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蒙古与维吾尔族关系初探

13世纪蒙古与维吾尔族关系初探

一、十三世纪蒙古与畏兀儿关系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贺钢,徐瑞瑞[1](2017)在《2016年吐鲁番学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本年度中国大陆吐鲁番学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出版专着、译着及相关论文集37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兹分政治、历史地理、经济、法制、宗教、民族、社会文化、艺术、文献古籍、语言文字、考古与文物保护、书评与学术动态等专题概述如下。

安玉军[2](2016)在《裕固族形成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同新疆维吾尔族一样,裕固族来源于古代北方的回纥(回鹘)。虽然只有万余人,但却有分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和蒙古语族的两种母语,有着同源于阿尔泰游牧文化圈的文化体系。其形成历史非常复杂,长期困扰着西北民族史研究界,成为一道难以解答的历史难题。近年来,随着蒙古豳王家族历史等相关研究的深入,为裕固族形成历史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廓清其形成历史创造了条件。裕固族先祖回鹘原生活于蒙古高原,曾于744年以斡耳朵八里建立汗国。840年,汗国崩溃,其中一支回鹘残部投奔吐蕃统治下的祁连山区和河西走廊地区,先后建立甘州回鹘和沙州回鹘政权。他们一方面秉承祖先以游牧为主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受当地旧有生业方式的影响,渐知农业。宗教信仰上,在浓厚的萨满信仰的基础上逐渐信仰了汉传佛教,这一支河西回鹘后裔后来就以黄头回纥和撒里畏吾之名活动在甘青新交界的地方,他们就是今天裕固人最直接的先民。13世纪初,蒙古征服河西走廊,河西回鹘聚居的沙、瓜、肃三州归顺蒙古。忽必烈于1260年继蒙古大汗位后,以海都为首的西北蒙古诸王发动叛乱,对抗中央,西北形势岌岌可危。1276年,因不满诸王叛乱,察哈台第四代孙出伯、哈班兄弟叛离察哈台汗国而投于忽必烈麾下,受到元庭重用,驻守河西及周边地区,形成以肃州、沙州、瓜州和哈密为中心的“豳王兀鲁思”,而这里正是撒里畏兀儿地面,因此以回鹘王室药罗葛家族为首的撒里畏兀儿集团,开始接受了蒙古黄金家族后裔豳王的统治,两个族群在西北一隅杂居混牧,开始了时至今日水乳交融的融合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今天这样操阿尔泰语系东(蒙古语族)西(突厥语族)部两种母语的民族共同体——裕固族。裕固族的形成,首先取决于回鹘与蒙古两个民族的融合,对于裕固族的形成而言,回鹘与蒙古可谓核心因素。蒙古豳王辖区内,回鹘势力比较强大且文化发达,对河西地区蒙古人产生了重大影响,蒙古贵族在文化上逐步回鹘化,并支持回鹘文化的发展,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条件。长期的水乳交融与文化上的趋近,使二者最终融为一体,并最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裕固民族;其次,青藏高原高度发展的藏文化,尤其是藏传佛教对裕固族形成的影响既深且巨,不仅把裕固族纳入了整个藏传佛教文化圈,而且其影响力深入到了当今裕固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裕固族传统文化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三,土族因素与裕固族的形成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安定卫残破之后,部众都游徙至祁连山南北两麓的广阔地带,分别融于裕固族或土族之中。

臧存艳[3](2016)在《中国大陆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及回鹘经济史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回鹘,亦即Uighur的古代译名,在788年之前称爲回纥,蒙元时期常译作畏兀儿,其族源於铁勒,铁勒又是丁零的一个部落。唐玄宗封回鹘可汗骨力裴罗爲奉义王,不久又封爲怀仁可汗,回鹘汗国正式建立。自骨力裴罗始,历代回鹘可汗都接受唐朝册封,漠北回鹘汗国的强盛持续了一个多世纪。840年,回鹘宰相句録末贺勾结黠戛斯杀回鹘可汗,导致汗国灭亡。汗国灭亡後,

王红梅[4](2016)在《回鹘文藏密经典《观世音本尊修法》残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观世音本尊修法》是一部重要的藏传密宗文献,是由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二世活佛噶玛拔希所创作,然后,由畏兀儿学者本雅识里(Punyari)依据藏文本译入回鹘文本。吐鲁番出土的回鹘文《观世音本尊修法》残卷,有六个编号,其中五件为木刻本,一件为手抄本,对研究元代畏兀儿印刷术、噶玛噶举派的传播及其与畏兀儿的关系,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马巍[5](2016)在《蒙元民族政策研究》文中提出在中国古代史上,蒙元地位特殊,它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所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政权,对世界格局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统治者的蒙古族,其统治地区的人口以汉族为主,其他少数民族共同生活,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蒙元统治者利用何种民族政策去统治疆域成为最为重大的问题。以往的研究或强调“四等人制”民族歧视的一面,或突出其多元包容的一面,或夸大其汉化的一面,都有其偏颇之处。蒙元的民族政策,脱胎于草原政治传统,具有征服与联合的两面性,蒙古旧制六事为代表的征服模式,蒙元的草原家长制君臣关系、诸色户计、赋税都是“祖述”的体现,“祖述变通”的灵活态度,最好的体现就是蒙汉二元体制的政治框架,元代立法从成吉思汗“札撒”到元朝法律体系形成的演变过程也反映了这一点。蒙元统治者在统治不同区域时,实施多元包容政策,承认不同族群文化、习惯等方面的差别,各依本俗,不加统合,同时利用族群差别进行统治,而这正是“变通”最现实的体现。所谓蒙元时期的“四等人制”是元朝在形成过程中,根据征服顺序的先后来划分的实际上这并无特别的民族分化倾向,主要反映的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元朝建立发展的历史过程;蒙元统治者还算是成功的,在这种因俗而治的方针不仅帮助蒙古完成了统一,使蒙元政权维持了相当长时期的稳定,而且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对促进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有积极的历史作用。

刘砚月[6](2013)在《2012年蒙元史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2012年蒙元史研究成果丰硕,就笔者目力所及,共有专着20余部、论文400余篇,另召开学术会议6次。现就该年度成果及热点分类择要如下。一、学术会议5月5—6日,"黑水城出土律令与词讼文书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河北社会科学院召开。7月25—28日,"纪念成吉思汗诞辰85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举行。8月25—27日,"元代国家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8月29—31日,"杭州凤凰寺阿拉伯文、波斯文古碑碑文释读考订评审会"

王红梅[7](2013)在《元代回鹘文刻本文献断代考论——以藏密经典《观世音本尊修法》为例》文中指出回鹘文文献大部分缺乏准确而具体的时间纪年,而回鹘文本《观世音本尊修法》有详细的时间纪年,因此极为珍贵。《观世音本尊修法》是元代藏族高僧噶玛拔希所创作的藏密经典,其回鹘文本由畏兀儿翻译家本雅失里译成。本文利用回鹘文文献、藏文史籍以及汉文史料,详细考证了该文献的刻印年代,并论述了作者传奇般的生平事迹。

拥巴[8](2013)在《2012年全国藏学研究论文资料要目索引(下)》文中研究表明

李静蓉[9](2013)在《元代泉州基督教石刻图像研究》文中认为元代泉州(刺桐)是景教和天主教在东方的传教中心之一,有着丰富的宗教遗存。20世纪初以来,在泉州北门、东门等古城墙及其附近地段不断发现雕刻有十字架、天使、莲花、云纹等精美图案的基督教墓碑和墓盖石,上面雕刻着叙利亚文、回鹘文、八思巴文、汉文、拉丁文等多种文字,图像特殊而造型丰富,同时反映了几种不同的文化来源,为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见证。通过一一解析泉州基督教石刻的图像符号,并与中国新疆、内蒙古、西安、洛阳、扬州等地以及中亚、西亚的相似物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看到,本土的与外来的、基督教与非基督教等各种元素的交织与融合,也反映了泉州基督教不是简单地适应当地文化,而是选择与基督教教义相符的元素进行图像创新,从而形成了一种融合多种宗教与文化元素的特殊混合体。这种多元融合的图像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基督教在泉州这个具体的文化环境寻求社会认同的产物。

王红梅[10](2012)在《元代吐蕃高僧与畏兀儿的关系述论》文中研究指明蒙元初期,萨迦派、噶玛噶举派高僧先后来到河西地区,与当地的畏兀儿佛教徒有所接触。此后,元廷设立了通往西藏的驿站,便利了吐蕃高僧前往中原地区,也密切了其与河西畏兀儿的联系。同时,大批畏兀儿人陆续迁入中原地区,逐渐由信奉大乘佛教转而皈依藏传佛教,其中有的受到蒙古贵族的信赖,充当蒙古皇室与吐蕃帝师之间的译者,有的修习喇嘛教,翻译佛典,为藏传佛教的弘传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十三世纪蒙古与畏兀儿关系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十三世纪蒙古与畏兀儿关系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2016年吐鲁番学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治
二、历史地理
三、经济
四、法制
五、宗教
六、民族
七、社会文化
八、艺术
九、文献古籍
十、语言文字
十一、考古与文物保护
十二、书评与学术动态

(2)裕固族形成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裕固族先民回鹘发展简史
    第一节 漠北回鹘汗国
    第二节 河西回鹘
第二章 蒙古豳王家族与撒里畏吾
    第一节 黄头回纥的出现及其相关问题
    第二节 蒙古对撒里畏吾的征服与管辖
    第三节 豳王兀鲁思的形成
    第四节 豳王家族与撒里畏吾之关系
第三章 关西七卫及其东迁
    第一节 关西七卫的设置
    第二节 关西七卫的东迁
    第三节 东迁的原因、路线及意义
第四章 从撒里畏兀儿到七族黄番
    第一节 明朝中后期的撒里畏兀儿
    第二节 清代的七族黄番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黄番10个部落
第五章 裕固族共同体的形成
    第一节 裕固族自治县的成立
    第二节 从蒙古豳王到裕固族大头目
    第三节 裕固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
第六章 裕固族共同体形成的周边民族因素
    第一节 河西回鹘因素与裕固族的形成
    第二节 蒙古因素与裕固族的形成
    第三节 从两种母语看裕固族共同体的特点
    第四节 藏族与裕固族传统文化的形成
    第五节 土族与裕固族的互动影响
    第六节 丝路古道上裕固族先民的凝聚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中国大陆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及回鹘经济史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研究
    (一) 文书释译
二、回鹘经济史研究
    (一) 回鹘经济史概述
    (二) 回鹘农业研究
    (三) 回鹘经济转型研究
    (四) 回鹘商业贸易研究
    (五) 其他
三、结语

(5)蒙元民族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重点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以蒙古法为基本准则的蒙元民族政策
    第一节 蒙元立法之本——蒙古旧制
    第二节 蒙古法概览
    第三节 以蒙古法为基准的蒙元民族政策
        一、蒙古法中所见蒙元户籍制度
        二、蒙古法中所见蒙元赋税制
        三、蒙古法中的约会制裁判
        四、蒙古法立法精神——“各依本俗”与“祖述变通”
第二章 蒙元民族政策的包容性
    第一节 蒙元疆域及民族政策基本特点
    第二节 蒙古人及蒙古地区民族政策的包容性
        一、漠北地区
        二、漠南及东北、西北等地区
        三、中原汉地及其以南地区
    第三节 蒙元西北地区民族政策的包容性
        一、回回
        二、畏兀儿
        三、唐兀
    第四节 蒙元东北少数民族政策的包容性
        一、契丹
        二、女真
        三、其他诸部
    第五节 蒙元对藏区民族政策的包容性
    第六节 蒙元对南方少数民族政策的包容性
第三章 对蒙元四等人制的思考
    第一节 蒙元四等人划分
    第二节 对蒙元“四等人制”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元代回鹘文刻本文献断代考论——以藏密经典《观世音本尊修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概述
二、噶玛拔希的传奇人生
三、回鹘文刻本的刻印年代

(9)元代泉州基督教石刻图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思路与创新
第一章 泉州基督教石刻图像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基督教在泉州的传播与发展
        一、 基督教传入泉州
        二、 元代泉州基督教的发展
    第二节 元代泉州基督教团体的构成
        一、 畏兀儿人与汪古部人
        二、 亚美尼亚人
        三、 蒙古人及其他
    第三节 元代泉州基督教团体的信仰与生活
        一、 优遇政策与信仰自由
        二、 经商与传教
第二章 刺桐十字架:东西方教会文化的交织
    第一节 刺桐十字架的发现与命名
        一、 刺桐十字架的发现
        二、 刺桐十字架的命名
    第二节 刺桐十字架的风格类型与文化来源
        一、 希腊十字架与拉丁十字架
        二、 波斯风格十字架的比较研究与文化来源
        三、 马耳他风格十字架的比较研究与文化来源
        四、 刺桐十字架:东西方教会文化的交织
第三章 莲花、云纹及其他:非基督教元素的融合
    第一节 泉州基督教石刻中的佛教元素
        一、 从语言到图像:佛教元素的华丽运用
        二、 泉州基督教石刻“佛化”的成因
    第二节 石刻云纹与道教文化的联系
        一、 石刻云纹的文化来源与造型
        二、 石刻云纹的流行成因
    第三节 基督教石刻图像与伊斯兰教的联系
        一、 基督教石刻图像与伊斯兰教的联系
        二、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和谐与共的历史考察
第四章 石刻天使:特殊的混合体
    第一节 石刻天使的风格类型与服饰特征
        一、 石刻天使的风格类型
        二、 石刻天使的服饰特征
    第二节 有翼形象的比较研究与文化来源
        一、 有翼形象的比较研究
        二、 四翼天使的文化来源
第五章 结语
附录1 插图说明
附录2 刺桐基督教石刻图像研究(译文)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索引
个人简历

四、十三世纪蒙古与畏兀儿关系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2016年吐鲁番学研究综述[J]. 贺钢,徐瑞瑞. 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 2017(00)
  • [2]裕固族形成史研究[D]. 安玉军. 兰州大学, 2016(06)
  • [3]中国大陆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及回鹘经济史研究综述[J]. 臧存艳. 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 2016(00)
  • [4]回鹘文藏密经典《观世音本尊修法》残卷研究[J]. 王红梅. 河西学院学报, 2016(01)
  • [5]蒙元民族政策研究[D]. 马巍. 西北师范大学, 2016(06)
  • [6]2012年蒙元史研究综述[J]. 刘砚月.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13(06)
  • [7]元代回鹘文刻本文献断代考论——以藏密经典《观世音本尊修法》为例[J]. 王红梅. 社会科学论坛, 2013(06)
  • [8]2012年全国藏学研究论文资料要目索引(下)[J]. 拥巴. 中国藏学, 2013(02)
  • [9]元代泉州基督教石刻图像研究[D]. 李静蓉. 福建师范大学, 2013(02)
  • [10]元代吐蕃高僧与畏兀儿的关系述论[J]. 王红梅. 昌吉学院学报, 2012(03)

标签:;  ;  ;  ;  

13世纪蒙古与维吾尔族关系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