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14 文言文基础知识(二)

练习14 文言文基础知识(二)

一、练习14 文言基础知识(2)(论文文献综述)

童志斌[1](2014)在《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研究》文中认为文言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长期以来,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其集中表现是,文言文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在历史演进中逐渐异化为文言知识学习。新课改以来,课程标准有意扭转这种局面,文言文课程目标分别从文言、文学、文化三个向度来表述,显示出整合文言文学习各种要素的努力。然而,课程实施的实践表明,三个向度目标的简单相加难以实现真正的整合,无法实现文言文课程的实质性转变,且给课程目标的落实造成了新的困扰。要解决这一问题,须在梳理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历史脉络的基础上,对文言文课程取向、目标与内容问题进行重新审视。从现状来看,文言文课程与教学均存在突出问题。文言文课程研究,在艰难中前行。“言”“文”关系的研究成为热点,凸显了文言文课程内容这一问题焦点。建构文言文课程内容的呼声渐起,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文言文教学现状来看,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在导向上的分歧给教学带来困难,语文教材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有相当难度。摆脱教学困境的呼唤期待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有新的突破。对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问题产生的历史脉络进行审视,有助于我们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民国时期,文言文学习渐变为文言学习。随着白话文地位的不断上升,文言文课程的实用取向逐渐成为主导,造成体制、章法等文言文特有的辞章元素被弱化甚至于忽略。1963年起,文言文课程以单一的“阅读能力”为取向,文言知识在文言文课程内容中的主体地位牢固确立,并进一步窄化为文言语法知识。新课改以来,试图将文言、文学、文化加以整合的努力渐成趋势。顺应这种趋势,文言文课程应该以文化为取向,建构以“辞章”为核心的课程内容。这需要从传统中吸纳文言文辞章知识,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构“辞章”。这种努力,致力于文言文课程目标实现文言、文学、文化三个向度的内在融合,使文言文课程新内容的建构成为可能。

张安琪[2](2014)在《人教社(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文言词语知识的设置状况调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2001版新课标的出台,由于“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系统性”的提法,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语文知识出现了淡化。文言文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教材中文言知识的淡化势必带来课程与教学的新变化,也会产生新问题。淡化后的文言知识究竟呈现怎样的状况?是否带来了文言学习的积极变化?究竟是否适合文言教学的需要?基于这些疑问,本研究选取人教社(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这套教材中的文言词语知识内容设置的质量和水平进行尽可能全面的调查统计,并对这套教材在教学实际中的使用效果和一线老师的反映进行调查,用确切的调查数据和使用效果分析对这套教材的文言词语知识内容设置状况的合理性和缺陷做出评价,为今后的语文教材建设提供较为充分的数据以及基本研究资料。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即绪论部分,主要论证本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以及关于文言词语知识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第二部分是本论文的背景资料和调查方案设计,主要梳理与语文知识(主要是文言词语知识)相关的国家教学文件和学术界主流观点的背景资料,阐述本研究的意图和调查角度;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第三部分主要是对人教社(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文言词语知识的设置进行调查数据收集和展示,主要涉及书下注释、研讨与练习以及必修五知识专文,并对各部分的文言词语知识的设置特点进行概括和分析;第四部分展示使用这套教材的教学反馈和教学实际效果调查,包括教师访谈调查、课堂观察调查、发放学生测试卷进行测试调查三种形式获得的资料,对教材中文言词语知识设置的质、量和呈现方式三个层面的设置所产生的实际教学效果和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第五部分是本调查研究的结论,调查显示,这套教材的文言词语知识设置在削减了词汇学意义上的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也导致了适用于文言词语学习的、合乎文言文学习规律的知识的缺失。

杨洁[3](2019)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助读系统使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迄今为止,六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已经全部投入使用。与过去的人教版文言文助读系统相比,“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助读系统更加地“利学”和“便教”。聚焦于六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助读系统使用现状,可以从中了解教师和学生使用文言文助读系统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助读系统使用原则和使用建议,可望更加充分地发挥文言文助读系统的作用,提高其使用效率。首先阐述了研究缘起,界定了助读系统的概念,并结合研究现状确定了研究方法。其次分析了初中文言文助读系统的特点,并且在总体论述“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助读系统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对文言文助读系统各要素的特点进行分析。接着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全面调查教师和学生使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助读系统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最后是基于上述研究,结合理论和实践,构建出四个文言文助读系统的使用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从认识和行为两个层面为教师和学生提出使用建议。在教师使用方面,教师不仅应该全面认识“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助读系统,处理好与文言文助读系统的关系;而且还要灵活使用文言文助读系统各要素,优化使用方式。此外,教师还要统筹使用文言文助读系统,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在学生使用方面,学生应该深入了解“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助读系统,激发内在的使用动机,然后掌握分解使用文言文助读系统各要素的方法,转化文言文助读系统各要素的使用方式,最后协调使用文言文助读系统,强化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以上建议皆是为了教师和学生能够改进“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助读系统的使用方式,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赵冠宇[4](2020)在《以近十年高考全国卷Ⅰ为参照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 ——以P县S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先贤文人的学术思想与生活智慧。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母语的根源,其包含的语言、语法、句式等语用知识展示了古代历史背景下人们的语言习惯,使我们对文学历史的演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中华文化。以高考试题为参照的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高考试题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方向,文言文教学不仅为高考服务,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传统文化修养的也贯穿其中。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全面的认识高考试题之后,使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自觉配合、克服畏难情绪,发挥积极主动性。既响应了教育部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号召,也为一线高中学生的高考提供了保障。本文从对近十年(2010-2019年)高考全国卷I文言文试题考查内容(重点)分析与近十年(2010-2019年)高考全国卷I文言文试题形式梳理这两个部分的分析中发现近十年高考试题对学生的要求有以下四点: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核心素养、传统文化修养。针对这四个方面的要求设计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与教师的访谈问题,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整合,其中教师方面的问题分别是对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不够重视、对高考文言文中凸显的阅读能力的认识不系统、对高考文言文中蕴含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认识不深刻、对高考文言文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升华等四个问题;学生方面的问题是对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对高考文言文中阅读能力的训练不重视、对高考文言文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不全面、对高考文言文中承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深刻等四个问题。深入分析调研中发现的教师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对应的原因。最后,结合调研的学情与考试重难点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部分给出打牢文言基础、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传统文化修养四个方面的教学建议。希望对一线高中的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所帮助。

邹才蓉[5](2019)在《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以南充市城区高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文言文蕴藏着历代先贤深邃的思想和民族优秀的文化,是中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习文言文能够促进学生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文言文教学中,语法是极为重要的内容。语法作为语言单位之间的结构规律,我们只有加强对文言文语法的学习研究,掌握古人的用语习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作品。因此,本文以当前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够引起语文教师们对语法教学的关注和重视,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找到更为优化的语法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本研究的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原因、意义以及相关研究综述等方面的内容,探讨了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本文以文献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为解决问题的主要路径,在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同时,立足当前教学实践,坚持发现问题、探究原因、提出策略的研究思路,将正文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从新课标、教材和高考三方面着手,论述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阐述其教学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学生方面,对南充城区高中的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并了解其作业练习情况,整理分析获取的相关信息。同时,利用访谈和课堂观察的形式,对部分教师进行深入调查,较全面地了解当前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的真实情况。第三部分针对调研中存在的学生文言文语法基础薄弱、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从教材、学生、教师以及文言文自身特殊性出发,多维度探讨背后的原因。第四部分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根据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从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提出改善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现状的策略。首先,从教材方面来看,系统编排文言文语法内容、适当完善文言文课下注释能对教师教学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其次,教师要加强语法理论学习来提高自身素养,根据学情分阶段施教,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进而提高文言文语法教学水平;最后,学生要端正学习动机,化被动为主动,通过有效学习方法的习得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自主学习文言文语法,切实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欧阳心意[6](2020)在《初中文言散文教学目标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文言散文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目前的初中文言散文教学目标设计在内容和表述两个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文言散文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献和一线教学设计案例,探寻文言散文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并结合相应的目标设计理论和原则,针对性地提出关于文言散文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建议。本研究主要由以下三个章节构成:第一章:本章主要阐述了初中文言散文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及原因。本研究结合一线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探究目前在文言散文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目标内容空泛、缺乏针对性,目标内容片面、缺乏层次性,目标陈述照搬三维目标形式,目标陈述导向不明、主体颠倒等问题。经过探讨、分析,发现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1.教师缺乏对课程三维目标的整体认识;2.教师对文言散文教学价值认识不全面;3.教学目标设计中忽视学生主体;4.教学目标的陈述缺乏理论依据。第二章:本章内容为初中文言散文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与原则。本章节主要是为文言散文教学目标设计问题解决对策的提出做理论准备。通过对目标设计的理论分析,从相应的理论观点中吸收目标设计的依据,适当摒弃不合理之处。本章同时从“一体四面”理论和“目标陈述”理论阐述文言散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认为恰当科学的文言散文教学目标,应该从“一体四面”出发看待教学目标的内容要素,从“目标陈述”理论出发看待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并提出了文言散文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言文合一、言文并重”,以及“精读为本、博览为翼”。第三章:本章在总结文言散文教学目标设计现状和设计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文言散文教学目标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其一,从课标要求出发,落实语文素养重视目标整合,加强文化取向发掘文化价值。其二,从教材编写出发,利用助读系统明确整体教学目标,利用练习系统深入把握教学目标。其三,从文本特征出发,设计基于文言散文文本特征的教学目标。其四,从学生主体出发,针对学生认知水平分层确定目标,针对学生学习行为准确表述目标。通过上述研究,本论文旨在帮助教师更好认识文言散文教学目标,为其确定提供一些参考。

刘爽[7](2020)在《现行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先秦两汉史传散文选编及教学研究》文中提出先秦两汉时期的史传文学文辞蕴藉、情韵丰富,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智慧和时代精神。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对后世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使其成为当代语文教材中的重要选择。先秦两汉史传散文几乎占据高中文言文选材的半壁江山。但由于时代久远,先秦史传散文的教学也存在较大难题。关于如何做好先秦史传散文的教学研究,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包括四章。第一章,以人教版、鲁教版、苏教版、沪教版、粤教版和语文版为研究对象,综论不同版本高中语文教材对先秦两汉史传散文的选编情况。人教版和鲁教版教材中先秦两汉史传散文的数量最多,人教版教材中先秦两汉史传散文的选文来源最丰富。鲁教版教材中先秦两汉史传散文的具体分布呈现出连续性的特点,人教版、苏教版、沪教版、粤教版和语文版这五版教材中先秦两汉史传散文的具体分布呈现非连续性的特点。在单元处理方式上,主要有文体编排、专题编排和主题编排三种类型。其中,粤教版以文体进行编排,人教版、沪教版和苏教版以专题进行编排,鲁教版和语文版以主题进行编排。第二部分,对各版本先秦两汉史传散文的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进行比较。《鸿门宴》为六版教材的共选篇目,是观照六个版本异同的代表性作品。本章以此为例,比较六版教材中同一篇选文在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的异同。人教版的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最为贴近课标要求;鲁教版的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内容繁冗但编排灵活;苏教版的助读与练习系统少而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沪教版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操作性强;粤教版的助读和练习系统以基础知识为线索,重视对学法的培养;语文版的助读和练习系统则更具人文性。但总体来说,六版教材的助读系统与练习系统联系紧密,互为辅助,将其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第三部分,分析先秦两汉史传散文的实际教学案例及其优缺点。本部分以六版教材中出现次数较多的《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和《苏武传》为例,整理了39篇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进行分析和整理。在实际教学案例中,教师们教学目标的设置大多符合课标要求,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培养。教学方法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史传散文部分存在具体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脱离文本背景的不足之处。第四部分,提出针对性建议。在综合分析教材以及教学案例的前提下提出要树立文史结合的教学理念,准确定位教学目标,选择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期为相关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员岩岩[8](2019)在《基于“言文并重”理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言文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记录着历史的兴衰变迁,展示着不同朝代的社会风貌,体现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入选高中课本的文言文作品,都是经过千年淘洗而流传至今的优秀名篇。学生在经典作品的熏陶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涵养,汲取文化精髓,进而为传承中华文化贡献一份力量。因此,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实际的教学中“言”“文”分离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重“言”轻“文”的现象尤为突出。很多教师把理解文意,掌握基础知识当作教学的主要任务,漠视作品中的文学和文化因素,并且以个人讲解的方式包揽一切。这种做法难以实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广大教育工作者需廓清文言文教学认识的迷雾,正确处理“言”“文”关系,在“言文并重”的理念下进行高中文言文教学。本文共三大部分,五个章节。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缘由、研究综述、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和基本思路、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正文分为四章。第二章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包括文言文的内涵与特点,文言文中的“言”“文”以及言文并重的具体含义。然后阐释在“言文并重”的理念指引下进行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合理性,提出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分别为人本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第三章采用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的方式充分了解到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看,主要是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高,思想重视但行动欠缺,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方式不佳。从教师的角度看,主要是教学理念停滞不前,部分教师教学热情不高,功利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以串讲为主,存有明显的重“言”轻“文”倾向。紧接着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具体分析,主观上有认识的局限性,师生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文言素养不足,教学方法单一老套。客观原因则是文言文自身的特殊性。第四章从“言文并重”这一理念出发,明确指出高中文言文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整体性、生本性和启发性。同时,强调教师要准确把握这三个原则的核心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努力践行。第五章关于“言文并重”理念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的思考。本章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中的文言文为例,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探究具体的教学策略,努力将“言文并重”的理念落到实处。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巧设导入,创设场景,背景介绍的情趣方式帮助学生“乐”学。二是重视诵读。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明确诵读目标,引导学生从读准字音到读出节奏再到读出美感,搭建“言”“文”桥梁。三是注重互动探究,在推敲文字和挖掘文本内涵中实现“言”“文”共品。四是着重从课堂检测和写作练习入手巩固所学,促进“言”与“文”的融合。第三部分结语简要说明本文的整体结构并分析研究中存在不足的地方。总之,高中文言文教学既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又要凸显文章的人文价值,只有在“言文并重”的理念下开展系统化、人文性的教学,才能促使高中文言文教学走出迷雾,焕发光彩。

安书翰[9](2020)在《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继承和创新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在教育方面,要求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育各阶段,各领域。在此背景下,语文学科中文言文阅读的教学和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对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展开研究,旨在总结试题特点,明确试题的未来走向,并为常州市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提供建议。这不仅能够丰富和发展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研究的相关理论,还有利于改进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其教学。研究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第一章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概况。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呈现的试题上,既有文言选文,又有具体习题。选文有甲乙两篇,习题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主要考查考生重要的文言知识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第二章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命题依据。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和常州市2010-2019年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考试说明》进行命题。第三章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分析。对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分析从试题的选文、试题的内容和试题的形式三个角度展开。选文上主要分析选文的出处、类型和篇幅;试题的内容上主要分析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试题的形式上主要分析试题的题型及分值变化。第四章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特点。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呈现出三方面特点。首先,选文上取材广泛、类型丰富、篇幅适中。试题中的选文源自众多经典书籍,涉及的文学类型多样,篇幅同步或略低于教科书;其次,试题内容上知识和能力考查科学、全面。试题内容涵盖了所有重要的文言知识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其排列组合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重要的知识和能力先行考查;最后,试题形式上非选择题为主要题型,分值逐年稳定。第五章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启示。未来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在选文上将以课外文言选文为主,试题内容上,知识部分重点考查文言基础知识,能力部分强化思维品质考查力度,试题形式上非选择题仍居主导地位。常州市初中文言文教学要适当补充课外文言阅读,夯实学生文言基础知识,重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强化非选择题的有效练习。

胡虹丽[10](2010)在《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言诗文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文言诗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育中一个特殊的领域。自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以来,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已走过了百年历史,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百年来,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思想、理念、实施究竟有着怎样的演变过程?究竟留下了怎样的经验与教训?为了全面总结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所走过的路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未来发展,本论文运用文献分析、历史比较、案例研究、实地调查等方法,沿着由历史追溯到现实观照到未来构想的基本思路,坚持史论结合、古今结合、中外结合的研究原则,对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百年演变作了全景式展示,对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现实作了掘进式揭示,对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未来作了前瞻式构想。文章前有导论,后有结语,正文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历史回顾与反思”。本篇全面梳理了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发展的百年演变历程,从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目的要求、教材编选、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绎过程作了比较具体的历史描述和特征归纳。并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思想、文化的背景以及不同阶段汉语言文字的发展特点,对不同时期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特点形成的原因作了较深入地分析,力求探寻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在价值取向、目的要求、内容变迁、方法沿革等方面的一般规律。文章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把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发展的百年历程分为“现代转型”和“当代发展”两大阶段。“现代转型”包括“过渡”“激进”“平和”三个时期。从清末新政到1917年新文化运动爆发之前,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处于由传统“经学”教育向现代国文、国语教育转化的孕育和过渡时期,其主要发展趋势为“延续传统,改良文言”。这个时期的国文教学在教学宗旨上强调的仍然是“忠君”“尊孔”的圣化作用,但也明确地包含了“实用”思想,突出语文教育的工具功能;教学内容上以儒家经典为主,注重选文的经典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考虑时代要求,并注意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适切性;教学方法虽然基本上还是传统语文教育方法“读、背、讲”的延续,但不乏对传统教学法的反思和改进之举,并在延续旧法的同时,尝试引进新法。20年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突进凝结为强大的“批判传统,抑制文言”的势头,加速了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现代转型。在国语教育阶段,教育目的已由传授“圣贤之道”转向“练习常用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有自由发表思想的能力”、“启发想象力及思想力”;教育内容则由文言独霸变成文言与白话并存,并出现由文言文教学逐步过渡到白话文教学的趋势;在标举科学、民主、自由、个性的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学方法出现了由被动向主动、由接受到发现、由封闭到开放的历史转轨。1927-1949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经历了现代转型的裂变,进入到“反思传统,规范文言”的平和期。在“学科本体建构”的意识和努力下,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基本完成了现代化的革命性演变,现代文言诗文教学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进入到“当代发展”阶段。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当代发展包括“起伏”“探索”“融合”三个时期。1949年-1978年,在革命政治话语的统摄之下,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经历两次“大起大落”,在很大程度上迷失了自己的“本性”。主要表现在“政治性解读方式窄化文学价值”和“文学分析范式弱化语言训练”两个方面。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工具论”长期主导着中小学语文教学。在科学理性的引领下,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进入了“探索期”。一方面,在改变教学目标的模糊性、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训练方法的无序性等方面,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另一方面,由于对工具理性的过分推崇,训练的异化使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陷入僵化的模式。“人文论”以矫正语文“工具训练”的姿态出现于90年代之后。在深刻的现代性反思中,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被冷落多年的“文化价值”受到重视,文言诗文教学思路由单一走向融合,“文学鉴赏”得到关注,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成为审美发现、情感体验与意义建构的过程。中篇为“现实观照与剖析”。包括“坚守: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必然需求”和“异化: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实然审视”两个部分。回溯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观照现实。“坚守”,这是我们从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发展历程中解读出的一个“关键词”。现代意义上的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文章首先从课程论的视角,沿着社会、个人、学科三个层面展开了对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坚守的意义探寻。接着从理论与现实两个角度审视了当前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困境,并追溯了问题的根源,对当下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在目的、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异化现象及成因作了较深入的剖析。文章指出,当下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主要存在“教学目的南辕北辙,教学内容游移不定,教学方法两极分化,教学评价剑走偏锋,教师发展专业缺失”五个方面的异化现象。下篇为“未来前瞻与建构”。探寻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未来出路,“如何创新”是一个关键问题。文言诗文教学需要在坚守中创新,也需要在借鉴中创新。本篇写作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在前面纵览历史的基础上,思考文言诗文教学在课程、教材、教法等方面要继承与创新哪些传统经验;另一方面,在比较研究的视野中思考当下台湾、香港的文言诗文教学在课程设置、教材编排、教学方法及评价测试等方面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思考如何把当前各种先进的科学理论,教育理念及中国古代汉语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到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实践中来。基于这样的思考,把文言诗文教学的过去、现在、未来整合起来,文章提出了加强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理念和策略:确立“文化本位”的核心理念,构建“整体规划”的教学体系,凸显“诵读教学”的本体地位,树立“时代融合”的课程意识。

二、练习14 文言基础知识(2)(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练习14 文言基础知识(2)(论文提纲范文)

(1)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表目录
图目录
绪论
    一、研究问题与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核心概念:文言、文言文课程、辞章
上编:问题现状
    第一章 文献综述:艰难前行的文言文课程研究
        第一节 言、文关系热点讨论凸显问题焦点
        第二节 文言文课程内容建设呼声渐起
    第二章 现实写照:文言文教学遭遇多重困扰
        第一节 考纲与课标存在明显分歧
        第二节 教材落实课标多向度目标有困难
        第三节 文言文教学面临诸多困难
中编:历史脉络
    第三章 民国时期文言文学习渐变为文言学习
        第一节 文言文辞章地位逐渐弱化
        一、国文课标对文言文辞章较为重视
        二、民国早期国文教材重视辞章
        三、1930 年代以后文言文辞章地位逐渐弱化
        第二节 文言文学习被文言学习取代
        一、文言水平成为中学生国文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民国文言文课程的实用取向强化文言
        三、古文语译成为文言文课程内容的主体
    第四章 1963 年起文言文学习变成文言知识学习
        第一节 单一的“阅读能力”取向强化文言学习
        一、1950 年代古典文学短暂回归
        二、1963 年起文言知识的主体地位确立
        三、不同时期语文教材持续强化文言知识
        第二节 文言知识进一步窄化为文言语法知识
        一、文言语法知识逐渐成为文言知识的主体
        二、文言语法知识由手段变成课程的内容
下编:建构路径
    第五章 文言文课程应以文化为取向
        第一节 新课标文言文课程目标的调整
        一、提出文言文多向度的课程目标
        二、语文教材相应作出调整
        三、转向的真正实现存在诸多困难
        第二节 新时期文言文课程的文化取向
        一、能力取向对文言文课程实施造成牵制
        二、文言文课程的文化取向转变
    第六章 文言文课程内容应以辞章为核心
        第一节 辞章是文、道的会合点
        一、注重文辞是古文载道之必需
        二、文、道会合于辞章
        三、辞章的构成元素
        四、重视辞章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
        第二节 以辞章为核心的文言文课程内容
        一、以辞章为核心是文言文课程的内在要求
        二、从传统中吸纳文言文辞章知识
        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构“辞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民国国文教材课文影印选辑
    附录二:高中文言文教学调查问卷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编着等科研成果

(2)人教社(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文言词语知识的设置状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选题意义
    1.2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词语知识设置的文献研究
        1.2.1 老一辈教育家对文言文词语知识的看法
        1.2.2 现代语文教育界对文言词语知识的看法
        1.2.2.1 现代语文教育界对文言知识课程目的的看法
        1.2.2.2 现代语文教育界对文言词语知识地位的看法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2章 调查的背景资料和方案设
    2.1 调查研究的相关背景资料
        2.1.1 国家教学文件中对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词语知识设置要求的梳理
        2.1.1.1 1963年以来教学大纲中对文言文词语设置要求的梳理
        2.1.1.2 语文课程标准中文言词语知识设置要求的梳理
        2.1.2 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词语知识呈现状况研究文献概述
        2.1.2.1 语文知识重要性的重申
        2.1.2.2 语文教材中文言词语知识的现状
        2.1.2.3 对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词语知识的调查研究
        2.1.3 人教社《试教通讯》中对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词语知识内容的解说
    2.2 调查的研究思路和方案设计
        2.2.1 调查意图
        2.2.2 调查对象
        2.2.3 调查角度的选取
        2.2.4 调查的相关理论支撑
第3章 人教社(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文言词语知识呈现状况
    3.1 文言词语知识在书下注释中的呈现状况
        3.1.1 文言词语知识在书下注释中的呈现状况概述
        3.1.1.1 通假字在书下注释中的呈现状况
        3.1.1.2 词类活用现象在书下注释中的呈现状况
        3.1.1.3 一词多义在书下注释中的呈现状况
        3.1.1.4 词性、用法等相关文言词语知识在书下注释中的呈现状况
        3.1.1.5 书下注释中同义项复现的呈现状况
        3.1.1.6 书下注释中常用词的呈现状况
        3.1.1.7 书下注释中其他文言词语知识的呈现状况与特点分析
        3.1.2 文言词语知识在书下注释中的呈现总体特点及分析
    3.2 文言词语知识在研讨与练习中的呈现状况
        3.2.1 研讨与练习中的文言词语知识呈现状况
        3.2.1.1 从文言词语知识点层面分析研讨与练习中的文言词语知识呈现状况
        3.2.1.2 从布鲁姆目标分类学层面分析研讨与练习中的文言词语知识呈现状况
        3.2.1.3 从与注释的结合程度层面分析研讨与练习中的文言词语知识呈现状况
        3.2.2 研讨与练习中的文言词语知识呈现特点与分析
    3.3 文言词语知识在必修五知识专文中呈现状况
第4章 人教社(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文言词语知识教学效果调查
    4.1 教师访谈调查
        4.1.1 访谈目的
        4.1.2 访谈提纲的设计
        4.1.3 访谈对象及构成
        4.1.4 访谈记录汇总及分析
    4.2 课堂实录观察
        4.2.1 设计课堂实录的原因
        4.2.2 课堂实录情况介绍
        4.2.3 课堂实录的特点分析
    4.3 学习效果测试调查
        4.3.1 测试目的
        4.3.2 测试卷的设计
        4.3.3 测试对象与方法
        4.3.4 测试结果数据统计及分析
        4.3.4.1 通假字部分
        4.3.4.2 词类活用部分
        4.3.4.3 同义项复现部分
        4.3.4.4 一词多义部分
        4.3.4.5 常用词部分
        4.3.4.6 古今异义部分
    4.4 人教社(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文言词语知识教学效果调查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书下注释文言词语知识呈现情况
附录二:研讨与练习中文言词语知识呈现情况
附录三:访谈提纲
附录四:课堂实录
附录五:高中文言文词语知识测试卷设计
致谢

(3)“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助读系统使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助读系统分析
    第一节 初中文言文助读系统的特点
    第二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助读系统的总体特点
    第三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助读系统各要素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助读系统使用现状
    第一节 调查概况
    第二节 师生使用现状分析
    第三节 主要存在问题及原因
第三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助读系统使用建议
    第一节 使用原则
    第二节 使用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助读系统教师使用情况调查结果
附录2:“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助读系统教师使用情况访谈提纲
附录3:“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助读系统学生使用情况调查结果
后记

(4)以近十年高考全国卷Ⅰ为参照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 ——以P县S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一、选题的缘由
        二、论文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国外文献研究现状
        二、国内文献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近十年(2010-2019 年)高考全国卷I文言文试题分析
    第一节 近十年(2010-2019 年)高考全国卷I文言文试题考查内容分析
        一、文言基础知识
        二、文言文阅读选文的分析
    第二节 近十年(2010-2019 年)高考全国卷I文言文题型梳理
        一、主观题
        二、客观题
    第三节 近十年(2010-2019 年)高考全国卷I文言文命题特点
        一、文言基础考核非常扎实
        二、文言文阅读能力要求逐渐提高
        三、日益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日益加强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培养
第二章 P县S中学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调研
    第一节 调研的实施
        一、调研和访谈对象的选取
        二、调查、访谈问卷的设计
    第二节 P县S中学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对教师访谈的分析
        二、对学生的调研数据分析
第三章 P县S中学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二、学生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四章 高考试题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应对策略
    第一节 教师方面的应对策略
        一、严格监督,打牢文言基础
        二、着重培养,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三、深入研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四、层层深入,培养传统文化修养
    第二节 学生方面的应对策略
        一、丰富方法,打牢文言基础
        二、注重理解,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三、贯彻落实,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四、继承弘扬,培养传统文化修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5)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以南充市城区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原因和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概述
    第一节 新课标对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的要求
        一、新课标对语法教学的要求
        二、新课标对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的要求
    第二节 高中教材对文言文语法知识的呈现
        一、高中教材中文言文选文概况
        二、高中教材中文言文语法概况
    第三节 高考对文言文语法知识的考查
        一、考试大纲及说明对文言文语法的考查要求
        二、高考试题对文言文语法的考查内容
    第四节 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词类活用
        二、文言虚词
        三、文言特殊句式
第二章 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现状调研
    第一节 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现状调查概述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设计
        四、调查过程
    第二节 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一、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二、教师访谈调查分析
        三、作业练习情况调查分析
第三章 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第一节 教材因素
        一、文言文语法编排不够合理
        二、文言文课下注释不够全面
    第二节 学生因素
        一、学习动机较为功利
        二、学习方法略为呆板
        三、阅读与积累习惯有待培养
    第三节 教师因素
        一、文言文语法教学认识不够充分
        二、初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衔接断层
    第四节 文言文自身因素
        一、文言文的学习缺少语言环境
        二、文言语法知识的学习具有难度
第四章 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现状改进策略
    第一节 完善高中教材中文言文语法编排
        一、系统编排文言文语法内容
        二、适当完善文言文课下注释
    第二节 提高教师文言文语法教学水平
        一、加强语法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二、提前了解学情,分阶段实施教学
        三、创新语法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
    第三节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语法
        一、树立长远目标,化被动为主动
        二、系统归纳,集中复习
        三、利用网络,辅助学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6)初中文言散文教学目标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文言文教学研究现状
        (二)文言文教学目标设计研究现状
    三、概念界定
        (一)文言散文的特征及概念
        (二)教学目标的概念界定
第一章 文言散文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文言散文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内容有误
        二、目标表述有误
    第二节 文言散文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归因
        一、缺乏对课程三维目标的整体认识
        二、对文言散文教学价值认识不全面
        三、教学目标设计中忽视学生主体
        四、教学目标的陈述缺乏理论依据
第二章 文言散文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与原则
    第一节 文言散文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一体四面”:文言散文目标设计的内容要素
        二、“目标陈述”:文言散文目标设计的表述形式
    第二节 文言散文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一、遵循“言文合一、言文并重”原则
        二、遵循“精读为本、博览为翼”原则
第三章 文言散文教学目标设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第一节 从课标要求出发设计教学目标
        一、落实语文素养,重视目标整合
        二、加强文化取向,发掘文化价值
    第二节 从教材编写出发设计教学目标
        一、助读系统——明确整体教学目标
        二、练习系统——深入把握教学目标
    第三节 从文本特征出发设计教学目标
        一、文言散文的文本特征
        二、基于文言散文文本特征的教学目标设计
    第四节 从学生主体出发设计教学目标
        一、针对学生认知水平,分层确定目标
        二、针对学生学习行为,准确表述目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现行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先秦两汉史传散文选编及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中语文教材中先秦两汉史传散文选编综论
    第一节 选文数量
    第二节 选文来源
    第三节 选文分布及其特点
第二章 六个版本的助读系统与练习系统——以共有篇目《鸿门宴》为例
    第一节 助读系统的比较
        一、单元导语
        二、注释
        三、插图
        四、补充资料的设置
    第二节 练习系统的比较
        一、课后习题的数量
        二、编排模式
        三、练习题的内容比较
第三章 教学案例分析
    第一节 精彩的群像描写——《鸿门宴》
    第二节 典范的外交辞令——《烛之武退秦师》
    第三节 崇高的民族气节——《苏武传》
    第四节 慷慨的爱国情怀——《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四章 先秦两汉史传散文教学策略探究
    第一节 树立文史结合的教学理念
    第二节 准确定位先秦两汉史传散文的教学目标
    第三节 确定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第四节 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言文并重”理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综述
        1.2.1 关于文言文中的“言”“文”含义
        1.2.2 关于文言文中的“言”“文”关系
        1.2.3 关于文言文教学策略的研究
        1.2.4 关于“言文并重”理念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基本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访谈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文言文的内涵
        2.1.2 文言文的特点
        2.1.3 文言文的“言”和“文”
        2.1.4 言文并重的含义
    2.2 “言文并重”理念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理论基础
        2.2.1 人本主义理论
        2.2.2 认知主义理论
        2.2.3 建构主义理论
        2.2.4 语文课程标准
第3章 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
    3.1 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调查
        3.1.1 调查对象及工具的设计说明
        3.1.2 调查结果梳理
    3.2 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成因分析
        3.2.1 客观原因
        3.2.2 主观原因
第4章 “言文并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4.1 整体性
    4.2 生本性
    4.3 启发性
第5章 “言文并重”理念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
    5.1 以情激趣,追寻“言”“文”合一
        5.1.1 巧设导入,趣味开场
        5.1.2 创设场景,引情入境
        5.1.3 背景介绍,增添乐趣
    5.2 重视诵读,搭建“言”“文”桥梁
        5.2.1 诵读的重要意义
        5.2.2 诵读的实践要求
    5.3 互动探究,实现“言”“文”共品
        5.3.1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重要性
        5.3.2 互动探究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5.4 巩固练习,促进“言”“文”相融
        5.4.1 课堂检测,强化知识
        5.4.2 鼓励写作,开拓思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概况
    第一节 2010年—2014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概况
    第二节 2015年—2019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概况
第二章 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命题依据
    第一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二节 2010—2019年的常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考试说明》
    第三节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
第三章 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分析
    第一节 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分析
        一、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出处
        二、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类型
        三、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篇幅
    第二节 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内容分析
        一、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知识结构
        二、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能力结构
    第三节 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形式分析
        一、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题型设置
        二、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分值设置
第四章 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特点
    第一节 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特点
        一、选文取材多样
        二、选文类型丰富
        三、选文篇幅适中
    第二节 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内容特点
        一、知识和能力考查科学
        二、知识和能力涵盖全面
    第三节 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形式特点
        一、非选择题题型为主
        二、分值逐年稳定
第五章 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启示
    第一节 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未来走向
        一、以课外文言选文为主
        二、重点考查文言基础知识
        三、强化思维品质考查力度
        四、非选择题仍占主导地位
    第二节 对常州市初级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建议
        一、适当补充课外文言阅读
        二、夯实学生文言基础知识
        三、重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四、关注非选择题的有效练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切入点的选择及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已有研究述评
    五、论文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
上篇:历史回顾与反思
    第一章 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现代转型
        第一节 延续传统,改良文言:过渡期(1902年-1917年)
        一、清末民初教育的形势
        二、五四前期语文的进步
        三、文言诗文教学的改良
        第二节 批判传统,抑制文言:激进期(1917年-1927年)
        一、激进转型的发生
        二、激进转型的表现
        三、激进转型的意义
        第三节 反思传统,规范文言:平和期(1927年-1949年)
        一、"国文程度低落"引发"复古"争议
        二、"课程标准演进"凸显传统文化价值
        三、"学科本体建构"规范文言诗文教学
    第二章 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当代发展
        第一节 政治话语,放逐文言:起伏期(1949年-1978年)
        一、政治风云中文言诗文教学的命运起伏
        二、政治语境中文言诗文教学的本性迷失
        三、政治夹缝中文言诗文教学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 工具理性,规划文言:探索期(1978年-1997年)
        一、工具论的深化与文言诗文教学的定型
        二、理性的引领与文言诗文教学的规律性探索
        三、训练的异化与文言诗文教学模式的僵化
        第三节 人文复兴,正视文言:融合期(1997年-现在)
        一、文化价值:人文语境下文言诗文教学的价值重估
        二、文学鉴赏:人文视野下文言诗文教学的思路转向
        三、主体彰显:人文视域下文言诗文教学的理念更新
中篇:现实观照与剖析
    第三章 坚守——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必然需求
        第一节 社会的发展需要文言诗文教学的坚守
        一、推进民族化需要文言诗文教学的坚守
        二、走向全人类需要文言诗文教学的坚守
        第二节 学生的成长需要文言诗文教学的坚守
        一、语言纯化与心灵净化
        二、经典阅读与语文素养
        第三节 语文学科的发展需要文言诗文教学的坚守
        一、语文学科民族化的建设需要文言诗文教学的坚守
        二、文言诗文教学有助于现代汉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四章 异化——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实然审视
        第一节 教学目的的南辕北辙
        一、历年教学目的的简要回顾
        二、现行课标表述的模糊不清
        三、实际教学运作的理解错位
        第二节 教学内容的游移不定
        一、摇摆不定的选文数量
        二、莫衷一是的编排序列
        三、抽象狭隘的选文标准
        四、虚虚实实的知识内容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两极分化
        一、传统套路的拘泥不化
        二、现代手段的哗众取宠
        第四节 教学评价的剑走偏锋
        一、文化内涵重道义轻人性
        二、试题题型重客观轻主观
        第五节 教师发展的专业缺失
        一、职前教育——古代汉语教学的失落
        二、职后发展——传统文化底蕴的缺失
下篇:未来前瞻与建构
    第五章 创新——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应然建构
        第一节 确立"文化本位"的核心理念
        一、文化本位——汉语文化视野下的文言本色
        二、素养取向——文化本位理念下的目的定位
        三、文言定篇——文化本位观照下的选文类型
        第二节 构建"整体规划"的教学体系
        一、战略转移:提前起步,重心前移
        二、战略规划:相对独立,整体部署
        第三节 凸显"诵读教学"的本体地位
        一、为何要以"诵读为主"
        二、当下文言诗文诵读教学的偏误
        三、如何凸显"诵读教学"的本体地位
        第四节 树立与"时代融合"的课程意识
        一、选文主题关注人性之美
        二、文本解读融入时代因素
        三、资源开发接通时代活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练习14 文言基础知识(2)(论文参考文献)

  • [1]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研究[D]. 童志斌. 上海师范大学, 2014(11)
  • [2]人教社(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文言词语知识的设置状况调查研究[D]. 张安琪. 首都师范大学, 2014(09)
  • [3]“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助读系统使用研究[D]. 杨洁. 广州大学, 2019(01)
  • [4]以近十年高考全国卷Ⅰ为参照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 ——以P县S中学为例[D]. 赵冠宇. 喀什大学, 2020(07)
  • [5]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以南充市城区高中为例[D]. 邹才蓉. 西华师范大学, 2019(01)
  • [6]初中文言散文教学目标设计研究[D]. 欧阳心意.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7]现行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先秦两汉史传散文选编及教学研究[D]. 刘爽.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8]基于“言文并重”理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D]. 员岩岩.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9]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研究[D]. 安书翰. 扬州大学, 2020(02)
  • [10]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D]. 胡虹丽. 湖南师范大学, 2010(10)

标签:;  ;  ;  ;  ;  

练习14 文言文基础知识(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