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eaching Power Series(论文文献综述)
宗德媛,朱炯,李兵[1](2021)在《理论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电工学教学方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工学是学生理解、掌握及应用电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专业基础课。在电工学教学中,将EWB虚拟仿真技术、传统实验技术及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仿真计算、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掌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EWB仿真软件开展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理论,同时为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打好基础。
张书源[2](2021)在《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当今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技术水平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已经成为装备的神经系统,发展电子技术不仅涉及到其本身,同时它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电子技术的依赖越来越高的同时对电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对快速培养电子技术人才的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传统的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上的岗位需求存在差距,急需进行并尝试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同时相关政策的出台为中职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但是我国中职院校因为传统教育方法的落后和与普通高中生源差异的影响,电子专业实践课程的开展存在如下问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不平衡、学习过程中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缺乏以及毕业生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等。本研究基于《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借助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为核心的CDIO工程教育理论将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为支撑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分析目前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现状以及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接着针对中职电子技能实训的改革进行了路径分析,研究基于CDIO理念的项目式的教学融入电子技能实训教学中的有效对策,根据现状的研究分析与改革路径及对策的分析,并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标准为依据从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构建,设计开发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实施案例。通过基础型教学案例、综合设计型教学案例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验证与分析。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以CDIO理念来指导中职实训教学,将电子技能训练中单调的重复性训练合理地转化到产品的设计、加工、生产等一系列的工作过程中,以提高学生对于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同时以教育学理论与电子专业实际的深入结合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创新性改革,让技能实训教学在符合学习规律、应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更加符合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陈小龙[3](2021)在《电动汽车VCU故障模拟装置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自2015年起,我国新能源汽车连续五年产销量居世界首位。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整车控制器(Vehicle Control Unit,VCU)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控制部件,其相应故障的检修是新能源汽车维修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为解决当前电动汽车VCU故障检修教学中设备不足、故障设置难度大等问题,本文以吉利帝豪EV300电动汽车的VCU为研究载体,对电动汽车VCU故障模拟装置进行设计与开发,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制定了VCU故障模拟装置总体设计方案。经过调研明确了VCU故障模拟装置总体功能要求,结合VCU的线路故障特性分别对各故障点的设计需求进行分析,最终制定了故障模拟装置的设计与开发方案。接着完成VCU故障模拟装置硬件设计与制作。硬件设计围绕“一母多子”设计方案进行,分别完成了单片机控制系统的外围电路设计、实车母板故障设置电路设计、子板电气信号还原及故障模拟电路设计、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制作工艺优化设计,完成硬件的加工制作。其次完成VCU故障模拟装置软件及算法设计。制定软件设计的总体方案,运用KEIL工程软件完成各功能模块初始化配置设计、故障设置输入显示设计、故障设置控制逻辑设计、故障设置母板与故障模拟子板通信协议设计、故障信号模拟还原等程序及算法设计,实现了实车故障设置、母板和子板的故障设置状态及电气参数同步等设计功能。最后运用测量数据对比、故障模拟试验、用户体验调查等方式,对装置的技术性能和用户体验功能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VCU故障设置母板能有效的实现线路断路、短路、虚接等多种故障设置,多个故障模拟子板能同步模拟原车故障状态及线路电气参数,满足一辆车上设置故障,多人可以同步进行故障诊断训练的需求,实现了“一车多用,多人同步训练”的设计目标,解决了新能源汽车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
邵良余[4](2021)在《中学物理教育模式的转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家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人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教育资源无法均等分配,因而教育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教育资源利用率问题,线上教育崭露头角。近年来,微课、慕课等小规模在线课程逐渐兴起,让教育资源均等化成为现实。2020年初由于新冠病毒的爆发,导致线下教育处于停滞状态,为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号召,线上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线上教育虽发展迅猛,在实施过程中中学物理线上教育问题逐渐显露。因此,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由线下模式向线上模式转换过程中,如何平稳过渡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率为主旨,围绕中学物理教育模式转变的问题,为探寻高效物理教学新模式展开相关研究。文章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通过查阅文献对线上线下教学背景进行梳理阐述,明确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给出相应研究方法。文章第二部分学习总结与本课题相关教学理论基础,针对教学模式等相关概念及特点进行界定分析。解析中学物理学科教学特点,结合泰勒教育目标观与教学实践对中学物理教学目标、教学现状进行总结分析,梳理中学物理教学逻辑关系图,针对现状结合逻辑关系给出相应教学方法。第三部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学物理教育线上线下教育模式教学实践过程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突出模式转变过程中的问题,为优化中学物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转变问题提供数据支持。文章第四部分结合问卷数据针对中学物理线上教学过程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设计实施不同教学模式下中学物理实践教学,并对不同模式下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实践观察,总结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转换问题,探寻集线上线下模式教学优势于一体的物理教学模式,为创建高效物理教学新模式提供了探索方向。第五部分结合实践观察结果、问卷数据分析,设计构建基于PBL教学法中学物理线上教学模式,研究分析基于PBL线上教学模式物理教学案例,结合模式特点优化制定线上物理成绩评定制度,紧密衔接中学物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转变。第六部分总结研究成果,针对研究不足之处给予说明,并对中学物理未来教学模式发展给出分析与展望。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相关研究方法,研究提出基于PBL线上教学模式。研究发现,采用PBL线上教学模式既能够有效弥补线下教学资源短板、线上教学监督盲区、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参与度低等相关问题,又有效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率、发挥线上教学优势,切实落实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为优化中学物理线上线下教育模式转变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陈延旭[5](2021)在《电子设备及元器件自动测试与分拣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电子信息行业迅猛发展使得对电子设备及元器件的需求不断提高,智能制造的兴盛使得对自动测试与分拣系统的要求与日剧增。电子设备及元器件的种类、功能、规模、复杂程度等方面的不断增加,要求自动测试与分拣系统的适用性、灵活性不断提高;电子设备及元器件需求量的急剧增长,也使自动测试与分拣系统的使用更为广泛。在学校的培养体系中,智能制造、自动测试、机器人控制等方面的课程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实践教学需求不断拓展。为满足课程及教学的要求,培养一批自动测试与分拣的从业者,依托于学院自动测试与控制的优势,本文设计并实现了电子设备及元器件的自动测试与分拣教学平台,深入分析了分立器件、组件模块、集成电路和电子设备整机等四种被测设备的测试需求,并以具体被测设备及测试指标为例,研究并制定了测试方案,最终完成了整个自动测试与分拣教学平台的搭建和实验案例的测试,主要成果如下:1)全面分析了自动测试与分拣教学平台的教学需求和测试分拣需求,给出了教学平台的整体硬件架构和软件架构,并以此为基础划分了:测控计算机平台作为上位机,仪器平台、机械臂平台、现场控制平台作为下位机的总体方案,明确了各子平台的功能划分,和总体的自动测试与分拣流程。2)根据四种类型的被测设备,将各子平台的要求和功能具体化,确定本实验教学平台需提供:仪器平台的LXI硬件连接和基于VISA的SCPI或IVI等控制方式,射频信号发生器和混合域示波器的激励和测试方案;机械臂平台的机械臂控制方案、外部I/O组件的连接配置方案;现场控制的树莓派逻辑控制方案、FPGA信号激励和处理方案;上位机的UI界面、交互逻辑和业务逻辑的通用方案,以及整个平台的网络通信方案和流程同步方案。3)根据测试与分拣教学平台硬件架构,设计并实现了转接板完成各子平台的互联,并以此为基础针对四种类型的被测设备分别设计和实现了适配板和适配器,结合具体的测试方案,完成了对四种具体被测设备的测试与分拣。结果表明,本文设计教学平台可针对不同类型被测设备完成自动测试与分拣,各子平台间数据及信息传递可靠,系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教学性。
徐睿[6](2021)在《上海市中小学综合实验室的功能设计与创新实践》文中认为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整合信息网络技术、发挥各学科的综合育人功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广受关注已成趋势。综合实验室建设的研究可以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体验的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本文基于“上海市中小学综合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的研究在现状调查基础上,总结已有实验室建设的相关经验,针对上海市科学学习领域与技术学习领域综合实验室的功能设计、课程开发和教学应用展开了研究。本研究目标:(1)调查中小学科学与技术学习实验室现状;(2)开发中小学科学与技术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路径;(3)打造中小学科学与技术综合实验室配套课程。(4)采取行动研究方法在D、Z小学、F初中、H高中开展配套课程的教学应用研究。在“建设-使用-反馈-调整”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将综合实验室建设、配套课程开发、综合实验室应用有机整合,以真实教学需求促进实验室建设,以实验室功能推动课程开发和教学应用,形成良性循环。(5)建设成功一批综合实验室样例,开发、积累一批综合实验室配套课程,且在应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效果。本论文由七章内容构成: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述评,并提出研究设计方案。第二章介绍调查研究开展情况,对中小学科学与技术领域实验室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三、四章主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介绍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第五章从课程要素、开发思路、课程类型、课程开设实例四个角度介绍综合实验室配套课程建设的研究情况。第六章从行动研究的四个阶段介绍综合实验室环境带来的教学变革。第七章简述本研究结论、创新及对未来展望。
邹青霞[7](2020)在《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学习困难调查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力图通过研究现有高中学生的电学“学生必做实验”学习困难,实现以下几个目的:1.通过对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学习困难研究,为学生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的学习提高提供帮助;2.希望本文有关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学习困难研究的成果,能给广大一线物理教师们的教学实践作参考,为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3.希望通过本文的实践研究,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注意,重视自身实验能力的养成,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次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学习困难研究,能为笔者或同行们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改进的思路和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第一,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文本分析,分别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四个方面展开;第二,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调查——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研究;第三,具体教学策略分析。研究表明,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要求是极高的,学生要有对问题的发现和对问题的提出的能力,同时还要有能够论证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笔者认为要突破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学习困难,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探究式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提升关键能力,进而提高电学实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知识结构化”构建完整的高中电学实验知识体系;巧用“类比”减轻高中电学实验教学压力。
尹家骏[8](2020)在《基于信捷PLC电梯维修实训设备设计》文中提出电梯是整个建筑物的核心部件之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建筑物中最快捷的货物与人员运输通道,使用量亦大幅增加。经调研,关于电梯维护与保养的维修人员缺口较大,其中电气方面的维修人员缺乏非常严重。因此,开发一款用于电梯电气部分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训练的成本低、综合性强的实训设备,具备一定的研究性与实际意义。针对这一情况,本设计对电梯实训装置进行电气方面设计。本设计共分为较为独立的三个部分。基于信捷PLC的电梯模拟运行模块、基于STC12C5A60S2单片机电梯故障模拟模块以及视频监控模块。基于信捷PLC的电梯模拟运行模块设计,主要参考传统的PLC机电产品设计方法,首先参考实际电梯组件,完成了电气系统中相关装置的选型并对PLC具体型号进行选择;根据相关设备工作特点,完成电气原理图的设计以及图纸的绘制;完成了PLC程序的编写,并实现了简单的消防联动功能。在基于STC12C5A60S2单片机电梯故障模拟模块中,本文总结了电梯的常见故障现象,并总结了模块实现的功能来确定单片机的选型,并对单片机外围电路进行设计;同时,完成了对单片机相关程序的编写,在功能上,实现了单台设备中故障点的模拟,更能通过商业云平台的设备组态,实现远程设备的故障模拟控制,方便指导教师进行统一考核。
陈卫宾[9](2020)在《基于物联网的实验室电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对高校实验室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实验室的数量和规模飞速提升,但同时也引发了实验室电能过度浪费、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工作人员工作量增大等一系列问题,传统的实验室电源管理系统由于资金、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实验室电源管理的需求。论文在分析了实验室电源管理系统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首先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对常用的电源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与论证,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模块BC28的实验室电源管理系统。然后,对实验室用电负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采用BP神经网络对能耗进行了预测。其次,对STM32L最小系统、电能参数与环境参数采集、DC-DC变换、多路直流电源排序、无线通信电路、继电器等模块进行了硬件设计,其中通过高精度计量芯片ATT7053AU和LTC2945实现了多种电参量的采集,采用具有精确控制顺序和时间间隔的LTC2937模块,以可编程程序对实验室多路电源进行排序,达到了节能的效果,并通过以NB-IoT技术为依托的物联网模块BC28解决了无线传输模块通信距离近、运行功耗高等问题,完成终端与后台的数据交互,实现管理人员对实验室电源的远程监控。再次,对下位机单片机软件和基于LabVIEW的上位机软件进行了设计。最后,对设计的系统构建测试平台,进行系统测试与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各项功能正常,实现了实验室电能参数与环境参数的采集功能、对实验室多路电源的远程监测、时序控制及故障告警功能,通过BP神经网络完成了实验室的能耗预测。
教育部[10](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二、Teaching Power Serie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eaching Power Series(论文提纲范文)
(1)理论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电工学教学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计算 |
2 EWB仿真计算 |
3 实验验证 |
4 理论、实验、仿真对比分析 |
(2)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 |
1.1.2 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日益重视 |
1.1.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不断加强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CDIO理念研究现状 |
1.3.2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
1.3.3 CDIO理念引入课程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电子技能实训 |
2.1.2 中等职业教育 |
2.1.3 职业能力 |
2.2 理论基础 |
2.2.1 CDIO理论 |
2.2.2 体验学习理论 |
2.2.3 情境认知理论 |
2.2.4 “知行合一”理论 |
2.2.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分析——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 |
3.1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 |
3.1.1 就业面向岗位 |
3.1.2 专业培养目标 |
3.1.3 专业知识和技能 |
3.1.4 教学标准分析 |
3.2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
3.2.1 教学目标 |
3.2.2 课程内容及教材分析 |
3.3 课程实施的现状调查分析及问题 |
3.3.1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现状调查 |
3.3.2 调查问卷设计 |
3.3.3 调查问卷情况分析(学生卷) |
3.3.4 调查问卷情况分析(教师卷) |
3.3.5 调查问卷总结 |
3.4 CDIO理念指导电子技能实训教学改革可行性分析 |
3.4.1 CDIO理念符合电子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
3.4.2 CDIO理念与实训课程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 |
3.4.3 CDIO理念核心与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阶段性重点具有一致性 |
第4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改革路径 |
4.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贴近实际工作岗位 |
4.1.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 |
4.1.2 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的转变 |
4.1.3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块设计 |
4.2 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学模块设置,拓宽课程教学资源 |
4.2.1 教学内容中的“破旧立新” |
4.2.2 组装工艺的产品化标准化 |
4.2.3 数据记录规范化和有效化 |
4.2.4 教学资源的合理转化运用 |
4.3 开放自主式应用教学案例设计,增强学生创新思维 |
4.4 多层次电子实训教学体系构建,打造中职实训课标 |
4.5 合理对接CDIO培养大纲与标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
4.6 适用性、前瞻性的实训室建设,优化实训教学环境 |
第5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构建 |
5.1 课程结构设计 |
5.1.1 宏观课程框架结构选择 |
5.1.2 具体内部课程结构构建 |
5.2 课程标准构建 |
5.3 课程目标构建 |
5.4 课程内容构建 |
5.4.1 课程内容选取原则 |
5.4.2 课程内容的项目构建 |
5.5 课程教学评价构建 |
第6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
6.1 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流程 |
6.2 前期准备 |
6.2.1 实践目的 |
6.2.2 实践内容 |
6.2.3 授课对象 |
6.2.4 环境设计 |
6.2.5 教材准备 |
6.3 基础型教学案例 |
6.3.1 环境搭建 |
6.3.2 材料准备 |
6.3.3 案例实施 |
6.3.4 分析调整 |
6.4 综合设计型教学案例 |
6.4.1 材料准备 |
6.4.2 案例说明 |
6.4.3 案例实施 |
6.4.4 考核要求与方法 |
6.5 数据记录与结果分析 |
6.5.1 课程内容满意程度分析 |
6.5.2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分析 |
6.5.3 能力培养作用评价分析 |
6.5.4 考核评价认可程度分析 |
6.5.5 课程综合反馈效果分析 |
6.5.6 课程成绩比较分析 |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与分析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Ⅰ 调查问卷(一) |
附录Ⅱ 调查问卷(二) |
附录Ⅲ 调查问卷(三) |
附录Ⅳ 企业访谈提纲 |
附录Ⅴ 记录表及工作活页 |
附录Ⅵ 教学设计方案 |
附录Ⅶ 任务书 |
(3)电动汽车VCU故障模拟装置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VCU故障模拟装置总体设计 |
2.1 VCU故障模拟装置开发路线 |
2.2 VCU故障模拟装置设计需求分析 |
2.2.1 整体功能需求分析 |
2.2.2 研究载体车型选择需求分析 |
2.2.3 故障点设计需求分析 |
2.3 总体设计方案制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VCU故障模拟装置硬件设计与实现 |
3.1 硬件设计方案 |
3.2 母板和子板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及外围电路设计 |
3.2.1 单片机选型 |
3.2.2 系统电源设计 |
3.2.3 故障点设置输入及显示电路设计 |
3.2.4 母板与子板信息无线传输电路设计 |
3.2.5 USB转串口电路设计 |
3.3 VCU主要线路故障模拟电路设计 |
3.3.1 VCU电源类线路故障模拟电路设计 |
3.3.2 VCU动力总线P-CAN线路故障模拟电路设计 |
3.3.3 VCU高压互锁线路故障模拟电路设计 |
3.3.4 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线路故障模拟电路设计 |
3.3.5 冷却水泵和散热风扇控制线路故障模拟电路设计 |
3.3.6 启动线路和BMS唤醒线路故障模拟电路设计 |
3.3.7 制动开关信号线路故障模拟电路设计 |
3.4 PCB布线设计 |
3.4.1 加工工艺 |
3.4.2 铜线的导电能力 |
3.4.3 元件布局 |
3.4.4 布线规则 |
3.5 电路板硬件制作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VCU故障模拟装置软件及算法设计 |
4.1 软件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4.2 母板与子板通信报文设计 |
4.3 子板加速踏板信号PID控制设计 |
4.4 STM32F103ZET6 单片机各模块初始化设计 |
4.4.1 PWM配置设计 |
4.4.2 按键识别设计 |
4.4.3 CAN总线通信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VCU故障模拟装置试验与应用效果评价 |
5.1 试验内容及流程 |
5.1.1 试验内容 |
5.1.2 故障设置试验流程 |
5.2 VCU各故障点故障设置试验与评价 |
5.2.1 VCU电源线路故障设置试验与评价 |
5.2.2 VCU的 P-CAN线路故障设置试验与评价 |
5.2.3 VCU的高压互锁线路故障设置试验与评价 |
5.2.4 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线路故障设置试验与评价 |
5.2.5 水泵、散热风扇、启动信号等线路故障设置试验与评价 |
5.3 VCU故障模拟装置总体性能评价 |
5.4 VCU故障模拟装置的应用效果问卷调查 |
5.4.1 问卷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
5.4.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VCU故障模拟装置母板电路设计原理图 |
附录B VCU故障模拟装置子板电路设计原理图 |
附录C VCU故障模拟装置使用情况问卷调查 |
致谢 |
(4)中学物理教育模式的转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相关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
1.3.1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文献综述 |
1.3.2 线上教育文献综述 |
1.3.3 混合式教学文献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分析 |
2.1 中学物理教学理论基础 |
2.2 教学模式概念界定 |
2.3 教学模式分类及发展历程 |
2.3.1 线下教学模式 |
2.3.2 线上教学模式 |
2.3.3 混合式教学模式 |
2.4 中学物理教学实践理论分析 |
2.4.1 教学目标设置分析 |
2.4.2 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
2.4.3 教学逻辑关系分析 |
2.4.4 教学实践方法分析 |
第3章 问卷调查分析 |
3.1 问卷设计与发放 |
3.2 数据收集统计 |
3.3 问卷结果分析 |
第4章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
4.1 中学物理线上教学概况分析 |
4.2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探索 |
4.2.1 线上教学PBL模式简介 |
4.2.2 PBL模式发展历程 |
4.3 中学物理教学对比实验方案设计 |
4.3.1 实验背景 |
4.3.2 学校概况分析 |
4.3.3 学情分析 |
4.3.4 线上线下教学实践过程设计 |
4.4 线上线下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
4.4.1 实践结果分析 |
4.4.2 问题分析实践总结 |
第5章 基于PBL模式线上教学课堂构建及案例分析 |
5.1 基于PBL模式物理线上教学过程设计 |
5.2 基于PBL模式线上教学案例与评析 |
5.3 基于PBL教学模式线上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
5.4 基于PBL模式物理线上教学案例分析总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局限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问卷 |
附录B:问卷信度 |
附录C:问卷效度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电子设备及元器件自动测试与分拣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研究历史和现状 |
1.2.1 自动测试系统的历史和现状 |
1.2.2 分拣系统的历史和现状 |
1.2.3 教学平台发展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 |
1.4 本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测试与分拣教学平台系统方案设计 |
2.1 教学平台总体需求设计 |
2.2 教学平台硬件架构设计 |
2.3 教学平台软件架构设计及实现技术 |
2.3.1 网络协议和Socket |
2.3.2 线程同步及线程安全 |
2.3.3 仪器平台架构 |
第三章 测试与分拣教学平台硬件系统设计 |
3.1 机械臂平台设计 |
3.1.1 六轴机械臂系统 |
3.1.2 机械臂平台I/O组件设计 |
3.2 测试适配连接设计 |
3.3 转接板设计 |
3.3.1 信号通路及交互 |
3.3.2 FPGA及外围组件 |
3.3.3 阻抗匹配设计 |
3.4 适配板和适配器设计 |
3.5 平台仪器选型 |
第四章 测试与分拣教学平台软件系统设计 |
4.1 上位机平台设计 |
4.1.1 通用测试方案 |
4.1.2 上位机面板设计 |
4.1.3 通信方案设计 |
4.1.4 仪器平台程控设计 |
4.2 机械臂平台控制软件系统设计 |
4.2.1 机械臂平台架构 |
4.2.2 机械臂运动控制设计 |
4.2.3 机械臂I/O控制设计 |
4.3 现场控制平台设计 |
4.3.1 现场控制平台总体设计 |
4.3.2 通信和控制功能设计 |
4.3.3 时钟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
第五章 教学平台的实验案例设计与验证 |
5.1 分立器件测试案例 |
5.2 组件模块测试案例 |
5.3 集成电路测试案例 |
5.4 电子设备整机测试案例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上海市中小学综合实验室的功能设计与创新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
二、实验室作为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 |
三、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概念界定 |
二、研究目标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过程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小学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方法 |
三、工具设计 |
四、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二节 调查结果 |
一、实验室及配套情况 |
二、实验室教学使用情况 |
第三节 调查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小学科学与技术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 |
第一节 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的前提条件 |
一、实验安全 |
二、灵活匹配 |
三、便于学习 |
四、环境舒适 |
五、活动开放 |
第二节 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的重点突破 |
一、满足跨学科的实验需求 |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功能区 |
三、高度整合的信息化环境 |
四、丰富的数字化实验手段 |
五、整体规划的环境与资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的实现路径 |
第一节 满足跨学科的实验需求 |
一、实验室的基础要求分析 |
二、可移动实验室环境的打造 |
三、实验室装备的功能 |
四、实验室器材的配备 |
第二节 灵活多样的教学功能区 |
一、综合实验室教学功能区的确定 |
二、综合实验室教学功能区的建设 |
第三节 高度整合的信息化环境 |
一、无线网络 |
二、无线投影 |
三、移动终端 |
四、视频系统 |
五、物联设备 |
第四节 丰富的数字化实验手段 |
一、根据数字化实验设备的发展趋势进行配备 |
二、提升综合实验室数字化实验设备的配备效率 |
第五节 整体规划的环境与资源 |
一、实验环境的整体建设 |
二、实验室配套用房的整体规划 |
三、实验员的整体配备 |
四、综合实验室管理的配套跟进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综合实验室配套课程建设 |
第一节 课程要素 |
一、课程目标 |
二、课程内容 |
三、课程实施方式 |
四、课程评价 |
第二节 课程开发思路 |
一、从内容出发建设课程 |
二、从仪器配备出发建设课程 |
三、从环境支持出发建设课程 |
第三节 课程类型 |
一、替代式课程 |
二、主题式课程 |
三、系列式课程 |
第四节 课程开设实例 |
一、D小学课程开设实例 |
二、Z小学课程开设实例 |
三、F初中课程开设实例 |
四、H高中课程开设实例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综合实验室教学应用的行动研究 |
第一节 计划研究阶段 |
第二节 初步实践探索阶段 |
一、结合课内外教学实践,体现工程教育新思想 |
二、高度整合信息化环境,打开教学实践新天地 |
第三节 深入实践探索阶段 |
一、大科学课程教学实践,体现整合与学习进阶思想 |
二、功能区自由转场切换,促进教学过程适配与灵活 |
三、系列式课程教学实践,培养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 |
四、主题式课程教学实践,培养跨学科拓展应用思维 |
第四节 实施效果评价阶段 |
一、促进教师行为变化 |
二、促进学习方式变化 |
三、促进教研活动变化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创新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学校实验室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一、简历 |
二、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7)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学习困难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 |
2 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核心内容统计与分析 |
2.1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对电学“学生必做实验”的分析 |
2.2 普通高中物理人教版新旧教材内容中对电学“学生必做实验”的分析 |
2.3 普通高中物理高考考试大纲中对电学“学生必做实验”的分析 |
2.4 普通高中物理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电学“学生必做实验”的分析 |
3 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学习困难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
3.1 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学习困难调查 |
3.2 高中一线物理教师关于电学“学生必做实验”教学的访谈分析 |
3.3 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
4 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
4.1 以“探究式”优化教学,提高电学“学生必做实验”课堂教学有效性 |
4.2 通过“知识结构化”构建完整的高中电学“学生必做实验”知识体系 |
4.3 巧用“类比”降低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知识的理解难度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基于信捷PLC电梯维修实训设备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电梯发展概述 |
1.1.2 学校教学背景 |
1.2 实训设备及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内近年来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市场上相关教学设备现状 |
1.2.3 对相关资料的研究和总结 |
1.3 本章小结 |
第2章 实训装置设计总纲 |
2.1 系统具体设计内容 |
2.2 系统整体构架 |
2.2.1 常见电梯模拟运行实训装置构架 |
2.2.2 故障设置部分 |
2.2.3 本设计系统构架 |
2.3 各模块设计思路 |
2.3.1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模块 |
2.3.2 单片机故障设置部分 |
2.3.3 视频监控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梯控制模块设备硬件选型 |
3.1 电梯的基本结构 |
3.2 门系统相关设备选型 |
3.2.1 门电机与限位的选择 |
3.2.2 轿厢门防夹装置的选择 |
3.3 电力拖动系统设备选型 |
3.3.1 动力来源 |
3.3.2 电机驱动和调速 |
3.3.3 速度检测装置 |
3.4 安全保护系统 |
3.5 电气控制系统 |
3.5.1 操纵装置与选层器 |
3.5.2 位置显示装置 |
3.5.3 平层装置 |
3.5.4 核心控制器件 |
3.6 PLC的选型 |
3.6.1 I/O分配 |
3.6.2 PLC输出形式的选择 |
3.6.3 供电模式的选择 |
3.6.4 PLC型号的选择 |
3.7 其他设备和导线的选择 |
3.7.1 相关参数估算 |
3.7.2 空气断路器的选择 |
3.7.3 导线的选择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梯控制模块电路设计 |
4.1 电源供电部分设计 |
4.2 PLC输入部分设计 |
4.3 PLC输出部分设计 |
4.4 其他硬件设置及外围电路设计 |
4.4.1 轿厢门电机控制电路 |
4.4.2 西门子V20变频器接线与参数设置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梯控制模块PLC程序设计 |
5.1 PLC程序整体流程设计 |
5.2 PLC控制程序 |
5.2.1 电梯正常运行模式程序编写 |
5.2.2 电梯特殊模式程序编写 |
5.2.3 电梯显示与输出部分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单片机故障设置模块设计及监控模块构架 |
6.1 电梯常见故障总结 |
6.2 单片机的选型及外围电路设计 |
6.2.1 矩阵键盘 |
6.2.2 显示部分 |
6.2.3 单片机的选型 |
6.2.4 单片机电源电路设计 |
6.2.5 单片机最小系统 |
6.2.6 继电器控制电路 |
6.3 远程控制器的选取及其通信 |
6.3.1 远程控制器的选取 |
6.3.2 上位机通讯方式 |
6.3.3 MiniGPRS模块简介 |
6.3.4 云端组态与通讯 |
6.4 视频监控模块简介 |
6.4.1 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 |
6.4.2 视频监控系统基本构架与选型 |
6.4.3 视频监控系统的图像要求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PLC及其外围电路原理图(输入部分) |
附录 B PLC及其外围电路原理图(输出部分) |
附录 C PLC及其外围电路原理图(电源部分) |
附录 D PLC及其外围电路原理图(其他部分) |
附录 E 单片机外围电路 |
附件F 云端组态换面 |
附件G miniGPRS模块原理图 |
(9)基于物联网的实验室电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实验室电源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2 电源管理系统的方案论证 |
2.1 引言 |
2.2 电源管理系统的分析 |
2.3 电源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3 实验室电源的能耗分析与预测 |
3.1 引言 |
3.2 实验室用电能耗统计与分析 |
3.3 实验室用电的能耗预测 |
3.4 本章小结 |
4 电源管理系统的硬件设计 |
4.1 引言 |
4.2 最小系统的设计 |
4.3 采集模块电路的设计 |
4.4 电源模块电路的设计 |
4.5 通信模块接口电路的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电源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 |
5.1 引言 |
5.2 系统终端的软件设计 |
5.3 系统后台的软件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与分析 |
6.1 引言 |
6.2 测试平台的架构设计与搭建 |
6.3 测试与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Teaching Power Series(论文参考文献)
- [1]理论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电工学教学方式研究[J]. 宗德媛,朱炯,李兵. 电子世界, 2021(22)
- [2]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 张书源.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 [3]电动汽车VCU故障模拟装置的设计与开发[D]. 陈小龙. 广西大学, 2021(12)
- [4]中学物理教育模式的转变研究[D]. 邵良余. 安庆师范大学, 2021(12)
- [5]电子设备及元器件自动测试与分拣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D]. 陈延旭.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6]上海市中小学综合实验室的功能设计与创新实践[D]. 徐睿.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8)
- [7]高中物理电学“学生必做实验”学习困难调查研究[D]. 邹青霞. 西南大学, 2020(05)
- [8]基于信捷PLC电梯维修实训设备设计[D]. 尹家骏.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4)
- [9]基于物联网的实验室电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陈卫宾.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10]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