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论文文献综述)
付宝慧,纪越,李静,裴明,杨洪涛[1](2021)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尿毒症性瘙痒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尿毒症性瘙痒(Uremic pruritus,UP)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桂枝麻黄各半汤主要活性成分,在疾病靶点筛选数据库Genecards和OMIM以得到尿毒症性瘙痒的相关基因,与药物活性成分作交集。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借助R studio对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通过AutoDOCK Vina对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桂枝麻黄各半汤中的132种成分参与治疗尿毒症性瘙痒,槲皮素、山柰酚、谷固醇、柚皮素和木犀草素等活性成分为复方主要的活性成分。PPI结果可见核心靶点为IL-6、TNF、JUN、VEGFA和MAPK8。GO富集获得1 662条结果,生物过程(BP)中主要富集条目为脂多糖应答、对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细胞对化学应力的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等。主要参与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多种途径。分子对接结果可见靶点MAPK8与槲皮素、谷固醇、木犀草素和山柰酚结合良好。结论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了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尿毒症性瘙痒的分子作用机制,呈现出了相互影响、复杂关联的网络调控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
卜文夺,石明,程惠玲,张丹[2](2021)在《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皮肤瘙痒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皮肤瘙痒是一种发病机制极其复杂、相关影响因素较多的临床症状。原发病不同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皮肤瘙痒的主要发病机制也不尽相同。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皮肤瘙痒的发病机制主要有皮肤干燥症、免疫炎症相关假说、阿片类物质假说、血浆组胺水平升高、离子代谢紊乱、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学说等。由于目前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瘙痒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够明确,且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大,临床治疗效果不够理想,针对该症状目前暂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物理疗法、局部外用药物、系统治疗药物、改良透析技术以及外科手术等方法。上述各种治疗手段均是仅能缓解患者的瘙痒症状,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除肾移植外都未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郑敏麟,刘广,伞勤,詹倩倩,陈洪,叶俊腾,保彦君[3](2021)在《益肾降浊冲剂对尿毒症心肌病大鼠心脏Bcl-2、Bax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益肾降浊冲剂对大鼠尿毒症心肌病心脏Bcl-2、Bax的影响。方法:5/6肾切除术制作尿毒症心肌病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素组及益肾降浊冲剂低、中、高剂量组。益肾降浊冲剂低、中、高剂量组及大黄素组在大鼠术后予益肾降浊冲剂、大黄素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术后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心脏组织中Bcl-2、Bax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及RT-qPCR检测心脏组织中Bcl-2、Bax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ax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上升(P<0.01),Bcl-2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肾降浊冲剂中、高剂量组Bax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下降(P<0.05,P<0.01),Bcl-2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上升(P<0.05,P<0.01)。结论:益肾降浊冲剂对尿毒症心肌病心脏的保护作用可能是与增加大鼠心肌组织中Bcl-2的表达,降低其Bax的表达有关。
朱晓丹[4](2021)在《血液灌注流速对行血液灌注联合血透治疗的尿毒症患者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血流量流速差异在尿毒症患者行血液灌注联合血透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92例行血液灌注联合血透治疗的尿毒症患者,根据血液灌注流速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6例。常规组血液灌注流速为200 mL/min,研究组血液灌注流速为250 m L/min。比较两组临床生化指标及凝血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凝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注联合血透中采用200、250 mL/min血流量均可显着改善尿毒症患者生化指标,但250 mL/min血流量能明显降低治疗过程中凝血风险,提高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梅,陈明,李雪英[5](2021)在《辛以润燥法辨治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症探微》文中研究说明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症是终末期肾脏病常见并发症,中医药对其治疗疗效显着。陈明教授基于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症之"肾燥"病机,认为"辛以润燥"是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重要治法,通过辨证组方、灵活应用辛润中药,临床获益颇丰。本文通过系统阐述辛润药治疗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理论内涵,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症提供新思路。
翁雅芳[6](2021)在《桃红当归饮子治疗血虚风燥夹瘀型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桃红当归饮子治疗血虚风燥夹瘀型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症状的缓解情况,以及对VAS评分、5-D瘙痒评分、hs-CRP、IL-6、HGB等指标的影响,评估桃红当归饮子对血虚风燥夹瘀型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探讨桃红当归饮子治疗血虚风燥夹瘀型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70例血虚风燥夹瘀型的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另外选取本院体检中心健康者20例作为健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口服氯雷他定,试验组予口服桃红当归饮子,用药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记录各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5-D瘙痒评分及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血β2微球蛋白(β2-M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血红蛋白(HGB)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前,尿毒症皮肤瘙痒组血清hs-CRP、IL-6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前,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透析龄、原发病)、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5-D瘙痒评分及hs-CRP、IL-6、HGB等临床检验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VAS评分与hs-CRP(r=0.682,P<0.01)、IL-6(r=0.490,P<0.01)呈正相关,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5-D瘙痒评分与hs-CRP(r=0.622,P<0.01)、IL-6(r=0.532,P<0.01)水平呈正相关,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后,对照组及试验组的VAS评分、5-D瘙痒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试验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对照组及试验组血P、血PTH、血β2-MG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血C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升高,且试验组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两组患者HGB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试验组上升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后,对照组及试验组血hs-CRP、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试验组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后,对照组及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都有所降低,且试验组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尿毒症皮肤瘙痒组患者的血hs-CRP、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且血hs-CRP及IL-6水平与UP患者的瘙痒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UP患者瘙痒疗效的评价指标。2、桃红当归饮子可有效缓解血虚风燥夹瘀型血液透析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3、桃红当归饮子能降低血虚风燥夹瘀型血液透析皮肤瘙痒患者的血hs-CRP、IL-6、血P、PTH及血β2-MG水平,并提高血Ca水平,可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微炎症状态及钙磷代谢问题,且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4、桃红当归饮子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患者的HGB水平,可从一定程度上改善贫血状态。5、本次研究过程中未发现桃红当归饮子有明显的副作用,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林成锦[7](2021)在《慢性肾衰竭患者睡眠质量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估CRF患者睡眠质量,探讨其睡眠质量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影响CRF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及中医病机。方法:调查2020年03月01日~2020年11月30日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部治疗的CRF患者进行基本信息的收集,采集实验室指标,使用PSQI评定睡眠质量,运用慢性肾衰病辨证信息表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应用SPSS 22.0统计分析数据。结果:1.高睡眠质量组(PSQI≤7分):59人,占45.4%;低睡眠质量组(PSQI>7分):71人,占54.6%。2.CRF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征:脾肾气虚证56例(43.1%)、脾肾阳虚证48例(36.9%)、气阴两虚证11例(8.5%)、肝肾阴虚证15例(11.5%)。3.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中的CRF患者发生睡眠质量下降的人数居多,占比较高。4.脾肾气虚证中CRF患者的PSQI评分相较于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证高(P<0.05)。5.高、低睡眠质量两组比较中,发现低睡眠质量组的年龄较高、CRF病程较长、拥有婚姻伴侣的比例较高(P<0.05)。6.高、低睡眠质量两组比较中,发现低睡眠质量组的HGB、ALB、eGFR较低,Scr较高(P<0.05)。7.中医证型与Scr的比较中,脾肾气虚证Scr水平较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高(P<0.05);中医证型与eGFR的比较中,脾肾气虚证eGFR水平较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证低(P<0.05)。结论:1.CRF患者易发生睡眠质量下降的问题。2.脾肾气虚证的CRF患者不仅易发生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且下降程度更为严重。3.随着年龄增长、缺少婚姻伴侣陪伴、贫血加重、低蛋白血症、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上因素都将增加CRF患者睡眠质量下降的风险。4.CRF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为主。5.CRF患者中医证型与Scr、eGFR存在一定关联。
齐芮[8](2021)在《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究尿毒清颗粒对于慢性肾衰竭(CRF)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让临床运用有据可循。方法:用计算机检索的中外文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资源数据库、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日期为建库以来至2021年1月1日;手工检索学位论文,《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临床肾脏病杂志》、《实用中医药杂志》等检索有关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由两名训练有素的研究人员进行文献筛选,如发生分歧由导师进行判断。并将筛选出的文章应用改良版的Jadad量表与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价。用Rev Man 5.4软件对纳入的文献中的实验指标:血钙浓度、血磷浓度、甲状旁腺素浓度、血钙磷乘积、血肌酐、血尿素氮、白蛋白、血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KT/V、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变化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3篇文献中,共观察患者1683名,其中服用尿毒清颗粒结合西医治疗的试验组842名,未使用尿毒清颗粒的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841名。其中有19篇研究对象为血透患者,有2篇研究对象为腹膜透析患者,有2篇研究对象为慢性肾衰3-4期非血透患者,故先分为3个亚组进行试验数据的合并。meta分析结果显示:(1)血透组:研究血透患者血钙浓度变化的有17篇文献,试验组提高血钙浓度的MD=0.22,95%CI(0.13,0.31),Z=4.81(P<0.00001),试验组在升高血钙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尿毒清颗粒可以提高血透患者的血钙浓度;研究对血磷浓度的影响有18篇文献,结果显示试验组降低患者血磷浓度MD=-0.29,95%CI(-0.34,-0.23),Z=10.77(P<0.00001)],试验组在降低血磷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尿毒清颗粒可以降低血透患者的血磷浓度;研究血透患者血甲状旁腺素浓度变化的17篇,试验组降低血甲状旁腺素浓度SMD=-1.58,95%CI(-1.9,-1.27),Z=9.87(P<0.00001),试验组在降低甲状旁腺素浓度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尿毒清颗粒可以抑制血透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研究血透患者血钙磷乘积变化的有3篇文献,试验组降低血钙磷乘积的M D=-0.35,95%CI(-1.08,-0.37),Z=0.95(P=0.34>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血透患者血肌酐浓度变化的有8篇文献,试验组降低血肌酐浓度的[MD=-36.09,95%CI(-45.41,-26.76),Z=7.59(P<0.00001),试验组在降低血肌酐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尿毒清颗粒可以降低血透患者的血肌酐浓度;研究血透患者血尿素氮浓度变化的有7项篇文献,试验组降低血尿素氮浓度的M D=-5.69,95%CI(-6.46,-4.92),Z=14.51(P<0.00001),试验组在降低血尿素氮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尿毒清颗粒可以降低血透患者的血尿素氮浓度;研究血透患者血肌酐清除率的影响有2篇文献试验组提高血肌酐清除率MD=2.34,95%CI(1.1,3.58),Z=3.69(P=0.0002),试验组在提高血肌酐清除率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尿毒清颗粒可以提高血透患者的血肌酐清除率;(2)腹膜透析组:共有2篇文献,试验组对于提高血钙浓度[MD=0.30,95%CI(0.17,0.43),Z=4.26(P<0.0001)]、降低血磷浓度MD=-0.49,95%CI(-0.66,-0.33),Z=5.75(P<0.00001)、降低甲状旁腺素浓度,[MD=-2.63,95%CI(-4.2,-1.06),Z=3.29(P=0.001)]、提高白蛋白浓度[MD=6.06,95%CI(2.07,10.05),Z=2.98(P=0.003)],结果显示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尿毒清颗粒在对于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提高血钙、降低血磷、降低甲状旁腺素、提高白蛋白上有明显疗效;(3)CKD3-4期非透析组:共有2篇文献,其中试验组对于降低血磷浓度的[MD=-1.61,95%CI(-2.89,-0.33),Z=2.46(P=0.01<0.05)]、降低血尿素氮浓度的MD=-1.98,95%CI(-2.58,-1.38),Z=6.49(P<0.00001)、提高肾小球滤过率MD=3.47,95%CI(0.82,6.12),Z=2.57(P=0.01<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尿毒清颗粒对于慢性肾衰竭CKD3-4期非透析组降低血钙浓度、降低尿素氮浓度、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方面有明显疗效;结论: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有明显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服用方便,适合临床应用;但由于本次研究纳入文献质量较低,样本量较小,存在偏倚风险。
叶佳文[9](2021)在《腹膜透析患者早期残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早期残余肾功能下降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保护患者残肾功能提供依据。方法1.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开始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相关实验室指标;2.计算筛选入本研究的腹膜透析患者开始腹膜透析时的残余肾功能及腹膜透析一年后的残余肾功能,并计算残余肾功能较基础残肾功能下降百分比,根据一年内残肾功能下降百分比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两组。3.由两位专业中医医师对本研究患者在腹膜透析治疗的前三个月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本虚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和标实证(湿浊证、湿热证、瘀血证、热毒证、风动证、无兼证);观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比较不同证型患者的早期残肾功能下降幅度的差异。4.比较不同残肾功能下降幅度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中医证型之间的差异,分析腹膜透析患者早期残肾功能下降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共有13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开始腹膜透析治疗一年后残肾功能下降幅度的均值41.8±29.7%;2.不同残肾功能下降幅度的患者之间年龄、身高、体重、身高体重指数、性别比例、RAAS阻滞剂使用人数比例、腹膜转运功能、发生腹膜炎人数占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在腹膜透析早期残肾功能下降幅度较大,P<0.05;3.实验室指标中,在腹膜透析早期不同RRF下降幅度的两组患者之间,碱性磷酸酶(AKP)、谷氨酰转移酶(γGT)、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二氧化碳结合率(TCO2)、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血钾(K)、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较,PD早期RRF下降幅度较大的患者(B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一年后RRF、一年后尿量水平较低,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清铁蛋白(SF)、血肌酐(SCR)、水平较高,P<0.05;4.本研究患者本证中脾肾气虚证(30.1%)和脾肾阳虚证(27.1%)占比较大,兼证中以湿浊证(34.6%)和瘀血证(23.3%)为主;湿浊证在脾肾阳虚证(50%)和脾肾气虚证(47.5%)患者中占比较高,P<0.05;湿热证在气阴两虚证患者中占比较高(31%),P<0.05,瘀血证在阴阳两虚证患者(占比47%)中占比最高,P<0.05;无兼证在脾肾气虚证患者中占比较高(25%),P<0.05。热毒证、风动证在本虚证中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5.根据本虚证分组,脾肾气虚证患者在早期残肾功能下降幅度较小(31.19±25.59%),阴阳两虚证患者在腹膜透析早期残肾功能下降较快(63.17±32.36%,)阴阳两虚证及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腹膜透析早期残肾功能下降明显较其他三个证型患者更快(P<0.05)。根据标实证分组,6组患者的组间腹膜透析早期RRF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差异(P>0.05)。6.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腹膜透析患者早期残肾功能下降幅度与血清白蛋白负相关(B=-1.750),与红细胞分布宽度(B=4.959)和SCR(B=0.35)正相关(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较高水平的血红蛋白(OR=0.945)、白蛋白(OR=0.800)以及无标实证(OR=0.042)是腹膜透析早期残肾功能的保护因素,较高水平的红细胞分布宽度(OR=2.729)、SCR(OR=1.011)以及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OR=8.126)是腹膜透析早期残肾功能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1.本研究结果显示较高水平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无标实证是腹膜透析患者早期残肾功能的保护因素;较高水平的红细胞分布宽度、血肌酐以及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是腹膜透析早期残肾功能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通过充分透析、减少毒素潴留、改善贫血及营养不良等治疗以减缓腹膜透析患者早期残肾功能的下降,尤其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要尤为关注这些影响因素。2.腹膜透析患者以本虚标实为病机特点,本研究腹膜透析早期患者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其中气阴两虚证及阴阳两虚证腹膜透析患者的早期残肾功能下降较其他本虚证患者更快,标实证以湿浊证为主,各标实证间患者一年内残肾功能下降幅度无差异。无标实证是腹膜透析患者早期残肾功能的保护因素。临床上在予以西医治疗的同时,可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尤其对于标实证(湿浊在、湿热证、热毒证、瘀血证、风动证)症状明显的患者,采用益肾健脾、化湿降浊、清热利湿、活血祛瘀等中草药,进行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腹膜透析早期保护残肾功能。
王梦颖[10](2021)在《健脾益气法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及血红蛋白水平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法是否能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及血红蛋白水平,为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药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择2020年8月1日-2020年10月31日之间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中药汤剂,观察12周。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及胃肠道症状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透析龄、原发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基线实验室指标、胃肠道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⑵血红蛋白和白蛋白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⑶钙磷代谢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钙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磷较前均未见下降(P>0.05),观察组的钙磷乘积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的钙磷乘积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C-反应蛋白的比较:治疗后,对照组CRP较治疗前增高(P<0.05),观察组CRP未见明显变化(P>0.05)。⑸胃肠道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胃肠道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胃肠道症状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⑹中医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⑴本研究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对照组的钙磷乘积、CRP较治疗前升高,健脾益气法可提高CAPD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贫血情况及钙磷代谢异常。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通过改善CAPD患者消化道症状促进造血原料吸收、改善钙磷代谢异常减缓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进展、及改善微炎症状态,影响EPO活性增加r Hu EPO的疗效等三方面来达到改善贫血的目的。⑵健脾益气法可以改善CAPD脾肾气虚证患者胃肠道症状及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电解质等实验室指标未出现危急值情况、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不良反应,表示用药安全。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论文提纲范文)
(1)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尿毒症性瘙痒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桂枝麻黄各半汤中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的收集和筛选 |
1.2 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尿毒症性瘙痒症潜在作用靶点预测 |
1.3 PPI网络构建与分析 |
1.4 靶点的通路分析 |
1.5 分子对接 |
2 结果 |
2.1 桂枝麻黄各半汤活性成分与药物作用靶点 |
2.2 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尿毒症性瘙痒候选靶点 |
2.3 PPI网络分析结果 |
2.4 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
2.5 分子对接结果 |
3 讨论 |
(2)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皮肤瘙痒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终末期肾脏疾病皮肤瘙痒的发病机制 |
1.1 皮肤干燥症 |
1.2 免疫炎症相关假说 |
1.3 阿片类物质假说 |
1.4 血浆组胺、PTH水平升高 |
1.5 离子代谢紊乱 |
1.6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学说 |
2 终末期肾病皮肤瘙痒的治疗 |
2.1 物理疗法 |
2.2 药物疗法 |
2.2.1 局部用药 |
2.2.2 系统药物 |
2.2.2. 1 抗组胺药 |
2.2.2. 2 抗癫痫药 |
2.2.2. 3 抗抑郁药物 |
2.2.2. 4 免疫调节剂 |
2.2.2. 5 阿片受体拮抗剂/激动剂 |
2.2.2. 6 磷结合剂 |
2.3 改良透析技术 |
2.4 甲状旁腺切除术 |
2.5 肾移植手术 |
(3)益肾降浊冲剂对尿毒症心肌病大鼠心脏Bcl-2、Bax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1. 动物 |
2. 药物 |
3. 试剂与仪器 |
4. 造模、分组与给药 |
5. 指标检测 |
5.1 心脏组织Bcl-2、Bax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
5.2 心脏组织Bcl-2、Bax m RNA检测 |
5.3 心脏组织Bcl-2、Bax蛋白水平检测 |
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各组大鼠心脏组Bcl-2、Bax免疫组化结果比较 |
2.各组大鼠心脏组织Bcl-2、Bax m RNA表达比较 |
3.各组大鼠心脏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比较 |
讨论 |
(4)血液灌注流速对行血液灌注联合血透治疗的尿毒症患者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生化指标比较 |
2.2 两组透析器凝血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5)辛以润燥法辨治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症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1 “肾燥”系UP的关键病机 |
1.1 “肾燥”的中医内涵 |
1.2 UP与“肾燥”的关联 |
2 “辛以润燥”应是UP的重要治法 |
2.1 “辛以润燥”的中医基础 |
2.2 “辛以润燥”施药原则 |
2.3 “辛以润燥”治疗UP运用举证 |
3 验案举隅 |
4 结语 |
(6)桃红当归饮子治疗血虚风燥夹瘀型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数量估算 |
1.3 西医诊断标准 |
1.4 中医诊断标准 |
1.5 纳入标准 |
1.6 排除标准 |
1.7 剔除标准 |
1.8 脱落标准及处理措施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实验室指标检测方法 |
2.5 疗效判定 |
2.6 统计学分析 |
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收集结果 |
1.2 UP组、健康组的性别、年龄、hs-CRP、IL-6 比较 |
1.3 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
2 相关性分析 |
2.1 VAS评分与血hs-CRP、IL-6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2.2 5-D瘙痒评分与血hs-CRP、IL-6 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3 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前后VAS评分、5-D瘙痒评分、检验指标比较 |
3.1 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前中后VAS评分的比较 |
3.2 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前中后5-D瘙痒评分的比较 |
3.3 治疗前后检验指标比较 |
4 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5-D瘙痒疗效比较 |
5 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比较 |
5.1 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5.2 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中医疗效比较 |
6 药物安全性评估 |
讨论 |
1 中医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认识 |
1.1 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中医治疗 |
2 西医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研究 |
2.1 发病机制分析 |
2.2 hs-CRP、IL-6 在微炎症状态评估中的应用分析 |
2.3 UP患者的瘙痒评估方式 |
2.4 治疗方法 |
3 当归饮子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
4 桃红当归饮子的立法思想 |
5 桃红当归饮子的组方配伍特点及现代药理研究 |
5.1 组方配伍特点 |
5.2 桃红当归饮子的现代药理研究 |
6 研究结果分析 |
6.1 hs-CRP、IL-6 可作为UP患者瘙痒疗效的评价指标 |
6.2 桃红当归饮子对UP患者瘙痒症状的疗效分析 |
6.3 桃红当归饮子对UP患者血hs-CRP、IL-6 水平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
6.4 桃红当归饮子对UP患者血PTH、Ca、P、β2-MG水平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
6.5 桃红当归饮子对UP患者HGB水平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
6.6 桃红当归饮子对血虚风燥夹瘀型UP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的结果分析 |
6.7 小结 |
7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中医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慢性肾衰竭患者睡眠质量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观察内容与方法 |
5.1 一般资料采集 |
5.2 睡眠质量评分 |
5.3 实验室指标收集 |
5.4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基本情况 |
1.1 病例入组情况 |
1.2 一般资料情况 |
1.3 原发病情况 |
1.4 CRF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
1.5 CRF患者睡眠质量分组情况 |
2 CRF患者睡眠质量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
2.1 高、低睡眠质量组间CRF中医证型分布 |
2.2 CRF患者PSQI评分与中医证型分布比较 |
2.3 低睡眠质量组内CRF中医证型与PSQI评分比较 |
3 CRF患者睡眠质量一般影响因素的比较 |
3.1 性别 |
3.2 年龄 |
3.3 婚姻状况 |
3.4 CRF病程 |
3.5 有无服用安眠药 |
3.6 其他一般资料比较 |
4 高、低睡眠质量组间与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
5 CRF患者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
讨论与分析 |
1 研究背景 |
1.1 西医研究背景 |
1.2 中医研究背景 |
2 高、低睡眠质量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的分析 |
3 低睡眠质量组内CRF中医证型与PSQ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
4 CRF患者睡眠质量一般影响因素分析 |
4.1 发病率 |
4.2 年龄 |
4.3 婚姻状况 |
4.4 CRF病程 |
4.5 原发病 |
5 CRF患者睡眠质量与实验室指标分析 |
6 CRF患者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分析 |
7 不足与展望 |
7.1 本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
7.2 本研究的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慢性肾衰竭患者睡眠质量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纳入标准 |
1.1 研究类型 |
1.2 研究对象 |
1.3 干预措施 |
1.4 研究指标 |
2.排除标准 |
3.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方式 |
3.1 检索范围 |
3.2 检索方式 |
4.文献资料的筛选和提取 |
5.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
结果: |
1.文献筛选结果 |
2.纳入研究的特征 |
3.文献质量评价 |
4.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价 |
5 Meta分析结果 |
5.1 对于血透患者各项指标的分析 |
5.2 对于腹膜透析患者各项指标的分析 |
5.3 对于CKD3-4 期非透析患者各项指标的分析 |
5.4 不良反应 |
6.发表偏倚评价 |
讨论 |
1.西医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 |
1.1 流行病学 |
1.2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
1.3 慢性肾衰竭的病机探究 |
1.4 慢性肾脏病的西医治疗 |
2.中医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 |
2.1、病名 |
2.2 中医对于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研究 |
2.3 中医各家对于慢性肾衰竭的治疗 |
3.尿毒清颗粒 |
3.1 尿毒清颗粒的药理研究 |
3.2 尿毒清颗粒在临床上的应用 |
4、对于本次meta分析结果的讨论 |
5、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文献综述 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西医的研究 |
1.1 西医对于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并发症的研究: |
1.2 西医对于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治疗: |
附录二:文献综述 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中医的研究 |
2.1 病名渊源 |
2.2 中医对肾性骨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 |
2.3 中医对于肾性骨病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附录三: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9)腹膜透析患者早期残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研究对象筛选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早期残肾功能下降的评定 |
2.3 中医证型 |
3.研究资料 |
3.1 一般资料 |
3.2 生化指标 |
4.统计学方法 |
5.结果 |
5.1 一般资料 |
5.2 P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5.3 PD患者本虚证合并标实证分布情况 |
5.4 根据腹膜透析早期残肾功能下降快慢分组比较 |
5.5 根据中医证型分组比较 |
5.6 腹膜透析患者早期残肾功能下降影响因素分析 |
讨论 |
1、PD患者残余肾功能的重要性 |
2、PD患者早期残肾功能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
3、PD早期残肾功能下降对患者的影响 |
4、PD患者早期残肾功能快速下降的影响因素 |
结语 |
1.研究结论 |
2.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综述 腹膜透析患者残肾功能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2:发表论文 |
致谢 |
(10)健脾益气法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及血红蛋白水平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观察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及处理 |
2.研究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治疗方案 |
2.2.1 对照组方案 |
2.2.2 观察组方案 |
2.3 资料采集 |
2.3.1 一般资料 |
2.3.2 实验室检查 |
2.4 观察指标 |
2.4.1 中医证候积分观察 |
2.4.2 胃肠道症状积分 |
2.5 疗效观察 |
2.6 统计学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基本资料 |
3.2 基线实验室指标 |
3.3 中医证候积分 |
3.4 胃肠道症状积分 |
3.5 治疗前后比较 |
3.5.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
3.5.2 胃肠道症状积分比较 |
3.5.3 中医疗效评价 |
3.5.4 不良反应 |
第二部分 讨论与分析 |
1.现代医学对腹膜透析的认识 |
2.中医学对腹膜透析及肾性贫血的认识 |
2.1 中医学对腹膜透析的认识 |
2.2 中医学对肾性贫血的认识 |
2.3 健脾益气方方义分析 |
3.研究结果分析 |
结语 |
1.结论 |
2.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Kt/V及钙磷乘积计算公式 |
附录二:慢性肾衰中医证候分型症状分级量化表 |
附录三:胃肠道症状积分问卷 |
附录四:综述 中医康复治疗在腹膜透析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论文参考文献)
- [1]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尿毒症性瘙痒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J]. 付宝慧,纪越,李静,裴明,杨洪涛.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21(11)
- [2]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皮肤瘙痒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 卜文夺,石明,程惠玲,张丹. 山东医药, 2021(27)
- [3]益肾降浊冲剂对尿毒症心肌病大鼠心脏Bcl-2、Bax表达的影响[J]. 郑敏麟,刘广,伞勤,詹倩倩,陈洪,叶俊腾,保彦君.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09)
- [4]血液灌注流速对行血液灌注联合血透治疗的尿毒症患者的影响研究[J]. 朱晓丹. 当代医学, 2021(24)
- [5]辛以润燥法辨治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症探微[J]. 陈梅,陈明,李雪英. 中医药学报, 2021(07)
- [6]桃红当归饮子治疗血虚风燥夹瘀型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D]. 翁雅芳.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慢性肾衰竭患者睡眠质量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 林成锦.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8]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Meta分析[D]. 齐芮.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9]腹膜透析患者早期残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D]. 叶佳文.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10]健脾益气法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及血红蛋白水平的临床观察[D]. 王梦颖.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