,方便软性服务的提供。观众需求对场馆及其周边环境提出的硬件设施要求需要尽早引起工程设计部门的重视,提前纳入设计施工计划。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组建专业运行团队、界定清晰的职责分工、进行深入细节管理和广泛实施观赛文明宣传教育等五方面的建议。

夏燕靖[9](2007)在《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文中认为本文以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为探讨对象,将视野聚焦于上世纪80年代初至2006年间,主要选择四十余所较具代表性院校的课程结构进行分析论证,力图揭示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在长期发展历程中存在的百衲衣式课程结构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课与课之间是碎片连缀,课程设置多为拼凑与堆砌,看不出贯穿其中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设计原则。由此,造成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远离、甚至背离培养目标,出现课程教学目的不明、课程定位模糊、课程编制混乱的现象。全文由引言、正文四个章节、结论和附录及参考文献组成。引言,着重就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关键词界定、课题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努力目标进行综述,阐明的研究意义是以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为出发点,依据当代教育理念提出的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主要在于对课程问题重新认识的主张,将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出现的诸多问题,直接切入到具体的课程结构案例当中加以论述,以期挖掘问题的本质。进而从探讨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百衲衣式课程结构不合理因素出发,厘清课程结构与培养目标、课程的教学目的,以及课程设置等诸方面问题的内外在联系,最终在全而发展观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理论上阐释清楚由培养目标到实现这个目标的一系列课程的展现问题,以达到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目的,保证艺术设计本科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第一章,围绕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结构的历史演变进行论述,主要从追溯历史的角度,说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从孕育之初直至当代,一条错综复杂的教育之路绵延百年而持续至今。这不仅是形成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形态复杂多变的历史原因,而且是造成问题积重难返的结症所在。因而,要认识问题、揭示问题,尤其是要剖析问题,就必须从追溯、梳理其源头着手,从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把握早期图案教育的课程形态、工艺美术教育的课程特点和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变迁的基本规律,特别是从各类设计教育同质异构的课程变化中进行探究,以此作为论述问题的基本条件和事实依据。第二章,围绕百衲衣式课程结构存在问题进行剖析,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指出课程序列结构本末倒置的问题,即表现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序列紊乱,技艺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比例失调。这一问题在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比如,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设置,由于缺乏相应的课程目标层级性的要求,在课程的编制过程中往往出现序列颠倒,表现为课程课目、课程内容难以看出先行、平行和后行的序列关系。又比如,技艺课程与综合课程的配置,由于有一种习惯性的“主副课”思维观念作祟,同样在课程的编制过程中,形成两类课程的设计比例严重失调,进而在课程设置上,又是一种序列结构上的本末倒置,表现为技艺课程不仅课目繁多又庞杂,而且课时比重过大;综合课程无论是课目还是课时却少之又少,导致课程知识结构序列的严重倾斜。二是指出课程基本结构支离破碎的问题,即表现为课程的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相互割裂、课程的逻辑顺序与要素组合缺乏衔接。比如,不少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就出现课程教学目的模糊、课程头绪过多、课程内容太乱、功能无从把握的问题。事实上,这是对课程结构不甚理解所导致的结果。尤其是艺术设计本科专业教育与市场密切相连,所面临的新知识、新技术、新领域、新问题,较之其他长线学科专业而言,要具体得多、敏感得多,可以说变化不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再加之,艺术设计教育界长期存在着对课程结构的模糊认识,一味强调专业的个性化特征,致使多数院校是根据自身教学资源设课或设计课程,这就造成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多停留在封闭的自循环系统之内,出现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严重脱离实际需要、脱离学科前沿,甚至是低水平重复,反映出来的便是课程的基本结构支离破碎。三是指出课程类型结构模糊不清的问题,即表现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划分不明、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性质难辨。比如,不少院校在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只注重罗列各种各样的课程课目,而忽视对课程课目的分类说明,以及对学生选择课程的目标指导。尤其是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设置,始终处于划分不明模棱两可的状态;而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相互作用,不仅在实习教学过程中未能得到有效的重视,就是在各个院校制订的教学计划或课程大纲中也存在着两类课程性质难辨的问题。第三章,围绕形成课程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进行阐述,这是对上述提出三个方面问题进行的原因剖析,指出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是历史、现实和体制方面的原因所致。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早期设计教育的最初形成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脱胎于清末民初的新式美术教育;二是直接师承手工艺作坊的师徒制传授教育;三是以日、德等国早期设计教育为主的国外混合教育体系的移植。这样,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延续至今的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都只有纵向的历史关系,即大多局限在美术教育、手工艺教育的基础之上,所进行的专业技能训练,也都是垂直关系的传授。致使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被定位在以技艺传授为主的教学体系之上,从根本上忽视了设计与社会、设计与人文、设计与科技,乃至与其他多种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况且,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教育,是在经历了由早期图案教育、新中国工艺美术教育和艺术设计教育的不断变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中,也使得教育本身始终处于变化不定的状态,以致影响了课程结构的有序建立。从现实角度看,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工艺美术专业设置受到两次大的发展机遇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一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热潮,在艺术院校、师范院校和工科院校中迅速发展起一批工艺美术本专科院校,呈现出加速培养工艺美术设计人才的发展态势:再一次就是在1999年,伴随着我国高校的全面扩招,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呈现超速发展之势,不仅专业设置数较上世纪80年代初有成百倍的增长,而且院校也扩大到理科院校、农林院校、经济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然而,在这两次较大的急速发展的过程中,艺术设计本科专业新旧并存的教育教学问题,又因诸多的现实原因,非但没有得到及时地解决和调整,反而叠加并产生出新的问题,各种问题变得异常复杂和尖锐。二是上世纪90年代末,在进行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后,由于推行和转变过程的时间苍促,以及诸多的历史与现实问题相互交织,导致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改革未能及时跟进,造成课程结构等一系列教学应对措施的缺位。并且,这种缺位在其后也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改进,不良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以至于在《专业目录》颁布实施后的九年中,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的课程结构调整与改革仍处于徘徊不前的状况。从体制角度看,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单一对口的课程结构,集中体现的是课程设置均严格按照国家拟订的相关计划执行。因此,出现的一系列课程问题便是计划经济体制所特有的问题,即单一对口的专业课程结构和相应僵化的计划体制,不利于高校为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培养多种规格和类型的人才。同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在高校教育体制转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大特点,便是讲求学校自主办学效益的尽快提高。但在此过程中,由于片面追求“市场化”的经济利益思想作祟,出现了急功近利的课程观。这一课程观影响所及便是最大化的功利性教学目标的出现,很快这一观念便波及到整个教育领域。然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没有捷径可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也不可能采取搞样板工程的方式追求速成的效果,任何盲动的行为都要付出代价。这样,在新体制秩序尚未健全的过程中,由于各方利益未能得到应有的平衡,必然出现教育的过度竞争,折射出教育效益功能的异常放大,出现了盲目攀比和求全发展,进而导致形成急功近利的教育观,直接影响着我国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的教育质量。反映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典型的现象,便是课程功利性非常突出,弱化了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要求。第四章,围绕课程结构设计的主要原则进行论证,主要列举有三项基本原则,即培养目标是课程结构设计的根本依据;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课程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通识教育是课程结构的重要基础。通过阐述课程结构设计的主要原则,是表明课程结构的设计,一方面是教育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它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始终居于核心的地位,并通过促进课程的现代化,使之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课程作为人类文化演进的机制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传递、传播和创新的功能。因而,课程结构设计不仅是关系到教育改革能否推进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能否适应现代化要求的问题。结论,归纳为五点建设性意见:一是指出合理设计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的课程结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二是指出根据不同类型院校,确立符合各自培养目标的课程结构设计原则,是艺术设计教育呈现多样性与合理性发展的关键;三是指出完善课程结构设计,应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突出专业主干课程,密切各阶段和各层次课程的衔接,兼顾各学科课程的有机融合,以实现艺术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四是指出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的课程建设,迫切需要融入现代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以促进学科体系和课程结构设计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五是围绕课程结构设计的原则进行论证,主要确立了课程结构设计的三项基本原则。

陈军[10](2004)在《中国石油润滑油品牌经营模式及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时代中,品牌已成为企业决胜市场的战略工具。国际大企业集团挟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优势大举进入中国,通过合资、合作、兼并、收购等各个方式在全国各地逐个树起“洋品牌”的旗帜。品牌的市场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中国人已开始经营自己的品牌,在现代商战中,无疑品牌是制胜的最佳利器。如何打造这支利器已成为当前各个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文围绕所研究的主题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品牌经营模式与策略,结合现代西方市场营销学和品牌营销学的基础理论,采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以及实证研究等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首先分析了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目前营销工作的现状,揭示了其成功与不足之处和构成润滑油品牌核心价值的要素;接着对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所处的营销环境及竞争对手进行了分析,认识到中国润滑油市场已经进入品牌化运营时代。最后本文通过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品牌经营模式的设计、应采用的品牌经营策略(如品牌定位策略、形象策略、保护策略等)和品牌营运中应注意的问题的阐述,力求对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如何建设品牌及实施品牌化经营有一全面、清晰的认识和把握,使我国的本土企业在品牌营运的过程中能够有所借鉴,有效地把自己的品牌发扬光大,振兴民族经济。

二、《商业文化与现代市场营销管理》电视系列讲座 第一单元 商业文化建设(提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商业文化与现代市场营销管理》电视系列讲座 第一单元 商业文化建设(提要)(论文提纲范文)

(2)营销伦理道德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营销伦理道德相关概念
    (一) 营销的概念
    (二) 伦理的概念
    (三) 营销伦理的概念
二、营销伦理道德研究的演进
    (一) 20世纪60年代
    (二) 20世纪70年代
    (三) 20世纪80年代
    (四) 20世纪90年代
    (五) 21世纪10年代
    (六) 21世纪20年代
三、总结

(3)中日商务教材对比研究 ——以《经理人汉语·商务篇》(上、下册)与《商务日语》《商务谈判日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及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商务汉语研究
        1.2.2 商务日语研究
        1.2.3 其他语言商务教材研究
    1.3 本研究概说
        1.3.1 研究对象
        1.3.2 本研究运用的理论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经理人汉语》与《商务日语》的宏观比较
    2.1 教学对象
        2.1.1 从语言水平看教学对象
        2.1.2 从商务能力培养目标看教学对象
    2.2 编写原则
    2.3 编写思路和特点
    2.4 编写体例
    2.5 小结
第三章 《经理人汉语》与《商务日语》课文对比分析
    3.1 课文题材的选择与编排
        3.1.1 课文题材的选择
        3.1.2 课文题材的编排
    3.2 课文体裁与编排形式
    3.3 课文中的翻译
    3.4 课文中的文化内容
    3.5 小结
第四章 《经理人汉语》与《商务日语》词汇、语法对比分析
    4.1 词汇对比分析
        4.1.1 词汇的呈现形式
        4.1.2 商务词汇量分析
        4.1.3 对词汇的解释
    4.2 语法对比分析
        4.2.1 语法项目呈现方式
        4.2.2 语法点的数量
        4.2.3 语法点的解释
    4.3 小结
第五章 《经理人汉语》与《商务日语》练习对比分析
    5.1 练习的形式对比
    5.2 练习的分布对比
        5.2.1 听、说、读、写分布
        5.2.2 词汇、语法练习分布
    5.3 练习的数量对比
    5.4 小结
第六章 商务汉语教材编写建议
    6.1 明确教学对象,加强教材的针对性
    6.2 把握共性与个性,突出教材的商务特点
    6.3 模拟商务背景,充分利用语境学习
    6.4 遵循习得规律,合理安排各教学板块的比重
    6.5 增加配套资源,便于学习者自学
第七章 结语
    7.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本研究的不足及后续研究
附录
    附录 A 商务汉语交际功能项目的业务类分类
    附录 B 《经理人汉语》课文题材与单元主题
    附录 C 《商务日语》课文的题材与单元的主题
    附录 D 《经理人汉语》教材中的商务词汇
    附录 E 《商务日语》教材中商务词汇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国际早间新闻电视节目比较研究 ——以CNN、BBC和CCTV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文献综述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对象
        1. CNN早间新闻节目概况
        2. BBC早间新闻节目概况
        3. CCTV早间新闻节目概况
二、美英早间新闻节目发展回顾及对中国早间新闻节目产生的影响
    (一) 美英早间新闻发展历程回顾
        1. 美国早间新闻节目发展回顾
        2. 英国早间新闻节目发展回顾
    (二) 美英早间新闻节目的制作对中国早间新闻节目产生的影响
三、CNN、BBC和CCTV早间新闻节目比较分析
    (一) 新闻节目组生产架构与组织流程分析
        1. CNN新闻组生产架构与组织流程分析
        2. BBC新闻组生产架构与组织流程分析
        3. CCTV新闻组生产架构与组织流程分析
    (二) 早间新闻节目编排分析
        1. CNN早间新闻节目编排分析
        2. BBC早间新闻节目编排分析
        3. CCTV早间新闻节目编排分析
    (三) 早间新闻节目表现形态分析
        1. CNN早间新闻节目表现形态分析
        2. BBC早间新闻节目表现形态分析
        3. CCTV早间新闻节目表现形态分析
    (四) 早间新闻节目广告分析
        1. CNN早间新闻节目广告分析
        2. CCTV早间新闻节目广告分析
    (五) 早间新闻节目演播室设计
        1. CNN早间新闻节目演播室设计
        2. BBC早间新闻节目演播室设计
        3. CCTV早间新闻节目演播室设计
    (六) 早间新闻节目主播风格分析
        1. CNN早间新闻节目主播风格分析
        2. BBC早间新闻节目主播风格分析
        3. CCTV早间新闻节目主播风格分析
    (七) 早间新闻节目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
        1. CNN早间新闻节目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
        2. BBC早间新闻节目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
        3. CCTV早间新闻节目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
四、分析发现与结论
    (一) 基于样本分析中发现的特色总结
        1. CNN iReport成为早间新闻节目内容选择渠道
        2. BBC首席记者团队参与早间新闻节目制作
    (二) 样本分析结论
五、美英两国媒体早间新闻节目对央视早间新闻节目改版启示
    (一) 建立高管直管机制,细分管理职能
    (二) 建设跨媒体新闻采编机构
    (三) 升级DESK为全媒体新闻编委会
    (四) 创新整合节目内容,增强早间新闻服务性
    (五) 打造新媒体高清电视新闻演播室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与当代产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概念的界定
    三 相关研究现状
    四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第一章 淄博主要民间工艺类别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淄博陶瓷工艺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淄博丝织工艺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淄博琉璃工艺的历史演变
    第四节 淄博淄川淄砚工艺的历史演变
    第五节 淄博临淄蹴鞠制作工艺的历史演变
    第六节 淄博周村铜响乐器制作工艺的历史演变
    第七节 淄博花灯制作工艺的历史演变
    第八节 淄博其他若干民间工艺杂项
第二章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发展的自然原因分析
        一、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概况
        二、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发展主要自然地理条件之一:矿石资源
        三、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发展主要自然地理条件之二:蚕桑遍植
    第二节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分析
        一、经济方面的原因
        二、社会方面的原因
        三、小结
第三章 淄博民间工艺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内核——造物思想
    第二节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与地方民族传统文化关系的解读
    第三节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生命周期性规律
第四章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当代产业化
    第一节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当代产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二节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资源的选择性开发理念
    第三节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市场主体角色定位
    第四节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市场开拓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管理办法
附录二 《文物法》中有关拍卖、转让和展览的条款
附录三 山东省实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
附录四 《山东省工艺美术行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2009-2011年)》
附录五 《2003-2010年淄博市建设文化大市规划纲要》
附录六 《淄博市文化产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2010年到2015年)
附录七 2007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摘录
附录八 《关于宣传文化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
附录九 张明文《刻瓷歌》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分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电子商务语义信息共享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Brief Summary
第一篇 电子商务语义信息共享理论与实践基础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主题与基本概念
        1.1.1 语义信息的含义
        1.1.2 语义数据技术
        1.1.3 语义万维网
        1.1.4 电子商务信息的含义
        1.1.5 共享的电子商务信息类型
        1.1.6 数据交换与基于内容树的信息交流
        1.1.7 模式的含义
        1.2 研究目标与学术价值
        1.2.1 研究目标
        1.2.2 情报学研究价值
        1.3 相关学术研究与技术进展
        1.3.1 跨组织信息共享与供应链成员之间信息共享学术研究
        1.3.2 电子市场信息共享学术研究
        1.3.3 RSS/Atom学术研究与技术进展
        1.3.4 微格式学术研究与技术进展
        1.3.5 RDF学术研究与技术进展
        1.4 研究导向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导向
        1.4.2 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
        1.5 创新点
    第二章 电子商务语义信息共享理论基础
        2.1 信息共享基础理论与扩展分析
        2.1.1 信息共享基础理论
        2.1.2 信息共享基础理论扩展分析
        2.2 信息共享原理
        2.2.1 信息共享一般模式与共享中介的作用
        2.2.2 信息共享激励机制
        2.2.3 信息共享中的渐进性竞争披露
        2.2.4 信息共享类型
        2.2.5 信息共享的特征
        2.3 网上销售链中的信息共享
        2.4 上网就绪包装:制造商向网上经销商共享产品信息创新模式
        2.4.1 制造商负责提供数字化产品信息
        2.4.2 专供网上经销和满足配送要求的产品包装
        2.5 联属营销与商务信息共享
        2.6 内容营销与商务信息共享
        2.6.1 内容营销概念
        2.6.2 内容营销手段与实例分析
        2.6.3 内容营销的信息发布特征
        2.6.4 语义内容营销作为新型内容营销
        2.7 多重分类与分面浏览
        2.7.1 电子目录多重分类
        2.7.2 分面检索与分面浏览
        2.8 本章小节
    第三章 电子商务信息共享现有模式分析
        3.1 B2B供求商机共享案例分析
        3.1.1 世界贸易点协会案例
        3.1.2 B2B供求商机共享对比分析
        3.2 通过外网门户实现的合作伙伴之间信息共享模式分析
        3.2.1 外网门户用于供应链成员之间信息共享
        3.2.2 紧密连接与松散连接的比较优势
        3.3 基于Excel的B2B商务信息交换案例分析
        3.3.1 Excel贸易网格
        3.3.2 Excel 2007用于数据交换的优势
        3.4 产品图片B2B共享案例分析
        3.4.1 以Orbis为中心的产品图片供应链
        3.4.2 Orbis运作模式分析
        3.5 以搜索引擎为中介的产品销售信息共享模式分析
        3.5.1 网上零售商在搜索引擎发布产品销售信息的优化做法
        3.5.2 语义信息搜索作为新的网上信息共享激励机制
        3.6 消费评论信息共享模式分析
        3.6.1 网上消费评论与交流机制
        3.6.2 网上消费评论的结构化
        3.6.3 网上消费评论的集成
        3.7 网民之间的电子商务知识共享模式分析
        3.7.1 消费者电子商务知识共享平台
        3.7.2 消费者电子商务知识组织方式分析
        3.8 电子商务信息共享现有模式的缺陷与发展方向
        3.8.1 目前的万维网在支持电子商务信息共享与重用方面的缺陷
        3.8.2 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流的一体化趋势
        3.9 本章小节
第二篇 电子商务语义信息共享模式搭建
    第四章 电子商务语义信息共享 RSS/ATOM模式
        4.1 RSS/Atom基础
        4.1.1 RSS/Atom源的结构
        4.1.2 RSS/Atom的通讯模式与支持平台
        4.1.3 RSS/Atom源的生成与自动发现
        4.2 RSS/Atom的包容性与可扩展
        4.2.1 RSS/Atom的包容性
        4.2.2 用于网站之间数据交换的RSS/Atom源简单共享扩展
        4.2.3 列表RSS/Atom源
        4.3 零售信息RSS源B2C发布模式
        4.3.1 采用标准RSS源发布零售信息
        4.3.2 采用扩展的RSS源发布零售信息
        4.3.3 RSS零售信息源的个性化
        4.4 谷歌产品源用于网站之间的数据交换
        4.5 借助RSS源实现商务信息分层披露
        4.6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电子商务语义信息共享微格式模式
        5.1 微格式概述
        5.1.1 微格式作为网页语义片段
        5.1.2 微格式作为文本知识元标引的实现方式
        5.1.3 微格式已经实现的知识元标引
        5.2 微格式数据表达方式与应用支持
        5.2.1 微格式数据表达方式
        5.2.2 微格式应用支持
        5.3 浏览器网页剪报
        5.3.1 网页剪报概述
        5.3.2 拍卖网页剪报示例
        5.3.3 网页剪报的发现、更新与显示
        5.4 微格式数据共享
        5.4.1 微格式数据C2B共享
        5.4.2 微格式数据B2B共享
        5.4.3 商务微格式数据B2B共享模式
        5.5 商务微格式数据源链
        5.6 拍卖网站eBay微格式应用案例分析
        5.6.1 eBav网页剪报显示
        5.6.2 eBay网页剪报源代码分析
        5.6.3 微格式源与RSS/Atom源适用性分析
        5.7 产品微格式hProduct应用模式
        5.7.1 hProduct微格式实例分析
        5.7.2 hProduct对产品专类属性的揭示方式
        5.7.3 基于hProduct的买方渴望商品列表Giftag
        5.8 商务邮件微格式应用方案
        5.8.1 微格式用于客户沟通电子邮件签名
        5.8.2 当当网收货确认流程现状分析
        5.8.3 当当网收货确认流程微格式改进方案
        5.8.4 微格式用于客户调查邮件的一般思路
        5.9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电子商务语义信息共享RDF模式
        6.1 RDF核心概念分析
        6.1.1 RDF中的资源概念与资源的全球唯一标识URI
        6.1.2 表达知识元的三元组
        6.1.3 表达语义的RDF词汇表及其与叙词表的区别
        6.2 通过关联创造分散发布的信息的聚合价值
        6.2.1 链接的数据作为知识关联方式
        6.2.2 逆向链接作为创新性信息共享方式
        6.3 RDF的语义信息表达方式
        6.3.1 基于XML的语义信息表达方式RDF/XML
        6.3.2 基于XHTML的语义信息表达方式RDFa
        6.3.3 通过RDFa语法表达的产品零售信息共享实例
        6.4 RDF在电子商务信息共享领域的应用模式
        6.4.1 RDF在商务领域应用的总体思路
        6.4.2 电子商务领域URI选定与用引策略
        6.4.3 电子商务RDF词汇表选用策略
        6.5 RDF与微格式和RSS/Atom对比分析
        6.5.1 RDF、微格式、RSS/Atom三个技术家族之间的关系
        6.5.2 RDFa与微格式的区别
        6.5.3 三种语义信息共享模式的递进关系与区别
        6.6 RDF与微格式和 RSS/Atom融合趋势
        6.6.1 搜索引擎对多种语义数据格式的支持
        6.6.2 DataRSS:嵌入RDFa的Atom源
        6.6.3 电子商务RDFa与微格式信息并行发布实例分析
        6.7 本章小节
第三篇 电子商务语义信息共享模式拓展应用与理论概括
    第七章 电子商务语义信息混搭利用模式
        7.1 混搭概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联系
        7.1.1 混搭概念
        7.1.2 混搭网页与部件页
        7.1.3 混搭系统与信息门户的关系
        7.2 混搭供源提供的服务
        7.2.1 SaaS与外部数据消费
        7.2.2 DaaS与外部数据调用
        7.3 混搭应用中调用外部数据的方法
        7.3.1 利用外部网站提供的API
        7.3.2 调用外部网站提供的Web源
        7.3.3 采用Web抓取技术
        7.4 混搭技术路线
        7.4.1 客户端混搭与服务器端混搭
        7.4.2 混搭装配模式与聚合装配模式
        7.4.3 混搭应用开发工具
        7.4.4 协同商务混搭信息系统
        7.5 商务搜索聚合模式
        7.6 图书馆与网上书店的混搭实施方案
        7.6.1 图书馆作为网上书店的联属营销加盟网站
        7.6.2 图书馆加盟网上书店的实施方案
        7.7 语义化网页作为联邦数据库的松散数据源
        7.7.1 联邦数据库技术
        7.7.2 基于外部语义化网页群的松散联邦数据库
        7.8 本章小节
    第八章 三种共享模式信息表达共性抽象:数据分层与信息拼装效应
        8.1 一个文档的多层应用信息
        8.1.1 文档多层应用信息实例分析
        8.1.2 含有三个基础数据层和三个应用信息层的网页构架
        8.2 信息有序化进程与信息应用价值跃升规律
        8.2.1 信息应用价值跃升规律
        8.2.2 网页从半结构化到语义链接的演变进程
        8.3 三个基础数据层分离与叠加:实现信息结构化的进程分析
        8.3.1 第一层数据:原始数据
        8.3.2 第二层数据:结构数据
        8.3.3 结构化信息:原始数据与结构数据的整合
        8.3.4 第三层数据:样式数据
        8.3.5 可视化信息:结构化信息与样式数据的整合
        8.4 三个基础数据层叠加后再剔除:信息结构化进程的逆过程
        8.4.1 印刷版图书三层基础数据分解试验
        8.4.2 可视化信息中的样式数据剔除
        8.4.3 可视化信息中的原始数据剔除
        8.4.4 结构化信息中的原始数据剔除
        8.4.5 三层数据不可分的电子文档
        8.5 依据一种基础数据实现的信息转换
        8.5.1 一种结构化信息转换为另一种结构化信息
        8.5.2 一种可视化信息转换为另一种可视化信息
        8.6 依据信息应用价值跃升规律对博士论文脚注用法的反思
        8.6.1 对博士论文脚注用法反思的起源
        8.6.2 在脚注与文后参考文献中同时给出引文出处的弊端
        8.6.3 正文引用标记与文后参考文献双向链接的价值
        8.6.4 本文的相关做法与建议
        8.7 本章小节
    第九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1.1 三种共享模式的特征与实施
        9.1.2 信息理论贡献
        9.2 研究方法总结
        9.2.1 基础理论的处理方式
        9.2.2 逐层深入的研究路线
        9.3 关于百度支持语义信息共享的建议
        9.3.1 百度搜索开放平台分析与相关建议
        9.2.2 百度框计算与语义信息共享的结合点
        9.4 未来研究与技术展望
        9.4.1 HTML5的微数据
        9.4.2 电子商务语义信息中的电子将隐去
        9.4.3 万维网科学研究
        9.4.4 物联网上的信息交互拓展
        9.4.5 XML+XHTML5+RSS+RDF教材编写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关于博士论文排版打印的环境保护建议
论文摘要
ABSTRACT
附图

(7)安琪药业营养酵母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采用的方法
    1.4 论文研究框架
2 市场营销理论综述
    2.1 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
    2.2 市场营销理论概述
        2.2.1 STP理论
        2.2.2 市场营销组合理论
    2.3 市场购买行为理论
        2.3.1 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
        2.3.2 中间商购买行为理论
3 营养酵母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3.1 营养酵母产品介绍
    3.2 营养酵母的行业市场状况
    3.3 营养酵母市场竞争分析
    3.4 营养酵母消费需求分析
4 安琪药业营养酵母市场营销现状及问题
    4.1 安琪药业公司简介
    4.2 安琪药业营养酵母市场营销现状
        4.2.1 产品状况
        4.2.2 营销渠道
        4.2.3 促销现状
        4.2.4 区域市场分布
        4.2.5 营销组织结构及市场管理
    4.3 安琪药业营养酵母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市场营销机构建设缓慢和管理手段落后
        4.3.2 产品缺乏营销策划
        4.3.3 没有形成自己的销售网络
        4.3.4 促销工作薄弱
    4.4 安琪药业营养酵母SWOT分析
        4.4.1 优势(STRENGTH)
        4.4.2 劣势(WEAKNESS)
        4.4.3 机会(OPPORTUNITY)
        4.4.4 威胁(THREATEN)
        4.4.5 SWOT综合分析
5 安琪药业营养酵母市场营销策略制定
    5.1 目标市场策略
        5.1.1 市场细分
        5.1.2 目标市场选择
        5.1.3 目标市场产品定位
        5.1.4 营销目标的制定
    5.2 安琪药业营养酵母的产品策略
        5.2.1 品牌策略
        5.2.2 继续实行产品差异化策略
        5.2.3 现有产品实行改进策略
        5.2.4 新产品开发策略
        5.2.5 产品包装策略
    5.3 价格策略
    5.4 渠道策略
        5.4.1 营养酵母的渠道选择
        5.4.2 选择满意的中间商
    5.5 促销策略
        5.5.1 广告策略
        5.5.2 人员推销策略
        5.5.3 公共关系沟通策略
6 安琪药业营养酵母市场营销策略实施建议
    6.1 转变经营观念
    6.2 加强市场营销机构管理
        6.2.1 市场营销机构的增设
        6.2.2 加强市场营销机构的管理
    6.3 市场营销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6.4 营销策略的实施控制
        6.4.1 客户资源的管理
        6.4.2 做好客户资信调查,防范市场风险
        6.4.3 加强业务流程管理,保证安全及时结款
7 结论
    a.主要工作
    b.主要结论
    c.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8)奥运会现场观众服务营销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依据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体育观众消费行为的研究
        1.2.2 关于体育服务营销的研究
    1.3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
        1.3.1 科学运用服务营销观念
        1.3.2 促进体育营销学的发展
        1.3.3 完善奥林匹克营销理论,拓展奥林匹克学科
    1.4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1.4.1 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需要
        1.4.2 2008年奥运会的需要
    1.5 奥运会观众服务营销策略的概念
        1.5.1 奥运会观众服务营销的概念
        1.5.2 奥运会观众服务营销策略的概念及内容
2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个案分析法
        2.2.4 焦点团体座谈会
        2.2.5 问卷调查法
    2.3 研究框架
3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服务营销理论
        3.1.1 服务的涵义与特征
        3.1.2 服务营销的涵义与特征
        3.1.3 服务营销策略
        3.1.4 服务营销理论对奥运会观众服务营销观念的启示
    3.2 消费者行为论
        3.2.1 消费者行为概念
        3.2.2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3.2.3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3.2.4 消费者行为学对奥运会观众服务营销观念的启示
4 奥运会观众服务营销策略框架的构建
    4.1 奥运会观众类型、特征及需求
        4.1.1 观赛动机
        4.1.2 服务需求
        4.1.3 观赛经历
        4.1.4 需特别关注的人群
    4.2 门票销售
        4.2.1 门票销售的影响因素
        4.2.2 门票定价和销售策略
    4.3 观赛服务过程
        4.3.1 观赛服务过程的定义
        4.3.2 奥运观赛环节与特点
        4.3.3 奥运观赛服务流程
    4.4 公共信息服务
        4.4.1 公共信息服务目的
        4.4.2 公共信息服务内容
        4.4.3 公共信息服务整合
    4.5 服务人员管理
        4.5.1 服务人员管理目的
        4.5.2 服务人员管理理念
        4.5.3 服务人员管理策略
    4.6 形象景观
        4.6.1 形象景观定义
        4.6.2 形象景观作用
        4.6.3 形象景观元素
        4.6.4 奥运会形象景观与城市形象景观的关系
    4.7 城市服务
5 往届奥运会观众服务营销实践分析与启示
    5.1 往届奥运会观众服务营销实践分析
        5.1.1 门票销售
        5.1.2 观赛服务过程
        5.1.3 公共信息服务
        5.1.4 服务人员管理
        5.1.5 形象景观
        5.1.6 城市交通服务
    5.2 往届奥运会观众服务营销实践启示
        5.2.1 服务计划要具有灵活性、创造性
        5.2.2 筹备过程中重视往届经验
        5.2.3 优化内部沟通机制,便于协调作战
        5.2.4 各场馆观众服务标准保持统一
        5.2.5 预测观众需求,制定相应服务策略
        5.2.6 注意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技巧
        5.2.7 奥运会主办国文化的不同,决定了服务提供方式的不同
        5.2.8 公共信息来源准确,形式简明易懂,各渠道发布的信息一致
        5.2.9 消除城市和场馆的界限,创建奥运城市
6 北京2008年奥运会观众服务营销现状及对策
    6.1 北京奥运会观众类型、特征及需求
        6.1.1 现场观看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动因
        6.1.2 北京奥运会观众特征
        6.1.3 对赛场气氛和观赛经历的预期
        6.1.4 现场观赛以外的旅游意愿
        6.1.5 前往现场观看北京奥运会的主要担心
    6.2 门票销售
        6.2.1 门票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6.2.2 门票定价策略
        6.2.3 门票销售策略
    6.3 观赛服务过程
        6.3.1 安检环节
        6.3.2 观赛环节
        6.3.3 场馆商业服务
        6.3.4 场馆厕所
    6.4 公共信息服务
        6.4.1 公共信息服务标准
        6.4.2 公共信息数据库
        6.4.3 公共信息发布渠道
    6.5 服务人员管理
        6.5.1 服务人员来源定位
        6.5.2 服务人员培训
        6.5.3 观众服务志愿者激励
    6.6 形象景观
        6.6.1 形象景观目标
        6.6.2 形象景观总体设计理念
        6.6.3 关键成功因素
        6.6.4 奥运景观与城市景观的合作
    6.7 城市服务
        6.7.1 观众交通服务
        6.7.2 观众住宿服务
        6.7.3 通信服务
        6.7.4 商业服务
        6.7.5 金融服务
7 北京奥运会女垒测试赛观众服务营销实践分析与启示
    7.1 观赛服务过程
        7.1.1 观众对观赛各环节服务评价高,但前往赛场环节服务过程还需改进
        7.1.2 场馆配套设施数量和布局较好满足观众需求,但细节仍需改善
        7.1.3 政策操作性不强及赛时临时改动政策,影响观众服务运行
        7.1.4 辅助服务有待加强
        7.1.5 观众高峰期服务质量要保持
    7.2 公共信息服务
        7.2.1 赛前信息服务需加大宣传力度
        7.2.2 赛时场馆内信息服务尚需改进
    7.3 服务人员管理
        7.3.1 亲切的服务态度获得好评
        7.3.2 服务人员外语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7.3.3 高质量的培训与恰当的激励是确保服务水平的关键
        7.3.4 业务领域间信息沟通需进一步加强
        7.3.5 运行支持小组保驾护航
    7.4 形象景观
        7.4.1 形象景观一致性有待加强
        7.4.2 场馆标识效果尚需大幅度提高
    7.5 观众行为
        7.5.1 加强冷门项目普及力度,重视观众宣教活动
        7.5.2 观众组织以属地政府为主,但要加强场馆内外衔接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1.1 奥运会观众服务营销策略的概念及框架内容
        8.1.2 往届奥运会观众服务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8.1.3 北京奥运会观众类型、特征及需求
        8.1.4 北京奥运会观众服务营销策略重点
        8.1.5 女垒测试赛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北京奥运会观众服务营销框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8.2 建议
        8.2.1 以需求为导向
        8.2.2 专业的运行团队
        8.2.3 清晰的职责分工
        8.2.4 深入的细节管理
        8.2.5 广泛的观赛文明宣传教育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本文关键词的界定
    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本文研究方法及努力目标
第一章 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结构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早期图案教育的课程形态
    第二节 工艺美术教育的课程特点
    第三节 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变迁
第二章 百衲衣式的课程结构
    第一节 课程的序列结构本末倒置
        一、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序列紊乱
        二、技艺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比例失调
    第二节 课程的基本结构支离破碎
        一、课程的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相互割裂
        二、课程的逻辑顺序与要素组合缺乏衔接
    第三节 课程的类型结构模糊不清
        一、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划分不明
        二、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性质难辨
第三章 形成课程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 由来已久的历史原因
        一、"师徒相授"的教学方法日久成习
        二、源于早期美术教育的"画画"思想根深蒂固
        三、盲目照搬外来课程的习惯性做法
    第二节 急速变革的现实原因
        一、专业目录的调整与课程改革的严重滞后
        二、专业发展过热与教学应对策略的缺位
        三、技能型为主的专才教育抑制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第三节 无法回避的体制原因
        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单一对口的课程模式
        二、片面"市场化"出现的急功近利的课程观
第四章 课程结构设计的主要原则
    第一节 培养目标是课程结构设计的根本依据
    第二节 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课程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通识教育是课程结构的重要基础
结论
附录一:本文引用教育学和课程论对"课程结构"概念的阐释综述
附录二:木课题研究现状的资料综述(1982~2006)
附录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高等院校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状况综述
附录四:本文论述所涉及的相关院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资料选编
附录五: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大纲(教学计划)资料选编
附录六:本文论述所涉及的相关院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内容分析
附录七:德国早期设计教育课程特点分析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参加撰写辞书及学术活动

(10)中国石油润滑油品牌经营模式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2 品牌概述
    2.1 品牌的涵义和作用
        2.1.1 品牌的定义
        2.1.2 品牌含义的六个层次
        2.1.3 品牌的重要作用
    2.2 决定品牌价值的要素模型
        2.2.1 品牌价值
        2.2.2 决定品牌资产价值的要素模型
    2.3 品牌决策
    2.4 品牌设计的要点
    2.5 品牌营销的误区
3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品牌建设的现状分析
    3.1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简介
    3.2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品牌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品牌建设的现状
        3.2.2 存在的问题分析
    3.3 润滑油市场的特点
    3.4 润滑油品牌核心价值的构成
        3.4.1 质量是润滑油品牌的立足之本
        3.4.2 服务是润滑油品牌腾飞之翼
        3.4.3 价格因素仍然是品牌的基础
4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品牌经营模式设计
    4.1 主要竞争对手和公司的SWOT分析
        4.1.1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4.1.2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的SWOT分析
    4.2 确定实施品牌战略
        4.2.1 实施品牌经营管理是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持续发展的要求
        4.2.2 实施品牌战略的主要内容
    4.3 建立企业品牌制度与组织机构
        4.3.1 成立专门的品牌决策和营销机构-品牌管理委员会
        4.3.2 设立明智的品牌决策人
        4.3.3 建立企业品牌制度
5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品牌经营的主要策略
    5.1 企业品牌定位与品牌决策
        5.1.1 品牌定位与品牌重新定位的概念
        5.1.2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的品牌定位策略
        5.1.3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的品牌决策
    5.2 企业品牌形象策略
        5.2.1 品牌形象的重要性
        5.2.2 品牌形象的构成要素
        5.2.3 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的原则与策略
        5.2.4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品牌形象的塑造
    5.3 企业品牌的传播策略
        5.3.1 广告传播策略
        5.3.2 人际传播机制
        5.3.3 营业推广和公关型传播
        5.3.4 品牌传播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5.4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的品牌统分与延伸策略
        5.4.1 常见的企业品牌统分与延伸策略
        5.4.2 品牌拓展与延伸的准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5.4.3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的品牌统分与延伸策略
    5.5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品牌评估策略
        5.5.1 品牌价值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意义与必要性
        5.5.2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品牌价值评估体系设计
    5.6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品牌保护策略
        5.6.1 品牌保护的含义
        5.6.2 品牌保护的原因
        5.6.3 品牌保护的误区
        5.6.4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品牌保护的策略
6 对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实施品牌经营的几点建议
    6.1 设计适合的产品功能,令品牌伴随目标市场成长
    6.2 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
    6.3 培养品牌忠诚者
        6.3.1 开发新顾客
        6.3.2 留住老顾客
        6.3.3 加强员工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6.4 加快品牌的创新
        6.4.1 品牌创新的重要作用
        6.4.2 品牌创新的主要内容
    6.5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商业文化与现代市场营销管理》电视系列讲座 第一单元 商业文化建设(提要)(论文参考文献)

  • [1]R英语培训机构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 何雪姣. 河北工业大学, 2020
  • [2]营销伦理道德文献综述[J]. 胡森,杜金莉,万思达. 商讯, 2019(14)
  • [3]中日商务教材对比研究 ——以《经理人汉语·商务篇》(上、下册)与《商务日语》《商务谈判日语》为例[D]. 王宏岩. 鲁东大学, 2015(07)
  • [4]国际早间新闻电视节目比较研究 ——以CNN、BBC和CCTV为例[D]. 原礼慈. 湖北大学, 2014(03)
  • [5]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与当代产业化研究[D]. 杨亮. 山东大学, 2012(12)
  • [6]电子商务语义信息共享模式[D]. 窦平安. 吉林大学, 2009(11)
  • [7]安琪药业营养酵母营销策略研究[D]. 周先义. 西安理工大学, 2008(12)
  • [8]奥运会现场观众服务营销策略的研究[D]. 张茵. 北京体育大学, 2007(10)
  • [9]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D]. 夏燕靖. 南京艺术学院, 2007(06)
  • [10]中国石油润滑油品牌经营模式及策略研究[D]. 陈军. 西南石油学院, 2004(02)

标签:;  ;  ;  ;  ;  

《商业文化与现代营销管理》电视讲座系列第一单元商业文化建设(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