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遗失四封书信的历史价值

老舍遗失四封书信的历史价值

一、老舍四封佚信的史料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李牧[1](2021)在《吴组缃集外佚文辑说》文中提出2020年6月,《吴组缃全集》(吴泰昌、朱寒冰主编,以下简称《全集》)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包括长篇小说《山洪》、短篇小说卷、诗歌散文卷、宋元文学史稿、古代文学评论卷、现代文学评论卷、书信日记序跋卷共七卷,涵盖了小说、诗歌、散文、文学史研究和文学评论等多个领域,无疑为吴组缃研究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文献资料。虽历经数载,辑佚钩沉,但仍不免有遗珠之憾。笔者在民国时期报刊上辑获吴组缃文章16篇,均为《全集》及其他作品集、文集所失收,

李婷婷[2](2021)在《茅盾书信研究(1919-1949)》文中提出

钟李瑶[3](2021)在《论赵清阁戏剧中的女性形象》文中提出

宫立[4](2021)在《中国现代作家集外文的发掘、整理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掘、整理与研究现代作家集外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本人意愿、政治方面的考量以及编者精力有限等多方面原因,都可能导致现代作家"全集"不"全",因此,需要发掘、整理集外文。为了避免无效劳动或重复劳动,研究者在发掘和整理过程中,需要考证辨析作家的笔名,确保文字录入正确,了解首发报刊和文章的转载情况,同时还要关注其他同仁的研究成果。至于处理集外文的方式是侧重辑录还是侧重研究,则取决于研究者的个人兴趣与特长。

石兴泽[5](2020)在《事本·文本·人本:新世纪老舍研究及其展望》文中指出新世纪老舍研究取得显着成果。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将这些成果大致分为"事本"研究、"文本"研究和"人本"研究。"事本"研究注重考证析疑,恢复史实原貌,在钩沉史籍、佚文、佚信等方面屡有新发现;"文本"研究则立足老舍作品,在文本扩展、论述深切和宏观概括等方面深耕细作,翻新旧论,贡献新识,成果可观;"人本"研究主要考察老舍的精神世界,学者纵横结合,多点审视,深及老舍精神世界的多个方面。这些成果有助于深入认识老舍和他的作品、重估其文学创作的成就和价值。与此同时,新世纪老舍研究一定程度上存在研究队伍断层、缺少跨学科贯通等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老舍研究需要"老人"和"新锐"持续努力,系统研究,这样才能取得更多突破和进展。

段燕[6](2020)在《在文学与抗战之间 ——论老舍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战时期是老舍文学创作的重要阶段。本文以老舍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从抗战与文学相结合的角度着手分析该时期老舍的文学创作在题材、体裁、叙事的变化,并分析其产生这一系列转变的原因。抗战时期的文化背景只对老舍的文学创作提出了宏观要求,并没有指明如何改变。因此,抗战时期老舍文学创作中的一系列变化是他积极迎合抗战且坚守文学园地的结果。本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是对学界已有的老舍研究,特别是抗战时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而得出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正文部分由四章构成:第一章探讨抗战时期老舍作品主题与题材的转型。基于抗战现实的需要,抗战题材是老舍作品的主要书写对象,抗战主题是老舍作品的主旋律,牺牲与奉献是老舍作品的情感基调。同时,老舍重新审视国民性,挖掘国民之优根,并解剖汉奸群体的异质性。老舍通过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挖掘出了国民性的复杂性、多义性,更新了国民性的内容。第二章探讨抗战时期老舍创作文体的变化。抗战时期老舍的创作涉及小说、戏剧、诗歌、散文、鼓词、杂文等多种文体。该时期,由于社会现实的需要、大后方文艺论争的影响以及文学自身发展规律,老舍适时调整创作文体,并且其创作文体总体演变趋势为:放弃小说——制作通俗文艺——回归小说,与此同时,老舍在创作戏剧时经历了由借鉴小说技巧到强化戏剧技巧的过程。第三章探讨抗战时期老舍作品叙事策略的演变。在抗战时期,老舍突破第三人称叙事方式,在小说、诗歌、散文等创作中,综合运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老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宣告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同时,老舍在小说中采取多样化的叙事结构,一是采取人物与情节并置、辅以心理描写的叙事结构,人物、情节、心理活动共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二是采用大笔勾勒和细致描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叙事,故事有头有尾,作品达到整体性与个体性相结合的境界。第四章探讨抗战时期老舍文学创作转变成因。由于抗战时期的宏观背景和老舍抗战时期的文艺观,他的文学创作才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在艺术使命与社会使命感等多方要求下,老舍兼顾抗战与文学,顺势调整创作,并宣告其文学上的新形式、新风格正走在创造的路上。由“制作”向“创造”的转向加速了老舍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题材、文体和风格的步伐。结语在全文的基础上,再次对老舍抗战时期的创作进行总结概括。

付祥喜,莫堂辉[7](2020)在《沈从文复李恺玲的一封佚信考释》文中认为本文钩沉沈从文写给李恺玲的一封复信。沈从文不仅逐一回答李恺玲提出的十二个问题,还谈到对现代文学史研究尤其"作家排队"现象的看法等,为了解沈从文生平、创作和晚年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材料。笔谈式问答与信函融为一体的结构,使该信具有特殊价值。

汪宁宁[8](2020)在《论赵清阁的重写型作品》文中提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清阁是一位有成就、有影响的作家。在近70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她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题材涉及小说、诗歌、散文、电影剧本、话剧等等。重写型作品是赵清阁所有创作中的一个独特存在,通过对前文本地继承与创新,创作出符合时代语境的新文本,饱含作者鲜明的思想意识和创新精神。论文共包括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先对本文的“重写型”作品的概念进行说明,介绍赵清阁的创作概况,指出她的部分作品是采用独特的“重写”手法创作的。接着考察国内外对赵清阁重写型作品的研究现状并说明本论文选题意义。正文部分共分为三章,分别从创作意图、重写策略和价值意义的角度进行论述。第一章是赵清阁重写型作品的创作意图。首先分析赵清阁为了解决抗战时期的“剧本荒”问题,以国外文学作品为蓝本进行重写的四部剧本。并剖析她改编的两部历史剧,这六部剧本充分的体现了抗战背景下的爱国主题的书写。其次以抗战后期的《红楼梦》改编剧以及建国以后的重写型作品为例,探讨其中的反封建主旨思想。最后通过这些重写型作品,探析改编者在创作过程中所体现的独立思想和心路历程。第二章是赵清阁重写型作品的重写策略。先阐释赵清阁在改编过程中所采取的创作手法,即在尊重原着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然后从作家的改编实践中去探讨其文本里出现的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最后赵清阁有机地发挥舞台的独特性,克服局限性,拓展舞台空间,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第三章是赵清阁重写型作品的价值与意义。一方面,赵清阁选择了自觉认同主流的抗战话语,并通过戏剧改编呼应这种话语。另一方面,赵清阁将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忧患写进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中,希望能通过这些作品唤醒人们的反封建意识以及追求自由民主的意识。结语部分探析赵清阁以笔作为武器,将自己的满腔热血倾注于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她笔下的人物形象生灵活现、有血有肉,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不会出于自身的利益而刻画失真的人物,也为后人继续进行重写型作品的创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曾祥金[9](2020)在《民国期刊编读栏目及其文学史料价值——以《现代》杂志为中心的考察》文中提出《现代》编读栏目在体现编者编辑立场和建构公共讨论空间、作为"副文本"对"正文本"进行阐释和补充、保存现代文学史料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同时,它体现出的良好的编读关系,对当下期刊界的编读互动来说不无启示意义。由此,在现在的出版大环境下,编者只有把读者当成朋友,以诚相待,一本杂志才能走得更远。

刘亚男,肖明[10](2019)在《书信的研究价值与编纂出版》文中认为书信作为文献的一种存在形式,具有其他文献所不完全具备的特殊价值。本文从史料价值、文学价值、文物价值、思想与艺术价值四个方面对其研究价值进行论述,同时分析了书信文献在编纂出版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资料搜集、辨伪与释读、编纂体例的制定、出版与校订等工作。对书信文献的编纂出版工作进行系统性的梳理有助于其更好地被发掘与利用。

二、老舍四封佚信的史料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舍四封佚信的史料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吴组缃集外佚文辑说(论文提纲范文)

(4)中国现代作家集外文的发掘、整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集佚之价值
二、笔名之考证
三、集佚如何免重复
四、集外文的整理与录入
五、辑录与研究

(5)事本·文本·人本:新世纪老舍研究及其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事本”研究
二、“文本”研究
三、“人本”研究
四、问题与前瞻

(6)在文学与抗战之间 ——论老舍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1.1 国内老舍研究现状
        1.1.2 国外老舍研究现状
    1.2 研究空间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2 抗战时期老舍作品主题与题材的转型
    2.1 民族意识下的抗战书写
        2.1.1 抗战主题是抗战时期老舍作品的主旋律
        2.1.2 牺牲与奉献是抗战时期老舍作品的情感基调
        2.1.3 抗战时期老舍追求建国理想
    2.2 为抗战寻民族之优根
        2.2.1 国族意识觉醒的大家长形象
        2.2.2 刚毅顽强的知识分子形象
        2.2.3 坚韧爱国的贤妻良母形象
        2.2.4 对国民劣根性的再思考
3 抗战时期老舍创作文体的演变
    3.1 抗战时期老舍创作文体的总体演变趋势
        3.1.1 抗战下的顺势而为
        3.1.2 文艺论争下的因势利导
    3.2 抗战时期老舍对戏剧文体的辩证认识
        3.2.1 抗战时期老舍戏剧作品中的小说笔法
        3.2.2 强化戏剧技巧
4 抗战时期老舍作品叙事策略的演变
    4.1 多变而主观的叙事视角
    4.2 战争对老舍作品叙事结构的启示
5 抗战时期老舍文学创作转变成因
    5.1 于战火轰炸中寻找出路
    5.2 老舍抗战时期的文艺态度
        5.2.1 文学为抗战服务
        5.2.2 为文学而艺术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沈从文复李恺玲的一封佚信考释(论文提纲范文)

一信件及写作时间
二《拟提出的问题》若干史实考
三短函与附言考释
四此信的特殊价值

(8)论赵清阁的重写型作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重写”概念界定与赵清阁重写型作品分类
    二、赵清阁重写型作品的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第一章 赵清阁重写型作品的创作意图
    第一节 抗战背景下爱国主题的书写
    第二节 反封建主旨思想的有效提炼
    第三节 作家独立思想和心路历程的反映
第二章 赵清阁重写型作品的重写策略
    第一节 再创造过程即为研究过程
    第二节 象征手法在重写中的实践
    第三节 戏剧舞台造型的艺术处理
第三章 赵清阁重写型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节 重写型作品的影响与价值
    第二节 中外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扬
    第三节 重写型作品的缺陷与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9)民国期刊编读栏目及其文学史料价值——以《现代》杂志为中心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编辑立场与公共讨论空间的建构
二、期刊“副文本”对“正文本”的阐释与补充
三、《现代》编读栏目的文学史料价值
四、余论

(10)书信的研究价值与编纂出版(论文提纲范文)

1 书信与书信集的概念
2 书信的研究价值
    2.1 史料价值
    2.2 文学价值
    2.3 文物价值
    2.4 思想与艺术价值
3 书信文献的编纂出版
    3.1 资料的搜集
    3.2 辨伪与释读
    3.3 编纂体例的制定
    3.4 出版与校订
4 结束语

四、老舍四封佚信的史料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吴组缃集外佚文辑说[J]. 李牧. 粤海风, 2021(04)
  • [2]茅盾书信研究(1919-1949)[D]. 李婷婷.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3]论赵清阁戏剧中的女性形象[D]. 钟李瑶. 上海戏剧学院, 2021
  • [4]中国现代作家集外文的发掘、整理与研究[J]. 宫立.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1)
  • [5]事本·文本·人本:新世纪老舍研究及其展望[J]. 石兴泽. 中国文学批评, 2020(03)
  • [6]在文学与抗战之间 ——论老舍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D]. 段燕.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7]沈从文复李恺玲的一封佚信考释[J]. 付祥喜,莫堂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05)
  • [8]论赵清阁的重写型作品[D]. 汪宁宁. 喀什大学, 2020(07)
  • [9]民国期刊编读栏目及其文学史料价值——以《现代》杂志为中心的考察[J]. 曾祥金.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0]书信的研究价值与编纂出版[J]. 刘亚男,肖明. 晋图学刊, 2019(06)

标签:;  ;  ;  ;  ;  

老舍遗失四封书信的历史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