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教学生学习焦裕禄(论文文献综述)
吴丽君[1](2020)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瓶颈期”主要是指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由于遭遇发展困境与障碍,进入专业发展暂时停滞状态的时期。然而,无论是教师个人还是学校管理者都存在对其认识不够充分的现象,甚至简单将其误认为职业高原。如果教师长期受困于此,有可能失去继续发展的可能性,甚至离开工作岗位。但如果能够突破发展“瓶颈”,就有可能实现“质”的蜕变。因此,在时代不断变革的今天,帮助教师克服专业发展“瓶颈期”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笔者主要运用访谈法对处于“瓶颈期”的六名小学教师进行个案研究。研究进行之初首先对河北、山东、四川等地多所学校的二十名小学教师进行了开放式的初步访谈,后根据初步访谈结果发现研究问题、编制详细的访谈提纲,并以此为依据从中选取六名典型个例作为深入研究对象,对其专业发展现状进行实证调查。在对调查结果做出分析之后,提出了关于缓解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瓶颈期”的相关建议。本文分四大部分共六个章节:第一部分是论文的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问题的提出(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综述、理论基础以及研究创新。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第二章研究设计。主要包括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研究思路。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三、四、五章,是对六位处于或曾经有过专业发展瓶颈期的典型个例所做的实证调查,主要展现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瓶颈期的特征、原因以及相关的案例分析。为了使研究思路清晰,研究层次分明,经过最终考虑将对这一部分内容按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研究维度分三个章节呈现。第四部分是论文的第六章瓶颈期的影响及相关建议,此部分主要针对小学教师进入“瓶颈期”的成因提出的缓解策略。最后是本研究的结语部分,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展望与研究结论。
徐雷[2](2018)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县委书记成长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县委书记是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总指挥”。因而,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求必须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而开展县委书记成长问题研究是推动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基础和支撑。中国共产党县委书记成长问题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问题,也是学界政界长期关注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县委书记成长问题研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运用干部成长有关理论来研究县委书记成长问题。论文主要由绪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第一,在绪言部分,首先,论述了选题的价值。本文开展县委书记成长问题研究,由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关注为切入点和逻辑起点,从着眼于巩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需要这一战略高度出发,引出开展县委书记成长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其次,对现有关于县委书记成长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正文部分包括四章,第一章对县委书记成长的有关理论进行了归纳,在此基础上,第二章至第四章沿着“干部如何成长为县委书记、干部成长为县委书记后当好县委书记过程中面临哪些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应该怎么办”的思路展开分析。具体来说,在第一章“县委书记成长理论”中,运用干部成长理论等知识,从县委书记成长概念的界定、制约县委书记成长的因素、县委书记成长的动力、县委书记成长的周期等方面来进行县委书记成长的理论分析。其中,在“基本概念”上,主要对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成长与成长规律进行了界定;在“制约县委书记成长的因素”上,主要从外部因素和个人因素两个角度进行了阐述;在“县委书记成长的动力”上,主要从党的事业要求、人民群众期望、岗位职责要求、个人发展需求等四个角度进行了阐述;在“县委书记成长的周期”上,主要从成长为县委书记、当好县委书记两个角度进行了阐述。在第二章“成长为县委书记”中,总结了干部如何成长为县委书记,得出了三点规律性认识,包括成长为县委书记需要“因时因地”、成长为县委书记需要“内外用力”、成长为县委书记需要“深耕细作”三个方面。其中,在“成长为县委书记需要‘因时因地’”上,主要从顺应时代的要求、契合地域的需求两个角度进行了论证;在“成长为县委书记需要‘内外用力’”上,主要从强劲有力的外部推动、充分持久的个人努力两个角度进行了论证;在“成长为县委书记需要‘深耕细作’”上,主要从长时间的任前积累、多层级多序列的历炼、重要部门关键岗位的打磨三个角度进行了论证。在第三章“县委书记履职过程中的风险点”中,提炼了干部在成长为县委书记后当好县委书记过程中面临哪些风险,包括来自外部环境的风险和来自县委书记个人的风险两个方面。其中,在“来自外部环境的风险”上,主要从地方政治生态的“异化”、干部制度存在漏洞、亲情的“绑架”、“问题上级”的误导等四个角度进行了探讨;在“来自县委书记个人的风险”上,主要从理想信念的动摇、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的缺失、群众观念的淡薄、组织观念的弱化、工作职权的错位、政绩观出现偏差、廉洁意识的丧失、生活追求的低俗等八个角度进行了探讨。在第四章“推动县委书记履职的对策建议”中,主要从组织和县委书记个人两个角度提出了如何推动县委书记履职,分别为优化县委书记履职的外部环境和创造县委书记履职的个人条件。其中,在“优化县委书记履职的外部环境”上,主要从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净化地方政治生态、加强组织培养、完善干部制度等四个角度进行了探讨;在“创造县委书记履职的个人条件”上,主要从基础性履职条件和拓展性履职条件两个角度进行了探讨。其中,在基础性履职条件上,主要从坚定的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烈的群众观念、严格的组织观念、明确工作职权、正确的政绩观、牢固的廉洁意识、良好的生活作风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在拓展性履职条件上,主要从敢于担当的魄力、突出的领导才能、扎实的基层调查、丰富的知识积累、顽强的意志决心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第三,在结束语部分,主要阐述了县委书记的成长条件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就使得研究县委书记成长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研究县委书记成长规律永远在路上。
田永乐[3](2020)在《最美的修行》文中认为爱心,是人性中最好的情怀,是世间最美的花开。最美的灵魂是爱心,而满怀爱心去爱学生,爱教育,不忘初心,立德树人,无疑就是最美的修行。——题记一、情蕴芝兰芳自醇,心会桃李总是春在我的26年教育教学工作中,最大的幸福就是用爱去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田,让孩子们的心灵阳光灿烂,开满鲜花。2018年9月我教完毕业班后,又接手一个新班,但这个班,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这个班的大多数孩子不
王春艳[4](2019)在《新时代大学生践行民族精神及其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反映本民族特点的精神气质与精神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华民族能够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主要因为有民族精神的传承。新时代大学生担负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要努力做忠诚的爱国者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用实际行动展现出民族精神的青春风采。对大学生践行民族精神的研究,不仅进一步丰富大学生践行民族精神的理论,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中国人民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孕育出来的历久弥新的伟大民族精神,这就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本文依据新时代大学生践行民族精神的相关案例及日常行为实践,并结合相关学者的前期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分析出新时代大学生践行民族精神的积极表现:即在践行伟大创造精神方面展现出自动自觉的创造意识,活学活用的学术创新和锲而不舍的创业实践;在践行伟大奋斗精神方面展现出砥砺前进的奋斗激情,知难而上的奋斗品质和爱国奉献的奋斗担当;在践行伟大团结精神方面展现出互助团结的优秀品质,勠力同心的团队协作和万众一心的民族意识;在践行伟大梦想精神方面展现出心怀梦想的美好向往,追求梦想的坚定信心和实现梦想的报国情怀。虽然新时代大学生在践行民族精神中展现出许多积极表现,但部分大学生存在民族自信心与认同感不够强,民族忧患意识相对淡薄,责任担当意识有待提高和自身认知与实践不统一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造成: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时效性不足、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影响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践行、新时代大学生自身条件的制约。鉴于此,为助力新时代大学生践行民族精神,特提出如下策略:高校针对大学生持续开展民族精神的认知与践行教育,各领域积极营造大学生践行民族精神的良好氛围,促进大学生民族精神践行的自我教育。该论文有参考文献95篇。
张灵均[5](2006)在《借鉴“宁氏教学三原则”,指导学生做学习主人》文中研究表明
宋青松[6](2020)在《长大后,我怎么成了你》文中指出歌曲《长大后我成了你》流传后,有许多人问我是怎么创作这首词的?与其说这首词是创作,不如说是我对教师认识过程的记录。因为在这之前,我几乎没写过歌词,更不懂歌词创作的艺术规律,而这首词一举获得全国歌词大赛一等奖第一名,除了证明评委的公正还足以证明真正的心声会引起共鸣。有人说《长大后我成了你》唱得非常甜美,可我每当听到它就想起我的老师们,总在欣慰中有些酸楚。我上学的时候,恰逢文革后期和高考
牛清霞[7](2004)在《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其中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间的"对话"是这个活动的重要特点,三者"对话"成功,就会促进阅读教学的发展,否则,阅读教学目标难以达到。
陈新民[8](2014)在《父亲和他的学生》文中指出卷首语父亲比母亲大11岁,年轻时经常被问及:"你们是师生关系吗?"父亲每次回答:"不是。"母亲有时会说:"是。"各执一词都有理由。父亲学中文,母亲教数学,两人先后在四所学校共过事,从来没有以师生身份交集。但无论何时何地,父亲对母亲业务和文化学习一直倾心关注严格要求,直到退休多年以后仍然不放松。而母亲对父亲的尊重,很大程度也来自学习经历。他们是一对典型恩爱夫妻,也可以说是一对"非典型"师生。在父母钻石婚庆宴会上,有个学生举杯站起说:
王蕾[9](2017)在《京剧剧目的德育功能初探 ——以北京市“戏曲进校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优秀的艺术承载积极向上的道德内涵,传递真善美的思想,净化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智慧。京剧集我国的优秀文化、思想于一体,发展至今,它的优秀剧目一直承担着以戏育人的责任,在德育舞台上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为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京剧剧目的育人功能,拓展校园的德育途径,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戏曲进校园”情况的调查,分析活动的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以及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戏曲进校园”为京剧和中小学生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中小学生在学习京剧的过程中了解、喜爱京剧,并受到京剧艺术的熏陶,其自身的思想道德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积极变化。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论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概念阐释等;第二部分详细论述了京剧剧目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思想,以及简要说明京剧剧目的德育传统。以本人的实地调查、访谈、分析为依据,依托洛克的“白板说”、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等理论支撑,本文在第三部分论述了“戏曲进校园”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第四部分论述了中小学生通过学习京剧而受到的影响;第五部分为更好发挥京剧剧目的德育功能而提出建议。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京剧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德育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尤其在当前的学校德育建设中,京剧能够有效补充内容和形式上的空白,对于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大有裨益。
刘文婷[10](2014)在《为智障儿童撑起一片天——学习焦裕禄精神有感》文中研究指明"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习近平总书记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立意高远、荡气回肠,道出了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的为民情怀与英雄本色,也道出了无数百姓心中优秀共产党人的崇高形象与奉献精神。记得上中学时,学校就组织我们看过电影《焦裕禄》,当时,焦裕禄同志的事迹给了我第一次心灵的冲击和
二、我教学生学习焦裕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教学生学习焦裕禄(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一)教师专业发展 |
(二)瓶颈期 |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
(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相关研究 |
(三)教师专业发展“瓶颈期”的相关研究 |
(四)教师专业发展措施的相关研究 |
(五)研究述评 |
四、理论基础 |
(一)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 |
(二)教师二次成长理论 |
五、研究创新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
(一)确定研究方法 |
(二)收集研究资料 |
(三)整理与分析研究资料 |
二、研究思路 |
第三章 职业初期(30岁及之前)教师专业发展“瓶颈期” |
一、教师个案呈现 |
(一)A教师个案——职业角色转换失败 |
(二)B教师个案——缺乏成就感,自我发展动力不足 |
二、教师个案分析 |
第四章 职业中期(31至45 岁)教师专业发展“瓶颈期” |
一、教师个案呈现 |
(一)C教师个案——教学水平无法继续提升 |
(二)D教师个案——职业信念动摇,职业角色模糊 |
二、教师个案分析 |
第五章 职业后期(46岁及之后)教师发展“瓶颈期” |
一、教师个案呈现 |
(一)E教师个案——思维模式固化,进取心丧失 |
(二)F教师个案——精力不足,身心疲惫 |
二、教师个案分析 |
第六章 “瓶颈期”的影响及相关建议 |
一、“瓶颈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
(一)阻碍职业初期教师走向职业成熟 |
(二)阻碍职业中期教师坚定职业信念 |
(三)阻碍职业后期教师人生价值的实现 |
二、教师突破瓶颈期的相关建议 |
(一)职业初期——促进教师职业认同 |
(二)职业中期——帮助教师自我沉淀,实现质的飞跃 |
(三)职业后期——鼓励教师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 |
三、学校保障措施——构建民主和谐的组织氛围 |
(一)给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增加自主性 |
(二)关爱教师队伍中的“弱势”群体 |
(三)关注不同时期教师的情绪与需求问题 |
结语 |
一、研究展望 |
二、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县委书记成长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言 |
一、选题的价值 |
(一)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
(二)县委书记是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总指挥” |
(三)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要求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 |
(四)开展县委书记成长问题研究是推动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基础和支撑 |
二、文献综述 |
(一)关于“县委书记成长问题”研究的视角与观点 |
(二)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
三、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框架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一)研究的创新点 |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县委书记成长理论 |
一、基本概念 |
(一)新时期 |
(二)县委书记的成长与成长规律 |
二、制约县委书记成长的因素 |
(一)外部因素 |
(二)个人因素 |
三、县委书记成长的动力 |
(一)党的事业要求 |
(二)人民群众期望 |
(三)岗位职责要求 |
(四)个人发展需求 |
四、县委书记成长的周期 |
(一)成长为县委书记 |
(二)当好县委书记 |
第二章 成长为县委书记 |
一、成长为县委书记需要“因时因地” |
(一)顺应时代的要求 |
(二)契合地域的需求 |
二、成长为县委书记需要“内外用力” |
(一)强劲有力的外部推动 |
(二)充分持久的个人努力 |
三、成长为县委书记需要“深耕细作” |
(一)长时间的任前积累 |
(二)多层级、多序列的历炼 |
(三)重要部门、关键岗位的打磨 |
第三章 县委书记履职过程中的风险点 |
一、来自外部环境的风险 |
(一)地方政治生态的“异化” |
(二)干部制度存在漏洞 |
(三)亲情的“绑架” |
(四)“问题上级”的误导 |
二、来自县委书记个人的风险 |
(一)理想信念的动摇 |
(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的缺失 |
(三)群众观念的淡薄 |
(四)组织观念的弱化 |
(五)工作职权的错位 |
(六)政绩观出现偏差 |
(七)廉洁意识的丧失 |
(八)生活追求的低俗 |
第四章 推动县委书记履职的对策建议 |
一、优化县委书记履职的外部环境 |
(一)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 |
(二)净化地方政治生态 |
(三)加强组织培养 |
(四)完善干部制度 |
二、创造县委书记履职的个人条件 |
(一)基础性履职条件——守住履职底线 |
1.坚定的理想信念 |
2.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
3.强烈的群众观念 |
4.严格的组织观念 |
5.明确工作职权 |
6.正确的政绩观 |
7.牢固的廉洁意识 |
8.良好的生活作风 |
(二)拓展性履职条件——实现履职更好效果 |
1.敢于担当的魄力 |
2.突出的领导才能 |
3.扎实的基层调查 |
4.丰富的知识积累 |
5.顽强的意志决心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3)最美的修行(论文提纲范文)
一、情蕴芝兰芳自醇,心会桃李总是春 |
二、立德树人,成就最美 |
(4)新时代大学生践行民族精神及其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文献评析 |
1.3 研究路径与方法 |
1.4 研究新意与难点 |
2 民族精神及其践行概述 |
2.1 民族精神的解读 |
2.2 大学生践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
2.3 大学生践行民族精神要正确处理两类关系 |
3 新时代大学生践行民族精神的现状分析 |
3.1 新时代大学生践行民族精神的考察方法概述 |
3.2 新时代大学生践行民族精神的积极表现 |
3.3 新时代大学生践行民族精神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 新时代大学生践行民族精神不足的主要原因 |
4 助力新时代大学生民族精神践行的策略 |
4.1 高校要针对大学生持续开展民族精神的认知与践行教育 |
4.2 各领域要积极营造大学生践行民族精神的良好氛围 |
4.3 促进大学生民族精神践行的自我教育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长大后,我怎么成了你(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丽的老师。 |
二、神秘的老师。 |
三、神气的老师。 |
四、有力的老师。 |
(9)京剧剧目的德育功能初探 ——以北京市“戏曲进校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课题的价值与创新 |
第六节 概念、关系阐释 |
第二章 京剧剧目的德育功能应用于中小学德育建设的优势 |
第一节 政策层面的支持 |
第二节 京剧剧目中蕴含丰富的德育思想 |
一、爱国、团结的浩然正气 |
二、“仁”“义”为重的传统美德 |
三、尚礼守法的传统礼德思想 |
四、“智”“信”为重的传统美德 |
第三节 戏曲艺术的德育传统 |
第三章“戏曲进校园”活动对中小学生德育养成的影响 |
第一节“戏曲进校园”的实践概况 |
一、“高参小”、“高参中”项目概况 |
二、普通中小学戏曲课概况 |
第二节 校内课堂教学的实践 |
一、激发学习兴趣 |
二、课上“立规矩” |
三、激发互帮互助精神 |
四、教师“以身示范” |
第三节 校内课外活动的实践 |
一、参加相关部门或校内举办的艺术文化活动 |
二、代表学校出访国外或接待国外交流团 |
第四节 实践中的制约因素分析 |
一、师资问题 |
二、教材问题 |
三、课时紧张问题 |
四、经费有限问题 |
第四章 京剧学习对中小学生德育培养的效果呈现 |
第一节 塑造道德品质的功能 |
一、坚强意志力的体现 |
二、接受挫折教育的体现 |
三、正义感的体现 |
四、合作精神的体现 |
五、修身养性的作用 |
六、尊师重道思想的养成 |
七、尊老爱老的孝道思想有所体现 |
第二节 提高自信心的功能 |
第三节 德育支持智、体、美育的发展功能 |
一、学习自觉性层面 |
二、增强体质、个人气质层面 |
第五章 发挥京剧剧目对中小学生的德育作用 |
第一节 中小学生个体发展的特殊性 |
一、心理发展的分析 |
二、思想品德发展的分析 |
第二节 京剧剧目推动中小学德育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
一、完善教材的策略分析 |
二、完善师资的策略分析 |
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
四、探究科学的戏曲教学方法 |
结语 |
附录 1:九年义务教育北京市地方课程试用教材 |
附录 2:《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节选) |
附录 3:访谈记录 |
附录 4:小学生京剧剧目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我教学生学习焦裕禄(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期”研究[D]. 吴丽君.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2]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县委书记成长问题研究[D]. 徐雷.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3]最美的修行[J]. 田永乐. 散文百家(理论), 2020(04)
- [4]新时代大学生践行民族精神及其培育研究[D]. 王春艳.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1)
- [5]借鉴“宁氏教学三原则”,指导学生做学习主人[J]. 张灵均.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06(10)
- [6]长大后,我怎么成了你[J]. 宋青松. 岭南音乐, 2020(02)
- [7]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J]. 牛清霞.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 [8]父亲和他的学生[J]. 陈新民. 中国作家, 2014(18)
- [9]京剧剧目的德育功能初探 ——以北京市“戏曲进校园”为例[D]. 王蕾. 中国戏曲学院, 2017(04)
- [10]为智障儿童撑起一片天——学习焦裕禄精神有感[J]. 刘文婷.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