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热解毒与活血化瘀法治疗肺炎(论文文献综述)
王靖怡,李军,陈恒文,惠小珊,白京,王阶[1](2021)在《血栓心脉宁“血脉双治”组方探讨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血栓心脉宁以"血脉双治"理论为基础,配伍遵循《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君二臣四"之制,由丹参、川芎等10味中药组成,共奏益气活血,开窍止痛之功。相关研究显示血栓心脉宁作用机制涉及保护血管内皮、促进血管再生、抗血小板聚集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炎症反应等,临床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
郝民琦,卫若楠,朱向东,于同月[2](2021)在《虎杖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文中指出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虎杖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范围为4.5~40 g,常用剂量为10~15 g,散剂常用量为0.15~2.484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清热解毒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乙型肝炎、肝炎黄疸)、内分泌疾病(如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高胰岛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痛风)、呼吸系统疾病(如新冠肺炎)、皮肤病(如银屑病),汤剂为10~30 g,散剂为0.814~2.484 g;活血化瘀治疗内分泌病(如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并眼底黄斑区缺血)、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癌、肺纤维化)、肛肠疾病(如嵌顿痔),汤剂为10~40 g,散剂为0.15~1.45 g;清热利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胆石症、急慢性胆囊炎)、代谢病(如2型糖尿病、肥胖)、特发性肾病,汤剂为10~40 g;苦寒泄热治疗肥胖、便秘、冠心病、胃痛、围绝经期综合征,汤剂为4.5~2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清热解毒常配伍土茯苓、茵陈等;活血化瘀常配伍鬼箭羽、姜黄、枳壳等;清热利湿常配伍葛根、黄芩等;苦寒泄热常配伍泽泻、瓜蒌等。
张婧懿,刘志平,池阔,客蕊,刘璞,周亚滨[3](2021)在《基于肠道菌群介导的肠-肺轴理论探讨中医辨证论治肺病新思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肠道菌群与免疫屏障、能量代谢和营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宿主-微生物群在健康和疾病中相互作用机制的探索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有研究描述了肺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尽管二者之间的关系仍在发展中。本文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肠-肺轴"理念,查阅近5年文献对肠道菌群与肺病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并介绍针对性的治疗策略,希望为肺病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新的方向与思路。
余晓琳,周强,唐有瑜,余光椿[4](2021)在《陈军平主任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恶性肿瘤血瘀证经验》文中认为陈军平主任强调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时,须有整体观念,结合患者的体质、肿瘤的分期进行整体调节,辨证与辨病结合,把握好肿瘤治疗的攻补力度;重视识别血瘀证的征象和成瘀之因;注意活血化瘀药物配伍、剂量和使用时机,重视药性,长期应用时需防其温燥之性,注意顾护后天脾胃之气。
王媛媛,张闻,李逸轩,朱彦,杨剑[5](2021)在《益气活血方药在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用药规律解析》文中研究表明肺炎为临床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其症状的轻微或严重程度与引起感染的病原体种类、患者的年龄和整体健康等因素有关。若肺炎早期未能加以控制,可能引发呼吸衰竭甚至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根据现有研究,中医益气活血法治疗肺炎能够通过抑制炎症级联反应、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微循环及提高机体免疫等作用,达到减轻患者肺部炎症,提高肺功能的疗效,进而减少肺炎由轻症向重症的转化,降低病死率,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通过归纳益气活血法治疗肺炎的临床用药,总结了益气活血方药在肺炎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机制及用药规律,以期为益气活血法在肺炎,尤其是当下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的病毒性肺炎提供中医药治疗的科学依据。
张昳[6](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探析朱佳教授治疗肺癌术后患者的经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以朱佳教授治疗肺癌术后患者的医案为研究对象,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归纳朱佳教授对肺癌术后的病机认识,总结朱佳教授治疗肺癌术后患者的辨治思路和遣方用药规律,探析朱佳教授治疗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推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方法:收集朱佳教授2018年10月至2020年09月诊治肺癌术后患者的医案,录入朱佳教授临证资料管理系统中,然后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医案,建立医案信息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清洗后,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从临床症状、舌苔、脉象、病机、治法、用药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结合朱佳教授临床诊治经验,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1.一般情况:本次研究共计纳入129例、594诊次医案,其中男性49例、243诊次,女性80例、351诊次,腺癌125例、567诊次,鳞癌3例、21诊次,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6诊次,术后未行辅助治疗者106例、488诊次,术后化疗者19例、78诊次,术后放化疗者2例、12诊次,术后靶向治疗者2例、16诊次,年龄主要集中在40-69岁。2.临床表现:肺癌术后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咳嗽(33.67%)、口干(22.22%)、寐差(19.53%)、易汗(14.98%)、疲乏(14.98%)、胸痛(14.81%)、痰白(14.48%)、气短(11.62%)、胸闷(10.77%)、便溏(9.93%);舌象出现频率较高的是苔薄(94.44%)、质红(82.66%)、苔腻(32.15%)、苔黄(30.30%)、质淡(25.93%)、质暗(18.86%),且苔薄与质红、苔黄、苔腻、质暗、质淡,质红与苔黄、苔腻、质暗的关联度较高;脉象出现频率较高的是细脉(87.21%)、弦脉(52.53%)、滑脉(14.65%)、小脉(8.42%),其中细脉与弦脉、滑脉,弦脉与小脉的关联度较高。3.病机:频率最高的病机是气虚(35.86%)、阴虚(29.29%)、痰瘀(11.62%),且气虚与阴虚,痰瘀与气虚、阴虚的关联度较高。多项结果显示,虚证类常见病机证素包括气虚、阴虚、肺虚、血虚、脾虚、肾虚等,实证类病机证素有痰浊、湿邪、血瘀、肝郁、气滞、火热、毒邪等。4.治法:出现频率较高的治则治法是化痰(25.59%)、益气(25.08%)、养阴(18.52%)、补肺(18.01%)、理气(16.67%)、健脾(12.12%),其中益气与养阴、解毒、通络,养阴与通络、化痰,化痰与健脾、理气,补肺与扶正、止咳的关联度较高。5.药物:医案中涉及的药物共计296味,频次大于200的高频药物是甘草(97.98%)、女贞子(68.69%)、枳壳(58.75%)、陈皮(58.42%)、白花蛇舌草(50.34%)、生黄芪(46.80%)、神曲(43.77%)、桔梗(43.10%)、山楂(42.42%)、鸡血藤(39.56%)、半夏(39.56%)、炙黄芪(39.23%)、茯苓(38.22%)、百合(37.21%)、桑白皮(35.69%)、白芍(34.68%)、杏仁(33.84%),其中女贞子与生黄芪、白花蛇舌草、陈皮、枳壳、鸡血藤、山楂、神曲,山楂与神曲,白花蛇舌草与枳壳的关联度较高。药物类别分布方面,补虚类、疏肝理气类、止咳平喘类、化痰散结类、健脾消食类、活血化瘀类、清热解毒类药物使用频次较高,且补虚类药物以益气养阴为主。结论:1.肺癌术后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痰瘀毒结、肝郁气滞,后期多见久病入络、由肺及肾,病理因素以痰、瘀、热、毒、郁为主,病位主要在肺,涉及肝、脾、肾,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2.朱佳教授治疗肺癌术后患者总以扶正祛邪为原则,强调扶正补虚为先,祛邪为辅。扶正当以益气养阴为主,同时注意补肺健脾益肾。祛邪应根据痰浊、瘀血、气滞、热毒、水湿等邪实的偏重,配伍理气化痰、活血通络、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利水化湿等不同治法。未行术后辅助治疗者,治疗当以扶正固本为主,注重益气养阴,补益肺脾肾,同时配伍些许化痰行瘀、抗癌解毒之品;术后辅助治疗者,治疗上宜注重抗癌解毒、扶正祛邪、顾护脾胃,需加强益气养阴、健脾补肺、化痰行瘀、解毒散结之力。3.朱佳教授治疗肺癌术后患者的常用药对有黄芪与女贞子、山楂与神曲、陈皮与青皮、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莲。基本方共有6组:1)生黄芪、女贞子、百合、鸡血藤、半夏、陈皮、青皮、枳壳、桑白皮、桔梗、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楂、神曲、茯苓、白术、薏苡仁、甘草;2)生黄芪、女贞子、天冬、百合、鳖甲、鸡血藤、半夏、瓜蒌皮、僵蚕、浙贝母、桔梗、远志、陈皮、青皮、枳壳、桑白皮、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楂、神曲、甘草;3)炙黄芪、麦冬、厚朴、丹参、薏苡仁、牡蛎;4)党参、白术、茯苓、山药、柴胡、肿节风、金银花、酸枣仁、夜交藤、苏梗;5)当归、川芎、生地、白芍、赤芍、醋柴胡、郁金、延胡索、香附、黄芩、知母、旋覆花;6)紫菀、款冬花、杏仁、百部、枇杷叶、五味子、南沙参、防风。4.临证备要:气阴双补,重视痰瘀;抑癌解毒,不忘扶正;肝肺同治,调畅气机;培补后天,顾护脾胃;通腑泄浊,邪有去路;因时制宜,分期论治。
袁媛,余涵,邹小娟[7](2021)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用药规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80年至2020年CNKI和CBM中中药治疗小儿肺炎的相关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用药和组方规律。结果:符合条件的545篇文献中,共纳入600条方剂,涉及245味中药,用药频次≥50次共有30味,其中化痰止咳平喘药有13味,清热药有6味,补虚药有3味,活血化瘀药有2味,解表药、平肝熄风药、理气药、消食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各有1味;且中药主要归肺经(4 774次)、胃经(2 347次),其次是脾经(1 886次)、心经(1 661次)、大肠经(1 091次)经。治疗小儿肺炎的中药药味主要是苦味(占38%),其次为甘味(占30%);中药药性以寒性(占46%)为主,其次为温(占33%)。分析出核心药物组合18个,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治疗小儿肺炎新处方12个。结论:治疗小儿肺炎以化痰止咳平喘类和清热类药物为主,并且在治疗上治肺为关键,且应兼顾脾胃。
曾雯君,董琦,任玉玺,肖移生[8](2021)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名方名药概况》文中指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的疫病。其危害性大,目前尚未研制出特效治疗药物。此次疫情暴发伊始,中医药全程、积极参与救治,其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及方药的多靶点治疗作用在抗击疫情中取得了较为显着的疗效。基于目前中医药防治此疫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及防治成效基础上,回顾此次新冠疫情中涌现的一批代表性名方名药,整理和总结清肺排毒汤、宣肺败毒方、化湿败毒方、血必净注射液、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藿香正气散、温肺化纤汤等,围绕各组方成分理论阐释分析、相关实证研究探讨及现代药理药效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表明其在治法治则如解毒化湿、辟秽化浊、清热平喘、以常衡变、三因制宜等存在共通之处;临床研究表明其取得显着疗效与其减轻病损机体炎症反应、抑制"炎症风暴"启动密切相关;现代药理学研究亦表明其发挥疗效的共同核心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植物甾醇、黄酮等,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这些结果均表明,诸名方可通过多通路、多机制有效防治新冠肺炎。中医药是我国宝贵的财富,充分认识中医药的力量、努力发掘中医药的价值,对防治此次新冠肺炎以及日后防治疫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曾玉霞[9](2021)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中医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用药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中医药的临床治疗在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方剂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主要形式。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是传承中医药防治疾病方法的重要内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而目前对该病处方用药及作用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较少。因此,本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用药规律,并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推测药物-疾病作用靶点及相关通路。方法采用主题词与关键词相结合的检索方式,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等4个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医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具备完整的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指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依据研究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诊断标准,筛选得到目标文献。然后将文献中的文章标题、数据来源、方剂名称、中药处方及剂量等录入微软办公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制定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文献调查表。在研究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前,统一和规范方剂的中药名称及药量。利用平台的统计报表、数据分析功能,对纳入研究的处方进行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统计,再运用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获得高频药物组合和新处方。最后,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等平台,对高频药对主要活性化合物进行筛选及靶点预测,探寻药物成分-靶点-通路作用机制。结果1.总体:共纳入文献357篇,方剂393首,桃红四物汤运用的最多,用药以活血化瘀类、清热类、利水渗湿类、补益类、理气类为主。四气以温为主,五味以苦为主,归经以肝经居多。当归-川芎是高频药对及核心药物组合。2.层次:湿热下注证中,四妙散与四妙勇安汤运用最多,高频药物为川牛膝、当归、黄柏,药性以寒、苦为主,归肝、心、脾胃经居多,聚类分析演化出新的药物组合7条。血瘀湿阻证最常用药物为当归、川芎、红花等,性味偏于温、甘,药物归经以肝为主,获得药物新组合7条。脾肾阳虚证中,除黄芪、当归、川芎外,附子、肉桂、山茱萸、淫羊藿、茯苓、白术出现频次较多,多属温性、味甘,主要归肝脾两经,演化出药物新组合4条。外用药物中,以当归、川芎、红花等活血化瘀类药物为主,芒硝、冰片运用较多,药性温、寒,味苦、辛,归肝、心、脾经,获得新方12个。3.高频药对的作用机制分析:当归-川芎有效活性化合物作用靶点64个,疾病靶点1653个,药物与疾病相关靶点34个。GO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涉及30种生物功能,76条通路。推测当归-川芎可能通过影响基因转录、细胞凋亡过程、氧化应激反应、激素水平等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发挥治疗作用。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与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可以对疾病的处方用药进行规律总结和分析,预测药物与疾病作用的共同靶点及通路,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陈志威[10](2021)在《滋肾通关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慢性非细菌性型前列腺炎占前列腺炎的90%,该病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病程长,严重影响身体及精神健康,给患者带来较重经济负担。根据慢性非细菌性型前列腺炎下尿路症状及盆腔疼痛,结合其肾虚为本,湿热瘀互结下焦的基本病机,以滋肾通关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型前列腺炎,临床疗效确切。因此,本研究选取滋肾通关方作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型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滋肾通关方提供实验依据。目的:探讨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型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并探索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减缓其向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转化进展的作用。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对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CBM和WanFang Data数据库建库之日至2020年10月1日关于滋肾通关法相关补肾活血利湿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其有效性。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滋肾通关法代表方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作用靶点,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站等药物靶点数据库,筛选滋肾通关方有效成分,构建滋肾通关方成分—靶点网络,利用CTD、PharmGKB、GAD等疾病靶点数据库,构建慢性前列腺炎疾病—靶点网络,应用String数据平台构建共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该网络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对筛选出的核心靶点进行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得到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能作用的信号通路。基于网络药理学揭示的滋肾通关方可能作用信号通路,开展滋肾通关方干预自身免疫性模型大鼠的基础实验研究,以验证网络药理学结果。动物模型采用同时注射百白破疫苗和大鼠前列腺蛋白提纯液与弗氏完全佐剂混悬液,造模时间为4周。模型大鼠建立成功后随机分为滋肾通关方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滋肾通关方及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水溶液,持续给药35天。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 IL-1β、IL-6、IL-10、TNF-α 表达,前列腺组织 IL-1β、IL-6、IL-8、IL-10、TNF-α 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 JAK2、p-JAK2、STAT3、p-STAT3 蛋白表达量,RT-PCR 法检测大鼠 IL6mRNA、JAK2mRNA、STAT3mRNA 表达。结果:1.对纳入25篇文献进行分析,补肾活血利湿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确切,优于常规西药。对25篇文献中使用频次较高中药分析得知:滋补肾阴药多于温补肾阳药,体现阴中求阳,少火生气之意;利湿、清热、活血药并重,体现湿热瘀同治理念。2.滋肾通关方有168种成分,可作用于226个靶点基因,慢性前列腺炎共计26414个疾病靶点,其中109个靶点与滋肾通关方作用靶点重合。将药物和疾病的交互基因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分析,TOP5的作用蛋白分别是IL-6、EGFR、VEGFA、CCND1、AR,提示滋肾通关方有可能干预前列腺炎-癌病变。3.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形态学,结果表明滋肾通关法指导下的滋肾通关方可能减轻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并减缓平滑肌和胶原纤维化过程。滋肾通关方各剂量组均可下调大鼠血清组织IL-1β、IL-6、IL-10、TNF-α的表达(P<0.01),均可下调前列腺组织中IL-1β、IL-6、IL-8、TNF-α的表达(P<0.01)。低剂量组滋肾通关方可下调前列腺组织中IL-10表达,中剂量组滋肾通关方调控前列腺组织中IL-10表达不显着(P>0.05),高剂量组滋肾通关方可上调IL-10表达(P<0.01)。滋肾通关方各剂量组均可下调前列腺组织p-JAK2表达,存在显着差异(P<0.01),但调控JAK2、STAT3、p-STAT3表达未见显着差异(P>0.05),可下调 IL-6 mRNA、JAK2 mRNA、STAT3 mRNA 表达(P<0.01)。结论:滋肾通关方可下调大鼠体内IL-1β、IL-6、IL-8、TNF-α的表达,双向调节IL-10表达。滋肾通关方可能通过下调IL-6表达,从而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上JAK2 mRNA、STAT3 mRNA表达,以及p-JAK2表达来改善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形态改变,减轻间质内炎细胞浸润,并减缓平滑肌和胶原纤维化过程,从而逆转慢性前列腺炎的进展过程。提示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型前列腺炎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细胞因子表达及IL-6/JAK2/STAT3信号通路实现的。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同时,可能减缓其向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待深入研究进一步阐明。
二、清热解毒与活血化瘀法治疗肺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热解毒与活血化瘀法治疗肺炎(论文提纲范文)
(1)血栓心脉宁“血脉双治”组方探讨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遵循“血脉双治”理论构建血脉病整体认识 |
2 组方传承创新凸显中医学特色 |
3 复杂作用机制发挥多重保护效应 |
3.1 保护血管内皮 |
3.2 促进血管再生 |
3.3 抗血小板聚集与改善血液流变学 |
3.4 抑制炎症反应 |
4 临床运用 |
4.1 冠心病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 |
4.2 高脂血症 |
4.3 心律失常 |
4.4 脑梗死 |
4.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4.6 血管性痴呆 |
4.7 其他疾病 |
5 展 望 |
(2)虎杖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 |
2 名老中医虎杖用量与配伍经验 |
2.1 周仲瑛 |
2.2 朱良春 |
2.3 张志远 |
2.4 夏桂成 |
3 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
3.1 仝小林 |
3.2 李济仁 |
3.3 李赛美 |
4 现代医者用量与配伍 |
4.1 配伍炒枳壳 |
4.2配伍瓜蒌 |
4.3 配伍枳实 |
4.4 配伍茵陈 |
4.5 配伍姜黄 |
4.6 配伍土茯苓 |
4.7 配伍藿香 |
4.8 配伍金银花 |
4.9 配伍茯苓、苍术 |
5 小结 |
(3)基于肠道菌群介导的肠-肺轴理论探讨中医辨证论治肺病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 肠道菌群与肺的关系 |
1.1 肺炎与肠道菌群 |
1.2 哮喘与肠道菌群 |
1.3 肺脓肿与肠道菌群 |
1.4 结核分枝杆菌与肠道菌群 |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肠道菌群 |
1.6 肺癌与肠道菌群 |
2 治疗措施 |
2.1 中医治法 |
2.1.1 化痰散结 |
2.1.2 益气活血散瘀 |
2.1.3 养阴清热解毒 |
2.1.4 培土生金 |
2.1.5 金水相生 |
2.2 现代治法 |
2.2.1 微生态制剂 |
2.2.2 粪菌移植 |
3 小结与展望 |
(4)陈军平主任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恶性肿瘤血瘀证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论治 |
2.1 重视识别血瘀证的征象和成瘀之因 |
2.2 在病程的不同阶段用药不同 |
2.3 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化瘀药 |
2.4 辨病辨证结合 |
3 结语 |
(5)益气活血方药在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用药规律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益气活血方药治疗肺炎的临床现状 |
1.1 感染性肺炎 |
1.1.1 病毒感染性肺炎 |
1.1.2 细菌感染性肺炎 |
1.1.3 支原体感染性肺炎 |
1.1.4 医院获得性肺炎 |
1.2 理化性肺炎 |
1.3 间质性肺炎 |
2 益气活血方药对于肺炎的作用机制总结 |
2.1有效抑制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等炎性因子释放,减轻全身过度炎症反应 |
2.2 不同程度改善血液流变性,促使全身微循环畅通,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 |
2.3 增强机体免疫力 |
3 益气活血方药治疗肺炎的用药规律 |
3.1 单味中药使用频率分析 |
3.2 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
4 展望 |
(6)基于数据挖掘探析朱佳教授治疗肺癌术后患者的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传统医学对肺癌术后的认识及治疗 |
1.1 病名溯源 |
1.2 病因归纳 |
1.3 病机阐述 |
1.4 证候分型 |
1.5 辨证论治 |
1.6 中医药治疗优势 |
2 现代医学对肺癌手术及术后管理的研究 |
2.1 治疗模式 |
2.1.1 非小细胞肺癌 |
2.1.2 小细胞肺癌 |
2.2 手术方式 |
2.3 术后治疗手段 |
2.3.1 放射性治疗 |
2.3.2 化学治疗 |
2.3.3 靶向治疗 |
2.3.4 免疫治疗 |
2.4 预后影响因素 |
2.5 术后管理 |
3 传承研究 |
3.1 肺癌术后经验传承现状 |
3.2 问题与对策 |
第二部分 医案数据挖掘分析 |
1 研究对象 |
1.1 医案来源 |
1.2 医案纳排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西医诊断标准 |
1.4 中医证候分型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医案信息采集 |
2.2 数据清洗 |
2.2.1 数据预处理 |
2.2.2 数据规范化 |
2.3 数据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疗效评价 |
3.2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
3.2.1 研究基线分布 |
3.2.1.1.性别频次频率分布 |
3.2.1.2 年龄段频次频率分布 |
3.2.1.3 病理类型频次频率分布 |
3.2.1.4 术后治疗手段频次频率分布 |
3.2.2 计量数据解构 |
3.2.2.1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
3.2.2.2 舌象频次频率分布 |
3.2.2.3 脉象频次频率分布 |
3.2.2.4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
3.2.2.5 治则治法频次频率分布 |
3.2.2.6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
3.2.2.7 药物类别分布 |
3.2.2.8 术后辅助治疗患者计量数据频数频率分布 |
3.3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
3.3.1 集内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
3.3.1.1 临床症状集内关联规则项集 |
3.3.1.2 舌象集内关联规则项集 |
3.3.1.3 脉象集内关联规则项集 |
3.3.1.4 病机集内关联规则项集 |
3.3.1.5 治则治法集内关联规则项集 |
3.3.1.6 药物集内关联规则项集 |
3.3.2 集外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
3.3.2.1 临床症状与病机集外关联规则项集 |
3.3.2.2 病机与药物集外关联规则项集 |
3.3.2.3 临床症状与药物集外关联规则项集 |
3.4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
3.4.1 药物聚类结果 |
3.4.1.1 K均值聚类 |
3.4.1.2 系统聚类 |
3.4.2 方剂K均值聚类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医案疗效评价 |
2 一般情况 |
3 临床表现 |
3.1 症状 |
3.2 舌脉 |
4 病机探讨 |
4.1 气阴两虚 |
4.2 痰癖毒结 |
4.3 肝郁气滞 |
4.4 久病入络,由肺及肾 |
5 治则治法 |
6 方药探析 |
6.1 常用药物 |
6.2 常用药对 |
6.2.1 黄芪与女贞子 |
6.2.2 山楂与神曲 |
6.2.3 陈皮与青皮 |
6.2.4 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莲 |
6.3 核心方 |
6.4 临证加减 |
7 临证备要 |
7.1 气阴双补,重视痰瘀 |
7.2 抑癌解毒,不忘扶正 |
7.3 肝肺同治,调畅气机 |
7.4 培补后天,顾护脾胃 |
7.5 通腑泄浊,邪有去路 |
7.6 因时制宜,分期论治 |
8.典型医案 |
第四部分 结语 |
1 结论 |
2 创新点 |
3 不足与展望 |
3.1 不足 |
3.2 解决方法 |
3.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中英文缩略词表 |
附表2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
附表3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
附表4 治则治法频次频率分布 |
附表5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来源: |
1.2 文献筛选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统计学方法: |
1.4 研究方法 |
1.4.1 中药名称规范: |
1.4.2 方剂的录入与核对: |
2 结果 |
2.1 检索结果: |
2.2 用药频次: |
2.3 药物归经: |
2.4 药物性味: |
2.5 基于关联规则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
2.6 基于熵聚类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
3 讨论 |
3.1 药物频次分析: |
3.2 药物归经及性味分析: |
3.3 组方规律分析: |
3.4 新方探讨: |
(8)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名方名药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名方 |
1.1 清肺排毒汤 |
1.2 宣肺败毒方 |
1.3 化湿败毒方 |
1.4 血必净注射液 |
1.5 金花清感颗粒 |
1.6 连花清瘟胶囊 |
1.7 藿香正气散 |
1.8 温肺化纤汤 |
2 结语与展望 |
(9)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中医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下肢DVT研究现状及分析 |
2 数据挖掘技术与中医学术传承 |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 |
1 研究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总体挖掘结果分析 |
2 层次挖掘结果分析 |
第四部分 当归-川芎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当归-川芎作用机制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Wells 评分表 |
附录二 中药药名规范表 |
综述 中医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滋肾通关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关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滋肾通关法相关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 文献检索策略 |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2.3 Meta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1 前列腺解剖特点 |
3.2 调节机体自身免疫能力 |
3.3 纳入文献高频中药分析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滋肾通关方有效成分虚拟筛选 |
1.2 滋肾通关方潜在作用靶点构建 |
1.3 慢性前列腺炎靶点网络构建 |
1.4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构建与合并 |
1.5 基本本体功能富集分析(GO富集分析) |
1.6 核心靶点网络的KEGG通路分析 |
2 结果 |
2.1 滋肾通关方有效成分虚拟筛选 |
2.2 活性成分靶点收集结果 |
2.3 疾病靶点收集结果 |
2.4 蛋白相互作用网络 |
2.5 GO富集分析 |
3 讨论 |
3.1 调控IL-6炎症因子表达 |
3.2 干预前列腺炎-癌病变进展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作用机制研究 |
实验一 滋肾通关方对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造模方法 |
3 给药方法 |
4 实验取材 |
5 HE染色、Masson染色切片制备 |
6 实验结果 |
实验二 滋肾通关方对调控大鼠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
1 对大鼠血清IL-1 β/IL-6/IL-10/TNF-α水平的影响 |
2 对前列腺组织IL-1β/IL-6/IL-8/IL-10/TNF-α水平的影响 |
实验三 滋肾通关方对IL-6/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实验四 滋肾通关方对IL-6/JAK2/STAT3基因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 |
讨论 |
1 滋肾通关法建立 |
2 慢性前列腺炎与免疫调节 |
2.1 前列腺疾病与免疫功能 |
2.2 自身免疫性CP大鼠模型构建 |
2.3 中医学肾与免疫功能相关性 |
2.4 湿瘀与免疫功能相关性 |
2.5 滋肾通关方对前列腺炎性反应与胶原纤维化的作用 |
2.6 滋肾通关方调节免疫功能 |
3 滋肾通关方干预前列腺炎-增生-癌疾病进展 |
3.1 前期研究表明滋肾通关解毒法可降低PSA |
3.2 滋肾通关方可能抑制EMT过程 |
3.3 滋肾通关方调控IL-6/JAK2/STAT3信号通路 |
4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主要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
四、清热解毒与活血化瘀法治疗肺炎(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栓心脉宁“血脉双治”组方探讨及研究进展[J]. 王靖怡,李军,陈恒文,惠小珊,白京,王阶.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
- [2]虎杖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J]. 郝民琦,卫若楠,朱向东,于同月. 吉林中医药, 2021
- [3]基于肠道菌群介导的肠-肺轴理论探讨中医辨证论治肺病新思路[J]. 张婧懿,刘志平,池阔,客蕊,刘璞,周亚滨. 中医药学报, 2021
- [4]陈军平主任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恶性肿瘤血瘀证经验[J]. 余晓琳,周强,唐有瑜,余光椿. 福建中医药, 2021(09)
- [5]益气活血方药在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用药规律解析[J]. 王媛媛,张闻,李逸轩,朱彦,杨剑.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4)
- [6]基于数据挖掘探析朱佳教授治疗肺癌术后患者的经验研究[D]. 张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用药规律分析[J]. 袁媛,余涵,邹小娟. 山西中医, 2021(07)
- [8]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名方名药概况[J]. 曾雯君,董琦,任玉玺,肖移生. 中医研究, 2021(07)
- [9]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中医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用药规律研究[D]. 曾玉霞.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10]滋肾通关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研究[D]. 陈志威.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