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罕见的闸门试压事故的思考

一起罕见的闸门试压事故的思考

一、一起罕见的水闸门试压事故引起的反思(论文文献综述)

休·蒙哥马利,于大卫[1](2022)在《控制》文中研究表明献给奥斯卡和费格斯序1987年11月卡什吞下塑料盒里最后一大勺微波加热的通心粉和奶酪,把盒子推向小桌的一边,品味着这份平和与宁静。嗯,算是相对的宁静吧。人满为患的综合医院的那种噪声——叮叮咣咣的响动,抬高的嗓门,偶尔的叫喊声——一直在背景中依稀可辨,尽管他回到自己那间医院的公寓,紧闭了房门。不过相比之下,这里仍是一片平静的绿洲,

李孟钒[2](2019)在《海绵城市背景下调蓄池水量调控规则研究 ——以西安大环河排水分区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降雨径流引起的水污染和城市内涝灾害日趋频繁,海绵城市建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国内外工程实践表明,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调蓄池的调蓄能力是防止城市内涝的有效手段。但目前以调蓄水量为目的的调蓄池运行规则缺乏相关研究。因此,本文以西安市大环河排水分区为研究区域,以育才中学调蓄池为研究对象,构建调蓄池规则优化模型,以SWMM模型模拟降雨产汇流和管网汇流过程,运用实际降雨资料进行结果检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利用ArcGIS软件对研究区域的子汇水分区以及雨水管网进行合理概化,得下垫面分布图与排水管网概化图,统计整理研究区域内各确定性参数,基于实测资料搭建SWMM模型,采用径流系数法校验变异系数分别为-1.46%、0.43%、4.82%,满足±5%要求,搭建模型具有可靠性。(2)结合海绵城市中调蓄池设施的功能作用及适用条件,分析调蓄池合理运行的规则。确定其系统需求,并以排水管网总溢流量最小为目标,选取进水口水位变化速率为状态机,形成运行水位与进水水闸开闭的调控关系。为达到调蓄水量的目的,建立调蓄池运行规则模型。(3)由模拟结果得到调蓄池进水口水位变化情况与整体水量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时节点水位速率与其暴雨强度也有明显的相关性,管网系统输水过程具有一定的迟滞性,调蓄池对周围管网调蓄效果好于远处位置,调蓄池对大重现期暴雨调蓄作用效果好于小重现期暴雨。拟定三种调蓄池运行规则,分别是水位峰值、水位速率峰值、水位速率峰值50%作为开启指标,结果显示速率峰值50%调控效果最佳。用实测降雨模拟分别从调蓄池控制规则对节点水量调控、排水管网排水充满度、洪峰流量三个方面验证,结果均表明调蓄效果符合预期。

胡建平[3](2019)在《焦家沟煤矿积水区下3号煤层开采水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针对焦家沟煤矿5号煤层老窑开采后采空区较多,采空区存在积水的突出问题,分析焦家沟煤矿积水区下3号煤层安全开采的可行性,预防焦家沟煤矿在开采3号煤层时水害事故的发生,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通过分析5煤老采区积水程度及补水条件,借助数值模拟实验研究老窑积水区下方35~40m处,3号煤层长壁综采过程中的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及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分析了工作面防治水与采取相应工程措施的必要性。焦家沟煤矿开采3号煤时的主要充水水源是5号煤层采空区积水以及可能存在的未知老窑水,充水通道是煤层开采形成的垂向导水裂隙带。3号煤层壁式开采老顶初次来压步距在55m左右。六次周期来压中,来压步距分别为20m、20m、20m、12m、16m、24m,平均周期来压步距为18.7m;3号煤层工作面模拟采高按1.2m计算,下沉系数q为0.623;经验公式计算导水裂隙带高度分别为22m和21.7m;相似模拟确定的导水裂隙带高度为15.5m。3号煤层在工作面推至140m处时,煤壁后方顶板岩层沿垮落角方向产生了一条由于岩层拉伸与剪切破坏导致5号与3号煤层采空区贯通的垂向裂隙,但随着工作面的后续推进,该垂向裂隙产生闭合趋势。开采工作面在留煤柱以抵御相邻采空工作面内的侧向静水压力时,为了保证其两侧的最大导水裂隙高度不能相交或贯通,两工作面之间的煤柱在不疏放相邻采空工作面积水的情况下,煤柱留设宽度为15.4m;在疏放采空积水的情况下,煤柱留设宽度为10.4m。每个工作面回采后,须将联络巷用防水墙封闭,防水墙的规格为长×高×厚= 5m×3.5m×2.3m,墙体上需埋设塑钢管,安装控水阀门,以便适时对采空区水进行降压,并能为相邻工作面提供工业用水,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工程实践效果良好。

王琼[4](2019)在《洛阳市政建设研究(1949-1966)》文中研究说明城市因其独特的功能和地位,在推动社会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市政建设是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市政设施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生活。洛阳作为历史古都,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1949年—1966年),洛阳抓住了新兴工业城市建设的契机,加快推进了洛阳的市政建设,使洛阳成为一座新兴的工业化城市,所以研究这一时期洛阳的市政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1949—1966年洛阳市相关档案为研究文献资料,以洛阳市政建设中的道路桥梁建设、公共交通、城市绿化、供水排水、防洪防汛、市政维护、市容整顿以及市政建设过程中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等方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梳理和分析,总结了这一时期洛阳市政建设过程中具有政府主导民众参与、注重保护历史古迹、避开老城另建新城、市政建设与工业建相适应、培养施工力量与借助外援并重等特点。政府对洛阳城市进行合理的功能布局,在城市开发过程中注重对历史古迹的保护,发展与保护并重,同时政府重视民众的力量,激发民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体现了市政建设过程中人民群众的重要性。通过对洛阳市政建设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加具体的了解洛阳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并为我们今天的市政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张琪[5](2019)在《翻译实践报告—准确性原则下的水坝溃决案例文本汉译实践探索》文中提出信息型文本是着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在其文本类型理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文本类型。此类文本以传递信息为最主要目的,以信息量大、客观真实为主要特点。在翻译这一类型的文本时,准确性至关重要。本翻译实践报告以笔者承接的七个水坝溃决案例文本汉译实践项目为例,对整个翻译过程进行了回顾、梳理和总结。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原文本,笔者了解到堤坝溃决案例文本为信息型文本,所以笔者以准确性作为此次翻译实践项目的首要原则,探索如何实现汉译信息型文本篇章、句式和词汇三大层面的准确性。本实践报告通过大量的实例,阐述笔者在翻译堤坝溃决案列文本时所采用的各种翻译策略和处理方法,以达到信息型文本的准确性要求。最后反思翻译过程中的得与失,旨在为今后的信息型文本翻译提供经验与参考。

朱成[6](2019)在《M国BK煤矿承包项目管理水平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工程承包业务营业额保持稳定增长,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国内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XK集团近年来关闭了众多老矿井,并大力推进煤矿的服务外包项目,目前在国内外已有煤矿承包项目数十个。M国BK煤矿项目是中国境外煤矿工程承包项目的一个典型项目,也是XK集团目前海外最大的煤矿承包工程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投产运营至今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在项目长期执行过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在项目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该项目的管理评价有助于总结项目管理经验和教训,对未来其他项目的开展和执行有重要借鉴意义。此次课题研究的对象是M国的BK煤矿承包项目,目的是为了利用项目管理评价模型检验该项目管理能力,总结其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为最终顺利实现项目目标提出解决意见,从而全面提升项目的管理能力,使其在今后的项目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发挥最优的管理效果,实现项目的最大效益。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此次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进而对国内外的项目管理评价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BK煤矿承包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BK煤矿承包项目的管理评价标准,进而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该项目管理水平进行了总体评价。其次,本文介绍了BK煤矿项目的概况,指出了BK煤矿项目的特点与该项目在管理过程中的难点。之后,全面分析了BK煤矿项目的项目管理评价体系,并根据有关的项目管理评价模型建立起该项目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此外,还利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该项目管理评价指标权重与管理水平评价。最后,根据BK煤矿项目的具体管理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提高该项目管理的水平,并进一步提出保障措施,为提高我国境外煤矿承包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岳婕[7](2018)在《《汕头白话英华对照词典》音韵词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音韵和词汇角度对《汕头白话英华对照词典》进行专书研究,通过对该词典全面整理和系统的考察,建立该词典所反映的19世纪潮汕方言词汇语料库,从语料中总结探索词典所反映的19世纪潮汕方言微观的语音现象和规律。全文分为音韵篇与词汇篇。音韵篇整理《汕头白话英华对照词典》三万多条语料,对译本字4400多个,将词典与中古音韵、现代潮汕方言材料进行对比,归纳其声韵调系统、中古对应情况、文白异读规律。分析一百多年来声母“十五音”与“十八音”的区别和演变;归纳韵母主要演变规律,探讨传教士文献的整理方法;阐述词典中所反映的潮汕方言“一个上声,三个去声”的调类处理现象。最后,推测词典的音系性质,并从语言学角度对词典进行整体评价。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词汇篇充分挖掘文献,结合译文及同时代潮汕词典菲尔德《汕头方言音义字典》(1883),将潮汕方言特色的一万多条语料按词义分类,并加释义编制成语汇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可信的文献资料。

钟建华[8](2017)在《明清以来漳州浦头港民间信仰与社会变迁》文中指出本文以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综合的研究视角出发,强调田野调查与历史文献相结合,微观个案研究与宏观整体观察并重,对明清以来地处漳州府城东厢的九龙江西溪故道“浦头溪”中段的内河码头——浦头港的民间信仰历史与现状,进行了仔细的爬梳与再现,进而深入探讨明清以来以“大庙管十八庙门”而闻名遐迩的浦头港民间信仰的历史发展与其地方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文章认为,地处漳州府城城郊结合带且具有内河码头这一特殊经济地理区位的浦头港的民间信仰,其自明清至今的历史存在,实际上已经走过了一个半的发展周期:历经明清两代、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直至改革开放前,在这一个完整发展周期中,浦头港码头经济的兴起、繁荣与式微直接影响了浦头港民间信仰的复兴、发展与衰微,两者息息相关,堪成正比;在改革开放至今近四十年的这半个发展周期,完成经济转型后的浦头港的现代商业城市经济发展态势亦是浦头港民间信仰方兴未艾的决定性因素。此外,影响浦头港民间信仰存在的力量是多元的,战乱、改朝换代、国家大政方针、地方士绅、普通社民信众,以及神只自身神职功能的社会适应性等等因素,都曾对浦头港民间信仰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一切也都可从浦头港民间信仰核心内容“大庙管十八庙门”所涉及的民间诸宫庙各自的历史发展轨迹,一一得到印证。由此,综合构成了明清以来浦头港民间信仰及其社会变迁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为观察处在不同经济地理区位的闽南民间信仰的历史发展,提供一项具有一定历史深度,兼具代表性与启发性的研究个案。

董明[9](2015)在《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皖江地区位于安徽沿江一带,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良好。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本文论述了这一时期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重点揭示皖江地区经济在唐中叶至北宋末年的变化与发展过程,并试图阐述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总结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相关规律。本文主要从政治与社会环境、自然条件、人口、土地、水利、农业、手工业、交通和商业等方面来梳理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变化情况,希望通过对皖江地区经济较为全面的综合考察来客观真实的揭示其经济发展的轨迹与规律。社会政治环境与自然条件是影响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二者的有利影响下,皖江地区经济在这一时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人口是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人口逐渐增长的情况下,大量的土地得到垦辟。土地的垦辟又推动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粮食生产快速发展,种植技术得到提高,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的商品化水平逐渐提高,农业经济发生了显着的发展与变化。在良好的自然条件支撑下,皖江地区的手工业经济开始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发展面貌。这一时期,皖江地区的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水运较为发达,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对外交流奠定了基础。在人口增多、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和交通业发展的共同推动下,城市与镇市商业经济也快速发展。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实现了经济的重要发展与变化,并为南宋以降区域经济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变化过程的研究,我们认为,这一时期皖江地区的经济是处在剧烈变化与发展之中的,而其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交通的进一步畅通。在人口和交通的推动下下,皖江地区依据独特的自然环境,利用航船经济与行担经济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区域经济,实现了由中唐以前的封闭内向型向唐中叶至北宋末年的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逐渐转变。就皖江地区经济发展重心而言,北部地区为这一时期的经济重心所在,南部地区经济发展势头更为迅猛,渐渐影响着区域经济重心的变迁。因而,了解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特点与相关规律,这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当今皖江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有实际的借鉴作用。

潘明涛[10](2014)在《海河平原水环境与水利研究(1360-1945)》文中研究表明在海河平原,水利对当地半干旱农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水利能否在生产中稳定持续发挥作用,取决于水源和水利设施。自1360至1945年期间,海河平原水利经历了剧烈的波动,渠道灌溉最终式微,而井水灌溉后来者居上,成为该地主要灌溉方式。近六百年来水利的变迁过程,不仅与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密切相关,从根本上来说,是海河平原水环境衰退的结果。一定区域内的水环境主要由河流、淀泊和地下水组成。自晚全新世开始,海水消退,海河平原中东部地区的陆地逐渐显露,但由于积水较为严重,许多地方仍不宜居住。早期人口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东麓及燕山南麓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区,随着海河水系趋于稳定,水利也出现在这一带,并逐步向东扩展。总体来看,几千年来海河平原水环境以衰退为大势,但对人类而言,中古以前的地表水量仍过多,涝灾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大致到唐代,海河平原水环境恰好处于一个比较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阶段,加之社会稳定,经济状况良好,水利在此时最为兴盛。待北宋建立塘泺防线,开始出现水源不足,大规模的人工引水活动随之兴起。自1360年开始,海河平原气候趋于稳定,以干冷为主,学界称其为明清小冰期。这种稳定是相对而言,期间也出现几次回暖,且时长不一,最短10年左右,最长60年左右。温润气候容易带来充沛降雨,使得河道充盈。明清时期水利有两个小高峰期,一个是1531至1590年间,另一个是1725至1765年间。前者由于降水一度好转,水环境状况有所改善;后者得益于朝廷在直隶建立的治水机制,面对涝灾采用“化害为利”的疏水方式,在充足经费的保障下,水利呈现短暂繁盛。但在超过三分之二的时期中,海河平原气候以干冷为主。由于降水减少,地表季节性河流增多,断流现象较为严重,较大的淀泊水域面积持续减小,部分小淀泊与湿地彻底消失。地下潜水层也因长期无法得到持续补给,泉脉开始出现微弱或淤塞现象。为了获得农业生产用水,晚近时期流行大规模植树活动,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涵养水源,企图改变日益衰退水环境。此外民国时期曾举行几次凿泉活动,试图重振水利,但均无多少成效。这种背景下,渠道灌溉在地域上减退至海河平原西部地区。19世纪初的气候和以往略有不同,降水较多,但气温偏冷,这种冷湿气候和通常的干冷、湿润状况恰好相反,表明了气候和水文关系的复杂性,上一次出现类似的气候可追溯至10至13世纪初。虽然降水充足,但海河平原水利却萎靡不振,低洼之处的积水多年无法排泄,年愈淤塞,形成恶性循环,表明了制约水利因素的多重性。缺少必要水利设施源于财政上的困窘,军费、黄河及运河花费了朝廷巨大的精力,加之工料物价上涨、银贵钱贱和河员腐败现象迭现,导致朝廷不得已采取消极的水利政策敷衍了事。明清时期漳水北路迁徙无定,滏水流域曲周以下县份形成“因势而导”的农作习俗,县际水案基本绝迹。自16世纪以来,滏水上游磁州、邯郸和永年因水利规模渐扩而争讼不断。磁州凭自然优势,在水案中得到官府支持,通过立碑、书写、传唱的方式对内外强化了他们对滏水的“实际所有权”。永年在水案结果中屡次败诉,被迫调整食粮种植结构,以适应逐渐滏水的短缺局面。水案在几百年中时空分布的转移,最终以牺牲永年的利益而渐息。另外,滏阳河流域闸内由于权益和责任的表达不甚明确,使得闸渠湮废后难以及时重建;在邢台县,形成了以“镰”为中心的使水制度,这种权利和义务的一体化形式,保障了水利能够在较长时期内稳定运行;而唐县广利渠在二百多年中的状况表明,水利的兴衰并不仅是人事问题,更多由生态恶化所导致。由于地下蓄水层受外界气候影响较小,水量流失缓慢,较之地面河流,能保持相对较长的稳定性,井灌得以兴起。在18世纪之前,井灌通常被视为救荒之备,但因凿井技术和经费问题而难以大范围推广。1920年华北大旱,以华洋义赈会为代表的民间组织和官方开始推行贷款凿井,随着西方工程技术的传入,相关技术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井灌以个体农户为灌溉单位,生产成本相对来说较高,因此主要分布在海河平原三大棉区中,尤其是京汉线地带的西棉区。九一八事变后,满铁机构曾对海河平原灌溉状况进行过详细调查,这些调查报告在抗战时期成为日本在河北沦陷区实施水利措施的重要参考。为满足对棉花的需求,日本利用华北棉花改进会等傀儡机构在西河棉区提倡凿井灌溉。由于棉花价格统制,同时食粮作物价格上涨,棉农无利可图而被迫改种高粱、玉米等作物维生,加之大型役畜的减少,汲取井水成为难题,最终使棉区灌溉井多数成为摆设。

二、一起罕见的水闸门试压事故引起的反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起罕见的水闸门试压事故引起的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2)海绵城市背景下调蓄池水量调控规则研究 ——以西安大环河排水分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海绵城市研究进展
        1.2.2 调蓄池分类与研究进展
        1.2.3 SWMM模型研究进展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调蓄池运行规则模型
    2.1 总体思路
    2.2 需求分析
        2.2.1 系统需求
        2.2.2 业务分析
    2.3 调蓄池运行规则模型搭建
        2.3.1 系统目标
        2.3.2 系统约束
        2.3.3 SWMM模拟调用流程
    2.4 本章小结
3 SWMM模型及其产汇流原理
    3.1 模型简述
    3.2 排水管网水文水力模拟原理
        3.2.1 降雨模型
        3.2.2 地表产流模型
        3.2.3 地表汇流模型
        3.2.4 管网汇流模型
    3.3 SWMM调蓄池功能
    3.4 本章小结
4 SWMM模型构建与区域研究
    4.1 区域概况
        4.1.1 地理位置
        4.1.2 流域分区
        4.1.3 气候条件
        4.1.4 城市现状
    4.2 区域调蓄池概况
        4.2.1 调蓄池类型
        4.2.2 调蓄池概况
    4.3 区域降雨量趋势研究
        4.3.1 频率曲线与资料分析
        4.3.2 频率计算与增长趋势
    4.4 建模基础参数提取
        4.4.1 子汇水区划分
        4.4.2 降雨模型参数
        4.4.3 下垫面数据提取
        4.4.4 管网数据提取
        4.4.5 其他数据提取
        4.4.6 快速建模
    4.5 模型验证
    4.6 本章小结
5 调蓄池运行规则模拟研究
    5.1 现状分析与典型区域建立
        5.1.1 现状分析
        5.1.2 典型区域建立
    5.2 典型调蓄池运行规则研究
        5.2.1 指标相关性分析
        5.2.2 不同重现期下典型区域情景分析
        5.2.3 不同重现期下典型区域调蓄池规则确定
    5.3 调蓄池运行规则在实测降雨条件下的效果研究
        5.3.1 实测降雨资料
        5.3.2 典型年降雨条件下调蓄池运行规则效果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3)焦家沟煤矿积水区下3号煤层开采水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导水裂隙带研究现状
        1.2.2 顶板水害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焦家沟煤矿矿井概况
    2.1 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
        2.1.1 位置与交通
        2.1.2 地形、地貌及地表水系
        2.1.3 气象
    2.2 矿井供排水系统
    2.3 矿区地质分布
        2.3.1 地层分布
        2.3.2 煤层及构造
    2.4 矿井水文地质
        2.4.1 对矿井的含(隔)水层进行分类
        2.4.2 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
        2.4.3 水文地质勘探类型
        2.4.4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2.4.5 “两带”高度计算
    2.5 本章小结
3 覆岩活动规律及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
    3.1 相似理论基本原理
    3.2 相似模拟实验目的
    3.3 模拟实验设计
    3.4 物理相似模拟实验结果分析
        3.4.1 工作面来压及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
        3.4.2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遗留煤柱对3号煤层开采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4.1 ABAQUS软件简介
    4.2 数值模拟模型设计
    4.3 数值模拟过程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防治水方案及措施
    5.1 防治水方针与原则
    5.2 防治水工作技术路线
    5.3 老空水探查与疏放
        5.3.1 受水害威胁程度评述
        5.3.2 老空水的探查
    5.4 开采工作面相邻采空区积水防治
        5.4.1 防水煤岩柱的作用及留设原则
        5.4.2 防水煤(岩)柱的设计
    5.5 防水墙设计
        5.5.1 主要设计内容及技术要求
        5.5.2 防水墙设计的影响因素
        5.5.3 防水墙设计
        5.5.4 施工要求
    5.6 工程应用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洛阳市政建设研究(1949-196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及意义
    1.2 相关界定
    1.3 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洛阳的城市概况
    2.1 洛阳古都的历史沿革
    2.2 洛阳的社会状况(1949—1966)
    2.3 洛阳的市政规划与功能布局
第三章 城市道路建设
    3.1 道路的修建与扩充
    3.2 城市道路绿化
    3.3 道路照明设施的配置
    3.4 桥梁的修建和维护
    3.5 交通工具公共汽车的发展与管理
第四章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4.1 城市公园绿化
    4.2 城市公共区域绿化
    4.3 河滩绿化
    4.4 苗圃的管理
    4.5 城市绿化的建设与管理
第五章 城市公用事业建设与管理
    5.1 自来水供水设施的建立
    5.2 排水系统雨污分离的下水管道的铺设
    5.3 防洪工程的建设
    5.4 市政工程维护与管理
第六章 洛阳市政建设的总结与评价
    6.1 政府与民众的互动
    6.2 政府对历史古迹的保护
    6.3 洛阳市政建设的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5)翻译实践报告—准确性原则下的水坝溃决案例文本汉译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翻译项目简介
    1.1 翻译项目的背景
    1.2 翻译项目的内容
    1.3 翻译项目的意义
第二章 翻译项目过程
    2.1 翻译计划制定
    2.2 译前准备
    2.3 译中执行
    2.4 译后审校
        2.4.1 笔者自我校对
        2.4.2 校外导师校对
第三章 信息型文本翻译的案例分析
    3.1 信息型文本的定义及翻译的准确性原则
        3.1.1 信息型文本的定义
        3.1.2 信息型文本翻译的准确性原则
    3.2 篇章的准确性翻译策略
        3.2.1 照应衔接法
        3.2.2 逻辑重组法
        3.2.3 视角转换法
    3.3 句子的准确性翻译策略
        3.3.1 拆译法
        3.3.2 增译法
        3.3.3 省译法
        3.3.4 语序调整法
        3.3.5 语态转换法
    3.4 词汇的准确性翻译策略
        3.4.1 词性转换法
        3.4.2 直译法
        3.4.3 词典法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原文
附录二:译文
附录三:术语表

(6)M国BK煤矿承包项目管理水平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 论文思路及框架
2 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
    2.1 项目管理理论
    2.2 现代煤矿工程承包项目的内容和特征
    2.3 项目管理能力及其评价理论
3 BK煤矿承包项目管理现状介绍
    3.1 矿井概况
    3.2 项目历史
    3.3 项目内容和管理结构
    3.4 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4 BK煤矿项目管理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
    4.1 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4.2 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3 BK煤矿承包项目管理水平综合评价方法
5 BK煤矿承包项目管理水平评价
    5.1 BK煤矿承包项目管理评价过程
    5.2 权重计算结果
6 BK煤矿项目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6.1 提升项目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
    6.2 提升项目生产管理水平的措施
    6.3 提升项目合同管理水平的措施
    6.4 提升项目风险管理水平的措施
    6.5 提升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措施
    6.6 提升项目组织协调管理水平的措施
    6.7 提升项目采购管理水平的措施
    6.8 提升项目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汕头白话英华对照词典》音韵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本课题的意义和缘由
    第二节 本课题研究情况概况综述
    第三节 本课题目标、主要内容、拟选择的材料、研究方法
上编 音韵篇
    第一章 《汕头白话英华对照词典》简介
        第一节 《汕头白话英华对照词典》考辨
        第二节 《汕头白话英华对照词典》的编写体例
        第三节 《汕头白话英华对照词典》潮汕罗马拼音方案
    第二章 《汕头白话英华对照词典》的音系研究
        第一节 现代潮汕方言音系概况
        第二节 声母系统研究
        第三节 韵母系统研究
        第四节 声调系统研究
    第三章 《汕头白话英华对照词典》同音字表
    第四章 《汕头白话英华对照词典》文白异读
        第一节 词汇上的文白异读
        第二节 音节结构上的文白对应
        第三节 声母的文白对应
        第四节 韵母的文白对应
        第五节 声调的文白对应
    第五章 《汕头白话英华对照词典》与中古音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声母的比较
        第二节 韵母的比较
        第三节 声调的比较
    第六章 《汕头白话英华对照词典》与现代潮汕方言语音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声母的比较——一百多年来声母演变的梳理
        第二节 韵母的比较——与现代潮汕方言韵母系统的差异探析
        第三节 声调的比较——潮汕方言“三个去声”现象辨析
    第七章 总结
        第一节 《汕头白话英华对照词典》所反映的音系性质
        第二节 《汕头白话英华对照词典》的评价
下编 词汇篇
    第八章 语汇集说明
        第一节 收字范围说明
        第二节 凡例和索引
    第九章 语汇集正文
        第一节 自然地理
        第二节 农业植物
        第三节 动物
        第四节 房屋建筑
        第五节 水陆交通
        第六节 居家用品
        第七节 家庭世俗
        第八节 人物
        第九节 身体
        第十节 疾病
        第十一节 服饰
        第十二节 饮食
        第十三节 婚丧节庆
        第十四节 宗教信仰
        第十五节 官府狱刑
        第十六节 商业经济
        第十七节 资产财务
        第十八节 手艺劳务
        第十九节 教育文化
        第二十节 动作行为
        第二十一节 属性状态
        第二十二节 熟语
        第二十三节 数量代
        第二十四节 其他虚词
附录1 《汕头白话英华对照词典》扉页
附录2 《汕头白话英华对照词典》内页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索引
个人简历

(8)明清以来漳州浦头港民间信仰与社会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附图
绪论
    第一节 闽南民间信仰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论述框架
第一章 明清时期漳州浦头港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明代月港与清代厦门湾港口经济的相继兴起
    第二节 月港与厦门湾港口经济对浦头港的影响
第二章 明清时期浦头港民间信仰的重构与发展
    第一节 明代浦头港民间信仰的历史回溯
    第二节 清代浦头港民间信仰核心宫庙的建构
    第三节 清代浦头港角头庙的集体繁荣
第三章 近现代以来浦头港及其民间信仰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命运多舛的浦头港
    第二节 动荡时期中的浦头港民间信仰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浦头港民间宫庙群的复兴
    第一节 浦头港民间信仰的复苏与发展
    第二节 城市化进程中的浦头港民间信仰
    第三节 浦头港“联合宫庙”东岗祖宫
    第四节 现代与传统的博弈:2006 年浦头港端午节“扒龙舟”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浦头港民间信仰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浦头港民间信仰周期性发展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9)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研究概念的界定
    三、学术成果的回顾
    四、资料运用与研究方法
    五、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节 政治与社会环境因素
        一、政治与社会的稳定
        二、战争的影响
    第二节 皖江地区的自然环境
        一、气候条件
        二、地貌与土壤条件
        三、森林植被条件
        四、水文资源条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人口增长与人民生活
    第一节 人口数量的变化
        一、唐前期的快速增长
        二、唐中叶至五代的曲折增长
        三、北宋时期的加速发展
    第二节 人口增长的因素与途径
        一、社会安定促进人口增长
        二、地方官员的积极作为
        三、动乱时期的自保
        四、外来人口的迁入
        五、隐漏户与浮逃户的大量存在
    第三节 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一、富民的增多
        二、普通人民的生活状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土地的垦辟与水利建设
    第一节 土地垦辟的条件
        一、山川资源
        二、官方的政策支持
    第二节 土地的垦辟
        一、低山丘陵地带的垦辟
        二、河流湖泊的围垦
    第三节 水利的建设
        一、沟洫
        二、陂塘
        三、堰坝
        四、堤围
        五、斗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商品化
    第一节 土地的经营方式
    第二节 粮食生产与先进技术的采用
        一、粮食生产的发展
        二、先进技术的采用
        三、粮食的商品化
    第三节 经济作物的种植与养殖业的发展
        一、种茶
        二、栽桑养蚕
        三、种麻
        四、果树的种植
        五、菜蔬的种植
        六、药材的生产与商品化
        七、林业
        八、花卉的种植
    第四节 渔业与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一、渔业的发展
        二、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手工业生产
    第一节 酿酒业
        一、饮酒风气渐盛
        二、酿酒技术进步
        三、酒的经济作用
    第二节 矿冶业与陶瓷业
        一、矿冶业
        二、陶瓷业
    第三节 纺织业的发展
        一、纺织品产地分布广
        二、技术水平提高
    第四节 造船业
        一、船舶种类增多
        二、造船数量扩大
        三、造船技术进步
    第五节 文具制造业的兴盛
        一、制笔业
        二、制墨业
        三、造纸业
        四、制砚业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交通与商业的发展
    第一节 交通的发展
        一、交通基本状况
        二、交通建设与修整
        三、桥梁与津渡的建设
        四、馆驿旅店的发展
    第二节 商业的发展
        一、州县数量的增长
        二、商业都市的繁荣
        三、镇市的迅速发展
        四、商业贸易的活跃
        五、商税不断增长
    本章小结
结语
    一、剧烈变化发展中的皖江地区经济
    二、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式及特征
    三、皖江地区的经济重心
参考文献
    一、基本文献
    二、今人着作
    三、学术论文
    四、学位论文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海河平原水环境与水利研究(1360-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一) 海河平原
        (二) 时限
    三 研究综述
        (一) 历代水利史研究
        (二) 海河平原历史气候及水环境研究
        (三) 海河平原水利史研究
    四 资料和使用说明
    五 研究架构安排
第一章 水环境的形成与早期水利
    前言
    第一节 历史时期海河水系与淀泊演变
        一 海河水系雏形阶段
        二 海河水系稳定阶段
        三 海河平原淀泊演变
    第二节 水利与水环境的变迁
        一 战国:引漳十二渠
        二 汉唐:水利鼎盛期
        三 宋元:塘泺防线与屯田
    小结
第二章 降水与治水:多雨期的水利
    前言
    第一节 波动的气候与水环境
        一 明代气候:干冷与温湿交替
        二 顺康时期:干冷气候与祈雨
        三 雍乾时期:温润气候与降水
    第二节 化害为利:治水系统的建立
        一 明代:水利经费无序化
        二 清代:治水经费与机构
        三 水环境的治理
    第三节 明清水利:地域及时间的集中化
        一 明代渠道灌溉
        二 清代渠道灌溉
    小结
第三章 缺水与寻水:干旱期的水利
    前言
    第一节 水环境的衰退特征
        一 地下泉水流量减弱
        二 淀泊蓄水能力下降
        三 旱涝无定及沿河土壤沙碛化
    第二节 涵养水源:植树的水环境意义
        一 树木的匮乏
        二 植树与改善水环境
        三 植树中的困难与失败
    第三节 重疏泉眼:晚近时期的渠道灌溉
        一 晚清灌溉面积萎缩
        二 凿泉:寻找新水源
        三 水利工程的修建与设想
        四 民国渠道灌溉
    小结
第四章 19世纪初的经费困境与水利政策
    前言
    第一节 气温、降水与水利
        一 寒冷的气温
        二 充沛降雨与祈晴
        三 萎靡不振的水利
    第二节 地方水利经费来源的嬗变
        一 财政改革与经费来源的明确化
        二 重陷无序化的地方水利经费
    第三节 新水利政策的形成
        一 消极经济因素
        二 嘉道时期新的水利政策
    小结
第五章 水案与用水制度:水环境的社会折射
    前言
    第一节 铸成水案:种植结构、水权归属与利益诉求
        一 曲周以下:漳滏分流与“顺势利导”农作习俗
        二 永邯之争:水利习俗的形成与纠纷初现
        三 永磁之争:稻作生产习俗与滏水所有权
        四 决定水案:利益诉求与现实结果
    第二节 二次分配:闸内用水制度
        一 破坏与重建:滏阳河流域的用水制度
        二 镰:权利与义务的集中体现
        三 用水制度的解体与广利渠衰落史
    小结
第六章 井灌的兴起:地下水与农业灌溉
    前言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井灌
        一 作为救荒之备的井灌
        二 凿井技术与汲水工具
        三 井灌与经济作物
    第二节 观念、技术与资金
        一 井灌观念的兴起
        二 凿井技术与汲水装置的进步
        三 经费来源的明确化
    第三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井灌
        一 官方的推动(1929-1936年)
        二 凿井数量和地域集中化
        三 井灌的农业生产意义
    小结
第七章 日本与棉花:抗战时期的井灌
    第一节 早期满铁调查与棉区井灌状况
        一 日本对棉花的需求
        二 调查计划的形成
        三 井灌状况及问题
    第二节 井灌方案的形成与实施
        一 抗战初期井灌推广方案的形成
        二 华北棉产改进会
        三 井灌实施经过
    第三节 被破坏的井灌生产系统
        一 抗战时期棉区推行井灌特点
        二 战争对井灌的影响
    小结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个人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一起罕见的水闸门试压事故引起的反思(论文参考文献)

  • [1]控制[J]. 休·蒙哥马利,于大卫. 译林, 2022(01)
  • [2]海绵城市背景下调蓄池水量调控规则研究 ——以西安大环河排水分区为例[D]. 李孟钒.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8)
  • [3]焦家沟煤矿积水区下3号煤层开采水防治技术研究[D]. 胡建平.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4]洛阳市政建设研究(1949-1966)[D]. 王琼. 河北大学, 2019(08)
  • [5]翻译实践报告—准确性原则下的水坝溃决案例文本汉译实践探索[D]. 张琪. 东华大学, 2019(03)
  • [6]M国BK煤矿承包项目管理水平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D]. 朱成.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7]《汕头白话英华对照词典》音韵词汇研究[D]. 岳婕.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8]明清以来漳州浦头港民间信仰与社会变迁[D]. 钟建华. 闽南师范大学, 2017(09)
  • [9]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研究[D]. 董明. 上海师范大学, 2015(10)
  • [10]海河平原水环境与水利研究(1360-1945)[D]. 潘明涛. 南开大学, 2014(07)

标签:;  ;  ;  ;  ;  

一起罕见的闸门试压事故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