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淑兰[1](2021)在《基于CDIO的多课程交叉O2O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以“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文中提出新形势下,在课程教学中运用基于CDIO的多课程交叉O2O实验教学模式下,并贯穿运用真实案例项目,为学生创造实践操作氛围,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这些理论知识。文章重点探讨基于CDIO的多课程交叉O2O实验教学模式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李绮桥[2](2021)在《基于BOPPPS的中职物联网单片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施》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家大力推进5G发展的背景下,物联网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需要大量的基层技术操作人员进行相关项目的建设、管理和维护。而基层技术人员主要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单片机技术作为中职物联网人才培养的关键技术之一,对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中职的单片机课程教学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所需,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本文研究的关键。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出中职物联网单片机课程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理实脱离、课程资源形式单一和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然后提出应用BOPPPS教学模式的单片机课程教学解决方案,并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对BOPPPS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设计,实现教学模式平台化、教学过程信息化、课堂教学高效化、教学平台标准化、教学反馈精准化和课程资源多样化。第二、首先分析了基于当前主流教学平台实现BOPPPS教学的可行性,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BOPPPS教学环节的功能性需求,然后采用Java、Html5、Java Script和Spring Boot、Bootstrap框架等技术设计了适用于BOPPPS教学模式的中职物联网单片机教学平台。最后经过系统功能与性能测试,验证了该教学平台的有效性。第三、首先基于设计的BOPPPS教学平台开展单片机课程教学实践,具体以“防盗报警器”项目为案例进行教学设计,并在广州市某中职学校进行“防盗报警器”、“音乐喷泉”和“8*8点阵”项目的案例教学实践。然后通过与传统的BOPPPS教学模式进行实验对比,分析了学生的态度评价、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现情况,得出信息化的BOPPPS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课堂知识,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软硬件设计能力以及调试维护能力,从而验证了本文设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平台的有效性。本文提出的基于BOPPPS的中职物联网单片机教学模式及优化设计的教学平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优化了单片机课程教学过程,丰富了BOPPPS教学模式,推动了信息化教学改革,实现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教师及时获取反馈信息的效果,不仅提高了中职物联网单片机课程的教学质量,还为中职学校今后开展物联网专业课程改革提供行之有效的借鉴。
黄文秀,杨雅芳,兰胜坤[3](2021)在《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文中提出针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及传统教学弊端,同时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以满足地方产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提出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和MOOC教学取长补短,同时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改革,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职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夏春芬[4](2021)在《疫情背景下高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线上教学探索实践——以“数据库应用与技术”课程为例》文中指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实用性、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尤其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更多开设偏向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操类课程,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疫情期间,这类课程线上教学存在线上课程资源难整合、实际操作环境难统一、学生自觉性差、课程思政难融合等问题。由此,提出一种基于智慧职教云教学平台+蓝桥实验平台+直播课堂的在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数据库应用与技术"课程为例,以实际教学实践,确保实操类课程线上教学的工作要求和教育质量,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在线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赵旭[5](2021)在《基于智慧环境的协作学习模式构建与效果探究 ——以中职《Visual FoxPro》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智慧教学模式是时代的呼唤,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更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大使命。近年来,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发展高度重视。但如今中职教学仍存在一些不足,通过智慧环境与协作学习模式的融合,为中职教学提供一个资源更加整合、更加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借助智慧工具“雨课堂”开展基于智慧环境的协作学习模式,为中职教学提供数字化、个性化的可资借鉴的教学模型。查阅并整理分析了大量国内外关于协作学习和智慧环境的文献后,针对中职现存的问题,及智慧教学模式在中职课堂教学应用中的可行性分析,在建构主义理论、混合式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及学习金字塔理论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及深度访谈法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基于智慧环境的协作学习模式,借助由学堂在线和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共同研发的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选取了中职的实践操作课《Visual Fox Pro》课程为例,开展了半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结束后,通过对比两个班级的成绩,并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该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调查和深度访谈,从而验证基于智慧环境的协作学习模式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实践结果表明,在基于智慧环境的协作学习模式下的学生成绩和综合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对该教学模式在中职课堂中的应用有着很高的评价和期待,通过与学生深度访谈了解到该教学模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能够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李康梅[6](2021)在《中职学校《会计基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当今社会进入了人工智能的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运用对教育教学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随着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智慧课堂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研究的前沿与热点话题。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智慧课堂是学校教育聚焦于教学、聚焦于课堂、聚焦于师生活动的客观要求。为了顺应教育信息化的时代潮流,本文基于“互联网+”的背景,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以中职学校的《会计基础》课程为例,作为智慧教学具体的教学实践,旨在探讨该新教学模式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课程满意度,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首先,运用文献归纳法。通过梳理与研读国内外有关文献,在对智慧教学的发展情况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5.7.R1版本对文献的数据进行图谱绘制,以追踪智慧教育领域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情况。通过文献的精读,归纳总结出智慧教学相关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此外,本研究以教育学、心理学等文献资料为依据,对相应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其次,运用实践研究法。以美国乔伊斯等学者对教学模式构成要素为借鉴,本文从中职的智慧课堂教学目标、实现条件、教学设计原则、教学设计框架、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进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阐述。其中,教学过程为设计的核心部分,以“雨课堂”智慧教学的技术支持平台,以凸显“智慧性”。最后,运用调查研究法。调查的内容涉及开展智慧教学的实践可行性、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情况、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效果。其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效果的问卷为重点,主要以李克特五级量表的形式设计相关维度,对智慧教学的实践效果进行检验,以了解学生对新型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以及实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后,学生学习课程的效果是否有显着性提高。根据问卷调查量化的数据以及访谈的质性数据,本文初步得出了以下的结论:(1)纵观国内外对智慧课堂的研究,既存在差异,也存在共性。差异主要表现为国内侧重理论研究,尤其是智慧课堂内涵、特点等研究;而国外研究起步较早,其侧重技术支撑的智慧环境研究。共性表现为随着新一代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智慧”型教学研究的热度都保持相对上升的趋势。(2)智慧型教学设计相较于传统型教学设计,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的同时,更加凸显学生智慧型思维的启发与培养。(3)学生普遍喜欢基于“雨课堂”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并且在智慧教学的条件下,师生互动性显着,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提高。(4)通过假设反证法,对学生前后测成绩进行t检验的数据进行分析,证实了智慧课堂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作用。
段芳[7](2021)在《混合式教学下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以《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兴技术的崛起,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趋势。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混合式教学下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是当前教育研究的一大课题。本研究基于混合式教学下学生学习评价现状,在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通过德尔菲法构建了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下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学评一体化”的混合式教学下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模型,并开发了“微学档”学习档案袋系统。基于本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混合式教学课堂,开展为期半年的实践应用研究,研究过程采用准实验研究,选取同一教师授课的两个平行班级作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使用传统评价体系和混合式教学下过程性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评价,首先以实验班的部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了解评价结果是否符合学生真实表现;其次对两个班的成绩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分析混合式教学下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此外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别对使用“微学档”学习档案袋系统的9位授课教师及使用频率较高的6个班的324名学生进行用户满意度调查,分析“微学档”学习档案袋系统的可行性。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合理、公平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体系覆盖面广能够满足《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课程人才培养需求,“微学档”学习档案袋系统运行稳定,能保证混合式教学下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够减轻教师教学负担,促进评价的有效实施。本研究提出的混合式教学下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体系成果可作为本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的评价依据,“微学档”学习档案袋系统可以继续服务于教师和学生,同时为其他研究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杨会云[8](2021)在《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课堂教学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即时通讯工具是一类可以实时通信的在线通讯工具。近些年来,很多教育学者都对这一类工具进行了研究。国内外常用的即时通讯工具包括微信、QQ、微助教、Skype、WhatsApp、LINE等。新冠疫情期间,国内很多学校因疫情原因不能按原计划开学。面对这种局面,教育部倡导“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实行在线教学,极大的保障了学生继续接受教育的权利。在线教学虽解决了学生受教育的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教师和学生实时互动的问题,而微信、QQ等即时通讯社交工具的使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即时通讯工具在教育中的应用虽得到广泛关注,但研究表明即时通讯工具对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尚无明确结论。因此,为了从整体上对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课堂教学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进行验证,本研究通过研究设计,采用元分析、文献综述、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从认知、情感和技能三个方面探讨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首先,采用元分析方法对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课堂教学与使用传统课堂教学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课堂教学对大学生认知学习结果的整体影响。并提取影响大学生认知学习结果的7个潜在调节变量进行亚组分析,确定对大学生认知学习结果有显着调节作用的变量。其次,对8个数据库进行系统化检索。采用快速文本分类算法(fastText)对纳入情感发展和技能培养的文献进行分类,并采用文献研究法进行具体分析,确定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课堂教学整体上对大学生情感发展和技能培养的影响。最后,本研究对元分析和文献研究综述的结果进行分析,确定需要继续探讨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法在“问卷星”平台上设计相关维度的问题,整理成问卷。选择我国中部某省某市一所大学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SPSS 22.0软件中对收回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根据分析结果,对提高大学生基于即时通讯工具课堂教学的学习效果提出针对性建议。本研究元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课堂教学效果显着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大学生的认知学习具有更好的提升作用。研究设计和教师等效性两个调节变量在异质性检验结果中有显着性差异。研究设计越严格,研究效应值越高;相同教师教学比不同教师教学对学生的教学效果更好。文献研究综述发现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课堂教学对大学生情感发展和技能培养两方面整体上具有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情感方面的提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技能。但也存在消极影响和无差异影响。少数研究表明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课堂教学对大学生的情感参与度没有提升作用,对知识表现形式和师生互动不是特别满意,学习动机会随着教学时间的加长而降低,大学生对不良信息无所谓的态度,丢失了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课堂教学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之间没有显着差异。问卷调查发现,总体来说,大多数学生认为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促进了其认知、情感和技能三个方面的发展。学生愿意在即时通讯工具上分享资源、经验,帮助自己丰富专业知识,加宽知识领域,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本研究根据元分析、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对未来采用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提出了一些建议:多样化设计学习内容,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大学生情感领域的发展;教师应抽出时间和学生进行学习互动,保持学生对学习的热情;避免大学生沉溺于即时通讯工具,分散学习注意力。
郭艾侠,郭玉彬,周敏,张春玲,彭明明,邢仲璟[9](2021)在《“思维导图+”的在线混合教学模式在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针对数据库应用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提出结合超星学习通平台与钉钉直播软件,将思维导图贯穿整个在线教学过程的"思维导图+"的线上混合教学模式,并以数据库技术与应用(Access)课程为例,从"课前学习—课堂直播—课后拓展提升"介绍基于思维导图线上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阐述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最后通过调查问卷说明教学效果。
袁竞[10](2021)在《翻转课堂在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数据库原理课程是计算机学科的重要专业课,课程在重视理论的同时对实际应用亦有较高要求,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实际应用存在差距。翻转课堂作为近些年来教育改革下兴起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充裕的动手操作的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传统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针对基于翻转课堂的模式,从策略与应用两个方面对数据库原理的教学进行研究,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二、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模式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DIO的多课程交叉O2O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以“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
1.1 仍然采用“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 |
1.2 实验教学缺乏主动性 |
1.3 习题练习缺乏动力 |
1.4 考试过程机械化 |
1.5 学习与实践缺乏整体性 |
2 基于CDIO的多课程交叉O2O实验教学模式具体构建 |
2.1 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 |
2.2 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
2.3 创新实验教学技术与方法 |
3 基于CDIO的多课程交叉O2O实验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
4 结语 |
(2)基于BOPPPS的中职物联网单片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 相关概论和技术 |
2.1 相关概念 |
2.1.1 中等职业教育 |
2.1.2 BOPPPS教学模式 |
2.1.3 理实一体化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做中学”理论 |
2.3 相关技术 |
2.3.1 前端主要技术 |
2.3.2 后台主要技术 |
3 中职物联网单片机课程教学的分析与研究 |
3.1 中职物联网单片机课程定位分析 |
3.1.1 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
3.1.2 课程培养目标分析 |
3.2 中职物联网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3 中职物联网单片机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
3.3.1 教学方法问题 |
3.3.2 教学资源问题 |
3.3.3 学生能力问题 |
3.4 解决方案 |
3.4.1 BOPPPS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3.4.2 基于BOPPPS的中职物联网单片机课程教学的优化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BOPPPS的中职物联网单片机课程教学平台研究与设计 |
4.1 教学环节优化的功能性需求分析 |
4.2 常用教学平台在BOPPPS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分析 |
4.3 基于BOPPPS的单片机课程教学平台设计 |
4.3.1 总体方案设计 |
4.3.2 系统详细设计 |
4.3.3 系统功能实现 |
4.3.4 系统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BOPPPS的中职物联网单片机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
5.1 基于BOPPPS模式的案例教学设计 |
5.2 基于BOPPPS模式的案例教学实施 |
5.2.1 教学实施对象 |
5.2.2 案例教学应用 |
5.3 教学效果反馈 |
5.3.1 教学评价实施 |
5.3.2 学生的态度评价反馈 |
5.3.3 学生的知识掌握反馈 |
5.3.4 学生的能力体现反馈 |
5.3.5 教学总结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B 中职物联网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C 51单片机定时器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后测成绩 |
附录D 基于BOPPPS的中职物联网单片机教学反馈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E |
附录F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后测成绩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3)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SPOC混合教学条件分析 |
二、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
(一)明确课程目标 |
(二)引入CDIO思想,分析设计课程内容 |
(三)SPOC混合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
1. 线上教学 |
2. 线下课堂教学 |
3.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设计 |
三、SPOC混合教学模式效果分析 |
(4)疫情背景下高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线上教学探索实践——以“数据库应用与技术”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数据库应用与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
二、“数据库应用与技术”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学习资源难整合 |
(二)实操环境难统一 |
(三)学生自觉性差 |
(四)课程思政元素难融入 |
三、“数据库应用与技术”线上教学实践 |
(一)基于智慧职教云教学平台+蓝桥实验平台+直播课堂的在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 |
1.职教云平台实现线上课前自学 |
2. QQ直播课堂理论教学 |
3.蓝桥数据库实验平台提供线上实践环境 |
(二)充分挖掘课程内容,打造与疫情相结合的“入味”课堂 |
(三)充分整合课程思政元素,打造积极正面的思政课堂 |
四、教学效果分析 |
五、结语 |
(5)基于智慧环境的协作学习模式构建与效果探究 ——以中职《Visual FoxPro》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现状 |
1.1.1 智慧环境国外研究现状 |
1.1.2 智慧环境国内研究现状 |
1.1.3 协作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4 中职课堂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实证研究法 |
1.3.3 问卷调查法 |
1.3.4 访谈法 |
1.4 研究内容 |
2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2.1 理论基础 |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1.2 混合式学习理论 |
2.1.3 人本主义理论 |
2.1.4 学习金字塔理论 |
2.2 核心概念 |
2.2.1 智慧环境 |
2.2.2 协作学习 |
2.2.3 基于智慧环境的协作学习 |
3 基于智慧环境的协作学习模式在中职《Visual FoxPro》课程应用中的前期分析 |
3.1 中职数据库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实施 |
3.1.3 调查结果 |
3.1.4 中职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
3.2 中职《Visual FoxPro》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
3.2.1 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
3.2.2 学习者现状分析 |
3.3 智慧环境下协作学习模式在中职《Visual FoxPro》课程应用中可行性分析 |
3.3.1 理论可行性 |
3.3.2 实践可行性 |
4 中职《Visual FoxPro》课程基于智慧环境的协作学习模式构建 |
4.1 基于智慧环境的协作学习模式设计原则 |
4.1.1 主体性原则 |
4.1.2 循序渐进原则 |
4.1.3 个性化原则 |
4.2 基于智慧环境的协作学习模式实现条件 |
4.3 教学目标分析 |
4.4 教学内容分析 |
4.5 基于智慧环境的协作学习模式设计 |
4.6 基于智慧环境的协作学习模式具体实施 |
4.6.1 课前阶段 |
4.6.2 课中阶段 |
4.6.3 课后阶段 |
4.7 教学评价 |
4.7.1 线上评价 |
4.7.2 线下评价 |
5 教学实践案例分析——以中职《Visual FoxPro》课程为例 |
5.1 实践计划 |
5.2 智慧平台简介 |
5.3 实验过程 |
5.3.1 准备阶段 |
5.3.2 实施阶段 |
5.4 评价建议 |
6 基于智慧环境的协作学习模式实验效果分析 |
6.1 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分析 |
6.2 问卷调查分析 |
6.3 深度访谈效果分析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创新点 |
7.3 研究不足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中职《Visual FoxPro》课程学前调查问卷 |
附录 B:实验班学生前后测成绩 |
附录 C:对照班学生前后测成绩 |
附录 D:基于智慧环境的协作学习模式效果调查问卷 |
附录 E:深度访谈问题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6)中职学校《会计基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国内研究背景 |
二、国外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可能的研究创新 |
一、教育理念创新 |
二、教学模式创新 |
三、可视化图谱创新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内文献综述 |
一、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
二、基于CNKI数据库的研究主题分析 |
第二节 国外文献综述 |
一、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
二、基于ERIC数据库的研究主题分析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
第三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中等职业学校 |
二、智慧教育 |
三、智慧校园 |
四、智慧课堂 |
五、教学模式 |
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三、混合式学习理论 |
四、多元智能理论 |
第四章 中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
第一节 中职智慧课堂教学目标 |
一、总体目标分析 |
二、具体目标分析 |
三、三维目标分析 |
第二节 中职智慧课堂实现条件 |
一、智慧学习技术 |
二、智慧学习环境 |
三、智能移动终端 |
第三节 中职智慧课堂教学设计原则与设计框架 |
一、教学设计原则 |
二、教学设计框架 |
第四节 中职智慧课堂教学过程 |
一、课前智慧预习 |
二、课中智慧交流 |
三、课后智慧拓展 |
第五节 中职智慧课堂教学评价 |
一、线上评价 |
二、线下评价 |
第五章 中职《会计基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
第一节 课程前端分析 |
一、理论可行性与实践可行性分析 |
二、 《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
第二节 课程学习资源及平台 |
一、课程支持平台及其功能简介 |
二、课程学习资源 |
第三节 教学实验概述 |
第四节 教学实践过程 |
一、准备阶段 |
二、具体实施阶段 |
第五节 学习评价 |
第六章 中职智慧教学的实验效果分析 |
第一节 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对比分析 |
一、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成绩对比分析 |
二、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成绩对比分析 |
第二节 学生调查问卷情况分析 |
一、问卷设计、调查组织形式、样本回收情况 |
二、信效度检验 |
三、调查内容分析 |
第三节 访谈情况分析 |
第七章 研究结论、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局限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智慧课堂实践可行性调查问卷 |
附录 B《会计基础》(第二版)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 C 实验班学生前后测成绩 |
附录 D 对照班学生前后测成绩 |
附录 E《会计基础》(第二版)课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效果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 F 课程访谈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7)混合式教学下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以《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混合式教学的发展 |
1.1.2 混合式教学对学习评价的新要求 |
1.1.3 《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课程的实际需求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关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国内外关于过程性评价的研究现状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混合式教学 |
2.1.2 过程性评价 |
2.1.3 电子档案袋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多元智能评价理论 |
2.2.4 香农—施拉姆传播理论 |
2.3 相关平台工具 |
2.3.1 开发工具 |
2.3.2 开发技术 |
第3章 混合式教学下“学评一体化”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
3.1 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 |
3.1.1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
3.1.2 混合式教学流程 |
3.2 过程性评价概述 |
3.2.1 过程性评价的理念 |
3.2.2 过程性评价的功能 |
3.2.3 过程性评价的特征 |
3.3 混合式教学和过程性评价的关系 |
3.4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概述 |
3.5 “学评一体化”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
3.5.1 学习过程性评价指标的确定 |
3.5.2 “学评一体化”过程性评价模型构建 |
第4章 “微学档”学习档案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设计 |
4.1.1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1.2 系统功能设计 |
4.1.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2 系统实现 |
4.2.1 系统开发环境 |
4.2.2 系统具体功能实现 |
4.3 系统测试 |
第5章 “微学档”学习档案袋系统的应用分析 |
5.1 “微学档”学习档案袋系统应用概述 |
5.1.1 用户前期分析 |
5.1.2 实施概述 |
5.1.3 应用研究方法 |
5.2 “学评一体化”过程性评价体系应用实证研究 |
5.2.1 评价体系合理性分析 |
5.2.2 评价体系效果分析 |
5.3 “微学档”学习档案袋系统用户满意度调查 |
5.3.1 研究设计 |
5.3.2 学生满意度调查分析 |
5.3.3 教师满意度调查分析 |
5.4 研究结论及改进措施 |
5.4.1 研究结论 |
5.4.2 改进措施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混合式教学下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 |
附录B 使用“微学档”学习档案袋系统的满意度调查(学生) |
附录C 数据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8)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课堂教学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即时通讯工具概述 |
2.2 教学效果概述 |
2.2.1 教育目标分类因素 |
2.2.2 基于即时通讯工具教学效果现状 |
2.3 基于即时通讯工具课堂教学元分析 |
2.3.1 元分析概述 |
2.3.2 基于即时通讯工具课堂教学研究的元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学生认知领域学习结果元分析 |
3.1 研究方法与工具 |
3.1.1 研究方法 |
3.1.2 研究工具 |
3.2 文献检索与选取过程 |
3.2.1 筛选与纳入标准 |
3.2.2 文献检索 |
3.2.3 文献选取 |
3.3 调节变量抽取 |
3.3.1 概念框架 |
3.3.2 设定变量 |
3.3.3 变量编码 |
3.4 数据分析 |
3.5 结果分析 |
3.5.1 效应模型分析 |
3.5.2 总效应值分析 |
3.5.3 敏感性分析 |
3.5.4 发表偏倚分析 |
3.6 调节变量亚组分析 |
3.6.1 教学经验亚组分析 |
3.6.2 研究条件亚组分析 |
3.6.3 研究方法亚组分析 |
3.7 调节变量结果讨论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学生情感与技能领域学习结果分析 |
4.1 学生情感领域结果分析 |
4.1.1 学习兴趣分析 |
4.1.2 参与度分析 |
4.1.3 学习动机分析 |
4.1.4 学习态度分析 |
4.1.5 满意度分析 |
4.2 学生技能领域结果分析 |
4.2.1 自主学习能力分析 |
4.2.2 团队协作能力分析 |
4.2.3 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 |
4.2.4 问题解决能力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学生学习结果的问卷调查研究 |
5.1 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
5.2 问题设计 |
5.3 研究工具 |
5.4 结果分析 |
5.5 总结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建议 |
6.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大学生即时通讯工具课堂教学调査问卷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思维导图+”的在线混合教学模式在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基于“思维导图+”线上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 |
2 基于“思维导图+”线上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 |
2.1 学习平台的选取 |
2.2 课前学习 |
2.2.1 在线视频学习 |
2.2.2 思维导图绘制 |
2.2.3 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检测 |
2.3 直播课堂 |
2.4 课后辅导与作业拓展提升 |
2.4.1 课后“一对一”辅导 |
2.4.2 作业拓展提升 |
3 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
3.1 过程性评价 |
3.2 期末终结性考试 |
4 线上混合教学的反馈 |
4.1 平台与示范教学资源选取的满意度 |
4.2 学习投入程度 |
4.3 知识掌握程度 |
5 结 语 |
(10)翻转课堂在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传统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的不足 |
(一)教学内容与应用内容存在差距 |
(二)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结合不够紧密 |
(三)教学形式不利于培养应用操作能力 |
二、翻转课堂在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 |
(二)翻转课堂在数据库原理课程中的应用思路 |
三、翻转课堂在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
(一)课下环节 |
(二)课上环节 |
结束语 |
四、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模式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DIO的多课程交叉O2O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以“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J]. 李淑兰. 无线互联科技, 2021(20)
- [2]基于BOPPPS的中职物联网单片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施[D]. 李绮桥.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3]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J]. 黄文秀,杨雅芳,兰胜坤.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2)
- [4]疫情背景下高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线上教学探索实践——以“数据库应用与技术”课程为例[J]. 夏春芬.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03)
- [5]基于智慧环境的协作学习模式构建与效果探究 ——以中职《Visual FoxPro》课程为例[D]. 赵旭.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中职学校《会计基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李康梅.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02)
- [7]混合式教学下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以《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课程为例[D]. 段芳.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课堂教学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D]. 杨会云.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9]“思维导图+”的在线混合教学模式在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 郭艾侠,郭玉彬,周敏,张春玲,彭明明,邢仲璟. 计算机教育, 2021(03)
- [10]翻转课堂在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袁竞.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