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8例伤寒副伤寒临床分析

3348例伤寒副伤寒临床分析

一、伤寒和副伤寒3,348例的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第一附属医院内科[1](1970)在《伤寒和副伤寒3,348例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 伤寒和副伤寒是多发病和常见病,在广东地区城乡终年可发现病例,部分地区于夏秋季节有流行,对人民健康有一定影响。为了进一步防治本病,认识广东地区伤寒和副伤寒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我们汇集了省内6间医院(其中省、市级医院4间,县级医院两间)自1950~1964年的伤寒和副伤寒病案记录

杨汶桢[2](2015)在《贵阳市1993-2012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及防控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贵阳市近20年来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定肠道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贵阳市1993—2012年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对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时间变化趋势采用动态数列方法分析,疾病发病率与卫生厕所普及率、粪便无害化处理率的关系进行秩相关分析,甲肝发病率与甲肝疫苗的接种率的关系进行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1993—2012年贵阳市累计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6种94647例,年均发病率142.65/10万;男女性别比为1.28:1,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占总发病数的39.24%;全年均有发病,710月为发病高峰,占报告病例的53.57%;1993—2012年间贵阳市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各年间下降最大的是2009年,较2008年降了49.71%。2005—2012年,贵阳市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甲肝、未分型肝炎及除霍乱以外的5种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合计发病率随着卫生厕所普及率与粪便无害化处理率的升高而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2009—2012年贵阳市1—14岁儿童甲肝发病率与甲肝疫苗接种率呈负相关关系,r=-0.989,P=0.011。结论:近20年贵阳市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及甲肝对肠道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影响最大。现阶段肠道传染病防制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未来的肠道传染病防制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疫苗的接种。

李傅冬[3](2013)在《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的浙江省常见传染病辅助分类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浙江省常见传染病的辅助分类模型,可依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等信息对疾病进行分类和判别。帮助公共卫生现场处置人员在暴发现场快速科学地识别疫情类别,为疫情处置争取先机,以便于及时有效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为实验室病原学检测提供线索。方法:本研究通过对近些年浙江省传染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全面整理分析,得出浙江省常见的传染病病种作为本研究的疾病范围。通过查询历史疫情文献、法定传染病报告网络等方法收集这些传染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率等数据。应用贝叶斯分类算法建立分类模型,采用SAS软件完成程序编写。并用3起历史疫情的个案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25种浙江省常见的传染病。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手足口病疫情数据,第一判别与真实分类的符合率为93.55%,前三位提示率100.00%,分类平均耗时为0.51秒;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数据,第一判别与真实分类的符合率为60.61%,前三位提示率100.00%,分类平均耗时为0.50秒;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数据,第一判别与真实分类的符合率为88.73%,前三位提示率100.00%,分类平均耗时为0.53秒。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浙江省常见传染病的辅助分类模型,输入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等指标,可计算各类可能发生的疾病的概率,并按概率进行排序、输出判别列表,完成疾病分类判别。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较快的分类速度,且在可解释性、伸缩性和稳健性等方面表现较好,符合实际应用要求。

牟春燕[4](2018)在《150例确诊伤寒及副伤寒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感染科近5年伤寒及副伤寒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该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01月至2017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确诊为伤寒及副伤寒的150例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年来临床诊断沙门菌感染1243例,分离到150株沙门菌,阳性率为12.1%。其中伤寒沙门菌1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36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丙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2.流行病学特征:时间分布:2013-2017年收治例数分别为:71例,27例,25例,16例,11例,逐年下降;1-12月病例数分别为:8例,3例,4例,6例,25 例 23例,21例,20例,15例,13例,7例,5例,全年均有流行,集中分布在5-10月份。人间分布:男性91例,女性59例,男:女为1.54:1;0-6岁4例、7-17岁18例、18-40岁98例、41-65岁29例、66岁以后1例,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1岁,平均年龄30.24 ±13.10岁,发病年龄集中在18-40岁;其中职员48例(占32%),学生36例(占24%),无业33例(占22%),农民16例(占10.7%),个体户7例(占4.7%)、工人6例(占4%)、儿童4例(占2.7%)。空间分布:昆明市112例、曲靖市15例、红河州6例、昭通市4例、楚雄州3例、玉溪市2例、普洱市2例、外省2例、保山市1例、大理州1例、瑞丽市1例、丽江市1例。3.临床特征:主要症状:发热150例(占100%),伴头痛51例(占34%)、伴消化道症状50例(占33.3%)、伴肌肉酸痛27例(占18%)、伴咳嗽咳痰12例(占8%)、伴头晕5例(占3.3%);主要体征:最常见的是脾肿大有82例(54.7%),其次是伤寒舌14例(9.3%)和肝肿大10例(6.7%),表情淡漠仅2例(1.3%)。其中发热以高热为主,80.6%患者体温高峰在39.0℃以上,热型多呈不规则热。辅助检查:EO消失102例(占68%),EO降低31例(占20.7%),ALT和(或)AST升高98例(占65.3%),尿蛋白阳性43例(28.7%),FOBT试验阳性 59 例(占 39.3%);CRP 升高<100mg/L 的有 115 例,占 85.2%,PCT升高29例(占23.6%),ESR升高75例(占81.5%),WBC降低42例(占28%),WBC正常107例(占71.3%);130例行肥达试验检测的患者阳性的有36例(占27.7%),阳性率在病程第7天为25.5%,第2周为26.5%,第3周为27.8%,第4周为66.7%,第5周为28.6%,第6周检测1例为阴性,第7周检阳性率100%。4.病原分离及药敏结果:伤寒沙门菌1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36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丙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药敏分析结果:敏感抗生素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氯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中介抗生素排名第一的是环丙沙星,耐药抗生素排名前五的分别是萘啶酸、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唑啉。多药耐药率3.3%(5/150),多药耐药组合为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2例,氨基糖苷类、呋喃类1例,磺胺类、氯霉素类1例,磺胺类、第三代头孢菌素1例。5.并发症:105例出现并发症,中毒性肝炎98例,急性支气管炎6例,肠出血1例。6.治疗:最常用的的经验性抗感染方案为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第三代头孢菌素;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的患者和多药耐药病例,确诊后根据药敏结果用药100%有效。[结论]1.2013-2017年我院收治的伤寒及副伤寒病例数呈下降趋势。2.发病季节以5-10月份为主,发病以男性为主,年龄多集中在18-40岁,职员和学生是主要发病人群。3.发热、头痛及消化道症状是我院伤寒及副伤寒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以发热为主,半数病人伴脾肿大,部分伴伤寒舌、肝肿大;常见的并发症是中毒性肝炎,急性支气管炎少见,严重的并发症肠出血更少见。4.与其他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不同,沙门菌感染者的CRP和PCT仅轻-中度升高。5.本组确诊的伤寒及副伤寒肥达试验阳性率不高,仅27.7%。6.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株为本研究中的最常见菌群。7.敏感抗生素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氯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氯霉素为本地区伤寒及副伤寒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时提供了更多的药物选择。

罗铭,顾桂敏,景春梅,许云敏,张平平,张建民,王传清,刘玥,王鸣柳,许学斌[5](2018)在《猪霍乱沙门菌在全球的流行和耐药特征》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公共卫生和临床实验室监测大数据及文献,综合研究猪霍乱沙门菌在国内外的临床疾病、分子流行病学和耐药特征。确证猪霍乱沙门菌属专一寄生猪肠道内、对免疫力低下人群具有较高侵袭力的人兽共患病原,可经养殖链获取抗生素多重耐药,在过去数十年间依次在泰国、中国台湾和大陆地区优势流行或隐匿分散的肠外感染病例构成的疫情。发达国家猪霍乱沙门菌的发病率和耐药率极低,其疾病特征和菌株较难从粪便中分离的特征亦和亚洲地区有高度一致性。防控猪霍乱疫病和耐药传播重点要依靠农业部门对生猪养殖的源头管控,其次要加强各级监管部门的实验室对非伤寒沙门菌诊断的能力建设。发达国家在预防食源性传染病暴发的污染、输入和暴发调查的成熟经验值得借鉴。

张轩[6](2013)在《《黄帝内经》干支运气理论与北京地区疫病发生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学气象和疾病相关的理论,集中体现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思想。运气理论认为疾病与五运六气存在密切关联,并以“运气—气象—疾病”两两相关的模式阐释了运气变化与疫病发生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总结、探讨运气与疾病相关性的理论内容,并以北京地区三十五年的气象数据和疫病数据为素材,运用多种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二者关联性作出一个较为全面的数据描述。1研究目的探讨干支运气与北京地区部分疫病流行的相关性,从中挖掘规律,验证运气理论预测疫病流行的科学性及可行性。探讨异常气候年份与疫病流行的相关性,印证“三年化疫”理论,应用该理论建立疫病的预测模型。2研究内容与方法资料来源:北京市气象台提供的1970年-2004年逐日平均气温、风速、降水量、相对湿度、水汽压五个基本气象因子数据;以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同期35年记录存档的北京地区各类传染病的年度和逐月发病资料。疫病选择:本论文选择9种数据资料较全的传染病作为研究对象,即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猩红热、疟疾。数据库的建立:建立北京地区1970年-2004年35年间各气象因子的六气时段平均值(六气划分以立春为起始点)数据库;以及同期北京地区35年间的疫病数据库,包括年发病数、死亡数、年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月发病数以及六气时段发病数(六气划分以立春为起始点)。疫病高发的统计标准:由于传染病发病从90年代开始呈整体下降趋势,故将35年数据划分为两大组,以便更准确地统计传染病高发年份。其中70年代-80年代为一组,90年代以后为一组,即:组1为1970年-1989年,共20年,高于20年某时段平均值的年份即为同期时段的高发年;组2为1990年-2004年,共15年,高于15年某时段平均值的年份即为同期时段的高发年。五运与疫病流行的相关性:从35年中分别提取阳干(岁运太过)的年份以及阴干(岁运不及)的年份,统计不同岁运特点下各年份的高发疫病情况,观察岁运的太过、不及与疫病之间的关联性;并对太过组和不及组进行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统计学检验,观察有无差异。六气与疫病流行的相关性:将1970年-2003年共34年按照六气司天的不同进行归类,分为六组。依据运气理论关于不同司天年份,疫病高发于不同六气时段的论述,逐年进行统计,得出各组的疫病高发的理论符合率以及不同司天年份下多发的疫病,进一步利用相关和回归的统计方法分析其中的关联性。运气相合与疫病流行的相关性:依据运气相合理论在35年中分别提取天符年、太乙天符年、同天符年、岁会年、同岁会年、小逆年、不和年、天刑年、顺化年、平气年,通过不同的分组,比较各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情况,采用多个独立样本或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统计检验各组间差异,验证运气理论的相关论述。三年化疫与疫病流行的相关性:通过对35年干支运气与实际气候的比较得出异常气候年份,根据“三年化疫”理论,对各病发病情况与三年前的异常气候进行吻合度评价,采用相关和回归的统计学方法挖掘其间的关联性,并进一步用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三年化疫”的疫病预测模型。3研究结果在五运之中,疫病高发出现最多的是在水运。从各运太过、不及的角度看,在火运、水运不及之年多有疫病高发;在木运、土运、金运的太过之年多有疫病高发。而与岁运关联性较为明显的疫病有乙脑和麻疹。其中,乙脑的高发在火运太过、金运太过和水运不及之年;麻疹的高发在火运不及和土运太过之年。将9种疫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分别进行岁运太过与岁运不及的两组统计学比较,结果均为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六气之中,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初之气的猩红热发病与初之气的降水量、相对湿度、水汽压密切相关。少阳相火司天之年初之气的猩红热发病与初之气的气温密切相关;初之气的流脑发病与初之气的气温、风速密切相关。太阴湿土司天之年二之气的麻疹发病与二之气的风速密切相关;二之气的疟疾发病与二之气的气温、风速密切相关。而在厥阴风木司天、少阴君火司天和阳明燥金司天的年份,其疫病高发时段的气象因子与高发疫病均无显著相关性。在运气相合各组的统计结果中,疫病发病率在天符、太乙天符、同天符组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有三种疫病,即伤寒副伤寒、乙脑、疟疾;疫病死亡率在天符、太乙天符、同天符组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有三种疫病,即肝炎、麻疹、乙脑。其中,乙脑的发病及死亡情况与天符、太乙天符、同天符之年关系密切。在1970年-2004年35年中,实际气候与干支气候完全相符的有7年,其余年份均可视为异常气候年,其原因多与岁运异常及上一年的司天或在泉不退位有关。运用五行归类法评价异常气候年与三年后疫病发病的吻合度,发现除乙脑外,其余各病的吻合率均高于6096。其中,辛年与三年后的疫病吻合度最高,戊癸年其次。运用相关分析的统计学方法研究疫病发病与三年前及两年前气象变化之间的关联性,发现疫病发病与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密切相关。运用多元逐步回归的统计学方法分别建立9种疫病“三年化疫”及“两年化疫”的线性模型,发现拟合效果R2>0.5的疫病有:乙脑、痢疾、伤寒副伤寒、麻疹、百日咳。进一步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从“三年化疫”角度建立五种疫病的气象预警模型,模型均建立成功。4结论本研究发现北京地区部分疫病的流行与干支运气、气象变化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且可以从中医运气“三年化疫”的角度建立预测疫病发病的气象模型,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干支运气影响疫病发生的客观性,凸显了运气理论在预测疫病发病时间方面的特色理论优势,并为北京地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益的参考。但研究仍需在扩大样本量,深化研究层次,调控影响传染病的非自然因素等方面不断完善,以期获得更为精确的结论。

杨进,王鸣柳,廖和壮,李永红,唐昌新,马小垒,林玫,董柏青,杨宏徽,张静,孙军玲[7](2011)在《以固定人群为基础的学校伤寒副伤寒监测结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学校伤寒、副伤寒发病率,为降低和控制学校伤寒、副伤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西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全州县为项目现场。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确定干预组和对照组学校,建立以固定人群为基数、病原学为确诊依据的前瞻性监测系统进行伤寒、副伤寒监测,为期16个月。结果甲型副伤寒发病39例,伤寒发病0例,其中对照学校甲型副伤寒发病数33例,发病率为185.0/10万,干预组学校发病6例,发病率为30.7/10万。对照组学校发病率显著高于干预组学校(P=0.000)。由个体/村诊所、乡镇卫生院收集标本采集数和阳性标本数,分别占74.2%和66.7%。单份血标本W idal试验敏感度仅为32.3%,假阴性率为67.6%。结论在实施干预措施后,干预组学校的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比对照组学校有明显下降。

林平生[8](1977)在《呋喃唑酮治疗伤寒32例疗效观察》文中指出 我院于七四年开始选用呋喃唑酮治疗伤寒,初步认为效果满意,现就资料完整的32例,小结如下,供参考: 一、临床资料 32例中男性25例,女性7例,10岁以下2例,11~15岁8例,16岁以上22例,其中最小8岁,最大50岁,以青年为多,这与军内所收对象有关。入院前由于未确诊伤寒而有4例用氯霉素1~2天,2例用过合霉素1天,但入院时仍

彭静,魏博,周昭红,周学良[9](1995)在《伤寒血清学快速诊断胶乳试剂的研制及应用》文中指出为寻求更简便、快速的伤寒病血清学诊断方法,以S.typhi0901菌株脂多糖(LPS)致敏胶乳,研制出伤寒血清学快速诊断胶乳试剂(LPS-Latex)。检测69份确诊伤寒病患者血清,阳性率为91.3%;高于肥达反应阳性率(79.7%)。分别以肥达反应、间接血凝试验、LPS-Latex三种方法检测562份疑似伤寒病患者血清,总符合率为93.41%。表明LPS-Latex法诊断伤寒病简便、快速,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周润甜,邝启洪[10](1979)在《伤寒、副伤寒230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 伤寒、副伤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现将我院内科10年来收治共230例作一临床分析。材料分析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及阳性血培养者102例(占44.4%);2.临床症状及有肯定诊断价值的肥达氏反应者107例(占46.5%);3.典型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证实者21例(占9.1%)。伤寒、副伤寒的比例:230例中199例为伤寒,占86.5%;17例为副伤寒甲,占7.4%;13例为副伤寒乙,占5.7%;1例为 C 群沙门氏菌(因设备条件未能进一步确定为付伤寒丙或其他沙门氏菌)占0.4%。此种分布情况与国内戴氏报告者大致相同。性别、年龄及职业:伤寒、付伤寒男女之比例为

二、伤寒和副伤寒3,348例的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伤寒和副伤寒3,348例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贵阳市1993-2012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及防控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略缩词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的浙江省常见传染病辅助分类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次
1 引言
    1.1 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
    1.2 浙江省各类传染病防制现状
    1.3 浙江省传染病辅助分类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1.4 研究目的和主要工作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确定疾病范围
    2.2 分类模型设计
    2.3 数据收集、存储、整理
    2.4 模型程序编写
    2.5 模型验证
    2.6 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总结
3 研究结果
    3.1 纳入疾病类别
    3.2 文献数据收集结果
    3.3 模型验证结果
4 讨论
    4.1 模型性能
    4.2 贝叶斯分类算法在本研究中应用的优点
    4.3 相关问题的说明
    4.4 本研究创新点
    4.5 今后研究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变量名表
    附录二 SAS程序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4)150例确诊伤寒及副伤寒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黄帝内经》干支运气理论与北京地区疫病发生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利用文献学方法整理研究《内经》五运六气与疫病的关系,从理论上阐释运气学说与疫病的相关性
    2 以疫病实际流行情况和实际气象资料为依据,验证运气学说与疫病的相关性.
    3 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依据,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探讨疫病防治
    4 提出运用五运六气理论预测疫病应注意的问题
    5 总结
第二部分 《内经》运气理论与疫病发病相关性的理论研究
    1 五运的主病特点
        1.1 岁运太过之民病特点
        1.2 岁运不及之民病特点
        1.3 五运郁发之民病特点
    2 六气的主病特点
        2.1 厥阴风木
        2.2 少阴君火
        2.3 太阴湿土
        2.4 少阳相火
        2.5 阳明燥金
        2.6 太阳寒水
        2.7 六气与发病特点小结
    3 运气相合的主病特点
    4 运气失常对疫病发生的影响
        4.1 升降失常之主病特点
        4.2 不迁正、不退位之主病特点
        4.3 三年化疫
    5 小结
第三部分 干支运气理论与北京地区疫病发生、气象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所需的数据资料
        1.1 数据资料的来源
        1.2 研究疫病的选择
        1.3 数据库的建立
        1.4 疫病高发的统计标准
    2 五运与疫病发病的相关性
        2.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 研究结果
        2.3 小结
    3 六气与疫病发病的相关性
        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3.2 研究结果
        3.3 小结
    4 运气相合与疫病发病的相关性
        4.1 研究内容与方法
        4.2 研究结果
        4.3 小结
    5 “三年化疫”与疫病发病的相关性
        5.1 研究内容与方法
        5.2 研究结果
        5.2.1 1970年-2004年35年干支气候与实际气候之比较
        5.2.2 异常气候情况分析
        5.2.3 三年化疫之吻合度评价
        5.2.4 三年化疫之相关性分析
        5.2.5 两年化疫之相关性分析
        5.2.6 建立五种疫病的BP人工神经网络气象预测模型
第四部分 讨论
    1 五运对疫病的影响
        1.1 岁运与高发疫病的相关性探讨
        1.2 岁运太过、不及与疫病的相关性探讨
    2 六气对疫病的影响
        2.1 六气时段与疫病高发的相关性探讨
        2.2 关于疫病好发六气时段理论的思考
    3 运气相合对疫病的影响
        3.1 统计结果分析
        3.2 启示
    4 运气失常对疫病的影响
        4.1 异常气候分析
        4.2 三年化疫之五行吻合度评价
        4.3 疫病与三年前或两年前气象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4.4 疫病的“三年化疫”气象预测模型
        4.5 与课题以往研究结果对比
    5 结语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以固定人群为基础的学校伤寒副伤寒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监测对象和病例定义
        1.2.2 以固定人口为基础的监测系统的建立
        1.2.3 实验室检测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以固定人群为基础的伤寒、副伤寒监测结果
    2.2 标本采集和阳性标本来源比较
    2.3 实验室检测结果
3 讨论

四、伤寒和副伤寒3,348例的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伤寒和副伤寒3,348例的临床分析[J]. 第一附属医院内科. 新医学, 1970(S7)
  • [2]贵阳市1993-2012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及防控策略研究[D]. 杨汶桢. 贵阳医学院, 2015(02)
  • [3]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的浙江省常见传染病辅助分类模型研究[D]. 李傅冬. 浙江大学, 2013(03)
  • [4]150例确诊伤寒及副伤寒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D]. 牟春燕. 昆明医科大学, 2018(01)
  • [5]猪霍乱沙门菌在全球的流行和耐药特征[J]. 罗铭,顾桂敏,景春梅,许云敏,张平平,张建民,王传清,刘玥,王鸣柳,许学斌. 疾病监测, 2018(08)
  • [6]《黄帝内经》干支运气理论与北京地区疫病发生相关性研究[D]. 张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10)
  • [7]以固定人群为基础的学校伤寒副伤寒监测结果分析[J]. 杨进,王鸣柳,廖和壮,李永红,唐昌新,马小垒,林玫,董柏青,杨宏徽,张静,孙军玲. 中国学校卫生, 2011(01)
  • [8]呋喃唑酮治疗伤寒32例疗效观察[J]. 林平生. 新医实践, 1977(03)
  • [9]伤寒血清学快速诊断胶乳试剂的研制及应用[J]. 彭静,魏博,周昭红,周学良.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5(05)
  • [10]伤寒、副伤寒230例临床分析[J]. 周润甜,邝启洪. 广东医药资料, 1979(02)

标签:;  ;  ;  ;  ;  

3348例伤寒副伤寒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