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俄语听力材料两篇(论文文献综述)
张雪韵[1](2017)在《俄语专业八级水平测试言语技能类试题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外语测试作为教学周期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外语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检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评估教学质量及学生水平的必要手段。同时,测试具有的信息反馈功能也为我们改进教学提供了重要依据。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八级水平测试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的大规模标准化语言考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权威性,在社会上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力。该测试已成为评估我国高校俄语专业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言语技能类试题在俄语专业八级水平测试中占有较大分值比重,这类试题的科学性与高效度会对整个测试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本论文以我国俄语专业八级水平测试为研究对象,结合外语测试学、认知心理学及俄语教学法等相关理论,以包括口语表述、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等考试项目的言语技能类试题为研究重点,结合对比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从测试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展开分析。本文旨在通过对俄语专业八级水平测试历年真题中言语技能类试题的分析,研究这类试题的命题特点,有参照性地发掘其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测试及教学建议,为今后的俄语专业八级测试研究及俄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此外,本文还结合相关分析结果对俄语专业八级水平测试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俄语教学的导向作用进行研究,提出对有关问题的思考。本论文由前言、正文四章、结语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前言部分阐述了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背景及新意、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等。第一章为论文理论部分,本章对外语测试理论的几个发展阶段及外语测试学中的效度概念进行概述、并对外语测试的主要内容与形式进行介绍。第二章对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八级水平测试进行全面介绍,并与我国其他同类型大规模标准化外语测试进行对比研究。主要是从主客观试题比例、测试项目分布情况、语言知识题和言语技能题分值比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将俄语专业八级测试与英语、日语两个语种的专业八级测试相比较以进一步发现其特色。第三章对2003-2016年俄语专业八级水平测试真题中的言语技能类试题展开分析,分别研究口语表述、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几个测试项目。我们在相关外语测试理论的指导下,参照提高阶段俄语专业教学大纲与八级考试大纲中的各项要求,从各类试题的测试内容与形式等方面展开分析,归纳总结其命题特点,并指出可改进之处,进而提出相关测试建议。第四章论述了俄语专业八级水平测试与俄语教学之间的紧密联系,从俄语专业八级水平测试新旧考试大纲的对比看测试命题的发展趋势,并思考俄语专业八级水平测试对提高阶段俄语教学的导向作用。结语部分对所研究的内容进行总结。基于论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任务,本论文主要采取了比较法、统计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年俄语专业八级水平测试言语技能类试题的全面分析,我们发现,这类试题的命题有其特点,总体上体现了指导大纲的科学内涵,具有较好的测试效度。但各测试项目还有可进一步完善之处,对其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完善可更为全面地检测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言语技能类试题在俄语专业八级水平测试中占很大比例,这类试题整体效度良好,这也表明整个测试具有较高的质量。研究表明,俄语专业八级水平测试在试卷的总体设计上越来越科学、合理,并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这也代表了未来外语测试发展的总体方向。总而言之,对俄语专业八级水平测试开展深入研究,不断提高其科学性,对我国的俄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贺莉[2](2011)在《俄语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 ——基于吉林省6所高校俄语学习者学习策略运用状况的分析》文中指出随着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和双边交流合作的迅速扩大,俄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作用日益巨大,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俄语专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新形势下,俄语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学生在俄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入门困难、费时低效、缺乏兴趣、惰于思考等现象。归根到底就是不会学习,不会有效地和自主地学习。当代教育者和心理学家已经达成共识,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如何深入有效地开展俄语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通过教师与教学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提高俄语学习的效率,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我国学者对学习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分析国内现有学习策略研究的文献发现,其研究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对英语、数学等学科的学习策略研究较多,对俄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极少,还处于起步阶段。造成这一后果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国俄语教育者一直以来偏重于对俄语语言本体的研究,忽视对俄语学习过程和学习者主体的研究,更忽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和指导。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构建符合现阶段俄语学习特点和俄语学习者特点的学习策略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指导进行实证研究,为学习策略研究向多学科、多领域纵深发展奠定基础。本研究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立足于建构主义理论,结合俄语学习的特点探讨新背景下俄语学习策略系统的理论架构,以俄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初步构建俄语学习策略调查量表,对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后证明量表真实有效。利用本量表实施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课堂观察、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大学生俄语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及其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关系。根据分析结果选定实验组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策略训练,结果表明:实施策略训练有助于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习策略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俄语教学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俄语教师的科学有效教学提供指导。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对学习策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在建构主义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基础上初步构建俄语学习策略的理论框架;第三章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成功构建俄语学习策略的理论系统,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环境)管理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等六个分策略。经效度和信度检验,俄语学习策略总量表和分量表均达到满意的水平。随后,运用编制的俄语学习策略调查表对吉林省内6所高校俄语专业737名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水平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俄语专业大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的水平一般;从校际差异角度分析,重点高校俄语专业大学生比一般院校学生在俄语学习过程中更频繁地使用各种学习策略;非师范院校学生比师范院校学生更频繁地使用各种学习策略,明显表现在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方面;普通院校大学生比民办院校学生更频繁地使用各种学习策略,明显表现在记忆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方面;从性别角度分析,男女大学生只在认知策略和记忆策略维度上表现出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更频繁地使用这两种策略;从年级角度分析,学习策略的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大三年级的时候水平最低;从成绩差异角度分析,高分组学生的俄语学习策略水平高于低分组学生,明显表现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方面。第四章通过对俄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水平与学习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资源(环境)管理策略的运用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的高低;第五章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选定策略水平较低的一所民办高校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一个班级27名学生进行为其半年融入教学的策略训练。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所训练的学习策略,提高了俄语听力和词汇学习的技能,也提高了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估的元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学业成绩也明显提高;从训练的效果看,男生较女生明显,中等生较优等生和差等生显著。第六章根据前文调查分析和实验的结果进行讨论并针对俄语教学提出参考性的建议。
教育部[3](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娜斯佳(Anastasia Vorontsova)[4](2020)在《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无论从哪个视角或方面进行讨论都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更决定其生活品质及生活方式。俄罗斯与中国的教育体系大相径庭,教学方法及采用的教学策略也有所不同,因此很多中国学者、在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都对俄罗斯汉语教学及课程给予高度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研究包括教学法论、课程内容、教师及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将对中俄语文教学方法的拓展及教育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本研究从七个方面介绍远东地区的哈巴罗夫斯克开设汉语课程的五所高等院校,并对这些高等院校进行调查。具体来说,这七方面包括:一、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目标;二、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内容;三、俄罗斯的评价标;四、俄罗斯远东地区教学环境;五、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方法;六、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师队伍;七、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包括在哈巴罗夫斯克市开设汉语课程的五所高等院校。虽然本调研的研究领域宽,研究方面广,但本文提供了真实且可信度极高的调查研究数据。截至目前,本研究是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市开设汉语课程的五所高等院校汉语教学最具拓展性的唯一研究。本文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价值。对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与不足、概念界定与相关说明的部分(包括:苏联和俄罗斯评价标准、苏联和俄罗斯教育体系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阶段总览)进行详细的介绍。第二部分,中俄学者的相关研究。论述了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第三部分,研究的理论基础。这部分介绍了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含义及要点,并且指出这些方面与汉语教学的关系及它们对汉语教学的重要性。此外,第三部分的目标是从理论方面分析两要素对语言教学过程的影响(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习得)、俄罗斯汉语教学的状态,并分析俄罗斯汉语教学的主要因素(包括俄罗斯汉语教学目标、俄罗斯汉语教学内容、俄罗斯评价标准、俄罗斯汉语教学环境、俄罗斯汉语教学方法、俄罗斯汉语师资与俄罗斯汉语学习者)。该部分的理论对研究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的研究就是上述汉语教学的因素。因此,第三部分奠定了本研究汉语教学理论的基础。研究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历史。本章介绍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历史、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阶段。其发展共有三阶段:第一阶段为汉语教学的发端,即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第二阶段为汉语教学的稳步发展,即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第三阶段为汉语教学的加速发展,即20世纪下半叶至今。这部分还归纳了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四个发展因素(地理因素、人口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此外提出了该地区的三个主要发展特点:一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曲折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形成的缓慢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过程的断续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代发展的稳定性);二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迟缓性;三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复杂性(包括两个方面: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复杂性与曲折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复杂性与迟缓性的因果关系)。第五部分,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研究。更准确地说,是对该地区汉语教学现状的研究。本部分介绍了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包括七个方面:研究过程、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学开展概况、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目标定位现状、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教材选择与使用现状、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环境现状、俄罗斯远东地区教学师资现状、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现状。第六部分,俄罗斯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汉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哈巴罗夫斯克高等院校汉语教学的研究表明,主要问题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目标存在问题(问题有四点:汉语教学目标不清晰、汉语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学内容脱节、教学目标单一、汉语教学目标制定过低);二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队伍存在问题(问题有四点:汉语教学师资收入低、汉语教学师资从事汉语教学的时间短、汉语教学师资在中国学习汉语的经历少、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师缺乏工具性动机);三是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问题有四点:俄罗斯评价标准缺乏客观性与汉语学习者对汉语教师公平度的判断缺乏明确性);四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课程内容存在问题(问题有四点:汉语课堂上只采用俄文版的汉语教材、汉语教材的听力材料不足、汉语教材不符合教学活动、汉语教材提供的中国文化知识不多);五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教学环境存在问题(问题有三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环境缺乏系统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环境缺乏能动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师行为模式不利于良好的课堂气氛);六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存在问题(问题有四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的拼音及声调发音不标准、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汉语语法理解度低、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识字率低、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缺乏学习动机);七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问题有三点:教师的教法单一、不符合教学活动、缺乏现代化)。此外,本部分从本质上解释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第七部分,主要从两方面论述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现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在论述过程中,作者结合部分教学案例、问题调查结果、访谈结果并加以说明。该部分还介绍了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对策及建议。具有七个方面:一、提高高等汉语教学目标的清晰度及适切性(包括两个点:依据不同汉语水平层次设定梯次性教学目标与依据汉语不同需求设定不同功能的教学目标);二、优化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三、优化俄罗斯汉语教学的评价标准;四、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五、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的适切性;六、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师工作条件与提高汉语教师的动机;七、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的生活条件与学习效率。研究分析表明,为了在汉语教学过程中获得成效,应该采取对策改进把汉语教学作为第一语言及第二外语的整个过程。需要改进的方面有四个:改进学习汉语学生学习进度的对策、改进汉语教师课程设置的对策、改进办学机构设备的对策。此外,本章也给中国国家汉办提出了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改进建议。综上所述,本文的目的,既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明确该地区汉语教学的所处发展阶段,了解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基本情况,又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探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改进的策略,为俄罗斯汉语教学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可供推广的研究成果。
马睿颖[5](2012)在《建国以来英语专业主导教材发展走向及其启示》文中提出本文排比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我国九套大学英语专业(以下简称“英语专业”)主导教材,包括许国璋主编的《英语》、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胡文仲主编的《大学英语教程》、李观仪主编的《新编英语教程》、李筱菊主编的《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黄源深主编的《综合英语教程》、杨立民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何兆熊主编的《综合教程》以及何其莘和童明编著的《文化透视英语教程》等教材的初版及修订版,其内容涉及教材的编写依据,编写理念,编写体例,课文主题以及教辅配套材料。通过对50年来各个不同历史阶段主导教材的分析研究,笔者发现:英语教育思想和观念随着社会政治的变迁而转变,主要体现于以下诸方面:第一,从单纯传播语言知识到注重发展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转变。第二,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第三,从以单词、句子教学为中心向注重语义、语篇教学的转变。第四,从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向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转变。第五,从强调学习结果到重视学习过程的转变。对这九套教材全方位的详析与对比揭示出一种突出的发展走向:我国英语专业精读教材(包括改称为“综合英语”的教材)精读性质逐渐淡化,综合性质大大加强。这是由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外语界引进并深受外国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的影响,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需要。本课题研究有以下意义:一是通过梳理,可以了解各教材编写者的语言观;二是通过梳理,可以了解各教材编写者的外语学习观;三是通过梳理,可以了解各教材与其社会文化的相关性;四是通过梳理,可以帮助学习者更有效的选择教材,让教材更好地发挥作用。论文就英语专业精读教材的编写原则、教材评估理论以及从精读到综合英语的理想化追求与现实矛盾等三个方面理清我国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的发展走向并提出建议。
纪春萍[6](2014)在《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文中指出针对目前俄语本科翻译教材建设滞后于俄语本科翻译教学改革的现状,本文提出建构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所谓的“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指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该体系中的教材分属不同层次、具有不同功能,其编制目的、内容、方法各异。为了建构上通理论、下达实践的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笔者对其现实及理论基础进行了全面探究。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的现实基础包括: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编制现状,俄语本科翻译教学层次,本科学生的俄语水平、翻译学习动机及其对俄汉翻译教材的评价意见和编制建议,翻译市场对俄语翻译人才的要求等等,其中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编制现状是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最直接、最主要的现实基础。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的理论基础分为内容建构理论基础及框架建构理论基础,前者包括:翻译教学论、翻译理论、语言学理论、思维学理论等;后者包括:系统论、教材论、认知心理学理论等。内容建构理论基础中的翻译教学论和框架建构理论基础中的教材论是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最直接、最主要的理论基础,分别为其“主导论”和“基础论”。从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现实与理论基础出发可得其体系建构的四条原则:必要性原则、承先启后原则、理论指导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基于以上原则,笔者采取谱系树喻象法,将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比作一棵树,提出“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树”模式,该模式的理论价值在于直观展现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多元一体”的本质,而其应用价值在于提供参照系,各高校可“因X制宜”,建设适合本校俄语本科翻译教学的特色教材体系。
赵剑宏[7](2013)在《蒙汉双语教育背景下蒙古族学生英语学习研究 ——以锡林郭勒盟蒙古族中小学为个案》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古语授课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社会语言学个案研究方法,考察蒙汉双语教育背景下的外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情况,分析基础教育阶段蒙古族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学习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蒙古族学校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现行蒙汉双语教育政策指导下,蒙古族中小学全面开设了英语课程,蒙古族学生主要通过课堂学习英语。本研究首先系统梳理了内蒙古双语教育背景下的外语课程政策沿革,并在蒙古族聚居程度较高的锡林郭勒盟开展个案调查,从主体与客体评价、外部与内部对比等层面,综合研究不同性别、学段和学业程度蒙古语授课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特征和需求,分析影响蒙古语授课学生英语学习的教育政策、语言环境、英语师资、英语学习条件等因素,探讨蒙汉双语教育背景下蒙古族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与多语掌握程度的关系。从教育政策的动态发展角度分析,内蒙古双语教育的语言能力目标要求不断提高,外语成为蒙古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外语课程的地位逐步确立,课程目标和评价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英语学习的现实环境因素分析,蒙古族中小学英语师资较为薄弱,英语学习的客观条件不理想,蒙古族学生需在汉语影响力不断扩大的环境中学习英语。从学习成效看,英语起始学段下延后,蒙古语授课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仍然偏低,多数中学生存在英语学习困难,英语成绩两极分化明显。从语言能力看,作为不平衡双语者,绝大多数蒙古语授课学生需借助蒙古语和汉语学英语。不同性别、年龄的学生在语言使用情况、学习态度和方法、学习需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与男生相比,女生的汉语水平相对较高,更多借助汉语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英语学习成效也更高。与高中生相比,初中生上学前习得汉语的人数比例增加,英语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自我评价相对更高。在优先发展民族教育的政策支持下,内蒙古民族中小学英语教学快速发展。从内蒙古双语教育的发展趋势看,英语学习环境不断改善,学生的汉语水平不断提升,英语学习成效也将随之提高。然而,实现“母语作为基本要求,汉语作为必备素质,外语作为发展能力”的双语教育目标,需要协调发展多语能力,解决现存教学体系中存在的制约因素。为促进蒙古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民族教育质量,本研究在探讨英语起始学段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蒙汉双语教育体系中英语课程的定位,分析英语课程标准的适切性,并从外语课程发展规划、师资建设、学习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李茗然(Larionova Daria)[8](2019)在《乌克兰高校汉语教材本土化研究 ——以《当代中文》与《新实用汉语课本》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化以及中国与乌克兰两国关系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乌克兰人关注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中国生产极大的兴趣,开始攻读汉语专业。目前在乌克兰有七所大学开设了中文专业,汉语专业在乌克兰还算是比较年轻,而且乌克兰的中国学受到俄罗斯中国学研究的巨大影响。教材在任何教学过程中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第二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中尤其如此。目前乌克兰高校使用的汉语教材大部分都是中国或者俄罗斯出版社的教材,教材的学习对象是英语和俄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教材的内容,包括词汇、课文的话题、语法与语音注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能充分满足乌克兰学习者的需求。为了提高乌克兰学生使用汉语教材的针对性与适用性,本文通过文献、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方法,从本土化角度分析了乌克兰高校使用最广泛的两部教材《当代中文》和《新实用汉语课本》。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两部教材虽然很普遍,但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调查问卷与访谈的结果也证明了本土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当代中文》和《新实用汉语课本》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提高乌克兰学生使用汉语教材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蔡钰琳[9](2018)在《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市中小学语言教育现状调查》文中研究指明吉尔吉斯斯坦是我国陆上邻国,与新疆接壤,境内共有90多个民族,使用90多种语言,其民族语言情况复杂。其南部最大的城市奥什市于2000年被定为该国第二首都,其中吉尔吉斯族占49.8%,乌兹别克族占43.6%,俄罗斯族占1.6%,土耳其族占2%,其他民族共占3%。本论文以奥什市中小学为研究范围,中小学生及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在奥什市选取6所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以506名中小学生和58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摩和访谈等方法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该调查论述了奥什市中小学语言教育的现状,包括语言课程设置、语言教材使用、语言课程评估方式、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语言学习情况,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此次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市中小学语言教育主要是吉语、俄语、英语,同时还包括乌兹别克语。学生普遍能够使用吉语和俄语这两种语言进行交流,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在奥什市的普及度很高,每所中小学保证每周至少两节英语课,且绝大部分学生家长考虑到子女将来的就业,则十分支持他们学习英语。以纯乌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学校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乌语、俄语,乌语、吉语混合学校。政府正在一步步将乌语排除教学领域之外,尽管乌语仍然有其教学单位,但是由于严重缺乏教师,因此其教学质量仍令人堪忧。而汉语课程在奥什市中小学的普及度虽然尚低,但是随着奥什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在当地的影响力以及不断的发展壮大,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汉语一定会在奥什市中小学开花结果,同时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中小学生对于学习汉语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不仅表达了想要学习汉语的愿望,同时希望所在中小学能够开设汉语课程,以方便他们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
娜荷芽[10](2020)在《文化接触与语言变迁 ——以图瓦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言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民族语言研究是构筑人类共有精神家园的客观需要。从文化的视角研究语言及其发展与变迁是语言人类学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也是学界多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语言与文化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内容。因此,文化的变迁也影响语言的变迁。形成语言变迁的内部和外部机制有很多,而文化接触是其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对接触各方或一方语言文化可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俄罗斯联邦是世界多民族国家之一。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其多民族聚居,多种文化共存的基础。俄罗斯多民族多文化共生的地域特点吸引着学界的关注。作为―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沿线国家之一,俄罗斯与中国有着长久而友好睦邻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及深入而广泛的人文交流传统。图瓦人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它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多民族聚居的社会特色使其民族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图瓦语是图瓦人的重要交流工具,也是他们认知世界和信息交流的符号系统。不仅如此,图瓦语也是图瓦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承载者,是图瓦人认同、情感和思想表达的载体。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语言活力和多样性调查,图瓦语被列入脆弱语言行列。这一现实情况也表明图瓦语言文化保护和传承以及图瓦语研究的重要性和客观需要。而且,图瓦语研究对深入了解当今俄罗斯图瓦人的文化特征以及对促进中俄两国人文交流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将围绕文化接触与语言变迁主题,以本作者在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克孜勒市进行的实地田野调查和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分析依据,结合人类学理论与方法,重点论述图瓦文化与俄罗斯文化之间的接触如何影响图瓦语并对其形成变迁。本文将在简要论述图瓦人和图瓦语的历史与现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教育、媒体、日常生活领域所体现的图瓦语变迁及其表现形式。本文第二章从语言与教育、学前教育、初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教科书等五个方面的内容重点论述了教育领域所体现的图瓦语变迁及其表现形式。整体而言,学生群体兼用图瓦语和俄语的情况趋向普遍,而且多数学生掌握了良好的双语能力。图瓦语教科书内容类型多样,而且课文内容中的俄语借词较多,部分内容也体现俄罗斯各民族共同奋斗,共谋发展的历史过程。因此,教育领域体现出图瓦语言文化与俄罗斯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与共存。本文第三章从语言与媒体、纸媒体语言、电视媒体语言和网络媒体语言等四个部分来阐释了媒体领域所展现的图瓦语变迁及其表现形式。图瓦语纸媒体和电视媒体中使用较多俄语借词。图瓦语网络词汇拼写特点表明凸显图瓦语特点的?、?、?三个字母时常被人们由О、У、Н三个字母代替使用。网络图瓦语缩略词也呈现与网络俄语缩略词相同的特点。现代网络媒体图瓦语体现图瓦—俄罗斯文化的接触对图瓦语的影响以及该两种文化间的接触与交流。本文第四章由语言与日常生活、人名和亲属称谓变迁、语言场合与选择、语言态度与选择等四方面的内容构成,并探讨了图瓦语在日常生活领域中所体现的变迁及其意义。图瓦人名和亲属称谓词不仅保留了图瓦语言文化的传统与习俗,同时也体现着俄罗斯语言文化特点。部分图瓦人取俄罗斯名或者带有俄语人名或俄罗斯文化特点的名字。日常生活中,图瓦人的部分亲属称谓词也使用俄语亲属称谓词。对于图瓦人来说图瓦语和俄语有各自的使用功能。图瓦人的语言态度与选择也表明他们对图瓦语和俄语的重视以及该两种语言对他们的重要性。总而言之,日常生活领域体现出图瓦文化和俄罗斯文化接触和交融背景下的图瓦语传承与变迁以及多元文化共存的现象。通过上述内容与分析,本文重点探讨了图瓦文化与俄罗斯文化接触对图瓦语形成的影响与变迁。以图瓦文化与俄罗斯文化接触为前提的图瓦语言文化变迁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文化涵化现象较突出。图瓦语变迁体现了图瓦文化接受和适应俄罗斯文化的部分特征。不仅如此,俄罗斯图瓦人采借俄罗斯文化并将其与图瓦文化进行有机整合,从而促进了图瓦—俄罗斯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交融。民族语言研究不仅是世界语言文化多样性保护的理论借鉴依据,也符合国家发展、国际间人文交流政策导向。同时,民族语言研究对构筑人类共有精神家园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重要意义。图瓦语个案研究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俄语听力材料两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俄语听力材料两篇(论文提纲范文)
(1)俄语专业八级水平测试言语技能类试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外语测试理论 |
1.1 外语测试理论的几个发展阶段 |
1.2 外语测试学中的效度概念 |
1.3 外语测试的主要内容与形式 |
第二章 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八级水平测试 |
2.1 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八级水平测试简介 |
2.2 俄语专业八级水平测试与其他测试的对比研究 |
第三章 历年俄语专业八级水平测试言语技能类试题分析 |
3.1 口语表述 |
3.1.1 口语表述真题分析 |
3.1.2 对口语测试的建议 |
3.2 听力理解 |
3.2.1 听力理解真题分析 |
3.2.2 对听力测试的建议 |
3.3 阅读理解 |
3.3.1 阅读理解真题分析 |
3.3.2 对阅读测试的建议 |
3.4 翻译 |
3.4.1 翻译真题分析 |
3.4.2 对翻译测试的建议 |
3.5 写作 |
3.5.1 写作真题分析 |
3.5.2 对写作测试的建议 |
第四章 俄语专业八级水平测试与俄语教学 |
4.1 测试与教学的关系 |
4.2 俄语专业八级水平测试对俄语教学的导向作用 |
4.2.1 从新旧考试大纲对比看俄语专业八级水平测试发展趋势 |
4.2.2 俄语专业八级水平测试对提高阶段俄语教学的导向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2)俄语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 ——基于吉林省6所高校俄语学习者学习策略运用状况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俄文摘要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学习策略研究的重要性 |
(二) 俄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必要性 |
二、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
一、学习策略的研究现状 |
(一) 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概述 |
(二) 学习策略研究的内容分析 |
二、学习策略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预测 |
(一) 学习策略研究存在的问题 |
(二) 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预测 |
第二章 俄语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及其概念、分类 |
一、俄语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 |
(一) 心理学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 语言学基础—二语习得理论 |
二、俄语学习策略理论体系的初步建构 |
(一) 认知策略 |
(二) 元认知策略 |
(三) 情感策略 |
(四) 交际策略 |
(五) 资源(环境)管理策略 |
第三章 大学生俄语学习策略运用的现状调查 |
一、大学生俄语学习策略的问卷编制 |
(一) 研究目的 |
(二) 问卷的编制 |
(三) 预测问卷的探索性研究 |
(四) 讨论 |
二、大学生俄语学习策略运用的现状调查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对象 |
(三) 研究工具 |
(四) 研究过程 |
(五) 研究结果与讨论 |
三、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大学生俄语学习策略的运用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过程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工具 |
(三) 统计分析方法说明 |
(四) 施测 |
(五) 数据的统计与处理 |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
(一) 俄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与专业四级总成绩的相关分析 |
(二) 俄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与分项四级成绩的相关分析 |
四、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俄语学习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一) 教育实验 |
(二) 质的研究 |
三、实验的前期准备 |
(一) 实验设计 |
(二) 实验材料 |
(三) 实验对象 |
四、实验过程 |
(一) 介绍理论—让学生明确学习策略的作用和意义 |
(二) 建立学生档案—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特点 |
(三) 签订“学习合同”—提高学生的自我计划能力 |
(四) 加强预习和复习—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
(五) 撰写学习日记和周记—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
(六) 与学生情感互动—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
(七) 进行听力策略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
(八) 进行词汇策略训练—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 |
(九) 改革教学设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
(一) 实验组与控制组实验结果对比与讨论 |
(二) 男、女生俄语学习策略训练的效果分析 |
(三) 不同成绩组学生俄语学习策略训练的效果分析 |
(四) 实验组策略训练效果的定性研究结果分析 |
六、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教学建议 |
一、树立正确的外语学习观 |
(一) 输入与输出的平衡观 |
(二)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统一观 |
(三) 动态发展观 |
(四) 学会学习观 |
二、明确自主学习的内涵 |
(一) 明确自主学习与自己学习的区别 |
(二) 明确自主学习与策略训练的关系 |
(三) 树立语言学习=课堂学习+课外学习的观念 |
三、从学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认知建构 |
(一) 了解学生的原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 |
(二)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三) 建立知识网络,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系统化 |
(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
(五) 营造良好的合作型学习环境 |
四、俄语教学与学习策略教学相结合,教学生学会学习 |
(一) 注重认知策略的训练和培养 |
(二) 加强元认知策略的训练和培养 |
(三) 关注情感策略的调节 |
(四) 合理地利用资源(环境)管理策略 |
(五) 适当地教授交际策略 |
(六) 注意学习策略的变化性特点 |
(七) 关注学习策略的迁移性特点 |
五、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高效发挥教师的影响作用 |
(一) 导学者 |
(二) 评估者 |
(三) 合作者 |
(四) 策划者 |
(五) 咨询者 |
(六) 促进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大学生俄语学习策略调查问卷 |
二、学习风格调查表 |
三、大学生俄语学习策略访谈提纲 |
后记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4)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研究思路与内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课堂观察法 |
(三)半结构访谈法 |
(四)问卷调查法 |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一)研究创新之处 |
(二)研究不足之处 |
六、概念界定与相关说明 |
(一)概念界定 |
(二)相关说明 |
第二章 研究现状 |
一、参考文献基本情况 |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
(一)俄罗斯汉语教学机构 |
(二)俄罗斯汉语教学师资的情况 |
(三)俄罗斯汉语学习者的情况 |
(四)俄罗斯汉语教材的情况 |
(五)俄罗斯汉语教学方法 |
(六)俄罗斯远东汉语教学历史 |
(七)俄罗斯远东汉语教学内容的情况 |
(八)俄罗斯远东汉语教学师资的情况 |
(九)俄罗斯远东汉语学习者的情况 |
三、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一)研究不够充分 |
(二)研究缺乏整体性 |
(三)研究不够深入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跨文化交际理论与汉语教学 |
(一)跨文化交际的含义 |
(二)跨文化交际的理论要点 |
(三)跨文化交际理论对俄罗斯汉语教学的启示 |
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汉语教学 |
(一)第二语言习得的含义 |
(二)第二语言习得教学的理论要点 |
(三)第二外语习得理论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
三、从所述理论对俄罗斯汉语教学现状进行解构分析 |
(一)俄罗斯汉语教学目标 |
(二)俄罗斯汉语教学内容 |
(三)俄罗斯远评价标准 |
(四)俄罗斯汉语教学环境 |
(五)俄罗斯汉语教学方法 |
(六)俄罗斯汉语教学师资 |
(七)俄罗斯汉语学习者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历史 |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历史阶段 |
(一)第一个阶段:汉语教学的发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 |
(二)第二个阶段:汉语教学的稳步发展(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
(三)第三个阶段:汉语教学的加速发展(20世纪下半叶至今) |
二、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内在因素 |
(一)地理因素 |
(二)政治因素 |
(三)人口因素 |
(四)经济因素 |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 |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迟缓性 |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复杂性 |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曲折性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现状调查 |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的概况 |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状的研究过程 |
(一)半结构式观察 |
(二)调查对象及选取 |
(二)调查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 |
(四)调查的信度与效度 |
(五)问卷调查的过程 |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现状调查 |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的情况 |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目标的情况 |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的情况 |
(四)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情况 |
(五)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的情况 |
(六)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学师资的情况 |
(七)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的情况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
(四)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 |
(五)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
(六)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
(七)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存在的问题 |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目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四)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五)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六)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七)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
一、提高高等汉语教学目标的清晰度及适切性 |
(一)依据不同汉语水平层次设定梯次性教学目标 |
(二)依据汉语不同需求设定不同功能的教学目标 |
二、优化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 |
(一)提高汉语教材的系统化 |
(二)提高汉语教材的有效度 |
三、优化俄罗斯汉语教学的评价标准 |
(一)改善俄罗斯的“五分评价标准” |
(二)提高俄罗斯汉语教学评价的客观性 |
四、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 |
(一)改进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环境的管理 |
(二)促进汉语教学环境外在因素 |
五、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的适切性 |
(一)修订2019年新的《普通高等教育的联邦州教育标准》教学方法的部分 |
(二)优化高等院校的配备与教师管理 |
(三)促进汉语活动教学及教法 |
(四)提高汉语教师的工作有效率 |
六、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师工作条件与提高汉语教师的动机 |
(一)提高汉语教师福利 |
(二)优化汉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
(三)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师的动机 |
七、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的生活条件与学习效率 |
(一)提高汉语学习者的物质生活状况 |
(二)改善生活与学习环境 |
(三)提高学习效率 |
(四)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的动机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时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建国以来英语专业主导教材发展走向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一、大学英语专业教育在国内外语界的研究现状 |
二、国内外语界对我国大学英语精读教材编写原则的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语界对我国大学英语教材评估理论的研究现状 |
四、国内大学英语教材与英语课程研究现状 |
第二节 本选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一、本选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二、本选题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三节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可行性分析 |
一、本选题研究拟采取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二、本选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
第四节 论文选题的学术意义 |
第二章 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材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西方语言学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 |
一、现代语言学时期(结构主义语言学时期) |
二、当代语言学时期 |
三、国外语言学理论的借鉴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 |
第二节 西方教学法流派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 |
一、国外教学法流派简介 |
第三节 西方语言哲学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 |
第四节 国外外语教学理论对我国外语教材编写的影响 |
第五节 国外英语教材评估理论对我国外语教材的影响 |
一、Cunningsworth的教材评估体系 |
二、Jo McDonough与Christopher Shaw的细则 |
三、MichaelP.Breen与Christopher N.Candlin的指南 |
四、目前中国大学英语教材评估的困境 |
第三章 建国后起步阶段(1949-1977)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研究 |
第一节 建国后高校英语教学起步阶段的教学概况 |
第二节 许国璋主编《英语》(1-8册)介绍 |
一、许国璋主编《英语》(1-4册) |
二、俞大絪主编《英语》第5-6册 |
三、徐燕谋主编《英语》第7-8册 |
第三节 许国璋主编《英语》:语言观 |
第四节 许国璋主编《英语》:外语学习观 |
第五节 许国璋主编《英语》:社会文化观 |
第四章 改革开放起始阶段(1978-1985)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研究 |
第一节 改革开放起始阶段的高校英语教学概况 |
第二节 许国璋主编《英语》修订版研究 |
一、许国璋主编《英语》1-8册(1979-1981年修订版)介绍 |
二、许国璋主编《英语》1-4册(1992年修订版)介绍 |
三、许国璋主编《英语》修订版:语言观 |
四、许国璋主编《英语》修订版:外语学习观 |
五、许国璋主编《英语》:社会文化观 |
第三节 张汉熙主编《高级英语》研究 |
一、《高级英语》1-2册(1980年初版)介绍 |
二、《高级英语》1-2册(1995年修订版)介绍 |
三、张汉熙主编《高级英语》:语言观 |
四、张汉熙主编《高级英语》:外语学习观 |
五、张汉熙主编《高级英语》:社会文化观 |
第四节 胡文仲主编《大学英语教程》研究 |
一、《大学英语教程》1-6册(1983-1987年初版)介绍 |
二、《大学英语教程》1-6册(1992-1996年修订版)介绍 |
三、胡文仲主编《大学英语教程》:语言观 |
四、胡文仲主编《大学英语教程》:外语学习观 |
五、胡文仲主编《大学英语教程》:社会文化观 |
第五节 三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比较研究 |
一、三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的编写体例 |
二、三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教学内容与编写理念比较研究 |
第五章 改革开放发展阶段(1986-1997)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研究 |
第一节 改革开放发展阶段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概况 |
第二节 李观仪主编《新编英语教程》研究 |
一、《新编英语教程》1-4册(1986年版)介绍 |
二、《新编英语教程》5-8册(1994-1997年版)介绍 |
三、《新编英语教程》:语言观 |
四、《新编英语教程》:外语学习观 |
五、《新编英语教程》:社会文化观 |
第三节 李筱菊《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研究 |
一、《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1-4册(1987年版)介绍 |
二、《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1-4册(2000年版)介绍 |
三、《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语言观 |
四、《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外语学习观 |
五、《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社会文化观 |
第四节 两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比较研究 |
一、两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的编写体例 |
二、两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教学内容与编写理念比较研究 |
第六章 改革开放创新阶段(1998-2010)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研究(上) |
第一节 改革开放创新阶段的高校英语教学概况 |
第二节 李观仪主编《新编英语教程》修订版研究 |
一、《新编英语教程》(1998-2008年修订版)介绍 |
二、《新编英语教程》修订版:语言观 |
三、《新编英语教程》修订版:外语学习观 |
四、《新编英语教程》修订版:社会文化观 |
第三节 杨立民主编《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研究 |
一、《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6册(2002年版)介绍 |
二、《现代大学英语精读》:语言观 |
三、《现代大学英语精读》:外语学习观 |
四、《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社会文化观 |
第四节 黄源深主编《综合英语教程》研究 |
一、《综合英语教程》1-6册(1998-2003年第一版)介绍 |
二、《综合英语教程》1-6册(2005-2007年第二版)介绍 |
三、《综合英语教程》:语言观 |
四、《综合英语教程》:外语学习观 |
五、《综合英语教程》:社会文化观 |
第七章 改革开放创新阶段(1998-2010)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研究(下) |
第五节 何兆熊主编《综合教程》研究 |
一、《综合教程》教材1-8册(2005-2008年版)介绍 |
二、《综合教程》:语言观 |
三、《综合教程》:外语学习观 |
四、《综合教程》:社会文化观 |
第六节 何其莘、童明主编《文化透视英语教程》研究 |
一、《文化透视英语教程》(2004-2010年版)介绍 |
二、《文化透视英语教程》:语言观 |
三、《文化透视英语教程》:外语学习观 |
四、《文化透视英语教程》:社会文化观 |
第七节 五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比较研究 |
一、五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的编写体例 |
二、五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教学内容与编写理念比较研究 |
第八章 后方法时代及其启示 |
第一节 外语教学:能动与发展过程 |
第二节 外语教学:以教师自主为核心的三维系统 |
第三节 外语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
一、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二、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
三、英语专业教材与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
第四节 外语教学:特定性、实践性和可行性 |
第五节 外语教学:策略研究 |
第九章 总论:结语与建议 |
第一节 结语 |
一、改革开放起始、发展和创新阶段九套大学主导教材的特色研究 |
二、九套大学英语主导教材关于听、说、读、写项目设计情况比较 |
第二节 我国英语专业主导教材发展走向与建议 |
一、重新审视新一代英语专业教材的编写原则 |
二、加强中国英语专业教材评估理论的研究与实践 |
三、从精读到综合英语的理想化追求与现实矛盾 |
四、局限与超越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章 |
第一节 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述评 |
一、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背景 |
二、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综述 |
三、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简评 |
第二节 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意义 |
一、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的内容 |
二、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的方法 |
三、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的意义 |
第一章 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编制历史与现状 |
第一节 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编制历史 |
一、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编制开创期 |
二、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编制建设期 |
三、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编制发展期 |
第二节 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编制现状 |
一、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编制现状总述 |
二、俄语本科笔译教材编制现状 |
三、俄语本科口译教材编制现状 |
四、俄语本科变译教材编制现状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主导论 |
第一节 本科翻译教学目的 |
一、本科翻译教学层次 |
二、本科不同层次翻译教学目的 |
第二节 本科翻译教学内容 |
一、本科不同层次翻译教学内容现状 |
二、本科不同层次翻译教学内容设计 |
第三节 本科翻译教学方法 |
一、翻译教学方法体系 |
二、本科不同层次翻译教学方法体系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基础论 |
第一节 教材本质与功能 |
一、教材本质 |
二、教材功能 |
第二节 教材类型与结构 |
一、教材类型 |
二、教材结构 |
第三节 教材编制原则与程序 |
一、教材编制原则 |
二、教材编制程序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建构论 |
第一节 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建构的现实基础 |
一、教师调查 |
二、学生调查 |
三、翻译市场调查 |
第二节 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建构的原则 |
一、必要性原则 |
二、承先启后原则 |
三、理论指导原则 |
四、实事求是原则 |
第三节 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树及其价值 |
一、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树 |
二、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树的价值 |
本章小结 |
结论:建构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教师调查表 |
附录二 学生调查表 |
附录三 翻译市场调查表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7)蒙汉双语教育背景下蒙古族学生英语学习研究 ——以锡林郭勒盟蒙古族中小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相关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双语教育背景下的外语课程政策 |
引言 |
第一节 蒙古族教育历史概述及外语教学发凡 |
一、蒙古族教育历史概述 |
二、蒙古族外语教学发凡 |
第二节 内蒙古自治区双语教育发展历程 |
一、起步期(1947~1965年) |
二、徘徊期(1966~1976年) |
三、恢复期(1977~1998年) |
四、发展期(1999年至今) |
第三节 蒙古语授课外语课程政策沿革 |
一、起步期(1947~1961年) |
二、探索期(1962~1976年) |
三、调整期(1977~1998年) |
四、发展期(1999年至今) |
第四节 蒙古语授课外语课程政策解读 |
一、政策制定者的解读 |
二、政策亲历者的解读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蒙古语授课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 |
引言 |
第一节 调研地社会文化环境 |
一、调研地概况 |
二、锡林郭勒盟民族教育与语言使用概况 |
第二节 学生成绩分析 |
一、高考成绩分析 |
二、初中阶段成绩分析 |
三、小学阶段成绩分析 |
第三节 学生英语学习自我评价 |
一、中学生英语学习自我评价 |
二、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评价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英语学习者因素分析 |
引言 |
第一节 语言使用因素分析 |
一、语言使用前期调查概述 |
二、多语使用与评价 |
三、英语使用情况 |
第二节 英语学习情感因素分析 |
一、相关研究概述 |
二、学习目的 |
三、努力度 |
四、学习归因 |
第三节 英语学习需求因素分析 |
一、相关研究概述 |
二、英语学习条件需求 |
三、英语课堂学习需求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英语学习环境因素分析 |
引言 |
第一节 教师因素分析 |
一、相关研究概述 |
二、英语师资基本情况 |
三、英语教师语言能力 |
四、英语教师教学能力 |
五、教学对象评价 |
第二节 硬件因素分析 |
一、相关研究概述 |
二、教材使用情况 |
三、教育技术利用情况 |
四、学习工具调查 |
第三节 英语课堂观察与教学评价 |
一、研究概述 |
二、课堂教学评价 |
三、课堂教学实录 |
四、课堂教学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英语学习体系的探讨与建设 |
引言 |
第一节 英语起始学段的探讨 |
一、教育实践者的态度 |
二、学者观点和学术探讨 |
三、小学英语课程现状分析 |
四、小学英语课程的综合评价和定位 |
第二节 英语学习内容的探讨 |
一、英语课程标准适切性调查与分析 |
二、语言课程价值定位的对比分析 |
第三节 完善英语学习体系的建议 |
一、制定外语课程发展规划 |
二、提升英语师资水平 |
三、加强英语学习环境建设 |
本章小结 |
余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乌克兰高校汉语教材本土化研究 ——以《当代中文》与《新实用汉语课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乌克兰汉语教学整体现状 |
1.2.2 关于国际教材本土化问题 |
1.2.3 关于乌克兰高校的汉语教材 |
1.2.4 《当代中文》教材研究 |
1.2.5 《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研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乌克兰大学生汉语教材使用情况 |
2.1 基本情况 |
2.2 两部教材简述 |
2.2.1 乌文版《当代中文》 |
2.2.2 俄文版《新实用汉语课本》 |
2.2.3 两部教材的同异比较 |
2.3 俄语在乌克兰教育体系的地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当代中文》与《新实用汉语课本》本土化分析 |
3.1 关于本土化问题 |
3.2 语音本土化分析 |
3.2.1 语音注释 |
3.2.2 汉语语音选择、顺序与练习 |
3.3 课文本土化分析 |
3.3.1 课文体裁与篇幅 |
3.3.2 课文话题、场景与人物的选择 |
3.4 词汇内容本土化分析 |
3.4.1 教材词汇总量与每节课词汇总量 |
3.4.2 词义注释 |
3.5 语法内容本土化分析 |
3.5.1 语法数量与学习排序 |
3.5.2 语法注释 |
3.6 文化教学土化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汉语教材适用性调查与改进建议 |
4.1 适用性调查 |
4.1.1 基本情况 |
4.1.2 语音 |
4.1.3 课文 |
4.1.4 词汇 |
4.1.5 语法 |
4.1.6 文化 |
4.2 改进建议 |
4.2.1 语音方面 |
4.2.2 课文方面 |
4.2.3 词汇方面 |
4.2.4 语法方面 |
4.2.5 文化方面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 |
附录B 针对老师的调查问卷 |
(9)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市中小学语言教育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关于语言教育的研究 |
1.3.2 关于吉尔吉斯斯坦语言教育的研究 |
1.4 研究对象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步骤 |
1.7 研究方法 |
2 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市中小学语言教育现状 |
2.1 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市基本情况 |
2.2 吉尔吉斯斯坦语言政策的历时演变 |
2.3 奥什市中小学语言教育的发展 |
2.4 学校方面 |
2.4.1 学校基本情况 |
2.4.2 语言课程设置 |
2.4.3 语言教材使用 |
2.4.4 语言课程评估方式 |
2.4.5 小结 |
2.5 教师方面 |
2.5.1 教师基本情况 |
2.5.2 专业素质 |
2.5.3 教学语言使用 |
2.5.4 教学方法 |
2.5.5 教学需求 |
2.5.6 小结 |
2.6 学生方面 |
2.6.1 学生基本情况 |
2.6.2 学习态度 |
2.6.3 学习方法 |
2.6.4 学习效果 |
2.6.5 对所受语言教育的评价 |
2.6.6 小结 |
3 奥什市中小学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3.1 学校方面 |
3.1.1 语言课程设置 |
3.1.2 语言教材使用 |
3.1.3 语言课程评估方式 |
3.2 教师方面 |
3.2.1 专业素质 |
3.2.2 教学语言使用 |
3.2.3 教学方法 |
3.2.4 教学需求 |
3.3 学生方面 |
3.3.1 学习态度 |
3.3.2 学习方法 |
4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文化接触与语言变迁 ——以图瓦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由、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缘由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文化变迁相关研究 |
二、国外图瓦语相关研究 |
三、国内图瓦语相关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内容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内容 |
第一章 图瓦人与图瓦语 |
第一节 图瓦人历史与现状 |
一、历史记载 |
二、关于图瓦人的名称 |
三、图瓦人现状 |
第二节 图瓦语历史与现状 |
一、时代背景 |
二、图瓦语现状 |
小结 |
第二章 教育与图瓦语变迁 |
第一节 语言与教育 |
第二节 学前教育 |
一、学前教育相关规定 |
二、克孜勒市学前教育 |
第三节 初中等教育 |
一、第W混合学校 |
二、第E民族学校 |
三、图瓦语老师 |
第四节 高等教育 |
一、高等教育相关规定 |
二、克孜勒市高等教育 |
第五节 教科书 |
一、图瓦语教科书内容分类 |
二、图瓦语教科书内容分析 |
三、双语教材 |
小结 |
第三章 媒体与图瓦语变迁 |
第一节 语言与媒体 |
第二节 纸媒体语言 |
一、唐努图瓦共和国时期《真理报》 |
二、苏联时期《真理报》 |
三、俄罗斯联邦时期《真理报》 |
第三节 电视媒体语言 |
一、图瓦语和俄语电视新闻内容分类 |
二、图瓦语和俄语电视新闻节目语句和有声语言分析 |
第四节 网络媒体语言 |
一、网络新闻语言 |
二、字母?、?、? |
三、缩略词 |
小结 |
第四章 日常生活与图瓦语变迁 |
第一节 语言与日常生活 |
第二节 人名和亲属称谓变迁 |
一、人名变迁 |
二、亲属称谓变迁 |
第三节 语言场合与语言选择 |
第四节 语言态度与语言选择 |
小结 |
结论 |
一、文化接触与语言变迁 |
二、文化接触下的语言变迁表现形式 |
三、文化接触对语言变迁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俄语听力材料两篇(论文参考文献)
- [1]俄语专业八级水平测试言语技能类试题分析[D]. 张雪韵.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7(08)
- [2]俄语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 ——基于吉林省6所高校俄语学习者学习策略运用状况的分析[D]. 贺莉.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
-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4]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现状研究[D]. 娜斯佳(Anastasia Vorontsova).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 [5]建国以来英语专业主导教材发展走向及其启示[D]. 马睿颖. 福建师范大学, 2012(03)
- [6]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D]. 纪春萍. 黑龙江大学, 2014(11)
- [7]蒙汉双语教育背景下蒙古族学生英语学习研究 ——以锡林郭勒盟蒙古族中小学为个案[D]. 赵剑宏. 中央民族大学, 2013(12)
- [8]乌克兰高校汉语教材本土化研究 ——以《当代中文》与《新实用汉语课本》为例[D]. 李茗然(Larionova Daria).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9(03)
- [9]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市中小学语言教育现状调查[D]. 蔡钰琳. 新疆师范大学, 2018(08)
- [10]文化接触与语言变迁 ——以图瓦语为例[D]. 娜荷芽. 内蒙古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