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转二吸工艺生产检测报告

二转二吸工艺生产检测报告

一、二转二吸流程生产试验报导(论文文献综述)

葛喜臣,冯国忠[1](1995)在《用软锰矿治理硫酸尾气中SO2的试验研究及经济评价》文中提出研究用软锰矿的水悬浮液脱除一转一吸硫酸生产尾气中的SO2并副产工业硫酸标的工艺可行性。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将这种脱硫方法与改造为二转二吸流程以及传统的工业硫酸锰生产方法──硫酸法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杨四秦,张兴旺,自振华[2](2019)在《FD合金负压稳流型分酸器在铜冶炼烟气制酸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介绍了某铜冶炼厂配套的320kt/a烟气制酸装置中二吸塔分酸器改造的实践经验。描述了原管槽式分酸器的腐蚀情况,并对腐蚀原因进行分析及阐述了解决思路。从分酸均匀效果、生产技术指标、使用寿命和设备造价等几个方面,对原设计的管槽式分酸器与FD合金分酸器进行了综合比较,改造后的分酸器效果显着。

应美玕,吴维华[3](1978)在《年产二万吨酸洗净化二转二吸硫酸车间化工试车情况介绍》文中提出 一、前言陕西省莲花寺化工厂硫酸车间的生产规模为年产硫酸二万吨。由于建厂地点的具体条件限制,水源不充分,排污水条件差,而抚料(硫精砂)砷氟含量低,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采用了沸腾炉焙烧、酸洗净化、二转二吸的工艺流程。同时,由于该车间系在原化工厂内兴建,总图布置受到比较大的限制,故除排渣用的渣仓及贮酸罐,其余各工段呈一条线布置在宽60米、长166米的范

陈振兴[4](2002)在《高活性低温钒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应用基础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低温催化剂在硫酸生产中的重要性以及研制高活性低温催化剂的必要性。 研究了含碱金属元素的碳化母液对催化剂低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母液具有较好的低温助催化效果。当母液按,nk/nv=3.0添加时,催化剂在410℃的活性达到24.8%。调整nNa/nv到1.5,催化剂低温活性可提高到35.6%。通过添加Cs、Rb和Li盐,研究了其对催化剂低温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铯元素的低温助催化效果最好,当nCs/nv=0.6时,410℃催化活性达42.5%。铷元素对催化剂低温活性基本没有影响,所以宜将铷元素从碳化母液中分离出来,以提高有价元素利用率。锂元素也有较好的助催化作用,最佳nLi/nv为0.4,此时410℃催化活性为46%。此外,活性熔盐过多,会造成催化剂低温活性下降,适宜的nM/nv为4.5。 采用不同方法对碳化母液进行了简单精制,并在精液B的基础上,制备了Ls催化剂。该催化剂410℃催化活性达37.1%。差热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吸热峰和放热峰明显前移,说明催化剂熔点降低,更易在低温下反应。 在催化剂Ls的基础上,研究了超声空化对催化剂低温活性的影响。声空化效果与超声波发生器的功率、超声波“预处理”时间、物料温度和物料含水量有关。在SB2200型超声波清洗器中,催化剂湿物料经20min超声处理后才产生明显的声空化效果。而在SB3200型超声波清洗器中,声空化仅需10分钟,并且催化活性也相对提高。湿物料温度越高,声空化所需时间越短,最佳温度为60℃。物料含水量主要影响声空化的量。在Ls的基础上,应用超声空化技术制备了催化剂Ls-8。发现其在410℃活性为52.5%,350℃为4.2%。 应用等离子体技术研制了Ls-9催化剂。结果表明,等离子体使催化剂活化时间大大缩短,催化活性也随之有所增大。 采用差热分析方法研究了Ls-9催化剂低温活性高的原因。Ls-9催化剂在348.86℃有明显的吸热峰,表明催化剂活性组分开始熔融并起催化作用。该催化剂的轴向抗压强度为49.8N,径向抗压强度为50.3N。 应用分形几何对研制的高活性催化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着超声波和等离子体的应用,催化剂表面分形维数增加了。 提出了二氧化硫在Ls-9催化剂上催化氧化反应的三步反应机理,并推导出机理模型方程: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恤 l 凡吸、+。气+孚 ‘鸽(l一灼在无梯度反应器中,测定了催化反应的本征动力学数据,并通过Powell非,线性拟合,在380一520℃下进行了参数估值,得:凡=0.152e嘿,KZ=8 .18e鲁K3== 0 .22le,:。 在给出圆柱形催化剂内表面利用率的数值解法的基础上,结合三步反应机理模型,推导了圆柱形催化剂Ls一9的宏观动力学方程:1.2 、,夕 刀 一2一3 户口.气杨:=(l+吟,、2丁二-,一州-.产==========书‘人p。}P。.止‘K:报,sZD叮,o:(l一e)RT二2+二3、,,:+笋 ‘及J之.5 采用外热式固定床积分反应器,在反应温度”0410℃’、空速18005000h-,和50:进口浓度712%的反应条件下,测定了Ls一上502氧化反应宏观动力学数据,并对模型方程进行了参数估值,得到如下宏观动力学方程简易式: 1 18176恤== 3 .56xlo.e一几万- l刀)2误差分析表明,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赵永[5](2009)在《从火法炼锌焙烧烟尘中回收锌及其它有价金属的研究》文中指出火法炼锌的锌精矿在高温氧化焙烧过程中,会产出占加入总量20%的焙烧烟尘,该烟尘成分复杂,回收处理困难。目前应用于工业上的二次焙烧方法,存在着污染严重、流程长、成本高、综合回收率低等无法解决的问题。以焙烧烟尘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热酸浸出处理焙烧烟尘的新工艺,并在回收主金属锌的同时,综合回收其它有价金属,从而实现了焙烧烟尘的全湿法清洁生产工艺。同时,本论文还对新工艺的反应机理、动力学和工艺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对焙烧烟尘分别采用了浮选法、生物浸出法和热酸浸出法进行了探索性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浮选法处理过程中各产物中的有价金属更为分散,无法继续分离回收;生物浸出法存在着时间长,浸出率低,溶解的镉对细菌生长有影响等缺点。因此,前两种方法均不适合处理焙烧烟尘。系统研究了中性浸出焙烧烟尘的工艺条件、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最终确定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5℃,始酸浓度90g/l,液固比5:1,反应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锌的浸出率为71.29%,渣率54.84%,渣中含锌23.12%。动力学研究表明,该过程表观活化能为E=11.92kJ/mol,处于扩散控制步骤。深入研究了热酸浸出中性浸出渣的工艺条件、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最终确定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始酸浓度200g/1,反应温度95℃,液固比5:1,反应时间180min,二氧化锰加入量为理论量的0.6倍,在此条件下,锌浸出率为93.37%,渣含锌8.38%。动力学研究表明,该过程可用收缩核模型表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8.09kJ/mo1,说明反应处于化学控制步骤,[H+]及[Fe3+]对反应的影响级数分别为0.4、0.2,反应的宏观动力学方程为:1-(1-α)1/3=4.90[H+]0.4[Fe3+]0.2d0-exp(-48090/RT)t+A研究了针铁矿法对热酸浸出液进行除铁的工艺,并优化了工艺条件:pH=3.0,温度60℃,反应时间80min,空气流量为20L/min,在此条件下,浸出液除铁率99.5%以上,除铁液含铁小于0.1g/1。分别研究了焙烧烟尘综合回收铟、镉、铅及银等工艺。铟回收工艺包括预中和富集、铟渣酸浸、萃取及反萃取、置换等工序,并获得了品位为97.75%的海绵铟,铟的总回收率为92.66%。镉回收工艺包括浸出液净化除铜、铜镉渣的酸浸、酸浸液置换除铜、酸浸液置换除镉及粗镉熔铸等工序,可获得品位为98.45%的粗镉,镉总回收率为90.73%。铅及银回收采用浮选脱硫及碱熔工艺,可获得含铅98.29%,含银0.169%的粗铅,铅及银的总回收率分别为90.09%和94.14%。基于实验的结果,在葫芦岛锌厂进行了热酸浸出焙烧烟尘的扩大试验,并验证了实验结果,锌总浸出率为97.45%。以葫芦岛锌厂每年所产的焙烧烟尘量6.3万吨为基础,分析了焙烧烟尘中各主要成分的全流程走向,每年回收进入中浸液中的锌量为2.63万吨,总锌回收率为93.93%;回收粗镉394.9吨;粗铅2330吨(其中含铅2290吨、银3.86吨);海绵铟2.56吨。焙烧烟尘中主要有价金属损失有:锌进入浸出渣1.50%,进入除铁渣4.49%,其它0.08%;铅进入除铁渣3.90%,进入熔炼渣3.61%,其它2.40%;镉进入浸出渣0.11%,进入除铁渣中的2.89%,进入其它铜镉渣及镉渣0.53%;铟进入浸出渣0.89%,进入除铁渣4.17%,其它渣2.28%银进入熔炼渣1.74%,进入熔炼烟尘2.63%,其它1.49%。综上所述,本论文针对火法炼锌焙烧烟尘的特点,提出了热酸浸出的新工艺,通过实验系统地研究了该工艺的反应机理、动力学和最优化工艺条件,并通过扩大试验对该工艺进行了验证。该工艺有着流程短、成本低、综合回收率高的优点,它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与其它火法炼锌处理焙烧烟尘回收工艺相比,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和重要的意义。

邱珉[6](2009)在《铁碳微电解催化还原法处理铜冶炼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文中提出目前,铜冶炼废水的主要处理方式是石灰法等中和沉淀法。但是此类方法产生大量沉渣难以回收资源,造成二次污染,且处理过的废水硬度高影响回用。为铜冶炼废水治理寻求新的出路已经成为铜冶炼企业的重要任务。铁碳微电解催化还原法通过在单质铁中加入炭组成许多微原电池,增强了铁基体的还原性能和反应速率,从而加强铁对一些金属去除作用。试验用单一铁屑置换与铁碳微电解对废水的处理进行了比较,为考查对单一Cu2+、Pb2+、Zn2+的单独处理效果与影响因素,试验除对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铜)的实际废水进行试验外,还配制了含单一离子的模拟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对模拟废水和实际废水的处理,微电解都要比单一铁屑的处理效果明显要好,其中对模拟废水中Cu2+、Pb2+、Zn2+的去除率分别为94.7%、78.8%、58%,对实际废水中Cu2+、Pb2+、Zn2+的去除率分别为95.61%、91.8%、70.9%。微电解处理实际冶炼废水的最佳试验条件为:初始pH值为3,铁碳总量为5g/0.1L,铁炭质量比为1,无曝气,反应时间为30min。论文利用重金属水系羟合配离子平衡理论分析了Cu2+、Pb2+、Zn2+在不同pH值下的羟合配离子形态和溶解度。为进一步分析试验过程机理,对处理后的铁碳进行了SEM&EDS、XPS、XRD等测试分析。铁碳微电解法对酸性重金属铜冶炼废水的处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能为我国冶炼废水的处理难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贺菊香[7](2009)在《铅锌冶炼联合企业的技术优势》文中提出本文对我国铅锌企业工艺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铅锌冶炼工艺的特点,概括出了铅锌冶炼联合企业的技术优势。我国铅锌企业现状我国的铅锌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些已进行了多年的技术改造,整体生产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在向着大型化、环保、节能、经济的方向发展。但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不少铅锌企业,包括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仍然存在资源综合回收不高、生产成本高、污染环境等问题,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

上海硫酸厂[8](1967)在《二转二吸流程生产试验报导》文中研究指明 我厂一车间转化工段1、2转化系统原来是四段转化,中间设有内热交换器,二、四段采用空气冷激。广大职工通过毛主席着作的学习,形势敎育,思想觉悟大大提高,认识到多为国家增产硫酸,支援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大家提出了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把它改造成二次转化二次吸收的流程。这一建议曾遭到了厂内的“专家”、“权威”的极力反对。但是羣众是要革命的,他们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在党委的积极支持下,与这些“专家”、“权威”展开了七次

马樟源,侯伟娟,徐祖辉[9](1995)在《不锈钢在硫酸中的阳极保护》文中指出研究了超低碳不锈钢在沸腾稀硫酸中的阳极行为和保护效果,结果表明阳极保护后腐蚀速度降低千倍。详细地测定了不锈钢在98%和93%硫酸中的阳极过程和保护效果。提出合理选用参比电极和阴极材料的要点。选用铂作为参比电极,对铂电极的性能及其电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自研的SNW—2不锈钢作为主阴极材料具有理想的耐腐蚀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也被用于LSB高温浓硫酸泵等处。最后,阐述了国产和进口的阳极保护不锈钢管壳式酸冷却器在硫酸厂的使用情况和应注意的事项。

汤其香[10](1994)在《天然石膏制酸转化干吸工段设计与运行》文中认为窑内分解天然石膏制硫酸要求原料石膏含SO3≥40%;由于窑气SO2浓度低、处理气量大,且波动大而频繁,采用一转一吸加氨尾气回收工艺是合理的。介绍转化工序维持自热平衡、消除低温腐蚀所采取的措施,指出成品酸质量除色度外可达到工业硫酸一级品、优等品指标。

二、二转二吸流程生产试验报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转二吸流程生产试验报导(论文提纲范文)

(2)FD合金负压稳流型分酸器在铜冶炼烟气制酸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某铜冶炼厂一期原二吸塔分酸器使用情况
    1.1 制酸工艺流程
    1.2 管槽式分酸器使用情况
        1.2.1 管槽式分酸器结构
        1.2.2 管槽式分酸器故障情况
        1.2.3 管槽式分酸器腐蚀原因
        1.2.4 管槽式分酸器存在的不足
        1.2.5 解决管槽式分酸器不足的思路
2 FD合金负压稳流分酸器
    2.1 FD合金材质的耐腐蚀性介绍
    2.2 管槽式分酸器和FD合金负压稳流分酸器的结构及性能对比
        2.2.1 管槽式分酸器
        2.2.2 FD合金负压稳流分酸器
3 FD合金负压稳流分酸器的改造效果
4 结语

(4)高活性低温钒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硫酸工业催化剂发展概况
    1.2 低温型钒催化剂研究现状
        1.2.1 熔盐组分对催化剂低温活性的影响
        1.2.1.1 V_2O_5含量对催化剂低温活性的影响
        1.2.1.2 碱金属元素对催化剂低温活性的影响
        1.2.2 载体对催化剂低温活性的影响
    1.3 超声波在催化中的应用
        1.3.1 超声效应
        1.3.2 超声波在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
    1.4 等离子体在催化中的应用
        1.4.1 等离子体特性
        1.4.2 等离子体在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
    1.5 分形在多相催化剂中的应用
        1.5.1 催化剂表面与分形
        1.5.1.1 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
        1.5.1.2 催化剂表面上的反应
        1.5.2 催化剂的制备与分形
        1.5.3 多相催化中分形维数的测定方法
        1.5.3.1 吸附法
        1.5.3.2 图象法
        1.5.4 有待解决的问题
    1.6 SO_2催化氧化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研究进展
        1.6.1 钒催化剂的低温失活
        1.6.2 SO_2催化氧化反应机理与本征动力学
        1.6.3 SO_2催化氧化反应宏观动力学
    1.7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1.7.1 研究内容
        1.7.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实验研究方法
    2.1 实验原料
        2.1.1 精制硅藻土
        2.1.2 粗液
        2.1.3 硫磺
        2.1.1 其它化学试剂
    2.2 催化剂配比的确定
    2.3 催化剂制备工艺与设备
        2.3.1 制备工艺
        2.3.2 主要设备
    2.4 催化剂活性检测
        2.4.1 检测装置
        2.4.1 检测步骤
        2.4.3 活性计算
    2.5 SO_2浓度分析
        2.5.1 SO_2浓度分析方法
        2.5.2 SO_2浓度分析装置
        2.5.3 SO_2浓度分析所需试剂的配制
        2.5.3.1 I_2标准液的配制
        2.5.3.2 I_2标准液的标定
        2.5.3.3 淀粉指示液的配制
    2.6 其它气体组分浓度的计算
    2.7 粗液与精液的成分分析
    2.8 催化剂颗粒的强度检测
    2.9 催化剂的差热分析
    2.10 硅藻土和催化剂的形态与结构测定
第三章 助催化剂对低温型钒催化剂低温活性的影响
    3.1 粗液取代钾盐的催化剂低温活性
    3.2 碱金属元素的协同催化效应
        3.2.1 钠对催化剂低温活性的影响
        3.2.2 铯对催化剂低温活性的影响
        3.2.3 铷对催化剂低温活性的影响
        3.2.4 锂对催化剂低温活性的影响
    3.3 粗液的精制
    3.4 熔盐量对催化剂低温活性的影响
    3.5 催化剂的最佳配比及其低温活性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外场在高活性低温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
    4.1 超声效应在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
        4.1.1 研究方法
        4.1.2 催化剂制备
        4.1.3 超声波作用结果与讨论
        4.1.3.1 超声处理时间对催化剂低温活性的影响
        4.1.3.2 超声功率对催化剂低温活性的影响
        4.1.3.3 物料温度对催化剂低温活性的影响
        4.1.3.4 物料含水量对催化剂低温活性的影响
        4.1.4 超声波作用机理分析
        4.1.5 催化剂低温活性之比较
    4.2 等离子体在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
        4.2.1 催化剂制备
        4.2.2 等离子体快速活化结果与讨论
        4.2.2.1 放电功率对催化剂低温活性的影响
        4.2.2.2 时间对催化剂低温活性的影响
        4.2.3 制备方法对催化剂低温活性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催化剂物性检测结果与分析
    5.1 抗压强度
    5.2 扫描电镜
    5.3 差热分析
    5.4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分析
第六章 催化剂表面分形维数与催化性能
    6.1 催化剂表面分形维数的实验测定
    6.2 催化剂表面的自相似性
    6.3 催化剂表面分形维数与催化剂性能之间的关系
        6.3.1 制备方法对分形维数的影响
        6.3.2 分形维数与低温活性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SO_2氧化反应本征动力学研究
    7.1 动力学机理模型的推导
    7.2 本征动力学实验
        7.2.1 反应器的选择
        7.2.2 实验装置和流程
        7.2.3 外扩散影响的消除
        7.2.4 内扩散影响的消除
        7.2.5 实验条件
        7.2.6 实验结果
    7.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7.3.1 竞争模型的选择
        7.3.2 目标函数的确定
        7.3.3 Powell法非线性拟合
        7.3.4 优化模型的检验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SO_2氧化反应宏观动力学研究
    8.1 SO_2催化氧化反应的宏观过程
    8.2 催化剂内表面利用率的计算
        8.2.1 多孔介质中组分的有效扩散系数
        8.2.2 催化剂颗粒内部的物料衡算方程
        8.2.3 内表面利用率的数值解法
    8.3 宏观动力学方程的数学推导
    8.4 宏观动力学实验
        8.4.1 实验条件的选择
        8.4.1.1 实验流程
        8.4.1.2 外扩散影响的消除
        8.4.2 实验方案设计及实验数据
    8.5 实验数据处理
    8.6 宏观动力学方程简易式的确立
    8.7 宏观动力学模型的误差分析
    8.8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SO_2氧化反应本征动力学参数拟合主程序
附录2 博士期间的论文、奖励及主持的科研项目

(5)从火法炼锌焙烧烟尘中回收锌及其它有价金属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锌冶金综述
        1.1.1 锌生产发展概述
        1.1.2 锌的性质、主要化合物及用途
        1.1.3 炼锌原料
        1.1.4 锌的生产方法
    1.2 焙烧烟尘的回收方法综述
        1.2.1 二次焙烧及烟气治理工艺
        1.2.2 焙烧烟尘的制粒焙烧
        1.2.3 焙烧烟尘的循环利用
        1.2.4 其它含锌物料处理方法
    1.3 焙烧烟尘回收工艺存在的问题
        1.3.1 二次焙烧及烟气治理工艺存在的问题
        1.3.2 焙烧烟尘的循环利用存在的问题
        1.3.3 其它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
    1.4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前期研究
    2.1 焙烧烟尘的工艺矿物学分析
        2.1.1 试验试剂、设备及分析方法
        2.1.2 焙烧烟尘的化学成分分析
        2.1.3 焙烧烟尘的粒度分级
        2.1.4 焙烧烟尘的显微特性分析及物相分析
    2.2 浮选法处理焙烧烟尘的初探研究
        2.2.1 实验
        2.2.2 浮选过程基本原理
        2.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 生物浸出法处理焙烧烟尘的初探研究
        2.3.1 实验
        2.3.2 生物浸矿基本理论
        2.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 从焙烧烟尘中回收锌及其它有价金属流程的确定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性浸出处理焙烧烟尘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实验试剂、设备及装置
        3.2.2 实验方法及实验设计
    3.3 中性浸出处理焙烧烟尘的热力学分析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中性浸出处理焙烧烟尘的动力学研究
        3.4.2 搅拌速度对中性浸出过程的影响
        3.4.3 始酸浓度对中性浸出过程的影响
        3.4.4 液固比对中性浸出过程的影响
        3.4.5 粒度对中性浸出过程的影响
        3.4.6 反应时间对中性浸出过程的影响
        3.4.7 中性浸出处理焙烧烟尘的综合实验
        3.4.8 中性浸出渣的物相分析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热酸浸出处理中性浸出渣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
        4.2.1 实验原料、试剂及设备
        4.2.2 实验方法及实验设计
    4.3 热酸浸出处理中性浸出渣过程的理论分析
        4.3.1 热酸浸出铁酸锌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4.3.2 热酸浸出硫化锌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4.3.3 添加二氧化锰时热酸浸出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热酸浸出处理中性浸出渣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4.4.2 热酸浸出处理中性浸出渣的工艺研究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热酸浸出液除铁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
        5.2.1 实验原料、试剂
        5.2.2 实验设备及装置
        5.2.3 实验方法及实验设计
    5.3 热酸浸出液除铁过程的理论分析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1 终点pH值对除铁过程的影响
        5.4.2 反应温度对除铁过程的影响
        5.4.3 空气流量对除铁过程的影响
        5.4.4 反应时间对除铁过程的影响
        5.4.5 热酸浸出液除铁过程的综合实验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综合回收铟、镉、铅及银的工艺研究
    6.1 回收铟的工艺研究
        6.1.1 实验
        6.1.2 回收铟过程的理论分析
        6.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2 回收镉的工艺研究
        6.2.1 实验
        6.2.2 回收镉过程的理论分析
        6.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 回收铅、银的工艺研究
        6.3.1 实验
        6.3.2 回收铅、银过程的理论分析
        6.3.3 实验结果及讨论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热酸浸出焙烧烟尘的扩大试验研究
    7.1 引言
    7.2 热酸浸出焙烧烟尘的扩大试验
        7.2.1 试验
        7.2.2 试验结果与讨论
    7.3 全流程的主要成分走向的分析及技术经济指标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
致谢
作者简介

(6)铁碳微电解催化还原法处理铜冶炼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铜冶炼废水概述
        1.1.1 铜冶炼废水的来源及特征
        1.1.2 铜冶炼废水的危害
        1.1.3 铜冶炼废水治理技术现状
        1.1.4 云铜废水概述
    1.2 铁碳微电解法的原理及应用
        1.2.1 微电解的作用原理
        1.2.2 微电解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1.2.3 铁碳微电解法的工艺影响因素及设计参数
        1.2.4 铁碳微电解法在应用中的优缺点
    1.3 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水样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药品
    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内容与方法
        2.3.1 试验用水的配制
        2.3.2 试验装置
        2.3.3 试验流程与方法
        2.3.4 试验分析方法
第三章 铁碳微电解法处理模拟重金属废水的试验研究
    3.1 单一铁屑处理模拟废水试验
        3.1.1 单一铁屑单因素试验分析
        3.1.2 单一铁屑最佳条件试验分析
    3.2 铁碳微电解法处理模拟废水试验
        3.2.1 铁碳微电解单因素试验分析
        3.2.2 铁碳微电解最佳条件试验分析
    3.3 试验结果综合讨论
第四章 铁碳微电解法处理实际铜冶炼废水的试验研究
    4.1 单一铁屑处理实际冶炼废水试验
        4.1.1 单一铁屑单因素试验分析
        4.1.2 单一铁屑最佳条件试验分析
    4.2 铁碳微电解法处理实际冶炼废水试验
        4.2.1 铁碳微电解单因素试验分析
        4.2.2 铁碳微电解最佳条件试验分析
    4.3 试验结果综合讨论
第五章 试验过程机理分析
    5.1 试验废水体系重金属浓度变化分析
        5.1.1 pH值对Cu~(2+)、Pb~(2+)、Zn~(2+)羟合离子形态的影响
        5.1.2 pH值对Cu(OH)_2、Pb(OH)_2、Zn(OH)_2溶解度的影响
        5.1.3 其它因素对重金属浓度的影响
    5.2 铁炭表面特征分析
        5.2.1 铁表面特征分析
        5.2.2 活性炭表面特征分析
    5.3 铁碳微电解反应机理分析
        5.3.1 微电解对Cu~(2+)催化还原原理讨论
        5.3.2 微电解对置换反应的动力学影响
        5.3.3 金属离子的竞争反应分析
        5.3.4 微电解除重金属的其他机理
    5.4 实际废水特征对微电解反应的影响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问题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7)铅锌冶炼联合企业的技术优势(论文提纲范文)

我国铅锌企业现状
    1. 铅锌冶炼企业规模较小。
    2.技术装备相对落后。
    3.再生资源利用率低。
    4.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5.技术经济指标偏低。
铅锌冶炼工艺技术简介
    1. 铅冶炼。
    2. 锌冶炼。
铅锌冶炼联合企业的技术优势
    1.原料适用性好。
    2. 环保好。
    3. 能耗低, 生产成本低。
    4. 主金属回收率高。
    5. 铟富集比高。

四、二转二吸流程生产试验报导(论文参考文献)

  • [1]用软锰矿治理硫酸尾气中SO2的试验研究及经济评价[J]. 葛喜臣,冯国忠. 硫酸工业, 1995(03)
  • [2]FD合金负压稳流型分酸器在铜冶炼烟气制酸中的应用[J]. 杨四秦,张兴旺,自振华. 硫酸工业, 2019(09)
  • [3]年产二万吨酸洗净化二转二吸硫酸车间化工试车情况介绍[J]. 应美玕,吴维华. 陕西化工, 1978(04)
  • [4]高活性低温钒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 陈振兴. 中南大学, 2002(04)
  • [5]从火法炼锌焙烧烟尘中回收锌及其它有价金属的研究[D]. 赵永. 东北大学, 2009(06)
  • [6]铁碳微电解催化还原法处理铜冶炼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D]. 邱珉. 昆明理工大学, 2009(03)
  • [7]铅锌冶炼联合企业的技术优势[J]. 贺菊香. 中国有色金属, 2009(23)
  • [8]二转二吸流程生产试验报导[J]. 上海硫酸厂. 硫酸工业, 1967(01)
  • [9]不锈钢在硫酸中的阳极保护[J]. 马樟源,侯伟娟,徐祖辉. 硫磷设计, 1995(02)
  • [10]天然石膏制酸转化干吸工段设计与运行[J]. 汤其香. 硫磷设计, 1994(04)

标签:;  ;  ;  

二转二吸工艺生产检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