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基础护理学》若干问题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周素琴[1](1995)在《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基础护理学》若干问题探讨》文中认为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基础护理学》若干问题探讨大连市中心医院(116001)周素琴现在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护士专业统用的(江苏科技出版社,1985年11月版)《基础护理学》教材,针对中等卫生学校护士专业的教学要求和特点,该本教材无论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
马兴博[2](2020)在《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医学基础课学习兴趣提升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大批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其中高质量的护理技能型人才也是严重不足,国家正在大力发展中职护理专业。但是目前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对医学基础课的学习兴趣非常低,严重影响了护理专业技术课的学习效果,最终将影响高质量的护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升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对医学基础课的学习兴趣势在必行。而目前国内对这方面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从自身多年的医学基础课教学经验和感悟出发,并通过与很多教师和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交流后提出问题。然后选取成都市某卫校2017级中职护理专业12个班的600名学生和16名医学基础课教师、18名专业技术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分两次:分别安排在第二和第四学期期末,目的是了解这些学生就读中职护理专业的原因、初中的学习情况;这些学生对医学基础课的学习情况;医学基础课与专业技术课学习情况对比。对教师的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他们的专业背景、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情况、对授课内容的把握情况、学生必备知识基础的掌握情况、课程设置情况等。还对6名医学基础课教师和3名专业技术课教师进行了进一步访谈。调查发现:医学基础课对学好专业技术课、通过护士资格考试和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有重要意义,但是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对医学基础课的学习兴趣严重缺乏。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不重视甚至看不起中等职业教育;不喜欢、看不起护士职业,认为护士职业充满危险;学习习惯不好、对学习没有信心;医学基础课抽象难懂、学习难度大;对医学基础课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不重视学习规律、缺乏学习医学基础课的必要基础知识;课时量不足、课程学期设置有问题;医学基础课教师性格过于严肃、专业背景和知识组成有一定弊端、教学情绪过于平淡甚至冷漠易怒、教学时照本宣科缺乏新意、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不足、学生在教学中收到的关注和成就感偏少、缺乏护理专业知识导致教学内容与护理专业关联少。文章第四部分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改变社会评价和就业晋升制度,提高中职毕业生的社会地位;改善医患矛盾和分配制度,提高护士的安全性和优越感;家庭教育引导,增强孩子就读中职护理专业的信念;学生应改变劳动价值观,努力获得一技之长;学生应克服畏难情绪,勤学好问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应重视学习规律,充分认识到学好医学基础课重要意义;学校应抓好入学教育,让学生爱上护理专业,重视医学基础课;选好辅导员,对学生积极教育引导;严格考试把关,提升医学基础课教学效果;注重医学基础课教师的选择和培养;落实护理专业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医学基础课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多学习教育心理学方面知识,对学生更多的关注和表扬,充分利用期待效应,革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通过实用性使医学基础课堂充满吸引力,最终让基础医学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相信通过这些措施,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对医学基础课的学习兴趣一定会提高,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
陈卫春[3](2002)在《有关青霉素皮试几个敏感问题的探讨》文中指出
廖玉琴[4](2019)在《PBL教学模式在中职卫校《产科学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有证据显示,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发生与助产士的专业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助产士的专业水平与妇女儿童健康息息相关。我国卫生部在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中提到:“妇女儿童健康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妇女儿童健康指标不仅是国际上公认的基础健康指标,更是衡量社会经济和人类发展水平的重要综合性指标。”在2015年普及二孩政策的出台对助产人力资源的要求也更高,助产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助产教育正面临新的挑战。助产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助产教育,从1928年我国开办正规助产教育至今已有80余年,由于历史原因经历了助产高等教育、中等卫生教育、高职高专教育等一系列阶段,直至上世纪80年代,我国助产教育才逐渐恢复,目前主要以大、中专教育为主。本文从我国助产专业的状况出发,结合中职卫校助产专业教学特点,同时疏理PBL教学模式在国内外发展的状况,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及访谈法等方法,对该教学模式在中职卫校《产科学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从理论及实践两方面进行研究,开展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与探索中职卫校《产科学及护理》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并总结在运用过程中客观条件的不足阐述相应的对策。本研究在进行实践教学之后进行理论实操测验、访谈问卷的方式得出结论,在中职卫校《产科学及护理》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是能够提高的,具有可行性。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我国,PBL教学模式也是主要应用于硕士及本科学历层次的医学院校教学中,而在中职卫生学校的应用较少。该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提出问题、资料查找、小组讨论以寻求问题的解决,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学生多方面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不只是一味单纯地注重知识的讲授。因此,结合中职卫生学校的生源特点,在中职卫校助产专业开展PBL教学模式对于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实用型的高素质助产士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林菁[5](2018)在《海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养老服务行业从职业的角度来看,它不仅仅是一个非常正规高尚的职业,而且是一个需要各种专业技能的职业。从养老护理教育层次上看,中职教育主要培养基础护理人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承担着培养养老护理专业人员的主要任务,也是向基层输送实用型护理人才的主要渠道。但是在我国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中存在一些问题,从而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这些条件下无法培养出顺应当下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形势、适应养老机构工作岗位的护理专业人才。本文通过对海南省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进行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发现海南中等职业学校养老护理教育中存在问题。由于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主要采用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本文又对海南省养老护理服务行业一线养老护理人员的从业现状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学校的培养现状进行对比探究,分析出我国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且从养老护理服务行业的职业角度出发,借鉴国外以及全国其他省份在养老护理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对海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及改进建议,从而促使海南省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在养老护理教育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积极探索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养老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最佳方法。
高华[6](2012)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构建与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护理《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构建;建立以就业导向与能力本位、活动建构与互动生成、因学定教、方法创新与情景创设、多元评价等为特点的高职护理改革教学模式,为将来高职护理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选取岳阳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高职护理(3年制)专业学生119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58人)和对照组(61人)。研究为同期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预习-组织教学-目标展开-讲授新课-教师示教-归纳总结-课堂反馈-实验室模拟练习-目标考核)。实验组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填写Watson-Glaser批判性思维测试量表(Watson-Glaser Critical Thinking Appraisa, WGCTA量表)、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及基础护理学教学效果评价问卷。统计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教学结束后,两组学生的肌肉注射、静脉输液、导尿术技能考核成绩经统计学检验均有显着差异(t=11.572p=0.000、t=5.511p=0.000、t=8.041p=0.000)。2、两组学生理论成绩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实验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在总分、A2型A3/A4型题及病例分析题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生,均具有显着性差异(t=10.262p=0.000,t=6.049p=0.000,t=8.376p=0.000、t=5.586p=0.000)。3、两组学生在干预后的自主学习能力测评总分及各因子得分经统计学检验,均有显着性差异,组间比较t值分别为5.496、3.099、3.043、4.969,均p<0.05。4、实验后试验组护生WGCTA量表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89,p=0.000)。推理、假设的认可、演绎、论述评分中试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94p<0.05,t=5.237p<0.05,t=5.631p<0.05,t=6.537p<0.01)。5、实验组在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之后,学生在认知领域、情感领域、精神运动领域等各个方面都得到明显提高。除两组学生情感领域中学生对学习花了更多的时间和教学课件认知水平的适合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学生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精神运动领域多项评分都要优于对照组,均有显着差异(p<0.05)。总的结果显示,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受学生的欢迎。结论:1、在基础护理学中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适应高职护理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能满足国家对高级护理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要。2、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掌握。3、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更能提高学生对基护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4、以行动导向为模式的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5、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能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各个方面都采用新的理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6、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运转灵活、优势互补的高职教育模式,值得在高职院校推广应用。
曾晓斌[7](2016)在《翻转课堂模式在中职卫校《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中职护生年龄较小,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内容和过程还是难免会受到影响。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条件下,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悄然兴起,是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翻转课堂以其移动、开放的特点,颠覆了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本研究对南昌市卫生学校近年《基础护理学》教学模式进行探索,通过教学效果的评价,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教育中优劣。以2014级护理专业的2个班级共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对照法。1个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另1个班采用传统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比较两组基础护理实践能力中核心能力(静脉输液和无菌技术)的考核成绩,课程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并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学生对基础护理学教学质量的满意度。使用SPSS 18.0进行数据处理,两组均数的比较应用t检验进行处理。以检验水准p=0.05判断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最后得出结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模式能够提高护生的基础护理实践能力、理论知识成绩和课程满意度,有助于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本论文的研究可为中职卫校的护理教学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教学模式。
余剑珍[8](2008)在《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高等护理教育起始于1920年北京协和医院高等护士学校,到1950年解放初全国第一届卫生工作会议上决定将护理教育列为中等专业,从而停止了高等护理教育的继续和发展。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对护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完全由中专学校培养护理人才已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1979年卫生部发出《关于加强护理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提出“为了提高护理质量,适应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加强和发展护理教育。”并对护理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大力加强和整顿现有护理教育,恢复和发展高等护理教育”等系列指示。对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1980年首先在上海、南京恢复了高等护理(专科)教育。高等护理教育是医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建立在普通教育之上培养能在医疗卫生服务第一线从事保障人民健康工作的应用型护理人才的教育类型。它受卫生与教育发展的双重影响,当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时,卫生服务模式也随之改变。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职护理教育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什么样的高职护理教育模式,能适时适量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是本文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高等职业护理教育为研究对象,以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为切入口,采取文献检索、历史研究、现状调研、国外比较、理论分析等途径,系统深入地研究目前护理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通过理论指导,重构了高职护理教育模式。论文正文分六章,第一章导论,阐述了高职护理教育改革的研究背景,提出与卫生体系改革、健康服务模式改变、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护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并对当前高职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质量评价体系,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并进行研究。第二、三、四章,分别从国内外纵向和横向两个视角按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分析,从历史的回顾到国内外比较和现状分析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通过护理教育发展的历史梳理,揭示护理教育与医学教育的关系,医学护理模式转变与护理教育模式改革的历程。通过对四国护理教育分析,总结了发达国家护理教育的体制、机制和主要模式及共同特征。通过对上海6所护理院校、护理学会、医院的专家、教师、护士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以及国内部分地区教改的成果分析,揭示了现行培养模式是一种学科性的、缺乏护理特色的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仍未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素质人才的特色。因此,提出了护理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考,为重建高职护理教育模式奠定了历史与现实的基础。第五章是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分析了高职护理教育的核心内涵、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揭示了高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特性、本质特征与规律,分析了对护理教育改革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若干理论,为重建高职护理教育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六章,是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重构研究,按照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的要求,针对现行护理教育模式的弊端,借鉴国外培养的共性,遵循高职教育规律,按照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路,重建了通识教育、职业教育和情感行为培养的专业素质人才教育模式,并提出了若干保障条件。
张少羽,陈香娟,朱丽娟,高珊[9](2001)在《对中等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方式的探讨》文中指出该文阐述了选择、制作适用于目标教学的电教教材,并把情景教学引入基护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更加规范、直观、生动、形象,提高了授课效果及态度目标评估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有效地缩短了教学和临床工作的距离。
王翠兰[10](2005)在《碘伏在临床应用中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通过碘伏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注意,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对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的操作过程进行观察,口头询问相关问题。结果 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操作的过程中,操作不规范,药理概念模糊不清。结论 对这一新型、广泛应用的消毒药液,有必要进行上岗前培训及相关的医学继续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管理,对医院感染控制有重要意义。
二、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基础护理学》若干问题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基础护理学》若干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医学基础课学习兴趣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 |
1.1.1.1 加大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力度 |
1.1.1.2 重视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
1.1.2 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
1.1.2.1 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总体偏低,已经给我国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带来了很大障碍 |
1.1.2.2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生源质量同样不高,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
1.1.2.3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医学基础课学习兴趣低下,给护理技能人才的培养带来了不利影响 |
1.1.3 我国目前对于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医学基础课学习兴趣的研究较为缺乏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提升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医学基础课学习兴趣 |
1.3.2 提高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教师教学水平 |
1.3.3 提高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办学水平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学习兴趣 |
1.4.1.1 学习兴趣的概念 |
1.4.1.2 学习兴趣的分类 |
1.4.2 医学基础课 |
1.5 文献综述 |
1.5.1 学习兴趣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
1.5.1.1 学习兴趣研究溯源 |
1.5.1.2 学习兴趣的理论基础 |
1.5.1.3 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
1.5.1.4 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相关研究 |
1.5.2 我国中职生特点及医学基础课教师和课程特点的相关研究 |
1.5.2.1 我国中职学生特点相关研究 |
1.5.2.2 医学基础课教师特点相关研究 |
1.5.2.3 医学基础课特点相关研究 |
1.5.3 研究评述 |
1.6 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 |
1.6.1 研究方法 |
1.6.1.1 文献法 |
1.6.1.2 问卷调查法 |
1.6.1.3 访谈法 |
1.6.1.4 案例法 |
1.6.2 研究设计 |
1.6.2.1 调查的目的 |
1.6.2.2 调查的对象 |
1.6.2.3 调查的时间 |
1.6.2.4 调查的科目 |
2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医学基础课学习兴趣现状和提升必要 |
2.1 医学基础课知识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
2.2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医学基础课知识严重不足 |
2.3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医学基础课学习兴趣明显缺乏 |
3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医学基础课学习兴趣低下原因分析 |
3.1 学生生源质量、专业认同度及对课程重视程度的影响 |
3.1.1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认同度很低 |
3.1.2 中职护理专业生源质量很差 |
3.1.3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缺乏学习医学基础课的必备基础知识 |
3.1.4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对医学基础课喜爱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
3.2 医学基础课自身特点及课程设置的影响 |
3.2.1 医学基础课抽象难懂,学习难度比较大 |
3.2.2 医学基础课课时偏少,学期设置不合理 |
3.3 教师自身特点及教师教学因素的影响 |
3.3.1 活泼的男性教师及良好的师生关系可提升学习兴趣 |
3.3.2 医学基础课教师普遍缺乏教育学知识和技能 |
3.3.3 医学基础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
3.3.4 医学基础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有待优化 |
4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医学基础课学习兴趣提升的建议 |
4.1 对中职护理学校的建议 |
4.1.1 抓好入学教育,让学生爱上护理专业,重视医学基础课 |
4.1.2 选好辅导员,由辅导员强调学好医学基础课的重要性 |
4.1.3 注重医学基础课教师的选择和培养 |
4.1.4 落实医学基础课考试改革,提高医学基础课学习紧迫性和效果 |
4.1.5 落实护理专业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 |
4.2 对医学基础课教师的建议 |
4.2.1 通过各种渠道多学习教育心理学方面知识 |
4.2.2 更多的关注和表扬,通过期待效应让学生迷上学习 |
4.2.3 革新教学内容,通过实用性使医学基础课堂充满吸引力 |
4.2.4 优化教学方法,让基础医学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 |
4.3 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建议 |
4.3.1 改变劳动价值观,认识到获得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 |
4.3.2 克服畏难情绪,勤学好问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4.3.3 重视学习规律,充分认识学好医学基础课重要意义 |
4.4 对社会和家庭的建议 |
4.4.1 改变社会评价和就业晋升制度,提高中职毕业生的社会地位 |
4.4.2 改善医患矛盾和分配制度,提高护士的安全性和优越感 |
4.4.3 家庭教育引导,增强孩子就读中职护理专业的信念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一:调查问卷及设计意图 |
附录 二:访谈提纲及设计意图 |
致谢 |
(3)有关青霉素皮试几个敏感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皮试稀释液的选择 |
2 皮试注射部位和进针方向的选择 |
3 假阳性问题 |
3.1 医护人员怕担责任:[6, 12] |
3.2 医护人员工作不敬业:[6] |
3.3 人体生理周期的影响: |
3.4 皮试液配制过久:[14] |
3.5 皮试液配制不标准:[15] |
3.6 皮试液温度: |
3.7 病人心理因素: |
3.8 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
3.9婴幼儿结果判断与成人标准相同: |
4 假阴性问题 |
4.1 使用激素、抗组织胺药物[6, 12 ]: |
4.2 进针过深:[15] |
5 青霉素换批号或换厂家要不要重做皮试 |
6 对接受过青霉素制剂治疗的病人, 停药间隔多久需要重做皮试 |
7 新生儿应用青霉素要不要做皮试 |
(4)PBL教学模式在中职卫校《产科学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提出的背景 |
一、我国中职卫生学校教学现状 |
二、我国助产专业的发展状况 |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及必要性 |
一、选题的意义 |
二、《产科学及护理》教学实施PBL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
第三节 PBL教学模式在国内外应用的状况 |
一、PBL教学模式在国内应用的状况 |
二、PBL教学模式在国外应用的状况 |
第四节 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PBL教学模式的模式基础理论 |
第一节 PBL的概念 |
第二节 PBL教学模式形成的理论基础 |
一、PBL教学模式与构建主义 |
二、PBL教学模式与创新论 |
三、PBL教学模式与合作学习论 |
四、PBL教学模式与人本主义学习观 |
第三章 PBL教学模式在《产科学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第一节 应用PBL教学模式前的准备工作 |
一、在社会及学校方面 |
二、在教师方面 |
三、在学生方面 |
第二节 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思路 |
一、PBL教学模式的应用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对象分组 |
四、课程的教学流程设计 |
五、制定评价制度 |
第三节 教学设计模式的实践应用 |
一、实验过程 |
二、反思 |
第四章 PBL教学模式应用结果分析及总结 |
第一节 教学结果分析 |
一、教学结果 |
二、数据结果分析 |
第二节 访谈结果分析 |
一、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二、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三节 总结 |
一、对助产专业教学的影响 |
二、面临的困难 |
四、解决困难的措施 |
第五章 反思及建议 |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
一、教学方面的问题 |
二、教师方面的问题 |
三、学生方面的问题 |
四、教学资源方面的问题 |
五、评价体系方面的问题 |
六、管理方面的问题 |
第二节 相关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学生访谈结果情况表 |
附录2 教师访谈结果情况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5)海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一、养老护理人才 |
二、中职养老护理人才培养 |
三、老年护理教育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四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路线 |
第二章 海南省中职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现状 |
第一节 中职养老护理人才队伍概述 |
第二节 海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现状 |
一、学校师生访谈与结果 |
二、学校就业部门的调查与结果 |
三、学校教务部门的调查与结果 |
第三节 海南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现状调查 |
一、问卷调查 |
二、访谈 |
三、调查结果与讨论 |
第四节 关于海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养老护理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 |
第三章 海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及分析 |
第一节 专业设置方面的缺陷及原因 |
一、专业设置对岗位的针对性不强 |
二、专业设置忽略学生自身特点 |
第二节 课程体系方面的缺陷及原因 |
一、课程体系受限于传统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 |
二、课程体系受限于目前教学条件 |
三、课程体系使学生缺乏自主选择学习的机会 |
第三节 教育教学方面的缺陷及原因 |
一、教师对教学任务不够明确 |
二、教学过程缺乏整体教学设计 |
三、实践教学缺少匹配的校内实训基地 |
四、没有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 |
第四章 提高海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的对策 |
第一节 专业设置方面的改造 |
一、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设置与岗位需求相一致的专业方向,完成专业群的构建 |
二、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办学模式,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参与联动的专业设置体制 |
第二节 课程体系方面的改造 |
一、课程体系的改造思路 |
二、课程体系的改造过程 |
第三节 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造 |
一、明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
二、完成课程教学设计实现一体化教学 |
三、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造 |
四、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6)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构建与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 |
1.3 研究的目的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德国“双元制” |
1.4.2 行动导向 |
1.4.3 行动导向课堂 |
1.4.4 关键能力 |
1.4.5 多元评价 |
第二章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 |
2.1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介绍 |
2.1.1 任务教学法 |
2.1.2 项目教学法 |
2.1.3 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 |
2.1.4 角色扮演法 |
2.1.5 情境教学法 |
2.1.6 实验教学法 |
2.1.7 案例教学法 |
2.2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学习理论 |
2.2.3 活动教学理论 |
2.2.4 认知心理学理论 |
2.2.5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
2.3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教学原则 |
2.3.1 能力本位原则 |
2.3.2 学习领域原则 |
2.3.3 自主活动原则 |
第三章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构建 |
3.1 对象与方法 |
3.1.1 实验设计路线 |
3.1.2 研究对象 |
3.1.3 研究工具 |
3.1.4 质量控制 |
3.1.5 资料整理与分析 |
3.2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
3.2.1 课程设计过程 |
3.2.2 实施前的准备 |
3.2.3 学生分组 |
3.2.4 组织实施步骤 |
3.2.5 检查评估(多元评价) |
第四章 结果 |
4.1 一般情况调查结果 |
4.2 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
4.2.1 两组学生实践考试成绩得分比较 |
4.2.2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得分比较 |
4.3 两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
4.3.1 实验教学前(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分比较结果 |
4.3.2 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干预后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比较结果 |
4.3.3 实验组护生和对照组护生干预前、后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各维度的比较结果 |
4.4 两组学生评判性思维得分比较 |
4.5 两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 |
4.5.1 两组护生从认知领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
4.5.2 两组护生从情感领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
4.5.3 两组学生从精神运动领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
第五章 讨论 |
5.1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与学生操作技能的掌握 |
5.2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5.3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5.3.1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5.3.2 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信息素养能力 |
5.3.3 提高了学生的评估能力 |
5.3.4 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5.3.5 行动导向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 |
5.4 本研究的不足 |
5.5 研究的意义 |
5.6 今后还需努力的研究方向 |
5.6.1 教学手段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
5.6.2 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教学的实施环境 |
5.6.3 要紧扣课程关键,突出其重点 |
5.6.4 要重视过程考核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
5.6.5 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
5.6.6 需增加远期评价研究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7)翻转课堂模式在中职卫校《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调查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访谈法 |
1.5.4 比较研究法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翻转课堂 |
2.1.2 混合式学习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自主学习理论 |
2.2.3 协作学习理论 |
2.2.4 系统化教学设计理论 |
2.3 翻转课堂模式的特征 |
2.3.1 转变了师生角色 |
2.3.2 分配了教学时间 |
2.3.3 丰富了教学资源 |
2.3.4 重构了学习过程 |
2.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
2.4.1 自主灵活 |
2.4.2 增进交流 |
2.4.3 课堂高效 |
2.4.4 学习效果良好 |
3 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的分析与设计 |
3.1《基础护理学》课程概述 |
3.1.1 课程性质与定位 |
3.1.2 课程所用教材及资源分析 |
3.1.3 教学目标分析 |
3.1.4 教学课时分配 |
3.2 翻转课堂模式的准备 |
3.2.1 研究对象 |
3.2.2 教师的准备 |
3.2.3 学习资料的准备 |
3.3 翻转课堂模式教学设计 |
3.3.1 教学流程设计 |
3.3.2 教学方法与手段 |
3.3.3 课程评价方式 |
4 翻转课堂模式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
4.1 在课前网络传递进行知识储备 |
4.1.1 教师自行创建教学视频 |
4.1.2 教师制定课前练习题及发布学习任务 |
4.1.3 护生自主完成课前学习任务 |
4.2 在课中实践操作进行知识内化 |
4.2.1 教师讲解问题和操作要点 |
4.2.2 护生分组进行课堂针对性练习 |
4.2.3 教师加强巡视指导 |
4.3 在课后交流反思进行知识巩固 |
4.3.1 师生广泛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交流 |
4.3.2 加强反思、巩固知识 |
5 翻转课堂模式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效果分析与评价 |
5.1 翻转课堂的调查分析 |
5.1.1 护生访谈记录与分析 |
5.1.2 翻转课堂学习效果问卷调查与分析 |
5.1.3 教学满意度调查 |
5.2 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效果分析 |
5.2.1 基础护理实践能力成绩分析 |
5.2.2 理论成绩分析 |
5.3 研究总结 |
5.4 翻转课堂模式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5.4.1 翻转课堂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优势 |
5.4.2 翻转课堂在基础护理学教学应用中的缺陷与对策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特色与创新 |
6.2 研究局限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附录 4 |
附录 5 |
致谢 |
(8)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一、背景 |
二、问题提出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及研究现状分析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相关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路线,内容安排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三、内容安排 |
四、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护理教育的历史轨迹 |
第一节 护理教育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 |
一、护理教育的孕育与起步 |
二、我国护理教育的形成 |
三、护理教育的历史变化 |
第二节 护理模式及其护理教育 |
一、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及其护理教育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
二、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及其护理教育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三、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及其护理教育模式(健康医学模式) |
第三节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历史演变 |
一、高等护理教育的起步(1921——1950年) |
二、高等护理教育的停办(1950——1980年) |
三、高等护理教育的恢复与探索(1980——1995年) |
四、高等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1995——目前) |
第三章 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 |
第一节 国际视野中的护理教育模式 |
一、英国的护理教育模式 |
二、澳大利亚的护理教育模式 |
三、新西兰的护理教育模式 |
第二节 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研究 |
一、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概况 |
二、美国盐湖社区学院护理教育模式 |
三、美国的护理教育评估 |
第三节 国际高等护理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
一、护理教育理念明确 |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
三、培养方式重视对学生个性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
四、护理课程体系突出护理专业特点 |
五、教学方法多样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
六、完善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
第四章 我国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模式的现状剖析 |
第一节 国内高职护理教育培养模式的面面观 |
一、"三、一制"医学护理教育模式 |
二、"2+1"学校—医院合作护理教育模式 |
三、"两段制"护理教育模式 |
四、3+2分段制及五年一贯制护理教育模式 |
第二节 上海市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的类型与实施 |
二、6所高校护理教育模式的调研结果 |
三、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结果描述 |
第三节 高职护理教育的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一、现行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 |
二、现行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
三、对高职护理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考 |
第五章 我国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内涵、基本特征及构成要素 |
一、高职护理教育的内涵 |
二、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 |
三、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 |
第二节 高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本质特征与规律 |
一、护理职业特征 |
二、护理人才培养本质特征 |
三、护理人才培养的主要规律 |
第三节 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 |
一、通识教育 |
二、职业专业教育 |
三、素质教育 |
第六章 高职护理教育模式重建研究 |
第一节 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重建 |
一、构建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基本思路 |
二、重建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原则 |
三、高职护理教育培养的基本框架 |
第二节 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具体构建 |
一、护理人才培养目标 |
二、护理教育培养制度 |
三、课程体系 |
四、护理教育人才培养途径 |
五、质量评价 |
第三节 高职护理教育模式推行的保障条件 |
一、转变思想、更新人才培养理念 |
二、护理教育改革的政策保障 |
三、改善办学条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碘伏在临床应用中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标准与方法 |
1.1 标准 |
1.2 对象 |
1.3 方法 |
2 结 果 |
2.1 医护人员欠缺必要的相关医学知识点 |
2.2 临床使用不规范 |
3 讨 论 |
3.1 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有待提高 |
3.2 护理专业教育与临床应用不同步 |
3.2.1 建议医学院校开展前瞻性教育 |
3.2.2 护理专业教材有误 |
3.3 加强上岗前培训及在职人员知识更新的继续教育 |
3.3.1 上岗前培训应常规化、制度化 |
3.3.2 医学继续教育有待发挥进一步作用 |
3.3.3 加强护理管理 |
3.3.4 正确理解使用受控文件 |
四、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基础护理学》若干问题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基础护理学》若干问题探讨[J]. 周素琴. 实用护理杂志, 1995(01)
- [2]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医学基础课学习兴趣提升研究[D]. 马兴博.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3]有关青霉素皮试几个敏感问题的探讨[J]. 陈卫春. 中华护理杂志, 2002(03)
- [4]PBL教学模式在中职卫校《产科学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廖玉琴.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19(02)
- [5]海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 林菁. 天津大学, 2018(06)
- [6]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构建与效果评价[D]. 高华. 中南大学, 2012(03)
- [7]翻转课堂模式在中职卫校《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曾晓斌. 江西农业大学, 2016(03)
- [8]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研究[D]. 余剑珍. 华东师范大学, 2008(08)
- [9]对中等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方式的探讨[J]. 张少羽,陈香娟,朱丽娟,高珊. 卫生职业教育, 2001(07)
- [10]碘伏在临床应用中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王翠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