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疆喀拉萨依含锡花岗岩体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冯汉清[1](2021)在《准东缘晚古生代陆壳垂向生长机制研究 ——以卡拉麦里花岗岩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汤贺军[2](2021)在《新疆东准噶尔扎河坝及邻区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岩成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东准噶尔地区地处中国新疆北部,作为中亚造山带(CAOB)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地构造演化是中亚造山带显生宙大陆增长和古亚洲洋演化的重要研究课题。该区自古生代来经历了大洋扩张、板块俯冲、碰撞和后碰撞等构造演化历史,形成了一系列岛弧杂岩带和增生杂岩。关于东准噶尔的板块边界、物质组成、基底属性、洋盆闭合时限及矿产发育特征等,前人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许多进展和共识。但对该地区古生代构造属性、大地构造演化模式存在多种不同的见解;在典型矿床研究方面,未能将区域构造演化与成岩、成矿作用及区域成矿规律统一进行研究。本文选取东准噶尔北缘扎河坝及邻区作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区古生代成岩成矿作用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矿床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晚古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厘定了成岩成矿时代,阐明了岩浆岩的性质、源区特征及其岩石成因,进而探讨了大地构造环境及区域成矿作用等关键科学问题,以期为东准噶尔古生代构造演化和成岩成矿作用提供新的资料。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如下:1、通过1:1万实测地质剖面,对扎河坝蛇绿岩各个岩石单元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对产于扎河坝蛇绿岩中蕴都卡拉铜金钴矿含矿岩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蕴都卡拉含矿闪长岩及辉长闪长岩侵位时间为401?Ma,远小于扎河坝蛇绿岩的形成时代(488~498 Ma)。扎河坝蛇绿岩中的各个岩石单元都具有受俯冲带流体影响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了一个洋内岛弧逐渐成熟的过程。扎河坝蛇绿岩形成于俯冲带之上(SSZ)的弧前环境,较晚形成的产物如蕴都卡拉含矿闪长岩、辉长闪长岩、闪长玢岩等为俯冲消减不同时期的产物。2、蕴都卡拉含矿闪长岩及辉长闪长岩属于钙碱性及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岩类,Mg#中等(0.39~0.50)。二者表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模式,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U、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全岩(87Sr/86Sr)i为0.704966~0.707395,εNd(t)介于1.29~3.84之间,锆石εHf(t)为-1.7~18.8,平均值为5.6,δ18O为5.25‰~10.17‰,平均值为7.71‰。蕴都卡拉含矿闪长岩及辉长闪长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岩浆源区主要来自亏损地幔,混染了约20%~40%的壳源物质。二者锆石U-Pb年龄为401 Ma左右,且均捕获了前寒武系的老锆石,说明本区可能存在前寒武纪基底。3、本区泥盆纪侵入岩呈较小面积分布,但火山岩非常发育。玉伊塔斯矿床含矿石英闪长岩的年龄为384.6Ma,索东角闪辉长岩年龄为387.2Ma,全岩(87Sr/86Sr)i为0.703512~0.704076,εNd(t)介于4.98~5.36之间,锆石εHf(t)值为9.8~12.9,δ18O同位素6.32‰~6.66‰。喀腊哲腊玻基辉橄岩及碱性玄武岩年龄为393.5Ma,其磷灰石(87Sr/86Sr)i为0.703066~0.703332,εNd(t)为5.26~7.51。泥盆纪侵入岩及火山岩研究表明其构造背景为洋内弧有关的俯冲消减环境,索东角闪辉长岩及玉伊塔斯含矿岩体岩浆源区主要来自亏损地幔,为岛弧背景下俯冲板片流体及俯冲沉积物熔体共同交代上部地幔楔形成。玻基辉橄岩及碱性玄武岩源区来自亏损地幔,受地壳污染程度较小,可能是石榴石橄榄岩熔融的产物。4、本区石炭纪-二叠纪侵入岩较为发育,但火山岩发育一般。碱性花岗岩带中扎河坝西岩体年龄为321Ma,早于卡拉麦里碱性花岗岩带,其具有A2型碱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构造背景为后碰撞环境,暗示其侵位时该地区造山作用已结束。从早到晚,从北向南,东准噶尔乌伦古到卡拉麦里地区A型花岗岩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逐渐降低,而εNd(t)的值逐渐增高,表明岩浆源区不断亏损,中亚造山带有不断向南增生的趋势。库拉比也含矿岩体及卡拉岗组含矿流纹岩锆石年龄为274~278Ma。主微量元素及Sr-Nd-Hf同位素显示,前者源区主要为亏损地幔且有壳源物质的加入,后者与扎河坝西碱性花岗岩为亏损地幔中新增生的年轻地壳物质重熔的产物,构造背景为后碰撞拉张环境。5、对东准噶尔地区古生代构造演化划分了4个阶段:晚寒武世-早奥陶世(503~480Ma)为大洋扩张期,早奥陶世-早石炭世(480~360Ma)为俯冲消减期,早石炭世-晚石炭世(360~330Ma)为碰撞期,晚石炭世-二叠纪(330~252Ma)为后碰撞期。成矿作用为:奥陶纪与蛇绿岩有关的铬铁矿床,泥盆纪与中酸性、中基性岩体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石炭纪与中酸性岩体有关的铜矿床,二叠纪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二叠纪与剪切作用有关的热液型金矿床,二叠纪与流纹岩有关的萤石、珍珠岩等非金属矿床。
王兵,王忠梅,谢明财,韩春明[3](2020)在《新疆阿尔泰—准噶尔北缘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和内生金属矿床成矿系列》文中认为阿尔泰是中亚成矿域重要的内生金属矿产集中区,该矿集区晚古生代发育有5类内生金属矿床:1)块状硫化物Cu-Pb-Zn矿床,2)斑岩型Cu-Au矿床,3)岩浆Cu-Ni硫化物矿床,4)矽卡岩型Cu-Mo-Fe矿床,5)造山型金矿床和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在构造上,这些矿床的形成与阿尔泰造山带俯冲—增生作用密切相关。阿尔泰晚古生代矿床的形成可以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Ⅰ)早-中泥盆世,沿阿尔泰南缘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弧后伸展,导致在阿尔泰西部琼库尔—塔拉特地质体中形成的多金属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以及阿尔泰东段铁—铜矽卡岩矿床;Ⅱ)石炭纪—二叠纪的地体增生和弧岩浆作用,在布尔津—二台和额尔齐斯地体中形成了广泛分布的斑岩型矿床、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在额尔齐斯地体中形成的铜铁矽卡岩矿床;Ⅲ)早二叠世的持续增生导致阿尔泰南部的杜拉特岛弧形成,并伴随有矽卡岩铜钼矿床和造山型金矿的形成;晚二叠世阿尔泰地区进入造山带演化阶段,并发生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和片麻岩穹隆,伴随有花岗岩化和重熔岩浆活动和大量伟晶岩矿床的形成。晚古生代阿尔泰南缘的俯冲—增生构造演化过程,导致了不同类型内生金属矿床的形成,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内生金属矿集区和矿山后备基地。
胡小文,杨晓勇,任伊苏,吴兆剑,杜高峰,黄婷婷[4](2020)在《准噶尔盆地沉积环境-构造演化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控制作用全文替换》文中认为准噶尔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多矿种叠合赋存的能源盆地,具有良好的砂岩型铀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沉积环境和构造运动至关重要。本文对中-新生代准噶尔盆地的沉积及构造演化历史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了不同构造区域包括盆地南缘、东缘、西北缘及北部的铀矿研究进展,分别从时、空角度阐述了准噶尔盆地铀矿成矿条件,分析沉积环境和构造运动对砂岩型铀矿的控制作用。中-新生代以来准噶尔盆地经历了多旋回的演化过程,区域构造运动阶段性变化,不同地区构造及沉积环境差异造成盆地不同部位铀矿化的差别。沉积环境中古气候条件和沉积相控制优势沉积建造的发育,并影响地层的成矿能力。构造类型、构造作用期次和强度控制着优势成矿构造的形成,制约铀的成矿以及后期的保矿、迁移、叠加和破坏。优势沉积建造和优势成矿构造共同制约着准噶尔盆地砂岩型铀矿的产生和发育。
孟秋熠[5](2020)在《东准噶尔古生代花岗岩时空分布规律与成矿作用》文中认为中亚造山带,是地球上最大的增生造山带和显生宙地壳增生区,同时也是世界上着名的成矿域之一,发育巨量具有年轻幔源组分的花岗岩和大量的矿产。东准噶尔地处中亚造山带腹地,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的结合部位,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东准噶尔地区构造演化和成矿背景存在着争议,研究东准噶尔地区花岗岩的时空分布规律、物源特点及其与矿产时空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对探究东准噶尔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与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可以为在该地区进行矿产勘探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室内收集、整理东准地区花岗岩类的锆石U-Pb年代学数据、地球化学数据以及锆石Hf同位素数据,利用ArcGIS进行花岗岩及矿产的时空分布规律总结,并对东准噶尔琼和坝地区典型性两个时期斑岩铜矿开展了野外调查和赋矿围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等研究,并对其矿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东准噶尔地区金属矿产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花岗岩时空演化和深部地壳组成之间的耦合关系,取得了以下成果:1、东准噶尔地区花岗岩集中发育于古生代(500-265Ma),明显分为三期,分别为500-400Ma、400-360Ma和360-265Ma,前两期花岗岩主要发育于扎河坝-琼和坝一线以及双峰山地区,主要表现出弧花岗岩特征;相对来说,第三期花岗岩则呈全区大面积分布,以发育大量的大量碱性花岗岩、A型花岗岩为特征,尤以320-280Ma最为发育,暗示东准噶尔洋至少在晚石炭世之间就已关闭。2、琼河坝拉伊克勒克斑岩铜(钼)矿英云闪长岩形成于早泥盆世(419±3Ma)的俯冲环境;而坝西斑岩铜(钼)矿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形成早石炭世(337±2Ma和337±4Ma)的构造体制转换期。3、通过同位素填图显示东准噶尔古生代花岗岩具有高正εNd(t)值(+1.3~+12.3)和εHf(t)值(+2.2~+18.2),以及年轻的模式年龄(TDM2(Nd)=1.0~0.4Ga,TDM2(Hf)=1.45~0.3Ga),年轻幔源物质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揭示东准噶尔深部组成应主要为年轻的新生地壳,而古老基底非常少或者没有。4、东准噶尔发育大规模矿产,主要为与中酸性岩浆作用有关的铜(金)、金、钨锡矿和少量的铁矿以及岩浆石墨矿,只有南北两侧发现有与基性-超基性有关的铜镍矿,目前尚未发现铅锌矿、锂矿等与壳源关系密切的矿产,这说明东准噶尔的矿产明显受控于其年轻新生地壳物质组成。东准噶尔成矿年代主要集中在志留纪-二叠纪,少部分为早中生代侏罗纪,志留-泥盆纪产出的矿产相对规模较大,主要集中分布在乌伦古-扎河坝-琼河坝一带,而石炭纪-二叠纪形成的矿床(点)规模相对较小,但数量多,在区内广泛分布,这与区内花岗岩类时空演化规律具有很好的耦合性。
冯汉清,张博文,高丹,展新忠,郑媛媛[6](2019)在《东准噶尔卡姆斯特A2型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文中研究表明为厘定新疆北部卡姆斯特岩体的构造背景及岩石成因,对该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析测试。结果显示,该岩体由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组成,成岩年龄分别为325.3~320.7 Ma及324.6 Ma;锆石εHf(t)为10.5~17.63及12.98~15.24,表明岩石来源于新生地壳;具高硅(SiO2为76.09%~77.96%)、富碱(Na2O+K2O为7.84%~9.95%)及弱过铝质(A/NCK为1.034~1.118)的特征;富集Hf、Y、Ce元素,亏损Ba、Sr、Ti、P、Eu元素;LREE、HREE分异不明显,具有强烈Eu负异常(δEu为0.01~0.08)。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卡姆斯特岩体岩石为侵位于晚石炭世后碰撞造山阶段伸展环境下的高分异A2型花岗岩。
张鸿远[7](2019)在《东天山印支期天湖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文中提出天湖岩体距离哈密市区约140km,主要在兰新铁路天湖车站附近出露,岩体地处中亚造山带天山东段中天山隆起带内,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星星峡-库鲁克塔格大断裂与东天山古生代构造带南缘阿齐克库都克-尾亚大断裂之间。岩体呈近等轴状产出,长约14km,宽约12km,出露面积约为130km2。其近等轴状形态和多次侵入的复杂岩性,对研究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及中亚造山带南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岩体形成时代、母岩岩浆源区、岩石成因及大地构造环境尚不明确。本文深入研究天湖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特征,探究岩体的成因、岩体形成时代、成岩构造环境,并探讨母岩岩浆源区及形成机制等问题。天湖岩体为一圆形深成岩体,岩体于东、西两侧侵入于中元古界天湖群片岩、片麻岩中,南侧则侵入于下二叠统红柳河组,其接触面多为外倾且产状切割片麻理明显,为典型的突变式侵入接触关系,岩体内部未见面理。岩体由六个侵入体组成,可分为三个岩相单元,由外向内依次为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单元及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单元,三者在时空分布上关系密切,互为嵌套式同心环带分布。岩体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45258Ma,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为230250Ma,显示两者为同时期产物,侵位于中三叠世。天湖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在地球化学主量元素分析中具有弱过铝质、高钾、富钠、低铝、贫铁镁钛特征;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相较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较多的铁镁钛含量及较少的钾钠含量特征。两者在微量和稀土元素曲线图中具有相似的表现,均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具中等负铕异常,表明其与俯冲碰撞作用有关。A/CNK是判定I和S型花岗岩的可靠标志,天湖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的铝饱和指数A/CNK均在1.01.1范围内,同时特征矿物角闪石发育,表明天湖岩体属I型花岗岩类。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天湖岩体形成于印支早期,该时期中亚造山带增生造山活动已结束,该期岩浆活动代表造山运动结束后板内构造演化阶段发育的岩浆事件。其岩浆活动与古特提斯洋的俯冲、挤压、碰撞关系密切,是中亚构造体制向特提斯体制转换的产物,是东天山印支期花岗岩的重要标志。
王颖维[8](2019)在《新疆额尔齐斯成矿带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额尔齐斯金成矿带位于新疆北部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碰撞结合处。本文对额尔齐斯构造带金矿的成矿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方法包括对岩石化学、同位素定年、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在对成矿带内的金坝金矿和科克萨依金矿进行解剖研究基础上,对比研究了成矿带东(中)西段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及成矿机制,剖析了构造-岩浆-变质热事件与成矿作用关系,并建立了额尔齐斯构造带金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为进一步的找矿勘探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支持。对额尔齐斯成矿带内与金成矿相关的一些岩浆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西段的哈巴河斜长花岗岩具有Si02过饱和,中等铝、贫钠质的特点。斜长花岗岩轻稀土相对富集,Eu亏损。微量元素Rb、Ba、Th、La、Ce等相对富集,Ta、Nb、Sr、Zr、Yb等相对亏损。年代学研究显示,斜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31±3.4Ma。认为斜长花岗岩是俯冲带环境的产物,其岩浆岩的构造环境可能为火山岛弧环境。成矿带中段的萨尔布拉克金矿区石英斑岩亦具Si02过饱和,中等铝、贫钠质的特点。轻稀土相对富集,为V字型右倾配分曲线,微量元素富集 Rb、Ba、Th、U、Nb、Sr、Zr、Ce,亏损 Ta、La、Hf、Nd 等;石英斑岩显示轻Eu亏损,δEu值(0.27~0.31)<0.95为明显的负异常。石英斑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其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97.8±1.4Ma,可能是大陆板内构造环境的产物。中段阿克塔斯金矿的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火山岩主要为基性火山岩,岩性主要为玄武岩,其次有苦橄岩等。火山岩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部分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火山岩微量元素含量整体较高,具有岛弧火山岩的特征。流体包裹体重点研究了额尔齐斯构造带西段的金坝金矿和东段的科克萨依金矿。金坝金矿的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水溶液包裹体和C02-H20包裹体,少量碳质流体包裹体。成矿早阶段的均一温度较高,范围在262~401℃,主成矿阶段的在200~280℃。成矿流体属低盐度的H20-NaCl-C02体系。金坝金矿成矿流体的演化表现为:从早期和中期的中高温热液向中晚期的中低温、中低盐度的盐水溶液演化。科克萨依金矿的包裹体类型也是水溶液包裹体和C02-H20包裹体,早期的剪切片理化阶段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较高,反映中高温热液特征,较晚成矿阶段石英脉的包裹体具有中低温特征。与额尔齐斯构造带其它金矿对比,如赛都、萨尔布拉克等,金矿成矿流体都表现为早期以中高温、富C02为特征,晚期演化成中低温盐水溶液体系的特征。金坝金矿内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体为金矿化提供重要成矿物质来源,玛尔卡库里韧性剪切带为成矿热液活动提供了空间,在构造-蚀变作用形成的蚀变带和石英脉中富集了金。金坝矿区成矿硫源(δ34S范围为3.42‰~8.71‰,平均值为6.30‰)为地壳深部即深源硫特征。东段科克萨依金矿受卡拉先格尔-接勒卡拉它乌断裂、克孜勒它乌断裂控制,剪切带构造为主要控矿因素,热液蚀变对成矿也起重要作用。硫同位素特点反映区内金矿床具有复杂的成矿作用,其成矿物质具多来源特点。从硫同位素区域分布特点看,西部的赛都金矿、金坝金矿硫同位素相对富集重硫,逐渐向中部萨尔布拉克金矿,至东部科克萨依金矿,硫同位素趋向于变轻。推测西部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与岩浆活动更密切,而东部金矿的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对成矿影响更大。成矿带上各金矿的H-O同位素组成均反映成矿流体早期具有变质水(和岩浆水)的特征,晚期混合了大气降水。额尔齐斯构造带的金矿化成带分布、分段集中于额尔齐斯构造带两侧的次级断裂带内。成矿构造具有向西发散、向东收敛的特点。带内金矿化持续时间长,成矿集中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泥盆纪、石炭纪火山沉积岩系及海西中晚期中酸性岩体是矿体的主要容矿岩石。额尔齐斯金矿带内韧性剪切与岩浆活动复合控矿特征明显,多期次多阶段耦合成矿作用显着。频繁的火山岩浆活动提供了成矿的热源和部分物源,促进地层中金的活化迁移。带内金矿成矿流体具有相似的演化特征。长期的变质变形作用形成了多期次、多形式的叠加,造成地层中的金及其他成矿元素再活化。额尔齐斯构造岩浆成矿带内特定的金矿有利成矿部位,只要有充足的金源供给,就可以形成金矿床。额尔齐斯金矿带的金元素主要是在中低温、中浅-中深成环境下,随岩浆热液、变质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活化、迁移、富集成矿,成矿热液具有多期次多阶段的特点。完善了额尔齐斯金矿带内西、中、东部的构造-变质-流体演化体系,建立了额尔齐斯构造带金矿成矿模式。
张博文,展新忠,端木常青[9](2018)在《东准噶尔卡姆斯特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侵位于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构造带内的卡姆斯特岩体是该花岗岩带内最西侧的小型岩体,岩石类型为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不同产物.该岩体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富集SiO2、K2O+Na2O,强烈亏损Ba、Sr、Ti、P,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具强烈的负Eu异常,Rb/Sr、K/Rb比值明显偏低,暗示岩浆强烈的分异演化作用,Fe2O3/FeO为0.11~1.23,FeO*为0.86~1.39,显示岩体中度还原环境,与锡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为高硅富碱弱过铝质的A2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指示其形成于卡拉麦里造山带晚石炭世后碰撞造山阶段的伸展拉张环境.
何中波,秦明宽,宋继叶,郭强,许强,刘章月,杨烨,黄少华[10](2018)在《准噶尔盆地东北部侏罗系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与找矿方向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文章从蚀源区铀源条件、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条件、侏罗系沉积建造特征及后生蚀变特征等角度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的区域成矿条件,认为卡拉麦里山的富铀花岗岩体为该区砂岩型铀成矿提供了丰富的铀源,中侏罗统含煤碎屑岩建造为砂岩型铀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容矿空间,侏罗纪以来多期次不整合面的发育为含铀含氧水的渗入改造提供了通道及时间,为大规模层间氧化带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研究结果显示,卡拉麦里山北坡为最有利的砂岩型铀矿找矿部位,其主要找矿目标层位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型。
二、新疆喀拉萨依含锡花岗岩体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喀拉萨依含锡花岗岩体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2)新疆东准噶尔扎河坝及邻区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岩成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项目依托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东准噶尔地区研究现状 |
1.2.2 扎河坝地区研究现状 |
1.2.3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完成工作量 |
1.6 测试方法 |
1.6.1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
1.6.2 锆石SIMS U-Pb定年 |
1.6.3 锆石Hf同位素分析 |
1.6.4 锆石O同位素分析 |
1.6.5 全岩主微量分析 |
1.6.6 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东准噶尔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
2.2 区域地层 |
2.3 区域构造 |
2.4 区域岩浆岩 |
2.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
2.6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第三章 扎河坝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 |
3.1 东准噶尔蛇绿混杂岩概况 |
3.2 扎河坝蛇绿混杂岩物质组成及地质特征 |
3.2.1 地质剖面概况 |
3.2.2 岩石学特征 |
3.2.3 矿产及矿化特征 |
3.2.4 构造变形特征 |
3.3 蕴都卡拉铜金钴矿床 |
3.3.1 矿床地质特征 |
3.3.2 含矿岩体特征 |
3.3.3 含矿岩体锆石U-Pb年代学 |
3.3.4 含矿岩体锆石Hf-O同位素 |
3.3.5 主微量地球化学 |
3.3.6 Sr-Nd同位素组成 |
3.4 讨论 |
3.4.1 蕴都卡拉含矿岩体形成时代 |
3.4.2 蕴都卡拉含矿岩体地球化学意义及构造背景 |
3.4.3 扎河坝蛇绿岩地球化学意义及构造背景 |
第四章 泥盆纪岩浆演化 |
4.1 侵入岩及火山岩时空分布特征 |
4.2 索东角闪辉长岩 |
4.2.1 岩石学特征 |
4.2.2 锆石年代学特征 |
4.2.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2.4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4.2.5 讨论 |
4.3 玉伊塔斯铜金矿床 |
4.3.1 矿床地质特征 |
4.3.2 含矿岩体特征 |
4.3.3 锆石年代学特征 |
4.3.4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3.5 讨论 |
4.4 喀拉哲腊玻基辉橄岩及碱性玄武岩 |
4.4.1 岩石学特征 |
4.4.2 锆石年代学特征 |
4.4.3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4.4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4.4.5 讨论 |
第五章 石炭-二叠纪岩浆演化 |
5.1 侵入岩及火山岩时空分布特征 |
5.2 扎河坝西石炭纪碱性花岗岩 |
5.2.1 岩石学特征 |
5.2.2 锆石年代学特征 |
5.2.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5.2.4 Sr-Nd同位素特征 |
5.2.5 讨论 |
5.3 库拉比也铜镍硫化物矿床 |
5.3.1 矿床地质特征 |
5.3.2 含矿岩石特征 |
5.3.3 锆石年代学特征 |
5.3.4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5.3.5 同位素地球化学 |
5.3.6 讨论 |
5.4 恰库尔图珍珠岩、萤石矿床 |
5.4.1 矿床地质特征 |
5.4.2 岩石学特征 |
5.4.3 锆石年代学特征 |
5.4.4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5.4.5 同位素地球化学 |
5.4.6 讨论 |
第六章 扎河坝及邻区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
6.1 扎河坝及邻区构造演化 |
6.1.1 晚寒武世-早奥陶世(503-480Ma):大洋扩张期 |
6.1.2 早奥陶世-早石炭世(480-360Ma):俯冲消减期 |
6.1.3 早石炭世-晚石炭世(360-330Ma):碰撞期 |
6.1.4 晚石炭世-二叠纪(330-252Ma):后碰撞期 |
6.2 扎河坝及邻区古生代岩浆演化序列 |
6.2.1 火山岩时空分布规律 |
6.2.2 侵入岩时空分布规律 |
6.3 区域成矿作用 |
6.3.1 奥陶纪与蛇绿岩有关的铬铁矿床 |
6.3.2 泥盆纪与中酸性、中基性岩体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 |
6.3.3 石炭纪与中酸性岩体有关的铜矿床 |
6.3.4 二叠纪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 |
6.3.5 二叠纪与剪切作用有关的热液型金矿床 |
6.3.6 二叠纪与流纹岩有关的萤石、珍珠岩等非金属矿床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3)新疆阿尔泰—准噶尔北缘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和内生金属矿床成矿系列(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地质背景 |
1.1区域地层 |
1.2区域构造 |
1.3区域侵入岩 |
1.4区域火山岩 |
1.5区域变质岩 |
2矿床成矿系列和典型矿床主要特征 |
2.1早?中泥盆世与火山作用有关的Cu?Pb?Zn?Fe成矿亚系列 |
2.3早二叠世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亚系列 |
2.4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矽卡岩型矿床成矿亚系列 |
2.5早二叠世造山型金矿床 |
2.6早二叠世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
3讨论 |
3.1阿尔泰主要内生金属矿床形成时限 |
3.2阿尔泰成矿动力学演化过程 |
4结论 |
(4)准噶尔盆地沉积环境-构造演化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控制作用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区域地质 |
2 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 |
2.1 三叠纪?侏罗纪 |
2.2 白垩纪?古近纪 |
2.3 新近纪?第四纪 |
3 中?新生代沉积环境演化和地层发育特征 |
3.1 中?新生代古气候变化特征 |
3.2 中?新生代沉积建造演化 |
3.2.1 三叠纪?侏罗纪 |
3.2.2 白垩纪?古近纪 |
3.2.3 新近纪?第四纪 |
4 准噶尔盆地铀矿发育特征 |
4.1 铀矿发育类型和分布 |
4.2 不同地区沉积构造及铀矿发育特征 |
4.2.1 盆地东缘 |
4.2.2 盆地西北缘 |
4.2.3 盆地北部 |
4.2.4 盆地南缘 |
5 准噶尔盆地砂岩型铀成矿控制因素 |
5.1 沉积环境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 |
5.2 构造运动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 |
5.2.1 构造类型 |
5.2.2 构造期次 |
5.2.3 构造强度 |
5.3 总结和展望 |
6 结论 |
(5)东准噶尔古生代花岗岩时空分布规律与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
1.4 主要工作量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区域大地构造 |
2.2 地层 |
2.3 岩浆岩 |
2.4 矿产(金属矿产) |
第三章 花岗岩时空分布规律及其物质来源 |
3.1 东准噶尔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征 |
3.2 东准噶尔花岗岩源区性质判别 |
第四章 典型斑岩矿床研究 |
4.1 区域地质概况 |
4.2 泥盆纪拉伊克勒克斑岩铜钼矿 |
4.3 早石炭世坝西斑岩铜钼矿 |
第五章 东准噶尔主要金属矿产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
5.1 主要金属矿产及其分布特征 |
5.2 主要金属矿产与花岗岩的时空耦合关系 |
5.3 主要金属矿产时空分布与深部地壳组成的耦合关系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东准噶尔卡姆斯特A2型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地质背景 |
2 岩相学特征 |
3 样品及分析方法 |
3.1 锆石U-Pb测年 |
3.2 锆石Hf同位素 |
3.3 全岩地球化学分析 |
4 分析结果 |
4.1 锆石U-Pb测年 |
4.2 Lu-Hf同位素特征 |
4.3 主量元素 |
4.4 微量元素 |
5 讨论 |
5.1 岩石成因 |
5.2 构造演化 |
6 结论 |
(7)东天山印支期天湖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存在问题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5 完成工作量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地层 |
2.1.1 中元古界 |
2.1.2 上元古界 |
2.1.3 古生界 |
2.1.4 中生界 |
2.1.5 新生界 |
2.2 构造 |
2.3 岩浆岩 |
第3章 岩体地质与岩相学特征 |
3.1 岩体地质 |
3.2 岩相学 |
3.2.1 黑云母花岗闪长岩 |
3.2.2 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
第4章 岩石地球化学 |
4.1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
4.2 测试分析结果 |
4.3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4.3.1 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
4.3.2 黑云母花岗闪长岩 |
4.4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4.4.1 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
4.4.2 黑云母花岗闪长岩 |
4.5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4.5.1 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
4.5.2 黑云母花岗闪长岩 |
第5章 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
5.1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
5.2 锆石U-Pb定年结果分析 |
第6章 讨论 |
6.1 花岗岩的成因类型 |
6.2 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 |
6.3 天湖岩体的源岩性质及岩石成因(岩石形成机制) |
第7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新疆额尔齐斯成矿带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选题依据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1.6 完成工作量 |
1.7 主要研究成果 |
2 文献综述 |
2.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2.1.1 区域地层 |
2.1.2 区域构造 |
2.1.3 岩浆岩 |
2.2 额尔齐斯构造成矿带金成矿特征 |
2.2.1 额尔齐斯构造成矿带金矿资源类型 |
2.2.2 额尔齐斯构造成矿带主要金矿研究进展 |
3 成矿构造-岩浆环境研究 |
3.1 主要岩浆岩的岩石学特征 |
3.1.1 金坝地区 |
3.1.2 萨尔布拉克-阿克塔斯一带 |
3.1.3 萨尔布拉克石英斑岩 |
3.2 研究方法 |
3.3 岩石化学 |
3.3.1 金坝金矿 |
3.3.2 萨尔布拉克金矿 |
3.3.3 阿克塔斯金矿 |
3.4 微量元素/稀土元素 |
3.4.1 金坝金矿 |
3.4.2 萨尔布拉克金矿 |
3.4.3 阿克塔斯金矿 |
3.5 锆石LA-ICPMS定年 |
3.5.1 金坝金矿哈巴河岩体 |
3.5.2 萨尔布拉克金矿石英斑岩体 |
3.6 本章小结 |
4 矿床地质研究 |
4.1 金坝金矿 |
4.1.1 矿区地质 |
4.1.2 矿体特征 |
4.1.3 矿石特征 |
4.1.4 围岩蚀变与成矿阶段 |
4.2 科克萨依金矿 |
4.2.1 矿区地质 |
4.2.2 构造与矿脉分布特征 |
4.2.3 围岩蚀变与成矿阶段 |
4.2.4 构造-蚀变与金矿化关系 |
4.3 本章小结 |
5 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
5.1 流体成矿作用研究 |
5.1.1 样品特征与研究方法 |
5.1.2 包裹体岩相学 |
5.1.3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
5.1.4 包裹体成分测试 |
5.2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
5.2.1 氢氧同位素研究 |
5.2.2 硫同位素研究 |
5.3 流体来源及成矿机制 |
5.3.1 金坝金矿 |
5.3.2 萨尔布拉克金矿 |
5.3.3 科克萨依金矿 |
5.3.4 额尔齐斯金矿带矿床对比 |
5.4 本章小结 |
6 额尔齐斯金成矿带成矿规律与找矿模式 |
6.1 成矿地质条件 |
6.1.1 构造条件 |
6.1.2 赋矿地层条件 |
6.1.3 岩浆岩条件 |
6.1.4 区域变质条件 |
6.2 额尔齐斯金矿带成矿特征及分布规律 |
6.2.1 金矿床分布规律 |
6.2.2 金矿床成矿特征 |
6.3 成矿模式 |
6.3.1 成矿概念模式 |
6.3.2 成矿模式图 |
6.3.3 找矿模型 |
6.3.4 找矿前景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7.1 主要成果 |
7.2 主要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东准噶尔卡姆斯特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地质背景及岩相学特征 |
2 地球化学特征 |
2.1 主量元素 |
2.2 微量元素 |
3 讨论 |
3.1 岩体成因 |
3.2 构造背景 |
3.3 卡姆斯特岩体与Sn成矿作用 |
4 结论 |
(10)准噶尔盆地东北部侏罗系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与找矿方向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地质背景 |
2成矿条件分析 |
2.1铀源条件 |
2.2构造条件 |
2.3古气候演化 |
2.4侏罗系沉积建造及砂体发育特征 |
2.5侏罗系氧化带发育特征 |
2.6铀矿化 (异常) 发育层位及类型 |
2.7铀矿化控制因素 |
3铀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讨论 |
3.1铀成矿模式 |
3.2找矿方向 |
4结论 |
四、新疆喀拉萨依含锡花岗岩体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准东缘晚古生代陆壳垂向生长机制研究 ——以卡拉麦里花岗岩带为例[D]. 冯汉清. 新疆大学, 2021
- [2]新疆东准噶尔扎河坝及邻区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岩成矿研究[D]. 汤贺军.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21(01)
- [3]新疆阿尔泰—准噶尔北缘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和内生金属矿床成矿系列[J]. 王兵,王忠梅,谢明财,韩春明. 地质科学, 2020(04)
- [4]准噶尔盆地沉积环境-构造演化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控制作用全文替换[J]. 胡小文,杨晓勇,任伊苏,吴兆剑,杜高峰,黄婷婷.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20(04)
- [5]东准噶尔古生代花岗岩时空分布规律与成矿作用[D]. 孟秋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0)
- [6]东准噶尔卡姆斯特A2型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J]. 冯汉清,张博文,高丹,展新忠,郑媛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9(06)
- [7]东天山印支期天湖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 张鸿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8]新疆额尔齐斯成矿带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研究[D]. 王颖维. 北京科技大学, 2019(02)
- [9]东准噶尔卡姆斯特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J]. 张博文,展新忠,端木常青.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10]准噶尔盆地东北部侏罗系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与找矿方向探讨[J]. 何中波,秦明宽,宋继叶,郭强,许强,刘章月,杨烨,黄少华. 矿床地质,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