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淫羊藿提取液对羟基脲致“阳虚”大鼠代谢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杨璐尧[1](2021)在《淫羊藿、熟地黄抗骨质疏松的机理初探》文中研究说明骨质疏松症(OP)是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目前使用的大多数抗骨质疏松药物存在副作用大或疗效不佳等问题。因中药有种类广泛、多为植物、价格优惠、副作用小等优点,在治疗骨质疏松等慢性退行性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从GO分析、信号通路、分子对接三方面预测淫羊藿、熟地黄治疗骨质疏松的潜在机制;第二部分通过细胞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分析的结果。方法:(1)网络药理学预测部分:利用TCMSP数据库查找淫羊藿、熟地黄各组分中药含有的化学成分和靶蛋白,在TTD数据库中检索OP相关的基因,在String数据库中检索相互作用蛋白。Cytoscape的BINGO分析工具做GO本位论分析,最后用matescape数据库分析淫羊藿、熟地黄治疗骨质疏松的信号通路。通过分子对接筛选淫羊藿、熟地黄抗OP的有效成分。(2)细胞实验部分:研究淫羊藿有效成分淫羊藿苷(ICA)和熟地黄有效成分梓醇(CTP)对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分别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增殖的影响,用碱性磷酸酶(ALP)法检测药物对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1)网络药理学结果:通过NCBI数据库筛选得到淫羊藿的活性成分23个,熟地黄的活性成分9个,OP相关人源基因42个。在String数据库中构建药物-疾病PPI网络图显示抗OP的核心蛋白有AKT1、TP53、AR、PGR、EGFR。用BINGO分析GO功能富集,发现“淫羊藿-熟地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22个生物学过程,16个细胞组分和13个分子功能中。使用matescape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排名前五的通路分别是雌激素信号通路、癌症的途径信号通路、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信号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ICA为淫羊藿苷有效成分,CTP为熟地黄活性成分。(2)细胞实验结果:研究不同浓度的ICA、CTP、ICA@CTP对MC3T3-E1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从细胞水平研究ICA@CTP配伍效果。结果显示,细胞与药物共培养24h、48h、72 h,10-2、10-6 mol/L浓度ICA@CTP可明显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细胞与药物共培养9d,ICA@CTP能显着性促进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结论:(1)本研究通过对淫羊藿-熟地黄开展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抗OP的蛋白主要有AKT1、TP53、AR、PGR、EGFR等,这些蛋白与成骨细胞(OB)增殖、分化有关,并能调节骨代谢;发现淫羊藿-熟地黄可以通过雌激素信号通路、癌症的途径信号通路、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信号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等生物学过程调控OP。ICA为淫羊藿苷活性成分,CTP为熟地黄活性成分。(2)ICA、CTP均无细胞毒性,且ICA与CTP联合用药比单药更能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抗骨质疏松症效果更佳。
李刚[2](2018)在《扶阳理论在儿科肺系疾病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扶阳法是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针对阳气病理特点,虚则补之,郁则行之,以恢复阳气的正常输布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方法,用来治疗阳虚或阳郁而导致的病证,最终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一种治疗方法。“扶阳法”并不简单等同于温阳的治法,它与我们传统汗、吐、下等方法有所区别,但又联系密切,它不是单一的治法,而是八法几个治法的结合,可以说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治法,以恢复阳气正常运行为最终目的治法。赵坤教授从事儿科临床及教学三十余年,深谙小儿特有的生理病理特点,在治疗儿科危急重症方面,尤重扶阳,逐步形成温阳、通阳、潜阳等颇具特色的治疗大法,在组方用药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本研究旨在结合历代医家扶阳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思路,以期充实和完善扶阳法在儿科肺系疾病的应用,并使该理论体系系统化,提高中医药治疗儿科疾病的临床疗效,并将赵坤教授从扶阳论治儿科疾病的临证经验总结传承,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全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系统梳理了中医对于扶阳理论的不同认识,重点整理古今医家对于扶阳的相关论述,由此阐明自己对扶阳的理解及认识,突出“扶阳”理论的重要地位,进一步丰富辨证论治体系。文章第二部分,笔者通过系统总结整理并结合自己的临床感悟,将赵坤教授在临床诊治中对扶阳理论的运用经验予以分析,从临证经验及典型案例分析两方面对赵坤教授运用的经验予以深入探讨,进而为儿童急危重症的治疗开辟新的思路,同时也为扶阳理论的临床辨治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王冬[3](2016)在《苁归益肾颗粒药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制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中药复方制剂“苁归益肾颗粒”,对其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初步稳定性进行考察研究。方法:以药学指标筛选大工艺制备路线;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多指标优选各药味制备工艺路线参数;并考察了颗粒剂的成型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当归、淫羊藿、牡丹皮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肉苁蓉中的松果菊苷与毛蕊花糖苷、酒萸肉中的莫诺苷与马钱苷进行了含量测定。采用室温留样法及加温加速法进行制剂的初步稳定性试验研究。结果:苁归益肾颗粒优选的制备工艺路线为:全方除麦芽外,其他药味共同水提取,同时接收蒸馏液,第一次加水10倍量,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水8倍量,提取2小时,药液减压浓缩至清膏(相对密度1.101.15),备用;水提取所得蒸馏液进行重蒸馏,所得重蒸馏液加其体积量5%的氯化钠,搅拌使溶解,冷藏(210℃),静置24小时,滤过得到结晶,加2倍量乙醇溶解,加入15倍量水与5倍量倍他环糊精,包合2小时,减压干燥(45-50℃,-0.08 MPa),粉碎,备用;麦芽,粉碎成细粉,备用;清膏中加入麦芽细粉,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加淀粉、三氯蔗糖适量,制成颗粒1000g,分装,即得。当归、淫羊藿、牡丹皮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物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无干扰;通过定量分析,确定制剂中松果菊苷与毛蕊花糖苷总含量不得低于2.25mg/g,莫诺苷与马钱苷总含量不得低于1.12mg/g。结论:苁归益肾颗粒制备工艺稳定,质量控制方法准确,重现性良好。
薛迪[4](2016)在《淫羊藿化学拆分组分的药理作用及药味归属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根据淫羊藿的主要功效与临床主治设立相应的药理评价指标,对淫羊藿化学拆分组分进行药理作用研究,探讨淫羊藿的不同药味与不同化学组分的关联性,确定各化学拆分组分的药味归属,阐明淫羊藿药味的功效与物质基础,为揭示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药味与药物的具体功效相关,中药性味的物质基础是可拆分的”的客观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查阅CNKI、万方数据、PUBMED等数据平台及相关书籍,对有关药味及淫羊藿研究情况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的文献进行整理与总结;通过整理历代本草,归纳出淫羊藿性味的历史发展和演化历程;基于课题组前期对淫羊藿化学组分的拆分,分为水段组分、30段组分、95段组分及多糖组分,采用与淫羊藿性味功效相关的利水、抗炎、免疫调节、抗风湿作用等药理作用研究,考察淫羊藿化学拆分组分的生物学效应;从传统中医药学角度和现代科学角度,运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并结合文献研究和药理实验研究结果,对淫羊藿化学拆分组分进行药味归属。结果:1.通过整理历代本草,淫羊藿的药味的演变,经历了由最初单味“辛”味,到有“甘”味记载,组成“辛、甘”二味,鲜有“苦”味出现,而后“苦”味消失,即现记载为“辛、甘”二味。2.在利尿实验研究中,水段组分、30段组分和95段组分可显着增加正常大鼠尿量及水负荷大鼠尿量;在抗炎实验中,95段组分可显着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全成分组分、水段组分、30段组分、95段组分可显着减轻鸡蛋清所致大鼠足肿胀;在免疫调节实验中,全成分组分、水段组分、多糖组分可显着性增加正常大鼠脾指数、胸腺指数,亦可明显降低DNFB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小鼠的脾指数、胸腺指数、耳肿胀度及血清中IL-2、IL-4的含量,全成分组分可显着性降低正常小鼠廓清指数、脾指数,全成分组分、多糖组分可明显增加环磷酰胺造成免疫低下小鼠的廓清指数、吞噬指数、脾指数、胸腺指数,水段组分可明显增加环磷酰胺造成免疫低下小鼠的吞噬指数,淫羊藿全成分组分及水段组分、30组分、多糖组分均可明显抑制ConA诱导的小鼠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全成分组分、多糖组分可明显降低绵羊红细胞半数溶血素值;在抗风湿实验中,淫羊藿全成分组分及各化学拆分组分对大鼠足肿胀抑制大小依次为:全成分组>30段组>水段组>多糖组>95段组,淫羊藿全成分组分和30段组分均可明显降低风湿模型大鼠血清中IL-lβ、IL-6、TNF-α含量,其中,淫羊藿全成分组分也可明显降低风湿模型大鼠血清中IL-8含量,95段组分亦可明显降低风湿模型大鼠血清中IL-6、IL-8含量,全成分组分、30段组分、95段组分可明显改善风湿模型大鼠的关节滑膜病理状态。3.从传统中医药学角度及现代科学角度推测,利水作用、抗炎作用可能是其“辛、甘”复合药味的功能体现,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其“甘”味的功能体现,抗风湿作用可能是其“辛”味的功能体现;结合药理实验结果表明,水段组分、多糖组分为一类,其中水段组分与利水、抗炎作用相关,多糖组分与免疫调节作用相关;30段组分、95段组分为一类,与利水、抗炎、抗风湿作用相关。结论:1.根据本草考证,淫羊藿药味以“辛、甘”味为主,鲜有“苦”味记载。2.淫羊藿各化学拆分组分中,水段组分、30段组分及95段组分具有利水作用、抗炎作用;水段组分、多糖组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30段组分、95段组分具有抗风湿作用。3.淫羊藿的利水作用、抗炎作用是其“辛、甘”复合药味的功能体现,免疫调节作用是其“甘”味的功能体现,抗风湿作用是其“辛”味的功能体现。淫羊藿“辛”味的物质基础为30段组分、95段组分,即黄酮类化合物;“甘”味的物质基础为水段组分、多糖组分,即生物碱类、木质素类和多糖类化合物。
姚辉[5](2013)在《淫羊藿质量控制及总黄酮含量测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淫羊藿为小檗科(Berbridaceae)淫羊藿属(EpimediumL.)植物,为传统的补虚壮阳中药,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强筋健骨的功效。多糖和黄酮类成分为淫羊藿的主要有效成分。淫羊藿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簿层扫描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薄层-紫外法、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柱层析一阶导数光谱法、大孔树脂吸附法、可见光TLCS法和比色法等。这些方法都是用淫羊藿甙或槲皮素作为标准品,选择恰当的测定方法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及指导提纯工艺的改进至关重要。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可靠、分离效果好,主要是针对单一化学成分(淫羊藿定C、淫羊藿苷等)的测定,并可用作为质量标准定量指标。为消除淫羊藿总黄酮测定中存在的“假阳性”现象,对2005年版药典淫羊藿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改进,通过HPLC结合UV检测,建立一个改进的淫羊藿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保证含量测定的结果的准确性,为新制剂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的确立提供参考。对淫羊藿苷的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提取溶媒浓度、用量和提取时间为因素,淫羊藿总黄酮量为指标,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并利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分离纯化得到淫羊藿苷提取物,确定了淫羊藿苷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量60%乙醇加热回流2次,每次3h,然后应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淫羊藿苷,用50%乙醇洗脱浓缩干燥得含量为50.2%淫羊藿苷提取物。淫羊藿中黄酮类成分含量的高低对其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有直接影响。通过测定不同产地淫羊藿中总黄酮含量,比较不同产地淫羊藿的质量。淫羊藿中朝藿定A、B、C与淫羊藿苷的HPLC测定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准确等优点,在控制淫羊藿药材质量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论文不仅为将朝藿定B和C列为淫羊藿药材质量控制指标提供了新的证据,而且还证实朝藿定A在淫羊藿属中广泛存在,是淫羊藿类黄酮的重要组分之一。
冯晶[6](2012)在《淫羊藿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淫羊藿为小檗科多年生草本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Maxim.)、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Sieb.et Zucc.)Max-im.)、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巫山淫羊藿(Epimedium wushanense T.S.Ying)、或朝鲜淫羊藿(ENmediumkoreanum Nakai)的干燥地上部分[1]。主产于陕西、辽宁、山西、
王宪[7](2011)在《补肾至仙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补肾至仙汤治疗肾阴阳两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8例肾阴阳两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口服补肾至仙汤)和对照组(34例,口服佳蓉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β-内啡肽(β-EP)、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及白细胞介素-2(IL-2)等指标的变化,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的差异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愈显率分别为73.53%和35.30%,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和76.4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愈显率分别为79.41%和47.06%,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和79.4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Kupperman积分、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E2升高,FSH、LH降低(P<0.01);β-EP升高,NE、5-HT降低(P<0.01);IL-2升高(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结论:补肾至仙汤对肾阴阳两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对患者性激素水平、神经递质及免疫指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分析补肾至仙汤可能是通过调节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功能,改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增加卵巢激素分泌水平,调节神经递质及免疫功能等环节治疗本病的。
宋观礼[8](2011)在《益肾降压颗粒对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临床疗效及性激素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①综合评价益肾降压颗粒治疗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的临床疗效;②观察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益肾降压颗粒对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①收集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临床病例72例,采用分层随机分组设计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益肾降压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降压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28d检测偶测血压变化,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变化、血脂血糖变化、心电图变化、中医症状评分变化、证候积分变化及患者生存质量变化,综合评价益肾降压颗粒的临床疗效。②收集30例健康老年人,其中男女各1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其性激素水平(E2, T, FSH, LH, T/E2)。检测试验组30例(男女各15例)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病人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E2, T, FSH, LH, T/E2),总结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益肾降压颗粒对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性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①益肾降压颗粒能够有效、平稳地降低血压,改善心肌缺血,纠正血脂和血糖代谢紊乱,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无副作用及不良反应。②较健康老年人,男性老年高血压肾气亏虚证患者T水平及T/E2比值均明显降低;女性老年高血压肾气亏虚证患者E2水平明显降低,T/E2比值升高。经益肾降压颗粒治疗后,男性老年高血压肾气亏虚证患者T水平及T/E2比值均显着升高;女性老年高血压肾气亏虚证患者E2水平升高,T/E2比值降低。结论:益肾降压颗粒治疗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疗效确定,不仅有良好的降压作用,还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能纠正患者的性激素水平紊乱。
唐瑶[9](2010)在《扶阳法在月经病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表明月经病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往医家多从脏腑辨证论述,温阳扶阳的医案散见于各家医案,至今尚未见系统论述。近年来,温阳扶阳的呼声在中医论坛上日益高涨,相继在广西、北京、上海召开扶阳论坛,影响盛重。温阳扶阳的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故本文对提倡扶阳的学术流派的历史源流、发展状况,代表医家,医理医论予系统介绍,结合当代医家扶阳医案,搜集各家散在论述,初步总结前人经验,对扶阳法在治疗月经病中的运用加以综述。
朱辉[10](2010)在《以TRPV5介导的钙转运通路为靶点的补肾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从钙转运通路入手,通过观察地塞米松诱导的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肾组织及骨组织钙转运通路相关蛋白TRPV5、CaBP-D28k、NCX1及PMCA1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分子水平揭示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肾虚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以及补肾中药的疗效机理。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采用地塞米松(2.5mg/kg,周两次)肌肉注射的方法复制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同时以补肾中药对模型大鼠进行防治。正常大鼠作为标准对照组,模型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以骨疏康颗粒作为阳性对照药,同时与健脾中药及活血中药作疗效比较。造模及给药时间为9周。9周后处死动物并取血清、股骨、肾组织等进行下列指标检测: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大鼠离体股骨上1/3骨密度(BMD);用生化方法检测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的含量;用实时定量PCR法(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肾、骨组织TRPV5、CaBP-D28k、NCX1、PMCA1b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1.大鼠离体股骨上1/3骨密度(BMD)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空组大鼠BMD明显下降(P<0.01);与模空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股骨上1/3 BMD均升高,其中以补肾中药组升高程度最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1)。2.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空组大鼠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空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血清TRAP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补肾组和骨疏康组降低作用最明显(P<0.01),接近正常组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模空组大鼠血清ALP含量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与模空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血清ALP含量均上升,以补肾中药组和活血中药组升高程度最为显着,但统计学差异不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模空组大鼠血钙含量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与模空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钙含量均升高,其中补肾中药组和骨疏康组血钙升高较其他组明显(P<0.01)。各组大鼠血磷变化不明显,仅骨疏康组血磷水平升高,与正常组比较(P<0.01)。3.大鼠肾组织TRPV5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空组TRPV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与模空组比较,除活血组外,各治疗组TRPV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其中补肾组上调趋势最显着(P<0.01)。4.大鼠肾组织CaBP-D28k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肾组织均可检测到CaBP-D28k蛋白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空组CaBP-D28k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空组比较,各治疗组CaBP-D28k蛋白表达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补肾组升高趋势最明显(P<0.01)。5.大鼠肾组织NCX1、PMCA1b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空组NCX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模空组比较,各治疗组均可不同程度的上调NCX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其中以补肾组上调作用最为显着(P<0.01)。各组大鼠肾组织均可检测到PMCA1b蛋白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空组PMCA1b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空组比较,各治疗组PMCA1b蛋白表达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补肾组升高趋势最为显着(P<0.01)。6.大鼠骨组织TRPV5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空组骨组织TRPV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空组比较,各治疗组均可不同程度的下调TRPV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补肾中药组下调作用最显着(P<0.01)。7.大鼠骨组织CaBP-D28k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各组大鼠骨组织均可检测到CaBP-D28k蛋白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空组CaBP-D28k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空组比较,各治疗组CaBP-D28k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其中补肾中药组的下调作用最显着(P<0.01)。8.大鼠骨组织NCX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空组骨组织NCX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空组比较,各治疗组均可不同程度的下调NCX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其中补肾组下调作用最为显着(P<0.01)。结论:1.采用地塞米松肌肉注射法(2.5mg/kg,周两次),连续9周,可以成功诱导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2.正常大鼠肾组织可以在基因、蛋白水平表达TRPV5和NCX1,蛋白水平表达CaBP-D28k和PMCA1b,表明正常大鼠肾组织存在TRPV5介导的钙转运通路,在维持机体钙代谢稳定方面起重要作用。3.正常大鼠骨组织可以在基因、蛋白水平表达TRPV5和NCX1,蛋白水平表达CaBP-D28k,表明正常大鼠骨组织存在TRPV5介导的钙转运通路,在骨代谢及机体钙稳态的调节方面起重要作用。4.模型大鼠肾组织TRPV5、CaBP-D28k、NCX1和PMCA1b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下降,提示TRPV5介导的肾钙转运通路相关蛋白的功能抑制,肾小管上皮对钙的重吸收障碍,可能是糖皮质激素诱导肾虚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之一。5.模型大鼠骨组织TRPV5、CaBP-D28k、NCX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升高,提示TRPV5介导的骨钙转运通路相关蛋白的功能活跃,从而致骨吸收增强,骨密度降低,可能是糖皮质激素诱导肾虚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之一。6.补肾中药通过提高肾钙转运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骨钙转运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发挥促进肾钙吸收和抑制骨钙释放的作用,从而减少骨质的丢失,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
二、淫羊藿提取液对羟基脲致“阳虚”大鼠代谢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淫羊藿提取液对羟基脲致“阳虚”大鼠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淫羊藿、熟地黄抗骨质疏松的机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
1.1.1 OP的发病机制 |
1.1.2 抗OP的药物 |
1.1.3 传统中药治疗OP |
1.2 淫羊藿和淫羊藿苷的研究进展 |
1.2.1 淫羊藿的研究进展 |
1.2.2 ICA的研究进展 |
1.3 地黄和梓醇的研究进展 |
1.3.1 地黄的研究进展 |
1.3.2 CTP的研究进展 |
1.4 网络药理学研究进展 |
1.4.1 网络药理学的数据来源 |
1.4.2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中的应用 |
1.4.3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中的前景 |
2 网络药理学预测淫羊藿、熟地黄治疗OP的作用机制 |
2.1 研究方法 |
2.1.1 淫羊藿、熟地黄活性成分及靶点查询及筛选 |
2.1.2 检索人骨质疏松相关基因 |
2.1.3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 |
2.1.4 GO分类富集分析 |
2.1.5 通路富集分析 |
2.1.6 分子对接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淫羊藿、熟地黄活性成分及靶点筛选 |
2.2.2 人骨质疏松靶点 |
2.2.3 淫羊藿-熟地黄有效成分-靶点网络 |
2.2.4 淫羊藿-熟地黄抗OP的体内蛋白网络 |
2.2.5 GO分类富集分析 |
2.2.6 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
2.2.7 分子对接结果 |
2.3 小结 |
3 ICA@CTP药对对MC3T3-E1成骨前体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3 统计学分析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ICA@CTP药对对MC3T3-E1细胞增殖的影响 |
3.2.2 ICA@CTP药对对MC3T3-E1细胞分化的影响 |
3.3 小结 |
4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2)扶阳理论在儿科肺系疾病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历代医家对扶阳理论的认识 |
1.1 扶阳理论的渊源及古代医家扶阳学术思想 |
1.2 近现代扶阳派代表人物及学术思想 |
1.3 小儿扶阳思想的代表医家及其学术思想 |
2.气的本源 |
2.1 气的本质是物质 |
2.2 中医之气为生生之气 |
2.3 气体阴而用阳 |
3.阳气 |
3.1 阳气的生理 |
3.2 阳气的病理 |
4.儿科扶阳的必要性 |
4.1 小儿的体质特点 |
5.儿科用药的现状 |
5.1 世道变迁,寒凉盛行 |
5.2 药名层出,鱼目混珠 |
5.3 不求经旨,不辨阴阳 |
6.扶阳的具体方法 |
6.1 温阳法 |
6.2 通阳法 |
6.3 潜阳法 |
7.阳气与神的关系 |
7.1 阳气与神二者化源相同 |
7.2 神为阳气功能的延伸 |
7.3“神”亦有层次之分 |
8.赵坤教授扶阳经验 |
8.1 理论部分 |
8.2 用药部分 |
9.中医药理论对抗生素、激素的认识 |
9.1 抗生素 |
9.2 激素 |
10.阳气的调护 |
10.1 顺应天时,道法自然 |
10.2 衣不可过暖,食不可过饱 |
10.3 用药谨慎,中病即止 |
10.4 顺性而为,以遂其意 |
10.5 保养肾精,养性固精 |
11.典型案例 |
11.1 肝阳不升,温阳升提案 |
11.2 久用寒凉,伤阳致喘案 |
11.3 过用液体,扶阳强心案 |
11.4 温阳清热,标本兼顾案 |
11.5 重剂扶阳平喘案 |
11.6 先通后温,邪祛阳通案 |
11.7 温而不通,火逆上扰案 |
11.8 回阳固脱、潜镇浮阳案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2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3)苁归益肾颗粒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课题研究思路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
1 西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1.1 发病因素 |
1.2 临床治疗及用药 |
2 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2.1 病因病机 |
2.2 辨证论治及用方 |
第二节 苁归益肾颗粒处方分析 |
1 苁归益肾颗粒处方来源及中医方解 |
2 苁归益肾颗粒处方药味相关成分及药理作用分析 |
第三节 文献小结 |
第二章 苁归益肾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
工艺研究思路图 |
第一节 苁归益肾颗粒不同制备工艺路线设计 |
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2 剂型选择依据 |
3 不同制备大工艺路线筛选 |
3.1 药材中相关成分的特性分析 |
3.2 不同制备工艺路线比较 |
第二节 苁归益肾颗粒制备工艺具体参数优化 |
1 丹皮酚纯化工艺研究 |
1.1 蒸馏液处理方式考察 |
1.2 丹皮酚-倍他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
1.3 丹皮酚-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干燥工艺考察 |
2 水提取工艺研究 |
3 浓缩工艺研究 |
4 留粉药材粉碎工艺研究 |
4.1 粉碎方式 |
4.2 粒度测定方法 |
第三节 苁归益肾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
1 流化喷雾制粒参数的优化 |
2 制剂规格及包装材料的选择 |
第四节 苁归益肾颗粒中试生产研究 |
1 设备型号 |
2 参考标准变更说明 |
3 试验方法及结果 |
第三章 苁归益肾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
1 药品原料(药材)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 |
2 药品成品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 |
第四章 苁归益肾颗粒初步稳定性研究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4)淫羊藿化学拆分组分的药理作用及药味归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第一部分 淫羊藿药味本草考证研究 |
1. 药味的考证 |
2. 小结与讨论 |
第二部分 淫羊藿化学拆分组分药理作用研究 |
1. 淫羊藿化学拆分组分利水作用研究 |
2. 淫羊藿化学拆分组分抗炎作用研究 |
3. 淫羊藿化学拆分组分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
4. 淫羊藿化学拆分组分抗风湿作用研究 |
5. 小结与讨论 |
第三部分 淫羊藿药味归属研究 |
1. 从传统中医药学角度对淫羊藿药味进行归属研究 |
2. 从现代科学角度对淫羊藿药味进行归属研究 |
3. 小结与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5)淫羊藿质量控制及总黄酮含量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淫羊藿药材来源 |
1.2 淫羊藿药材栽培 |
1.2.1 淫羊藿的种子繁殖 |
1.2.2 淫羊藿的根茎繁殖 |
1.3 淫羊藿药材质量控制 |
1.3.1 总黄酮 |
1.3.2 淫羊藿苷 |
1.4 淫羊藿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1.5 药理活性 |
1.5.1 心脑血管系统 |
1.5.2 血液系统 |
1.5.3 免疫系统 |
1.6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淫羊藿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2.1 实验材料 |
2.1.1 药品与试剂 |
2.1.2 仪器与设备 |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2.3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与装柱 |
2.2.4 洗脱浓度与上样量的考察 |
2.2.5 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 |
2.2.7 验证实验 |
2.3 测定方法的改进 |
2.3.1 2005版《中国药典》测定方法 |
2.3.2 2010版《中国药典》 |
2.4 讨论 |
第三章 淫羊藿苷提取工艺的研究 |
3.1 试剂与仪器 |
3.1.1 药品与试剂 |
3.1.2 仪器与设备 |
3.2 单因素考察实验 |
3.2.1 乙醇浓度对提取工艺的影响 |
3.2.2 乙醇用量对提取工艺的影响 |
3.2.3 提取次数对提取工艺的影响 |
3.2.4 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 |
3.3 单因素实验结果 |
3.3.1 乙醇浓度对提取工艺的影响 |
3.3.2 乙醇用量对提取工艺的影响 |
3.3.3 提取次数对提取工艺的影响 |
3.3.4 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 |
3.4 正交试验设计 |
3.4.1 正交试验设计结果 |
3.4.2 结果分析 |
3.5 验证试验 |
3.6 小结 |
第四章 不同产地淫羊藿苷含量比较 |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4.1.1 仪器 |
4.1.2 试验材料 |
4.2 方法与结果 |
4.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4.2.2 线性关系考察 |
4.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4.2.4 样品液的测定 |
4.2.5 回收率实验 |
4.2.6 精密度实验 |
4.2.7 稳定性实验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HPLC法同时测定淫羊藿中几种黄酮苷的含量 |
5.1 仪器与试药 |
5.1.1 实验仪器 |
5.1.2 试剂与药材 |
5.1.3 样品来源 |
5.2 方法与结果 |
5.2.1 色谱条件 |
5.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5.2.3 样品溶液的制备 |
5.2.4 方法学考察 |
5.2.5 样品测定 |
5.3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6)淫羊藿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
2 药理作用 |
2.1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
2.2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
2.3 免疫系统 |
2.4 对生殖系统的作用 |
2.5 对骨髓系统的作用 |
2.6 抗衰老作用 |
2.7 抗肿瘤作用 |
2.8 其他作用 |
3 讨论 |
(7)补肾至仙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 病例来源 |
(二) 病例选择标准 |
(三) 病情轻重程度判定标准 |
(四) 一般资料 |
二、研究方法 |
(一) 治疗方法 |
(二) 观察指标及方法 |
(三) 疗效评定标准 |
(四) 统计学处理 |
三、研究结果 |
(一) 疗效结果 |
(二) 各项检测指标结果 |
(三) 治疗组疗效与相关资料分析 |
(四) 安全性观察 |
讨论 |
一、PMS 的中医学研究 |
(一) 病机分析 |
(二) 治法分析 |
(三) 方药分析 |
二、补肾至仙汤对肾阴阳两虚型PMS 的疗效分析 |
三、补肾至仙汤治疗PMS 作用机理的探讨 |
(一) 调节生殖内分泌 |
(二) 对神经递质的影响 |
(三) 改善免疫功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8)益肾降压颗粒对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临床疗效及性激素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技术路线 |
2 研究对象 |
2.1 诊断标准 |
2.2 病例纳入标准 |
2.3 病例排除标准 |
2.4 病例的剔除标准 |
2.5 病例的脱落(退出)标准 |
2.6 中止试验标准 |
3 试验设计 |
3.1 多中心 |
3.2 分层随机设计 |
3.3 对照设计 |
3.4 例数估算 |
4 研究方法 |
4.1 病例来源 |
4.2 试验用药 |
4.3 病例分组及给药方法 |
4.4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
4.5 安全性观测 |
4.6 疗效评定标准 |
4.7 安全性评价标准 |
4.8 统计方法 |
5 临床资料分析 |
5.1 病例来源情况 |
5.2 一般资料分析 |
5.3 病情资料分析 |
6 结果 |
6.1 偶测血压(CBP) |
6.2 心率变化 |
6.3 动态血压检测(ABPM) |
6.4 血脂血糖 |
6.5 心电图疗效 |
6.6 中医证候疗效 |
6.7 中医证候积分 |
6.8 主要症状疗效 |
6.9 中医舌象脉象 |
6.10 生存质量测定结果 |
7 益肾降压颗粒对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
7.1 病例来源 |
7.2 一般资料 |
7.3 性激素水平检测方法 |
7.4 性激素水平检测时间 |
7.5 性激素水平检测结果 |
8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检测 |
8.1 对血常规的影响 |
8.2 对肝肾功能影响 |
8.3 不良反应观测 |
讨论 |
1 病因病机探讨 |
1.1 肾气亏虚是老年高血压病的基本病因病机 |
1.2 性激素紊乱是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的基本病理机制 |
2 治则治法探讨 |
2.1 补益肾气,治病求本 |
2.2 调理阴阳,以平为期 |
3 益肾降压颗粒方药分析 |
3.1 药物组成 |
3.2 中药功效分析 |
3.3 组方配伍特点 |
3.4 现代药理研究 |
4 益肾降压颗粒治疗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临床疗效评价 |
4.1 降压疗效分析 |
4.2 血脂血糖变化分析 |
4.3 对心电图、心率的影响分析 |
4.4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
4.5 主要临床症状分析 |
4.6 生存质量评价 |
4.7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评价 |
5 益肾降压颗粒对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性激素的影响 |
5.1 肾气亏虚证病人与健康老年人性激素水平比较 |
5.2 肾气亏虚证病人用药前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论文着作科研情况 |
详细摘要 |
(9)扶阳法在月经病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提倡扶阳的学术流派代表医家及主要学术思想介绍 |
1.1 中医学术流派的发展概要 |
1.2 历代医家对阳气的认识 |
1.3 当代扶阳学说兴起的社会背景及现实意义 |
1.3.1 生活习惯造成的阳虚 |
1.3.2 错误治疗导致的阳虚 |
1.4 倡导扶阳的学术流派主要代表医家介绍 |
1.5 扶阳名家的学术思想探讨 |
1.5.1 李果的学术思想探讨 |
1.5.2 张景岳的学术思想探讨 |
1.5.3 郑钦安学术思想探讨 |
1.6 关于阳虚的现代研究 |
1.7 扶阳第一要药附子用量的相关讨论 |
1.7.1 辩证精良,用方准确 |
1.7.2 炮制减毒 |
1.7.3 配伍制毒 |
1.7.4 久煎去毒 |
2 扶阳法在月经病中的具体运用 |
2.1 月经病 |
2.1.1 月经病的概念 |
2.1.2 西医学对月经的认识 |
2.2 温阳法与扶阳法 |
2.3 阳气对女性身体的作用 |
2.4 阳气在月经周期中的作用 |
2.5 月经病中阳虚证型的大致类别 |
2.6 当代扶阳法对月经的治疗 |
2.6.1 月经先期 |
2.6.2 月经后期 |
2.6.3 月经先后无定期 |
2.6.4 经期延长 |
2.6.5 经间期出血 |
2.6.6 月经过多 |
2.6.7 月经过少 |
2.6.8 崩漏 |
2.6.9 闭经 |
2.6.10 痛经 |
2.6.11 月经前后诸症 |
2.6.12 绝经前后诸证 |
2.6.13 针灸治疗月经病 |
2.7 郭志强教授论治妇科病中与扶阳有关的学术思想 |
2.7.1 女子阴常不足,阳非有余 |
2.7.2 从肾论治崩漏,临证注重扶阳 |
2.7.3 运用温通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
2.7.4 内治主以调周法 |
3 总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以TRPV5介导的钙转运通路为靶点的补肾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名词术语对照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新型上皮钙通道 TRPV5 与 TRPV6 研究进展 |
综述二 骨质疏松症“从肾论治”相关研究进展 |
前言 |
第一部分 糖皮质激素诱导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
4 结果 |
第一部分 实验小结 |
第二部分 补肾中药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肾钙转运通路的影响 |
实验一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肾组织 TRPV5 mRNA 和蛋白表达以及补肾中药的调节作用 |
实验二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肾组织 CaBP-D28k蛋白 表达以及补肾中药的调节作用 |
实验三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肾组织 NCX1、PMCA1b mRNA 和蛋白表达以及补肾中药的调节作用 |
第二部分 实验小结 |
第三部分 补肾中药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骨钙转运通路的影响 |
实验一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 TRPV5 mRNA 和蛋白表达以及补肾中药的调节作用 |
实验二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 CaBP-D28k蛋白表达以及补肾中药的调节作用 |
实验三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 NCX1 mRNA 和蛋白表达以及补肾中药的调节作用 |
第三部分 实验小结 |
分析讨论 |
1 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
3 骨质疏松症的实验动物模型 |
4 TRPV5 介导的钙转运通路与骨质疏松症 |
5 补肾填精壮骨法的建立及补肾复方的功效 |
6 本实验补肾填精壮骨方药的防治作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淫羊藿提取液对羟基脲致“阳虚”大鼠代谢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淫羊藿、熟地黄抗骨质疏松的机理初探[D]. 杨璐尧.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1)
- [2]扶阳理论在儿科肺系疾病的应用[D]. 李刚.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8(02)
- [3]苁归益肾颗粒药学研究[D]. 王冬.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03)
- [4]淫羊藿化学拆分组分的药理作用及药味归属研究[D]. 薛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4)
- [5]淫羊藿质量控制及总黄酮含量测定[D]. 姚辉. 天津大学, 2013(01)
- [6]淫羊藿的研究进展[J]. 冯晶. 湖北中医杂志, 2012(09)
- [7]补肾至仙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影响的临床研究[D]. 王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4)
- [8]益肾降压颗粒对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临床疗效及性激素影响的研究[D]. 宋观礼.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12)
- [9]扶阳法在月经病中的运用[D]. 唐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2)
- [10]以TRPV5介导的钙转运通路为靶点的补肾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作用机制研究[D]. 朱辉.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