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保温板发展前景广阔

泥炭保温板发展前景广阔

一、泥炭隔热板大有发展前途(论文文献综述)

邓成甫[1](2010)在《湖南衡阳地区新农村住宅居住环境改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的生活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但是大多数农村仍然遵循着传统的居住模式,这就导致了居住模式不能适应生活模式的改变,也不能满足农村的实际需要。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过去脏、乱、差的形象也亟待改变。这些都属于居住环境的研究范畴。因此,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调研分析和合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成为新时代所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湖南衡阳地区地处夏热冬冷气候区,农村居住环境现状极具夏热冬冷地区的典型性,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具备居住环境改善的条件,同时衡东县大霞新农村示范片也是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片,针对该地区的研究成果对其它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以与住宅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为切入点,对本课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论文第一部分(第一章)界定了农村住宅居住环境的概念,确定了研究范围,对农村住宅居住环境改善研究的背景、意义、主要问题以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论文研究的结构框架。论文第二部分(第二章)简要介绍了衡阳地区的地理人文、气候、经济等居住环境的影响因素,从建筑选址、单体布局、传统建筑风格、空间序列关系及结构类型五个方面分析了衡阳地区农村住宅建筑的现状特征;分析得出了农村住宅居住环境亟待改善的原因、发展趋势以及农村对居住环境的实际需求,总结得出衡阳地区农村住宅居住环境需要改善的主要内容。这些为后面具体的居住环境改造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论文第三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从建筑外环境、建筑单体、室内热环境、生态技术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如何改善湖南衡阳地区农村住宅居住环境,包括三、四、五、六四章。第三章从建筑外环境相关方面对农村住宅居住环境改善提出了改造方法对策,主要从与住宅密切相关的农村公共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卫生环境、建筑群落空间、新农村景观四个方面展开,具体涉及到道路交通设施改造、饮水安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休闲娱乐设施建设、院落空间改造、污水以及垃圾处理、营造丰富的村落空间及富有地域特色的新农村景观等内容。第四章首先从建筑院落方面展开,分析衡阳地区院落布置现状、存在的问题,从院落空间、庭院绿化、院墙三个方面提出改造策略,然后分析典型户型平面及其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改造策略和适应性改造方案;针对现状建筑立面提出景观陪衬、稍加装饰、穿衣戴帽、重点部位装饰和加建五种方法;针对屋顶存在问题提出平改坡、平改绿、改通风隔热屋顶三种改造方法;分析室内装修现存问题,提出应以经济、美观、舒适为基本原则搞好农村住宅室内装修,同时提出应注意空间尺度的合理性以及室内空间的合理利用。第五章介绍热环境调研,分析数据,总结得出衡阳地区室内热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室内热环境改善对策。第六章从环保生态建材、生态能源、生态技术三个方面展开,分析适宜衡阳地区的改善住宅居住环境可采用的生态措施。最后,论文作了总结性的论述,对今后新农村建设居住环境改善进行展望,提出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高瞻远瞩的思路以及因地制宜的工作方针去解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居住环境相关问题。

金俊峰[2](2010)在《东北亚地区民族温突文化比较研究》文中指出人类的文明是与火的发现息息相关的。人类利用火来制作食物并取暖。火的发现和利用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尤其是对于在寒冷地区生活的人类来说,取暖设施是必不可少的。纵观历史,西方国家的取暖方式主要是墙壁边烧火取暖的壁炉,韩国和中国则与西方的屋内烧火不同,是屋外的焚火口烧火来取暖的温突取暖方式。这些地暖取暖方式不仅具有居住设备的功能,还影响到衣食住等民族文化的各个领域上。而且还对民族礼节和民俗文化也有深刻的影响。如上所述,中国北方和韩国代表性的取暖方式是加热地面的温突取暖方式。至今,100%的人生活在温突上的只有韩国人,他们对温突的发明和利用、传播上保留着无与伦比的宝贵经验并代代相传。韩服、韩食、韩屋、韩纸等韩民族的各种文化与温突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现在,冬季本来不取暖的中国黄河以南地区,暖房文化显得薄弱的日本,还有新兴国家澳大利亚等亚澳地区,温突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这种背景下,本文要通过对温突的历史和特征及现今东亚温突文化的研究来掌握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异质性和同质性。另外,通过对温突取暖特征的研究和比较,以温突文化为纽带为加深各民族和地区间的相互理解提供依据。中国以前把温突称为‘炕’,现在叫做‘地暖’或‘地热’。但是韩国、日本还有西方把在韩国使用的加热地面的暖房方式统称为’ONDOL’。温突虽然是汉字词但是汉语里是没有的,是韩国制造的汉字词,在朝鲜李朝实录中第一次出现。原来的固有词是’GUDLE’,但是当时的朝鲜没有文字,为了用文字表达其意,制造了汉字词‘温突’。含义为,温暖的‘温’和散发热量突出的‘突’。此术语包含着加热地面的蓄热功能和辐射暖房的意思,现代的用电或烧油的各种地面暖房方式也包括在此。也指间接烧水取暖的温水管地暖方式。在中国,炕和地暖是不同的概念,但对韩国和日本等国家来说,只要是加热地面的不管是古老的方式还是现代的方式都包括上述两个概念。此外,让热气或温泉水之类的热水通过细管来加热地面的中间形态的地面暖房也称为温突。现在,温突-Ondol已成为英语,日语等国际上通用的术语。中国虽然现在不使用温突这一术语,但是随着进一步发展的未来型温突的问世,相信会采用温突这一包括古今的广义的术语,它比‘炕’或‘地暖’范围更大。在众多取暖方式中,温突暖房方式属于利用地面的蓄热,充分发挥辐射、传热、对流功能的地面暖房方式,区别于利用对流现象的Air—conditioning方式或利用对流和辐射原理的Radiant方式。当然,过去的传统温突是燃烧柴火或秸秆来加热地面的直火方式,到了现代出现了使用蜂窝煤、油、电等材料的直火加热方式。现在几乎不用电或汽来加热地面,而是广泛采用烧水加热的方法。不管利用何种燃料,不管是直接加热还是间接加热,利用地面的蓄热和辐射热的方法都是温突。温突取暖的特点是地面热,上面的空气凉,所以就有头凉脚暖的现象。别的暖房方法主要利用对流现象,所以就会出现上面热下面凉的现象。自古以来,头凉脚暖是人人皆知的益于健康的状态。所以,利于健康的、环保型的温突暖房方式将会有广阔的前景。温突暖房方式会使室内生活变成坐式生活,即使是立式生活也会促使室内脱鞋文化的形成。本研究论文以上述观点为基础,从技术的、设备的角度叙述了温突的概念,并从历史文化的观点、保健医学和民俗学的观点出发,做了综合叙述和展望。为此,首先整理了温突的定义。温突这个术语来源于韩国,现今在日本和国外英语圈国家广泛使用。在中国过去的直火温突方式叫炕,现今的间接加热温突方式叫地暖。但是在韩国炕与地暖是共存的,还有中间方式的暖房方式。因此,温突是包括炕和地暖在内的所有的地面暖房方式的术语,本文的叙述要把温突从单纯的暖房设备的概念扩大到温突文化这一居住文化的概念。首先,通过中国的古文献考察了温突的历史性记述,以韩国李朝实录等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温突相关术语的起源和含义。在韩国几乎找不到AD.5C以前的文献,所以参考了中国的资料,之后的资料参考了韩国的。进行文献调查的同时,通过在韩半岛发掘的温突遗址来探究了温突的发生与变化。随后研究了温突的现代化过程,记述了传统温突的种类和特性并探究了各种温突的种类和变迁过程。尤其是从2002年在延边科技大学举行的国际温突学会创立研讨会开始,2003年在延边大学艺术学院,2004年在韩国延世大学、2005年在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在韩国的大韩住宅公司,2007年在沈阳建筑大学,2008年在韩国全南大学,2009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的国际温突学会学术论文集为主要参考资料。本人参与了国际温突学会的创立,并从2002年的首次会议到2009年的第八次会议为止发表了多篇温突相关论文。在现代温突部分,考察了利用小型锅炉的热量来加热地面的各种取暖方式和利用电能的各种方式。其中重点考察了利用加热的水来取暖的间接加热方式和利用电能来加热地面的直接取暖的现代化方式。最后,比较了中国和韩国使用温突的现状和特点,对中国东北地区各民族的温突文化的特性做了重点比较和分析。此外,还调查研究了日本和澳大利亚、西方古罗马的温突文化。考察了今后的地面取暖设施的变化,记述了温突文化在保健医学方面的发展方向。

韩静[3](2007)在《植物油基泡沫材料的制备及表征》文中认为本论文以大豆油、蓖麻油和桐油为主要原料通过官能化反应合成了丙烯酸酯化环氧大豆油(AESO)、环氧化蓖麻油(ECO)及马来酸酐化桐油(MT),在引发剂G和催化剂BC的作用下实现了官能化植物油的交联固化,引入发泡体系和填料固化发泡制备出了一类新型植物油基泡沫材料和培养基质。通过红外光谱分析(FTIR)、扫描电镜(SEM)、压缩应力测试系统及多种常规化学检测方法对官能化植物油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引发剂G、催化剂BC和碳酸钙用量对泡沫材料的性能及泡孔形态的影响以及填料组合及用量、油体系、发泡体系及用量、引发剂G和催化剂BC用量及固化时间等因素对培养基质的外观及理化性能的影响。通过上述研究,确定了三种分解温度较低的发泡体系,得出AESO体系在引发剂G的作用下及ECO和MT体系在催化剂BC的作用下制备泡沫材料的工艺条件为:AC用量均为油体系的30%,固化温度均为185℃。对于自由基聚合固化发泡体系:随着引发剂G用量的增加,各体系制得的泡沫材料的密度增大,泡沫材料的压缩应力均随着引发剂G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由发泡体系2制得的泡沫材料的泡孔较为均匀,多为开孔结构,随着引发剂G用量的增加,泡孔孔径逐渐变小且变得更加均匀。对于缩合聚合固化发泡体系,随着催化剂BC用量的增加,泡沫材料密度增大,加入碳酸钙后,泡沫材料的压缩应力增大,泡孔孔径变小。利用正交试验对培养基质的制备进行了研究,得出制备培养基质的较优配方,用较好配方制备培养基质并种植黄瓜和凤仙花,观察培养基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得出了适合植物生长的培养基质配方为:有机无机混合填料组合为甘蔗渣、珍珠岩、腐植土、褐煤和沙,其中腐植土占填料总体积的20%,填料用量为中用量,油体系为(ECO+MT)/AESO=2/1,发泡体系2用量为油总量的5%,固化温度为185℃,固化时间为30min。

顾程琼[4](2006)在《浅析住宅建筑生态技术的选用》文中提出随着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建筑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变化,以满足不同时代不同功能的需要。自从经历了二十世纪的能源危机之后,人们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和社会需求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体现在住宅建筑上:作为人类庇护所,在满足居住功能外,更应为人们提供一个心灵的栖息地,故命名“心中的家园”的深刻含义也正是于此。在选用合适的生态技术来建造我们“心中的家园”是为了能让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实现人类社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本论文结合上海地区一个私人别墅项目“心中的家园”的设计,先对国内外的生态建筑理论和生态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再进一步参考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印度)的生态住宅的建筑实例,最后根据上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传统建筑技术、原有小区的实际状况、施工的时间周期、若采用不同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木结构)对施工队的要求、业主的生活习惯、文化喜好、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对不同的生态技术进行了慎重的筛选,以期建造出一栋:既能使人诗意地居住、又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正的“心中的家园”。

邢一明[5](1984)在《川西北高原泥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文中研究说明 (一) 泥炭,人们常称草煤,又叫泥煤、草炭,它是一种含矿物质不超过50%的有机岩,是死亡植物残体堆积物在过度湿润和通气困难的条件下,未经充分分解与矿质化而成的。据资料介绍,泥炭含有80多种较贵重的化工原料。在中等湿度条件下,泥炭的分解度为20—40%,最高可达27.8%,泥炭中煤焦油含量一般为10—15%,最高可达27.8%,含氮1.9%,腐

二、泥炭隔热板大有发展前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泥炭隔热板大有发展前途(论文提纲范文)

(1)湖南衡阳地区新农村住宅居住环境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意义和研究现状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对象和范围
        1.2.3 课题研究意义
        1.2.4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
        1.3.1 论文框架
        1.3.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2 衡阳地区农村住宅居住环境现状、特征及相关问题
    2.1 衡阳地区基本概况
        2.1.1 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经济现状
        2.1.2 衡东县大霞示范片简介
    2.2 衡阳地区农村住宅建筑特征
        2.2.1 自由分散的选址布局
        2.2.2 简单规整的平面形态
        2.2.3 朴素的建筑风格
        2.2.4 主次分明的空间序列关系
        2.2.5 结构类型
    2.3 新农村住宅居住环境相关问题
        2.3.1 新农村住宅居住环境亟待改善的原因
        2.3.2 新农村住宅居住环境发展趋势
        2.3.3 农民对居住环境的实际需求
        2.3.4 衡阳地区新农村住宅居住环境改善的主要内容
    2.4 小结
3 衡阳地区新农村住宅建筑外环境改善措施
    3.1 衡阳地区新农村住宅外环境改善内容及原则
    3.2 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3.2.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3.2.2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
    3.3 治理卫生环境,保护生态
        3.3.1 污水处理
        3.3.2 垃圾回收处理
    3.4 丰富建筑群落空间
    3.5 营造富有特色的新农村景观
        3.5.1 农村景观的内容
        3.5.2 富有特色的新农村景观营造
    3.6 小结
4 衡阳地区新农村住宅建筑单体改造策略
    4.1 院落空间的整治
        4.1.1 衡阳地区农村住宅现有院落布置方式
        4.1.2 院落空间存在问题及改造
        4.1.3 庭院绿化
        4.1.4 院墙形态选择
    4.2 户型平面的调整与完善
        4.2.1 新农村住宅平面布局影响因素
        4.2.2 衡阳地区农村住宅功能需求、特点及组合
        4.2.3 衡阳地区农村典型户型平面及存在的问题
        4.2.4 适应性平面改造设计
    4.3 富有特色的立面改造
        4.3.1 新农村住宅立面改造的意义及要点
        4.3.2 衡阳地区新农村住宅立面改造方法
    4.4 屋顶改造措施
        4.4.1 平屋顶改坡屋顶
        4.4.2 通风隔热屋顶
        4.4.3 绿化屋顶
    4.5 室内空间尺度、利用及装修
        4.5.1 室内空间尺度
        4.5.2 室内空间利用
        4.5.3 适度的室内装修
    4.6 小结
5 衡阳地区新农村住宅室内热环境改善
    5.1 调研情况介绍
        5.1.1 调研时间、地点及基本概况
        5.1.2 调研内容总结
    5.2 室内热环境状况测量及结果分析
        5.2.1 测量概况
        5.2.2 测量结果及分析
        5.2.3 影响室内热环境的原因
    5.3 室内热环境改善策略
        5.3.1 利用生态环境
        5.3.2 采用定型门窗
        5.3.3 遮阳及屋顶隔热措施
        5.3.4 适宜的防潮措施
    5.4 小结
6 衡阳地区改善住宅居住环境可采用的生态措施
    6.1 环保、生态建材的利用
    6.2 适应性生态能源利用
        6.2.1 太阳能资源利用
        6.2.2 生物物质能源(沼气)利用
    6.3 适宜性生态技术
        6.3.1 雨水回收利用
        6.3.2 生态厕所
    6.4 小结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村镇建筑维护结构及室内热环境状况调查表
    B.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2)东北亚地区民族温突文化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目的
    第二节 研究范围和方法
    第三节 研究的假设与观点
    第四节 先行研究考察
第二章 温突的定义和概述
    第一节 温突的定义
    第二节 温突的结构特性
    第三节 温突的种类及形态
    第四节 炕的特性
    第五节 温突的分类和筑造方法
    第六节 火炕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第三章 火炕的历史及其遗迹
    第一节 温突的发展和陶瓷的发明
    第二节 通过古代文献来关注温突的历史
    第三节 通过遗迹看温突的历史
    第四节 通过宫廷温突考察炕洞温突的历史
    第五节 西方人记录下的温突历史
    第六节 关于火炕起源的诸多学说
第四章 依据历史对温突的地域差异、时代差异进行的考察
    第一节 地域差异考察
    第二节 高句丽五女山城取暖设施遗址
    第三节 渤海取暖设施遗址的考察
    第四节 陇东窑洞的采暖设施
    第五节 小结:结束语-高句丽和渤海的历史及其意义
第五章 中国东北地区民族的居住特性和温突文化比较
    第一节 汉族的炕
    第二节 满族的炕
    第三节 蒙古族的炕
    第四节 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族温突的演变
    第五节 东北亚其它民族的温突
    第六节 东北亚4个民族朝鲜族,满族,汉族,蒙古族的温突比较
第六章 韩国民家的特征和温突文化
    第一节 韩国民家的特征
    第二节 韩国民家的基本施工法
    第三节 温突上的生活
    第四节 韩国的宫殿建筑与温突
    第五节 韩国的温突文化:韩民族最伟大的发明
第七章 古代韩半岛南部和日本、欧洲、澳大利亚的温突文化
    第一节 韩半岛南部地区古代居住取暖设施
    第二节 日本的古代温突(ONDOL)文化与现代地暖文化
    第三节 澳大利亚地暖设施:现在与未来
    第四节 欧洲和罗马的暖房
第八章 温突文化的保健医学功能和现代继承方案
    第一节 温突文化的保健医学功能
    第二节 韩国农村地区地暖能源消费现状及未来变化趋势
    第三节 通过韩民族居住建筑平面变化过程考察温突(Ondol,炕)的变迁
    第四节 韩国传统温突的现况与现代化发展展望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SUMMARY
附件1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2
后记

(3)植物油基泡沫材料的制备及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生物基材料
        1.1.1 天然植物油发展状况
        1.1.2 天然植物油的化学改性
        1.1.2.1 不饱和脂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1.1.2.2 饱和油脂化合物的反应
        1.1.2.3 酶催化反应
        1.1.3 天然植物油在生物基产品方面的应用
    1.2 泡沫材料的研究现状
        1.2.1 泡沫材料的概念
        1.2.2 泡沫材料的分类
        1.2.3 泡沫材料的特点
        1.2.4 泡沫材料的制备
        1.2.4.1 微波发泡成形
        1.2.4.2 浇注发泡成形
        1.2.4.3 现场发泡成形
        1.2.4.4 涂覆发泡成形
        1.2.5 泡沫材料的应用
    1.3 生物基泡沫材料发展现状
    1.4 本课题创新意义
第二章 植物油的化学改性与产物表征
    2.1 植物油官能化反应原理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装置
        2.2.3 实验方法
        2.2.3.1 植物油的环氧化反应
        2.2.3.2 桐油的马来酸酐化反应
        2.2.3.3 环氧大豆油的丙烯酸酯化反应
        2.2.4 官能化植物油质量指标分析
        2.2.4.1 环氧值
        2.2.4.2 游离酸酐含量
        2.2.4.3 丙烯酸酯化环氧大豆油酸值
        2.2.4.4 桐油酸酐酸值
        2.2.4.5 碘值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官能化植物油的性质
        2.3.2 红外谱图分析
        2.3.2.1 官能化大豆油红外谱图分析
        2.3.2.2 环氧化蓖麻油红外谱图分析
        2.3.2.3 马来酸酐化桐油红外谱图分析
第三章 植物油泡沫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3.1 官能化植物油泡沫材料制备原理
        3.1.1 官能化植物油固化反应原理
        3.1.1.1 自由基聚合固化反应机理
        3.1.1.2 缩合聚合固化反应机理
        3.1.2 泡沫材料的形成机理
        3.1.2.1 气泡的成核过程
        3.1.2.2 气泡的长大
        3.1.2.3 泡沫的稳定和固化
    3.2 实验部分
        3.2.1 泡沫材料的制备
        3.2.2 AC发泡体系性能测试
        3.2.2.1 发气量的测试
        3.2.2.2 分解点的测试
        3.2.3 泡沫材料性能测试
        3.2.3.1 孔隙率
        3.2.3.2 吸水率
        3.2.3.3 尺寸变化率
        3.2.3.4 回弹率
        3.2.3.5 固化度
        3.2.3.6 压缩强度
        3.2.3.7 pH值和电导率(EC)
        3.2.3.8 阳离子交换能力(CEC)
        3.2.3.9 扫描电镜观察与拍照(SEM)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固化反应结果分析
        3.3.2 活化剂对AC发气量和分解点的影响
        3.3.3 泡沫材料pH、EC和 CEC的分析
        3.3.4 AESO自由基聚合固化反应制备泡沫材料影响因素分析
        3.3.4.1 引发剂G用量对泡沫材料密度的影响
        3.3.4.2 引发剂G用量对泡沫材料孔隙率的影响
        3.3.4.3 引发剂G用量对泡沫材料吸水率的影响
        3.3.4.4 引发剂G用量对泡沫材料尺寸变化率的影响
        3.3.4.5 引发剂G用量对泡沫材料回弹率的影响
        3.3.4.6 引发剂G用量对泡沫材料固化度的影响
        3.3.4.7 引发剂G和CaCO_3用量对泡沫材料压缩应力的影响
        3.3.4.8 泡沫材料泡孔形态的SEM研究
        3.3.5 MT和ECO缩合聚合反应制备泡沫材料影响因素的分析
        3.3.5.1 催化剂BC用量对泡沫材料密度的影响
        3.3.5.2 催化剂BC用量对泡沫材料孔隙率的影响
        3.3.5.3 催化剂BC用量对泡沫材料吸水率的影响
        3.3.5.4 催化剂BC用量对泡沫材料回弹率的影响
        3.3.5.5 催化剂BC用量对泡沫材料固化度的影响
        3.3.5.6 催化剂BC用量对泡沫材料尺寸变化率的影响
        3.3.5.7 CaCO_3用量对泡沫材料压缩应力的影响
        3.3.5.8 泡沫材料泡孔形态的SEM研究
第四章 培养基质质的制备及应用
    4.1 实验原料与仪器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仪器
    4.2 培养基质的制备
    4.3 培养基质性能测试
        4.3.1 外观
        4.3.2 理化性能
        4.3.2.1 堆积密度
        4.3.2.2 容重
        4.3.2.3 pH值和电导率(EC)
        4.3.2.4 阳离子交换能力(CEC)
        4.3.2.5 吸水率与保水率
    4.4 实验方法
        4.4.1 培养基质配方筛选的正交试验设计
        4.4.2 对正交试验较好培养基质配方和理论最佳配方验证实验
        4.4.3 正交试验较好培养基质样品性能影响规律的探讨实验
        4.4.4 培养基质样品的评价方法
        4.4.4.1 正交试验培养基质样品性能的评分方法
        4.4.4.2 验证实验和影响规律探讨实验培养基质样品性能的评分方法
    4.5 培养基质用于植物种植实验
        4.5.1 实验材料
        4.5.2 实验方法
    4.6 结果与讨论
        4.6.1 培养基质制备用填料的性能测定
        4.6.2 正交试验培养基质样品性能分析
        4.6.3 对正交试验培养基质较优配方和理论最佳配方验证实验结果分析
        4.6.4 正交试验培养基质较好样品性能的影响规律的研究
        4.6.5 培养基质用于植物种植实验的结果分析
        4.6.5.1 培养基质对黄瓜、凤仙花生长的影响
        4.6.5.2 培养基质对黄瓜、凤仙花根部生长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5.1 植物油的化学改性与产物表征
    5.2 植物油泡沫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5.3 培养基质的制备及应用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附录B 培养基质照片
附录C 培养基质种植植物生长照片

(4)浅析住宅建筑生态技术的选用(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论文框架
目录
上篇 住宅建筑中的生态技术概述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缘起
        1.1.2 二十一世纪住宅建筑生态发展趋势
        1.2 论题的提出
        1.2.1 概念的界定
        1.2.2 论题的提出
        1.3 研究概述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和认识的方法
        1.3.3 论文框架结构
    第2章 生态技术在住宅建筑应用中的理论和原则
        2.1 西姆.范.德.莱恩与《生态设计》
        2.2 麦克哈格与《设计结合自然》
        2.3 《可持续设计指导原则》
        2.4 盖娅运动与《盖娅住宅宪章》
        2.5 吴良镛:21世纪建筑学发展的五项原则
        2.6 杨经文:绿色建筑理论与实贱
    第3章 生态技术在住宅建筑中的适用性
        3.1 太阳能的利用
        3.1.1 太阳能的贮存
        3.1.2 太阳能在住宅建筑上的应用
        3.1.2.1 太阳能热水器
        3.1.2.2 主动式太阳能建筑
        3.1.2.3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
        3.2 沼气的利用
        3.3 节水技术与污、中、雨水处理
        3.4 垃圾的处理
        3.5 建筑节能应用
        3.5.1 节能建筑的规划设计
        3.5.1.1 日照环境设计
        3.5.1.2 建筑体形设计
        3.5.1.3 绿化环境设计
        3.5.1.4 遮阳设计
        3.5.2 建筑节能技术
        3.5.2.1 屋面节能技术
        3.5.2.2 墙体节能技术
        3.5.2.3 门窗节能技术
        3.5.2.4 通风节能技术
        3.5.2.5 空调节能技术
        3.6 生态建筑材料
        3.6.1 概念及特点
        3.6.2 生态建材的发展概况
下篇 生态技术在住宅建筑中应用实践及设计选用实例
    第4章 生态技术在住宅建筑中应用实例借鉴
        4.1 国内外生态住宅的建筑实践活动
        4.1.1 发达国家的生态住宅实践
        4.1.1.1 英国vale夫妇的理论及实践
        4.1.1.2 德国的低能耗住宅
        4.1.1.3 日本的om阳光体系住宅
        4.1.2 发展中国家的生态住宅的建筑探索
        4.1.2.1 印度查尔斯.柯里亚的设计思想及作品
        4.1.2.2 中国上海的生态住宅示范楼
    第5章 实践案例——生态技术在住宅设计中的选用
        5.1 案例概述
        5.1.1 建筑设计
        5.1.1.1 平面功能分析与风水运用
        5.1.1.2 设备系统设计
        5.1.2 景观水体设计
        5.2 生态技术选用
        5.2.1 生态技术在本案例中选用的条件及原则
        5.2.2 生态技术在本案例中选用的要素
        5.2.2.1 低能耗建筑围护结构
        (1) 外墙节能技术
        (2) 屋面节能技术
        (3) 外窗节能技术
        5.2.2.2 建筑室内环境技术
        (1) 烟囱效应与自然通风
        (2) 采光与照明
        5.2.2.3 太阳能技术
        (1) 太阳能利用及建筑节能
        (2) 太阳能热利用及建筑一体化技术
        5.2.2.4 绿色建筑材料
        (1) 概述
        (2) 绿色工程材料
        (3) 绿色装饰装修材料
        5.2.2.5 绿化配置技术
        (1) 植物资源信息
        (2) 屋顶绿化配置技术
        (3) 室内绿化配置技术
        (4) 室外绿化配置技术
        (5) 垂直绿化配置技术
    第6章 生态技术在住宅建筑中应用前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泥炭隔热板大有发展前途(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南衡阳地区新农村住宅居住环境改善研究[D]. 邓成甫. 重庆大学, 2010(04)
  • [2]东北亚地区民族温突文化比较研究[D]. 金俊峰. 中央民族大学, 2010(03)
  • [3]植物油基泡沫材料的制备及表征[D]. 韩静. 昆明理工大学, 2007(02)
  • [4]浅析住宅建筑生态技术的选用[D]. 顾程琼. 同济大学, 2006(08)
  • [5]川西北高原泥炭资源的开发利用[J]. 邢一明. 四川草原, 1984(04)

标签:;  ;  

泥炭保温板发展前景广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