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雄性不育两用线G17AB的改进与利用

西瓜雄性不育两用线G17AB的改进与利用

一、西瓜雄性不育两用系G17AB的改良及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唐雨[1](2021)在《甜瓜ms4雄性不育株的生物学特性及不育基因的初步定位》文中认为

杨洁[2](2021)在《万寿菊‘雪域3号’品种特征及指纹图谱构建》文中认为本研究阐述了万寿菊‘雪域3号’的选育过程及其特征特性。以‘雪域3号’及5个万寿菊对照品种为试验材料,参照万寿菊属DUS测试指南,利用23个性状指标,对材料进行差异性、聚类、相关性、主成分的分析,并进行观赏价值评价。基于SSR分子标记构建了‘雪域3号’及其5个对照品种的DNA指纹图谱。为丰富青海地区万寿菊的遗传资源和观赏用新品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2012年,青海大学花卉研究中心以C40-1(不育株)做母本,C-11(可育株)做父本,配置杂交组合C40-1×C-11。2013年到2017年进行多代单株和群体选择形成新品系,2018年到2020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0年经青海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田间评价和认定备案为新品种,定名为万寿菊‘雪域3号’。(2)依照万寿菊DUS检测指南,对23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相关系数进行分析表明: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头状花序花梗花青甙显色;分枝性与外轮舌状小花长度、顶生小叶宽度与叶边缘缺刻深度相关性较高。聚类分析表明,在欧式距离为10时,将6个品种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8.14%。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雪域3号’观赏价值最高。(3)用4对引物对实验材料进行SSR-PCR扩增,引物PIC为0.355,Shannon’s指数为0.592,Nei’s基因多样性为0.407。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744处,6个万寿菊品种分为4个类群。用4对引物分别构建了‘雪域3号’及其5个对照品种的DNA指纹图谱。

王永琦[3](2020)在《西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Se18不育特性的生理生化与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西瓜[Citrullus lanatus(Thunb.)Matsum.&Nakai]是异花授粉植物,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种是西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Se18’是本课题组发现的核基因雄性不育材料,其不育性状十分稳定。本研究以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Se18’为材料,对其花药败育时期的细胞学特征进行观察比较;并通过比较不育株与可育株雄花花蕾发育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氧化物质代谢、内源激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探明雄性不育发生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同时,结合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和RNA-Seq技术对不育株与可育株雄花蕾进行转录组测序,系统分析DEGs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初步预测雄性不育基因的候选区域,并对候选区域内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为探究西瓜雄性不育发生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西瓜不育和可育花药的发育过程,发现不育花药败育时期发生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末期。败育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绒毡层细胞发育异常,引起小孢子母细胞只进行核分裂,而未进行细胞质分裂,不能形成四分体,导致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最终引发雄性不育。2.通过对西瓜不育和可育雄花蕾不同发育时期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活性氧含量的测定,发现不育雄花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单—双核小孢子期和花粉粒成熟期均显着高于相应时期可育雄花蕾;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各时期均显着高于相应时期可育雄花蕾;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也一直高于可育雄花蕾。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变化与可育雄花蕾的变化趋势相比呈下降趋势。以上结果表明抗氧化酶活性的改变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降低以及活性氧含量升高可能与花药败育有关。3.通过对西瓜不育和可育雄花蕾不同发育时期物质含量的测定,发现不育雄花蕾在各发育时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可育雄花蕾。随着花蕾的生长发育,不育雄花蕾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呈下降趋势,而可育雄花蕾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则迅速积累,含量显着高于不育雄花蕾。表明可溶性蛋白的缺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减少可能与花药败育有关。4.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西瓜植株叶片和不同发育时期花蕾中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茉莉酸(JA)、油菜素内酯(BR)及异戊烯基腺嘌呤核苷(IPA)的动态变化,发现在花蕾不同发育时期,不育株和可育株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不同,且含量高低差异明显。在不育株系中不论是叶片还是花蕾,其IAA、ZR和BR含量都表现缺乏,而ABA和JA含量却高于可育株;同时,各激素间的平衡关系也被打破。表明内源激素含量的异常及各激素间比例的失衡可能与花药败育有关。5.采用Illumina HiSeqTM 2500平台对不育株与可育株雄花蕾进行转录组测序,共得到43.27Gb的高质量数据。有250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93个为上调表达,1914个为下调表达。在差异表达基因中有2443个基因获得注释。GO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到了信号传递、生物调节、生殖生育、物质代谢、转录因子和蛋白合成等过程。在KEGG分析中,451个差异表达基因映射到95个不同的通路中,分析结果显示氮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代谢途径被显着富集。该研究结果为阐明西瓜核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和调控基因鉴定提供了参考。6.通过BSR-Seq(Bulked segregant RNA-Seq)方法,选取不育与可育雄花蕾分别构建混池,利用ED算法和关联分析,初步将不育基因定位在Chr5和Chr9染色体上的2个区域内,总长度10.71Mb,差异表达的基因112个,其中20个基因上调表达,92个基因下调表达。GO分析结果显示候选区域内的基因涉及到了信号传递、物质代谢、转录因子和蛋白合成等过程。在KEGG分析中,候选区域内的14个基因映射到19个不同的通路中,分析结果显示二萜类生物合成、光合生物的固碳作用、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以及丙酮酸代谢等代谢途径被显着富集。在COG分析中,有36个基因映射到16个功能类别中,分析结果显示候选区域内的基因涉及到了信号传导机制、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与代谢、氨基酸转运与代谢等功能。以上研究结果为下一步西瓜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

黄华宁,杨小振,马建祥,张勇[4](2014)在《中国西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从我国西瓜生产现状、种质资源、抗病育种、抗逆育种、分子育种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述了我国西瓜育种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我国西瓜育种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提高国内西瓜遗传研究与育种利用水平有所帮助。

张彦萍,刘海河,谢彬,郭守鹏[5](2010)在《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雄花蕾的mRNA差异表达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阐明西瓜G17AB系雄性不育发生的分子机制,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了不育株与可育株雄花蕾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差异,经重复验证,获得了2个稳定表达的差异cDNA片段:C13F和G10S。经克隆测序和同源性分析,C13F片段与拟南芥β-葡萄糖苷酶酶蛋白的部分编码序列具有80%同源性;G10S片断与菜豆泛素mRNA的编码序列具有92%同源性。

郭守鹏[6](2009)在《西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育性基因的AFLP分子标记研究》文中指出西瓜(Citrullus lanatus Mansfeld; Watermelon)杂种优势明显,目前我国西瓜生产均使用杂交种。利用雄性不育系进行西瓜杂交种生产,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有效降低成本。研究西瓜核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获得相关分子标记和基因片段,能够为不育株早期鉴别和培育优良不育系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是一种高效、快捷、稳定、可靠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上得到广泛应用。本试验旨在构建适合于西瓜的AFLP分子标记反应体系,并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G17AB雄性不育两用系进行研究以期获得与育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不育株早期鉴别提供快速简便的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确定了适于AFLP分析的西瓜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改良CTAB法),其提取液成分为:100mmol/L Tris-HC(lpH8.0),20mmol/L EDTA(pH8.0),1.4mol/L NaCl,2% CTAB,1% PVP40和0.2%β-巯基乙醇(用前加)。粗提后的DNA用RNase酶去除RNA,氯仿/异戊醇抽提两次,无水乙醇沉淀,得到了RNA去除彻底、纯度高、分子量大、质量好的西瓜基因组DNA。2.建立了适于西瓜分析的AFLP银染技术体系:在20μl酶切体系中,包括基因组DNA 500ng, EcoR I和Mse I的用量各为3U,Tango Buffer 2μl,酶切时间以37℃下酶切4小时、65℃15分钟为最佳;加入接头后,37℃连接l0h以上(或过夜);连接产物稀释5倍后进行预扩增,预扩体系总体积为20μl,其中连接产物5.0μl、含Mg2+的10×Buffer 2.0μl、dNTP(2.5mM)1.6μl、Moo(50ng/μl)和Eoo(50ng/μl)各0.6μl、Taq聚合酶(5U/μl) 0.2μl;预扩增产物稀释5倍后再进行选择性扩增,选择性扩增体系亦为20μl,其中预扩产物5.0μl、含Mg2+的10×Buffer 2.0μl、dNTP(2.5mM)1.8μl、Moo(50ng/μl)和Eoo(50ng/μl)各0.8μl、Taq聚合酶(5U/μl) 0.2μl;选扩完成后,在20μl体系中加10μl Loading buffer,95℃变性10min,立即冰上冷却;在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电泳分析,强碱银染法检测PCR产物。3.在对16个EcoR I引物和16个Mse I引物共256对选择引物组合的筛选中,有238对引物可以扩增出稳定清晰条带,表现出很高的多态性,有效引物比率达92.97%,扩增总条带数为4427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出18.6条带,最多的一对引物扩出45条,最少的有10条。4.通过256对AFLP引物组合的筛选,获得了一个与育性位点紧密连锁的AFLP标记E31M50。该标记与育性基因遗传距离为5.0cM,序列全长为337bp。该标记可以用于分子辅助育种和不育株早期筛选。

郭守鹏,刘海河,张彦萍,谢彬,张成合,申书兴[7](2009)在《西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17AB育性基因的AFLP分子标记》文中指出利用AFLP标记技术,结合BSA法,用256个EcoRⅠ/MseⅠ(3+3)引物组合对西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17AB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条特异的扩增条带E31M50。用该引物对后代分离群体进行分析,确定了E31M50与育性基因的遗传距离为5.0cM。通过对这个多态性特异片段进行回收和测序,得到了这个337bp片段的全长序列。该标记可以用于分子辅助育种和不育株早期筛选。

刘海河,张彦萍,郭守鹏,谢彬,张成合[8](2009)在《一个与西瓜核不育育性基因连锁的AFLP分子标记的获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西瓜G17AB核雄性不育两用系为材料,采用BAS法构建了不育池和可育池。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通过筛选256对AFLP引物组合,获得了一个与育性位点紧密连锁的AFLP标记,片段长度在310350 bp之间,该标记与育性基因的遗传距离为5.0 cM。

马双武,王吉明,韦小敏[9](2006)在《我国西瓜特异种质资源研究利用进展》文中认为特异种质是西瓜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一些符合特殊育种目标和重要研究价值的特异性状而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国内对无杈、短蔓、板叶、雄性不育和叶片后绿特异西瓜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进展。

马双武,王吉明,何红华[10](2006)在《我国西瓜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利用》文中指出综述了光滑无毛雄性不育、G17AB雄性不育、短蔓雄性不育和易位雄性不育4种西瓜不育型在我国的研究利用进展,结果表明,G17AB雄性不育型、短蔓雄性不育型利用价值较低,光滑无毛雄性不育型有进一步研究和间接利用的价值,易位雄性不育型可直接利用,但不育系育性差,采种量低,种子成本较高,制种环节较多,应用程度受到了限制。综其所述后认为,进一步研究和发掘生产利用价值高且不附带任何不良性状的西瓜雄性不育系、全雌系或杀雄系,应成为西瓜不育系研究利用的方向。

二、西瓜雄性不育两用系G17AB的改良及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瓜雄性不育两用系G17AB的改良及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2)万寿菊‘雪域3号’品种特征及指纹图谱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1.1 万寿菊概述
    1.2 万寿菊新品种选育
        1.2.1 万寿菊育种概况
        1.2.2 万寿菊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1.3 万寿菊属DUS检测
    1.4 分子标记在指纹图谱中的作用
        1.4.1 分子标记
    1.5 SSR分子标记在指纹图谱构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6.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2.1 研究内容
        1.6.2.2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万寿菊‘雪域3 号’的选育
    2.1 本章引论
    2.2 育种目标
    2.3 亲本选择
    2.4 选育过程
    2.5 新品系性状比较
    2.6 新品系区域试验
    2.7 ‘雪域3 号’简介
    2.8 小结
第3章 万寿菊‘雪域3 号’及其对照品种的DUS检测
    3.1 本章引论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2.2.1 万寿菊种植
        3.2.2.2 万寿菊属主要性状调查
        3.2.2.3 数据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雪域3 号’及对照品种数量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3.3.2 ‘雪域3 号’及对照品种质量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3.3.3 ‘雪域3 号’及对照品种假质量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3.3.4 ‘雪域3 号’及对照品种表型性状相关性分析
        3.3.5 ‘雪域3 号’及对照品种表型性状聚类分析
        3.3.6 ‘雪域3 号’及对照品种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
        3.3.7 ‘雪域3 号’及对照品种表型性状的综合评价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雪域3 号’及对照品种指纹图谱构建
    4.1 本章引论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4.2.2 试验材料
        4.2.2.1 DNA的提取及检测
        4.2.2.2 SSR-PCR反应体系
        4.2.2.3 引物来源及筛选
        4.2.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DNA提取与检测
        4.3.2 引物筛选
        4.3.3 六个万寿菊品种SSR-PCR扩增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4.3.4 聚类分析
        4.3.5 指纹图谱构建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附录 B
作者简历

(3)西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Se18不育特性的生理生化与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雄性不育的研究概况
        1.1.1 植物雄性不育的起源
        1.1.2 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
        1.1.3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
        1.1.4 花粉发育与雄性不育形成机制
    1.2 植物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1.2.1 雄性不育与物质代谢
        1.2.2 雄性不育与能量代谢
        1.2.3 雄性不育与活性氧代谢
        1.2.4 雄性不育与内源激素
    1.3 植物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1.3.1 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相关基因
        1.3.2 拟南芥花药和花粉发育相关基因
    1.4 植物雄性不育的转录组分析
        1.4.1 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
        1.4.2 RNA-seq技术测序流程
        1.4.3 RNA-seq技术在植物雄性不育研究中的应用
    1.5 西瓜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利用
        1.5.1 西瓜雄性不育的类型及遗传研究
        1.5.2 西瓜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利用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6.1 研究目的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学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育株与可育株花的形态特征
        2.2.2 可育株花药发育过程
        2.2.3 不育株花药发育过程
    2.3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与膜脂过氧化的关系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取样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花蕾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3.2.2 花蕾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化
        3.2.3 花蕾活性氧含量的变化
    3.3 讨论与结论
        3.3.1 雄性不育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
        3.3.2 雄性不育与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关系
        3.3.3 雄性不育与活性氧含量的关系
第四章 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与物质代谢的关系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取样
        4.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花蕾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4.2.2 花蕾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4.3 讨论与结论
        4.3.1 雄性不育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关系
        4.3.2 雄性不育与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关系
第五章 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取样
        5.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花蕾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5.2.2 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5.2.3 花蕾中内源激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5.3 讨论与结论
        5.3.1 雄性不育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
        5.3.2 雄性不育与激素比值的关系
第六章 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花蕾转录组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取样
        6.1.3 文库建立和RNA-Seq分析
        6.1.4 数据处理和分析
        6.1.5 qRT-PCR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转录组测序及数据分析
        6.2.2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和分类
        6.2.3 植物内源激素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6.2.4 花发育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6.2.5 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相关基因
        6.2.6 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验证
    6.3 讨论
        6.3.1 转录组测序数据和花药发育相关的DEGs
        6.3.2 内源激素相关的DEGs
        6.3.3 转录因子相关的DEGs
    6.4 结论
第七章 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候选基因区段的预测与分析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材料
        7.1.2 取样
        7.1.3 文库建立和RNA-Seq分析
        7.1.4 SNP标记检测
        7.1.5 关联分析
        7.1.6 候选区域基因的功能注释
    7.2 结果与分析
        7.2.1 SNP检测
        7.2.2 BSR关联分析
        7.2.3 候选区域内基因功能注释
    7.3 讨论与结论
第八章 结论与创新点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4)中国西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西瓜生产现状
    1.1 种植现状
    1.2 品种类型
        1.2.1 小礼品型
        1.2.2 早熟型
        1.2.3 中熟型
        1.2.4 晚熟型
        1.2.5 无籽型
2 西瓜育种研究进展
    2.1 种质资源研究
        2.1.1 西瓜生态型分类
        2.1.2 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鉴定
        2.1.3 种质资源的创新
    2.2 抗病虫育种
        2.2.1 抗病育种
        2.2.2 抗虫育种
    2.3 抗逆育种
        2.3.1 耐旱育种
        2.3.2 耐冷性育种
    2.4 倍性育种
    2.5 分子育种
3 西瓜育种取得的主要成果及新品种选育
    3.1 育种主要成果
    3.2 新品种选育概况
4 问题与展望
    4.1 我国的西瓜种质资源评价与鉴定在深度和广度上尚需加强
    4.2 加强抗逆育种和抗虫病育种
    4.3 加强生物技术在西瓜育种方面的应用

(5)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雄花蕾的mRNA差异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
    1.3 引物
    1.4 西瓜G17AB系雄花蕾总RNA的提取及纯化
    1.5 反转录PCR (RT-PCR)
    1.6 差异cDNA条带的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西瓜G17AB雄性不育两用系雄花蕾总RNA的提取
    2.2 不育株和可育株雄花蕾RT-PCR的结果
    2.3 差异cDNA片断的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6)西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育性基因的AFLP分子标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植物雄性不育概述
        1.1.1 植物雄性不育概念
        1.1.2 植物雄性不育类型
    1.2 DNA 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1.2.1 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1.2.2 随机扩增多态性
        1.2.3 特征性片段扩增区域
        1.2.4 简单重复序列
        1.2.5 单核苷酸多态性
        1.2.6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1.3 植物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
        1.3.1 水稻
        1.3.2 玉米
        1.3.3 小麦
        1.3.4 棉花
        1.3.5 油菜
        1.3.6 白菜
        1.3.7 甘蓝
        1.3.8 辣椒
        1.3.9 大葱
    1.4 西瓜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植物材料
    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1 主要仪器
        2.2.2 试剂
    2.3 方法
        2.3.1 植物材料的培养
        2.3.2 西瓜基因组DNA 的提取
        2.3.3 西瓜基因组DNA 的纯化
        2.3.4 基因组DNA 纯度和浓度检测
        2.3.5 AFLP 银染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2.3.6 AFLP 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西瓜AFLP 标准技术体系的建立
        3.1.1 模板DNA 的纯度与质量
        3.1.2 酶切体系优化
        3.1.3 预扩增体系优化
        3.1.4 选择性扩增体系优化
        3.1.5 西瓜AFLP 银染体系的建立
        3.1.6 西瓜 AFLP 银染体系的建立
    3.2 AFLP 分析结果
        3.2.1 引物筛选结果
        3.2.2 标记遗传距离分析
        3.2.3 标记片段回收、测序和同源性分析
4 讨论
    4.1 影响AFLP 技术体系关键因素的探讨
        4.1.1 西瓜基因组DNA 的提取
        4.1.2 基因池的构建和DNA 模板浓度
        4.1.3 酶切体系
        4.1.4 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的模板浓度的确定
        4.1.5 引物设计和引物浓度
        4.1.6 dNTP 和Taq 酶用量对PCR 扩增的影响
        4.1.7 PCR 产物检测
    4.2 西瓜G17AB 雄性不育系应用价值
    4.3 西瓜雄性不育育性基因的标记研究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7)西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17AB育性基因的AFLP分子标记(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DNA的提取
    1.3 AFLP分析
    1.4 遗传距离分析
    1.5 差异条带的回收测序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物筛选结果
    2.2 标记遗传距离分析
    2.3 标记片段回收测序
3 讨论

(8)一个与西瓜核不育育性基因连锁的AFLP分子标记的获得(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植物材料
        1.1.2 生化试剂
    1.2 方法
        1.2.1 植物材料的培养
        1.2.2 不育性状遗传鉴定
        1.2.3 西瓜基因组DNA提取
        1.2.4 AFLP分析
        1.2.5 遗传距离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不育性状鉴定
    2.2 AFLP引物的筛选
    2.3 标记遗传距离分析
3 讨论

(9)我国西瓜特异种质资源研究利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无杈西瓜
2 短蔓西瓜
3 板叶西瓜
4 雄性不育西瓜
    4.1 光滑无毛雄性不育 (gms) 型
    4.2 G17AB雄性不育 (ms) 型
    4.3 短蔓雄性不育型
    4.4 易位雄性不育型
5 叶片后绿 (dg) 西瓜

四、西瓜雄性不育两用系G17AB的改良及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甜瓜ms4雄性不育株的生物学特性及不育基因的初步定位[D]. 唐雨.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万寿菊‘雪域3号’品种特征及指纹图谱构建[D]. 杨洁. 青海大学, 2021
  • [3]西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Se18不育特性的生理生化与分子机制研究[D]. 王永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4]中国西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黄华宁,杨小振,马建祥,张勇. 北京农业, 2014(12)
  • [5]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雄花蕾的mRNA差异表达分析[J]. 张彦萍,刘海河,谢彬,郭守鹏. 果树学报, 2010(06)
  • [6]西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育性基因的AFLP分子标记研究[D]. 郭守鹏. 河北农业大学, 2009(10)
  • [7]西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17AB育性基因的AFLP分子标记[J]. 郭守鹏,刘海河,张彦萍,谢彬,张成合,申书兴. 园艺学报, 2009(03)
  • [8]一个与西瓜核不育育性基因连锁的AFLP分子标记的获得[J]. 刘海河,张彦萍,郭守鹏,谢彬,张成合.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01)
  • [9]我国西瓜特异种质资源研究利用进展[J]. 马双武,王吉明,韦小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6(04)
  • [10]我国西瓜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利用[J]. 马双武,王吉明,何红华. 中国瓜菜, 2006(05)

标签:;  ;  ;  ;  ;  

西瓜雄性不育两用线G17AB的改进与利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