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 T 细胞白血病

成人 T 细胞白血病

一、成人T细胞白血病(论文文献综述)

杨长春[1](2021)在《自拟清补方联合水浴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验案》文中研究说明该文认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机是癌毒内蓄、风热在表、热毒内蕴、正气亏虚,治以抗癌排毒、疏风清热、补益正气之法,以自拟清补方联合水浴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王维维,邱丽君,章黎华,姜文理,何珂骏,马娟,沈立松[2](2021)在《儿童ETP-ALL 1例报道及ETP-ALL诊断标准分析》文中认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儿童常见血液病,其中B-ALL约占85%,T-ALL约占15%[1]。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early T-cell precurs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ETP-ALL)占T-ALL的15%,约占儿童ALL的2.25%,临床少见,是一类具有独特免疫表型的高危疾病。

曾雪娇,谢仁古丽·阿力木,庞楠楠,刘洋,张瑞,玛利娅·木哈什,曲建华[3](2021)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和半乳糖凝集素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及半乳糖凝集素9(Gal-9)在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例初诊ALL患者的骨髓标本, 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2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Tim-3、Gal-9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合患者临床资料, 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ALL患者Tim-3、Gal-9 mRNA表达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对ALL患者总生存(OS)进行分析, 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ALL患者在初诊时Tim-3、Gal-9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86±0.47比0.45±0.05, 9.79±0.58比0.96±0.2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5, P<0.05;t=63.24, P<0.05)。不同年龄, 法、美、英(FAB)协作组分型, 危险度分级及中枢神经系统是否侵犯患者间Tim-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年龄、FAB协作组分型、白细胞计数及中枢神经系统是否侵犯、NOTCH1基因是否突变患者间Gal-9 mRNA相对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根据Tim-3、Gal-9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组, Tim-3高表达组(≥2.86)OS较低表达组(<2.86)差(P=0.048);Gal-9高表达组(≥9.79)OS较低表达组(<9.79)差(P=0.031);Tim-3、Gal-9均高表达组OS较二者均低表达组和任意一项低表达组均差(均P<0.05);Tim-3高表达、Gal-9低表达组与Tim-3低表达、Gal-9高表达组之间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1.4×109/L、BCR-ABL基因突变、中枢神经系统侵犯、Tim-3高表达、Gal-9高表达为影响初治AL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Tim-3表达水平与Gal-9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88, P<0.01)。结论 Tim-3及其配体Gal-9高表达为初治AL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Tim-3、Gal-9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评估初治ALL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

卢文艺,赵明峰[4](2021)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规范治疗》文中提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来源于淋巴前体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克隆性肿瘤。近些年随着危险分层治疗体系的完善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其它靶向药物等新药的出现,ALL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本文就ALL的诊疗规范及最新研究进展等有关内容进行简述。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5](2021)在《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文中提出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成人最常见的急性白血病之一, 约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20%30%, 目前国际上有比较统一的诊断标准和不同研究组报道的系统治疗方案, 完全缓解(CR)率可达70%90%, 35年无病生存(DFS)率达30%60%。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NCCN)于2012年首次公布了成人ALL的诊断治疗指南;我国于2013年和2016年发表了两版中国成人ALL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

王晶,杨明珍[6](2021)在《152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初诊成人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免疫分型。根据免疫分型将T-ALL患者分为ETP-ALL和non-ETP-ALL两个亚组;根据融合基因及二代测序结果将B-ALL患者分为Ph+ALL、Ph-like ALL、其他B-ALL三个亚组;分析不同亚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152例ALL患者中,B-ALL 124例,T-ALL 28例。ETP-ALL组的WBC、LDH水平、首次诱导治疗CR率低于non-ETP-ALL组,血小板计数高于non-ETP-AL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h+ALL组、Ph-like ALL组及其他B-ALL组的年龄、WBC、LDH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P-ALL组与non-ETP-ALL组的15个月OS率无显着差异,Ph+ALL组和Ph-like ALL组及其他B-ALL组的1年OS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ETP-ALL患者具有低WBC、低LDH水平、高血小板计数等临床特点,且诱导治疗效果不佳;Ph+ALL患者具有高龄、高WBC、高LDH水平等临床特点。积极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显着改善成人ALL的预后。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7](2021)在《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文中研究表明淋巴瘤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中国新发霍奇金淋巴瘤6 829例, 死亡2 807例;新发非霍奇金淋巴瘤92 834例, 死亡54 351例。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 异质性强, 治疗原则各有不同。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淋巴瘤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 淋巴瘤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研究结果, 患者生存得到了改善。为了及时反映国内外淋巴瘤治疗领域的进展, 进一步提高中国淋巴瘤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水平,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

樊文娟,徐婷婷,郭洁洁,李亚飞,姜中兴[8](2021)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JAK/STAT信号通路突变患者的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以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的异质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遗传学特征[1]。目前AL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血液学、临床特征和遗传因素上,如初诊时WBC、年龄、治疗反应、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改变以及微小残留病(MRD),后两者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2,3]。近年来,四色流式细胞术、二代测序技术(NGS)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分子遗传学改变的检测能力,本研究通过

方佳成[9](2021)在《泛实体瘤相关抗原图谱的构建及其在抗体偶联药物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上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癌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据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男性和女性将合计出现约1930万和1000万的新发病例和癌症死亡病例,其中的1800万例和930万例将来自实体瘤。然而,对肿瘤治疗的系统评估数据显示,欧洲药物管理局在2009-2013年度批准的大多数抗癌药物未能对患者的整体生命质量产生重大改善。因此,需要继续提高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疗效。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和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疗法是发展迅速的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它们通过特异性识别在恶性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之间差异过表达的靶标抗原,达到辨识肿瘤和消融肿瘤的目的。ADC和CAR-T实现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其所识别的靶标抗原是否具备足够的肿瘤特异性。因而,鉴别出理想的靶标抗原至关重要。理想的靶标抗原由恶性细胞特异性表达,然而肿瘤特异性抗原屈指可数。肿瘤相关抗原在肿瘤细胞上表达升高,在正常细胞上限制性表达,这一特性使得它们亦能够作为有效定位恶性肿瘤的靶标分子。目的:以发现理想的肿瘤相关抗原为出发点,着力于打造肿瘤相关抗原发现新平台,构建全面的泛实体瘤肿瘤相关抗原图谱,为癌症研究人员和广泛的科学与医药界科研工作者提供研究便利。方法:1.使用经统一处理的TCGA和GTEx的RNA序列数据,对19种类型实体瘤中的20242个HUGO基因进行差异分析;通过将阈值设置为Benjamini-Hochberg adjusted p值为0.01,log2Fold Change为1.0,保留那些在肿瘤细胞群中显着差异表达的HUGO基因;结合蛋白质亚细胞定位信息,排除不具备胞外结构域的蛋白;使用集成了GTEx,HPA和FANTOM5的m RNA表达信息和HPA和HPM的蛋白质丰度信息的数据集,获取在正常组织中受限表达的蛋白分子;使用公开的Blood Spot平台,发现那些在骨髓Lin-CD34+CD38-CD90+CD45RA-HSCs和Lin-CD34+CD38-CD90-45RA-MPPs中限制性表达的蛋白分子。2.将RNA测序的读段计数数据转换为TPM格式,并将每个基因在其配对适应症和正常组织中的TPM值作为差异表达分析的输入数据。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计算并绘制每个候选靶标分子在特定适应症中的表达相比其在各个人体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的差异表达谱。3.提取并整理TCGA中泛癌表型数据中的癌组织学分级,病理分级和TNM分期信息;通过挖掘MC3(“多中心多癌种突变识别”)TCGA MAF(“突变注释格式”)数据,确定靶标基因的非沉默体细胞突变(SNP和INDEL)。结合m RNA表达数据,汇编用于评价靶标基因的异质表达模式的综合数据集。4.从TCGA下载并提取靶标基因组变异数据,从Onco KB收集致癌或功能性基因组变异信息,注释并统计靶标基因的变异类型及发生频率,确定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的携带特异性驱动变异的功能性靶标。5.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CDH17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进而运用流式细胞术、过表达共定位分析、结合亲和力检测、抗体测序和可变区序列进化关系分析等,多重表征抗体的各项指标。通过偶联mc-Val Cit PABC-MMAE,制备CDH17靶向型ADC。结合体外杀伤实验与细胞内化评估,完成效应分子的初筛验证。6.通过构建KM12SM和COLO205结肠癌细胞系CDX动物模型,综合评估chi2E21-MMAE和chi2F12-MMAE的体内抗肿瘤活性。通过制备和人鼠CDH17蛋白交叉反应的ADC分子,并对给药的荷瘤小鼠的心/肺/肝/肾/结肠/直肠/脾脏进行HE染色,评估CDH17靶向型ADC对小鼠的组织毒性。7.通过慢病毒载体感染CD3+T细胞,制备LYPD3靶向型CAR-T细胞。通过对CAR-T细胞进行分化检测,确定其向效应细胞持续分化的能力。通过体外细胞杀伤实验和细胞因子分泌检测,研究LYPD3靶向型CAR-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的特异性杀伤作用。通过对荷瘤小鼠循环血中的CAR-T细胞进行计数和检测肿瘤组织中的T细胞浸润水平,揭示LYPD3靶向型CAR-T细胞在小鼠体内发挥持久抗肿瘤作用的机制。结果:1.开发专门的算法和汇编整合有泛实体瘤和正常组织的大型转录组、蛋白质组和基因组信息的综合数据集。2.系统地识别肿瘤相关抗原。通过我们的肿瘤相关抗原发现平台,筛选得到75个潜在的肿瘤相关抗原分子。特别是BACE2、CDH17、CELSR1、CELSR2、COL17A1、COL23A1、CRIM1、DSC3、GPR87、LYPD3、MUC17、NOX1、PTPRN2、SCTR、TRPM8、VCAM1等分子值得做进一步的临床前研究。3.基于CDH17蛋白定向开发的ADC分子可以在体内显着消融KM12SM和COLO205异种移植瘤,并对高表达CDH17蛋白的结肠癌病人来源的异种移植瘤表现出一定的肿瘤抑制效果。chi2F12-MMAE在体外对高药敏度的COLO205显示高水平的细胞毒性(IC50=60.9p M),chi2E21-MMAE和chi1A13-MMAE对COLO205的抑瘤水平相当(IC50:925.8 p M vs.998.3 p M)。两次单药静脉注射(Q2W)chi2E21-MMAE或chi2F12-MMAE,均能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KM12SM在小鼠体内的生长,但无法完全清除肿瘤。在COLO205 CDX模型中,按同样的给药方式静注chi2F12-MMAE,1.5 mg/kg剂量的第一针治疗可以起到平缓异种移植肿瘤增长的效果,且两周后的第二针治疗亦能继续起到溶瘤效果;3 mg/kg的中剂量治疗组有部分小鼠的肿瘤在后期出现反弹;6 mg/kg的高剂量治疗可以根治异种移植瘤。4.CDH17靶向型ADC在小鼠体内具有相对可控的组织毒性。制备了能和人鼠CDH17蛋白交叉反应的ADC分子677-MMAE,观察到在677-MMAE给药组小鼠的结直肠的局部组织中有炎症反应,聚集了大量的淋巴细胞;但在其它组织中没有出现炎症反应。此外,在观察期内,小鼠对chi2E21-MMAE、chi2F12-MMAE或677-MMAE的体内耐受良好,用药期间未有小鼠死亡个例出现,亦没有观察到10%以上的减重。5.LYPD3靶向型CAR-T细胞能够在小鼠体内对PC9异种移植肿瘤发挥持久的抗肿瘤作用。且小鼠对LYPD3-CAR-T的耐受良好,在观察期内未有小鼠死亡个例出现,亦没有观察到10%以上的减重。进一步调查发现,LYPD3-CAR-T细胞不仅在小鼠外周血中大量存在,还在高响应LYPD3-CAR-T治疗的PC9异种移植瘤组织中大量浸润。此外,LYPD3-CAR-T治疗组的小鼠脾脏内出现大量CD3+T细胞,但在对照组中却没有。CAR-T细胞的记忆表型对于激发持久的免疫应答至关重要。数据显示,LYPD3-CAR-T细胞在输注前,其中的Tn/Tscm细胞和Tcm细胞比例分别高达52.4%和21.7%,具有良好的向效应细胞分化的潜能。结论:通过开发肿瘤相关抗原识别算法和整合来自19种实体瘤和正常组织的大型转录组、蛋白质组和基因组数据,完成了泛实体瘤相关抗原的探索。通过考察CDH17靶向型ADC和LYPD3靶向型CAR-T细胞在模型小鼠中的抗肿瘤活性,例证了CDH17和LYPD3蛋白分别作为ADC和CAR-T靶标开发的可行性。

许国发,陈苏宁,刘立民,潘金兰,朱明清,吴德沛,仇惠英[10](2021)在《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lik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like ALL),又称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BCR-ABL1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其基因表达谱与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相似,但缺乏BCR-ABL1融合基因易位[1-2]。Ph-like ALL不是单一的分子畸变或染色体易位,其遗传变异具有异质性

二、成人T细胞白血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人T细胞白血病(论文提纲范文)

(1)自拟清补方联合水浴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验案(论文提纲范文)

1 病案资料
2 体会

(2)儿童ETP-ALL 1例报道及ETP-ALL诊断标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1.1 现病史
    1.2 既往史
    1.3 体格检查
2 实验室检查
    2.1 骨髓涂片及染色结果
    2.2 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结果
    2.3 基因检测结果
3 病例分析及讨论

(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规范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ALL诊断及危险度分层
2 规范化治疗
    2.1 诱导缓解治疗
    2.2 缓解后治疗
    2.3 Ph+ ALL的治疗
    2.4 CNSL的防治
3 研究进展
    3.1 CAR-T
    3.2 单抗类药物
        3.2.1 CD20单抗
        3.2.2 博纳吐单抗
        3.2.3 CD22单抗
        3.2.4 CD38单抗
    3.3 靶向药物
        3.3.1 Bcl-2抑制剂
        3.3.2 蛋白酶体抑制剂
4 小结

(6)152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152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2 T-ALL各亚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和治疗效果比较
    2.3 T-ALL、B-ALL患者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2.4 B-ALL各亚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和治疗效果比较
    2.5 152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2.6 152例患者的生存情况分析
3 讨论

(9)泛实体瘤相关抗原图谱的构建及其在抗体偶联药物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抗体偶联药物的知识现状
        引言
        1.1.1 ADC发展简史
        1.1.2 获得监管批准的上市ADC
        1.1.3 临床试验中的在研ADC及其靶标图谱
        1.1.4 抗体骨架和靶标的选择
        1.1.5 连接子类型和偶联技术
        1.1.6 有效载荷
        1.1.7 ADC在体内的工作原理
        1.1.8 ADC对难治性癌症的治疗
        1.1.9 ADC的毒性问题
        1.1.10 ADC耐药机制
        1.1.11 未来展望
    1.2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的知识现状
        引言
        1.2.1 CAR-T发展简史
        1.2.2 CAR-T细胞的工作原理
        1.2.3 CAR和T细胞受体的结构
        1.2.4 获得监管批准的CAR-T
        1.2.5 CAR-T细胞疗法的毒性
        1.2.6 未来挑战、机会和应用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第二章 基于多组学构建泛实体瘤相关抗原图谱
    引言
    2.1 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2.1.1 正常组织转录组和蛋白组的数据采集
        2.1.2 蛋白质亚细胞定位数据的采集与编译
        2.1.3 人体组织器官的重排与映射
        2.1.4 正常组织的表达及其分级
        2.1.5 基因在肿瘤及其癌旁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分析
        2.1.6 基因在肿瘤与其他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分析
        2.1.7 肿瘤组织转录组、基因组和表型数据的编译
        2.1.8 功能相关突变的注释
        2.1.9 预测肿瘤相关抗原的蛋白过表达率
        2.1.10 肿瘤相关抗原与癌细胞功能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2.1.11 基因集富集得分分析
        2.1.12 临床试验的检索策略
        2.1.13 统计分析
    2.2 分析结果
        2.2.1 组装综合数据集并通过算法识别肿瘤相关抗原
        2.2.2 肿瘤相关抗原的表达谱与差异表达谱
        2.2.3 肿瘤相关抗原的异质表达谱
        2.2.4 预测肿瘤相关抗原的蛋白过表达率
        2.2.5 癌症驱动基因变异全景
        2.2.6 候选肿瘤相关抗原的组合评估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靶向CDH17 的新型ADC的制备及抗结直肠癌活性研究
    引言
    3.1 实验动物
    3.2 实验仪器及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TCGA与 GTEx中 CDH17的m RNA数据的获取与分析
        3.3.2 免疫原的设计与制备
        3.3.3 制备靶向CDH17 的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方案
        3.3.4 抗体可变区基因测序
        3.3.5 鼠-人嵌合抗体的构建与表达纯化
        3.3.6 抗体结合亲和力的测定
        3.3.7 CDH17 靶向抗体偶联vc MMAE
        3.3.8 细胞内吞实验
        3.3.9 细胞膜蛋白的提取
        3.3.10 免疫沉淀
        3.3.11 免疫沉淀产物的银染
        3.3.12 蛋白免疫印迹
        3.3.13 免疫组化
        3.3.14 免疫荧光
        3.3.15 流式细胞实验
        3.3.16 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3.3.17 体内抑瘤活性实验
        3.3.18 统计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CDH17 在消化道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3.4.2 CDH17 靶向抗体的多重表征
        3.4.3 CDH17 靶向ADC的制备与表征
        3.4.4 CDH17 靶向ADC在体外的抗肿瘤活性
        3.4.5 CDH17 靶向ADC在 KM12SM结肠癌异种移植模型中的抗肿瘤活性
        3.4.6 CDH17 靶向ADC在 COLO205 结肠癌异种移植模型中的抗肿瘤活性
        3.4.7 荷瘤小鼠对CDH17 靶向ADC的耐受性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靶向LYPD3的CAR-T细胞的抗肺腺癌活性研究
    引言
    4.1 实验动物
    4.2 试剂耗材及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TCGA与 GTEx中 LYPD3 m RNA数据的获取与分析
        4.3.2 抗体人源化
        4.3.3 慢病毒包装
        4.3.4 CD3+T细胞的复苏与激活
        4.3.5 CD3+T细胞慢病毒感染
        4.3.6 CAR-T细胞分化与耗竭的检测
        4.3.7 CAR-T体外细胞杀伤
        4.3.8 CAR-T体内活性实验
        4.3.9 细胞因子的检测
        4.3.10 统计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LYPD3 蛋白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4.4.2 LYPD3 靶向的CAR-T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4.4.3 LYPD3 靶向的CAR-T细胞在PC9 肺腺癌异种移植模型中抗肿瘤活性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Ph-like ALL的诊断
    1.1 Ph-like ALL的临床特点
    1.2 Ph-like ALL的遗传学异常
        1.2.1 CRLF2基因重排和突变
        1.2.2 ABL类融合
        1.2.3 JAK2或EPOR重排
        1.2.4 其他JAK/STAT信号通路及Ras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异常
        1.2.5 其他不常见融合
    1.3 Ph-like ALL的诊断流程
2 Ph-like ALL的治疗

四、成人T细胞白血病(论文参考文献)

  • [1]自拟清补方联合水浴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验案[J]. 杨长春. 中国民间疗法, 2021(22)
  • [2]儿童ETP-ALL 1例报道及ETP-ALL诊断标准分析[J]. 王维维,邱丽君,章黎华,姜文理,何珂骏,马娟,沈立松. 检验医学, 2021(11)
  • [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和半乳糖凝集素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曾雪娇,谢仁古丽·阿力木,庞楠楠,刘洋,张瑞,玛利娅·木哈什,曲建华. 白血病·淋巴瘤, 2021(11)
  • [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规范治疗[J]. 卢文艺,赵明峰. 临床荟萃, 2021(10)
  • [5]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1(09)
  • [6]152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J]. 王晶,杨明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22)
  • [7]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 中华肿瘤杂志, 2021(07)
  • [8]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JAK/STAT信号通路突变患者的预后分析[J]. 樊文娟,徐婷婷,郭洁洁,李亚飞,姜中兴.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1(07)
  • [9]泛实体瘤相关抗原图谱的构建及其在抗体偶联药物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上的应用[D]. 方佳成. 西北大学, 2021(12)
  • [10]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J]. 许国发,陈苏宁,刘立民,潘金兰,朱明清,吴德沛,仇惠英.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21(07)

标签:;  ;  ;  ;  ;  

成人 T 细胞白血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