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管癌和贲门癌449例外科治疗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旭[1](2021)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策略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十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上升。通过手术以及围手术期的放疗和化疗等形式相结合依旧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是病人的预后相对较差。由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解剖结构和位置特殊,生物学方面的行为与食管癌及胃癌均不一样,治疗过程依旧存在诸多争议。所以,研究讨论存在的争议及尚待探索的问题对于AEG的临床诊治大有裨益,特别是符合Siewert分型的相关手术路径、近端切缘最小长度、新辅助放化疗和其它治疗方式等。本研究通过对其相关热点争议问题的探索分析,采用“基于临床诊治过程-争议热点和待探索问题-临床病例研究-系统评价-数据库病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AEG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本研究计划书,通过收集我院近年来Siewert II型AEG患者的资料,比较胸腹食管切除术和经裂孔扩张胃切除术两种手术路径的安全性以及肿瘤预后。再基于临床研究与实践,对AEG外科治疗策略争议热点问题进行系统评价和大型数据库研究分析,通过对数据库的系统检索,检索的时间截止为2020年9月,采用Rev Man等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目前AEG相关的手术路径、近端切缘最小长度、新辅助放化疗等文献数据进行归纳整理以及综合评估,在现有证据的基础上,对其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SEER数据库的检索,筛选符合本研究的患者病例,对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对Siewert II型AEG新辅助放疗和辅助放疗预后的相关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临床过程中面对的问题研究和当前AEG外科治疗相关的临床争议热点进行检索、分析和总结归纳,本研究共分为5个章节,包括1个临床病例原始研究:食管胃结合部Siewert II型腺癌经胸腹食管切除术和经裂孔扩张胃切除术安全性及预后分析(第一部分);3个系统评价:“胸腹手术入路与经裂孔手术入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系统评价”(第二部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切除边缘最小长度的系统评价”(第三部分)、“新辅助放化疗或化疗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系统评价”(第四部分);1个数据库病例研究:“基于SEER数据库的Siewert II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新辅助放疗和辅助放疗预后相关结果分析”(第五部分)。第一部分共纳入249例患者,研究发现TAE与THG相比,局部晚期的AEG II型肿瘤的患者可能更加适合TAE治疗。第二部分共纳入8项相关研究,结果说明在相类似的肿瘤、手术结果和术后短期死亡率方面,经侧扩展入路的术后发病率明显较低,而少数的AEG II型患者的亚组数据表明,在围手术期结果相似的情况下,胸腹切除术后生存率更高。第三部分共纳入13项相关研究,结果说明只有很少的证据表明PM长度对生存的影响,现有的治疗PM的数据,特别是PM与患者生存的关系,是非常有限的。第四部分共纳入22项相关研究,结果说明术前放化疗和术前化疗具有相似的生存率,尽管与单纯术前化疗相比,术前放化疗显示更高的p CR率和更好的局部控制,但它与改善预后或降低远处转移风险无关。第五部分共纳入SEER数据库1497例患者,结果表明辅助放疗在治疗Siewert II型AEG中的益处,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辅助放化疗的死亡风险比新辅助放化疗更低,疾病特异性死亡风险也更低。【结论】(1)TAE与THG相比,局部晚期的AEG II型肿瘤的患者可能更加适合TAE治疗;(2)在TAE和TEG两种手术路径相类似的手术结果下,TAE术后的复发率明显较高;(3)考虑到现有的数据和收缩现象,要获得足够的PM,PM>2cm可能是必要的;(4)联合方法具有较高的p CR率和较低的局部复发风险,但中位OS没有差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5)对于Siewert II型AEG患者,与新辅助放疗相比,辅助放疗与生存获益相关。
王从高[2](2020)在《贲门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对生存影响及与CDH1蛋白表达的关系》文中提出1 研究背景和目的贲门腺癌是世界范围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西方国家贲门腺癌发病率呈现上升态势,中国在内的诸多亚洲国家的贲门腺癌患者发病率逐渐升高。贲门腺癌的预后较差,5年生存期在20%-54%范围内,远期生存结果也不甚理想,其早期确诊比例较低。淋巴结转移是贲门腺癌进展重要的标志,淋巴结转移被认为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生存明显下降。明确贲门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不仅能更精确评估患者状况,也有利于临床医师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有效的评估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肿瘤的演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多种基因与蛋白改变涉及其中,了解这些因素不仅可能提供新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而且能改善患者整体预后生存。钙黏蛋白对维持机体组织结构和和功能有重要作用。钙黏蛋白(CDH1蛋白)的缺失或低表达会导致肿瘤的侵袭与转移,使肿瘤患者预后变差。在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大样本数据探讨贲门腺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预后方面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CDH1蛋白表达在贲门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期望为贲门腺癌早期发现、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及预后提供指导依据。2 材料与方法2.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自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50万例食管癌和贲门癌临床信息数据库(1973-2019年),选取病理确诊的贲门腺癌手术患者,同时未合并其他恶性肿瘤,且非双灶或多灶贲门腺癌患者,有明确淋巴结分级记录,肿瘤分期明确,基本临床信息完整。2.2 研究方法①回顾性分析38533例贲门腺癌手术患者临床诊疗资料,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临床诊断、病理诊断、确诊时间、病理诊断详情、肿瘤长径、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治疗方式等。分析淋巴结转移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②选取5288例贲门腺癌患者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H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CDH1蛋白表达与贲门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淋巴结转移及CDH1蛋白表达分布特征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生存分析根据Kaplan-Meier法,并用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生存率的差异;采用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贲门腺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进行分析。检验水准:a=0.05。3 结果3.1 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对生存的影响在本研究纳入的38533例贲门腺癌患者中,男性30152例,平均年龄为60.93±8.69岁;女性8381例,平均年龄为60.24±8.96岁。淋巴结转移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上没有分布差异。在高/低发区、肿瘤长径,分化程度,T分期,M分期均与淋巴结转移有显着的差异。贲门腺癌早期占比3.6%,中晚期占比96.4%。年龄、饮酒史、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淋巴结转移,年龄增加,分化程度降低,浸润程度加深是贲门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3.2 CDH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对生存的影响在本研究纳入的5288例贲门腺癌患者中,男性4159例,平均年龄为61.93±8.65岁;女性1129例,平均年龄为61.47±8.87岁。CDH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3.9%。CDH1蛋白表达在性别、肿瘤长径,分化程度,浸润程度上分布有显着的差异。在年龄、高/低发区、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N分期、M分期、病理分期等因素上无分布差异。N分期、性别、年龄、高/低发区、肿瘤长径、分化程度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淋巴结转移、男性、年龄增加、肿瘤长径增加、分化程度降低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DH1蛋白表达阳性、肿瘤浸润程度加深、病理分期增加是患者预后危险因素。4结论4.1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加,患者整体生存变差。4.2 在合理范围内,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有利于阳性淋巴结的检出,影响患者治疗方案,有助于患者生存获益。4.3 肿瘤浸润程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贲门腺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4.4 CDH1蛋白是贲门腺癌患者预后判定的分子标指标,CDH1蛋白的低表达是贲门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表现。4.5 CDH1蛋白与贲门腺癌肿瘤细胞侵袭与转移有关。肿瘤长径的逐渐增加,肿瘤分化变差,肿瘤浸润程度加深时,CDH1蛋白表达降低。
李斌,朱小康,赵海龙,陈梦雅,李英平,那光玮[3](2018)在《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胃窦癌外科新术式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胃窦癌的根治性切除方法,避免全胃切除。方法 2006年3月至2017年6月食管鳞癌根治术后随访期间确诊异时胃窦癌1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5278岁,胸上段食管癌术后1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术后11例。其中,新术式组7例,上消化道重建方式为:保留胃网膜右血管,行胃远端大部切除,进行空肠—近端残胃吻合术,避免全胃切除;传统术式组5例,实施全胃切除。结果新术式组7例患者术后恢复较好,无死亡、吻合口瘘、胃壁穿孔等,无严重消化道功能紊乱(如胃瘫、腹泻等),术后两周Karnofsky评分均达80分以上。传统术式组5例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瘘并死亡1例,其余4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功能紊乱表现,无一例患者术后两周Karnofsky评分达80分以上。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胃窦癌行根治性胃远端大部切除术,通过保留胃网膜右血管,避免全胃切除,使残胃、空肠—近端残胃吻合口获得充足的血供,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上消化道重建方面找到了一种新方法。
王国清,魏文强,郝长青,吕宁,林冬梅,王国青,乔友林[4](2013)在《贲门癌高发位点的发现及其在上消化道癌内镜筛查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分析食管癌高发区贲门癌内镜筛查情况,探讨贲门癌高发位点的发现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方法对比分析2002年在林州市北部山区三个村741位村民的上消化道内镜筛查结果和近20年文献上临床报告的食管癌和贲门癌发病率资料,讨论食管癌和贲门癌发病比率的变化及贲门癌发病情况。结果 730例食管鳞状上皮活检标本中,诊断食管癌4例,癌前病变49例;731例贲门腺上皮活检标本中,诊断贲门癌10例,癌前病变2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两者检出率的比率为1:2.5。而河北省肿瘤医院和河南省肿瘤医院,两大临床研究组动态观察20年的资料,发现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发病率没有变化。结论上消化道肿瘤内镜筛查中,早期贲门癌检出率明显上升是由于贲门癌高发位点的发现和活检靶标的锁定,致使潜在的临床前期的贲门癌病灶提前暴露的结果。食管癌高发区贲门癌发病率是否升高应考虑近年来开展人群筛查项目早期病变检出率增加的影响。
毕成[5](2013)在《早期食管贲门癌的临床诊治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早期食管贲门癌的临床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30例早期食管贲门癌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方式。结果 30例早期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肿瘤病灶切除率为100%,其中2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心律失常,给予相应处理后,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没有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也没有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早期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限。
陈颖,林万里,何海权,谢锡浩,彭枫源,蓝聪[6](2013)在《90岁以上超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策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90岁以上超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例90岁以上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9098岁,平均(91.25±2.76)岁;贲门癌4例,食管癌4例。结果手术成功7例,剖胸探查1例,手术切除率87.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4.25±7.09)d,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62.5%),治愈率87.5%(7/8),住院死亡率为0.0%。结论对于90岁以上的超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只要其心肺功能好,积极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冯彪[7](2013)在《贲门癌术后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贲门癌手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防治术后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377例贲门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阐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所分析的24个因素中有12个因素与贲门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其中,年龄、体重减轻>10%、COPD、心脏疾病、糖尿病、肝硬化、肿瘤大小、医师手术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是否输血、肿瘤是否外侵为其危险性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贲门癌术后并发症与年龄、COPD、糖尿病、心脏疾病、医师手术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肿瘤是否外侵有关。结论:年龄、COPD、糖尿病、心脏疾病、医师手术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肿瘤是否外侵是贲门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沛刚,马秉灵,贺丕瑞[8](2012)在《食管癌和贲门癌1156例外科治疗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食管癌和贲门癌均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肿瘤防治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肿瘤之一。食管贲门癌的治疗目前仍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在临床上常根据肿瘤的生长部位、长度、浸润深度、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决定手术方式。我科自1990—2010年共进行手术治疗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1156例,现报告如下。
马鸣,胡志亮,张子腾,路轶,姜波[9](2012)在《高龄食管癌患者外科治疗临床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并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外科治疗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行外科手术治疗高龄食管癌患者103例临床治疗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患者平均年龄为73.4岁,平均病程为6.3个月,合并有高血压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4例,心功能异常37例,糖尿病20例,甲状腺功能异常5例;按照肿瘤病理分型划分,腺癌14例,小细胞癌2例,腺鳞癌3例,鳞癌84例。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食管癌切除手术,术后检查显示无癌变组织残留;术后发生并发症2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2%,其中肺部感染9例、肺不张2例、肺栓塞1例、ARDS2例、心功能衰竭3例,心律失常4例,喉返神经麻痹2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4例,吻合口瘘2例。患者术后行辅助放化疗11例,呼吸机辅助支持5例;全部患者出院后均得到随访,随访率为100%,随访时间6-1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中11例死亡,1年存活率为89.3%,其中死于食管癌转移7例,呼吸功能衰竭2例,心肌梗死2例。结论在身体机能足以耐受手术治疗基础上,通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高龄食管癌患者外科治疗效果确切,癌变切除彻底,1年随访生存率高,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侯殿臣,王晓斌,周忠杰,黄志亮,陈旭凯[10](2011)在《老年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附136例)》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分析年龄>70岁以上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外科治疗手段及术后疗效评价。方法:总结并分析我医院胸外科于2007年1月~2010年1月行食管贲门癌手术的136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平均年龄在(74±3.3)岁,其中食管癌87例(63.97%),其中传统开胸根治手术60例(68.97%),胸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25例(28.74%),姑息性手术2例(2.30%)。贲门癌49例(36.03%),其中传统开胸根治手术35例(71.43%),胸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13例(26.53%),姑息性手术1例(2.04%),对所有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均测量血压、查心电图及头颅CT。术后1年随访。结果:术前高血压患者24例,术后仍为24例,术前心律失常患者15例,术后有18例发生了心律失常(3例为术前心电图检查正常患者),术前脑梗塞患者20例,术后脑梗塞患者21例(1例为术前头颅CT未发现脑梗塞患者),本组手术根治性切除率97.79%(133/13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4%(3/136),死亡率0%(09/136)。pTNM分期:Ⅰ期89例(65.44%),Ⅱ期30例(22.06%),Ⅲ期14例(10.29%),Ⅳ期3例(2.21%),完全跟踪随访136例。结论:对老年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手术适应证选择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是外科治疗老年性食管癌、贲门癌成功的关键。
二、食管癌和贲门癌449例外科治疗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管癌和贲门癌449例外科治疗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背景 |
研究目的 |
研究内容 |
研究方法 |
第一部分 食管胃结合部Siewert II型腺癌经胸腹食管切除术和经裂孔扩张胃切除术安全性及预后分析 |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胸腹手术入路与经裂孔手术入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系统评价 |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切除边缘最小长度的系统评价 |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四部分 新辅助放化疗或化疗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系统评价 |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五部分 基于SEER数据库的Siewert II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新辅助放疗和辅助放疗预后相关结果分析 |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结论 |
研究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综述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2)贲门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对生存影响及与CDH1蛋白表达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符号对照一览表 |
第一部分: 贲门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对生存的影响 |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图 |
第二部分: CDH1蛋白表达与贲门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对生存期的影响 |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图 |
综述 贲门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 |
1 引言 |
2 贲门腺癌的定义及分型 |
3 淋巴结引流规律 |
4 临床上常用淋巴结检查方法 |
5 外科手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 |
6 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 |
7 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分子学研究 |
8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3)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胃窦癌外科新术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2 分组 |
1.3 新术式组手术方式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单纯胃窦癌或食管癌临床根治性外科操作特点 |
3.2 异时性原发癌对临床外科的挑战 |
3.3 回顾 |
3.4 启示 |
3.5 总结 |
(4)贲门癌高发位点的发现及其在上消化道癌内镜筛查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和资料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贲门癌高发位点的发现及其重要临床意义。 |
3.2 关于贲门癌“发病率”抑或“检出率”上升的讨论。 |
(5)早期食管贲门癌的临床诊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X线检查结果 |
1.3 胃镜检查结果 |
1.4 治疗方法 |
1.5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
2 结果 |
3 讨论 |
(7)贲门癌术后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内容 |
3 质量控制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4 统计学方法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9)高龄食管癌患者外科治疗临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10)老年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附136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术前及术后合并疾病 |
1.3 外科治疗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 果 |
3 讨 论 |
四、食管癌和贲门癌449例外科治疗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策略的研究[D]. 张旭. 兰州大学, 2021(01)
- [2]贲门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对生存影响及与CDH1蛋白表达的关系[D]. 王从高. 郑州大学, 2020(02)
- [3]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胃窦癌外科新术式探讨[J]. 李斌,朱小康,赵海龙,陈梦雅,李英平,那光玮. 卫生职业教育, 2018(05)
- [4]贲门癌高发位点的发现及其在上消化道癌内镜筛查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J]. 王国清,魏文强,郝长青,吕宁,林冬梅,王国青,乔友林. 食管外科电子杂志, 2013(04)
- [5]早期食管贲门癌的临床诊治探讨[J]. 毕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13(24)
- [6]90岁以上超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策略[J]. 陈颖,林万里,何海权,谢锡浩,彭枫源,蓝聪.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11)
- [7]贲门癌术后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 冯彪. 新疆医科大学, 2013(02)
- [8]食管癌和贲门癌1156例外科治疗的临床观察[J]. 张沛刚,马秉灵,贺丕瑞.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2(09)
- [9]高龄食管癌患者外科治疗临床体会[J]. 马鸣,胡志亮,张子腾,路轶,姜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2(15)
- [10]老年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附136例)[J]. 侯殿臣,王晓斌,周忠杰,黄志亮,陈旭凯.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