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药(西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订(论文文献综述)
毕勤荪[1](1990)在《新药研究申报资料要求及报批程序》文中认为本文重点介绍新药(西药)研制的一般过程、评价新药的基本原则、申报新药的技术资料要求和新药的报批程序,为研究和开发新药作参考。
田丽娟[2](2006)在《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长期的实践,共同创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史。中国药学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药学史的任务是按照年代顺序,应用具体事实揭示并阐明药学发展的规律。通过药学史的研究,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可记取的教训,为现代药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现代药学史是中国药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近代药学发展的沿袭和进步。为了更好的理解现代药学发展的历程和前后衔接,本文首先概要论述了古代和近代药学发展的历史,研究了各个阶段药学发展特点和取得的主要成就。研究之余,我为祖先所创造的优秀的中医药传统文化而感到由衷的敬佩和自豪。接下来,在现代药学史研究部分,本文从药学事业发展和药学科学研究进展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在药学事业发展部分,分别从中药事业的发展、药品监督管理、制药工业、医药商业、药学教育、医药科技、医院药学、药学社会团体、药学书刊与网站、香港和澳门药学发展共十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在药学科学研究部分,分别从现代药学史研究、中药研究、药学分科研究和药物学研究四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药学科学的进展和成就。研究之余,关心祖国药学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通过研究现代药学史发现,新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进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巨大的挫折,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此时的广大药学工作者,面对困难,怀着对祖国的高度热爱之情和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尽自己最大所能在工作岗位上发出各自的光和热,很多科研成果就是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他们忘我的辛勤劳动而产生出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药学工作者焕发了高度的热情和能量,积极投身到药学事业发展的洪流之中,创造了令全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现代药学工作者要学习前辈们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团结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现代药学事业的发展中去,为药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而共同努力!
舒茜[3](2020)在《中药标准化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健康理念的传播,人们由以前追求温饱的生活理念转换为追求健康高品质的生活理念,中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对健康生活理念的追求更为迫切。世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环境恶化、传染性疾病高发等问题,人们对健康需求加大,而中药具有使用方便、预防保健的特点,因此,中药成为人们追求健康保健的首选产品,中药产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据统计,全球有超过80%的人口使用过中药。这股热潮给中药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亟需中药标准来保障中药产品的质量,为中药行业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中药是我们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多彩的学术内涵,形成了独特的东方医学体系。纵观中医药的发展史,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到现在的《中国药典》、《药品管理法》,自始至终都蕴含着标准化思想。中药标准化有利于提高中药学术水平,推动中药继承创新,保持中药特色优势,规范中药管理,保障中药服务质量安全,促进中药走向世界,在中药事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中药国际化、现代化的实现必然离不开中药标准化的实现。从第一版《中国药典》颁布开始,我国的中药行业更加规范化,出口销量迅速增加,但是我国现行的中药标准化体系不够完善,存在多头管理和人才队伍质量不高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了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完善中药标准化迫在眉睫。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和对比研究法,分析了中药标准化的发展背景和现状,认为我国在政策方面加强了对中药标准化工作的重视,在标准制定修改方面,不断对中药标准进行完善,在中药国际标准化方面,积极参与中药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标准管理不协调,标准推广和应用不充分;二是标准交叉重复,标龄老化,更新周期时间长;三是标准研究乏力,专业性人才匮乏;四是中药标准西化严重,标准制定对中医药指导理论认识不足;五是中药标准体系不健全,中药质量标准不完善;六是缺乏国际认可的中药标准,与国际市场脱节;七是中药标准化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产生冲突。通过对国内中药标准化体系和欧盟、美国的植物药标准化体系进行介绍,发现我国在植物药质量标准、注册标准等方面与国际上存在差别,分析发达国家中药标准化建设经验,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借鉴欧盟和美国植物药标准制定和实施经验,完善我国中药标准;二是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国家层面的对话与合作;三是积极参与中药国际标准制定活动,努力与国际标准接轨;四是发挥中药企业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作用,提高企业参与度;五是研究中药产品海外注册政策,提高中药产品海外注册能力,以此寻求对我国中药标准制定和相关制度完善的经验。对于完善我国中药标准化工作的思考,笔者提出要立足于国内中药标准化和监管现状,通过介绍天士力集团国际化和同仁堂集团知识产权保护的成功经验,建议企业方面应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成果向标准转化地能力;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提高中药质量标准;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打造知名品牌;政府方面应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中药标准与相关制度的衔接,给与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同时加强管理和监督,积极宣传和推广;最后提出中药标准化要与知识产权协同发展。
李光耀[4](2011)在《基于研发和市场的中药现代化战略研究》文中提出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正日益得到世界的关注。中药领域作为我国少数具有国际优势的领域之一,已成为制药行业共同瞩目的问题。我国在30年前就提出中药现代化,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药现代化”的概念和规范。中药现代化是指将传统中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相结合,指导中药的研究、开发、生产、管理和应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中药现代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在推行中药现代化战略发展的30年期间,我国中药产业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但是随着健康观念、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今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来自全球化竞争的严峻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制定对策,推动我国中药领域健康、与时俱进的发展,提高中药领域研发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化竞争力,将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有关中药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中药现代化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中药和中药现代化概念的新看法,并结合中药现代化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如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变化、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天然药物市场的扩张以及国内新医改给医药企业带来的影响等,对中药现代化战略进行了细致分析,从一个新视角来重新审视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在基于系统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动态比较优势得出中药研发和市场开拓是两个关键战略问题,继而分别采用产业战略管理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进行了战略分析,并做出战略选择。1.中药现代化是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继承和创新并重,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然而,实现以上战略目标的核心任务就是研制、开发出一批服用方便、药效明确、质量可靠的现代中药投放市场。我国在中药研发中具有得天独厚的药材、人才与科研资源优势;深厚的中医药文化积淀、理论内容与实践积累是我国发展中医药不可复制的竞争力。但是目前制约中药研发进展的因素也不容忽视,例如,资源的整合不够完善,科研院所、高校资源与企业联系不紧密;中医药的研究平台尚不完善,汇集多学科人才,多学科碰撞、交融的创新平台尚未建立;很多企业对于中药研发仍重视不够,无论是政府支持还是企业自主研发的资金投入都还很不足;中医药基础研究不足成为中药研发的瓶颈等。除了内部的优势与劣势问题,还应关注中药研发的外部环境。规避中药资源的日益减少,知识产权流失等威胁的同时,抓住外部机会,借鉴国际研发新技术促进我国中药研发;以与化学药的相对优势来发展中药市场,研发国际热衷消费的中药养生、保健、化妆品等。2.市场是企业实现其价值的场所,企业服务于市场,它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失去了市场,企业也就不会存在。中药市场面临诸多发展空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日益加大,现代医学也更加注重对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同时,中药产品具有诸多方面化学药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丰富而又古老的中医药治疗理论、中药产品安全低毒有效的特性以及中药产品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老年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等疑难杂症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疗效。中药的这些特点,无疑更加符合现代人日常保健的需求,天然药物产品在西方国家越来越受欢迎便是一个充分的证明;我国新医改将中药产品纳入基本药物目录以及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也无疑为中药产品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市场。然而,我国中药产业同时也面临不利的一面,国内制药产业的产品质量问题一直是企业难以跨越的一道鸿沟;此外,不少知名跨国制药企业已经开始瓜分这一蛋糕,欧美国家为遏制他国的中药产业的发展也制定了各种严格的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严重阻碍了国内中药企业市场地拓展。中药现代化发展必须在充分利用机会和优势,规避风险和劣势的前提下进行战略选择。然而,战略还需要政府和企业政策措施的保障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和贯彻,中药产业现代化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措施包括:加强中药基础研究,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育国内传统中药产业市场,加强国际传统医药的开发利用,选择中药企业集团培育中药跨国公司,发挥政府在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中的作用。
张震[5](2013)在《中药现代化与药品评价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从药品监管和评价的角度,就中药现代化研究中所需要解决的几个核心问题及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论述:(1)从药品的基本属性出发,对目前中药使用疗效不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在于药不对症、药品质量不符合要求、用量不准或用法不当,而这些也正是中药现代化研究中所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2)从药品监管的角度对中药现代化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明确中药现代化的目的,并对其进行重新定位,解决好中药现代化中的几个关系,并统筹安排好中药现代化所需要完成的任务;(3)对中药现代化与中医现代化的关系进行论述:中药在其现代化改造过程中,为避免变成中药的西药化,必须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而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又必须实现中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现代化;(4)中药现代化所要解决的几个核心问题是:第一方面要解决药本身的问题:包括现代化改造后中药外在属性的改变,以及内在质量控制方面的改进;第二方面要解决如何用药的问题:包括中药的正确使用的问题,以及中药用药剂量的准确性问题;第三方面要解决创新性中药的评价问题:由于疾病谱的变化,必须从经方以外寻找创新性中药来治疗新的疾病,但由于中西药的巨大差异,中药新药的药品评价不同沿用西药的标准,而必须寻找新的评价方法;(5)中药的现代化、传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为了解决中药中存在的问题,中药应该进行现代化的改造,但在某些方面还要保持其传统化,避免走样:同时,应谨慎推行中药的国际化。在上述梳理分析的基础上,从药品评价角度提出中药现代化的总体思路:中药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同时要与中医现代化进行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着重解决药本身的问题、如何用药的问题、创新性中药的评价问题等中药现代化的核心问题。
杨晓宏[6](2002)在《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我国最有实力、最有优势、最有后劲的就是中医药。中国已正式加入WTO,放眼世界,国际医药市场对植物药的需求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中,如何抓住植物药需求增长的机会,加快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中药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是我国中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1999年,我国已开始全面实施“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涉及到从中药材种植中成药生产的每一环节,要研究的内容很多。本文作者开门见山地提出实现中药现代化必须以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为基础,以及衡量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的标准;通过例举、分析中药在其种植、研制、生产中出现的种种质量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国内中药与国外植物药的质量控制标准及规范,说明中药在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与不足。明确指出:加速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必须从质量形成的源头做起,实施中药材种植规范化;在中药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建立科学合理的能为国际医药市场认可的质量控制标准及规范以对中药进行有效质量控制,使中药产品完全符合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质量要求,最终能进入国际医药市场,为世界人民所接受。
郑丽君[7](2018)在《中药国际化的问题和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我国将中医药国际贸易纳入国家对外贸易发展总体战略。然而,我国中药现代化水平低,中药在国际天然药物市场上并不占据竞争优势。为此针对当前我国中药国际化的各种问题,如中药企业缺乏适合自身的国际战略规划、中药难过发达国家的药品注册关、中药质量标准缺乏等问题,为中药企业的中药国际化发展之路提出策略。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资料搜集法、SWOT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中药国际化环境进行分析。将Veregen、Crofelemer和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做对比分析,以及将东阿阿胶、天士力、同仁堂三个企业在中药国际化道路上的相同点和差异化战略进行对比分析,为中药企业的国际化道路提供借鉴和指导。结论:本文以中药国际化道路发展的问题为突破口,为我国中药企业在国际化发展道路提出策略。比如,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STP)战略;中药的药品注册要符合欧美主流国家的注册标准;提高中药质量标准;推进中药产品的现代化发展;加大中药研发力度,开发高附加值新药;战略联盟策略;以医带药战略;加强中药专利国内外申请,开展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加强国际交流,消除文化壁垒;推动中医药跨境电商的发展。
蒋宁,齐春会,曹亮,陈兰英,顾金辉,康永,Inkyeom KIM,连晓媛,陆茵,吕圭源,聂克,齐云,Valérie SCHINI-KERTH,Michael SPEDDING,Cherry WAINWRIGHT,王月华,肖伟,杨勇,余林中,张丹参,张永鹤,周文霞,杜冠华,张永祥[8](2018)在《新形势·新策略——中药新药及健康产品研发与国际化发展》文中研究指明"2017中国(连云港)国际医药技术大会"于2017年11月15-17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召开。会议期间,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与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中药新药及健康产品研发与国际化发展论坛"。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兼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药理学联合会(IUPHAR)天然药物药理分会主席张永祥教授,中国药理学会前任理事长兼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杜冠华教授和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肖伟担任论坛共同主席。IUPHAR秘书长Michael SPEDDING教授、IUPHAR天然药物药理分会副主席Valérie SCHINI-KERTH教授、英国Robert Gordon大学天然产物研究中心主任Cherry WAINWRIGHT教授和韩国药理学会理事长金仁谦教授等外籍专家、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主研人员7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教育司重大专项处顾金辉处长应邀参会。论坛针对中药新药与健康产品研发与国际化发展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综合讨论。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本文对部分专家的观点和意见进行了整理,以期为提高我国中药新药与健康产品研发水平及国际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邱越[9](2019)在《术桔和胃颗粒临床前药学研究》文中提出术桔和胃方是上海市中医医院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方,长期临床应用过程中,效果良好。本课题按照CFDA《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相关要求,使用制剂学方法将处方开发成术桔和胃颗粒,开展制剂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以及药效学等临床前研究,为后期的新药申报奠定基础。在制剂工艺研究中,以栀子苷、白术内酯Ⅲ和总皂苷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并验证提取工艺参数,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10倍量,提取3次,每次1h;考察浓缩温度、时间对提取液中指标性成分的影响,确定减压浓缩工艺温度为75℃,浓缩终点相对密度范围为1.14~1.16之间;以制剂可行性、颗粒得率和指标性成分的转移率对比不同的干燥和成型工艺,优选沸腾制粒,并考察其制粒处方及工艺,确定处方工艺为:以糊精为底料,浓缩液为粘合剂,沸腾制粒。通过中试放大验证了制备工艺的可行性,制得3批中试颗粒。在质量标准研究中,建立了栀子苷和白术内酯Ⅲ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以及枇杷叶的TLC定性鉴别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测定方法专属性好、稳定、可靠,可用于颗粒的质量控制。对20151218、20151221和20151224等3批中试颗粒进行了稳定性考察,室温与加速稳定性均符合规定。在药效学研究中,通过半幽门结扎、贲门肌切开手术和盐酸灌注建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GAS、MTL和VIP水平;测定胃内容物上清液p H值和总胆红素水平;进行食管黏膜的肉眼表现积分、食管黏膜损伤指数和食管组织炎症积分的评定。结果表明,术桔和胃颗粒灌胃给药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可提高胃内容物p H值,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黏膜损伤和炎性损伤,调节血清胃肠激素GAS、MTL和VIP增高,但对胃内容物总胆红素水平无影响。开展胃运动、肠运动、抗炎、镇痛等药效学研究工作,结果表明,术桔和胃颗粒可以有效促进吸收胃排空和加快肠蠕动并具有一定的抗炎及镇痛作用。通过观察小鼠口服药物的后中毒反应及死亡情况,进行初步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术桔和胃颗粒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唐若维[10](2001)在《中国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药产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先导型产业,因而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源。随着我国加入WTO日程的日益临近,作为我国医药产业中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中药细分产业的技术创新问题更是成为产业发展的焦点,如何充分利用目前中药研究开发所具有的现实比较优势,并通过合理的机制转变为未来中药产业的竞争优势是当前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所应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从创新经济学角度,应用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组织学的有关理论框架,对我国中药产业技术创新进行较为全面的实证研究,并从战略和组织的角度对产业技术创新进行研究,提出与产业发展阶段相匹配的技术创新战略,并讨论产业层次技术创新的组织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产业角度提出相关产业政策建议。 在技术创新实证分析部分,主要围绕我国中药产业的研究开发、产业技术创新关键性问题、产业组织状况等三个方面进行。 1、产业研究开发分析表明:我国中药研究开发较之西药具有自身特点和局部比较优势,现实学术界也具备较多的技术可行性极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但在产业内始终难以通过合理有效的组织形式将现实的优势转化为产品的竞争优势;我国中药新药研究整体表现为数量众多但创新度不高的特点,存在研究开发投资过度与投资不足并存,且并未有效体现中药的比较优势; 2、产业技术创新关键问题表明:就技术角度而言,我国中药产业研究层面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药理动物模型的建立,产业层面的中药标准化规范化研究、生产剂型工艺研究是产业技术创新的技术性关键环节,如能实现上述从研究层面和产业层面四个方面尤其是关键性技术的点突破,将诱发产业技术创新集群现象;就组织角度而言,我国中药产业的 沈阳药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合作创新表现为总体数量较少、创新产出层次不高的特点,重大技术创 新存在技术上的可能性,却缺乏有效的组织模式对创新资源进行有效的 整合; 3、产业组织状况分析表明:我国中药产业属于低集中度竟争型市场 结构,产业的市场竞争行为主要表现为变相的价格竞争以及广告战等低 层次竟争手段,市场绩效不够理想,产业整体表现为过度竞争态势。 在实证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旨在推进产业 整体技术创新的系统而又有机的产业政策体系:(1)产业技术政策:充分 利用政策杠杆引至产业技术创新的点突破,诱发产业内技术创新集群; (2)产业创新政策:充分利用产业创新要素禀赋,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利 用政府计划实现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3)产业组织政策: 有效利用政策手段将产业的过度竟争转化为有效竟争,将产业竞争引至 运用技术创新等高层次竞争行为。
二、新药(西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药(西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订(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的源起 |
2 课题国内研究现状 |
2.1 药学史研究相关着作 |
2.2 药学史研究文献 |
3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4 论文的研究意义 |
5 论文的创新点 |
6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古代药学史概论 |
1 原始社会药物的萌芽 |
2 夏、商、周及春秋时期的药学 |
3 战国、秦汉及三国时期的药学 |
4 两晋、隋唐至五代时期的药学 |
5 宋辽金元时期的药学 |
6 明清(至鸦片战争)时期的药学 |
第三章 近代药学史概论 |
1 近代中药发展概况 |
1.1 药物学的发展 |
1.2 方剂学的成就 |
1.3 旧中国歧视中医药和中医药界的反抗斗争 |
1.4 中医药教育与科研 |
1.5 中医药学术团体与刊物 |
2 近代西药发展概况 |
2.1 西方药学的输入 |
2.2 西药商业的兴起与发展 |
2.3 制药工业的诞生与发展 |
2.4 药事管理制度与药事法规 |
2.5 药学(西药)教育 |
2.6 药学(西药)研究 |
2.7 医药学术团体和医药期刊 |
3 解放军革命根据地的医药卫生工作 |
3.1 中医药工作的开展 |
3.2 医药教育 |
3.3 医药工业 |
3.4 药事管理制度与药事法规 |
第四章 现代药学史研究 |
1 药学事业的发展 |
1.1 中药事业的发展 |
1.2 药品监督管理 |
1.3 制药工业 |
1.4 医药商业 |
1.5 药学教育 |
1.6 医药科技工作 |
1.7 医院药学 |
1.8 药学社会团体 |
1.9 药学书刊与网站 |
1.10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药学事业的发展 |
2 药学科学研究进展 |
2.1 现代药学史研究 |
2.2 中药研究 |
2.3 药学分科研究进展 |
2.4 药物学研究 |
第五章 结论 |
1 对现代药学史的研究意义重大,有关单位必须加强这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
2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宝贵遗产,必须坚决地继承并发扬光大 |
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药学事业各项改革 |
4 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
5 实施“科教兴药”战略,推动药学事业全面进步 |
6 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
7 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表1 |
(3)中药标准化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3. 文献综述 |
3.1 国内关于中药标准化的研究 |
3.2 国外对于植物药标准的研究 |
4.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中药标准化的内涵和实施背景 |
1. 相关概念界定 |
1.1 药品、中药和植物药 |
1.2 药品标准和中药标准 |
1.3 中药标准与西药标准的区别 |
2. 中药标准化的内涵和特征 |
2.1 中药标准化的内涵 |
2.2 中药标准化的特征 |
3. 中药标准化的必要性分析 |
3.1 中药标准化推行的理由 |
3.2 中药标准化的意义 |
第三章 中药标准化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1. 我国中药标准体系的现状 |
1.1 在政策方面,中药标准化战略和规划加强了重视 |
1.2 在标准制修订方面,加快和完善了中药标准 |
1.3 积极推进中药标准的国际化 |
2. 中药标准化中面临的问题 |
2.1 标准管理不协调,标准推广和应用不充分 |
2.2 标准交叉重复,标龄老化,更新周期时间长 |
2.3 标准研究乏力,专业性人才匮乏 |
2.4 中药标准西化严重,标准制定对中医药指导理论认识不足 |
2.5 中药标准体系不健全,中药质量标准不完善 |
2.6 缺乏国际认可的中药标准,与国际市场脱节 |
2.7 中药标准化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冲突 |
第四章 国外药品标准化发展经验借鉴 |
1. 欧盟 |
1.1 植物药的监管机构 |
1.2 传统草药监管的法律体系 |
2. 美国 |
2.1 植物药与膳食补充剂的差异 |
2.2 植物药监管法律体系 |
3. 欧盟、美国植物药标准与我国的不同 |
4. 启示 |
4.1 借鉴欧盟和美国植物药标准制定和实施经验,完善我国中药标准 |
4.2 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国家层面的对话与合作 |
4.3 积极参与中药国际标准制定活动,努力与国际标准接轨 |
4.4 发挥中药企业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作用,提高企业参与度 |
4.5 研究中药产品海外注册政策,提高中药产品海外注册能力 |
第五章 完善中药标准化发展策略的思考 |
1. 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国际知名名牌 |
1.1 企业应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研发力度 |
1.2 企业应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高中药质量标准 |
1.3 企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知名品牌 |
1.4 企业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
2. 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中药标准与相关制度的衔接 |
2.1 建立统一的中药标准管理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 |
2.2 提高公民中药标准认识能力,积极推广和宣传中药标准 |
2.3 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中医认识论,促进中医药协同发展 |
2.4 加强中药基础标准研究,建立全过程控制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 |
2.5 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 |
3. 中药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战略的协同发展 |
3.1 中药标准与专利的协同发展 |
3.2 中药标准与商业秘密的协同发展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基于研发和市场的中药现代化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我国中药现代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 |
1.6 研究方法 |
第2章 基础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中药现代化相关概念 |
2.2 相关理论 |
第3章 基于研发和市场的中药现代化战略问题的提出 |
3.1 中药现代化战略提出的必要性 |
3.2 中药现代化系统 |
3.3 中药现代化优势难以发挥的关键障碍 |
第4章 基于研发的中药现代化战略 |
4.1 中药研发概述 |
4.2 中药研发环境的SWOT分析 |
4.3 基于研发的中药现代化SWOT战略匹配与选择 |
第5章 基于市场拓展的中药现代化战略 |
5.1 国外中药产品市场概况 |
5.2 中药产品市场拓展的SWOT分析 |
5.3 基于市场的中药现代化战略匹配与选择 |
第6章 对建立中药现代化战略实施保障措施的建议 |
6.1 重视中药基础研究 |
6.2 重视对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 |
6.3 加强中药人才培养和教育 |
6.4 中药重点产品的市场培育 |
6.5 选择中药龙头企业培育中药跨国公司 |
6.6 发挥政府在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中的作用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中药现代化与药品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 |
1.2 中药现代化的目标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见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二章 从药品的属性探索中药疗效不佳的原因 |
2.1 药不对症 |
2.2 药品质量问题 |
2.3 用量不准 |
2.4 用法不当 |
第三章 从药品评价的角度看中药现代化的目的和统筹安排 |
3.1 中药现代化的目的 |
3.2 中药现代化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
3.3 对中药现代化统筹安排方面的思考 |
第四章 中药现代化与中医现代化的关系 |
4.1 中药现代化与中医理论 |
4.1.1 中药现代化是否需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
4.1.2 目前存在的问题 |
4.1.3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实际操作层面的解决方法 |
4.2 中医现代化 |
4.2.1 中医现代化的必要性 |
4.2.2 中医现代化的途径 |
4.2.3 中医现代化的目标 |
第五章 从药品评价的角度看中药现代化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
5.1 中药现代化所要解决的药本身的问题 |
5.1.1 中药自身存在的缺点 |
5.1.2 现代化改造后中药将以何种形式面世 |
5.1.3 如何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实现中药质量的有效控制 |
5.2 中药现代化所要解决的如何用药的问题 |
5.2.1 中医之“证”辨析 |
5.2.2 中药如何正确使用 |
5.2.3 中药用药剂量的准确性研究 |
5.3 中药现代化与中药新药的药品评价 |
5.3.1 中药新药的药品评价标准能否沿用目前的西药标准 |
5.3.2 中药新药研究和评价的重点内容 |
第六章 中药的现代化、传统化与国际化 |
6.1 中药的现代化 |
6.2 中药的传统化 |
6.3 中药的国际化 |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点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论文情况 |
附件 |
(6)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引言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方法 |
三 基本结构 |
第一章 中药及中药质量控制 |
1.1 中药与西方植物药 |
1.1.1 植物药 |
1.1.2 中药 |
1.2 中药质量控制 |
1.2.1 中药质量 |
1.2.2 中药质量控制 |
1.2.3 中药质量控制标准发展概况 |
第二章 中药质量标准与规范的问题与不足 |
2.1 中药现代化 |
2.1.1 中药现代化的含义 |
2.1.2 中药现代化的基本目标 |
2.1.3 中药现代化的四大对策和十大行动 |
2.2 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 |
2.3 中药质量问题 |
2.3.1 中药近十年的出口现状 |
2.3.2 国内抽检情况 |
2.3.3 中药存在的质量问题 |
2.4 中药质量控制标准与规范现状 |
2.4.1 国内中药质量控制标准现状 |
2.4.2 国外植物药质量控制概貌 |
2.4.3 中药质量控制中规范化建设的现状 |
2.4.3.1 国内中药质量控制规范化建设现状 |
2.4.3.2 国际药物安全性评价、质量控制的规范化现状 |
2.5 中药质量标准与规范的问题与不足 |
2.5.1 欧美对植物药的基本看法和采取的政策 |
2.5.2 中药与西药(化学合成药)的不同 |
2.5.3 中药质量标准与规范的问题与不足 |
第三章 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 |
3.1 中药标准化 |
3.1.1 制定合理质量控制标准,使控制标准多元化 |
3.1.1.1 加强中药化学(物质基础)的研究 |
3.1.1.2 质量控制标准多元化 |
3.1.2 研究制订控制标准中含量测定的上下限 |
3.1.3 制定国家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与炮制规范 |
3.1.4 制定重金属的限量标准 |
3.1.5 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
3.1.6 检测方式现代化、多样化 |
3.1.7 中药新药制剂开发现代化 |
3.2 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能与国际接轨的中药质量控制规范 |
3.2.1 建立并实施中药的GLP |
3.2.2 建立并实施中药的GCP |
3.2.3 建立和实施中药的GMP |
3.3 建立实施中药GAP,加速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 |
3.3.1 GAP |
3.3.2 建立和实施GAP需要做到的几个方面 |
3.3.2.1 认识到实施GAP的迫切性 |
3.3.2.2 认请并面对现实,做好长期艰巨工作的准备 |
3.3.2.3 善于借鉴、吸取国外先进经验 |
3.3.2.4 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药材生产现代化 |
3.3.2.5 国家要制定与GAP相关的配套法规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中药国际化的问题和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1.5 论文框架 |
第2章 中药国际化综述 |
2.1 概念辨析 |
2.2 国内文献概述 |
2.3 国外文献概述 |
第3章 中药国际化环境的SWOT分析 |
3.1 优势 |
3.1.1 人力资源丰富 |
3.1.2 方药资源丰富 |
3.1.3 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 |
3.2 劣势 |
3.2.1 中药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
3.2.2 中药企业的创新能力低 |
3.2.3 出口产品结构失调 |
3.3 机会 |
3.3.1 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 |
3.3.2 天然植物药研发成本低 |
3.3.3 政府政策 |
3.4 威胁 |
3.4.1 技术贸易壁垒 |
3.4.2 中药知识产权缺乏保护 |
3.4.3 国际市场竞争力弱 |
第4章 中药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
4.1 中药企业缺乏适合自身的国际战略规划 |
4.2 中药难过发达国家的药品注册关 |
4.3 中药质量标准缺乏 |
4.4 中药现代化水平落后 |
4.5 中药企业创新能力低 |
4.6 中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
4.7 西方国家的植物药政策限制 |
4.8 知识产权保护薄弱 |
4.9 东西方的文化认知差异 |
4.10 中医药跨境电商贸易尚处于试水期 |
4.11 中药可持续资源保护不力 |
第5章 中药在发达国家主流市场发展的前沿动态和建议 |
5.1 中药在发达国家主流市场发展的前沿动态 |
5.1.1 临床适应症应尽量单一 |
5.1.2 给药途径由外用制剂到口服制剂 |
5.1.3 保证植物药药物组成成份基本明确 |
5.1.4 植物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
5.1.5 从新药的研发到最终上市,成本高,过程漫长 |
5.1.6 药物的临床需求 |
5.2 对中药企业在发达国家主流市场进行药品注册的建议 |
5.2.1 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动能 |
5.2.2 申请一些含植物药种类少的药品 |
5.2.3 药物临床适应症应尽量单一 |
5.2.4 选择临床需求大,治疗优势明显的药品进行临床研究 |
5.2.5 植物药的CMC需确保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
5.2.6 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规范的高水平临床研究 |
5.2.7 加强国际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 |
第6章 中药企业国际化策略的典型案例分析 |
6.1 差异化战略理论 |
6.2 三个案例的相同点 |
6.2.1 积极进行相关的国际认证 |
6.2.2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
6.2.3 加强国际合作 |
6.3 中药企业的差异化战略 |
6.3.1 天士力质量技术标准的差异化——FDA药品注册的突破 |
6.3.1.1 天士力质量技术标准的差异化的分析 |
6.3.1.2 对中药企业质量标准建设的建议 |
6.3.2 同仁堂营销方式的差异化 |
6.3.2.1 同仁堂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即O2O模式 |
6.3.2.2 对中药企业采用跨境电商营销方式启示 |
6.3.3 东阿阿胶资源利用范围的差异化 |
6.3.3.1 东阿阿胶打造阿胶资源的全球化战略 |
6.3.3.2 采取资源全球化的战略对中药企业的启示 |
6.4 对中药企业树立国际差异化战略的启示 |
第7章 我国中药企业国际化的策略 |
7.1 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STP)战略 |
7.2 中药的药品注册要符合欧美主流国家的注册标准 |
7.3 提高中药质量标准 |
7.4 推进中药产品的现代化发展 |
7.5 加大中药研发力度,开发高附加值新药 |
7.6 战略联盟策略 |
7.7 以医带药战略 |
7.8 加强中药专利国内外申请,开展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
7.9 加强国际交流,消除文化壁垒 |
7.10 推动中医药跨境电商的发展 |
7.11 保护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着作 |
(8)新形势·新策略——中药新药及健康产品研发与国际化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INTRODUCTION】 |
专题发言 (以姓氏拼音排序) 【SPEECHES ON SPECIFIC TOPICS (In alphabetical order by surname) 】 |
传统药物产业化是中药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Traditional medicine industrialization:an important way for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1传统药物的现代产业化是传统成药的提升【Modern industri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 contribute to improve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s】 |
2传统药物的现代产业化发展推动了传统成药的提升和改造【Modern industri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 has promoted upgrading and reform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s】 |
3中药现代产业化是推动传统医药学进步和创新的动力【Modern industri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motes progress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
4中药现代产业化是促进中药走向国际的重要渠道【Modern industri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to promot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he world】 |
Flavonoids in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diseases【黄酮类化合物与心血管健康和疾病】 |
Difficulties, opportunities and a way forward for China【中国的困难、机遇和前进方向】 |
1 Difficulties (难点) |
2 Opportunities (机遇) |
3 A way forward for China (中国的前进方向) |
基于功效成分群的中成药生产全过程控制体系【Total quality control of effective compounds in production proc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讨论发言 (以姓氏拼音排序) 【DISCUS-SION (In alphabetical order by surname) 】 |
主持发言【Host】 |
中药新药研发现状及国际化的思考【Current situation and globaliza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new Chinese medicine】 |
1中药新药研究的现状【Status of new drug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
2中药新药国际化的思考【Reflection on new drug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lobalization】 |
充分利用中医药独特优势研发中药新药【Make full use of uniqu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develop new Chinese medicine】 |
1关注疾病谱变化, 调整研发方向【Observe changes in disease spectrum, adjust direc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2发挥中药优势, 明确临床定位【Give full play to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define clinical positioning】 |
3注重疾病预防和个体化精准医疗【Focus on disease prevention and individualized precision medicine】 |
加强中医理念的宣传, 扩大中医药理论的国际交流, 坚持不懈, 才能真正地实现中医药国际化【Make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tter-known, exp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and make persistent efforts to truly achiev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中药新药创制与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实事求是【Seek truth from facts in process of cre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new drug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中药新药的研究或许应该另辟蹊径?【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should find another way?】 |
中药保健品是中药走向世界的主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care is main bo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eding to the world】 |
1非感染性疾病的主体性【Main body of noninfectious diseases】 |
2现代药物对非感染性疾病治疗或预防的局限性【Limitations of modern drugs for treatment or prevention of non-infectious diseases】 |
3中药保健特点与保健功能优势【Health-care features and health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4中药保健功能的优势研究【Study on healthcare function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4.1现有功能的可靠性研究【Reliability study on existing functions】 |
4.2现有功能的特色研究【Study on features of existing functions】 |
4.3新保健功能产品研究【Study on new healthcare products】 |
4.4产品工艺技术研究【Study on product technology】 |
5结语【Conclusion】 |
重视中药基础药理研究与临床药理研究紧密结合, 并制定国际认可的中药临床研究评价标准和规范【Integrating basic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with clinical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ould be taken more seriously, and internationally accepted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on evaluation of clinical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ould be drafted.】 |
中药与天然药物研发途径的选择【Selection of approaches 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natural drugs】 |
中药新药研发国际化的困难和希望【Difficulties and hopes i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der guid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
中药新产品研发中的文化自信与科学精神刍议【My opinion on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scientific spirit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ducts】 |
中药现代化研究面对的难题【Conundrums in study of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精工细作”是中药及健康产品研发与国际化的基础【"Elaborate and exquisite work"is basis of R&D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health products.】 |
中药国际化的关键是用“现代医学语言”确定临床有效性【Key to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to determine the clinical efficacy with"Modern Medical Language"】 |
主持发言【HOST】 |
张永祥【ZHANG Yong-xiang】 |
(9)术桔和胃颗粒临床前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1.胃食管反流病概述 |
2.术桔和胃方研究基础 |
3.研究目的及意义 |
4.研究思路 |
第一章 术桔和胃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
1.仪器与试药 |
1.1 实验仪器 |
1.2 试药及对照品 |
2.方法与结果 |
2.1 白术药材中白术内酯Ⅲ的HPLC含量测定 |
2.2 栀子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2.3 白术内酯Ⅲ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2.4 总皂苷测定方法的建立 |
2.5 提取工艺研究 |
2.6 浓缩工艺研究 |
2.7 干燥和成型工艺研究 |
2.8 中试工艺研究 |
3.分析与讨论 |
第二章 术桔和胃颗粒质量标准及稳定性研究 |
1.仪器与试药 |
1.1 实验仪器 |
1.2 试药及对照品 |
2.方法与结果 |
2.1 制剂通则常规检查 |
2.2 定性鉴别研究 |
2.3 栀子苷的HPLC含量测定 |
2.4 白术内酯Ⅲ的HPLC含量测定 |
2.5 稳定性研究 |
3.分析与讨论 |
第三章 术桔和胃颗粒药效学研究 |
1.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1.3 动物 |
1.4 其他 |
2.方法和结果 |
2.1 术桔和胃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
2.2 术桔和胃颗粒抗炎作用研究 |
2.3 术桔和胃颗粒镇痛作用研究 |
2.4 术桔和胃颗粒对家兔肠运动影响 |
2.5 术桔和胃颗粒对小鼠胃排空影响 |
3.分析与讨论 |
第四章 术桔和胃颗粒安全性初步评价 |
1.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1.3 动物 |
2.方法与结果 |
2.1 动物分组 |
2.2 给药方法 |
2.3 检测指标 |
2.4 数据分析 |
2.5 结果 |
3 分析与讨论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发表文章情况 |
(10)中国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理论回顾 |
1.1 技术创新理论体系以及有关概念 |
1.2 技术创新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
1.3 与本文有关的技术创新研究的几个方面 |
第二章 我国中药产业技术创新实证分析 |
2.1 中药产业研究开发问题研究 |
2.2 影响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性因素 |
2.3 中药产业组织状况实证研究 |
第三章 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 |
3.1 医药产业背景分析 |
3.2 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
3.3 产业技术创新的组织问题 |
第四章 产业政策建议 |
4.1 围绕技术创新构建产业政策体系 |
4.2 产业技术政策 |
4.3 产业创新政策 |
4.4 产业组织政策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新药(西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订(论文参考文献)
- [1]新药研究申报资料要求及报批程序[J]. 毕勤荪. 生化药物杂志, 1990(04)
- [2]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D]. 田丽娟. 沈阳药科大学, 2006(04)
- [3]中药标准化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 舒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2)
- [4]基于研发和市场的中药现代化战略研究[D]. 李光耀. 沈阳药科大学, 2011(01)
- [5]中药现代化与药品评价研究[D]. 张震. 沈阳药科大学, 2013(03)
- [6]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D]. 杨晓宏. 沈阳药科大学, 2002(01)
- [7]中药国际化的问题和策略研究[D]. 郑丽君.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8]新形势·新策略——中药新药及健康产品研发与国际化发展[J]. 蒋宁,齐春会,曹亮,陈兰英,顾金辉,康永,Inkyeom KIM,连晓媛,陆茵,吕圭源,聂克,齐云,Valérie SCHINI-KERTH,Michael SPEDDING,Cherry WAINWRIGHT,王月华,肖伟,杨勇,余林中,张丹参,张永鹤,周文霞,杜冠华,张永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8(01)
- [9]术桔和胃颗粒临床前药学研究[D]. 邱越.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中国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D]. 唐若维. 沈阳药科大学,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