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光学外差拉曼诱导克尔效应光谱实验

CW光学外差拉曼诱导克尔效应光谱实验

一、一个CW光外差喇曼感应克尔效应光谱学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张颜艳[1](2018)在《掺铒光纤飞秒光梳及其在光频测量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飞秒光梳由于在光学频率测量、光频标、低噪声微波信号产生、天文观测、非线性光学、基本物理常数测量和理论验证等领域中的重要应用,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与其它飞秒光梳相比,掺铒光纤飞秒光梳具有可选元器件种类多、价格低廉、易于全光纤化结构设计、工作波长与光通讯波段兼容等优点,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本论文通过研究飞秒光梳的飞秒激光产生、频率产生和控制等关键技术,探索获得低噪声、高可靠性的应用型掺铒光纤飞秒光梳技术途径。其重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的成果如下:在飞秒激光产生方面,分别研究基于非线性偏振旋转(NPR)和半导体饱和吸收体(SESAM)锁模技术激光器的实验方案。分析两个激光器的输出脉冲特性、噪声水平、环境敏感度特性等,讨论两者作为飞秒光梳激光源的优缺点。为解决基于单一锁模技术激光器难以兼顾高可靠和低噪声的问题,提出将NPR和非线性放大环形镜(NALM)两种锁模技术结合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激光器噪声水平为-130 dBc/Hz@1Hz、-144 dBc/Hz@100Hz,为目前报道的噪声水平最低的光纤激光器。同时该激光器、具有锁模裕度大、能够自启锁、功率转化率高等优点。在飞秒光梳频率产生和控制方面,实验研究了基于NPR锁模技术和混合型锁模技术的飞秒光梳系统频率产生和控制技术,重点论证了利用电光控制器宽带控制重复频率(frep)的技术方案,并测试了上述两种飞秒光梳的相位噪声水平,两者相位抖动均小于1 rad。为了实现利用单一频率控制器件大范围、高带宽飞秒光梳频率控制,提出激光偏振旋转控制飞秒光梳频率的实验方案。与传统的频率控制方法相比,该方法利用飞秒激光整个光学腔的双折射效应,较以往报道的宽带频率控制方法的效率提高了至少一个数量级。利用设计的电光偏振调制器(EOPM)对fceo进行控制,控制带宽达1.8 MHz,稳定度曲线为1.7×10-17/τ,分别对飞秒光梳梳齿(@1.5μm)和fr的48次谐波进行控制实验,对应的频率稳定度符合9.8×10-15/τ1/2和2×10-17/τ1/2。在飞秒光梳用于光学频率测量方面,分析了利用飞秒光梳进行光频测量的原理,讨论了利用掺铒光纤光梳进行锶光钟工作激光频率测量的要求。实验上首次利用扩谱、倍频的实验方案,将掺铒光纤飞秒光梳频率扩展到锶光钟工作激光频率处。通过调节非线性光纤参数和放大功率,使锶光钟工作激光对应频率处的单模能量尽量高,最终获得698.5 nm和707 nm处的梳齿单模能量分别为1μW和0.7μW。利用698.5 nm的单频激光与飞秒光梳拍频,获得的拍频信号信噪比达40 dB(分辨率300 kHz),比后续频率计数设备输入信噪比要求高10 dB,提高了频率锁定的鲁棒性。

龙运[2](2018)在《基于硅基光子器件的光子信息处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今高度集成的微电子技术可以以极低成本在一个硅片上制作数十亿个晶体管。无处不在的集成电路芯片为人们便利的生活、高速的信息互联做出了卓越贡献。长期以来,集成电路的发展一直遵循着着名的摩尔定律,即每18个月晶体管集成数量翻倍。但是,传统的半导体工业已经受限于物理极限而无法继续遵循摩尔定律来进一步发展,并且电子线路中的延迟、功耗和串扰等问题日益突出。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能够将各种光电子器件集成到同一芯片上,与成熟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相兼容,已经成为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下一代高速互联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随着信息高速时代的到来,光纤通信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光网络链路部分的信息传输容量不断得到提升,网络节点处的信息处理也呈现出高速大容量、可调谐、可重构及灵活多功能等趋势,这对光器件的小型化、低成本、多功能、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硅基光子集成器件由于具有超快的处理速率、高集成度、低成本和较低的功耗等显着优势,越来越备受关注。同时,由于通信系统容量和复杂度的不断提升,光和无线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微波光子技术同时结合了光和高频微波的优势,高频、低成本的基于硅基集成的微波光子信息处理技术也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开展了基于硅基光子器件的片上全光信息处理和微波光子信息处理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研究了硅基光子器件及光子信息处理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了两种典型的硅基光子信息处理单元的基本特性:硅基光波导和硅基微环谐振器。(1)从光波导理论出发,建立了基于硅基光波导非线性效应的光子信号处理的理论基础,特别是着重分析了硅基光波导中的四波混频(FWM)效应。(2)深入讨论了硅基微环谐振器的基本原理,建立了硅基微环谐振器的传输矩阵理论和时域耦合模理论(TCMT),并利用非线性TCMT深入研究了微环谐振器中的热光效应(TOE)、双光子吸收(TPA)、自由载流子吸收(FCA)、自由载流子色散(FCD)、克尔效应(Kerr effect)等非线性效应。(2)研究了硅基光子器件的设计、加工和测试方法。(1)研究了硅基光子器件设计的通用设计方法——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并以微环谐振器、光栅耦合器、定向耦合器和多模干涉耦合器(MMI)四种常用的硅基光子器件为例说明了硅基光子器件的设计;(2)介绍了硅基光子器件的加工手段,主要包括基于电子束曝光(EBL)和深紫外光刻(DUV)的两条工艺路径;(3)介绍了硅基光子器件的测试手段。(3)理论和实验研究了基于硅基光子器件的全光信息处理技术。(1)利用硅基光波导,实现了多通道正交幅度调制(16-QAM)信号的波长转换。(2)利用微环谐振器,实现了多通道16-QAM信号的灵活栅格、波长可选择的波长转换。(3)利用硅基光波导,实现了四进制脉冲幅度调制(PAM-4)信号的全光再生。(4)利用硅基光波导,实现了四进制和八进制的高速光计算。(5)基于2个1×16的阵列波导光栅(AWG)和16个热光开关实现了一个片上可编程光处理器。它通过对光波的全场(幅度、相位)进行操控,可以编程实现各种光信息处理的功能。(6)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微环谐振器和定向耦合器的新型架构实现了片上光非互易传输。该架构大大简化了片上光二极管实现的复杂度。(7)通过引入调谐机制,基于可调微环谐振器和可调马赫泽德干涉仪(MZI)实现了完全可重构的片上光非互易传输。(4)理论和实验研究了基于硅基光子器件的微波光子信息处理技术。(1)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硅基微环谐振器的全光调谐的微波光子滤波器。(2)提出了一种构造超高抑制比微波光子滤波器的简单方案,并实验实现了一个抑制比超过60 dB的微波光子滤波器。(3)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抑制比可调的微波光子滤波器。(4)利用硅基马赫泽德调制器(MZM),实验实现了用光学方法实现微波信号倍频的方案。(5)提出一种基于MZM的幅移键控(ASK)微波信号的光学产生方法,并实验实现。

李启娟[3](2017)在《基于非线性效应的光频梳产生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光频梳是几十条甚至数百万条梳齿组成的梳状的频谱结构。具有间隔很小、幅度稳定、频率及间隔恒定等特点。因为其优秀的稳定性,在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信波段的光频梳应用于通信领域,能够实现稳定调制和高效传输;紫外波段的光频梳应用于物理、化学、天文学领域,可以进行高精度观察和测量;红外波段的光频梳应用于生物学、医学领域,可以实现红外成像和分子检测;光频梳在其他需要高精度测量的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着重研究了通信波段和中红外波段的光频梳产生方法,利用光纤、微环等多种结构,再结合调制器系统、AWG系统提出了不同的频率梳产生方案。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总结如下:1.研究了基于FWM、XPM等非线性效应的光频梳实现方法,采用了具有高Q因子的二氧化硅微环结构,通过修正后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LLE方程进行仿真分析。成功产出了红外波段的光频梳结构。微环结构的使用极大提高了光频梳的稳定性,产生的梳状数目比调制器实现方法高出至少一个量级,且对微环结构的可片上集成实现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支撑。2.研究了高非线性光纤中基于非线性效应的光频梳产生技术。提出了利用高非线性光纤的高非线性特性产生较好的超连续谱,然后利用超连续谱(SC)产生频率梳结构的研究方案。射入光源使用了大于1ps级别的脉冲和弱CW光,增加了调制不稳定性(MI)、交叉相位调制(XPM)等非线性效应的贡献,对于超连续谱的后续处理提出了三种处理方式:a.对于产生的倍频程超连续谱,利用傅里叶变换特性,通过在输入端输入周期重复的脉冲序列得到输出端稳定且间距固定的频率梳结构;b.将高非线性光纤输出的超连续谱作为AWG系统的光源输入,通过并联和级联相结合的方式,接入最多50层共750个8滤波通道的阵列波导光栅进行频率切割,最终得到固定间距小于0.26nm,覆盖范围在1800nm-3000nm的红外波段频率梳结构;c.首次提出了调制系统和高非线性光纤相互结合的产生方式,力图利用子系统优势得到稳定的光频梳结构。这种对超连续谱的光频梳处理方式和多种系统相互结合的创新思路都是本文的首创。3.针对高非线性效应对频谱的影响,进一步从结构和材料的变化入手,采用对三硫化二砷光纤进行中间拉锥的方式,研究了拉锥后结构的非线性特性,并分析了拉锥结构对光频梳产生的影响,研究证明了拉锥波导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光频梳产生的效率。本文基于SPM、FWM、XPM、SRS、MI这些非线性特性,结合色散特性,通过利用微环内非线性特性的复杂作用过程,最终实现稳定的光频梳输出。通过将一束ps级别的激光脉冲和一束弱CW光同时入射到高非线性光纤和拉锥光纤中,得到较好的超连续谱,进而得到覆盖范围较宽的光频梳。丰富了光频梳实现方法的多样性,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

宁继平[4](1989)在《多波混频及其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相位共轭技术在补偿光纤中脉冲展宽的应用研究。从建立补偿光纤色散的物理模型着手详细分析了补偿的条件。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光脉冲在单模、多模光纤中传播的展宽情况,提出了在光纤最低损耗波长1.55μm处利用相位共轭补偿光纤色散的理论。详细分析了瞬态相位共轭理论及利用光纤中输出的脉冲做为信号波的瞬态相位共轭的时域特性。利用BDN染料进行了简并四波混频的实验研究,找到了染料浓度、介质长度、泵浦强度、泵信比、泵浦波与信号波之间的夹角、泵浦波信号波的脉宽是影响共轭波时域及反射率的因素。利用短距离的阶跃式多模光纤进行了四波混频实验研究,在同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信号波和共轭波获得首次成功,并对实验中产生的误差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第二部分是利用光折变材料进行多波混频的研究。从分析光折变材料的电荷传输过程入手,提出了漂移、扩散、光致电压三种过程在不同的材料及电荷传输的不同阶段起的作用不同的理论。详细分析了两波混频中光的放大特性、四波混频中共轭波的空域特性和反射率、及材料的响应速度等。 在BSO晶体中进行了光电导特性、光调制器、两波耦合及在LiNbO3:Fe晶体中两波耦合、四波混频的实验研究,找到了影响光放大及共轭波的光束质量和反射率的因素。

毛叔其[5](1985)在《一个连续波光外差喇曼感应克尔效应光谱学实验》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一个用连续的、低功率激光源提供抽运光束和探测光束实现的 OHD—RIKES 实验装置.该装置具有很好的光谱分辨率和灵敏度,可用来作高分辨光谱方面的工作.

毛叔其[6](1985)在《喇曼感应克尔效应光谱学》文中提出

会议秘书组[7](1983)在《全国受激光散射座谈会在四川乐山举行》文中认为

毛叔其[8](1983)在《一个CW光外差喇曼感应克尔效应光谱学实验》文中研究表明喇曼感应克尔效应(Raman Induced Kerr-Effect,简写作RIKE)是D.Haiman等在1975年观测到的,之后G.L.Eesley,M.D.Levenson等发展了相干喇曼光谱的偏振形式, 1978年A.Owyoung等首次得到了连续波OHD-RIKES光谱。作者在H.Berger教授指导下在Dijon用C W OHD-RIKES实验得到了Ge H4的

二、一个CW光外差喇曼感应克尔效应光谱学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个CW光外差喇曼感应克尔效应光谱学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1)掺铒光纤飞秒光梳及其在光频测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飞秒光梳发展
    1.3 掺铒飞秒光梳的组成
    1.4 掺铒飞秒光梳研究现状
    1.5 掺铒光纤飞秒光学频率梳应用
    1.6 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结构安排
第2章 基于不同锁模技术的掺铒光纤飞秒激光器研究
    2.1 引言
    2.2 飞秒激光概述
        2.2.1 脉冲激光产生的物理机制
        2.2.2 飞秒激光的特性
        2.2.3 被动锁模技术
        2.2.4 飞秒激光发展历程
    2.3 基于NPR锁模机制的掺铒光纤飞秒激光器
        2.3.1 实验系统
        2.3.2 输出特性分析
    2.4 基于SESAM锁模的飞秒激光源
        2.4.1 实验系统
        2.4.2 输出特性分析
    2.5 基于NPR和NALM两种锁模的混合型飞秒激光器
        2.5.1 实验系统
        2.5.2 输出特性分析
    2.6 飞秒激光器的强度噪声水平分析
        2.6.1 强度噪声的理论分析
        2.6.2 强度噪声测试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飞秒光梳重复频率和载波包络相依频率的产生和控制
    3.1 引言
    3.2 飞秒光梳频率产生和控制概述
        3.2.1 载波包络相移频率产生
        3.2.2 频率控制执行器
        3.2.3 频率参考源的选择对飞秒光梳性能影响
    3.3 重复频率宽带频率控制的实验研究
        3.3.1 重复频率控制的实验研究
        3.3.2 飞秒光梳梳齿锁定的实验研究
    3.4 载波包络相移频率产生和控制的实验研究
        3.4.1 超连续谱产生的实验研究
        3.4.2 f_(ceo)信号探测
        3.4.3 载波包络相移频率控制
    3.5 频率锁定后相位噪声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激光偏振旋转控制飞秒光梳频率的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利用电光偏振调制器控制飞秒光梳的实验系统
        4.2.1 激光偏振控制飞秒光梳频率的原理
        4.2.2 实验系统结构方案
        4.2.3 电光偏振调制器设计
    4.3 EOPM对飞秒光梳频率控制敏感度
    4.4 EOPM频率控制能力实验研究
        4.4.1 对载波包络相移频率的控制
        4.4.2 对重复频率和梳齿的控制
    4.5 偏振旋转控制技术的频率控制极限
        4.5.1 偏振旋转控制技术的影响因素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飞秒光梳性能评估
    5.1 引言
    5.2 飞秒光梳频率转换能力测试的前进历程
    5.3 光学频率与光学频率转换稳定度
        5.3.1 测试系统结构设计
        5.3.2 测试结果及分析
    5.4 光学频率与微波频率转换稳定度测试
        5.4.1 测试系统结构设计
        5.4.2 测试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掺铒光纤飞秒光梳在光学频率测量中的应用
    6.1 引言
    6.2 光频测量
        6.2.1 光频测量研究背景
        6.2.2 掺铒光纤飞秒光梳用于锶光钟频率测量的实验研究
        6.2.3 掺铒光纤飞秒光梳用于He光谱测量
    6.3 空间飞秒光梳研究
        6.3.1 空间飞秒光梳的结构
        6.3.2 空间飞秒激光器的研制
        6.3.3 空间飞秒光梳结构布局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波片对激光偏振态的改变
附录Ⅱ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基于硅基光子器件的光子信息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硅基光子学简介
    1.2 硅基光子信息处理研究进展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及特色
    1.4 本论文课题来源
2 硅基光子器件及光子信息处理的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硅基光波导
    2.3 硅基微环谐振器
    2.4 本章小结
3 硅基光子器件的设计、加工和测试
    3.1 引言
    3.2 硅基光子器件的设计
    3.3 硅基光子器件的加工
    3.4 硅基光子器件的测试
    3.5 本章小结
4 硅基全光信息处理
    4.1 引言
    4.2 16 -QAM波长转换
    4.3 PAM-4信号再生
    4.4 多进制高速光计算
    4.5 片上可编程光处理器
    4.6 光非互易传输
    4.7 本章小结
5 硅基微波光子信息处理
    5.1 引言
    5.2 全光可调微波光子滤波器
    5.3 超高抑制比微波光子滤波器
    5.4 抑制比可调微波光子滤波器
    5.5 微波信号光学产生
    5.6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3)基于非线性效应的光频梳产生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光频梳的产生方式
    1.3 光频梳产生方法的研究现状
        1.3.1 调制器产生频率梳研究现状
        1.3.2 微环产生频率梳研究现状
        1.3.3 光纤结构产生频率梳研究现状
        1.3.4 频率梳研究中的问题与挑战
    1.4 论文结构设计
第二章 光频梳产生的理论基础
    2.1 色散特性对光频梳产生的影响
    2.2 非线性特性对光频梳产生的影响
        2.2.1 非线性折射率
        2.2.2 自相位调制
        2.2.3 交叉相位调制
        2.2.4 自陡峭效应
        2.2.5 四波混频
    2.3 光频梳研究中的关键数学模型
        2.3.1 GNLSE方程
        2.3.2 NCME方程
        2.3.3 LLE方程
    2.4 数值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微环的光频梳产生
    3.1 微环结构设计
    3.2 仿真实验与优化
        3.2.1 光场仿真分析
        3.2.2 透射谱曲线分析
        3.2.3 频率梳仿真分析
    3.3 综合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高非线性光纤的光频梳产生
    4.1 高非线性光纤仿真方法及参数选择
        4.1.1 光频梳产生方案分析
        4.1.2 仿真参数的选择
    4.2 仿真实验与优化
        4.2.1 非线性特性分析
        4.2.2 SC谱的仿真分析
        4.2.3 SC谱的频率梳产生方法
    4.3 综合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用于光频梳的锥形光纤研究
    5.1 锥形光纤仿真结构设计
        5.1.1 光纤结构设计原理
        5.1.2 结构设计说明
    5.2 仿真实验与优化
        5.2.1 模场分析
        5.2.2 有效折射率及色散特性分析
    5.3 综合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多波混频及其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工作综述
引言:相位共轭技术的发展
第一篇 饱和吸收介质中的四波混频相位共轭及其在补偿光纤中脉冲展宽的应用研究
    第一章 四波混频相位共轭理论
        §1—1 四波混频相位共轭理论
        1.小信号近似时方程的解
        2.大信号情况下方程的数值解
        §1—2 相位共轭实时全息
        §1—3 非线性相位共轭介质
    第二章 光脉冲在光纤中的传播
        §2—1 光纤的种类和模式
        §2—2 光纤色散理论
        一、光纤的色散类型
        二、光纤的损耗
        §2—3 光脉冲在光纤中的传播畸变
        一、光脉冲在单模光纤中的传播
        二、光脉冲在多模光纤中的传播
        §2—4 光脉冲在多模光纤中展宽的实验研究
        一、光脉冲在光纤中传播的几何光学理论
        二、光脉冲在光纤中脉冲加宽的实验观察
    第三章 瞬态四波混频相位共轭
        §3—1 连续泵浦瞬态共轭器
        1.共轭器的频谱特性
        2.共轭器的瞬态特性
        §3—2 瞬态简并四波混频
        1.介质的驰豫效应对共轭波的影响
        2.光栅的非线性衍射
        §3—3 饱和吸收介质BDN染料中的简并四波混频
        1.BDN分子的能级结构
        2.光栅形成动力过程
        3.吸收介质中的简并四波混频
        4.影响共轭波反射率及脉冲波形、脉宽的因素
        §3—4 BDN染料瞬态相位共轭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装置和结果
        二、讨论
    第四章 相位共轭在补偿光纤中脉冲展宽的应用研究
        §4—1 补偿光纤色散效应的方法
        一、零色散光波长法
        二、孤子脉冲法
        三、相位共轭法
        §4—2 相位共轭补偿光纤色散理论
        一、展宽脉冲经过共轭器产生共轭波的特性
        二、共轭波在光纤中的传播
        §4—3 相位共轭补偿光纤色散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装置
        二、实验结果-
        §4—4 相位共轭补偿光纤色散的实验误差分析
        一、光脉冲在光纤中的传播
        二、瞬态相位共轭器
        三、信号波的功率
        四、光纤的耦合
        五、波长的选择
第二篇 光折变材料LiNbO_3:Fe、BSO晶体多波混频的研究
    第一章 光折变材料中的电荷传输理论
        §1—1 带电载流子的起源
        §1—2 带电载流子的迁移和空间电荷场的形成
        一、带电载流子的迁移类型和迁移方程
        二、空间电荷场
        §1—3 BSO晶体的电荷迁移过程
        1.光束均匀照射晶体
        2.光束非均匀照射晶体
        §1—4 LiNbO_3:Fe晶体的电荷迁移过程
        一、短时间近似
        二、稳态近似
    第二章 两波耦合理论与实验研究
        §2—1 两波耦合理论
        §2—2 LiNbO_3:Fe晶体两波耦合的实验研究
        一、测量衍射效率
        二、两波耦合的实验研究
        三、双光束在LN晶体中干涉的动力过程
        §2—3 BSO晶体两波耦合的实验研究
        一、利用530nm波长的光进行两波耦合研究
        二、利用633nm波长的光进行两波耦合研究
        三、双光束在BSO晶体中干涉的动力过程
        §2—4 光致折变增益振荡器理论
        一、振荡器理论
        二、振荡器的应用
        三、光致折变增益振荡器的实验研究
    第三章 光折变材料的四波混频相位共轭
        §3—1 光致折变材料中的四波混频相位共轭理论
        §3—2 在LiNbO_3:Fe四波混频相位共轭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装置和结果
        二、影响相位共轭波光束质量的因素
已经发表和即将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四、一个CW光外差喇曼感应克尔效应光谱学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掺铒光纤飞秒光梳及其在光频测量中的应用[D]. 张颜艳.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2018(12)
  • [2]基于硅基光子器件的光子信息处理[D]. 龙运.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5)
  • [3]基于非线性效应的光频梳产生方法研究[D]. 李启娟. 北京邮电大学, 2017(03)
  • [4]多波混频及其应用的研究[D]. 宁继平. 天津大学, 1989(11)
  • [5]一个连续波光外差喇曼感应克尔效应光谱学实验[J]. 毛叔其. 兰州大学学报, 1985(04)
  • [6]喇曼感应克尔效应光谱学[J]. 毛叔其. 物理, 1985(01)
  • [7]全国受激光散射座谈会在四川乐山举行[J]. 会议秘书组. 物理, 1983(10)
  • [8]一个CW光外差喇曼感应克尔效应光谱学实验[A]. 毛叔其. 第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集(上), 1983

标签:;  ;  ;  ;  ;  

CW光学外差拉曼诱导克尔效应光谱实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