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kV输电线路陶瓷负荷开断事故分析及对策

66kV输电线路陶瓷负荷开断事故分析及对策

一、66kV送电线路陶瓷断担事故分析及其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马军[1](2012)在《模拟雾霾对输电线外绝缘的影响及监测装置的设计》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规模迅速扩大,雾霾现象日趋严重,雾霾多发地区又是我国重要的输电走廊或用电高负荷地区。由雾霾引起的闪络事故波及面广,停电时间长,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针对雾霾对输电线外绝缘的影响,本文模拟了水雾、盐雾、酸雾环境,进行了棒-板间隙及人工污秽绝缘子的放电特性实验,并探索了雾霾监测方法。建立了水雾、盐雾、酸雾发生装置及放电实验雾室,进行了棒-板间隙放电特性和人工污秽绝缘子放电特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气雾对棒-板间隙和污秽绝缘子的放电电压有很大的影响;在间隙距离较短时可提高放电电压;随着间隙距离的增加,气雾反过来使击穿电压降低;盐雾、酸雾都会使棒-板间隙和绝缘子的放电电压降低,但酸雾的影响更加显着。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有气雾氛围的棒-板间隙放电模型,使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空间电场分布计算,得出气雾颗粒对空间电场畸变的影响特性,提出气雾颗粒对空间电场畸变及空间电荷的影响机制,分析了该机制对气雾放电发展过程的影响机理及对击穿电压影响的原因。在上述实验与理论分析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电容电流参量的大气雾霾实时监测方法。开展了电容电流参量和模拟气雾放电特性的相关性实验,以大量相关性实验数据为依据,设计了雾霾监测系统并得出初始雾霾预警值。该系统采用太阳能供电,利用GSM无线网络技术,可长期户外运行并传输记录监测数据。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时会发出警告,以便相关部门能够及时采取预防应对措施,防止输电线路雾霾污秽放电事故发生,提高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刘胜芳[2](2012)在《电网绝缘子故障诊断算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如今由于电网发生污闪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已严重影响到电网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其所产生的经济损失以及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本文分析了污闪发生的机理,并从大气污染、气象条件、外绝缘配置水平以及劣质绝缘子等方面分析了引发电网发生严重污闪事故的原因。本文通过系统研究绝缘子污秽闪络放电的发展过程和机理,并充分利用专家已总结出的评判技术及方法,描述了各个输入特征量之间的特殊关系,最后构建了可高效、精确、系统的诊断绝缘子故障的电网绝缘子故障诊断模型,该模型融合了模糊推理、Petri网络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技术。经过进一步研究验证了该设计拥有高效的诊断和自学习能力,文章最后编制了一套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VC++6.0的针对所提理论的仿真程序,结果表明文中所设计的故障诊断系统是非常适用和实用的。

陈刚[3](2011)在《覆冰在绝缘子上的形成机理及其防范措施》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全世界各地的输电线路均遭受了覆冰带来的危害。相对电力系统遭遇的其他自然灾害,持续的覆冰气候常带来更严重的后果,轻则发生冰闪,重则导致杆塔倒塌,线路断线,甚至电网瘫痪。如何有效地减少绝缘子上冰闪的发生,阻止绝缘子上冰柱的桥接,提高绝缘子覆冰闪络电压,这些已经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难题。本论文从绝缘子覆冰的形成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出发,回顾了国内外对于绝缘子防覆冰措施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目前绝缘子防覆冰的措施。为了研究绝缘子的覆冰问题,文中介绍了人工覆冰气候室的平台搭建,具有良好的可控、可调及实时监测功能。绝缘子的覆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本文从热平衡的角度出发建立了覆冰的热平衡方程出发,研究了绝缘子覆冰的热力学过程,分析了空气中的液水含量以及风速等因素对于覆冰形成过程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应用组合RTV涂层的方式来防止绝缘子覆冰的新方法,既能在平时的运行中降低泄漏电流,又能够在覆冰期达到较大的泄漏电流,从而弥补了目前单一应用半导体硅橡胶在绝缘子表面会长期产生较大泄漏电流而引发大量电能损耗及硅橡胶易热老化的主要缺点。并且在RTV基础上研制出半导体RTV,与RTV共同应用在绝缘子上形成组合RTV,并测试了涂料的憎水性能、半导电性能,并且在大型的覆冰气候试验箱中进行了大量的覆冰模拟试验,测试涂料的实际防冰性能。本论文建立了基于有限元法的长串悬式瓷绝缘子模型,通过对绝缘子表面分别涂覆不同厚度的半导体硅橡胶、普通RTV、组合式硅橡胶后的电场分析,在理论上分析了涂覆不同种类涂料后的防覆冰效果,分析了各种涂料对于绝缘子的电场的均匀化效果,并优化计算得出了各种类涂层的最佳厚度。

冉启鹏[4](2006)在《不同型式绝缘子交流污闪特性及其有效爬电系数的研究》文中指出人工污秽绝缘子的交流闪络电压、沿爬电距离的污闪电压梯度、有效爬电系数及放电发展过程中电弧发展的路径均与其材质和型式有关。国内外虽对交流污闪特性研究较多,但对不同型式绝缘子的有效爬电系数及电弧发展路径研究不多。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重庆大学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人工雾室内对五种典型结构的瓷和玻璃绝缘子的交流污闪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的主要试验研究工作是:①不同型式染污绝缘子的交流闪络特性;②不同型式染污绝缘子沿爬电距离的闪络电压梯度;③不同型式绝缘子的有效爬电系数;④利用高速摄像机分析污秽绝缘子串的闪络过程。通过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①人工污秽试验条件下,绝缘子串的平均闪络电压值Uf随着等值附盐密度(ρESDD)的增加而降低,但不同型式的绝缘子串,降低的趋势有差异,其闪络电压值也有较大差异。②绝缘子有效爬电系数K与ρESDD有关,随着ρESDD的增加,K也发生变化,其变化规律与绝缘子型式及材质有关:玻璃绝缘子的有效爬电系数高于瓷绝缘子,且玻璃绝缘子的K值随ρESDD的增加而增大;而对于瓷绝缘子,K随ρESDD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在放电发展过程中,局部电弧的发展路径主要取决于绝缘子的形状:LXY4-160型和LXHY3-160型绝缘子下表面的垂直棱有效抑制了局部电弧的发展,增加了其沿爬电距离的闪络电压梯度,导致其有效爬电系数增加;而对于XWP2-160型和XWP4-160型绝缘子,由于局部电弧在发展过程中桥接了伞间间隙和部分片间间隙,使得其有效爬距大大减小,有效爬电系数降低。③染污绝缘子串电弧的形成和发展要经过几个阶段:刷状放电、明亮电弧的形成、主电弧的形成、主电弧通道的延伸、局部电弧跃变(闪络)。不同型式的绝缘子串,在电弧发展的同一阶段所需的时间和电弧发展的速率不同;在不同的阶段上,同一绝缘子串电弧发展的时间和速率也不相同,从出现局部电弧到电弧发生跃变前,约为几米/s~十几米/s,而电弧在发生跃变时的速率可达几十米/s。

白尚文[5](1992)在《66kV送电线路陶瓷断担事故分析及其对策》文中指出 大连市农村电网规模;66kV送电线路40条,443公里,其中陶瓷担247.065公里,占送电线路总数的55.7%;配电线路8008公里,其中陶瓷担5440.88公里,占配电线总数的69.7%。采用陶瓷担作

二、66kV送电线路陶瓷断担事故分析及其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6kV送电线路陶瓷断担事故分析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模拟雾霾对输电线外绝缘的影响及监测装置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雾霾对棒-板间隙击穿特性的影响
    2.1 雾霾的成因与特性分析
    2.2 实验原理
    2.3 实验方法及内容
    2.4 结果及分析
    2.5 小结
3 雾霾对污秽绝缘子闪络特性的影响
    3.1 实验准备
    3.2 实验方法及内容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4 小结
4 雾霾监测方法与装置的设计研究
    4.1 总体设计
    4.2 硬件设计与研制
    4.3 软件设计与编程调试
    4.4 雾霾监测参量实验与预警设置
    4.5 小结
5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2)电网绝缘子故障诊断算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科学意义和社会应用前景
    1.2 绝缘子防污闪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2 污闪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2.1 污闪的形成过程
    2.2 影响污闪发生的因素
        2.2.1 恶劣气象条件的影响
        2.2.2 严重大气污染的影响
        2.2.3 外绝缘配置水平的影响
        2.2.4 劣质绝缘子的影响
        2.2.5 气体在导体及其周围的电离
3 神经-模糊 Petri 网
    3.1 Petri 网
    3.2 模糊推理
    3.3 人工神经网络
    3.4 模糊 Petri 网
    3.5 神经-模糊 Petri 网
4 基于神经-模糊 Petri 网的电网绝缘子故障诊断系统
    4.1 对诊断系统进行总体的设计
    4.2 对输入特征量进行模糊化处理
        4.2.1 湿润程度的模糊化处理
        4.2.2 自然因素的模糊化处理
        4.2.3 对电参数特征量进行模糊化处理
        4.2.4 对空气质量进行模糊化处理
        4.2.5 对运行时间进行模糊化处理
        4.2.6 对绝缘子的劣化程度进行模糊化处理
        4.2.7 对绝缘子的憎水性进行模糊化处理
    4.3 基于神经-模糊 Petri 网的绝缘子故障诊断系统
        4.3.1 对神经-模糊 Petri 网模型的描述
        4.3.2 对故障诊断系统进行推理的过程
        4.3.3 对基于模糊 Petri 网的简单节点进行推理的过程
        4.3.4 对基于 ANFIS 网的复杂节点进行推理的过程
    4.4 故障诊断系统的实例验证
5 故障诊断系统的仿真及结果分析
    5.1 故障诊断系统的仿真
    5.2 对绝缘子故障诊断系统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结论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覆冰在绝缘子上的形成机理及其防范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覆冰问题的研究
        1.3.2 污闪方面的研究
        1.3.3 覆冰对电气设备的影响及采取措施
    1.4 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
        1.4.1 课题内容
        1.4.2 研究方向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覆冰形成过程及机理研究
    2.1 人工气候室平台搭建
        2.1.1 人工覆冰气候室总体设计方案
        2.1.2 人工覆冰气候室具体设计
    2.2 覆冰试验模拟
    2.3 覆冰形成机理研究
        2.3.1 覆冰的热学模型
        2.3.2 热力学流体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绝缘子防覆冰涂料的开发设计
    3.1 涂料的防冰机理
    3.2 涂覆半导体RTV绝缘子的发热机理
    3.3 半导体RTV的制备
        3.3.1 试验设备以及制备流程
    3.4 半导体硅橡胶的防覆冰性能
        3.4.1 半导体RTV憎水性及憎水迁移性
        3.4.2 半导体RTV电热特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组合RTV涂层在绝缘子上的应用
    4.1 组合RTV在绝缘子上的应用
        4.1.1 组合RTV防冰机理
        4.1.2 组合式RTV绝缘子串防覆冰试验
        4.1.3 组合式RTV绝缘子串淋雨试验
    4.2 组合RTV应用于110KV长串电气性能测试
        4.2.1 试验地点与条件
        4.2.2 试验对象
        4.2.3 雨闪性能
        4.2.4 污闪性能
    4.3 组合RTV对绝缘子电场分布的影响
        4.3.1 有限元模型
        4.3.2 电场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A 半导体RTV涂料配方
附录B 半导体RTV涂料性能测试列表

(4)不同型式绝缘子交流污闪特性及其有效爬电系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防污闪措施的研究
        1.2.2 绝缘子结构、型式对污闪特性的影响
        1.2.3 绝缘子有效爬电系数的研究
        1.2.4 目前国内外对局部电弧发展过程的研究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试验装置及方法
    2.1 试品
    2.2 试验装置
    2.3 试验方法
        2.3.1 试品染污
        2.3.2 试品湿润及加压方法
        2.3.3 闪络电压的确定
        2.3.4 污闪放电过程的拍摄
    2.4 特征量及测量方法
        2.4.1 表征污秽绝缘子运行状态的特征量
        2.4.2 盐密/灰密测量
    2.5 小结
3 不同型式绝缘子的交流污闪特性及有效爬电系数
    3.1 ρESDD 对不同型式绝缘子3 片串交流污闪电压的影响
    3.2 绝缘子结构、型式对染污绝缘子闪络特性的影响
    3.3 不同型式绝缘子沿爬电距离的闪络电压梯度
    3.4 不同型式绝缘子的有效爬电系数
    3.5 不同型式绝缘子防污性能的比较
4 不同型式绝缘子串的污闪过程分析
    4.1 试验结果
    4.2 不同型式绝缘子串电弧发展过程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四、66kV送电线路陶瓷断担事故分析及其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模拟雾霾对输电线外绝缘的影响及监测装置的设计[D]. 马军.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7)
  • [2]电网绝缘子故障诊断算法的研究[D]. 刘胜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2(06)
  • [3]覆冰在绝缘子上的形成机理及其防范措施[D]. 陈刚. 沈阳工业大学, 2011(08)
  • [4]不同型式绝缘子交流污闪特性及其有效爬电系数的研究[D]. 冉启鹏. 重庆大学, 2006(01)
  • [5]66kV送电线路陶瓷断担事故分析及其对策[J]. 白尚文. 电工技术, 1992(01)

标签:;  ;  ;  ;  

66kV输电线路陶瓷负荷开断事故分析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