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测量超高压输电线路绝缘电阻来降低感应电压的装置

一种通过测量超高压输电线路绝缘电阻来降低感应电压的装置

一、降低测量超高压输电线路绝缘电阻感应电压的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峰,赵永涛,张书浩,王奇,李青,陈志辉,刘小兵,卢文浩[1](2021)在《±800 kV昆柳龙直流线路感应电特性的仿真研究》文中指出当±800 kV新东直流正常运行时,±800 kV昆柳龙线路与其部分线段并行,昆柳龙线路感应电压远远高于其他直流线路感应电压。文中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新东直流和昆柳龙直流并行线段的二维仿真计算模型,仿真了新东直流输电线路带电运行情况下昆柳龙直流线路的感应电压特性。结果表明:柳北站—龙门站线路在静电场单独作用下,正极感应电压为6 kV,负极感应电压12 k V;在静电场与离子流场的合成电场作用下,正极感应电压为20.7 kV,负极感应电压30.5 kV,这与实际测量结果最高感应电压为42 kV较为接近,说明离子流场作用是邻近线路产生感应电的主要因素。

熊瑞[2](2021)在《半波长交流输电线路雷击过电压分析与抑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能源中心和负荷中心出现东西方向的分布的情况,为了解决能源全球化和促进能源内循环的供需关系这一问题,超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方式将会成为未来全球最主要的能源输送方式。特高压半波长交流输电是指电压等级为1000k V及以上且输电距离恰好等于半个工频波长长度的交流输电方式。半波长交流输电技术其本身一些特有的优点,如电气距离可以等效为0、输送功率大、不需要无功补偿等独特的优点。但由于半波长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很高,当发生雷击时,线路上会引起非常高的过电压,若不及时的抑制过电压,将会危及到变电所和电气设备的安全,因此本文主要研究雷击半波长线路所引起过电压及其雷击过电压的抑制策略研究。本文首先使用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软件搭建了特高压输电线路与线路相关的模型(如杆塔、绝缘子和雷电模型)。在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分析线路上发生四种雷击情况(即雷击绕击故障、雷击绕击未故障、雷击反击故障、雷击反击未故障)时的过电压分布情况。本文选用氧化锌避雷器(MOA)来抑制半波长输电线路上产生的过电压。作为一种无间隙的氧化物避雷器,其优异的伏安特性曲线,具有更好的抑制过电压的效果。其伏安特性在于线路正常运行时相当于开路(流过MOA的电流极小);在线路上电压超过一定的门槛值时,MOA电阻急剧下降,释放能量,继而起到泄能的作用。基于特高压半波长输电线路上的雷击过电压问题,使用氧化锌避雷器对雷击过电压抑制的初步布置策略并仿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大致分为两步:首先考虑经济性的前提下,每300km布置一组避雷器,发现抑制效果不好,接着每隔100km布置一组避雷器,进行优化布置策略以达到抑制雷击过电压的目的。再结合线路实际情况和雷暴情况相结合,模拟出重雷区,提出雷击过电压抑制策略并仿真验证其抑制效果。由于实际线路中,不可能刚好有3000km的输电线路,因此在自然半波长线路的基础上,介绍了含调谐半波长线路的调谐模块并仿真分析了调谐半波长雷击过电压的分布情况下,通过线路上的雷击过电压分布情况,提出含调谐半波长线路过电压抑制的初步布置策略,仿真验证其适应性,如果不可行,进一步提出修改完善方案,使得所提出的方案在四种雷击情况下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进而进行仿真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孙源[3](2020)在《同塔多回输电线路雷电流传感器的关键应用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现阶段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同塔多回输电线路以其能够增大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提高走廊利用率等优点,已成为高电压长距离输电的主要方式。同塔多回输电方式同时存在着更高的雷击故障风险,需要对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雷措施及可靠监测。本文对于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雷电流传感器的关键应用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有针对性地提高线路雷电流测量的精确度。对于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线路间分层产生线间绕击屏蔽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的绕击电气几何模型,在传统计算模型中加入风速和监测点的影响,获得更符合实际的最大绕击电流幅值,并对比得出线路的绕击故障风险分布情况。本文利用ATP-EMTP电磁仿真软件对同塔多回输电线路进行建模分析,改进了各模块及系统参数设定,提出了绝缘子闪络的判据方式,并对比计算结果得出线路反击故障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针对传统差分式光学电流传感单元易受外界磁场干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最优安装位置的线路御磁方法,并对比各线路不同雷击故障下的磁场干扰情况验证该御磁方法的准确性。此外本文还提出不同安装角度对应的子导线待测磁场占比情况,进而推导出待测相电流的完整计算流程。针对雷电流传感器的雷击故障风险分布情况及最佳安装位置等分析问题,本文提出了传感器在输电线路上的挂网运行的结构设计,并对雷电流传感器实际应用时可能存在的应用误差进行分析,提出各影响因素的误差裕度以保障此时的雷电流传感器能尽可能地满足测量需求。

李俊[4](2020)在《新型自动重合闸装置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动重合闸装置是配电自动化系统重要组成单元。当线路故障跳闸时,自动重合断路器开关,消除配电网中的瞬时性故障,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然而当永久性故障下自动重合闸时,将对电网造成较大冲击。本文设计了一种带有故障自检测功能的自动重合闸装置。该装置通过检测故障时的环境参数和电网电气参数,判断故障类型,降低了永久性故障时重合闸的概率。论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配电网以及自动重合闸装置存在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故障重合闸装置设计的技术关键,分析了配电网线路故障的类型和原因,讨论了短路类故障、断线故障以及电缆线路故障的原因和可能导致的结果。研究了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动作要求,在技术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装置的总体设计。采用基于AS3935芯片的雷电传感器模块实现对雷击的检测,采用气象传感仪实现对风雨雪等气象信息的检测,采用基于绝缘电阻和基于过流检测两种方式实现对永久性故障的检测,选用电能质量检测模块实现对故障电流和电压的测量。通过对控制器的需求分析以及不同处理器的特点讨论,选用基于ARM9内核的S3C2416处理器和USR-LTE-7S4模块实现4G无线通信,并基于GPS模块获取地理坐标信息,协助配电网GIS系统建设。为实现本研究的设计,分析了所用器件的特性,确定了完成系统电路设计的器件要求合电路拓扑。论文最后完成了对新型自动重合闸装置软件系统设计和系统测试。其中ARM控制器的软件设计基于Linux操作系统,实现多线程并行运行,提高程序运行效率。分析基于Linux系统的软件结构,完成针对Linux系统的裁剪和编译。根据不同功能单元设计不同子程序,便于系统管理。重点讨论了对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功能测试和试运行测试,通过试运行测试表明系统功能实现,性能稳定。

宁家兴[5](2019)在《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单相自适应重合闸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上发生的故障大多为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为保证供电可靠性,自动重合闸装置被广泛应用。然而自动重合闸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要实现永久性故障断路器可靠不重合,避免电力系统再次遭受短路电流冲击,合闸前的故障识别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对于部分燃弧时间较长的瞬时性故障,断路器存在重合于故障未熄弧状态的可能,因此故障电弧熄灭时刻的确定也是合闸成功的关键。本文针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单相自适应重合闸故障性质识别和熄弧时刻捕捉分别进行如下研究。首先,研究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的恢复电压和故障电弧特性,分析并联电抗器对潜供电弧的抑制作用,得到并联补偿度下限,并对中性点小电抗特性进行说明,利用ATP仿真软件搭建输电线路瞬时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仿真模型,得到断开相端电压等电气量特征。其次,对输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瞬时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时断开相端电压的特性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对比两种故障状态之间的差异,给出一种单相自适应重合闸故障识别优化策略,即在第一个拍频周期内采集故障相端电压,利用故障相端电压理论值与实测值之差比上中性点小电抗电压,检测比值是否小于所设阈值进行故障状态识别,在检测到线路绝缘恢复后,经预设延时进行合闸操作。再次,分析高压输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瞬时性故障时故障点彻底熄弧前后(二次电弧阶段和恢复电压阶段)的差异,给出一种单相接地故障熄弧时刻识别算法。利用故障点熄弧前后断开相端电压绝对值函数积分比差异作为识别判据,当检测到积分比连续5次超过所设阈值时,判定故障点电弧熄灭。最后,利用ATP仿真验证两种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故障识别算法不受故障位置和过渡电阻影响,能够准确辨别故障性质,易于实现。熄弧时刻识别算法能够将检测误差控制在10ms左右,识别精度及可靠性高,并且不受潜供电弧实际熄弧时间长短的影响,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

张文垒[6](2019)在《线路参数辅助测试仪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网输电距离长、电压等级高导致互感线路出现得越来越多,感应电压可能会达到上万伏,线路测量过程中受到的干扰越来越不能被忽视。架空输电线路按不同的电压等级可以分为35kV及以下配电线路、11OkV~220kV高压输电线路、330kV~500kV超高压输电线路、1OOOkV及以上特高压输电线路。架空输电线路工频参数指的是线路的正序电容、零序电容、正序阻抗、零序阻抗、线路间的互感电抗和耦合电容参数,是表征电力线路电磁特性的一组电路等值参数。本文针对输电线路参数试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试验时间长、危险性大、多次分合地刀等多个问题,研究并试制了线路参数辅助测试仪。首先设定目标,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将试验时间由132分钟降低至100分钟;针对高感应电压(感应电压5000V以上)的线路做到摇绝缘和核相的完成率达到98%。其次是研制方案的选择,从试验原理出发,分析比较两种方案的优缺点,最终选择最优设计方案。然后将输电线路参数辅助测试仪研制过程进行分解,按照设计的要求,对每一个模块进行选型,最终组合研制出实际设备。最后对设备的试验效果进行现场试验和评估,与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计算并分析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周子舒[7](2019)在《特高压输电工程合成电场的测量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特高压直流输电与传统交流输电技术相比,具有线路输电能力强、损耗小、两侧交流系统不需同步运行、发生故障时对电网造成的损失小等优点,在如今的电网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西电东送的主要电力运输方式。直流输电线路下方空间直流电场以及粒子流场是影响地面附近电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判断输电线路架设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国内外对合成电场的计算方法已较为成熟,目前工程上多采用电磨法进行直流电场强度的测量,但是,现有的直流电场测量装置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本文在分析研究现有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斩波测量的方法,对直流电场强度的测量装置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直流输电线路导线表面及空间的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以及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2.通过理论分析,计算了直流输电线路附近的合成电场分布特征和规律,同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周围的电场分布进行了模拟仿真,对距地面0.2m处的合成电场强度进行仿真计算,并归纳了各类不同导线排布形式对输电走廊宽度的影响。3.对原有的场磨式电场测量装置进行了波形修正。通过调整场磨式电场测量装置的极板形状使输出波形具有正弦波的特点,以便于后续的信号放大及处理,减小测量误差。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进行了模拟仿真计算,研究了场磨探极对原待测电场的畸变作用,分析了测量装置的探头对电场的畸变影响特征。4.提出了直流电场强度的斩波测量方法,并搭建了测量装置进行了实验研究。克服了现有电磨法的探头需要机械运动的局限性。5.结论部分,对全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潘凯[8](2018)在《异步联网联接变压器特殊交接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西电东送的快速发展,交直流混合电网组成的网架构造越来越繁复,威胁着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异步互联将有效地解决交直流输电引起的这种电网安全风险,从而避免造成电网大面积停电。异步联网工程鲁西背靠背换流站中使用的联接变压器是鲁西换流站中的重要设备,它和传统的直流换流变压器和交流变压器都有很多不同点。目前国内外对于柔性高压直流输电(HVDC)用联接变压器的技术标准和现场开展交接试验等相关研究均很少。通过对柔性直流联接变压器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检测联接变压器经过长途运输和现场安装后,是否符合联接变压器的相关规程和技术协议的规定要求,能否正式带电投入运行。本文针对鲁西背靠背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中采用的联接变压器,分析了联接变压器的主要功能和主要性能要求,研究了联接变压器的相关技术参数。本文针对异步联网工程中使用的联接变压器不同于以往直流工程使用的常规换流变压器和常规交流变压器的特点,结合国内最新的变压器制造工艺,研究分析了交接试验的异同,研究提出了联接变压器在现场开展交接试验的试验项目以及试验项目对应的试验参考标准。本文针对异步联网工程使用的联接变压器其阀侧中性点套管的绝缘设计较为薄弱,在试验现场不能采用对称加压的试验方法开展联接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且现有的局放耐压设备不能满足试验要求的实际情况,研究了联接变压器的现场交接试验实施全过程,研制了满足现场联接变压器长时感应电压试验(ACLD)的试验装置,并在现场成功应用实施。

陈飞,田应富,徐望圣,曾遗松,卢世才,崔健,王春,但汉勇[9](2018)在《500千伏线路地线全绝缘节能降耗与融冰技术研究与实施》文中提出研究OPGW线接地方式及其可靠性,对建设"节能型、环保型"输电线路具有积极意义。根据地线融冰需要,分析地线全绝缘后对防雷及线路保护的影响,建立模型计算地线全绝缘后节能降耗效果,同时分析计算其感应电压,研制满足地线融冰需要的地线绝缘子,为推广应用地线融冰打下基础。

樊达[10](2017)在《±110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屏蔽防护研究》文中提出准东-华东±11 00kV直流输电工程在我国即将建成并投入运行,它作为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输电线路,在投运后将成为我国电网构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其正式投运后,很难有机会进行停电检修,而带电作业技术作为维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一项技术手段,能够在线路不断电的状况下对线路进行日常的检修和维护。为保障带电作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人身安全,有必要开展对±110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屏蔽防护措施的研究。我国针对目前已在运行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已掌握了较为熟练的带电作业技术,但±1100kV直流输电工程作为一种全新电压等级下的输电工程,其电压等级更高,杆塔导线结构也更加复杂,这势必对带电作业屏蔽防护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本课题以过去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结合±1100kV直流输电工程的特殊性,对± 1100kV带电作业用屏蔽服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与试验研究,研究成果包括:1)通过对带电作业中影响作业人员所安全因素的分析,确定了屏蔽服所应具有的技术参数:2)对屏蔽服布料进行屏蔽效率测量试验,获得了屏蔽服布料的屏蔽效率;3)通过搭建±1100kV直流输电线路模拟杆塔,测量杆塔上作业人员屏蔽服内外空间电场强度,验证屏蔽服能够满足安全要求;4)测量地电位和等电位处流经人体和屏蔽服的泄漏电流,得到屏蔽服能够使流经人体的泄漏电流限制在安全范围之内;5)利用仿真软件对等电位拉弧放电电流波形进行仿真,得到了放电电流模拟波形;6)进行等电位拉弧电流试验,获得了作业人员在接触等电位瞬间拉弧放电电流波形。本课题通过试验获得了±110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屏蔽防护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为今后的带电作业实际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撑。

二、降低测量超高压输电线路绝缘电阻感应电压的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降低测量超高压输电线路绝缘电阻感应电压的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1)±800 kV昆柳龙直流线路感应电特性的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计算方法
    1.1 双极合成电场的数学方程
    1.2 二维合成电场计算
2 仿真计算
    2.1 计算模型
    2.2 边界条件与参数设置
3 仿真结果分析
4 实际测量结果
    4.1 测量方法
    4.2 测量数值
    4.3 测量数值分析
5 结语

(2)半波长交流输电线路雷击过电压分析与抑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半波长交流输电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特高压半波长交流输电线路的仿真模型
    2.1 引言
    2.2 半波长输电线路仿真模型
        2.2.1 半波长输电线路模型
        2.2.2 杆塔模型
        2.2.3 绝缘子模型
    2.3 雷电流过电压
    2.4 雷电流模型
    2.5 本章总结
第三章 半波长线路雷击过电压特性分析
    3.1 引言
    3.2 半波长输电线路特性与雷击机理
        3.2.1 半波长输电线路正常运行情况分析
        3.2.2 雷击机理
    3.3 雷电绕击过电压的仿真分析
        3.3.1 绕击故障情况下的仿真分析
        3.3.2 绕击未故障情况下的仿真分析
    3.4 雷电反击过电压的仿真分析
        3.4.1 反击故障情况下的仿真分析
        3.4.2 反击未故障情况下的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半波长输电线路雷击过电压的抑制措施
    4.1 引言
    4.2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4.2.1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模型和参数
        4.2.2 金属氧化物的动作特性
        4.2.3 非线性指数和残压
        4.2.4 绝缘电阻和泄漏电流
        4.2.5 通流容量
    4.3 不同伏安特性的避雷器选取
    4.4 避雷器安装布置研究
        4.4.1 避雷器的安装位置和常见问题分析
        4.4.2 避雷器安装位置的影响
    4.5 雷击过电压的抑制策略
        4.5.1 雷击过电抑制的初步方案
        4.5.2 优化避雷器布置
        4.5.3 不同类型过电压抑制的适应性分析
        4.5.4 重雷区的避雷器优化布置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含调谐半波长输电线路的雷击过电压抑制措施
    5.1 引言
    5.2 半波长调谐网络
        5.2.1 电容型调谐网络
        5.2.2 π型调谐网络
        5.2.3 T型调谐网络
    5.3 含调谐半波长线路的雷击过电压仿真
        5.3.1 雷电绕击故障
        5.3.2 雷电绕击未故障
        5.3.3 雷电反击故障
        5.3.4 雷电反击未故障
    5.4 含调谐半波长线路过电压的抑制策略
        5.4.1 雷击过电抑制的初步方案
        5.4.2 优化避雷器布置
        5.4.3 雷击自然半波长线路与含调谐线路抑制过电压的差异
        5.4.4 不同类型过电压抑制的适应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和参与的项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3)同塔多回输电线路雷电流传感器的关键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同塔多回路输电线路及其雷电流监测装置
        1.2.2 同塔多回线路雷击风险问题
        1.2.3 抗外磁场干扰技术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同塔多回输电线路雷击故障风险研究
    2.1 引言
    2.2 输电线路雷电过电压形成原理分析
        2.2.1 雷电放电过程
        2.2.2 线路雷电过电压类型
    2.3 输电线路绕击故障风险研究
        2.3.1 电气几何模型原理概述
        2.3.2 考虑风速后的电气几何模型改进
        2.3.3 考虑多线路屏蔽模型下的电气几何模型改进
        2.3.4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计算实例
        2.3.5 典型塔型及不同电压等级绕击电流计算结果
    2.4 输电线路反击故障风险研究
        2.4.1 输电线路反击原理分析
        2.4.2 输电线路反击仿真模型
        2.4.3 同杆多回线路的反击耐雷性能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光学电流传感单元的御磁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御磁方法基本原理
    3.3 磁场干扰度
        3.3.1 计算方法
        3.3.2 干扰度仿真分析
    3.4 御磁方法与点式传感单元御磁效果分析
    3.5 分裂导线磁场响应度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雷电流传感器应用结构研究
    4.1 引言
    4.2 雷电流传感器的应用结构设计
        4.2.1 传感单元的测量结构
        4.2.2 雷电流传感器的挂网布置设计
    4.3 雷电流传感器的应用误差分析
        4.3.1 差分中心偏移误差
        4.3.2 安装角度误差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新型自动重合闸装置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自动重合闸相关研究与发展现状
        1.2.1 自适应自动重合闸控制方式
        1.2.2 基于“瞬时性故障”的“最佳重合时间”控制方式
    1.3 自动重合闸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2 含故障自检测功能的自动重合闸装置关键技术分析
    2.1 配电线路的故障类型及特征分析
        2.1.1 配电线路短路故障分析
        2.1.2 配电线路断线故障分析
        2.1.3 电缆线路的故障分析
    2.2 自动重合闸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2.1 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
        2.2.2 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动作要求
    2.3 含有故障自检测功能线路重合闸装置的关键技术
        2.3.1 传感器技术
        2.3.2 通信技术
        2.3.3 嵌入式开发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含故障自检测功能的自动重合闸装置总体设计
    3.1 新型自动重合闸装置基本需求分析
    3.2 瞬时性和永久性故障检测
        3.2.1 瞬时性故障检测
        3.2.2 基于绝缘电阻的永久性故障检测
        3.2.3 基于过电流的永久性故障检测
        3.2.4 各种故障检测的综合判定
    3.3 通信方式的选择
        3.3.1 通信的基本要求
        3.3.2 基于4G无线通信方式的选定
    3.4 协助配电网GIS系统构建
    3.5 自动重合闸系统总体设计
        3.5.1 自动重合闸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3.5.2 自动重合闸控制装置总体结构
    3.6 本章小结
4 新型自动重合闸装置的硬件实现
    4.1 控制器的对比选用
        4.1.1 自动重合闸对控制器的基本需求
        4.1.2 不同控制器类型对比分析
        4.1.3 基于ARM9内核的S3C2416处理器选用
    4.2 S3C2416处理器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4.3 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4.3.1 RS-485总线接口电路
        4.3.2 4G模块通信接口设计
    4.4 其他部分电路设计
    4.5 电源部分电路
    4.6 本章小结
5 自动重合闸装置软件设计和系统测试
    5.1 软件系统总体结构
        5.1.1 基于Linux系统的软件系统结构
        5.1.2 自动重合闸装置软件各单元构成
    5.2 新型故障自动重合闸控制装置测试分析
    5.3 自动重合闸控制装置功能测试
    5.4 自动重合闸控制装置试运行测试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单相自适应重合闸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故障识别方法
        1.2.2 熄弧时刻捕捉方法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电气量特性分析
    2.1 瞬时性故障状态与永久性故障状态
    2.2 单相接地故障点的电弧特性
        2.2.1 一次电弧特性
        2.2.2 二次电弧特性
    2.3 单相接地故障恢复电压特性
        2.3.1 瞬时性故障断开相端电压
        2.3.2 永久性故障断开相端电压
    2.4 并联电抗器与中性点小电抗特性
        2.4.1 潜供电流的产生
        2.4.2 并联电抗器对潜供电流的抑制作用
        2.4.3 并联补偿度下限的确定
        2.4.4 中性点小电抗特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模型的建立
    3.1 仿真软件ATP简介
    3.2 单相接地故障电弧模型的建立
        3.2.1 接地电弧电压分析
        3.2.2 接地电弧电流分析
    3.3 输电线路故障模型的建立
        3.3.1 瞬时性故障模型
        3.3.2 永久性故障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恢复电压阶段的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故障识别
    4.1 恢复电压拍频特性
        4.1.1 瞬时性故障断开相端电压暂态值
        4.1.2 永久性故障断开相端电压暂态值
    4.2 拍频振荡周期的确定
    4.3 基于恢复电压拍频振荡的故障识别判据
        4.3.1 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故障识别原理
        4.3.2 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故障识别流程图
    4.4 仿真验证
        4.4.1 仿真系统参数设置
        4.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4.5 重合延时的整定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积分比差异的单相接地故障熄弧时刻识别
    5.1 故障点熄弧前后断开相端电压特性分析
        5.1.1 二次电弧阶段
        5.1.2 恢复电压阶段
    5.2 单相接地故障熄弧时刻识别算法
        5.2.1 熄弧时刻识别算法原理
        5.2.2 算法实现流程图
    5.3 仿真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6)线路参数辅助测试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输电线路参数测量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输电线路参数测量中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线路参数试验原理与设计方案
    2.1 线路参数试验原理
        2.1.1 电磁感应电压、电流及静电电压的测量
        2.1.2 线路绝缘电阻测量及相序核对
        2.1.3 线路电气参数测量
    2.2 设计方案制定
    2.3 目标设定
        2.3.1 目标设定
        2.3.2 目标可行性分析
    2.4 最佳方案确定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线路参数辅助测试仪详细设计
    3.1 方案分解
        3.1.1 感应电压抑制模块的选型
        3.1.2 感应电压分断模块的选型
        3.1.3 放电开关的选型
        3.1.4 接线端子的设计
        3.1.5 接地线的选型
        3.1.6 外壳及绝缘设计
    3.2 方案实施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线路参数辅助测试仪效果检验
    4.1 试验测试
    4.2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特高压输电工程合成电场的测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发展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必要性
        1.1.2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优势
    1.2 直流输电工程电磁环境参数
    1.3 直流输电工程电磁环境产生机理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特高压输电工程导线表面电场的计算方法
    2.1 直流线路导线的临界电场强度计算
    2.2 直流输电线路导线表面电场强度计算
        2.2.1 Markt-Mengele法
        2.2.2 模拟电荷法
        2.2.3 逐步镜像法
        2.2.4 国际大电网会议和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推荐的计算方法
        2.2.5 经验公式计算方法
        2.2.6 各类方法的比较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特高压输电工程导线合成电场的计算方法
    3.1 合成电场的计算方法
        3.1.1 解析法
        3.1.2 半经验公式法
        3.1.3 有限元素法
    3.2 利用COMSOL软件模拟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下合成电场分布
        3.2.1 对线路假设及简化
        3.2.2 模型边界条件
        3.2.3 建模及仿真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场磨式直流电场测量装置
    4.1 场磨式直流电场测量原理
    4.2 测量装置
    4.3 标定与测量
    4.4 场磨式电场测量装置探头对待测电场畸变的影响情况
        4.4.1 参数设置
        4.4.2 仿真模拟
    4.5 本章总结
第5章 斩波式电场测量装置
    5.1 斩波系统组成
    5.2 测量原理
    5.3 测量与标定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异步联网联接变压器特殊交接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联接变压器的选择
    2.1 联接变压器主要功能及性能要求
    2.2 联接变压器参数配置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联接变压器特殊交接试验项目和标准制定
    3.1 联接变压器特殊交接试验项目制定
    3.2 联接变压器特殊交接试验标准制定
    3.3 联接变压器特殊交接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联接变压器ACLD试验关键技术研究及试验装置设计选型
    4.1 国内常规换流变压器ACLD试验的技术
    4.2 联接变压器ACLD试验难点分析及方法研究
    4.3 入口电容计算
    4.4 补偿电抗器的参数设计和选型
    4.5 变频电源的参数设计和选型
    4.6 串级励磁变压器的参数设计和选型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联接变压器ACLD现场试验及试验装置应用
    5.1 鲁西换流站联接变压器现场ACLD试验
    5.2 鲁西换流站联接变压器ACLD试验现场结论验证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500千伏线路地线全绝缘节能降耗与融冰技术研究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项目提出背景
二、项目主要内容
    (一) 研究内容简介
    (二) 研究方法
        1. 建模计算
        2. 实验室试验
        3. 理论计算
        4. 现场测量
        5. 产品设计与开发
        6. 实际应用论证
三、项目技术路线
四、项目的先进性和创新点
    (一) 地线感应电压的问题
    (二) 地线绝缘对防雷性能的影响分析
    (三) 绝缘地线对线路保护的影响分析
    (四) 地线绝缘子及绝缘串的设计
    (五) OPGW分段绝缘金具设计
    (六) OPGW融冰热稳定性问题
    (七) 地线融冰的保护问题
    (八) 地线降耗接线方式问题
    (九) 地线融冰过程中闪络保护问题
五、成果的经济社会效应和推广应用情况

(10)±110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屏蔽防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带电作业技术发展现状
        1.2.1 国外情况
        1.2.2 国内情况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110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影响因素
    2.1 准东-华东±1100kV直流输电工程概述
        2.1.1 ±1100kV直流输电线路杆塔结构
        2.1.2 ±1100kV直流输电线路导线选型
    2.2 ±1100kV线路带电作业等电位进入方式分析
    2.3 直流线路带电作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2.3.1 空间电场对人体的影响
        2.3.2 电流对人体的影响
        2.3.3 离子流人体的影响
        2.3.4 静电感应对人体的影响
    2.4 ±1100kV直流线路带电作业屏蔽防护用具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屏蔽服电场屏蔽特性研究
    3.1 屏蔽服衣料屏蔽效率测量试验
        3.1.1 试验所用设备与仪表
        3.1.2 试验步骤与结果分析
    3.2 模拟杆塔上电场强度测量试验
        3.2.1 试验所用设备和仪器
        3.2.2 试验测点选择
        3.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流经人体和屏蔽服的电流测量与仿真计算
    4.1 空间泄漏电流测量试验
        4.1.1 试验设备及测量仪器
        4.1.2 试验步骤及结果分析
    4.2 等电位拉弧电流仿真计算
        4.2.1 仿真计算原理
        4.2.2 仿真计算过程与结果分析
    4.3 等电位拉弧电流试验
        4.3.1 试验所用设备
        4.3.2 试验方法与结果
        4.3.3 试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四、降低测量超高压输电线路绝缘电阻感应电压的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 [1]±800 kV昆柳龙直流线路感应电特性的仿真研究[J]. 杨晓峰,赵永涛,张书浩,王奇,李青,陈志辉,刘小兵,卢文浩. 高压电器, 2021(09)
  • [2]半波长交流输电线路雷击过电压分析与抑制方法研究[D]. 熊瑞.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同塔多回输电线路雷电流传感器的关键应用技术研究[D]. 孙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4]新型自动重合闸装置的设计与实现[D]. 李俊.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5]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单相自适应重合闸技术研究[D]. 宁家兴. 山东理工大学, 2019(03)
  • [6]线路参数辅助测试仪的研制[D]. 张文垒. 山东大学, 2019(09)
  • [7]特高压输电工程合成电场的测量方法研究[D]. 周子舒. 华北电力大学, 2019(01)
  • [8]异步联网联接变压器特殊交接试验研究[D]. 潘凯.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4)
  • [9]500千伏线路地线全绝缘节能降耗与融冰技术研究与实施[J]. 陈飞,田应富,徐望圣,曾遗松,卢世才,崔健,王春,但汉勇. 电力设备管理, 2018(05)
  • [10]±110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屏蔽防护研究[D]. 樊达.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5)

标签:;  ;  ;  ;  ;  

一种通过测量超高压输电线路绝缘电阻来降低感应电压的装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