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怀念《看图说话》(论文文献综述)
陈喆[1](2020)在《《教育家成长丛书》折射的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语教学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课程改革,涌现出大量知名的语文教育家。但在先进教学经验的分享过程中往往囿于教师个体差异、学情等诸多因素而无法实现优秀经验的大范围推广与实践。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与分析推理相结合的方法,以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订的《教育家成长丛书》为依托,使用内容分析法,得出就方式层面而言的改革开放以来中语教学现状,探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教学方法的行为倾向。对《丛书》中涉及的27位语文教学名家开展的频次统计,以频次定量化的手段分析出朗读法和追问法在所有学段中都具有极高的使用频次,而又由于学段的各不相同,各学段教师的语文教育理念与培养价值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就方法而言,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重点字词分析法等在不同学段体现出不同的使用倾向,需要调动多样能力的、能力层级较高的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在初高中使用频次明显高于小学。通过对《丛书》的研究,不仅仅可以获得方法的使用频次,更可以在对比中发现相同方法在不同学段、不同教师身上并不完全相同的使用形式,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了朗读法大类下多种实现形式的不同倾向、追问教学法运用中的教师引导力平衡问题以及规避小组讨论低效化的路径。从部编本新教材推出及2017高中语文新课标颁布代表的语文教育新时代出发,结合27位语文名师几十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以承前启后的方式,进一步思考在教材变动、课标变动、理论变动的语文教育新时代,教法应当如何在传承语文教育先进经验的同时,适应新时代的语文教学要求,展望未来语文教育的实践路径。语文数字化阅读教学的课程设计、多媒介素养的养成,新教材课后引导部分对于教学方法选择的建议,都成为了基于教学方法统计考量之后的教法选择创新方向。教学方法的统计并不是研究的目的,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教学方法并将它们放到当代语文教学环境中探讨才是本文的核心。研究旨在分析教学方法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合新时代中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变革路径,帮助教师在新课改以来的语文教学中吸取经验,选择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帮助一线语文教师跟紧语文教育变革的潮流,就必须要在师生最直接互动处的教学方法层面下功夫,本课题在探讨新课改后教法层面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常蓝予[2](2020)在《英国GCSE与Pre-U中文口语考试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十余年,英国中文教学发展得如火如荼,自纳入英国国民教育体系后更是日趋重要,并在近些年呈现出低龄化发展态势。随着中文逐渐成为英国中学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开设中文课程。作为实现学生升学和就业的重要途径——英国GCSE和Pre-U的中文课程也日益火热,选择中文作为考试科目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欧盟2001年正式公布了《欧洲语言学习、教学、评估共同参考框架》(A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Learning,Teaching,Assessment,简称CEFR)。欧盟CEFR是以“行动为导向”的语言标准,强调在“交际活动”中实现交际任务,突出了语言综合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新型外语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英国的中文教学非常关注口语教学。但对于非目的语环境下的英国学习者来说,口语表达是学生汉语能力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因此,GCSE和Pre-U中文口语教学与测试都需要不断地改进与提升。当前,英国本土中学的中文口语教学以最新的考试方向为指导,积极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测试设计也为谋求更好地衡量教学效果、选拔人才而不断优化。基于汉语口语测试与教学间的紧密关联,本文将从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考核形式和评分标准等方面对比GCSE和Pre-U两项口语考试,探寻英国中文口语测试存在的问题,并立足英国本土中学,尝试提出有关口语考试和教学的改进建议。本文主要采用比较研究法、实地田野调查法、调查问卷和访谈以及课堂观察法等进行研究,全篇共六部分。第一章绪论,梳理了本文的研究缘起、意义及相关文献。通过查阅语言测试和口语教学相关文献,了解当前研究现状,为本文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本文创新点主要体现在领域及内容上的创新,目前学界对于英国GCSE与Pre-U中文的研究较少,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国别化中文口语成绩测试对比研究的空白。第三章分别介绍了英国GCSE和Pre-U课程及其中文考试,包括中文教学地位及中文考试形式、口语考试安排等。第四章从教学大纲、教学方式、考核形式及评分标准等方面对比分析了 GCSE和Pre-U中文口语考试的异同。笔者发现:两项考试相同之处在于,均强调口语交际能力,话题相似性大,评分标准都采用分项等级评分,教学理念都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切实起到选拔人才、评估教学的作用。两者不同之处是:难度不等,GCSE和Pre-U在考试难度上大致等同于CEFR的B1、B2+等级;语言使用场景不同,GCSE重视日常交际,Pre-U重视学术探讨;评分标准侧重不同,GCSE侧重语言交际能力,Pre-U侧重语言的广度和准确性;教学法不同,GCSE多采用直接翻译法、归纳法等,Pre-U多采用任务法、演绎法和对比法等。第五章则从学生和授课教师角度,调研分析了两项口语考试与教学的难点、考试效度和学生学习情况。第六章依据考试分析与调研反馈,指出目前口语英国考试与教学上存在评分标准待改进、听力短板影响口语作答、学生缺乏考试技巧、成绩测试反馈机制不健全、口语资料匮乏等问题,提出优化口语考试、建设教师队伍、推进口语教学、丰富教学资源等相关建议。
徐平莉[3](2017)在《新加坡华语文教育政策与华文测试的关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华文教学改革为主要分界点,将1999年以来的新加坡华语文教育政策分为三个时期:阶段一(19992004)、阶段二(20052010)和阶段三(20112016)。以Kaplan的语言教育政策框架为理论依据,以新加坡华文教学检讨声明、报告和课程标准为现实依据,确定了“目标理念+课程设置+教材教法”的描述框架,并以此展开描述与分析。从考制蓝图、题型介绍、输入输出比重、华语知识能力比重、华语能力层次比重、语言层次比重等角度对每阶段小学离校考试(PSLE)的华文试题进行了分析。在政策解读和试题分析的基础上,从华语文教育政策与华文考试的正、负两种表现,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每阶段的华语文教育政策既有承前,又有新变。“发展听说读写的语文技能”和“传递华族文化价值观”这两大总体目标基本不变,各分项目标不断调整。“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贯穿在历次华文教学改革,近年又提出“活学活用”的理念。三个阶段的华文课程类型设置基本一致,即开设高级华文、华文和基础华文课程供能力强、中、弱的学生修读,但课程选择受限于英文能力。教材编写建议上,“符合学生认知”、“内容贴近生活”、“与资讯科技结合”贯穿了三个阶段。教学方法虽不断改进,但差异教学的原则始终没有改变,华文整体水平有下降的趋势。PSLE华文考试的题型题量有所变革,到阶段三基本稳定。所有试题都存在偏重技能考查的倾向,且有加重趋势。笔者对华语文教育政策提出以下建议:(1)制定合理的华文标准;(2)强调华文的社会实用性;(3)课程类型的选择应更综合考虑学生的华语水平和学习兴趣;(4)维护华文考试在关键性考试中的权重地位;(5)设定合理的汉字教学目标;(6)合理规划小学华文课时。对华文测试提出以下建议:(1)适当增加交际性题型;(2)合理规划试题的知识与技能的比重;(3)处理好试题类型与语言能力层次的关系。
夏商[4](1997)在《看图说话》文中研究说明 1 右下图我们都目睹过:一个天真的小男童拉开小裤衩,一个可爱的光身洋女童伸头往里看……这图片在国内特别是沿海城市里传播得较为广泛。早在1989年我初学小说那会儿,该图片便在本城寻常人家流行了,由于它构图中表达出的幽默感和温馨气氛颇合现代人口味,它被大量印刷在月份牌或明信片上,一时间处处可觑见它的踪影,它可算一下子出了名,人们对它不再陌生,
何平[5](2012)在《从“村落”到“文学的村落”——论《香火》兼及《赤脚医生万泉和》》文中指出地方的隐喻"什么是村落?"这是英国人类学家王斯福在《帝国的隐喻》附录里提出的问题。②"村落"如何成为"文学的村落"?则是我阅读范小青的《香火》想提出的问题。"文学的村落"的深刻,其基本前提是对中国"村落"的深刻体认和把握。
蒋阳[6](2021)在《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练习研究 ——以《发展汉语》和《成功之路》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汉语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凭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材质量对汉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发展汉语》和《成功之路》中的练习为材料,考察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练习,旨在更好地开发与使用教材,促进学生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的语言技能。本论文一共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从研究的意义,文献综述以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第二部分主要对两套教材的练习题量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前人的评估标准进行考察。第三部分从练习的题型出发,对两套教材题型的总类与分布,固定性与多样性以及共有题型特有题型进行个案分析,并从中发现题型的特点。第四部分从教材练习内容出发,分析了练习的语音、词汇、语法、汉字以及交际性练习等内容。第五部分对本文教材练习考察进行总结。最后一部分为本文的结语,总结全文,反思不足并提出研究展望。关于题量方面,我们发现《发展汉语》初级综合I的总题量低于《成功之路》初级系列各篇,但从平均题量来看,《发展汉语》与《成功之路》相差不大,题量强度相当。在题量的分布上,《发展汉语》相对更加稳定,《成功之路》入门篇和起步篇1的题量波动更大。关于题型方面,《成功之路》题型种类更加丰富。在题型的总类与分布上,《发展汉语》的题型总类平均分布较低,《成功之路》入门篇题型总类平均分布最高,其余各篇题型分布也比《发展汉语》高。在题型的固定性与多样性上,《发展汉语》的主干题型占总题型比重仅为1/3,分散题型占比较大,题型的稳定性不够,低重现率题型多。《成功之路》入门篇主干题型占总题型比重为87.5%,题型重现率高。起步篇和顺利篇的主干题型与分散题型的比例约为6:4,很好地兼顾了题型的固定性与多样性。关于练习内容方面,《成功之路》的语音练习题量更大,题型更加丰富,注重复合技能的练习。词汇练习方面,两套教材都注重词汇的形音联系,语素构词力的练习。语法练习方面,两套教材都遵循了先易后难的编排顺序,《成功之路》的练习形式更加丰富,更加重视在语境中的理解和应用。汉字练习方面,《发展汉语》的学习汉字部分存在与该课生词汉字无关的现象,《成功之路》的汉字练习题型更加丰富。交际练习方面,《发展汉语》的真实交际意义的题型出现频率很低,《成功之路》的交际练习设置有一定梯度,注重了循序渐进。
王安[7](2019)在《对外汉语教材使动句练习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桥梁,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指导资料,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本。无练习不教材,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练习是必可少的成分,吕必松(1993)指出:“一部教材练习的好坏,对课堂教学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对外汉语教育日新月异,相比较教学而言,对外汉语教材还是一块需要多加开垦的土地,目前对教材的研究主要是在语法点的整体安排、相同语法点在不同教材中的相互对比等等,对教材的练习设计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少,针对个别语法项目练习设计的研究就特别少了。使动句一直是汉语语法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汉语教师对使动句的用法也是只知道对错,不知缘由。同时使动句是让汉语学习者感到头疼的问题,检索HSK动态语料库发现,汉语学习者在使用使动句时会出现例如遗漏使动词、误加动词等偏误。本文在练习设计的目的、分类、原则的基础上,对选取的四套较为普遍运用的教材进行分析其使动句练习。考察使动句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使动句的语法注释以及练习设计是否合理,针对分析使动句练习的具体题型,指出该题型的优缺点;最后结合教材使动句练习设计存在的问题与留学生的使动句偏误情形,对使动句的练习设计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并为使动句设计专项练习。
徐亚男[8](2019)在《基于在线作业平台的小学英语听说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英语语言学习中,英语听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学阶段英语课程被要求加强其实践性,重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防止出现“哑巴英语”现象。一线教师为提高学生英语听说水平,往往通过布置英语听说作业增加学生英语听说练习机会。英语听说作业的布置将教师置于新问题中,作业内容枯燥、形式单一、难保存、难检查、难反馈等问题导致英语听说作业收效甚微。信息化时代,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传统英语听说作业问题值得我们探讨。本研究从英语教学实际出发,利用在线作业平台,结合英语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以英语具体单元为切入点,遵循兴趣性、适度性和评价反馈原则,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评价及时全面、反馈精确有针对性为特征,设计基于在线作业平台的小学英语听说作业。本文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在线作业平台及在线英语听说作业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梳理,提出基于在线作业平台布置小学英语听说作业的必要性。其次,通过介绍在线作业平台的构成及特点,了解利用在线作业平台设计英语听说作业的优势。阐述基于在线作业平台设计小学英语听说作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基于英语听说作业现状、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教材特征和学习者特点对在线小学英语听说作业的内容、形式、评价反馈和应用流程进行设计。从具体单元出发设计并实践作业方案,通过不断迭代实施,优化作业设计方案,于每轮作业实施结束后访谈学生,并结合教师和本人的实践反思对英语听说作业的设计方案进行效果检验、补充和修正。本文以文献研究法、基于设计的研究和调查研究法阐释整个研究过程。最后,三轮作业迭代实施结束后,通过分析教师访谈、学生和家长问卷总结基于在线作业平台的小学英语听说作业应用效果,并提出基于在线作业平台的小学英语听说作业设计与应用建议,供一线教师借鉴。
李英华[9](2005)在《幼师口头作文教学研究》文中提出中学作文教学效率低下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针对现行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社会对幼师培养目标的要求,立足于时代和幼师生主体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幼师口头作文教学的研究。认为:作文教学的涵义并不限于作文,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个方面。宣之于口是口头作文,笔之于书是书面作文。作文教学要充分重视口头作文训练,说写结合,促进学生个体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作文测试等方式,分析了幼师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提出口头作文是幼师作文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从语言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科学原理出发,为口头作文教学在幼师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了口头作文教学的训练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学生主体原则;作为作文教学核心的发展思维原则;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整体推进原则;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进行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以及以提高培养目标的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体现幼师教学要求的专业特色原则。根据以上原则,本文指出了幼师口头作文教学还应有具体的操作步骤和较为合理的的序列安排。此外,为了求证口头作文教学的可行性、客观性及科学性,本文还进行了口头作文教学实践的结果分析,包括显性结果分析、隐性结果分析两个方面,并且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金中秋[10](2019)在《浅谈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文中研究表明高等数学是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因其内容多,理论较为抽象,学生普遍感觉课程较难,即便学完这门课,仍然一知半解。本文从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了以看图说话、还原问题的形成过程为线索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帮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和深入理解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怀念《看图说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怀念《看图说话》(论文提纲范文)
(1)《教育家成长丛书》折射的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现状 |
(一) 从历时角度看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 |
(二) 从共时角度看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 |
(三) 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总结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以《丛书》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方法选择情况 |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介绍 |
一、抽样:材料的范围与选择 |
二、界定观察类别:划分学段和课型 |
三、界定记录单位和语境单位:频次的统计单位 |
四、界定点算体系:归纳与结论的判定 |
第二节 《丛书》的教学方法选择情况梳理 |
一、选择范围 |
(一) 《丁有宽与读写导练》 |
(二) 《于漪与教育教学探索》 |
(三) 《王崧舟与诗意语文》 |
(四) 《刘金玉与阳光语文》 |
(五) 《孙双金与情智教育》 |
(六) 《杨一青与和谐教育》 |
(七) 《李元昌与乡土教育》 |
(八) 《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 |
(九) 《张桂蕊与语文拓展式教学》 |
(十) 《赵谦翔与绿色语文》 |
(十一) 《钱梦龙与导读艺术》 |
(十二) 《唐江澎与体悟式教学》 |
(十三) 《黄厚江与语文本色教学》 |
(十四) 《韩军与新语文教育》 |
(十五) 《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 |
(十六) 《管建刚与后作文教学》 |
(十七)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 |
(十八) 《潘新和与表现——存在论语文学》 |
(十九) 《魏书生与民主教育》 |
(二十) 《王开东与深度语文》 |
(二十一) 《王君与青春语文》 |
(二十二) 《洪宗礼与母语教育》 |
(二十三) 《祝禧与文化语文》 |
(二十四) 《于永正与五重教学》 |
(二十五) 《杨屹与情趣教育》 |
(二十六) 《薄俊生与发展性教学》 |
(二十七) 《汪智星与本真教育》 |
二、总结 |
第三节 《丛书》的教学方法选择情况分析 |
一、对教学思维方式的分析 |
二、对教学行为方式的分析 |
(一) 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频次使用情况分析 |
(二) 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频次使用情况分析 |
(三) 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频次使用情况分析 |
三、总结 |
第二章 名师教法选择的分析与创新 |
第一节 名师教学方法选择的原因分析 |
一、分析哪些方法 |
二、朗读法与追问法中的深层理据 |
(一) 朗读法 |
(二) 追问法 |
三、活动类方法中的深层理据 |
(一)小组讨论法 |
(二) 情景模拟法 |
(三) 游戏、比赛法 |
四、特色尝试类方法中的深层理据 |
(一) 绘画法 |
(二) 听写法 |
第二节 名师教学方法使用中的创新性 |
一、学生成为交流中表达的主体 |
(一) 丁有宽、黄厚江等的追问法探索 |
(二) 王君、韩军等的朗读法探索 |
二、课堂成为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
(一) 祝禧、赵谦翔等的情景模拟教学法探索 |
(二) 窦桂梅、钱梦龙等的小组讨论教学法探索 |
三、教材成为发散性探索的支架 |
(一) 于永正的绘画法使用探索 |
(二) 唐江澎的听写教学法探索 |
(三) 李元昌的乡土教育实践探索 |
第三章 新时代中语教学方法选择探讨 |
第一节 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 |
一、以语言和审美为核心的朗读教学法 |
二、以思维发展为重点的对话教学 |
三、从语言到文化的活动设计 |
第二节 名师教学方法选择倾向的启示 |
一、多样化的朗读教学法可以进一步细分 |
二、追问法中教师引导与学生思考的平衡点 |
三、小组讨论高效化离不开教师的支架 |
第三节 新教学思路下的教学方法选择 |
一、承前——在名师教法选择的思路上“守正” |
二、启后——在部编新教材编排体现的教法选择上“出新” |
三、展望——在语文数字化阅读教学的时代开掘“新路” |
(一) 内容上:提供更广域的知识获取面 |
(二) 形式上:基于多样媒介的教学 |
(三) 思维上:辩证思维的有意培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致谢 |
(2)英国GCSE与Pre-U中文口语考试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英国中文教学发展迅猛 |
二、英国中文口语教学现状 |
三、研究者个人因素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相关文献梳理 |
一、语言测试研究 |
二、口语教学研究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比较研究法 |
二、实地田野调查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课堂观察法 |
五、访谈法 |
第三节 研究创新点 |
一、研究领域的创新 |
二、研究内容的创新 |
第三章 英国GCSE与剑桥Pre-U中文考试 |
第一节 英国GCSE考试简介 |
第二节 英国GCSE中文考试 |
一、教学主题 |
二、考试形式 |
三、口语考试安排 |
第三节 剑桥Pre-U考试简介 |
第四节 剑桥Pre-U中文考试 |
一、教学主题 |
二、考试形式 |
三、口语考试安排 |
第四章 英国GCSE与剑桥Pre-U中文口语考试对比 |
第一节 教学大纲对比 |
一、教学目标对比 |
二、考试主题对比 |
三、考试教材对比 |
第二节 课程教学对比 |
一、课程设置 |
二、课程观摩 |
第三节 考试形式对比 |
一、GCSE口语考试形式 |
二、Pre-U口语考试形式 |
三、考试形式对比分析 |
第四节 评分标准对比 |
一、GCSE口语考试评分标准 |
二、Pre-U口语考试评分标准 |
三、评分标准对比分析 |
第五章 英国GCSE与剑桥Pre-U中文口语考试调研分析 |
第一节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一、关于学生基本信息 |
二、关于学生对GCSE考试的反馈 |
三、关于学生对Pre-U考试的反馈 |
第二节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一、关于教师基本信息 |
二、关于教师对考试的反馈 |
三、关于教师对教学的反馈 |
第六章 英国GCSE、Pre-U中文口语考试与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
第一节 存在问题 |
一、口语测试 |
二、口语教学 |
第二节 改进建议 |
一、关于优化英国口语测试的建议 |
二、关于建设英国汉语教师队伍的建议 |
三、关于推进中文口语教学的建议 |
四、关于丰富中文口语教学资源的建议 |
结语 |
本论文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英国B中学GCSE、Pre-U中文口语考试反馈 |
附录二: 英国B中学中文教师口语考试与教学访谈 |
致谢 |
(3)新加坡华语文教育政策与华文测试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综述 |
1.3 政策的分期方法与描述框架等说明 |
1.4 选题意义及研究构想 |
第二章 阶段一的华语文教育政策与PSLE华文考试(1999~2004) |
2.1 阶段一华语文教育政策的内涵分析 |
2.2 阶段一的PSLE华文考试分析 |
2.3 阶段一的华语文教育政策与PSLE华文考试的关联探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阶段二的华语文教育政策与PSLE华文考试(2005~2010) |
3.1 阶段二华语文教育政策的内涵分析 |
3.2 阶段二的PSLE华文考试分析 |
3.3 阶段二的华语文教育政策与PSLE华文考试的关联探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阶段三的华语文教育政策与PSLE华文考试(2011~2016) |
4.1 阶段三华语文教育政策的内涵分析 |
4.2 阶段三的PSLE华文考试分析 |
4.3 阶段三的华语文教育政策与PSLE华文考试的关联探讨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对华语文教育政策与华文测试的思考与建议 |
5.1 反思华语文教育政策 |
5.2 反思华文测试 |
5.3 建议 |
5.4 创新之处与不足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阶段一PSLE华文样卷 |
附录二:阶段一PSLE高级华文样卷 |
附录三:阶段二PSLE华文样卷 |
附录四:阶段二PSLE高级华文样卷 |
附录五:阶段三PSLE华文样卷 |
附录六:阶段三PSLE高级华文样卷 |
附录七:阶段三PSLE基础华文样卷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后记 |
(5)从“村落”到“文学的村落”——论《香火》兼及《赤脚医生万泉和》(论文提纲范文)
地方的隐喻 |
“空间是政治的” |
让死去的时间复活 |
“村落”如何叙述? |
未完成的讨论 |
(6)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练习研究 ——以《发展汉语》和《成功之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缘起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对外汉语教材研究 |
1.2.2 对外汉语教材练习研究 |
1.2.3 《发展汉语》综合教材练习研究 |
1.2.4 《成功之路》综合教材练习研究 |
1.3 理论基础 |
1.3.1 教材编写原则 |
1.3.2 教材练习评估标准 |
1.4 研究对象 |
1.4.1 研究对象及范围 |
1.4.2 两套教材选取的考虑因素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2 教材练习题量的考察 |
2.1 题量统计方法与标准 |
2.2 题量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
2.3 小结 |
3 教材练习题型考察 |
3.1 两套教材题型统计 |
3.1.1 题型的界定与统计方法 |
3.1.2 两套教材的题型统计 |
3.2 练习题型总类与分布 |
3.3 练习题型固定性与多样性 |
3.4 两套教材练习的共有题型 |
3.5 两套教材练习的特有题型 |
4 两套教材练习内容的考察 |
4.1 语音练习 |
4.2 词汇练习 |
4.3 语法练习 |
4.4 汉字练习 |
4.5 交际性练习 |
5 教材练习题考察总结 |
5.1 练习题量方面 |
5.2 练习题型方面 |
5.3 练习内容方面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对外汉语教材使动句练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使动句本体研究现状 |
1.2.2 使动句在对外汉语中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语料来源说明 |
2.对外汉语教材练习设计理论基础 |
2.1 练习设计的意义 |
2.2 练习设计的目的 |
2.2.1 复习强化 |
2.2.2 诊断检查 |
2.2.3 扩展提高 |
2.3 练习设计的原则 |
2.4 练习设计的分类 |
2.4.1 模仿型练习 |
2.4.2 理解型练习 |
2.4.3 交际型练习 |
3.所选对外汉语教材中使动句练习分析 |
3.1 所选教材介绍 |
3.2 使动句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分布与相关语法注释 |
3.2.1 《博雅汉语》 |
3.2.2 《新实用汉语课本》 |
3.2.3 《21 世纪对外汉语教材》 |
3.2.4 《成功之路》 |
3.3 使动句练习题型题量统计 |
3.4 使动句练习分析 |
3.4.1 朗读类练习 |
3.4.2 填空类练习 |
3.4.3 完成句子类练习 |
3.4.4 说话类练习 |
3.4.5 判断正误类练习 |
3.4.6 翻译类练习 |
3.4.7 替换类练习 |
4.对外汉语教材中使动句练习设计的问题及建议 |
4.1 教材中使动句练习存在的问题 |
4.1.1 教材缺少使动句语言点注释 |
4.1.2 练习形式较为单一 |
4.1.3 存在上下文语境的交际性练习较少 |
4.1.4 使动句练习针对性、层次性体现不够明显 |
4.2 针对教材使动句练习设计提出建议 |
4.2.1 根据留学生使动句偏误情形来调整练习设计 |
4.2.2 根据教材使动句的编写现状提出建议 |
4.2.3 根据使动句系统性来设计练习 |
4.3 使动句练习题目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在线作业平台的小学英语听说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育信息化推动小学英语作业形式变革 |
1.1.2 课程标准下布置小学英语听说作业的必要性 |
1.1.3 小学英语听说作业现状 |
1.2 研究问题陈述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调查研究法 |
1.5.3 基于设计的研究 |
1.6 研究思路 |
2 研究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在线作业平台 |
2.1.2 英语听说作业 |
2.2 理论基础 |
2.2.1 图式理论 |
2.2.2 多元智能理论 |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4 语言输入学习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国内外在线作业平台研究及应用现状 |
2.3.1.1 国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2.3.1.2 国内研究及应用现状 |
2.3.2 国内外在线英语听说作业研究现状 |
2.3.2.1 国外在线英语听说作业研究现状 |
2.3.2.2 国内在线英语听说作业研究现状 |
3 小学英语听说作业现状调查 |
3.1 调查设计 |
3.1.1 问卷设计 |
3.1.2 访谈设计 |
3.2 调查实施 |
3.2.1 调查对象 |
3.2.2 调查实施时间和方式 |
3.2.3 调查问卷及访谈实施 |
3.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3.1 学生基本信息(性别、成绩) |
3.3.2 学生对英语听说作业的情感态度(喜爱度、认可度) |
3.3.3 英语听说作业布置基本信息(时间、形式、难度、数量) |
3.3.4 英语听说作业检查及评价反馈(方式、重要性、效果) |
3.3.5 家长参与学生英语听说作业情况(指导、检查) |
3.3.6 学生对在线英语听说作业情感态度(期望度、接受度) |
3.4 访谈结果分析 |
3.5 问题分析 |
4 在线小学英语听说作业设计 |
4.1 在线作业平台概述 |
4.1.1 一起作业平台组成 |
4.1.2 一起作业平台用户 |
4.1.3 一起作业平台特点 |
4.2 在线英语听说作业设计原则 |
4.2.1 兴趣性原则 |
4.2.2 适度性原则 |
4.2.3 评价反馈原则 |
4.3 在线英语听说作业方案设计 |
4.3.1 前期分析 |
4.3.1.1 英语课程标准分析 |
4.3.1.2 教材分析 |
4.3.1.3 学习者分析 |
4.3.2 英语听说作业应用流程设计 |
4.3.3 英语听说作业内容及形式设计 |
4.3.4 英语听说作业评价反馈设计 |
5 在线小学英语听说作业应用研究 |
5.1 研究对象 |
5.2 研究环境 |
5.3 研究计划 |
5.4 第一轮实践 |
5.4.1 单元知识点及目标分析 |
5.4.2 单元课时作业目标设计 |
5.4.3 单元课时作业内容、形式设计 |
5.4.4 在线英语听说作业实施过程 |
5.4.5 问题与改进 |
5.5 第二轮实践 |
5.5.1 单元知识点及目标分析 |
5.5.2 单元课时作业目标设计 |
5.5.3 单元课时作业内容、形式设计 |
5.5.4 在线英语听说作业实施过程 |
5.5.5 问题与改进 |
5.6 第三轮实践 |
5.6.1 单元知识点及目标分析 |
5.6.2 单元课时作业目标设计 |
5.6.3 单元课时作业内容、形式设计 |
5.6.4 在线英语听说作业实施过程 |
5.6.5 总结 |
6 在线小学英语听说作业应用效果分析 |
6.1 调查设计 |
6.1.1 问卷设计 |
6.1.2 访谈设计 |
6.2 调查实施 |
6.2.1 调查对象 |
6.2.2 调查实施 |
6.3 信效度分析 |
6.4 调查结果分析 |
6.4.1 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
6.4.2 家长问卷结果分析 |
6.4.3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6.5 基于在线作业平台的小学英语听说作业应用效果分析 |
6.5.1 作业层面 |
6.5.2 教师层面 |
6.5.3 学生层面 |
6.5.4 评价反馈层面 |
7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不足 |
7.2.1 研究对象 |
7.2.2 研究范围 |
7.2.3 研究时间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小学英语听说作业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2 小学英语听说作业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 基于一起作业的小学英语听说作业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4 基于一起作业的小学英语听说作业家长调查问卷 |
附录5 基于一起作业的小学英语听说作业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9)幼师口头作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
英文提要 |
目录 |
一、引论 |
1. 课题的来源 |
2. 概念的界定 |
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4. 课题研究的目的、方法 |
二、口头作文教学的理论依据 |
1. 语言心理学依据 |
1.1 人类学习运用语言的途径 |
1.2 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的转化 |
2. 教育心理学依据 |
2.1 语文能力协同发展理论 |
2.2 奥苏伯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
2.3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 |
2.4 幼师生的认知特点 |
三、幼师口头作文教学的原则 |
1. 学生主体的原则 |
2. 发展思维的原则 |
3. 整体推进的原则 |
4. 循序渐进的原则 |
5. 专业特色的原则 |
四、幼师口头作文教学的操作步骤 |
1. 课前准备 |
2. 课堂活动 |
3. 课前说话 |
4. 教学评价 |
五、幼师口头作文教学的序列安排及操作 |
1. 一年级阶段训练及操作 |
2. 二年级阶段训练及操作 |
3. 三年级阶段训练及操作 |
六、幼师口头作文教实践及其结果分析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口头作文公开课课堂实录 |
附录二 在职幼儿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幼师生作文调查问卷 |
附录四 幼师生说话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五 幼师生作文摸底测试的方式、方法及评分标准 |
附录六 幼师语文教学大纲、教材的有关要求 |
(10)浅谈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形结合,贯彻到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
二、每个概念举例时,前后范例之间要有关联,以拓展的形式呈现 |
三、讲解定理时还原定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教学 |
四、结束语 |
四、怀念《看图说话》(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家成长丛书》折射的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D]. 陈喆.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2]英国GCSE与Pre-U中文口语考试对比研究[D]. 常蓝予.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3]新加坡华语文教育政策与华文测试的关联研究[D]. 徐平莉. 暨南大学, 2017(06)
- [4]看图说话[J]. 夏商. 大家, 1997(04)
- [5]从“村落”到“文学的村落”——论《香火》兼及《赤脚医生万泉和》[J]. 何平. 当代作家评论, 2012(03)
- [6]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练习研究 ——以《发展汉语》和《成功之路》为例[D]. 蒋阳.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对外汉语教材使动句练习设计研究[D]. 王安.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8]基于在线作业平台的小学英语听说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D]. 徐亚男.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9]幼师口头作文教学研究[D]. 李英华. 河北师范大学, 2005(10)
- [10]浅谈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J]. 金中秋. 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浙江工商大学教学改革论文集, 2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