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爆药灵敏度测试

起爆药灵敏度测试

一、起爆药的感度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殷瑱,闻泉,王雨时,张志彪[1](2017)在《军用爆炸物质感度要求和评定标准综述》文中指出为了提高我国爆炸物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我国军用爆炸物质感度试验方法和评定准则标准制定或修订提供参考,从评定的爆炸物质类型、爆炸物质感度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和评估准则等方面对我国和美国军用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在军用爆炸物质的标准制定方面我国与美国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评定爆炸物质类型不够全面,缺少对起爆药和液体火药的评定试验;试验评定方法单一;试验评定判据多为定性判据,客观性不足;尚未建立低易损性爆炸物质感度评定方法标准;试验标准版本更新慢,难以适应发展需求;试验分类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不强。为推进我国弹药技术的发展,建议尽快对我国的军用爆炸物质感度试验方法和评定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殷瑱[2](2017)在《不敏感引信及其相关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给我国不敏感弹药和不敏感引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关于军用爆炸物质感度试验方法和评定标准进行了分析,并运用数值仿真软件对引信钝感爆炸元件装药和收口工艺过程、钝感爆炸元件被小型雷管的引爆特性以及快速烤燃和慢速烤燃环境下的引信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为了提高我国爆炸物质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评定的爆炸物质类型、爆炸物质感度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和评估准则等方面对我国军用标准和美国军用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军用爆炸物质的标准制定方面我国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评定爆炸物质类型不够全面,缺少对起爆药和液体火药的评定试验;试验评定方法单一;试验评定判据多为定性判据,客观性不足;尚未建立低易损性爆炸物质感度评定方法标准;试验标准版本更新慢,难以适应发展需求;试验分类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不强。针对爆炸元件传统收口工艺中依靠经验设计收口模具结构参数而难以提高生产效率的问题,提出了采用逐级细化方法运用LS-DYNA仿真软件对典型材料和尺寸的导爆管壳收口过程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管壳收口模具的最优锥角约为80°,采用该收口锥角在收口过程管壳不易压裂,而在其后的平口过程中管壳口部膨胀也不明显。收口可能会使导爆管装药密度变得过大,因此导爆管收口端不宜设计为输入端。为尽可能减小收口力对装药密度的影响,导爆管壳宜选择低强度材料如纯铝和紫铜。为了给不敏感引信传爆序列设计提供参考,利用ANSYS/LS-DYNA软件研究了隔板厚度、隔板材料、隔板位置、空气层厚度、受主装药量及其约束条件等因素对小雷管引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爆序列中雷管的起爆能力以轴向起爆为主。雷管底帽材料的起爆能力从大到小依次是紫铜、08钢和纯铝。当底帽材料为紫铜时,在空气层厚度为1mm和2mm情况下,底帽厚度为0.2mm有利于起爆导爆管;而当空气层厚度为4 mm时,底帽厚度为0.4 mm有利于起爆导爆管。隔板材料取紫铜、厚度取0.6 mm、位于雷管与导爆管间空气层厚度的1/5处时,导爆管受雷管的引爆最为有利。施主约束材料对起爆性能影响不大,因而小雷管壳体材料采用纯铝对其起爆能力影响不大。而受主约束材料对起爆性能影响较大,受主约束材料为45钢和08钢明显优于2A12铝合金。随着受主装药高度的增加,受主装药被引爆的可靠性也逐渐提高。装药高度不同对应的最佳隔板厚度也不同。为了分析烤燃环境下引信炸药装药热响应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编写用户自定义函数来描述炸药热反应方程,并导入仿真软件Fluent中对引信烤燃过程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慢速烤燃情况下引信点火区域更易出现在雷管装药中心的环形区域,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引信内炸药装药的点火时间和点火温度均呈逐渐减小或降低的趋势。引信壳体材料对炸药装药的热点火反应影响不大,而引信的炸药装药类型和装药密度对点火时间和点火温度影响较大。在引信表面增加隔热材料可以延长引信点火时间,但对点火温度影响较小。对比隔热涂层(T-09)、树脂复合材料(碳/酚醛)、隔热陶瓷瓦(AETB-8)和耐热涂料(TGR-22)仿真结果可知,耐热性能最好的是隔热涂层瓦。随着隔热材料厚度的增加,炸药装药点火温度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而点火时间则逐渐延长。

米振昊[3](2016)在《碳酰肼类含能配位聚合物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火工品和民用爆破器材使用的起爆药主要是叠氮化铅(LA)、斯蒂芬酸铅(LTNR)、四氮烯、二硝基苯并氧化呋咱钾(KDNBF)、二硝基重氮酚(DDNP)等单质起爆药。它们虽然都是经过历史筛选出的佼佼者,都具有各自的优点,且获得了工业规模的应用,但随着人们对自身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发现传统起爆药还都不同程度存在难以克服的环境保护和安全问题。为探究新型含能配合物类起爆药,改善已有传统起爆药在热安定性、感度、环保性等诸多方面的不足,对碳酰肼类含能配位聚合物类起爆药开展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碳酰肼(CHZ)为配体,锶、钙为中心离子,设计和制备出了四种碳酰肼含能配位聚合物{[Ca(CHZ)2](ClO4)2}n、[Sr(CHZ)2(ClO4)2]n、{[Ca(CHZ)2](NO3)2}n、{[Sr(CHZ)2](NO3)2}n。利用碳酰肼分子具有多个配位原子的特点,合成出了一维链状配位聚合分子[M(CHZ)2(NO3)2]n和[M(CHZ)2(ClO4)2]n,它们能在空间形成多孔结构(MOFs),为探索新型含能配合物提供了基础材料。2、利用重结晶法得到了由碱土金属离子Ca2+、Sr2+形成的新型含能配合物[M(CHZ)2(NO3)2]n和[M(CHZ)2(ClO4)2]n晶体,测得了它们的晶体结构。CHZ分子由两个端基N原子和羰基O原子同时参与配位,作多齿配体,进而形成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结构,该结构有助于提升配合物分子的稳定性。分子结构内存在大量多元杂环,有利于提高分子的稳定性和能量密度,满足含能材料高能量密度发展的需求。3、对研制的产物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以及热重和微商热重分析(TG-DTG)。研究发现:{[Ca(CHZ)2](ClO4)2}n和[Sr(CHZ)2(ClO4)2]n两种高氯酸配合物都是只有一个明显的分解放热峰,峰顶温度分别为242℃和296℃。{[Ca(CHZ)2](NO3)2}n和{[Sr(CHZ)2](NO3)2}n两种硝酸配合物热行为较为相似,都各自有一个峰顶温分别为218℃和227℃的吸热峰,一个峰顶温分别为296℃和362℃的放热峰。所有目标产物均满足环境友好起爆药概念中耐温200℃的设计要求。对四种产物进行TG-DTG测试,结果显示,其分解质量损失速率在15%22.8%/K,分解彻底,主要为相应金属的氧化物。应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两种方法研究了产物的非等温动力学,计算得到产品配合物第一放热分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热爆炸临界温度Tb、活化焓(35)H?、活化熵(35)S?、活化自由能(35)G?等热力学参数。4、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撞击、摩擦、静电等的感度,以及5s爆发点。其中,高氯酸配合物对外界机械刺激较为敏感,撞击感度,摩擦感度,列出数据,而在测试范围内,硝酸配合物对机械刺激表现出极为钝感的特性,在测试条件下不发生爆炸。

杨三斌,先明春,王建,庹昌春,陈云波[4](2014)在《一种无起爆药钝感电火工品的射频感度试验研究》文中提出针对钝感无起爆药点火器射频感度高于装配敏感装药的桥带和半导体桥火工品设计感度的问题,从产品结构及装药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试验验证,找到了钝感无起爆药电火工品射频感度偏高的失效机理,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本研究对后续电火工品的抗射频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章文义[5](2006)在《农用硝酸铵抗爆性能判定的试验方法研究及标准化》文中研究说明为防止硝酸铵被用于私制炸药,国家将工业硝酸铵列入爆炸物品进行管理,并提出研制具有防爆性能的农用硝酸铵的要求,国内一些硝酸铵生产厂和科研院所研制了多种农用硝酸铵配方,但没有相关标准对其防爆性能进行判定,作者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了提出了评判农用硝酸铵的标准。根据硝酸铵被用于制造爆炸案件和非法爆破作业的实际情况,结合硝酸铵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确定了判定农用硝酸铵是否具有爆炸性质的基本条件:选择具有较高感度的2#铵油炸药作为标准配方;将农用硝酸铵干燥和粉碎后,将粒径不大于0.90mm而且在0.30mm筛上下各50%的样品作为测试样品;装药密度选定为0.85g·cm-3~0.89g·cm-3;装药直径定为80mm;研究给出了硝酸铵防爆性能测试用标准雷管的技术条件。根据利用硝酸铵实施爆炸犯罪的实际情况,从宽到严分别设计了四种测试农用硝酸铵抗爆性能的条件:“雷管感度试验方法”;“加强的雷管感度试验方法Ⅰ”;“加强的雷管感度试验方法Ⅱ”;“加强的雷管感度试验方法Ⅲ”。从防范爆炸犯罪的目的出发,最终选定“加强的雷管感度试验方法Ⅲ”作为判定农用硝酸铵能否用于实施爆炸犯罪的装药条件。用通过“加强的雷管感度试验方法Ⅲ”的农用硝酸铵混制2#铵油炸药,在采石场进行实际爆破作业结果表明,用农用硝酸铵混制的炸药在加强起爆条件下达不到预期爆破效果,达到了防止用于非法爆破作业的目标。从运输和储存安全角度考虑,采用联合国隔板试验测试方法,对通过“加强的雷管感度试验方法Ⅲ”的农用硝酸铵及用其混制的2#铵油炸药的爆炸性分别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用通过“加强的雷管感度试验方法Ⅲ”测试的农用硝酸铵混制的2#铵油炸药仍然具有爆炸性,但是一般实施爆炸犯罪的人员无法按常规方法将其起爆;通过测试的农用硝酸铵已经不具有爆炸性,可以按照普通农用物资进行储存和运输。对硝酸铵与磷酸脲、硫酸脲、氯化钾等混制复合肥性能的试验研究,加入爆炸钝感的其它肥料制造复合肥是一种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的改性方法。

熊家学[6](2001)在《工业雷管用起爆药壳内制备技术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主要研究了工业雷管用起爆药壳内的制备技术。对壳内制备的起爆药进行了基础性能试验 ,装配后的工业雷管做了例行试验和长贮试验 ,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蒲彦利,盛涤伦,朱雅红,陈利魁,杨斌,王燕兰,徐珉昊[7](2010)在《新型起爆药5-硝基四唑亚铜工艺优化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以氯化亚铜、5-硝基四唑钠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绿色环保起爆药5-硝基四唑亚铜(CuNT),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得到合成的较佳工艺条件。对CuNT的物理性能、热性能和爆炸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uNT具有较好的流散性,吸湿性和耐热性均较好,机械感度、火焰感度及静电感度较钝感,摩擦感度相对较高;CuNT的爆热与比容值均大于叠氮化铅和斯蒂芬酸铅等常规起爆药;CuNT对结晶RDX的极限起爆药量为20mg。

冈崎一正,周荷英[8](1980)在《近二十年来日本工业炸药性能测试方法发展概况——炸药感度测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本文叙述了使用微量炸药进行落锤冲击、摩擦、电火花等感度的试验方法。其中落锤试验和摩擦试验方法,近二十年来有了如下的较大发展,并有变革的趋势。1.对落锤试验 JIS(国家工业标准)的修订为了从1961年发生的达纳马特炸药包装事故找出原因而对采用的落锤试验进行了研

李志敏[9](2014)在《起爆药静电响应规律与安全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静电现象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发生,静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击穿周围介质,发生静电放电产生火花,引起危险物质燃烧或爆炸。起爆药是火工品的初始能源材料,大多为高绝缘物质,容易积累静电荷并且对静电火花刺激十分敏感,极易引发意外燃爆事故。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起爆药的静电响应规律和机理并进行安全设计,得出抗静电起爆药产品,解决兵器行业弹药火工品和民用起爆器材领域起爆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静电安全问题。本论文从理论和实验方面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研制了一套新型静电积累量测试仪,能实时地测试落入法拉第筒的试样的实际质量和电荷量,采用计算机软件连续记录和处理数据。通过全面测得的斯蒂芬酸铅(LS)、叠氮化铅(LA)、苦味酸铅(LP)、斯蒂芬酸钡(BS)、高氯酸三碳酰肼合锰(GTM)、高氯酸三碳酰肼合镍(GTN)、高氯酸三碳酰肼合锌(GTX)、高氯酸三碳酰肼合镉(GTG)8种典型起爆药的静电积累量,系统地研究了不同仪器条件、药剂粒度、环境温度和湿度对静电积累量的影响,获得起爆药静电起电与积累规律与机理。起爆药与不同材质滑槽摩擦后积累电荷存在较大差异,总的来看:虫胶漆牛皮纸、夹布胶木绝缘滑槽容易使起爆药积累较多电荷,不锈钢、铝良导电滑槽使起爆药积累的电荷相对较少,导电胶皮介于两类之间;静电积累量与滑槽长度呈线性增长关系;随滑槽倾斜角度的增大,静电积累量先增大后减小,LS、LA、GTX最容易积累电荷的角度分别为50°、45°、45°;静电积累量随受到的摩擦力和摩擦速度的增大而增大,LS的静电积累量(不锈钢滑槽,Q/nC·g-1)与摩擦力(f/N)和摩擦速度(v/m·s-1)的定量关系为:Q=105.1125-22.4894f-27.9744v;静电积累量随粒度的减小而呈指数增大,GTX的静电积累量与粒度(d/μm)的关系为:Q=4.7580+966.7923exp (-d/22.9172);环境温度越低,湿度越低,起爆药越容易积累电荷,LS的静电积累量与温度(T/℃)和湿度(H/%)的定量线性关系为:Q=-19.1110+0.3690T,Q=-26.3080+0.5052H。(2)搭建了一套±50kV静电火花感度测试仪,采用数字式高压发生器、真空放电开关,电容器最大容量为0.22μF。通过对8种典型起爆药静电火花感度的全面测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仪器条件、药剂粒度、环境温度和湿度对静电火花感度的影响,获得起爆药对静电火花刺激的响应规律与机理。同时,对8种起爆药进行了DSC热分析,5s爆发点和火焰感度测试,建立了基于热、火焰感度的起爆药静电火花感度预估模型。负电放电更容易点燃起爆药;放电回路中串联100kΩ限流电阻后,放电时间大幅度延长,不同起爆药的响应机理不同,LS、LA、BS、GTN、GTG的E50值增大,LP、GTM、GTX的E50值减小;起爆药的E50值随充电电容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存在一个最优点火电容值,GTX的静电火花感度(E50/J)与电容(C/μF)值的关系为:E50=1.5130-12.2697C+27.7419C2,最优点火电容值为0.22μF;放电极针间隙越大,点燃起爆药所需能量越高,GTX的静电火花感度与极针间隙(gap/mm)的关系为:E50=0.0956+0.9516gap;静电火花感度随粒度的减小而呈指数升高,GTX的E50(J)值与粒度(d/μm)的关系为:E50=0.2530+0.0030exp (d/67.2791);环境温度越高,湿度越低,起爆药的静电火花感度越高,LS的E50(mJ)值与温度(T/℃)和湿度(H/%)的二元线性关系模型为:E50=0.4012-0.0097T+0.0031H。(3)首次理论研究了起爆药的晶体结构、分子结构和电子结构在电场作用下的响应规律,获得LS、LA和GTX在电场中发生分解反应的活性中心和介电击穿强度。在外电场作用下,起爆药晶体结构的变化表现出各向异性,各晶胞参数随电场强度的增大并不单调变化,可能由于起爆药晶体在电场中发生了相变。通过不同强度电场中起爆药的分子结构和局域态密度分析发现:硝基是LS在电场中发生分解反应的活性中心;电场中LA的始发分解反应与叠氮根离子密切相关,同时,铅离子也表现出较强的活性;GTX中的配体和高氯酸根可能成为反应的活性部位。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起爆药结构受到的破坏越来越严重,态密度曲线的特征峰发生劈裂,前线能带曲线变平坦,带隙减小直至禁带消失,最终发生介电击穿。在4.626V·nm-1电场中,LS的带隙为0.299eV,从绝缘体变为半导体,可见LS完美晶体的理论击穿场强高于4.626V·nm-1;在2.570V·nm-1电场中,LA的带隙为0eV,禁带消失;在4.626V·nm-1电场中,GTX已发生介电击穿。(4)提出了起爆药静电火花感度新判据:“单位体积平均静电势”、“带隙”、“分子组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模拟建立了起爆药静电火花感度预估模型;提出用前线分子轨道能级解释起爆药的静电积累量。首次定量计算出典型起爆药的静电势数据,建立静电火花感度(E50/J)与单位体积平均静电势(ESPave/V/kJ·mol-1·eV-1·-3)的定量关系模型为:lnE50=1.3033-4.3599×ESPave/V,LS的单位体积平均静电势为2.125kJ·mol-1·eV-1·-3,远高于其它起爆药,这是LS静电火花感度高的本质原因。起爆药的静电火花感度(E50/J)与带隙(ΔEg/eV)的定量关系模型为:E50=-0.1428+0.9430×ΔEg,带隙越小,电子越容易被激发,静电火花感度就越高。最高占据轨道能级越高,越容易失去电子而积累正电荷,最低空轨道能级越低,越容易得到电子而积累负电荷,得出典型起爆药的静电积累量与最低空轨道能级(ELUMO/eV)的关系可以表示为:Q=4.9199+2.2382×ELUMO。(5)提出了抗静电起爆药设计方法:添加导电性良好的石墨烯纳米片、反应液中添加抗静电剂、设计开发新型抗静电药剂品种。研制出了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石墨烯纳米片改性斯蒂芬酸铅和叠氮化铅,替代传统药剂可大大降低起爆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静电危险性。通过反应液添加法和包覆造粒法制备出石墨烯纳米片(GNP)改性LS和LA,扫描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和拉曼光谱分析表明GNP和起爆药晶体较好的结合为一体;静电积累量、静电火花感度测试表明GNP改性LS和LA的抗静电能力显着提高;同时测得改性起爆药的热稳定性和感度性能都表现良好;工业放大生产试验得到的产品具有较好的均匀性和流散性,完全满足装药要求;装配的微小型军用针刺雷管、火焰雷管和电雷管都能可靠起爆,输出威力未受影响,达到应有指标。因此,用反应液添加法制备的含量为1%的GNP改性LS和LA可替代传统LS和LA应用于相应火工品中。抗静电剂能选择性的降低起爆药的静电危险性,CMC能有效降低LS和LA的静电火花感度,而BS12对降低LS和LA的静电积累量有突出的表现。设计了9种三硝基苯酚碱金属盐作为抗静电起爆药,详细研究了它们的优化制备工艺;首次获得RbPA、Rb2TNR和CsHTNR的晶体结构数据,并对比分析了9种化合物的结构规律;对样品的静电火花感度进行测试表明:KPA和K2TNR静电火花感度的实测值与预估值基本相符,进一步验证了所得静电火花感度预估模型的可靠性。

周诚,霍欢,李祥志,周群,王伯周[10](2019)在《3,5-二硝氨基-1,2,4-三唑铅盐的合成及性能》文中提出以硝基胍和甲醛为原料,经缩合反应、硝化反应、肼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合成了3,5-二硝氨基-1,2,4-三唑铅盐,采用DSC和TG-DTG方法分析了其热性能,并测试了真空安定性、吸湿性、相容性、感度性能、5s爆发点、爆热、爆速等物化性质和爆轰性能。结果表明:3,5-二硝氨基-1,2,4-三唑铅盐的热稳定性、真空安定性以及耐吸湿性良好,与RDX、HMX、太安、特屈儿、铁、铝、铜等材料均相容,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较叠氮化铅(LA)和斯蒂芬酸铅(LTNR)钝感,5s爆发点为226~228℃,爆热为2 236J·g-1,爆速为5 755 m·s-1,有望作为LA和LTNR的替代物使用。

二、起爆药的感度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起爆药的感度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军用爆炸物质感度要求和评定标准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爆炸物质感度要求
    1.1 直列装药与错位爆炸序列中的爆炸物质感度要求
    1.2 低易损性弹药中的爆炸物质感度要求
2 爆炸物质感度评定方法标准发展
    2.1 国外爆炸物质感度评定方法标准的发展
    2.2 我国爆炸物质感度评定方法标准的发展
3 我国与美国爆炸物质感度评定方法标准对比分析
    3.1 爆炸物质感度评定项目对比
    3.2 爆炸物质感度评定准则对比
4 结论

(2)不敏感引信及其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不敏感引信技术简介
    1.3 国内外不敏感引信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3.1 军用爆炸物质感度要求和评价标准分析
        1.3.2 传爆序列爆炸元件精细化装药技术研究
        1.3.3 小雷管对引信导、传爆管的起爆特性仿真研究
        1.3.4 烤燃环境下引信响应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军用爆炸物质感度要求和评价标准分析
    2.1 引言
    2.2 爆炸物质感度要求
        2.2.1 直列装药与错位爆炸序列中的爆炸物质感度要求
        2.2.2 不敏感弹药中的爆炸物质装药感度要求
    2.3 爆炸物质感度评定方法标准发展
        2.3.1 国外爆炸物质感度评定方法标准的发展
        2.3.2 我国爆炸物质感度评定方法标准的发展
    2.4 我国与美国爆炸物质感度评定方法标准对比分析
        2.4.1 爆炸物质感度评定项目对比
        2.4.2 爆炸物质感度评定准则对比
    2.5 本章小结
3 传爆序列钝感爆炸元件精细化装药工艺技术参数仿真研究
    3.0 引言
    3.1 收口工艺简介
    3.2 有限元基本理论
        3.2.1 LS-DYNA简介
        3.2.2 有限元求解方程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1 有限元网格划分
        3.3.2 材料模型及仿真参数的设置
    3.4 钝感爆炸元件管壳收口模具的优化设计
        3.4.1 收口锥角对收口效果的影响
        3.4.2 收口锥角对装药受力的影响
        3.4.3 收口锥角对平口工艺的影响
    3.5 管壳材料和尺寸对其内部装药密度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小雷管对引信导、传爆管的起爆特性仿真研究
    4.1 引言
    4.2 冲击起爆与爆轰理论
    4.3 有限元建模及求解
        4.3.1 有限元模型的简化
        4.3.2 材料模型和状态方程的选取
    4.4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4.4.1 小雷管起爆机理研究
        4.4.2 施主装药与受主装药间有隔板时起爆过程研究
        4.4.3 隔板厚度和隔板材料对起爆能力的影响
        4.4.4 隔板位置对起爆能力的影响
        4.4.5 约束条件对起爆能力的影响
        4.4.6 受主药量对起爆能力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烤燃环境下引信响应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1 引言
    5.2 炸药热安全性理论分析
    5.3 引信慢速烤燃的热反应特性分析
        5.3.1 Fluent软件简介
        5.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简化
        5.3.3 边界条件及材料参数的设置
        5.3.4 仿真结果及分析
    5.4 烤燃过程中引信装药热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5.4.1 升温速率对热反应的影响
        5.4.2 引信壳体材料对热反应的影响
        5.4.3 引信装药密度对热反应的影响
        5.4.4 引信装药类型对热反应的影响
        5.4.5 隔热材料对热反应的影响
        5.4.6 仿真结果可信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束语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结论
    6.3 本文创新点
    6.4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碳酰肼类含能配位聚合物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配合物类起爆药研究概况
        1.2.1 CP起爆药的应用概况
        1.2.2 BNCP起爆药的应用概况
        1.2.3 GTG起爆药的应用概况
        1.2.4 新型配合物类起爆药的进一步发展
    1.3 配位聚合物研究概况
        1.3.1 配位聚合物简介
        1.3.2 含能配位聚合物研究概况
    1.4 碳酰肼研究概况
        1.4.1 碳酰肼简介
        1.4.2 碳酰肼系列含能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CHZ配位聚合物制备、表征及晶体结构
    2.1 仪器及试剂
        2.1.1 实验仪器及测试条件
        2.1.2 主要试剂
    2.2 高氯酸碳酰肼配位聚合物制备、表征及结构研究
        2.2.1 高氯酸碳酰肼配位聚合物的制备
        2.2.2 高氯酸碳酰肼配位聚合物的晶体结构
        2.2.3 高氯酸碳酰肼配位聚合物元素分析
        2.2.4 高氯酸碳酰肼配位聚合物的红外分析
    2.3 硝酸碳酰肼配位聚合物制备、表征及结构研究
        2.3.1 硝酸碳酰肼配位聚合物制备
        2.3.2 硝酸碳酰肼配位聚合的晶体结构
        2.3.3 硝酸碳酰肼配位聚合元素分析
        2.3.4 硝酸碳酰肼配位聚合物的红外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CHZ配位聚合物热分解机理研究
    3.1 分析仪器和测试条件
        3.1.1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3.1.2 热重和微商热重分析(TG-DTG)
        3.1.3 非等温反应动力学参数计算
    3.2 配位聚合物热分解研究
        3.2.1 高氯酸碳酰肼配位聚合物的热分解
        3.2.2 硝酸碳酰肼配位聚合物的热分解
    3.3 配位聚合物非等温动力学参数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碳酰肼配位聚合物感度研究
    4.1 撞击感度的测定
        4.1.1 测试仪器及条件
        4.1.2 测试原理及方法
        4.1.3 测试结果与讨论
    4.2 摩擦感度的测定
        4.2.1 测试仪器及条件
        4.2.2 测试原理及方法
        4.2.3 测试结果与讨论
    4.3 静电感度的测定
        4.3.1 测试仪器及条件
        4.3.2 测试原理及方法
        4.3.3 测试结果与讨论
    4.4 5S爆发点的测定
        4.4.1 测试仪器及条件
        4.4.2 测试原理及方法
        4.4.3 测试结果与讨论
    4.5 极限药量的测定
        4.5.1 测试仪器及条件
        4.5.2 测定结果与讨论
    4.6 火焰感度的测定
        4.6.1 测试仪器及条件
        4.6.2 测试原理及方法
        4.6.3 测试结果与讨论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成果清单
致谢

(4)一种无起爆药钝感电火工品的射频感度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射频感度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1.1 射频感度试验原理
    1.2 射频感度试验方法
2 射频感度试验
    2.1 装配斯蒂芬酸铅的电火工品试验
    2.2 装配锆/高氯酸钾的无起爆药电点火器试验
3 钝感无起爆药电火工品射频感度偏高的原因分析
    3.1 结构设计问题验证试验
    3.2 药剂问题验证试验
    3.3 问题定位及机理分析
4 射频加固措施
5 结论

(5)农用硝酸铵抗爆性能判定的试验方法研究及标准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硝酸铵概述
    1.2 硝酸铵主要用途
    1.3 硝酸铵的热稳定性
    1.4 硝酸铵爆炸案件事故简介
    1.5 硝酸铵改性的原理及途径
    1.6 硝酸铵钝感化研究
    1.7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2 农用硝酸铵测试条件的确定
    2.1 工业炸药的爆轰特性
    2.2 硝酸铵标准含量的测定
    2.3 标准雷管的确定
    2.4 炸药配方的确定
    2.5 制药工艺的确定
    2.6 装药密度的确定
    2.7 装药直径的确定
    2.8 本章小结
3 改性硝酸铵防爆性能测试
    3.1 引言
    3.2 雷管感度试验方法
    3.3 加强的雷管感度试验方法 I
    3.4 加强的雷管感度试验方法 II
    3.5 加强的雷管感度试验方法 III
    3.6 加强的雷管感度试验方法 III 条件下爆速测定
    本章小结
4 硝酸铵改性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硝酸铵防爆改性的主要途径
    4.3 硝酸铵复合肥爆炸性能研究
5 农用硝酸铵是否具有爆炸性问题研究
    5.1 农用硝酸铵爆炸性的测试
    5.2 农用硝酸铵混制的2#铵油炸药爆炸性测试
    5.3 农用硝酸铵爆炸性能测试
    5.4 农用硝酸铵能否用简单方法还原问题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农用硝酸铵被用于私炒炸药活动的防范
    6.1 爆破理论
    6.2 岩石爆破理论研究的内容
    6.3 岩石中的爆炸应力波
    6.4 岩石的破碎机理
    6.5 炸药在岩石中爆破的作用范围
    6.6 炸药在岩石中爆破的破坏过程
    6.7 岩石中爆破作用的5种破坏模式
    6.8 爆破装药量计算原理
    6.9 影响爆破作用的因素
    6.10 爆破施工安全
    6.11 农用硝酸铵混制炸药爆破性能测试
    6.12 试验结果及讨论
7 农用硝酸铵抗爆性能试验方法及判定
    7.1 范围
    7.2 规范性引用文件
    7.3 术语和定义
    7.4 试验方法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农用硝酸铵中硝酸铵的测定方法
        A.1 原理
附录 B(参考性附录)
8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情况
附件:部分典型试验照片

(7)新型起爆药5-硝基四唑亚铜工艺优化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实验部分
    (1) 加料方式
    (2) 反应温度
    (3) 反应时间
    (4) 反应液浓度
3 CuNT的性能研究
    3.1 密度测试
    3.2 粒度分布测试
    3.3 吸湿性试验
    3.4 DSC分析
    3.5 耐热性试验
        (1) 75 ℃加热试验
        (2) 5 s爆发点测试
        (3) 高温真空安定性试验
    3.6 感度测试
    3.7 爆热与比容测定
    3.8 极限起爆药量试验
    3.9 CuNT与有关火工品材料的相容性试验
4 结 论

(9)起爆药静电响应规律与安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静电特性测试研究
        1.2.1 静电起电机理
        1.2.2 静电积累量测试
        1.2.3 静电火花起爆机理
        1.2.4 静电火花感度测试
    1.3 静电火花感度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4 静电防护技术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起爆药静电起电与积累
    2.1 样品制备
    2.2 静电积累量测试
        2.2.1 测试原理
        2.2.2 仪器介绍
        2.2.3 试验步骤
        2.2.4 数据处理
    2.3 积累电荷随药剂质量的变化
    2.4 静电起电与积累过程
        2.4.1 滑槽材质
        2.4.2 滑槽长度
        2.4.3 滑槽倾斜角度
        2.4.4 摩擦系数
        2.4.5 摩擦力和下滑速度
        2.4.6 过筛过程的静电积累
        2.4.7 静电消散
    2.5 静电积累量与药剂粒度的关系
    2.6 静电积累量与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关系
    2.7 小结
第3章 起爆药静电火花感度
    3.1 样品制备
    3.2 静电火花感度测试
        3.2.1 测试原理
        3.2.2 测试仪器
        3.2.3 测试条件
    3.3 测试条件对静电火花感度的影响
        3.3.1 极针材料和形状
        3.3.2 放电极性
        3.3.3 放电回路限流电阻
        3.3.4 充电电容
        3.3.5 极针间隙
    3.4 静电火花感度与药剂粒度的关系
    3.5 静电火花感度与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关系
        3.5.1 GTX 的静电火花感度与温度和湿度的关系
        3.5.2 LS 的静电火花感度与温度和湿度的关系
        3.5.3 LA 的静电火花感度与温度和湿度的关系
    3.6 静电火花感度与热和火焰感度的关系
        3.6.1 热分析与热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3.6.2 5s 爆发点与火焰感度测试
        3.6.3 多元线性回归
        3.6.4 神经网络模拟
    3.7 小结
第4章 电场中起爆药微观结构响应理论研究
    4.1 理论基础
    4.2 计算方法
    4.3 电场中 LS 的微观结构响应
        4.3.1 晶体结构
        4.3.2 分子结构
        4.3.3 态密度
        4.3.4 能带
    4.4 电场中 LA 的微观结构响应
        4.4.1 晶体结构
        4.4.2 分子结构
        4.4.3 态密度
        4.4.4 能带
    4.5 电场中 GTX 的微观结构响应
        4.5.1 晶体结构
        4.5.2 分子结构
        4.5.3 态密度
        4.5.4 能带
    4.6 小结
第5章 起爆药静电特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5.1 计算方法
    5.2 静电火花感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5.2.1 静电势
        5.2.2 带隙
        5.2.3 分子组成
        5.2.4 静电火花感度的神经网络模拟
    5.3 分子前线轨道与静电积累量的关系
    5.4 小结
第6章 抗静电起爆药设计、性能验证及应用
    6.1 石墨烯纳米片改性起爆药
        6.1.1 样品的制备与表征
        6.1.2 静电火花感度
        6.1.3 静电积累量
        6.1.4 热分析
        6.1.5 感度
        6.1.6 工业放大生产试验
        6.1.7 装配产品的应用性能
    6.2 抗静电剂改性起爆药
        6.2.1 样品的制备
        6.2.2 静电火花感度
        6.2.3 静电积累量
    6.3 新型抗静电药剂研究
        6.3.1 新型抗静电药剂的静电火花感度预估
        6.3.2 新型抗静电药剂的设计
        6.3.3 合成路线与工艺优化
        6.3.4 晶体结构分析
        6.3.5 新型抗静电药剂的静电火花感度验证与热稳定性
    6.4 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作者简介

(10)3,5-二硝氨基-1,2,4-三唑铅盐的合成及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1.2 实验过程
        1.2.1 合成路线
        1.2.2 亚甲基二硝基胍(1)的合成
        1.2.3 1,5-二硝基-2,4-二硝氨基-1,3,5-三嗪(2)的合成
        1.2.4 3,5-二硝氨基-1,2,4-三唑肼盐(3)的合成
        1.2.5 3,5-二硝氨基-1,2,4-三唑铅盐的合成
        1.2.6 热性能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热性能分析
    2.2 真空安定性
    2.3 吸湿性
    2.4 相容性
    2.5 感度
    2.6 火焰感度
    2.7 热丝感度
    2.8 5s爆发点
    2.9 爆热和爆速
3 结论

四、起爆药的感度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军用爆炸物质感度要求和评定标准综述[J]. 殷瑱,闻泉,王雨时,张志彪.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17(02)
  • [2]不敏感引信及其相关技术研究[D]. 殷瑱. 南京理工大学, 2017(07)
  • [3]碳酰肼类含能配位聚合物制备及性能研究[D]. 米振昊.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3)
  • [4]一种无起爆药钝感电火工品的射频感度试验研究[J]. 杨三斌,先明春,王建,庹昌春,陈云波. 火工品, 2014(03)
  • [5]农用硝酸铵抗爆性能判定的试验方法研究及标准化[D]. 章文义. 南京理工大学, 2006(01)
  • [6]工业雷管用起爆药壳内制备技术的初步研究[J]. 熊家学. 爆破器材, 2001(06)
  • [7]新型起爆药5-硝基四唑亚铜工艺优化及性能研究[J]. 蒲彦利,盛涤伦,朱雅红,陈利魁,杨斌,王燕兰,徐珉昊. 含能材料, 2010(06)
  • [8]近二十年来日本工业炸药性能测试方法发展概况——炸药感度测试[J]. 冈崎一正,周荷英. 国外金属矿采矿, 1980(07)
  • [9]起爆药静电响应规律与安全设计[D]. 李志敏. 北京理工大学, 2014(04)
  • [10]3,5-二硝氨基-1,2,4-三唑铅盐的合成及性能[J]. 周诚,霍欢,李祥志,周群,王伯周. 火工品, 2019(04)

标签:;  ;  ;  ;  

起爆药灵敏度测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