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凝集抑制试验诊断羊假结核病

细菌凝集抑制试验诊断羊假结核病

一、用菌体凝集抑制试验诊断羊伪结核病(论文文献综述)

蔡俊波[1](2016)在《陕南白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鉴定及灭活铝胶疫苗研制》文中认为羊伪结核病(ovine pseudotuberculosis)又称羊干酪样淋巴结炎(caseous lymphadenitis),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所引发的人畜共患慢性病,绵羊和山羊多发,可造成患病羊消瘦、生产性能低下和产死胎,对养羊业的危害较大。石泉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市以西,北依秦岭、南枕巴山,非常适合陕南白山羊养殖,一直以来是安康市陕南白山山羊养殖大县之一,仅2014年出栏陕南白山羊64119只。近年来石泉县养羊户反映所养的陕南白山羊群中有部分羊只在前肢上部出现一种“脓包”,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佳,在羊群中持续存在,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该病进行了发病情况调查、诊断和防治试验,获得了以下结果。(1)临床发病调查结果表明,随机抽取的饲养量在50只以上的圈养和散养大户各10个,圈养公羊、母羊和羔羊“脓包”平均发病率分别为46.4%、38.1%和1.5%,散养公羊、母羊和羔羊“脓包”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9.6%、59.1%和2.9%。(2)从随机采取的患病羊只病料30份中分离培养到1株疑似伪结核棒状杆菌。应用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菌与羊伪结核棒状杆菌16S rRNA序列的同源性为99.5%,确定分离菌株为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确诊该病为羊伪结核病。(3)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红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噻肟、妥布霉素、强力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对四环素、利福平、链霉素等中度敏感。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利福平和头孢噻肟钠经过皮下注射给药方式,对羊伪结核病治疗效果较好。(4)应用分离到的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研制了灭活铝胶疫苗,在安全性试验和无菌试验证明疫苗正常的情况下,进行小规模田间试验的结果表明,在一年的时间里,接种疫苗的30只羊中只有1只羊患上了羊伪结核病,发病率在3.3%,保护率为96.7%,而注射无菌生理盐水的对照组30只羊中有23只羊患上了羊伪结核病,发病率为76.7%。说明研制的疫苗对山羊伪结核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王志芳[2](2003)在《羊伪结核和大肠杆菌病病原分离鉴定及其二联灭活苗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羊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腹泻或急性败血症为特征的羊传染病。主要感染数日至 6 月龄的羔羊。以高热、呼吸困难、神经症状、胸膜肺炎和急性死亡为特征的羔羊败血型大肠杆菌病致死率最高,给养羊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从具有典型症状的不同羊场患病羊病料中分离到 20 株革兰氏阴性不溶血短杆菌,结合生化试验结果和病理变化,确定病原菌为大肠杆菌。经血清型鉴定,发现 20 株分离菌中有 18 株血清型为O78。分离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耐受,对其它药物敏感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致病性试验和回归试验证实,分离菌可致实验动物和羊发病死亡。从致死动物病料中分离到了与自然病例相一致的大肠杆菌。羊的另外一种由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羊伪结核(羊干酪性淋巴结炎)的发病率近年来在很多羊场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临床症状不明显,致死率低,常被人们忽视。其主要特征是在患羊体表淋巴结或某些实质性脏器形成干酪样脓肿,使患羊消瘦,生产性能低下或死胎,是国际公认的难以防治和彻底消除的传染病之一。对可疑病羊病料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发现一种无荚膜、无芽孢的革兰氏阳性多形性球杆菌,对青霉素和利福平等多种药物耐受,对实验动物有一定致病性和致死性,可复制出与原始病例相一致的动物模型。结合生化试验特点和血清学试验结果、临床症状等,判定其为伪结核棒状杆菌。由于药物治疗不但易产生耐药菌株,而且需要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因此我们尝试用分离的地方菌株制作联苗对羊的这两种传染病进行预防。以上述鉴定过的羊大肠杆菌和伪结核棒状杆菌作为制苗菌种接种适宜培养基进行大量增殖,经甲醛灭活后按一定比例加入佐剂,制成羊伪结核及大肠杆菌病多价二联油乳灭活苗,每毫升疫苗含两种菌均在 100 亿左右。多项实验室检查证明,该二联苗稳定性好,使用安全,无不良反应。实验动物免疫后 28 天,经攻毒试验及对血液中淋巴细胞比率和抗体的检测,发现该疫苗免疫原性好,对实验动物的保护率为 100%。杨凌某羊场 200 多只羔羊免疫接种该二联苗后,4 个月来未发现一例可疑病例,有效预防和抑制了羊大肠杆菌病及伪结核病的发生和流行,效果可靠,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赵宏坤,王春芬,张学富,周纬武,郭卫,孟凡武,孙国友[3](1996)在《用菌体凝集抑制试验诊断羊伪结核病》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将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用吐温-80等化学试剂进行处理,使菌体分散的单个细胞均匀地悬浮于溶媒中。制备为抗原。然后用其与已知的阳性及阴性血清进行试验,探讨诊断羊伪结核病的快速、简便方法,即菌体凝集抑制试验.结果,供治疗试验用的30只羊在人工接种伪结核棒状杆菌后的第2~13周,有28只羊的血清一直呈现非凝集或沙粒状凝集,即阳性反应;2只羊的血清一直呈现絮状凝集即阴性反应。该期间的患羊检出率为93%。而由屠宰场采集的未感染伪结核棒状杆菌的103只羊的血清均呈现絮状凝集、无一出现非特异性即假阴性反应。

霍宁宁,朱伟英,高洋,杨雯昱,岳进华,赵燕清,陈德坤[4](2016)在《羊伪结核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认为【目的】建立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伪结核棒状杆菌菌体抗原和培养上清可溶性抗原包被酶标板,用脱脂奶粉封闭酶标板,设置封闭时间分别为1.0,1.5和2h,再用不同稀释度的血清(1∶100,1∶200,1∶400和1∶800)与之反应,以此优化间接ELISA反应条件,确定阳性结果判定的临界值。对间接ELISA方法的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采集的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选用伪结核棒状杆菌菌体为包被抗原,最佳包被抗原菌体密度为OD600=0.08,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400,封闭时间为2h,阳性血清的临界值为0.329。该抗体检测方法可特异性地检测出伪结核阳性血清,羊口疮阳性血清、羊痘阳性血清、乳房炎阳性血清均呈阴性反应;组内,组间变异系数<10%。该方法对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与实际患病状况一致。【结论】成功建立了伪结核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临床诊断和批量血清学检测。

邢福珊[5](2003)在《羊干酪性淋巴结炎诊断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绵羊和山羊干酪性淋巴结炎(caseous lymphadenitis in sheep and goat ,简称 CLA)也称绵羊和山羊假(伪)结核病(pseudotuberculosis in sheep and goat),是由假(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伪结核棒状杆菌能使绵羊、山羊、骆驼、马、牛等多种动物致病,发病特征是受害动物的淋巴结肿大,呈脓性干酪性坏死;有的在肺、肝、脾和子宫角发生大小不等的结节,内含淡黄色干酪样物质。病羊消瘦,生产性能下降,患病孕羊产出死胎,严重者死亡。由于该病发病缓慢,致死率低,所以常被人们忽视,发病后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也不佳,所以现在各个国家都对该病的预防、治疗、检测都重视起来。 分别从杨凌 2 个羊场的 2 只羊的肩前淋巴结脓肿内分离了 2 株菌,经分离鉴定为假(伪)结核棒状杆菌,记为菌株 A、菌株 B。购买 16 只健康山羊,随机分为 4 组,菌株 A 复制病例 1 组,菌株 B 复制病例 1 组,标准菌株接种 1 组,空白对照 1 组。从杨凌养羊场和养羊农户采集了 100 份羊的血清,作为待检血清。用标准菌株制成灭活苗,免疫 1 只山羊,采集其血液,分离血清,即为阳性血清。将临床健康和菌体凝集抑制试验阴性羊的剖腹产胎儿的血清作为阴性血清。 将标准菌株(ATCC19410 株)接种灭菌好的含 0.2%吐温-80 的马丁肉汤中,37℃培养 7d 后制成凝集抑制试验抗原,采集 4 组试验组羊的血清,做菌体凝集抑制试验,只有空白对照组对该菌原有的凝集不抑制,其他 3 组均能抑制凝集。用待检血清做菌体凝集抑制试验,同时设置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若假(伪)结核棒状杆菌原有的凝集被抑制,则试验阳性,否则为阴性。 将标准菌株(ATCC19410 株)接种于灭菌好的含 0.2%吐温-80 的马丁肉汤中,振荡培养 3d,离心,上清液用滤器滤过,制成外毒素抗原,通过 ELISA 酶标抗体和阳性血清最适浓度的选择、外毒素抗原和阳性血清最适浓度的选择试验,选用适当的抗原、抗体、酶标抗体浓度,设立空白孔、阳性孔、阴性孔做待检血清的 ELISA 试验,得出阳性判定值,若待检血清 OD 值大于阴性血清的临界值,则判为阳性,否则判为阴性。 用建立的菌体凝集抑制试验和 ELISA 方法检测 100 份待检羊血清,得到了相同的结果,检测到阳性羊 4 只,阳性检出率为 4%。

刘刚[6](2021)在《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羊伪结核(Goat pseudotuberculosis)又称羊干酪性淋巴结炎(Caseous lymphadenitis,CLA),可导致山羊浅表淋巴结、内脏淋巴结和内脏器官中形成化脓性脓肿,病羊迅速消瘦、产奶量下降、皮毛利用和胴体肉用率降低,且容易在畜群间传播,严重制约着奶山羊产业的发展。目前对于该病没有疗效确实的治疗手段和切实可行的免疫计划。因此患病动物快速检测从大群中隔离成为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建立检测羊伪结核抗体诊断方法很有必要。本试验对疑似患病羊只体表淋巴结脓包内容物采样对病原菌分离鉴定;用热灭活处理的菌悬液为包被抗原,建立了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应用于陕西关中地区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血清学调查。研究获得以下结果:1.经分离纯化得到1株革兰阳性菌,镜下呈球棒状,37℃条件下该菌在血清肉汤固体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可观察到直径约为1~2 mm的圆形、干燥、易推动、不透明呈灰白色的菌落。在血清肉汤液体培养基培养,生长为具有表面薄膜的粒状,沉积于锥形瓶底部。16S r RNA PCR测序鉴定结果、特异性基因PCR鉴定结果,确定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株接种奶山羊,注射部位形成脓肿破溃;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四环素、新霉素、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等多种抗生素敏感,对链霉素低度敏感,仅对阿米卡星耐药性。2.建立的间接ELISA结果显示,最佳抗原包被量为OD600nm=0.084的菌悬液100μL,5%BSA封闭时间2 h,一抗血清稀释度为1:400,酶标记二抗的稀释度为1:5 000,血清阴阳性的OD450nm临界值为0.352。该方法仅对羊伪结核阳性血清呈特异性反应,其他6种常见山羊疾病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无假阳性出现,特异性较强。批内试验和批间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9.5%,重复性较好。敏感性试验表明,当羊伪结核阳性血清做1:1 280稀释时检测结果仍超过临界值,敏感性较强。3.陕西关中地区:富平、蒲城、陇县、泾阳、蓝田,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6.9%、45.6%、33.3%、30.9%、35.2%,山羊伪结核抗体阳性率在关中无地区差异性。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抗体阳性率与患病动物不同年龄性别差异极显着(P<0.01),与不同养殖规模有显着差异(P<0.05),抗体阳性率成年羊只大于未成年羊只,雌性动物大于雄性动物。随着养殖规模增加患病呈上升趋势,中大型养殖场患病率最高。

赵宏涛,薛梅,吕冰[7](2007)在《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菌体凝集抑制试验》文中提出羊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是引起绵羊和山羊干酪性淋巴结炎(Caseous lymphadenitis,简称CLA)的病原菌,能使绵羊、山羊、骆驼、马、牛等多种动物致病,发病特征是受害动物的淋

熊朝海[8](2019)在《羊源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鉴定及其自制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初探》文中认为目的:为掌握羊源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了解其致病性,探求其制备的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该病原的致病机制及其防控奠定基础。方法:(1)病原分离鉴定:将贵州某羊场疑似发病山羊的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鲜血营养琼脂和LB液体培养基中观察其培养基生长形态基特征;根据疑似细菌的16Sr RNA序列设计引物,挑选单个菌落进行PCR扩增,连接p MD18-T载体,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然后测序获取伪结核棒状杆菌的16Sr RNA序列;再通过序列的同源性比对,将分得菌株进行鉴定命名。将该菌株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小鼠,观察小鼠发病和死亡情况。(2)命名菌株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初探:将命名菌株的OD600稀释在0.06-0.09之间,包被酶标板。4℃包被过夜后用脱脂奶粉封闭,加入稀释的待检血清,37℃孵育1 h,加入酶标二抗,37℃孵育1h,加入TMB显色,随后用稀H2SO4终止反应,建立检测命名菌株的间接ELISA方法。将命名菌株摇菌过夜后,用甲醛灭活,加入ISA206VG佐剂制备灭活疫苗。取10只Balb/c小鼠,分别在0d和14d进行免疫接种,二免后14d皮下接种菌液进行攻毒。同时设非免疫攻毒组对照和健康对照组。攻毒后观察小鼠发病或感染情况。结果:(1)分得菌株命名为羊源伪结核棒状杆菌GZ2015。成功获了取该菌株的16Sr RNA序列,并克隆至p MD18-T载体中,序列长度为1504 bp。腹腔注射小鼠6 h后小鼠陆续发病,24 h内小鼠全部死亡。皮下注射小鼠12 h后注射部位皮下出现脓肿,2 d后脓肿部位破裂,有黄白色牙膏状脓汁流出。(2)羊源伪结核棒状杆菌GZ2015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初探:将伪结核棒状杆菌GZ2015的菌体包被酶标板过夜后,优化的待检血清稀释度为1:400,酶标二抗最佳稀释度为1:5000,建立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免疫后的小鼠血清,血清抗体水平持续升高。攻毒组小鼠发病率达80%(8/10),而免疫小鼠的发病率仅为20%(2/10)。结论:(1)伪结核棒状杆菌GZ2015腹腔注射能致小鼠100%死亡,皮下注射能产生脓肿,该细菌对小鼠的致病力较强。(2)建立了检测伪结核棒状杆菌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该方法可用于疫苗免疫后及感染该病原的血清抗体检测。(3)制备的伪结核棒状杆菌GZ2015灭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

王(韦华)[9](2005)在《羊干酪样淋巴结炎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其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绵羊和山羊干酪样淋巴结炎(caseous lymphadenitis in sheep and goat,简称CLA)也称绵羊和山羊伪结核病(pseudotuberculosis in sheep and goat),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伪结核棒状杆菌能使绵羊、山羊、羊驼、骆驼、马、牛等多种动物致病,发病特征是受害动物的淋巴结肿大,呈脓性干酪性坏死;有的在肺、肝、脾和子宫角发生大小不等的结节,内含淡黄色干酪样物质。病羊消瘦,生产性能下降,患病孕羊产出死胎,严重者死亡。由于该病发病缓慢,致死率低,以前常被人们忽视。但由于近年来发病区域的增大以及对畜牧养殖业的严重影响,而且发病后用各种治疗方法效果也不佳,所以现在各个国家都对该病的预防、治疗以及检疫都逐渐重视起来。 本试验分别从2只疑似病羊的肩前淋巴结脓肿内分离了2株菌,记为菌株A、菌株B,经分离鉴定为伪结核棒状杆菌。但分离株与参考菌株(ATCC19410株)在生化特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将参考菌株(ATCC19410株)制成外毒素抗原,同时用参考菌株制成灭活苗,免疫山羊,采集其血液,分离血清,即为阳性血清。将临床健康和菌体凝集抑制试验阴性羊的剖腹产胎儿的血清作为阴性血清。通过ELISA酶标抗体和阳性血清最适浓度的选择、外毒素抗原和阳性血清最适浓度的选择试验,选用适当的抗原、抗体、酶标抗体浓度,设立空白孔、阳性孔、阴性孔做待检血清的ELISA试验,得出阳性判定值。以此建立CLA的ELISA诊断方法,用该方法检测46份待检羊血清,检测到阳性羊2只,阳性检出率为4.35%,这与菌体凝集抑制试验得到的结果相同。 参照已知的伪结核棒状杆菌16S rRNA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用此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与预期相符的目的片段。目的片段的序列比较结果表明菌株A、菌株B与ATCC19410参考菌株同源性为96.8%和97.1%。结果表明,此试验中建立的PCR检测方法是成功的。用该方法同时扩增羊链球菌、马尔他布鲁氏菌、结核分支杆菌,除伪结核棒状杆菌扩增出1条特异的条带外,其余的均无条带产生,证明了该PCR检测方法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同时,采集17份疑似CLA病料进行检测,其中有12份病料均为阳性结果,阳性率为70.6%,扩增结果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完全吻合。

尹峥[10](2021)在《基于PLD蛋白的伪结核棒状杆菌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文中提出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Cp)感染引起羊干酪性淋巴结炎(Caseous lymphadenitis,CLA)又称羊伪结核(Goat pseudotuberculosis),绵羊和山羊发病时浅表淋巴结及肝脏、肺脏等多个脏器会出现脓肿和干酪样坏死,严重制约我国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针对此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与防控措施,并且国内外现存疫苗免疫效果不佳,不能对动物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对该病也没有很好的诊断方法。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检测伪结核棒状杆菌抗体的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以及时筛查感染羊,达到疾病净化目的。本试验先进行了伪结核棒状杆菌pld基因原核表达以及PLD蛋白的纯化,再建立了基于伪结核棒状杆菌PLD蛋白的用于检测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将该方法初步应用于临床检测。研究取得结果如下:1.成功克隆伪结核棒状杆菌陕西分离株的pld基因(924 bp)和cp40基因(1134 bp)。其中,pld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其他伪结核棒状杆菌pld基因同源相似性为98%~100%,cp40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其他伪结核棒状杆菌cp40基因的同源相似性为91%~99%。遗传进化分析表明,伪结核棒状杆菌陕西分离株pld基因与英国菌株NCTC4681亲缘关系较近,cp40基因与巴西菌株C231亲缘关系较近。pld和cp40基因核苷酸序列推导得到的氨基酸序列中不含有信号肽,无跨膜区结构域,亲水性较强,并且氨基酸序列存在许多表面抗原。2.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 ET-28a-pld和p ET-28a-cp40转化BL21,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得到大量高纯度大小分别为33 ku PLD蛋白以及41 ku CP40蛋白,Western blot分析,两种重组蛋白能够与伪结核棒状杆菌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具有一定的反应原性。使用纯化的PLD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伪结核棒状杆菌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最佳包被量为200 ng,待检血清以1:200稀释,酶标二抗以1:5 000稀释,作用时间均为1h,TMB显色时间为20 min。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均良好,且符合率较高。3.使用PLD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对伪结核棒状杆菌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进行研究。其中,分别对标记PLD蛋白的夹心法、基于G蛋白以及兔抗山羊Ig G的间接法进行试验,三种方法目前还未成功,需进一步探索。

二、用菌体凝集抑制试验诊断羊伪结核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菌体凝集抑制试验诊断羊伪结核病(论文提纲范文)

(1)陕南白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鉴定及灭活铝胶疫苗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羊伪结核病研究进展
        1.1 病原菌
        1.2 流行病学
        1.3 临床症状
        1.4 诊断方法
        1.5 治疗方法
        1.6 疫苗研究
试验研究
    第二章 石泉县羊伪结核病发病情况调查和病原分离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调查对象
        2.1.2 调查方法
        2.1.3 样品采集
        2.1.4 主要试剂
        2.1.5 细菌分离鉴定方法
        2.2 结果
        2.2.1 调查结果
        2.2.2 病原分离鉴定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陕南白山羊伪结核病药敏试验及疗效观察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
        3.2.1 药敏试验结果
        3.2.2 药物治疗效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羊伪结核棒状杆菌铝胶疫苗的研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
        4.2.1 疫苗物理性状
        4.2.2 无菌检测结果
        4.2.3 安全性检查结果
        4.2.4 小规模田间试验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羊伪结核和大肠杆菌病病原分离鉴定及其二联灭活苗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羊大肠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1.1 病原菌概论
        1.1.1 生物学特性
        1.1.2 毒素与致病性
    1.2 羊大肠杆菌病研究概况
        1.2.1 流行病学
        1.2.2 发病机理
        1.2.3 症状
        1.2.4 病理变化
        1.2.5 诊断
        1.2.6 防治措施
第二章 羊伪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2.1 病原菌概论
        2.1.1 生物学特性
        2.1.2 致病性与抗原性
    2.2 羊伪结核病的研究概况
        2.2.1 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
        2.2.2 症状
        2.2.3 病理变化
        2.2.4 诊断
        2.2.5 防治措施
第三章 羊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
        3.2.1 形态及染色特性
        3.2.2 培养特性
        3.2.3 细菌鉴定
        3.2.4 药敏试验
        3.2.5 致病性试验
        3.2.6 肠毒素测定
        3.2.7 回归动物试验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羊伪结核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
        4.2.1 形态和培养特征
        4.2.2 生化特性
        4.2.3 动物试验
        4.2.4 血清学试验
        4.2.5 药敏试验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羊伪结核及大肠杆菌病多价二联灭活苗的研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
        5.2.1 疫苗物理性状
        5.2.2 无菌检查和安全性检查
        5.2.3 免疫试验
        5.2.4 免疫效力试验
        5.2.5 免疫持续期测定
        5.2.6 疫苗保存期测定
        5.2.7 小规模田间试验
    5.3 小结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

(4)羊伪结核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菌株
        1.1.2 试验血清
        1.1.3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1.2 间接ELISA包被抗原的筛选
        1.2.1 抗原的制备
        1.2.2 包被抗原的确定
    1.3 间接ELISA试验条件的优化
        1.3.1 菌体抗原密度的确定
        1.3.2 一抗血清稀释度的确定
        1.3.3 加酶标二抗
        1.3.4显色
        1.3.5 反应终止及测定
    1.4 阳性临界值的确定
    1.5 间接ELISA方法的重复性试验
    1.6 间接ELISA方法的特异性试验
    1.7 间接ELISA方法对临床样品的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间接ELISA包被抗原的确定
    2.2 间接ELISA包被抗原菌体密度和血清稀释度的确定
    2.3 间接ELISA封闭时间的优化
    2.4 间接ELISA阳性血清临界值的确定
    2.5 间接ELISA重复性试验
    2.6 间接ELISA特异性试验
    2.7 羊伪结核抗体间接ELISA的临床检测
3 讨论
4 结论

(5)羊干酪性淋巴结炎诊断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羊干酪样淋巴结炎研究进展
    1.1 病原学
        1.1.1 假(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类地位
        1.1.2 菌体形态及染色
        1.1.3 营养要求与培养特性
        1.1.4 生化特性
        1.1.5 抗原性
        1.1.6 致病性
    1.2 发病状况
        1.2.1 流行病学
        1.2.2 发病机理
        1.2.3 临床症状
        1.2.4 病理变化
    1.3 诊断方法
    1.4 免疫预防
    1.5 治疗方法
    1.6 综合防治
第二章 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2.1 材料
        2.1.1 病料
        2.1.2 菌株
        2.1.3 试验动物
        2.1.4 培养基
    2.2 方法
        2.2.1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染色特性检查
        2.2.2 分离菌的运动性检查
        2.2.3 生化试验
        2.2.4 动物致病性试验
    2.3 结果
        2.3.1 形态染色特性
        2.3.2 培养特性
        2.3.3 运动性
        2.3.4 生化特性
        2.3.5 致病性试验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菌体凝集抑制试验
    3.1 材料
        3.1.1 血清
        3.1.2 菌株
        3.1.3 试验动物
        3.1.4 培养基
    3.2 方法
        3.2.1 菌体凝集抑制抗原的制备
        3.2.2 阴性血清的制备
        3.2.3 阳性血清的制备
        3.2.4 菌体凝集抑制试验操作方法
        3.2.5 菌体凝集抑制试验分组
        3.2.6 结果的判定
    3.3 结果
        3.3.1 标准菌株抗原与阳性和阴性血清凝集抑制观察结果
        3.3.2 标准菌株抗原与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血清凝集抑制观察结果
        3.3.3 血清学调查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4.1 材料
        4.1.1 血清、抗原和菌株
        4.1.2 试剂
        4.1.3 仪器
    4.2 方法
        4.2.1 外毒素抗原的制备
        4.2.2 羊血清 IgG 的提取
        4.2.3 ELISA 检测方法
        4.2.4 ELISA 结果的判定
        4.2.5 ELISA 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
        4.2.6 待检血清检测的操作方法
        4.2.7 羊假(伪)结核棒状杆菌油佐剂灭活疫苗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的检测
    4.3 结果
        4.3.1 羊血清 IgG 收集的蛋白峰记录和血清 IgG SDS-PAG 电泳图
        4.3.2 酶标抗体和阳性血清最适浓度的选择试验结果
        4.3.3 外毒素抗原和阳性血清最适浓度的选择试验结果
        4.3.4 阴性血清临界值的确定
        4.3.5 特异性试验
        4.3.6 待检血清的检测结果
        4.3.7 羊假(伪)结核棒状杆菌油佐剂灭活疫苗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
    4.4 讨论
        4.4.1 选择 ELISA 检测方法的依据
        4.4.2 包被抗原
        4.4.3 不同稀释度的酶标兔抗羊 IgG 与 OD 值的关系
        4.4.4 结果判断
        4.4.5 关于质量控制指标
        4.4.6 羊假(伪)结核棒状杆菌油佐剂灭活疫苗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羊伪结核研究进展
        1.1 羊伪结核及流行病学
        1.1.1 羊伪结核
        1.1.2 流行病学
        1.2 伪结核棒状杆菌生物学特征
        1.2.1 细菌形态结构、分型
        1.2.2 主要毒力因子
        1.2.3 生化特性
        1.2.4 致病机理和免疫应答
        1.2.5 药物敏感性
        1.3 羊伪结核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3.1 临床症状
        1.3.2 病理变化
        1.4 羊伪结核诊断方法研究
        1.4.1 病原学诊断
        1.4.2 血清学诊断
        1.4.3 影像学诊断
        1.5 疫苗研究进展
        1.5.1 商用疫苗
        1.5.2 灭活苗和类毒素疫苗
        1.5.3 减毒活疫苗
        1.5.4 重组亚单位疫苗
        1.5.5 DNA疫苗
        1.5.6 载体疫苗
        1.5.7 疫苗开发的展望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试验研究
    第二章 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
        2.1 材料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培养基配制
        2.1.4 实验动物
        2.2 方法
        2.2.1 病料采集
        2.2.2 病原菌分离
        2.2.3 革兰染色检查
        2.2.4 分离菌生化鉴定
        2.2.5 分子生物学鉴定
        2.2.6 奶山羊致病试验
        2.2.7 药物敏感性试验
        2.3 结果
        2.3.1 病原菌分离结果
        2.3.2 镜检结果
        2.3.3 生化试验结果
        2.3.4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2.3.5 山羊致病性试验结果
        2.3.6 药敏试验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3.1 材料
        3.1.1 菌种和质控血清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1.3 主要试剂
        3.1.4 相关试剂配制
        3.2 方法
        3.2.1 ELISA包被抗原的制备
        3.2.2 ELISA常规操作步骤
        3.2.3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及抗体最适稀释倍数确定
        3.2.4 酶标记二抗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
        3.2.5 优化封闭时间
        3.2.6 最佳封闭液
        3.2.7 检测结果临界值的确定
        3.2.8 特异性试验
        3.2.9 敏感性试验
        3.2.10 重复性试验
        3.2.11 符合率检测
        3.3 结果
        3.3.1 抗原、抗体及酶标记二抗最佳工作浓度优化结果
        3.3.2 封闭条件优化
        3.3.3 不同封闭时间结果
        3.3.4 阴/阳性标准临界值的确定
        3.3.5 特异性试验结果
        3.3.6 敏感性试验结果
        3.3.7 重复性试验结果
        3.3.8 符合率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陕西关中地区奶山羊伪结核血清学调查
        4.1 材料
        4.1.1 调查地点
        4.1.2 样品采集
        4.1.3 菌株及质控血清
        4.1.4 主要仪器
        4.1.5 主要试剂
        4.1.6 相关试剂配制
        4.2 方法
        4.2.1 抗原包被
        4.2.2 封闭
        4.2.3 血清样品稀释
        4.2.4 一抗加样
        4.2.5 二抗加样
        4.2.6 显色
        4.2.7 终止反应
        4.2.8 结果判定
        4.2.9 数据分析
        4.3 结果
        4.3.1 不同地区奶山羊CLA抗体检测情况
        4.3.2 不同性别、年龄奶山羊CLA抗体检测情况
        4.3.3 不同养殖规模奶山羊CLA抗体检测情况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羊源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鉴定及其自制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病原菌概论
        1.1.1 生物学特性
        1.1.2 致病性与抗原性
    1.2 流行病学情况
        1.2.1 流行概况
        1.2.2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1.3 临床症状
        1.3.1 体表型
        1.3.2 内脏型
        1.3.3 混合型
    1.4 诊断方法
        1.4.1 病原学诊断
        1.4.2 血清学诊断
        1.4.3 分子生物学诊断
    1.5 防治措施
        1.5.1 治疗
        1.5.2 预防
    1.6 目的意义
第二章 羊源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2.1 材料
        2.1.1 试验试剂
        2.1.2 试验仪器
        2.1.3 试验动物
    2.2 方法
        2.2.1 发病概况
        2.2.2 试验菌株的分离
        2.2.3 动物致病性试验
        2.2.4 分子鉴定
        2.2.4.1 PCR引物
        2.2.4.2 致病菌株的 DNA 提取
        2.2.4.3 PCR 反应
        2.2.4.4 伪结核棒状杆菌株的16SrRNA基因克隆
        2.2.4.5 伪结核棒状杆菌GZ2015 株的16S r RNA基因测序
    2.3 结果
        2.3.1 剖解结果
        2.3.2 病原分离结果
        2.3.3 致病性结果
        2.3.4 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
        2.3.4.1 伪结核棒状杆菌株的PCR扩增结果
        2.3.4.2 伪结核棒状杆菌株16SrRNA基因克隆
        2.3.4.3 伪结核棒状杆菌株16SrRNA基因测序及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伪结核棒状杆菌GZ2015灭活疫苗制备及免疫效果初探
    3.1 材料
        3.1.1 试验菌株
        3.1.2 试验动物
        3.1.3 培养基
        3.1.4 试验仪器
    3.2 方法
        3.2.1 包被抗原的制备
        3.2.2 伪结核棒状杆菌GZ2015株灭活疫苗的制备
        3.2.3 试验分组及处理
        3.2.4 细菌的分离
    3.3 结果
        3.3.1 疫苗的质量及安全性检查结果
        3.3.2 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力评估
    3.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9)羊干酪样淋巴结炎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其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羊干酪样淋巴结炎研究进展
        1.1 病原学
        1.1.1 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类地位
        1.1.2 菌体形态及染色
        1.1.3 营养要求与培养特性
        1.1.4 生化特性
        1.1.5 抗原性及毒力
        1.1.6 抵抗力
        1.2 发病状况
        1.2.1 流行病学
        1.2.2 发病机理
        1.2.3 临床症状
        1.2.4 病理变化
        1.3 诊断方法
        1.4 免疫预防
        1.5 治疗方法
        1.6 综合防治
试验研究
    第二章 病原分离与鉴定
        2.1 材料
        2.1.1 病料
        2.1.2 参考菌株
        2.1.3 试验动物
        2.1.4 培养基
        2.2 方法
        2.2.1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染色特性检查
        2.2.2 分离菌的运动性检查
        2.2.3 生化试验
        2.2.4 动物致病性试验
        2.3 结果
        2.3.1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形态染色特性
        2.3.2 运动性
        2.3.3 生化特性
        2.3.4 致病性试验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3.1 材料
        3.1.1 血清、抗原和菌株
        3.1.2 试剂
        3.1.3 仪器
        3.2 方法
        3.2.1 外毒素抗原的制备
        3.2.2 阴性血清的制备
        3.2.3 阳性血清的制备
        3.2.4 奶山羊血清IgG的提取
        3.2.5 ELISA最佳条件的选择
        3.2.6 ELISA结果的判定
        3.2.7 ELISA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
        3.2.8 待检血清的检测
        3.3 伪结核的ELISA诊断试验结果
        3.3.1 酶标抗体最适浓度的选择试验结果
        3.3.2 外毒素抗原和阳性血清最适浓度的选择试验结果
        3.3.3 阴性血清临界值的确定
        3.3.4 特异性试验
        3.3.5 待检血清的检测结果
        3.4 讨论
        3.4.1 选择ELISA检测方法的依据
        3.4.2 包被抗原
        3.4.3 结果判断
        3.4.4 质量控制指标
    第四章 伪结核棒状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4.1 材料
        4.1.1 菌株及病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仪器与设备
        4.2 方法
        4.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4.2.2 核酸的提取
        4.2.3 PCR扩增
        4.2.4 PCR扩增产物的鉴定及序列分析
        4.2.5 PCR特异性试验
        4.2.6 病料检测
        4.3 结果
        4.3.1 PCR扩增产物的鉴定
        4.3.2 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分析
        4.3.3 PCR方法的特异性鉴定
        4.3.4 采集病料的部分检测结果
        4.4 讨论
        4.4.1 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
        4.4.2 PCR快速检测
        4.4.3 建立的PCR方法与其他诊断方法的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基于PLD蛋白的伪结核棒状杆菌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伪结核棒状杆菌及羊干酪性淋巴结炎研究进展
        1.1 伪结核棒状杆菌概述
        1.1.1 形态结构及生理学特性
        1.1.2 耐药性
        1.1.3 感染
        1.1.4 机体抗细菌免疫反应
        1.2 伪结核棒状杆菌抗原蛋白研究进展
        1.2.1 PLD
        1.2.2 CP40
        1.2.3 其他抗原
        1.3 羊干酪性淋巴结炎概述
        1.3.1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1.3.2 国内外流行情况
        1.3.3 防控
        1.4 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4.1 病原学检测
        1.4.2 血清学检测
        1.4.3 分子生物学检测
        1.5 疫苗概述
        1.5.1 疫苗概述
        1.5.2 减毒活疫苗
        1.5.3 类毒素疫苗
        1.5.4 基于PLD和CP40 蛋白的疫苗
        1.5.5 亚单位疫苗
        1.6 间接ELISA检测方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简介
        1.6.1 间接ELISA检测方法
        1.6.2 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试验研究
    第二章 伪结核棒状杆菌pld和cp40 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2.1 材料
        2.1.1 菌株
        2.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2.2 方法
        2.2.1 细菌培养及基因组提取
        2.2.2 pld和cp40 基因克隆
        2.2.3 序列比对分析及遗传进化分析
        2.2.4 核苷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分析
        2.3 结果
        2.3.1 基因PCR扩增结果
        2.3.2 pld和cp40 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2.3.3 pld基因核苷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分析结果
        2.3.4 cp40 基因核苷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分析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PLD和 CP40 蛋白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检测方法建立及初步应用
        3.1 材料
        3.1.1 质粒与血清
        3.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3.2 方法
        3.2.1 重组质粒的构建
        3.2.2 重组蛋白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及表达形式分析
        3.2.3 重组蛋白纯化及复性
        3.2.4 重组蛋白免疫反应原性分析
        3.2.5 间接ELISA最佳工作条件的确定
        3.2.6 间接ELISA临界值的确定
        3.2.7 间接ELISA特异性试验
        3.2.8 间接ELISA灵敏性试验
        3.2.9 间接ELISA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
        3.2.10 间接ELISA符合率试验
        3.2.11 间接ELISA临床样本检测
        3.3 结果
        3.3.1 重组质粒的鉴定
        3.3.2 重组蛋白诱导表达最优条件
        3.3.3 重组蛋白表达形式分析及纯化
        3.3.4 重组蛋白免疫反应原性分析结果
        3.3.5 间接ELISA最佳工作条件
        3.3.6 间接ELISA临界值
        3.3.7 间接ELISA特异性试验结果
        3.3.8 间接ELISA灵敏性试验结果
        3.3.9 间接ELISA重复性试验结果
        3.3.10 间接ELISA符合率试验结果
        3.3.11 临床样本检测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基于PLD蛋白的伪结核棒状杆菌抗体胶体金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4.1 材料
        4.1.1 血清
        4.1.2 主要试剂仪器
        4.2 方法
        4.2.1 基于PLD蛋白的双抗原夹心法原理
        4.2.2 基于G蛋白的间接法原理
        4.2.3 基于兔抗山羊IgG的间接法原理
        4.2.4 胶体金与标记物结合的最佳p H值的确定
        4.2.5 最佳标记物用量的确定
        4.2.6 材料的预处理
        4.2.7 最佳检测线和质控线浓度
        4.2.8 胶体金试纸条组装
        4.2.9 胶体金试纸条判定标准
        4.2.10 胶体金试纸条特异性试验
        4.2.11 胶体金试纸条稳定性试验
        4.2.12 胶体金试纸条重复性试验
        4.3 结果
        4.3.1 基于PLD蛋白的双抗原夹心法结果
        4.3.2 基于G蛋白的间接法结果
        4.3.3 基于兔抗山羊IgG的间接法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四、用菌体凝集抑制试验诊断羊伪结核病(论文参考文献)

  • [1]陕南白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鉴定及灭活铝胶疫苗研制[D]. 蔡俊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3)
  • [2]羊伪结核和大肠杆菌病病原分离鉴定及其二联灭活苗的研制[D]. 王志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04)
  • [3]用菌体凝集抑制试验诊断羊伪结核病[J]. 赵宏坤,王春芬,张学富,周纬武,郭卫,孟凡武,孙国友. 中国畜禽传染病, 1996(01)
  • [4]羊伪结核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 霍宁宁,朱伟英,高洋,杨雯昱,岳进华,赵燕清,陈德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0)
  • [5]羊干酪性淋巴结炎诊断方法的研究[D]. 邢福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04)
  • [6]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 刘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7]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菌体凝集抑制试验[J]. 赵宏涛,薛梅,吕冰. 中国动物检疫, 2007(09)
  • [8]羊源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鉴定及其自制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初探[D]. 熊朝海.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6)
  • [9]羊干酪样淋巴结炎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其比较研究[D]. 王(韦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05)
  • [10]基于PLD蛋白的伪结核棒状杆菌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 尹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标签:;  ;  ;  ;  ;  

细菌凝集抑制试验诊断羊假结核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