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血凝试验在猪瘟抗体监测中的应用

间接血凝试验在猪瘟抗体监测中的应用

一、应用间接血凝试验监测猪瘟抗体(论文文献综述)

王旭[1](2020)在《检测猪瘟病毒E0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建立及其初步应用》文中指出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给世界各国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猪瘟病毒是有囊膜的单股RNA病毒,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及边界病病毒同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成员。猪瘟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存在3个基因型,每个基因型具有3至4个亚基因型。目前,国内虽然采用猪瘟弱毒疫苗免疫接种有效地防控了该病的传播流行,但是猪瘟依然是严重影响我国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疫病。监测猪群中猪瘟的抗体水平、及时掌握猪群的感染情况及评价疫苗免疫的效果,对于防控猪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E2亚单位疫苗在国内的逐渐推广应用,传统抗体检测方法已无法有效区分亚单位E2疫苗抗体和野毒抗体。为了监测猪群中猪瘟疫苗抗体水平,有效区分亚单位E2疫苗抗体和野毒抗体,本研究建立了基于E0蛋白的检测猪瘟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本研究应用RT-PCR技术扩增了猪瘟病毒的E0基因片段,并将其分别克隆到pGEX-4T-1与pET-28a载体,获得了pGEX-4T-1-E0与pET-28a-E0重组表达质粒。以IPTG诱导表达纯化的GST-E0和His-E0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猪瘟病毒E0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采用方阵滴定法,确定出GST-E0抗原和His-E0抗原的最佳包被量分别为50 ng/孔和100 ng/孔,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60倍。对80份猪瘟阴性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与统计学分析,确定出GST-E0和His-E0重组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的临界值分别为0.167和0.176。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GST-E0和His-E0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均具有特异、敏感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应用GST-E0和His-E0的间接ELISA方法及IDEXX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平行检测88份猪血清样品,结果显示,基于GST-E0和His-E0的间接ELISA方法与IDEXX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符合率分别为78.41%和84.09%。以猪瘟病毒接毒细胞为抗原,应用免疫荧光试验(IFA)对His-E0间接ELISA和IDEXX检测试剂盒检出的阴性与阳性血清样品进行了验证,结果IFA与His-E0间接ELISA方法的符合率为93.18%;IFA与IDEXX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0.91%,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用于检测猪瘟抗体的基于His-E0的间接ELISA方法与IDEXX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具有相似的准确性。该研究结果为猪瘟抗体监测,鉴别E2亚单位疫苗免疫后的猪群中是否存在野毒感染提供了技术手段。

吴其彪,田娟娟,谭春萍,黄百花,刘文娟,陆芹章[2](2011)在《仔猪抗E2抗体水平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寻找一种更具针对性、更为可靠的仔猪猪瘟抗体水平检测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间接ELISA、间接血凝试验(IHA),对广西某猪场的90份已超免的不同阶段仔猪血清进行抗猪瘟E2抗体和猪瘟全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在间接ELISA试验中,阳性样品数为86份,占总样品比例的95.56%;间接血凝试验结果效价在1∶16以上(含1∶16)的血清样品为88份,占总样品比例的97.78%,两者差异不显着。【结论】仔猪血清中确实存在具有保护性的抗E2抗体,以间接ELISA检测抗E2抗体来监测猪瘟免疫水平是可行的,这为猪瘟免疫水平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也为制定免疫程序提供了科学依据。

梁仕岩,汤德元,黄涛,徐健,王彬[3](2009)在《猪瘟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2002)将猪瘟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在我国《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中CSF也被列为一类传染病。国家对猪瘟的预防和控制一直都十分重视,尽管我国很早就研制成功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并在预防猪瘟的发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流行形式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形的地区性散发性流行,出现了所谓的非典型猪瘟、温和型猪瘟等,以及在出现上述种种迹象的地区和猪场往往同时表现无法解释的免疫失败。当前,猪瘟仍是世界养猪业的一大威胁,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文中主要从临床症状、动物接种、病毒分离、血清学、细胞检测、分子生物学方面对猪瘟诊断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为猪瘟的诊断建立提供参考。

李娇,王金良,沈志强[4](2013)在《猪瘟抗体的几种常用检测方法概述》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猪瘟免疫失败常有发生,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猪瘟抗体检测能准确掌握猪群的猪瘟抗体水平,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评价、猪瘟免疫程序制定、猪瘟流行状态监测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猪瘟抗体中和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体金免疫技术等常用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其优缺点进行全面论述,为各级兽医部门及养殖户寻找和建立适合自身的抗体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马强,任巧玲,邢宝松,盛卫东,郭红霞[5](2011)在《仔猪猪瘟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研究》文中提出为合理制定仔猪的免疫程序,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研究了仔猪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结果表明:仔猪出生后1~28d血清抗体水平较高,其中7~14d血清抗体水平最高,保护率达到了100%,14d以后血清抗体水平降低,42d时血清抗体保护率已经降到了55%。在仔猪28日龄断奶的猪场,若不进行超前免疫,30日龄是较佳的首免日期。

慕国辉[6](2013)在《规模化猪场仔猪猪瘟免疫主要相关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猪瘟(Classicalswinefever,CSF)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最主要传染病之一,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于猪瘟的防制,以疫苗免疫预防为主。规模化猪场中,由于猪瘟母源抗体及前期其它疫苗免疫的影响,导致仔猪猪瘟疫苗免疫往往效果不佳。本试验通过猪瘟正向间接血凝(IHA)和ELISA方法对仔猪进行猪瘟抗体检测。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1.评价猪瘟超前免疫与非超前免疫的效果通过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超前免疫组与非超前免疫组仔猪5~65日龄猪瘟抗体,结果显示:母猪抗体水平相同时,超前免疫方法免疫的仔猪抗体水平在5~35日龄间高于非超前免疫组,其中15和25日龄时,相同母猪抗体水平的后代仔猪的抗体水平差异极显着(P<0.01),说明超前免疫能诱导仔猪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G1和G2组采用超前免疫方法,5日龄抗体分别为26.7和24.8,差异显着(P<0.05),而25日龄以后,各点无显着差异,G2组抗体升高幅度远远大于G1组,说明超前免疫对母源抗体较低的仔猪免疫效果更好。此外,超前免疫组25和45日龄圆环病毒抗体平均OD值及阳性率显着低于非超前免疫组,这是否与超前免疫的影响有关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2.猪瘟母源抗体的检测通过间接血凝试验检测5~65日龄仔猪猪瘟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结果显示:仔猪母源抗体在0~35日龄下降速度较慢,而随着日龄的增加其下降速度也加快,经数据回归分析,得出母源抗体衰减呈非线性变化,而是呈类似抛物线的变化规律。因此仔猪母源抗体半衰期并不能准确揭示仔猪整个生长过程的母源抗体的消减规律,而应根据不同水平的母源抗体变化曲线确定仔猪抗体水平。本试验中母源抗体平均效价为27时,仔猪母源抗体在45d下降至临界值24;母源抗体平均效价为210和29时,仔猪母源抗体在60d下降至临界值24。3.不同母源抗体对仔猪猪瘟疫苗免疫的影响分别在母源抗体为24、25、26、27、28和29水平下免疫猪瘟疫苗,通过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及阻断ELISA方法检测各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在母源抗体为24、25、26、27、28和29水平下免疫猪瘟疫苗后,抗体升高率分别为100%、87.5%、72.2%、47.1%、0和0,免疫后抗体平均滴度26.8、26.6、27.2、27.4、26.5和26.9。4.其它疫苗免疫对猪瘟疫苗免疫的干扰本试验通过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PCV2、PRRSV和FMDV疫苗免疫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蓝耳弱毒疫苗对猪瘟疫苗免疫有显着干扰,两种疫苗同时免疫或间隔1周免疫猪瘟抗体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而间隔两周以上免疫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因此建议两种疫苗免疫间隔时间至少为14d;圆环病毒灭活疫苗和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不论间隔多久均对猪瘟疫苗免疫无干扰作用。

张蕾[7](2017)在《2010-2015年马鞍山市畜禽五种疫病免疫效果评价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猪O型口蹄疫、猪瘟以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危害严重,流行广泛的动物疫病,是属于我国明确规定的一类疫病,也是OIE规定的必须通报的疫病。疫苗免疫接种是我国防疫动物重大疫病的主要手段,免疫抗体检测是评价疫苗免疫效果的有效方法。通过科学的免疫抗体检测可以及时发现疫病免疫的薄弱环节,有效预告疫病的暴发和流行,保障疫病免疫接种的质量,避免大规模的畜禽生产损失,对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评估2010年至2015年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猪O型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疫苗免疫效果,本试验分别采集了5783份鸡、672份鸭、230份鹅、30份鹌鹑、以及5736份猪血清样品,采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鸡、鸭、鹌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免疫效果,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猪O型口蹄疫、猪瘟的免疫效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效果,从不同年限,不同日龄,不同养殖规模等角度对五种疫病的免疫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如下:1、2010年至2015年间,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合格率在78.58%-90.10%之间,平均合格率为82.70%;新城疫免疫合格率在81.10%-100.00%之间,平均合格率为89.35%;猪O型口蹄疫免疫合格率在88.61%-92.47%之间,平均合格率为91.13%;猪瘟免疫合格率在70.46%-95.45%之间,平均合格率为88.9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合格率在69.35%-92.02%之间,平均合格率为82.55%。2、不同日龄阶段,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合格率在72.03%-99.17%之间,平均合格率为90.15%;新城疫免疫合格率在76.29%-98.44%之间,平均合格率为89.11%;猪O型口蹄疫免疫合格率在60.89%-98.75%之间,平均合格率为84.06%;猪瘟免疫合格率在68.87%-97.50%之间,平均合格率为87.09%;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合格率在68.30%-99.87%之间,平均合格率为82.59%。3、不同养殖规模下,高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合格率在72.90%-91.13%之间,平均合格率为81.74%;新城疫免疫合格率在69.47%-92.36%之间,平均合格率为85.42%;猪O型口蹄疫免疫合格率在53.98%-86.73%之间,平均合格率为76.46%;猪瘟免疫合格率在85.06%-89.38%之间,平均合格率为87.15%;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合格率在72.57%-91.25%之间,平均合格率为82.33%。以上研究结果表明,1、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猪O型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五种疫病总体免疫状况良好,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均高于80%,达到我国农业部规定标准。2、2010年至2015年各年,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猪O型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效果较好,均达到国家标准,但免疫抗体检测合格率不随年限的增长而逐渐升高或降低,各年免疫抗体检测合格率差异不显着。3、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的免疫效果较好,抗体检测合格率均高于国家标准,且基本随日龄的增加而升高;猪O型口蹄疫、猪瘟以及高致病性猪蓝耳在低日龄群体(日龄小于100天)中免疫效果较差,抗体免疫合格率均低于国家标准。其余日龄条件下免疫抗体合格率波动不大,但都超过农业部规定标准。4、新城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抗体检测合格率基本与养殖规模成正比,且各养殖规模下免疫效果较好,合格率均大于国家标准;不同养殖规模下猪O型口蹄疫、猪瘟以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平均免疫水平较高,均达到国家标准,但此两种疫病的抗体检测合格率受养殖规模影响较小。

陆芹章,张超,钟勤,廖荣秋[8](2005)在《猪母乳抗E2抗体水平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实验对采至广西某猪场的270份母乳奶样,应用间接ELISA和间接血凝试验,分别对其进行了抗猪瘟E2抗体水平和猪瘟全抗体水平的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在270份样品中,间接ELISA检测呈阳性的(即含有抗E2抗体的)占总样品的94.45%,而间接血凝试验检测出这些样品的效价在1∶16以上(具有保护力的)高达97.78%。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该猪场母猪在哺育阶段的母乳含有抗E2抗体,仔猪能从母乳获得抗体,从而获得对猪瘟的免疫力。从两个试验的检测结果对照可知,两个数据差异不显着,说明用间接ELISA检测抗E2抗体、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猪瘟抗体来监测猪瘟抗体免疫水平是可行的。本实验进一步论证了E2抗体就是猪瘟的保护性抗体,同时为监测猪瘟开创了一种新的可行方法,这对监测猪瘟真正的免疫水平,帮助猪场制定有效的免疫程序具有很现实的重要的意义。

覃军,梁珠民,李军成[9](2015)在《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抗体监测与免疫效果分析》文中提出为了解某规模化猪场猪瘟、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等猪场主要疫病的免疫效果,采集该猪场不同猪群80份血清样品,用间接血凝试验方法检测猪瘟和口蹄疫的抗体水平,用ELISA方法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阳性率。检测结果,该场猪瘟抗体合格率达100.0%,口蹄疫抗体合格率达83.8%,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阳性率为46.0%,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阳性率为40.0%。表明该猪场现行的猪瘟、口蹄疫免疫程序是可行的,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免疫程序需要进一步优化。

蔡旭旺[10](2006)在《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诊断方法与灭活疫苗的研究》文中指出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该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养猪业的一种重要细菌性疾病。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但目前仍没有对副猪嗜血杆菌进行系统研究的报道。本研究对副猪嗜血杆菌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和灭活疫苗进行研究,为我国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基础研究以及我国对于该病的诊断、预防与控制奠定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关于我国的病原学调查 从全国十五个省市送本室检测的疑似患多发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的病料中分离到281株细菌,通过细菌形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及PCR鉴定最终确定为副猪嗜血杆菌。对从2003年6月到2004年12月送我室检测的828例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有183例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高达22.1%,表明该菌在我国广泛流行。对本室分离的所有副猪嗜血杆菌按琼脂扩散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血清学分型方法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我国以血清4型(24.2%)和5型(19.2%)最为流行,其次为13型(12.5%)、14型(7.1%)和12型(6.8%),另外有12.1%的分离菌株不能进行血清学分型。该结果为我国对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2.副猪嗜血杆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以本室分离鉴定的副猪嗜血杆菌MD0322株和SH0165株为代表菌株对该菌的各种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对不同固体培养基的比较发现该菌在TSA固体培养基和TM/SN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对不同液体培养基的比较发现该菌在TSB液体培养基、TMB液体培养基和BHI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最好。副猪嗜血杆菌在TSB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显示培养16~18h活菌数达到最高峰,随后大幅下降。副猪嗜血杆菌在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和TSB液体培基中4℃保存的存活曲线显示该菌在以上介质中每保存一天时间其活菌数均要下降一个对数值左右,说明副猪嗜血杆菌通常不能采用单纯的平板菌落计数法活菌计数。本研究提出的分光光度计测定法合理地解决了副猪嗜血杆菌即时计数的问题,为该菌各种动物实验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3.副猪嗜血杆菌抗体间接血凝试验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我国血清学调查 将副猪嗜血杆菌经超声波破碎处理后的产物致敏醛化鞣酸化红细胞,建立间接血凝试验用于检测副猪嗜血杆菌抗体。采用该法对副猪嗜血杆菌15种血清型标准血清的检测结果都为阳性;对猪瘟、口蹄疫、圆环病毒、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气喘病、猪链球菌、猪肺疫巴氏杆菌、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及胸膜肺炎等病原的标准阳性血清的检测结果全为阴性,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本检测

二、应用间接血凝试验监测猪瘟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间接血凝试验监测猪瘟抗体(论文提纲范文)

(1)检测猪瘟病毒E0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建立及其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猪瘟的基因组结构及形态结构
    1.2 猪瘟病毒的理化学特性及培养特性
    1.3 猪瘟病毒编码的主要蛋白及功能
    1.4 CSFV基因型的地理分布
    1.5 CSFV感染的流行情况
    1.6 猪瘟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7 猪瘟实验室诊断方法
    1.8 猪瘟的防治
第二章 CSFV E0 基因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检测CSFV E0 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仔猪抗E2抗体水平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间接ELISA工作滴度的确定
    1.3 间接ELISA检测仔猪血清抗E2抗体
    1.4 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仔猪血清猪瘟全抗体
2 结果与分析
    2.1 间接ELISA工作滴度
    2.2 间接ELISA检测仔猪血清抗E2抗体的结果
    2.3 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仔猪血清猪瘟全抗体的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3)猪瘟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诊断
2 动物接种试验
    2.1 猪体回归感染试验
    2.2 家兔交互免疫试验
3 病毒分离鉴定
4 血清学诊断方法
    4.1 琼脂扩散试验 (AGP)
    4.2 荧光抗体试验 (FAT)
    4.3 间接血凝试验 (IHA)
        4.3.1 正向间接血凝试验
        4.3.2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4.4 中和试验
        4.4.1 兔体中和试验
        4.4.2 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 (FAVN)
        4.4.3 过氧化物酶联中和试验 (NPLA)
    4.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4.6 免疫胶体金技术
    4.7 金标卡诊断
5 细胞检查法
    5.1 新城疫病毒强化法 (Exaltation of NDV)
    5.2 髓细胞检查法 (medullogram test)
6 免疫酶测定技术或酶标记抗体诊断法
7 单克隆抗体鉴别诊断
8 单克隆抗体免疫过氧化物酶试验鉴别瘟病毒属病毒
9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9.1 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 (RT-PCR) 技术
    9.2 核酸探针技术诊断
    9.3 基因芯片技术诊断

(4)猪瘟抗体的几种常用检测方法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间接血凝试验 (IHA)
2 中和试验
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3.1 间接ELISA
    3.2 阻断 (竞争) ELISA
    3.3 斑点ELISA (Dot-ELISA)
4 胶体金技术
    4.1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 (DIGFA)
    4.2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GICA)
5 结语

(5)仔猪猪瘟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猪
        1.1.2 检测试剂
        1.1.3 试验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检测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6)规模化猪场仔猪猪瘟免疫主要相关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猪瘟防治的研究进展
        1.1 我国猪瘟的发生特点与流行形势
        1.1.1 当前猪瘟流行的特点
        1.1.1.1 温和发病及持续性感染
        1.1.1.2 免疫耐受及胎盘感染
        1.1.1.3 免疫力低下
        1.1.1.4 与病毒及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
        1.2 猪瘟持续存在的原因
        1.2.1 流性毒株的变异
        1.2.2 猪瘟持续感染
        1.2.3 免疫程序的混乱
        1.2.4 母源抗体的干扰
        1.2.5 免疫抑制疾病的影响
        1.3 猪瘟诊断研究进展
        1.3.1 抗原检测方法
        1.3.1.1 病毒分离和动物回归试验
        1.3.1.2 冰冻组织切片直接荧光抗体试验(FAT)
        1.3.1.3 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3.1.4 PCR方法
        1.3.1.5 兔体交叉免疫试验
        1.3.1.6 细胞培养直接免疫荧光试验
        1.3.1.7 猪瘟病毒直接蚀斑法
        1.3.2 抗体检测方法
        1.3.2.1 免疫荧光抗体中和试验
        1.3.2.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3.2.3 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
        1.3.2.4 微量蚀斑减数试验
        1.4 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1.4.1 传统疫苗
        1.4.2 病毒活载体疫苗
        1.4.3 亚单位疫苗
        1.4.4 标记疫苗
        1.4.5 口服疫苗
        1.4.6 基因疫苗
        1.5 猪瘟超前免疫研究进展
        1.6 猪瘟防制研究进展
        1.6.1 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
        1.6.2 定期进行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监测
        1.6.3 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
        1.6.4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免疫力
试验研究
    第二章 猪瘟超前免疫与非超前免疫的效果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1.1 试验疫苗
        2.1.1.2 试验动物
        2.1.1.3 诊断试剂
        2.1.1.4 试验仪器
        2.1.2 方法
        2.1.2.1 试验动物分组
        2.1.2.2 免疫方法
        2.1.2.3 采血及血清制备
        2.1.2.4 抗体检测
        2.1.2.5 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操作步骤
        2.2 结果
        2.2.1 猪瘟抗体水平
        2.2.2 圆环病毒抗体水平
        2.2.3 FMDV抗体水平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猪瘟母源抗体的检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1.1 疫苗
        3.1.1.2 诊断试剂
        3.1.1.3 试验用猪
        3.1.2 方法
        3.1.2.1 试验分组
        3.1.2.2 采血及血清制备
        3.1.2.3 猪瘟抗体检测
        3.1.2.4 操作步骤
        3.2 结果
        3.2.1 母源抗体消减规律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水平母源抗体对仔猪猪瘟疫苗免疫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1.1 试验疫苗
        4.1.1.2 诊断试剂
        4.1.1.3 试验用猪
        4.1.2 方法
        4.1.2.1 试验分组
        4.1.2.2 免疫方法
        4.1.2.3 采血及血清制备
        4.1.2.4 猪瘟抗体检测
        4.1.2.5 猪瘟正向间接血凝操作步骤
        4.1.2.6 IDEXX猪瘟抗体检测试剂盒操作步骤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其它疫苗免疫对仔猪猪瘟疫苗免疫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1.1 试验用疫苗
        5.1.1.2 诊断试剂
        5.1.1.3 试验验动物
        5.1.2 方法
        5.1.2.1 PRRSV疫苗免疫对猪瘟疫苗免疫的影响研究分组及免疫
        5.1.2.2 PCV疫苗免疫对猪瘟疫苗免疫的影响研究分组及免疫
        5.1.2.3 FMDV疫苗免疫对猪瘟疫苗免疫的影响研究分组及免疫
        5.1.2.4 猪瘟抗体检测
        5.2 结果
        5.2.1 PRRSV疫苗免疫对猪瘟疫苗免疫的影响检测结果
        5.2.2 PCV疫苗免疫对猪瘟疫苗免疫的影响检测结果
        5.2.3 FMDV疫苗免疫对猪瘟疫苗免疫的影响检测结果
        5.3 讨论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表
致谢
作者简介

(7)2010-2015年马鞍山市畜禽五种疫病免疫效果评价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和符号清单
文献综述
    1 畜禽主要疫病概述
        1.1 高致病性禽流感
        1.1.1 病原学
        1.1.2 流行病学
        1.1.3 危害性
        1.1.4 防控措施
        1.2 新城疫
        1.2.1 病原学
        1.2.2 流行病学
        1.2.3 危害性
        1.2.4 防控措施
        1.3 猪O型口蹄疫
        1.3.1 病原学
        1.3.2 流行病学
        1.3.3 危害性
        1.3.4 防控措施
        1.4 猪瘟
        1.4.1 病原学
        1.4.2 流行病学
        1.4.3 危害性
        1.4.4 防控措施
        1.5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1.5.1 病原学
        1.5.2 流行病学
        1.5.3 危害性
        1.5.4 防控措施
    2.畜禽疫病免疫抗体检测
        2.1 我国疫病检测现状
        2.1.1 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基本健全
        2.1.2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2.1.3 监测方案更加科学
        2.1.4 监测能力持续增强
        2.2 不同疫病免疫抗体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2.2.1 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
        2.2.2 猪O型口蹄疫
        2.2.3 猪瘟
        2.2.4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3 结语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血清样品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实验器材和设备
    1.2 方法
        1.2.1 血液样品采集
        1.2.2 抗体检测方法
        1.2.3 数据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高致病性禽流感
    2.2 新城疫
    2.3 猪O型口蹄疫检测结果
    2.4 猪瘟检测结果
    2.5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检测结果
3.讨论
    3.1 高致病性禽流
    3.2 新城疫
    3.3 猪O型口蹄疫
    3.4 猪瘟
    3.5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附录

(9)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抗体监测与免疫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 1材料
    1. 2方法
    1. 3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 1猪瘟抗体检测结果
    2. 2口蹄疫抗体检测结果
    2. 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检测结果
    2. 4 PCV - 2抗体检测结果
3讨论与结论

(10)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诊断方法与灭活疫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Abbreviation)
第1章 文献综述
    前言
    1.1 病原学研究进展
        1.1.1 细菌分离鉴定与培养的研究
        1.1.2 细菌菌体结构的研究
        1.1.3 血清学分型的研究
        1.1.4 动物感染试验的研究
        1.1.5 分子生物学研究
    1.2 临床学研究进展
        1.2.1 病原学诊断方法研究
        1.2.2 血清学诊断方法研究
        1.2.3 病理变化和致病机理研究
        1.2.4 治疗与防制研究
    1.3 免疫与疫苗研究进展
    1.4 总结与展望
第2章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与流行病学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病料来源
        2.1.2 细菌菌种
        2.1.3 阳性血清
        2.1.4 载体与质粒
        2.1.5 主要药品与试剂盒
        2.1.6 主要培养基及其配制
        2.1.7 主要溶液的配制
        2.1.8 主要实验器材
    2.2 实验方法
        2.2.1 病原菌的分离
        2.2.2 革兰氏染色镜检
        2.2.3 生化鉴定
        2.2.4 PCR检测
        2.2.5 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检测
        2.2.6 PCR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2.2.7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氯化钙法)
        2.2.8 连接产物的转化
        2.2.9 质粒提取(改良的碱裂解法)
        2.2.10 16S rRNA扩增产物的测序
        2.2.11 标准血清的制备
        2.2.12 分离菌株血清学分型抗原的制备
        2.2.13 琼脂扩散试验血清学分型方法
        2.2.14 间接血凝试验血清学分型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
        2.3.2 其它细菌的分离鉴定
        2.3.3 标准阳性血清的制备
        2.3.4 我国副猪嗜血杆菌病原学调查
    2.4 讨论
        2.4.1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3.4.2 副猪嗜血杆菌与其它细菌的混合感染
        2.4.3 我国副猪嗜血杆菌病原学调查
第3章 副猪嗜血杆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细菌菌种
        3.1.2 实验动物
        3.1.3 主要药品与试剂盒
        3.1.4 主要培养基及其配制
        3.1.5 主要溶液的配制
        3.1.6 主要实验器材
    3.2 实验方法
        3.2.1 副猪嗜血杆菌培养基的选择
        3.2.2 副猪嗜血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3.2.3 副猪嗜血杆菌在不同条件下保存时间的测定
        3.2.4 副猪嗜血杆菌在不同溶液中生存时间的测定
        3.2.5 副猪嗜血杆菌活菌数与OD值关系的测定
        3.2.6 细菌的平板菌落计数
        3.2.7 动物感染试验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副猪嗜血杆菌的培养基
        3.3.2 副猪嗜血杆菌的生长曲线
        3.3.3 副猪嗜血杆菌的菌种保存
        3.3.4 副猪嗜血杆菌在不同溶液中的存活时间
        3.3.5 副猪嗜血杆菌在PBS溶液中的OD值与活菌数的关系
        3.3.6 动物感染试验
    3.4 讨论
        3.4.1 副猪嗜血杆菌的培养基
        3.4.2 副猪嗜血杆菌的生长曲线
        3.4.3 副猪嗜血杆菌的菌种保存
        3.4.4 副猪嗜血杆菌的细菌计数方法
        3.4.5 动物感染试验
第4章 副猪嗜血杆菌抗体间接血凝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4.1 实验材料
        4.1.1 试验用血清
        4.1.2 试验用疫苗
        4.1.3 实验动物
        4.1.4 主要药品与试剂盒
        4.1.5 主要培养基及其配制
        4.1.6 主要溶液的配制
        4.1.7 主要实验器材
    4.2 实验方法
        4.2.1 新鲜绵羊红细胞的制备
        4.2.2 间接血凝用抗原的制备
        4.2.3 绵羊红细胞的醛化
        4.2.4 醛化红细胞的鞣酸化
        4.2.5 鞣酸化红细胞的致敏
        4.2.6 最佳反应条件的确定
        4.2.7 间接血凝试验操作步骤与结果判定
        4.2.8 临床应用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红细胞醛化的最适条件
        4.3.2 抗原最适工作浓度的选择
        4.3.3 特异性试验
        4.3.4 敏感性试验
        4.3.5 检测结果判定标准
        4.3.6 重复性试验
        4.3.7 保存期试验
        4.3.8 我国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学调查
    4.4 讨论
        4.4.1 间接血凝试验用红细胞
        4.4.2 间接血凝试验用抗原
        4.4.3 间接血凝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4.4 我国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学调查
第5章 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的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细菌菌种
        5.1.2 标准血清
        5.1.3 实验动物
        5.1.4 试验用灭活疫苗
        5.1.5 主要药品与试剂盒
        5.1.6 主要培养基及其配制
        5.1.7 主要试剂的配制
        5.1.8 主要实验器材
    5.2 实验方法
        5.2.1 细菌计数方法
        5.2.2 动物感染试验
        5.2.3 病理切片的制作
        5.2.4 疫苗菌株的筛选
        5.2.5 副猪嗜血杆菌菌种的传代研究及种子批的建立
        5.2.6 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基础菌种的研究
        5.2.7 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的实验室制备
        5.2.8 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的安全性试验
        5.2.9 四种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对仔猪免疫效力的比较
        5.2.10 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效力检验的试验
        5.2.11 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的免疫期及抗体消长规律试验
        5.2.12 副猪嗜血杆菌母源抗体与仔猪免疫的相关性研究
        5.2.13 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的保存期试验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副猪嗜血杆菌对不同动物的毒力试验及疫苗菌株的筛选
        5.3.2 副猪嗜血杆菌菌种的传代研究及种子批的建立
        5.3.3 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基础菌种的研究
        5.3.4 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安全性试验
        5.3.5 四种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对仔猪免疫效力的比较
        5.3.8 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效力检验的试验
        5.3.9 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的免疫期及抗体消长规律测定
        5.3.10 副猪嗜血杆菌母源抗体与仔猪免疫的相关性研究
        5.3.11 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的保存期试验
    5.4 讨论
        5.4.1 副猪嗜血杆菌对不同动物的毒力试验及疫苗菌株的筛选
        5.4.2 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基础菌种的研究
        5.4.3 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的安全性试验
        5.4.4 四种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对仔猪免疫效力的比较
        5.4.5 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效力检验的试验
        5.4.6 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的免疫期及抗体消长规律测定
        5.4.7 副猪嗜血杆菌母源抗体与仔猪免疫的相关性研究
        5.4.8 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的保存期试验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应用间接血凝试验监测猪瘟抗体(论文参考文献)

  • [1]检测猪瘟病毒E0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建立及其初步应用[D]. 王旭. 吉林大学, 2020(08)
  • [2]仔猪抗E2抗体水平的调查研究[J]. 吴其彪,田娟娟,谭春萍,黄百花,刘文娟,陆芹章. 南方农业学报, 2011(01)
  • [3]猪瘟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J]. 梁仕岩,汤德元,黄涛,徐健,王彬. 猪业科学, 2009(04)
  • [4]猪瘟抗体的几种常用检测方法概述[J]. 李娇,王金良,沈志强. 养猪, 2013(06)
  • [5]仔猪猪瘟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研究[J]. 马强,任巧玲,邢宝松,盛卫东,郭红霞. 河南农业科学, 2011(09)
  • [6]规模化猪场仔猪猪瘟免疫主要相关因素的研究[D]. 慕国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2)
  • [7]2010-2015年马鞍山市畜禽五种疫病免疫效果评价与分析[D]. 张蕾. 安徽农业大学, 2017(02)
  • [8]猪母乳抗E2抗体水平的调查研究[J]. 陆芹章,张超,钟勤,廖荣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5(05)
  • [9]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抗体监测与免疫效果分析[J]. 覃军,梁珠民,李军成. 江苏农业科学, 2015(10)
  • [10]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诊断方法与灭活疫苗的研究[D]. 蔡旭旺.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2)

标签:;  ;  ;  ;  ;  

间接血凝试验在猪瘟抗体监测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