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干燥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微波干燥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一、微波干燥在造纸工业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门鑫[1](2020)在《纸张超声波干燥速率与能效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超声波干燥是依托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原理,利用超声波振子将超声波能量转换为机械能,通过超声波振子带动振板,从而产生高频振动雾化去除干燥物料中水分的一种免加热型干燥方式。造纸一直以来是能耗较大的行业之一,究其原因则是在纸张干燥阶段耗能较多。目前纸张的主流干燥技术——蒸汽干燥,以及新出现的一部分新型辅助干燥技术都属于加热蒸发干燥,能效依然较低。因此,为纸张生产寻求更加高效节能的干燥方法尤为重要。超声波干燥的显着特点是免加热、干燥速率高、能效高。本论文探索性的研究了纸张采用超声波干燥的干燥速率和能效。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1)对纸张超声波干燥装置及操作流程进行了设计与研究,对其振板结构、频率特性、振板厚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纸张超声波干燥试验装置的主要操作流程包括超声波发射源、能量转换与纸张干燥、温度测定、含水率测定、试验过程中纸张质量测量。研究发现,在超声波功率为200 W的情况下,随着振板厚度的增大,最佳频率不断减小,振板厚度1mm、1.5mm、2 mm、2.5 mm、3 mm、4 mm 对应的最佳频率分别为 23.6 kHz、22.6 kHz、22.6 kHz、22.5 kHz、22 kHz和19.1 kHz,而且两者保持非线性的变化关系。当振板厚度为2 mm时,平均干燥速率达到最大,此时,对应的最佳超声波频率为22.6 kHz。(2)对纸张超声波干燥过程中纸张初始含水率、超声波功率、纸张表面施加压力、振板表面温度对干燥速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发现,纸张初始含水率越高,超声波初始干燥速率也越大。当超声波功率为200 W时,干燥速率在极短的时间达到最大值0.0532 g/s,但是随着含水率的下降,干燥速率迅速下降。因此,更适合进缸含水率较高的纸种,如卫生纸的预干燥。超声波干燥速率随着功率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两者保持非线性变化关系,当超声波功率为540 W时,超声波干燥速率最佳,达到最大值0.082 g/s。(3)对纸张热风干燥、超声波-热风联合干燥、超声波-电加热联合干燥、电加热干燥的过程进行试验研究。研究发现,当使用热风进行纸张干燥,干燥速率呈现出快速下降——基本稳定——缓慢下降三个阶段,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干燥速率越来越快。当使用超声波-热风联合干燥纸张,与不加超声波干燥相比,同一温度下最大可节约35%的干燥时间,能效增加了14.699%,达到了降低能耗的目的,且热风温度越高时,干燥时间缩短量越明显。使用电加热干燥和超声波-电加热联合干燥,两者干燥速率整体都呈现不断减小的变化趋势,同一温度下,超声波-电加热联合干燥最大可节约18.9%的干燥时间,能效增加了 6%。超声波对纸张热风干燥的强化效果优于对纸张电加热干燥的强化效果,且前者能效比后者高出近30%。

董继先,张艳华,王涛[2](2008)在《纸机干煤部新技术的发展》文中指出介绍了Condebelt干燥技术、OptiDry冲击式干燥、OptiDry Twin冲击式干燥、OptiDry Vertical穿透干燥、CombiDuoRun和TopDuoRun干燥部以及红外干燥等先进干燥技术的发展、性能及特点;并对处于试验阶段的微波干燥和脉冲干燥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

王正顺[3](2010)在《纸张电磁干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纸张电磁干燥技术是利用电磁加热原理干燥纸张,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蒸汽干燥的全新的纸张干燥技术。在环保压力日益严峻、能源危机日益逼近的今天,研究纸张电磁干燥技术就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高速卫生纸机来说,更有其客观现实需要和巨大发展潜力。本论文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对纸张干燥传热传质、电磁感应加热、工业过程控制等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研究多孔介质传热传质过程的Luikov唯象理论和Whitaker体积平均理论,提出了电磁穿透干燥的概念,分析了电磁干燥技术的传热传质过程,利用多孔介质气流干燥理论,结合纸张气流穿透干燥的特点,模拟干燥条件,建立了纸张气流穿透干燥的数学模型:纤维颗粒热平衡方程:穿透空气气相能量方程:气相物质连续平衡方程:纸页干燥固相纤维连续方程:纤维固相动量方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求解。利用自制实验装置进行了穿透热风干燥实验。通过实验发现,利用数学模型计算的理论数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证明本研究提出的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比较可靠和有效。本论文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结合纸张干燥的要求,运用AUTOCAD软件设计了相应的实验室用电磁干燥装置,并详细剖析了其各个部分的选材和结构,通过UG软件的实体建模、装配建模等模块对电磁干燥装置的各个部分进行了三维仿真设计和整体装配,最后用ANSYS软件对电磁烘缸干燥装置主体部分进行了传热和受力分析,从理论上验证其设计的合理性。本论文利用自制实验装置,进行了电磁干燥装置的过程控制实验、加热均匀性实验、加热温度反馈滞后性及准确性实验,证明电磁干燥技术能够满足纸张干燥的要求。通过纸张电磁干燥实验,探讨了电磁干燥技术对纸张性能的影响,证明其更适合于吸收性高的生活用纸等的生产。通过应用实验,证明电磁干燥技术干燥效率高,干燥速度快,为电磁干燥技术的工程化提供了理论支持。本论文相应开发了用于电磁干燥装置的隔热保温有机硅涂料。采用甲基三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和苯基三氯硅烷通过加温催化水解缩合,制得了有机硅树脂。通过对单体配比、催化剂、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的研究,确定了合成性能良好的有机硅树脂的原料配比——甲基三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苯基三氯硅烷=2.5:1:5。通过对耐高温颜填料及助剂的选择和实验,确定了耐高温涂料配方。通过应用实验及ANSYS模拟仿真表明,所得到的涂料具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耐高温、耐冲击及隔热保温等性能。本论文对纸张电磁烘缸干燥技术的研究,是对节能、环保、高效的纸张干燥新技术的一种探索,在纸张电磁干燥技术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较大的意义。

徐靖翔[4](2021)在《基于微波技术的瓦楞纸板干燥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解决瓦楞纸板厂家连续自动化生产的需求,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微波技术的瓦楞纸板干燥系统。首先分析了瓦楞纸板自然干燥技术、红外干燥技术、加热辊干燥技术、热风干燥技术、微波干燥技术的优缺点。通过询问河北某瓦楞纸箱生产企业的实际需求,选择了使用微波技术建立瓦楞纸板干燥系统。计算了设计实际生产条件下干燥瓦楞纸板所需要的微波干燥条件,计算了微波生成环节、微波传输环节、微波干燥腔体的具体参数。选择隧道式微波干燥设备对瓦楞纸进行干燥,设备主要包括台达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主控制单元、微波发生器、反应腔、光纤温度传感器等硬件设备。并对设备电源电路、磁控管控制电路、抽风排湿电路、传输电路进行了设计。采集磁控管进线电压、电流,使用微波探测器探测腔体内的微波功率,对进线电流和功率关系进行线性拟合。随后给出了瓦楞纸微波干燥环节的软件流程图并完成各单元电路的PLC控制程序。由于微波干燥过程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很难控制。因此,利用径向基神经元网络(RBFNN,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能任意逼近非线性函数的能力对干燥系统进行辨识控制,用自适应粒子群算法(APSO,Adap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优化RBFNN的全局性,并在Matlab2018a软件上实现了该方法。利用RS485通讯模块完成下位机与PC上位机的通信,通过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 for Process Control(OPC)协议,实现了Matlab软件与组态王6.60软件的连接,Matlab、组态王软件、PLC三者配合完成了上位机对下位机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较理想温度上升曲线,干燥过程中设备的温度误差小于2℃,实现了实际工厂生产条件下的实时智能控制。

朱艳丽[5](2006)在《微波干燥矿物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冶金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干燥是矿物冶炼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序,也是产品质量和产量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由于传统干燥中存在着能量利用效率低、干燥周期长、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因此,在冶金工业中探索一种新型的干燥方法来代替现有的干燥技术显为重要。 微波干燥不同于一般的常规干燥方式,后者是由外部热源通过热辐射由表及里的传导方式加热干燥。微波干燥是物料在电磁场中由介质损耗引起的体加热干燥。由于其独特的加热特点使其具有干燥速度快、产品质量高、生产易控制、热能利用率高等优点,从而将使得该技术能适应现代冶金生产的需要,有望解决传统干燥方式中存在的缺点,故将其应用到冶金矿物的干燥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微波干燥在冶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其干燥理论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况且干燥理论研究的滞后又阻碍了微波干燥应用的发展。因此对微波干燥过程的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十分必要,以使微波能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论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找、归纳和总结,研制了新型微波干燥实验装置,并借助该实验装置对闪锌矿、球团矿、膨润土进行了微波干燥实验。对所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掌握了微波干燥闪锌矿过程中物料质量、微波功率、干燥时间与闪锌矿脱水率的关系,确定了微波干燥闪锌矿的优化实验条件。同时,对微波干燥球团矿、膨润土过程中物料质量、微波功率、干燥容器大小与物料脱水率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确定了微波干燥球团矿、膨润土的最佳工艺条件。 在上述三个优化实验条件下,对微波干燥闪锌矿、球团矿、膨润土的实验结果分别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采用MR=A2+(A1-A2)/(1+exp((t-to)/dt))方程拟合最佳。研究了微波干燥闪锌矿、球团矿、膨润土的干燥特性,提出微波干燥矿物的脱水过程分为3个阶段:加速干燥阶段、恒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 由于在微波场中测定物料的许多理论参数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用经典微波干燥模型来描述矿物的干燥过程就显得尤其困难。目前,微波干燥理论分析大多

晏溶[6](2010)在《用于造纸沉渣回收利用的纳米级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应用》文中认为造纸工业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关系密切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但在造纸及造纸废水物化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沉渣纤维。对于造纸沉渣纤维,目前大部分只采取简单的堆放、填埋和焚烧,不但耗费资金,占用土地,而且对土壤、地下水及空气造成二次污染。如果能够将造纸沉渣作为造纸原料回用于生产,则可减少造纸过程原生植物纤维原料的使用量,进一步实现造纸工业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本文深入研究造纸沉渣的物理化学特性,合成新型纳米级两性聚丙烯酰胺造纸助剂,同时研究适合于该助剂使用的工艺条件,并初步探讨该助剂增强、助留助滤作用机理,形成造纸残渣回用新技术,从而使造纸残渣能够有效回用于造纸生产。以OCC(瓦楞纸板)废纸浆和OCC废纸造纸沉渣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理形态与表面化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沉渣纤维数均长度为0.39 mm,小于0.2 mm的细小纤维数均含量为52.48%,同废纸浆相比,经预处理造纸沉渣中细小纤维组分含量高。造纸沉渣中纤维的羧基含量为6.495 mmol/100g,阴离子需求量为13.354 10-3 meq/g,阳离子需求量为90.278 10-3 meq/g,均高于废纸浆纤维。沉渣纤维Zeta电位为-77.4 mv,低于废纸浆中纤维的Zeta电位。沉渣纤维的戊聚糖含量为废纸浆的83.63%,灰分含量为废纸浆的2.20倍。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顺丁烯二酸(MA)为乳化单体,正丁醇为助乳化剂,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10(TritonX-10)、失水山梨醇油酸酯(Span80)和聚氧乙烯山梨醇酐硬脂酸酯(Tween60)为乳化剂,液体石蜡、异辛烷和环己烷为有机溶剂,进行体系增溶试验,结果表明:异辛烷与Span80-Tween60复合乳化剂组成的乳化体系增溶性好。采用电导法和染料法研究了单体总质量浓度、AM摩尔含量、阴阳离子单体配比、乳化剂质量含量、助乳化剂与复合乳化剂质量比的改变、电解质无水醋酸钠(NaAc)含量对微乳液体系最小乳化剂用量和最大增容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总质量浓度为40%,n(AM)/n(MA)/n(DMDAAC)为6∶2∶2,HLB值为11.30,复合乳化剂含量为33%,助乳化剂与复合乳化剂质量比为1∶7,NaAc浓度﹤2%时,所形成的反相微乳液增容水量大,乳化剂用量少,稳定性强。利用正交试验对两性聚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的最佳条件进行优化选择,结果表明:正交试验的最佳聚合条件是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h,油水体积比为0.8:1,引发剂浓度为1%,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1.5,单体水溶液的pH值为4。合成两性聚丙烯酰胺体系中各种粒子的平均粒径为97.00nm,呈亮黄色透明状,说明此时体系已达到微乳液的状态。测得共聚物产品特性粘数为101.44mL/g,分子量为25.82万,分子量中等水平且溶解性能好,适宜做造纸助剂。并用FT-IR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三种单体单元的特征吸收峰均出现,表明该共聚物是由这三种单体单元组成的。OCC废纸造纸沉渣回用比例为20%,将新型纳米级两性聚丙烯酰胺作为造纸助剂加入到造纸沉渣与废纸浆混合浆料中,优化应用条件并得到了最佳的助留、助滤及增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加药量为0.8g/100g绝干浆,pH为7,硫酸铝加入量为2g/100g绝干浆时,其助留、助滤及增强效果为最好,纸页定量提高了16.31%,耐破指数提高了17.95%,抗张指数提高了10.95%,环压指数提高了22.89%,填料留着率提高了8.02%。通过测量助剂加入前后纸张的零距离抗张强度等物理性能的变化规律和采用IR、SEM等分析手段对其增强、助留助滤机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可以推论纳米级两性聚丙烯酰胺对纸张纤维本身强度影响较小,但能增加纤维间的结合面积和结合强度。

孔令波[7](2013)在《纸页干燥过程传热传质数学模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节能减排作为出发点,概述了国内外造纸工业的节能研究现状和相关的节能技术,包括已有商业化节能技术与新兴节能技术;探讨了造纸工业中常用的能效对标与能源审计等节能潜力评估方法,并对其应用做了综述;就此还以某造纸企业为例开展了全面的能源审计,找出了约14%的节能潜力。分析发现纸页干燥是造纸流程中脱水量最少,但能耗与成本却最高,且节能机会最多的单元操作之一,纸页干燥过程性能的优劣对于造纸过程的总能效水平有极大影响,故以纸页干燥过程作为本论文研究的主要落脚点。首先,本论文对纸机干燥部能量系统进行了诊断分析,应用本课题组设计的系统分析方法以及关键状态参数测试方法,以某瓦楞纸机为例,对其干燥部的运行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诊断出了影响干燥能耗的主要问题所在,提出了有效的节能改造建议。另外,还探讨了能量分析与分析相结合的纸机热回收系统分析方法,以某涂布纸机热回收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余热联合利用的节能措施,预计可使能源利用率提高7.3%。干燥过程节能诊断与热回收系统分析方法以及相应的应用实例对于指导纸机干燥部节能降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次,基于质量与能量守恒原则,以烘缸组为建模单元,采用序贯模块法构建了符合纸页干燥工艺规程的静态能量模型和模拟系统。该模拟系统共由八个基本功能模块构成,包含了干燥部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某新闻纸机为例,根据其工艺规程搭建了干燥静态能量模型和模拟系统,并在MATLAB上实现了静态模拟,模拟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以较准确的仿真实际纸页干燥过程。此外,还模拟了进纸温度和干度、送风温度、排风湿度以及环境温湿度对干燥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与工程经验基本相符。该静态模拟系统不仅可以从宏观上模拟干燥过程的物流和能流信息,还可用来分析某些关键操作参数对纸页干燥性能的影响,有助于加深对纸页干燥全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且对于指导实际纸机干燥过程中的节能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随后,根据纸页中水分的不同存在形态及其各自的蒸发机制,分别给出了描述自由水和吸着水传质速率的基本方程。选取纸页接触干燥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其传热传质解析性数学模型的建立,并采用数值技术开展了干燥动力学模拟,得到了纸页温度与含水率以及蒸发速率随干燥时间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基本符合文献中对纸页理论干燥过程的定性描述。此外,还数值研究了初始纸页干度、热源温度与空气流速对干燥速率和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初始纸页干度可降低干燥时间和能耗;提高热源温度不仅会降低干燥时间和能耗,还会改善干燥效率;而空气流速的增加除令干燥时间缩短外,可能会影响干燥效率。该解析数学模型以及所提出的纸页干燥数值研究方法可以作为对现行纸页理论干燥曲线定性描述的补充,且对于进一步开发实际纸机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机理数学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最后,基于静态能量模型对干燥部的整体性理解以及纸页接触干燥传热传质模型对干燥机理的描述,对纸页在纸机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解析性数学模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与初步模拟。对此,分别选取纸页微元体和与其耦合的烘缸微元体作为建模单元,由局部到整体地建立了描述纸页干燥全过程的较为完整的解析数学模型。根据纸页在贴缸干燥区与对流干燥区以及纤维饱和点前后截然不同的传热传质机理对纸页质量和能量方程中的自由项进行了逐一论述,并考虑了不同情况下烘缸能量方程的边界条件。该解析数学模型对纸页干燥过程的描述最终表现为一个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与一个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相耦合的问题。对此问题涉及的计算区域,采用数值方法进行了网格划分,并对纸页和烘缸控制方程及其边界条件进行了离散化处理,得到了纸页运行方向上和烘缸弦向与径向上各离散单元的有限差分格式。然后,在利用MATLAB编程对构成所有节点的差分方程组采用迭代法逐一节点进行了数值求解,得到了整个纸页干燥计算域内的数值解。模拟结果显示:计算得到的干燥过程曲线与理论过程和实际经验趋势基本吻合,尤其是在干燥的前端和末端,但还需深入完善该模型及其计算过程,尤其是模型所涉及的各类传热传质系数和过渡区不同形态水分同时蒸发的机理,才能使其更加接近于工程实际,以达到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指导的终极目标。

陶鑫[8](2020)在《硅酸盐功能填料的开发》文中提出合成硅酸盐类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医药、美妆、涂料、水处理等行业,但在造纸行业中的研究和应用还不多见。由于其优良的物理性能,可控的粒子结构,使其具有作为造纸功能性填料的优势和潜能。首先,研究硅酸铝镁填料的合成工艺,考察原料种类、原料配比、加料顺序、反应时间、体系pH值、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反应浓度等参数对合成填料粒径和粒子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硅酸铝镁填料的粒子形态主要受原料配比、加料顺序和体系pH值影响;填料粒径主要受搅拌速度影响。合成硅酸铝镁填料最优合成工艺条件为:将硅酸钠溶液加入到硫酸铝和硫酸镁溶液中(铝硅比为1:6、镁铝比为4:25),体系pH值10.5-11.5,反应温度50℃,反应浓度0.20mol/L,搅拌速度1200rpm,反应时间120min。该条件下所制得的合成硅酸铝镁填料一次粒子呈完整圆球状,团聚体结构良好且孔隙发达。接下来,对合成硅酸铝镁填料的性能及加填浆料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硅酸铝镁填料的白度为96.3%ISO,中值粒径为12.9μm,吸油值为1 83.87g/100g,沉降体积为6.9mL/g,磨耗为4.3g/m2,Zeta电位为-26.4mV,与PCC(沉淀碳酸钙)、GCC(研磨碳酸钙)和对比填料相比,中值粒径、吸油值和沉降体积最大,磨耗最小;合成硅酸铝镁加填浆料滤水时间较长为31.5s/500g,单程留着率较低为41.5%。然后,对合成硅酸铝镁加填纸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GCC、PCC相比(灰分17%),加填纸页松厚度分别提高13.9%和5.1%,抗张指数降低9.0%和2.8%,透印值(黄)减小19.5%和16.6%,透印值(黑)减小31.7%和20.6%;与对比填料相比,松厚度、不透明度相近,透印值(黄)和透印值(黑)分别减小6.9%、6.1%;当合成硅酸铝镁和GCC混合加填配比为1:3时,加填纸页松厚度、不透明度比GCC分别高出10.9%、1.3个点,透印值(黄)和透印值(黑)比对比填料/GCC分别减小12.1%、16.3%。

常治国[9](2013)在《多通道烘缸的热流分析及其优化》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的工业生产中,轻工业是八个重点能源消耗行业之一,约占整个工业总能耗的6.75%,而其中造纸行业就占整个工业总能耗的2%。因此,造纸行业号称能源大户。然而,我国的造纸工业效益并不是很高,随着能源的紧缺与价格的不断攀升,国家也相应地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口号。在制浆造纸过程中,纸机干燥部是能源消耗最大的工段,而烘缸是纸机干燥部的关键设备,所以烘缸的干燥效率对整个干燥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传热系数则是衡量烘缸干燥效率的一个重要参数,而在烘缸工作的过程中,由于通入的饱和水蒸汽在冷凝放热时会形成大量冷凝水,冷凝水的导热系数仅为烘缸导热系数的1/87,因此当冷凝水的积存会降低传热系数,表现为很大程度上的阻碍饱和蒸汽中的热量传递到烘缸表面,降低烘缸的干燥效率;甚至当冷凝水积水严重时,会影响纸机的正常运行。因此,造纸工作者一方面采用引入虹吸管和扰流棒的辅助措施、改进蒸汽供热系统等方法来提高传统烘缸的传热系数、另一方面,还积极开发新型的干燥技术,如Condebelt干燥技术、电磁加热干燥技术、微波加热干燥技术等。由于蒸汽成本相对低廉,预计造纸工业未来仍然以蒸汽作为主要热源。而随着造纸设备向高速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排出烘缸中的冷凝水依然是主要瓶颈,而高速运行的烘缸中的冷凝水将更加难以及时排出。基于此,多通道烘缸正是为有效解决烘缸内积水问题应用而生的。目前,对于多通道烘缸的干燥机理已经明确。而多通道烘缸若要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还必须对其通道内的热流特性进行相关研究,对其尺寸进行优化设计。因此,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采用FLUENT软件对通道内的热流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流体在通道内的传热情况、通道表面的温度分布以及冷凝传热系数。(2)对于一定长度的通道,选取几组不同高与宽比例的截面,对其进行数值模拟,比较对应的冷凝传热系数,得出最佳高与宽的比例。(3)使用通道的最佳比例尺寸,模拟其在不同进口压力下,其表面温度的分布情况,得出不同工况下对烘缸表面温度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纸机干燥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通道内热流、通道表面温度分布、冷凝传热系数、通道高与宽的最佳比例、不同进口压力对烘缸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对多通道烘缸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赵希鹏[10](2012)在《大孔容高比表面积硅胶的制备》文中提出硅胶是具有三维空间网状结构的多孔性固体物质,孔分布范围广,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表面覆盖有大量的硅烷醇基因,具有一定的活性。能吸附许多物质,使它成为良好的干燥剂、吸附剂、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等,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硅胶的吸附性能与其丰富的孔道结构和大的比表面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为了提高硅胶的吸附性能,研制具有大孔容高比表面积的硅胶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对大孔容高比表面积硅胶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具体方法如下:以稀硅酸钠和稀硫酸为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硅凝胶,以无水乙醇作为置换剂置换,通过微波干燥制备出大孔容高比表面积的硅胶。本文研究了原料浓度、凝胶陈化温度、陈化时间、醇泡浴比、醇泡时间、微波干燥强度、微波干燥时间和活化温度对硅胶孔径、孔容和比表面积的影响。总结了制备大孔容高比表面积硅胶的优惠工艺条件为:稀硅酸钠中二氧化硅含量控制在20%左右,硫酸的浓度为30%,陈化温度60℃,陈化时间30h,酸泡浓度0.02%,酸泡时间4h,醇泡浴比2.5:1.0,醇泡时间30h,微波强度为550w,微波干燥时间为20min,活化温度为600℃。制得的硅胶孔容为1.5mL/g-2.2mL/g、比表面积为500m2/g-650m2/g。实验证明该工艺路线可行,操作简单易掌握,产品质量稳定,孔容大,比表面积高,成本低。利用该工艺生产的硅胶具有大的孔容和高的比表面积,能够应用在造纸、消光剂以及催化剂等领域,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以及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微波干燥在造纸工业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波干燥在造纸工业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纸张超声波干燥速率与能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纸张干燥技术研究进展及现状
        1.2.1 造纸机的历史变革
        1.2.2 纸张干燥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1.3 国内外超声波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1.3.1 超声波干燥技术在食品、纺织等领域的研究
        1.3.2 超声波技术在造纸领域的研究
        1.3.3 纸张超声波干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纸张超声波干燥的可行性研究
    2.1 超声波简介
    2.2 纸张超声波干燥的基本思想
    2.3 纸张超声波干燥的试验验证及可行性分析
        2.3.1 纸张超声波干燥试验验证装置
        2.3.2 验证方案
        2.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纸张超声波干燥试验装置的设计研究及仿真分析
    3.1 纸张超声波干燥试验装置的设计理念
    3.2 纸张超声波干燥试验装置的基本原理及系统构成
        3.2.1 基本原理
        3.2.2 系统构成
    3.3 装置的主要参数
    3.4 干燥部分的设计
        3.4.1 振板支撑架
        3.4.2 振板的设计
        3.4.3 压紧装置的设计
    3.5 影响因素分析
        3.5.1 超声波振子与振板的连接方式
        3.5.2 纸张与振板的贴合紧密程度
        3.5.3 振板边缘的固定
        3.5.4 振板支撑架的固定
    3.6 纸张超声波干燥装置的SolidWorks仿真设计
        3.6.1 SolidWorks软件简介
        3.6.2 干燥装置的仿真分析
    3.7 纸张超声波干燥试验装置结构特点
        3.7.1 结构简单,体积小
        3.7.2 能耗较小
        3.7.3 测量方便
    3.8 本章小结
4 纸张超声波干燥速率的研究
    4.1 不同厚度的振板对应的最佳超声波频率
        4.1.1 试验对象
        4.1.2 材料处理
        4.1.3 数据处理
        4.1.4 不同厚度的振板对应的最佳超声波频率
    4.2 振板厚度的研究及选型
    4.3 纸张初始含水率对干燥速率的影响
    4.4 超声波功率对干燥速率的影响
    4.5 纸张表面施加压力对干燥速率的影响
        4.5.1 湿纸页脱离振板现象
        4.5.2 施加压力对干燥过程的影响
    4.6 振板及振子温度的研究
        4.6.1 振板温度分布的研究
        4.6.2 振子温度分布的研究
    4.7 本章小结
5 纸张超声波联合干燥速率与能效的研究
    5.1 热风干燥与超声波-热风联合干燥对比研究
        5.1.1 热风干燥速率试验研究
        5.1.2 超声波-热风联合干燥速率试验研究
        5.1.3 热风干燥与超声波-热风联合干燥能效对比
    5.2 电加热干燥与超声波-电加热联合干燥对比研究
        5.2.1 电加热干燥速率试验研究
        5.2.2 试验结果分析
        5.2.3 超声波-电加热联合干燥速率试验研究
        5.2.4 电加热干燥与超声波—电加热联合干燥能效对比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纸张电磁干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造纸工业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情况
    1.3 国内外造纸机的发展状况
    1.4 现代纸机干燥技术
        1.4.1 蒸汽干燥技术
        1.4.2 OptiDry干燥技术
        1.4.3 气热式陶瓷红外干燥技术
        1.4.4 燃油燃气烘缸干燥技术
        1.4.5 微波干燥技术
        1.4.6 电磁烘缸干燥技术
    1.5 纸张电磁干燥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纸张干燥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研究
        1.5.2 电磁感应加热研究
        1.5.3 过程控制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1.6.1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6.2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
第二章 纸张电磁干燥技术原理研究
    2.1 电磁感应加热理论
    2.2 多孔介质干燥理论
        2.2.1 概述
        2.2.2 多孔介质干燥理论
    2.3 纸张电磁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
        2.3.1 电磁穿透干燥的概念
        2.3.2 电磁穿透干燥的传热传质过程
    2.4 纸张电磁干燥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2.4.1 电磁干燥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2.4.2 数学模型的求解
        2.4.3 数学模型的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纸张电磁干燥装置的结构设计及仿真分析
    3.1 电磁干燥装置的结构
        3.1.1 烘缸壳体
        3.1.2 磁通线圈及电源控制板
        3.1.3 固定装置
        3.1.4 传动机构
    3.2 电磁干燥装置的UG仿真设计
        3.2.1 UG软件简介
        3.2.2 电磁干燥装置的仿真设计
        3.2.3 电磁烘缸的装配
    3.3 电磁烘缸模型受热及受力ANSYS分析
        3.3.1 概述
        3.3.2 电磁烘缸模型受热分析
        3.3.3 电磁烘缸模型受力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磁干燥装置性能研究
    4.1 概述
    4.2 电磁干燥装置的过程控制实验
        4.2.1 电磁干燥装置的过程控制设计思路
        4.2.2 专家控制方案
        4.2.3 基于专家控制的单回路干度控制方案
        4.2.4 基于专家控制的多回路干度控制方案
        4.2.5 基于专家控制的断纸控制方案
    4.3 电磁干燥装置的加热均匀性实验
        4.3.1 实验设备及仪器
        4.3.2 实验方案
        4.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4 温度反馈滞后性及准确性测试
        4.4.1 电磁烘缸温度控制原理
        4.4.2 实验仪器
        4.4.3 实验过程
        4.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 电磁振荡对干燥速率的影响
        4.5.1 实验仪器
        4.5.2 实验步骤
        4.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6 纸张电磁干燥实验
        4.6.1 主要实验仪器
        4.6.2 实验原料
        4.6.3 实验过程
        4.6.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7 电磁干燥对纸张性能的影响
        4.7.1 主要实验仪器
        4.7.2 实验原料
        4.7.3 实验过程
        4.7.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8 电磁干燥技术经济性研究
        4.8.1 电磁干燥技术经济性计算
        4.8.2 电磁干燥技术经济性工厂测试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磁干燥装置隔热保温材料的研制
    5.1 概述
    5.2 实验
        5.2.1 主要实验原料
        5.2.2 主要实验仪器
        5.2.3 实验内容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有机硅树脂红外分析
        5.3.2 涂层表面分析
        5.3.3 耐热性能测试
        5.3.4 附着力测试
        5.3.5 耐高温涂料SEM扫描电镜分析
        5.3.6 涂料隔热保温ANSYS模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4)基于微波技术的瓦楞纸板干燥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2 瓦楞纸板微波干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论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2 瓦楞纸板微波干燥原理
    2.1 瓦楞纸板微波干燥原理研究
        2.1.1 瓦楞纸板干燥实际生产参数计算
        2.1.2 瓦楞纸板微波干燥系统
    2.2 瓦楞纸板微波干燥系统智能控制
        2.2.1 微波干燥的控制难点
        2.2.2 微波干燥的智能控制
    2.3 本章小结
3 瓦楞纸板微波干燥系统软、硬件设计
    3.1 瓦楞纸板微波干燥系统设计
        3.1.1 控制器的选择
        3.1.2 干燥系统电源电路和磁控管控制电路
        3.1.3 抽湿风机电路与微波功率计算
    3.2 瓦楞纸板微波干燥系统PLC控制设计
        3.2.1 干燥系统的PLC分配点
        3.2.2 干燥系统总体流程及程序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瓦楞纸板微波干燥系统的神经网络辨识控制
    4.1 径向基神经元网络
    4.2 粒子群算法及其改进
    4.3 微波干燥系统的神经网络辨识控制
    4.4 本章小结
5 瓦楞纸板微波干燥实验结果分析
    5.1 PLC与上位机通信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微波干燥矿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干燥概述
        1.1.1 干燥方法简介
        1.1.2 传统干燥过程机理
        1.1.2.1 物料外部的给湿过程
        1.1.2.2 物料内部水分的迁移过程
        1.1.3 干燥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1.2 微波干燥概述
        1.2.1 微波概述
        1.2.2 微波干燥原理
        1.2.2.1 微波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1.2.2.2 水的微波特性
        1.2.2.3 微波干燥原理
        1.2.3 微波干燥特点
        1.2.4 微波干燥系统
        1.2.5 微波加热干燥在冶金中的应用研究
        1.2.5.1 国外研究进展
        1.2.5.2 国内研究进展
        1.2.6 微波干燥应用前景
    1.3 微波干燥数学模型和模拟方法基础
        1.3.1 概念
        1.3.2 数学模型的分类
        1.3.3 数学模型的特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2.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波干燥实验方法
    3.1 原料
        3.1.1 原料的选取
        3.1.2 原料的化学组成
    3.2 实验装置
    3.3 实验计算方法
    3.4 实验步骤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波干燥闪锌矿、球团矿和膨润土的实验研究
    4.1 微波干燥闪锌矿实验研究
        4.1.1 物料质量
        4.1.2 干燥时间
        4.1.3 微波功率
        4.1.4 微波干燥闪锌矿速率曲线
        4.1.5 微波干燥闪锌矿 MR-t曲线回归方程
        4.1.5.1 方程预测
        4.1.5.2 方程拟合
        4.1.5.3 方程验证
        4.1.6 模型参数分析
    4.2 微波干燥球团矿实验研究
        4.2.1 物料质量
        4.2.2 干燥容器
        4.2.3 微波功率
        4.2.4 微波干燥球团矿速率曲线
        4.2.5 微波干燥球团矿 MR-t曲线回归方程
        4.2.5.1 方程预测
        4.2.5.2 方程拟合
    4.3 微波干燥膨润土实验研究
        4.3.1 微波功率
        4.3.2 干燥容器
        4.3.3 物料质量
        4.3.4 微波干燥膨润土速率曲线
        4.3.5 微波干燥膨润土 MR-t曲线回归方程
        4.3.5.1 方程预测
        4.3.5.2 方程拟合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波干燥矿物的基础理论研究
    5.1 微波干燥数学模型的建立
        5.1.1 导热微分方程
        5.1.2 水分扩散方程
        5.1.3 压力微分方程
        5.1.4 定解条件
        5.1.4.1 边界条件
        5.1.4.2 初始条件
    5.2 简化微波干燥数学模型
        5.2.1 湿含量
        5.2.1.1 加速、恒速干燥阶段
        5.2.1.2 降速干燥阶段
        5.2.2 温度
        5.2.2.1 加速、降速干燥阶段
        5.2.2.2 恒速干燥阶段
    5.3 干燥特性有关参数的确定
        5.3.1 相变因子
        5.3.2 绝干物料密度
        5.3.3 物料半径
        5.3.4 平衡湿含量
        5.3.5 内热源强度
        5.3.6 水的汽化潜热
        5.3.7 比热
        5.3.8 对流换热系数
        5.3.9 对流传质系数
    5.4 理论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5.4.1 湿含量
        5.2.2 温度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用于造纸沉渣回收利用的纳米级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造纸沉渣再生利用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2 造纸沉渣资源化利用现状
    1.3 助留、助滤和增强剂概况
        1.3.1 助留、助滤剂
        1.3.2 干强剂
    1.4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1.4.1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研究进展
        1.4.2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应用现状
    1.5 微乳液聚合的发展状况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废纸造纸沉渣纤维物化特性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原料
        2.1.2 试验仪器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OCC 废纸造纸沉渣纤维筛分
        2.2.2 纤维的物理形态
        2.2.3 纤维长度及含量分析
        2.2.4 纤维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的制备与优化
    3.1 试验原料与仪器
        3.1.1 试验原料
        3.1.2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油相、水相的配制
        3.2.2 油相和乳化剂的筛选
        3.2.3 HLB 值试验
        3.2.4 最大增容水量的测定
        3.2.5 最小乳化剂用量的测定
        3.2.6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类型的鉴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油相和乳化剂的筛选
        3.3.2 影响HLBopt 和Smin 的因素
        3.3.3 乳化剂的含量
        3.3.4 乳化剂的复配比
        3.3.5 复合乳化剂与助乳化剂质量比
        3.3.6 电解质NaAc 的含量
        3.3.7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类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纳米级两性聚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的研究
    4.1 试验原料与仪器
        4.1.1 试验原料
        4.1.2 试验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试验原理
        4.2.2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4.2.3 纳米级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制备
        4.2.4 共聚产物干燥方式的选择
        4.2.5 单体转化率的测定
        4.2.6 透光率的测定
        4.2.7 分子量测定
        4.2.8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组成分析
        4.2.9 粒径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4.3.2 共聚物的结构分析
        4.3.3 共聚物的粒径分析
        4.3.4 共聚物干燥方式的选择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纳米级两性聚丙烯酰胺应用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
    5.1 试验原料与仪器
        5.1.1 试验原料
        5.1.2 试验仪器
    5.2 试验方法
        5.2.1 抄片
        5.2.2 打浆度的测定
        5.2.3 填料留着率的测定
        5.2.4 浆料疏解
        5.2.5 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沉渣回用比例的影响
        5.3.2 两性聚丙烯酰胺用量对混合浆料强度、留着性能的影响
        5.3.3 pH 值的影响
        5.3.4 硫酸铝用量的影响
        5.3.5 几种常用聚丙烯酰胺类助剂应用效果的对比
        5.3.6 纳米级AmPAM 造纸助剂对纤维本身强度的影响
        5.3.7 纳米级AmPAM 造纸助剂对纤维间结合面积的影响
        5.3.8 纳米级 AmPAM 造纸助剂对纤维间化学键的影响
        5.3.9 不同纳米级 AmPAM 造纸助剂加入量时纸页的电镜观察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纸页干燥过程传热传质数学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造纸工业节能概况
    1.2 造纸工业节能技术
    1.3 造纸过程节能潜力评估
    1.4 纸页干燥概述及研究现状
        1.4.1 纸页干燥概述
        1.4.2 纸页干燥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目标
    1.6 论文提纲
第二章 纸页干燥过程节能诊断与分析
    2.1 纸机干燥部构成及干燥工艺流程
    2.2 干燥部性能测试与分析方法
        2.2.1 干燥部测试方法
        2.2.2 水分蒸发速率计算方法
        2.2.3 热回收系统分析方法
    2.3 干燥过程诊断与分析
        2.3.1 案例介绍
        2.3.2 干燥过程现状分析
        2.3.3 干燥过程诊断与讨论
    2.4 热回收系统节能分析
        2.4.1 案例介绍
        2.4.2 热回收系统节能分析
        2.4.3 热回收系统节能效果评价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纸页干燥静态能量模型的建立与模拟
    3.1 纸页干燥相关的质量与能量平衡方程
        3.1.1 质量平衡方程
        3.1.2 能量平衡方程
    3.2 纸页干燥性能评价指标
        3.2.1 干燥能源强度
        3.2.2 干燥热效率
    3.3 纸页干燥静态能量模型的建立与模拟方法
        3.3.1 纸页干燥静态能量模型的建立方法
        3.3.2 纸页干燥过程静态模拟的实现
    3.4 纸页干燥静态数学模型的建立
        3.4.1 烘缸组功能模块
        3.4.2 汽水分离功能模块
        3.4.3 表面冷凝功能模块
        3.4.4 风机功能模块
        3.4.5 热回收功能模块
        3.4.6 空气加热功能模块
        3.4.7 纸页功能模块
        3.4.8 气罩功能模块
    3.5 纸页干燥静态能量模型的应用
        3.5.1 PM1 干燥部概况及模拟条件
        3.5.2 PM1 干燥部功能模块划分及其静态模型
        3.5.3 模拟结果
        3.5.4 结果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纸页接触干燥数学模型的推导及其分析
    4.1 纸页干燥物理基础
        4.1.1 纸页中水分存在形式
        4.1.2 纸页中水分蒸发机制
        4.1.3 纸页的吸附解吸现象
    4.2 纸页干燥规律
    4.3 纸页接触干燥数学模型的推导
        4.3.1 简化假设
        4.3.2 数学模型的推导
    4.4 纸页接触干燥数学模型的数值求解
        4.4.1 差分格式
        4.4.2 数值求解
    4.5 纸页接触干燥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
        4.5.1 已知条件
        4.5.2 干燥曲线
        4.5.3 干燥能耗
    4.6 结果讨论
        4.6.1 初始纸页干度对干燥速率和能耗的影响
        4.6.2 热源温度对干燥速率和能耗的影响
        4.6.3 风速对干燥速率和能耗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纸页干燥传热传质模型的建立
    5.1 几何关系
        5.1.1 单挂式烘缸组各干燥阶段长度计算
        5.1.2 双挂式烘缸组各干燥阶段长度计算
    5.2 建立控制方程前的简化假设
    5.3 纸页干燥的控制方程
        5.3.1 纸页质量控制方程
        5.3.2 纸页能量控制方程
        5.3.3 烘缸能量控制方程
    5.4 定解条件
        5.4.1 纸页质量方程的自由项及初始条件
        5.4.2 纸页能量方程的自由项及初始条件
        5.4.3 烘缸能量方程的边界条件
        5.4.4 相关传热传质系数
        5.4.5 相关物理条件
    5.5 纸页干燥传热传质数学模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纸页干燥传热传质模型的数值求解
    6.1 前言
    6.2 网格划分
        6.2.1 纸页计算区域的离散化
        6.2.2 烘缸计算区域的离散化
    6.3 纸页传热传质模型的差分格式
        6.3.1 纸页含水率的差分方程
        6.3.2 纸页温度的差分方程
        6.3.3 烘缸温度的差分方程
    6.4 ODE 初值问题与 PDE 边值问题的耦合求解
        6.4.1 湿端干燥的差分格式
        6.4.2 干端干燥的差分格式
        6.4.3 数值求解步骤
    6.5 计算结果与讨论
        6.5.1 已知条件
        6.5.2 结果与讨论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8)硅酸盐功能填料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造纸填料
        1.1.1 我国制浆造纸工业概况
        1.1.2 纸张加填
        1.1.3 加填对纸页性能的影响
        1.1.4 造纸填料的种类
        1.1.5 合成硅酸盐填料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1.2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第2章 硅酸盐填料合成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原料配比对合成硅酸铝镁填料粒形及粒径的影响
        2.3.2 反应顺序对合成硅酸铝镁填料粒形及粒径的影响
        2.3.3 反应时间对合成硅酸铝镁填料粒形及粒径的影响
        2.3.4 体系pH值对合成硅酸铝镁填料粒形及粒径的影响
        2.3.5 反应温度对合成硅酸铝镁填料粒形及粒径的影响
        2.3.6 搅拌速度对合成硅酸铝镁填料粒形及粒径的影响
        2.3.7 体系浓度对合成硅酸铝镁填料粒形及粒径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合成硅酸铝镁填料应用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合成硅酸铝镁填料性能
        3.3.2 合成硅酸铝镁填料加填浆料性能
        3.3.3 合成硅酸铝镁填料加填纸页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多通道烘缸的热流分析及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纸机干燥技术的发展
        1.2.1 新型干燥系统的发展
        1.2.2 传统烘缸的发展
    1.3 多通道烘缸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多通道烘缸国外研究现状
        1.3.2 多通道烘缸国内研究现状
    1.4 课题的主要内容
2 多通道烘缸内热流的研究与通道优化
    2.1 多通道烘缸的实验
    2.2 CFD 软件模拟
        2.2.1 CFD 软件简介
        2.2.2 FLUENT 软件简介
        2.2.3 数学模型
        2.2.4 软件模型及计算结果
    2.3 多通道烘缸的通道优化
    2.4 烘缸进口压力对其性能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多通道烘缸的应用前景
4 纸机烘缸的供热系统
    4.1 传统的三段通汽供热系统
    4.2 热泵供热系统的发展
        4.2.1 热泵供热系统的分类
        4.2.2 热泵
        4.2.3 热泵控制
    4.3 热泵的研究与应用动态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大孔容高比表面积硅胶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硅胶的基础知识及应用
    2.2 溶胶-凝胶法简介
    2.3 微波干燥法
    2.4 大孔容高比表面积硅胶的可行性工艺
3 大孔容高比表面积硅胶的制备及表征
    3.1 大孔容高比表面积硅胶的制备
    3.2 硅胶的相关检测标准及方法
4 大孔容高比表面积硅胶制备工艺条件的研究
    4.1 单因素制备条件对大孔容高比表面积硅胶的影响
    4.2 正交实验优化干燥条件
    4.3 本章小结
5 真空干燥法制备大孔容高比表面积硅胶
    5.1 单因素制备条件对大孔容高比表面积硅胶的影响
    5.2 两种不同干燥方式对硅胶技术指标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硅胶吸附后的回用及生产过程中资源回收利用
    6.1 硅胶吸附后的回用
    6.2 大孔容高比表面积硅胶制备过程中资源的回收利用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四、微波干燥在造纸工业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纸张超声波干燥速率与能效的研究[D]. 门鑫. 陕西科技大学, 2020(02)
  • [2]纸机干煤部新技术的发展[J]. 董继先,张艳华,王涛. 中华纸业, 2008(03)
  • [3]纸张电磁干燥技术研究[D]. 王正顺.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7)
  • [4]基于微波技术的瓦楞纸板干燥系统研究[D]. 徐靖翔. 北京印刷学院, 2021(09)
  • [5]微波干燥矿物的研究[D]. 朱艳丽. 昆明理工大学, 2006(10)
  • [6]用于造纸沉渣回收利用的纳米级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应用[D]. 晏溶.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 [7]纸页干燥过程传热传质数学模型的研究[D]. 孔令波.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5)
  • [8]硅酸盐功能填料的开发[D]. 陶鑫.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2020(02)
  • [9]多通道烘缸的热流分析及其优化[D]. 常治国. 陕西科技大学, 2013(S2)
  • [10]大孔容高比表面积硅胶的制备[D]. 赵希鹏. 青岛科技大学, 2012(06)

标签:;  ;  ;  ;  ;  

微波干燥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