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孢唑啉注射后出现癫痫样大发作1例(论文文献综述)
马妮飞[1](2001)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文中研究表明对国内 1991~ 1999年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 119篇临床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3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中过敏反应 70例 (占 34. 48%)、泌尿系统损害 67例(占 33. 00%)、造血系统损害 22例 (占 10. 84%)、二重感染 11例 (占 5. 41%)、消化系统 10例 (占 4. 93%)、神经系统 8例 (占 3. 94%)、心血管系统 7例 (占 3. 45%)、其他 8例 (占 3. 94%),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李晓蓉,李冬梅[2](1999)在《头孢唑啉的不良反应》文中指出头孢唑啉(又称头孢菌素V)为半合成的第一代头孢菌素,具广谱、高效、耐酶、低毒的特点。近来随着其临床的广泛应用,各种不良反应已见于临床。现根据近年来的有关文献将头孢唑啉的不良反应作一综述,简述如下:一、癫痫样大发作汪国庆等〔1〕报道1例女性患者50岁,因慢性肾小球...
刘玉波[3](2017)在《抗菌药物相关性癫痫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神经系统损害是抗菌药物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抗菌药物相关性癫痫就是其中之一,容易被临床忽视。越来越多的报道表明青霉素类和第四代头孢菌素以及碳青霉烯类药物,特别是亚胺培南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均易诱发癫痫,此外,抗菌药物剂量过大,并发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及脑损伤或既往癫痫史均为癫痫发作的高危因素。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抗菌药物相关性癫痫的文献报道并汇总分析,探讨抗菌药物相关性癫痫发作特点及研究进展,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靳婷,刘媛,李玉衡,高军[4](2005)在《药物不良反应——危及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文中指出■中国有残疾人5000~8000万,其中三分之一为听力残疾,60%~70%致聋原因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WHO的统计资料表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0%,住院病人又有10%~15%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在我国每年5000多万住院患者中,至少有250万人住院治疗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住院病人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则有500~1000万人。■WHO在发展中国家的调查表明,三分之一死亡病例的死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安全合理用药。■1890至1980年间,全球报道的重大药害事件有16件,累计死亡人数2.2万多,伤残人数1.1万以上。
吴宗壁,韩晓苇,周华辉,林珣[5](2019)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癫痫发作的护理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阐述了血液透析过程中癫痫发作的相关影响因素,介绍了血液透析过程中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脑电图检查,总结了癫痫发作的护理方法,旨在为同仁提供系统的血液透析过程中癫痫发作的护理程序,提升血液透析的护理质量。
肖丹丹,赵广阔,陈敏[6](2019)在《莫西沙星致不良反应134例文献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在临床使用中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以"莫西沙星"和"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搜索2002年1月-2018年12月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文献,按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134例莫西沙星相关不良反应,累及10个系统/器官,以神经系统损害(42.48%)、循环系统损害(13.86%)、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0.62%)为主;静脉滴注给药占70.90%(95/134),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24 h内占56.72%(76/134),严重不良反应占ADR总例次21.83%(74/339),以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损害比较突出。结论:莫西沙星不良反应表现多样,尤其是神经系统损害和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需高度关注,临床使用中需严格把握用药指征并加强用药监护。
刘逢山[7](2009)在《可致药源性癫痫的药物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癫痫是指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暂时性脑功能失调,药源性癫痫(MSE)是指由药物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癫痫发作。临床上很多药物可引起癫痫发作,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抗菌药物等,本文对此类药物进行总结,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帮助,减少药源性癫痫的发生。
黄旭慧,蔡秀琳[8](2001)在《浅谈抗菌药物所致药源性癫痫》文中研究表明
赵懿清[9](2006)在《头孢唑啉不良反应文献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头孢唑啉的不良反应。方法:检索1990年~2004年国内主要医药期刊发表的头孢唑啉的不良反应报道,进行统计、分类、分析。结果:头孢唑啉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损害)等。结论:头孢唑啉临床应用广泛,应关注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
张欢[10](2020)在《脑室腹腔分流术前脑脊液参数异常、术后体温变化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脑积水是指由于脑脊液产生、吸收失衡和(或)脑脊液循环受阻,引起脑脊液循环动力学异常,导致脑脊液在脑室、蛛网膜下腔异常积聚,使其部分或全部异常扩大者[1]。脑积水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达1%~1.5%,且随人口数量的增长而递增[2]。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其发病年龄范围广泛,从新生儿到成人均可发病。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积水。继发性脑积水多见于颅脑外伤、出血、肿瘤、感染等[3]。脑积水患者临床表现为颅高压的症状,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复视、眩晕等,或出现步态不稳、痴呆、尿失禁“三联症”,或颅内原发病治疗后意识好转的患者逐渐又出现意识障碍加重。脑室腹腔分流术是当前治疗脑积水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4-6]。脑积水患者尽早行分流手术有更好的预后[7]。因此,早期治疗具有积极意义。然而,术后感染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失败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术后近期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术前颅内感染是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绝对禁忌症[8]。但是对于颅内感染尤其是隐匿性的颅内感染的诊断通常比较困难。临床上以脑脊液细菌培养作为颅内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但是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低,时间长,临床上很多脑积水患者亟需手术治疗,往往不能通过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指导手术。对于绝大多数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的患者,需通过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氯、葡萄糖及蛋白指标并结合临床症状(发热)及体征(脑膜刺激征)进行综合判断是否为颅内感染。因此,颅内感染的临床诊断困难重重,并无统一标准,存在假阴性假阳性等问题[9,10]。神经外科手术术后发热症状较为常见,是诊断颅内感染的诊断至关重要的指标,目前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体温变化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鲜见报道。大部分脑积水患者都处于亟需手术改善症状的阶段,而是否存在颅内感染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许多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氯、葡萄糖及蛋白指标并不在正常范围内,但因病情需要,仍然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术后并未出现颅内感染而拔除分流管。因此,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索脑室腹腔分流术前脑脊液中白细胞、氯化物、葡萄糖及蛋白质异常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以及探索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发热症状与术后感染的关系,为脑脊液异常的脑积水患者指导合适的手术时机,对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抗感染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第一章 脑积水与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概述目的概述脑积水与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方法经过文献调研,对脑积水与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进行概述。结果文献综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包括脑积水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病原学分布、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结论脑积水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尽早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并无统一标准,对于确诊或可疑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应尽早抗感染治疗。第二章 脑室腹腔分流术前脑脊液参数异常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目的研究脑室腹腔分流术前脑脊液中白细胞、氯化物、葡萄糖及蛋白质异常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10年至2018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27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术后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术前脑脊液中白细胞、氯、葡萄糖和蛋白质指标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72例患者,术后6月内出现感染25例(9.19%),其余247例(90.81%)未感染。患者低龄(OR=1.019,P=0.063,95%CI:0.999-1.039)和术前脑脊液中低葡萄糖水平(OR=2.185,P=0.035,95%CI:1.055~4.522)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一步通过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发现以上两种因素综合后的曲线下的面积为0.688(95%CI:0.578-0.798)。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与性别、原发病、术前脑脊液中白细胞、氯和蛋白质水平方面无统计学关系。结论低龄脑积水患者手术治疗应格外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术后感染。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与脑脊液中白细胞、氯化物、蛋白质水平异常无关,与脑脊液中葡萄糖水平有关,应待葡萄糖水平正常后再行分流手术。第三章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体温变化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目的观察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体温的变化趋势,探讨其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272例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根据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时间将感染患者分为早期感染组和延迟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当天、术后第1、3、5、7天的体温及发热情况。结果272例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25例(9.19%)(早期感染21例,延迟感染4例),未感染247例(90.81%)。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患者术后第3、5、7天发热率较高,体温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感染组与延迟感染组患者术后当天,术后第1、3、5、7天发热率及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发热率较高,体温下降较快,自第3天起仍有发热则与术后感染关系密切,对术后感染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应提早考虑抗感染治疗。
二、头孢唑啉注射后出现癫痫样大发作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头孢唑啉注射后出现癫痫样大发作1例(论文提纲范文)
(3)抗菌药物相关性癫痫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β-内酰胺类 |
1.1 青霉素类 |
1.2 头孢菌素 |
1.3 碳青霉烯类 |
2 氟喹诺酮类 |
3 大环内酯类药物 |
4 其他药物 |
5 讨论 |
(4)药物不良反应——危及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论文提纲范文)
药物不良反应致人死亡时有发生 |
非处方药并非绝对安全 |
“大处方”让不良反应危害雪上加霜 |
不良反应发生后仍继续用药酿成惨剧 |
药物不良相互作用引发不良反应恶果 |
中药不良反应亦不容轻视 |
补养药引发严重不良反应 |
新药、贵药、进口药并非更安全 |
迷信药物后患无穷 |
(5)血液透析过程中癫痫发作的护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血液透析过程中癫痫发作的相关影响因素 |
1.1 失衡综合征 |
1.2 抗生素 |
1.3 低血钙 |
1.4 低血糖 |
1.5 脑血管疾病 |
1.6 尿毒性脑病 |
2 血液透析过程中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 |
3 血液透析过程中癫痫发作病人的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 |
4 血液透析过程中癫痫发作时的护理 |
4.1 抢救护理 |
4.2 安全护理 |
4.3 用药护理 |
5 血液透析过程中癫痫发作后的护理 |
5.1 舒适护理 |
5.2 心理护理 |
5.3 特殊药物护理 |
5.4 预见性护理 |
5.5 健康教育 |
6 小结 |
(6)莫西沙星致不良反应134例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临床评价标准 |
1.3 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病例基本信息 |
2.2 用药原因及合并疾病 |
2.3 给药方式 |
2.4 ADR发生时间 |
2.5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
2.6 患者过敏史及ADR转归 |
2.7 关联性评价 |
3 讨论 |
3.1 神经系统严重损害 |
3.2 过敏性休克 |
3.3 QT间期延长及TdP |
3.4 提高莫西沙星临床使用安全性 |
(7)可致药源性癫痫的药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中枢神经系统用药 |
1.1 抗精神分裂症药 |
1.2 抗抑郁药 |
1.3 抗躁狂药 |
1.4 抗焦虑药 |
1.5 脑神经营养药 |
1.6 抗癫痫药 |
2 抗生素 |
2.1 青霉素类 |
2.2 头孢菌素类 |
2.3 亚胺培南/西司他汀 (泰能) |
2.4 喹诺酮类 |
2.5 抗结核药 |
2.6 其他抗生素 |
3 麻醉药 |
4 皮质激素类 |
5 抗心律失常药 |
6 抗肿瘤药 |
7 其 他 |
(8)浅谈抗菌药物所致药源性癫痫(论文提纲范文)
1 青霉素类 |
2 头孢类 |
3 氨基糖甙类 |
4 喹诺酮类 |
5 亚胺培南类 |
6 其它类 |
(9)头孢唑啉不良反应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年龄与性别 |
2.2 用药情况 |
2.3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
2.4 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及分布情况 |
2.5 头孢唑啉致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
2.5.1 过敏性休克 |
2.5.2 剥脱性皮炎 |
2.5.3 表皮大疤松懈症 |
2.5.4 急性肾衰 |
2.6 头孢唑啉所致特殊不良反应 |
2.6.1 癫痫样发作 |
2.6.2 溶血反应 |
2.6.3 致截瘫 |
2.6.4 心房颤动 |
2.6.5 颅内压增高 |
3 讨论 |
(10)脑室腹腔分流术前脑脊液参数异常、术后体温变化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脑积水与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概述 |
1.1 脑积水 |
1.2 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1.3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脑室腹腔分流术前脑脊液指标异常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
2.1 前言 |
2.2 资料与方法 |
2.3 结果及分析 |
2.4 讨论 |
第三章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体温变化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
3.1 前言 |
3.2 资料与方法 |
3.3 结果及分析 |
3.4 讨论 |
全文小结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写词简表 |
硕士研宄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头孢唑啉注射后出现癫痫样大发作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J]. 马妮飞. 中国药业, 2001(03)
- [2]头孢唑啉的不良反应[J]. 李晓蓉,李冬梅.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1999(06)
- [3]抗菌药物相关性癫痫的研究进展[J]. 刘玉波. 天津药学, 2017(06)
- [4]药物不良反应——危及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J]. 靳婷,刘媛,李玉衡,高军. 首都医药, 2005(15)
- [5]血液透析过程中癫痫发作的护理研究进展[J]. 吴宗壁,韩晓苇,周华辉,林珣. 全科护理, 2019(01)
- [6]莫西沙星致不良反应134例文献分析[J]. 肖丹丹,赵广阔,陈敏.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9(05)
- [7]可致药源性癫痫的药物分析[J]. 刘逢山. 医学综述, 2009(12)
- [8]浅谈抗菌药物所致药源性癫痫[J]. 黄旭慧,蔡秀琳. 福建医药杂志, 2001(06)
- [9]头孢唑啉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 赵懿清. 抗感染药学, 2006(01)
- [10]脑室腹腔分流术前脑脊液参数异常、术后体温变化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D]. 张欢.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