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的能量供给特点与训练

排球的能量供给特点与训练

一、排球运动的供能特点及其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靳小雨,吕雅君,平越,张铁玲[1](2003)在《全国男子排球联赛参赛运动员体能测试项目设置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对我国男子排球联赛参赛运动员体能测试项目进行理论分析及对参加2002年海埂集训的全体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基础上,论证取消"800m跑",增加"100m跑",以"9m×10次移动"取代"6m×16次网下穿越移动"的依据,并确定了体能测试2个新项目的成绩标准。

于飞[2](2003)在《排球运动时间特征与供能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运动生物化学理论 ,针对排球运动项目的时间特征和供能特点进行研究。研究表明 ,排球运动具有以不同次数和连续动作为一组 ,多组数、短间歇的时间特征 ;排球比赛中的能量供应涉及到非乳酸供能系统、乳酸供能系统和有氧供能系统。为适应现代排球运动比赛强度大 ,持续时间长的需要 ,排球教学与训练工作 ,除采用大强度间歇训练为主的训练方法外 ,还应加强运动员非乳酸供能系统的训练 ,改善运动员有氧耐力 ,这对排球运动员抗疲劳能力的提高及赛后疲劳的恢复都有其重要意义。

盖洋[3](2008)在《中国竞技排球技战术发展特征及体能训练理论体系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体能训练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身体能力,以能更好地完成技战术的要求,适应项目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并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我国的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于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是,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我们认为,体能训练的组织必须要为技战术指导思想服务,要充分重视技战术和体能的相关关系,严谨的分析两者间的相互影响,从排球的技、战术特点出发来组织训练工作。为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统计分析法、测试法、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于世界和我国排球技战术的发展特征、技战术运用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于新时期我国排球的技战术指导思想进行探讨。并在清楚了解运动员体能状况的前提下,结合技战术特征和指导思想,对于优秀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如下:1.揭示了技战术指导思想对于体能训练的指导意义。对于竞技排球技战术指导思想的制定正确与否是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排球队一个周期甚至一个时期的运动成绩和竞技排球地位的。正确的、灵活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战术指导思想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有力保障。继承→批判→创新的道路才是排球技、战术发展的必由之路。2.分析了我国男、女排的技战术运用特点,创新性地提出新时期我国竞技排球的技战术指导思想。通过对我国男女排和世界主要对手比赛中技战术运用情况,认为我们在坚持“陕速多变”战术特点的同时,还要根据世界排坛发展的特点,重视创新与发展的问题。为此,本人试提出“技术全面,战术灵活,重视速度,突出专位,发展纵深,强调整体”的新时期我国竞技排球技战术指导思想。3.对于我国优秀运动员的体能状况进行了分析本文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三个方面以及国家队和各省市队的体能训练现状的调查来进行研究。并以此作为组织体能训练的重要依据。4.建立了优秀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理论体系优秀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理论体系中包括训练内容体系、训练方法体系、训练周期体系和训练目标体系四个方面。5.对于一些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案进行了实证研究对于优秀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案的实证研究,主要应考虑研究对象的运动员竞技生涯发展目标的规划、本队的战术指导思想和战术风格、身体形态、专项位置、年龄、素质水平和伤病情况等几个方面,而各方面又包含若干指标。

刘凤婷,刘明海[4](1993)在《排球运动的供能特点及其训练》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排球比赛中运动员的供能特点探讨了能量代谢理论与排球运动的关系,提出对排球运动员进行 ATP-CP 系统训练的重要作用.

金宗强[5](2004)在《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与诊断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技战术体系日益完善的今天,体能的竞争正成为排球竞赛的新焦点。而遗憾的是,体能差是中国排球队员公认的弱点,是长期以来制约中国排球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本研究从评价与诊断的角度对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是指“排球运动员在排球运动中承受负荷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是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功能、运动素质和健康水平诸方面专项化的综合体现。”(2)按重要程度排序,影响排球专项体能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分别为:训练学因素、生理学因素、科技教育因素、管理学因素、心理学因素。(3)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在结构上由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三部分组成,在程序上包括确定评价对象和目标、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设计评价标准4个步骤。(4)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诊断包括态势诊断和差距诊断,其中态势诊断又包括总体态势诊断与个体态势诊断。采用的诊断方法有帕雷托截集法、雷达分析法和目标挑战模型法。(5)总体态势诊断结果表明,运动素质和身体功能是构成男、女排运动员专项体能的优势指标,是决定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训练实践中,着重加强运动员运动素质与身体功能两方面的训练是提高专项体能水平的关键环节。(6)差距诊断表明,男子运动员4项一级指标差距系数均值的大小排序为:运动素质﹥身体功能﹥身体形态﹥健康水平;女子则为身体功能﹥健康水平﹥运动素质﹥身体形态。这反映出男女排球运动员在未来发展专项体能的重点差异,男子运动员应重视运动素质与身体功能水平的发展,而女排运动员必须重视提高身体功能和健康水平两方面指标。(7)本文应用研制的《优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评价与诊断系统》,可以通过运动员个人基本情况与专项体能测试原始数据的录入,进而自动实现对运动员专项体能的评价与诊断。

熊金凤[6](2016)在《我国青年女排场上不同职能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排球运动竞赛规则的变化和技、战术水平的日益完善,排球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水平高低已然成为了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和竞赛时表现出高水平竞技能力的物质基础。但是就目前我国整体排球运动员来说,专项运动素质水平低已经成为公认的弱点。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在把握排球运动项目特征基础上实施科学化训练,而科学化训练的前提是全面了解、评价运动员的专项运动素质水平。本文以参加2015年全国集训的青年女排运动员为受试对象,通过采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测试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基本研究方法,对我国青年女排场上不同职能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进行研究,希望研究结果能对我国排球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科学化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本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不同职能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是指不同运动员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的基础上获得,其中身体形态是先天遗传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青年女排不同职能运动员在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这三项指标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在身高指标自由人和其他职能运动存在显着性差异,克托莱指数指标主攻、副攻队员与其他不同职能运动员存在着显着性差异。2.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资料、访谈各位专家以及运用统计学方法确定我国青年女排专项运动素质的测试指标为:力量指标(1RM负重深蹲、仰卧起坐)、速度指标(羽毛球掷远、半“米”字移动)、弹跳指标(助跑摸高、立定跳远)、无氧耐力指标(三十米跑)、协调灵敏指标(三十秒双摇跳绳)。其中只有立定跳远指标在场上不同职能运动员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外,其他七项指标均存在显着性差异。3.从测试结果来看,不同职能运动员的各项指标均存在显着性差异,立定跳远指标除外。其中,主攻队员1RM深蹲测试结果最好,副攻队员助跑摸高成绩最好,接应二传立定跳远成绩最好且其他几项指标成绩也都较好,二传队员三十米跑成绩最好,自由人在仰卧起坐、半“米”字移动和三十秒双摇这三项指标测试成绩最好。4.运用累进计分法,以十分制为标准对青年女排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不同指标进行划。通过计分对不同职能运动员个体态势进行分析,主要采用雷达分析法。发现不同职能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的最优指标和最劣指标。

郭红生[7](2014)在《自行车场地全能项目供能特点与技战术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通过对自行车场地全能项目的分析与研究,目的在于阐述该项目特征与技术、战术特点,对该项目进行探索性研究,并对现有成功经验和探索性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归纳与概括,充实和丰富该项目研究理论,为项目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研究方法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社会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力求做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确保论文研究建立在正确的方法之上。研究结论1、自行车场地全能项目运动员具有相对特殊的身体形态特征和机能状态特点,涉及的六个小项能量代谢有其各自的特点,这由全能项目专项特点决定。从全能项目的整体发展出发,高强度的有氧能力和糖的无氧酵解能力占有主导地位,特别是糖的无氧酵解能力是获取好成绩的关键。因此,在考虑运动员综合能力发展的同时,要突出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训练和糖的无氧酵解能力训练,且特别强调糖的无氧酵解能力训练。2、通过对优秀的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和全能运动员肌电测试研究,发现测试运动员在快速起动过程中,肌肉激活顺序并不完全相同,但股外侧肌、股内侧肌最先被激活的情况比较趋于一致,提示这两块肌肉是起动踏蹬时的主要用力肌肉,全能运动员与非全能运动员情况趋于一致;在4分钟踏蹬肌电测试中,测试运动员主要用力肌肉趋于一致,肌肉疲劳程度与主要用力肌肉相关联。全能运动员的肌肉在踏蹬过程中力量最为均衡,肌电信号相对也比较均匀,与其他运动员形成鲜明对比,提示全能运动员在发展肌肉力量时更应注重各肌肉的平衡发展。3、自行车场地全能项目男女优秀运动员在计时类项目中具有十分相近的体能分配特征,优秀选手加速时间短,高速骑行保持能力强,且各分段计时成绩均匀,提高后程速度保持能力是获得好成绩的关键;女子在500米个人计时项目中,后程速度保持能力明显优于男子和女子的其他计时类项目;在骑行姿态方面,男女运动员也表现出相似特点,这提示运动员最佳的骑行姿态比较趋于一致,优秀运动员的骑行姿态可作为骑行动作的参考模型。4、自行车场地全能项目6个小项涉及基础技术多,技术要求不同,不同小项涉及相同的技术在实际运用中仍需小项特点区别对待;计时类项目技术集中表现在加速力度、匀速保持能力、流体力学骑行姿态三个方面;集体类项目技术集中表现在领骑、尾随、变速三个方面。5、通过训练实践和比赛分析,计时类项目是获得比赛胜利的基础,集体战术类项目是赢得比赛的关键,计时类项目成绩优异的运动员更容易在集体战术类项目比赛中获得好成绩,这提示个人计时项目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战术能力。同时,个人计时项目能力强,但操车技术、战术意识弱的运动员,在集体战术类项目中也很难获得理想成绩;领骑、尾随、变速是集体战术类项目典型战术表现形式,其中尾随时战术的核心。主要创新点1、首次通过SRM测试系统、肌电测试、wattbike功率车、高速摄像、生物力学解析等综合手段,对自行车场地全能运动员骑行动作、肌肉用力等特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2、首次对自行车场地全能项目各分项能量代谢特点、比赛体能分配特点、身体骑行姿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描述,确定了运动员骑行姿态数据模型。3、首次对自行车场地全能项目技术与战术特点进行性了分析,对该项目技术、战术特征进行全面阐述与概括,丰富了自行车训练理论。

金璐[8](2020)在《多方向移动训练对排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现代排球运动呈现出高强度、高对抗、技战术精细化的发展趋势,“快”成为了每个团队取胜的法宝。为适应排球场上瞬息万变的外界环境,排球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灵敏素质。多方向移动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在各种身体姿态条件下灵敏素质、速度、不断变向能力和协调能力,缩短运动员完成某个动作的时间。本文将使用多方向移动训练,探究其对排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多方向移动训练的学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包头一中排球运动员进行了多方向移动训练研究。目的是为改善运动员的速度和灵敏素质,提高加速、灵活、身体稳定协调和对空间的把握能力,为包头一中排球队提供科学合理的练习方法和训练手段。实验测试内容包括:半米“字”移动、36米移动、5米三向折返跑、十字变向跑、伊利诺斯灵敏跑。将包头一中排球运动员根据前测结果,按位置平均分为对照组(14人)和实验组(14人),每天实验30分钟,进行了 20周的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受试运动员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得出以下几点结果:1.对照组前后测,半“米”字移动(P值为0.349)、十字变向跑(P值为0.724)和伊利诺斯灵敏跑(P值为0.756),36米移动(P值为0.392),5米三向折返跑(P值为0.281),P值均>0.05,无显着性差异。2.实验组前后测,半“米”字移动(P值为0.000)、十字变向跑(P值为0.002)和伊利诺斯灵敏跑(P值为0.037),P值均<0.05,具有显着性差异。其中,半“米”字移动测试成绩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36米移动(P值为0.535),5米三向折返跑测试(P值为0.449),P值均>0.05,无显着性差异。3.对照组与实验组后测,半“米”字移动(P值为0.018)、十字变向跑(P值为0.016)、伊利诺斯灵敏跑(P值为0.023),P值均<0.05,具有显着性差异;36米移动(P值为0.594)、5米三向折返跑(P值为0.412),P值均>0.05,无显着性差异。研究结论:1.实验组经过20周的多方向移动训练,半“米”字移动、十字变向跑和伊利诺斯灵敏跑测试成绩提高较快,进步幅度明显。36米移动和5米三向折返跑测试成绩提高较慢,进步幅度缓慢。2.多方向移动训练能有效提高排球运动员移动变向能力、移动步伐灵敏性、移动反应灵敏性、身体控制能力和多方向移动之间快速转换能力;对于突然改变方向和多次变向要求较高项目的测试成绩有明显的提高。3.多方向移动训练对提高高中生女子排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提升效果优于常规训练的效果,受试运动员练习的积极性也优于常规训练。部分测试指标有积极作用,能在短时间内使灵敏素质有明显提高。

马俊阳[9](2016)在《基于功能性运动筛查的职业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功能性运动筛查作为一个潜在基本动作质量评估和伤病预测系统,主要由七个动作模式组成,每个动作模式按动作质量完成程度细分了四个评分等级。目前排球项目体能评价主要以运动员力量、关节活动度和运动成绩来评判一个运动员好坏,但从动作质量的角度去评价一个运动员从来没有考虑过。因此,合理的利用功能性运动筛查对排球运动员基础动作质量进行定期筛查,可以有效地对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情况进行评估及对排球运动员运动伤病的发生进行监控。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测量法、访谈法、录像分析法、个案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以浙江省职业排球队的55名排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并从中选出2名典型的运动员进行重点干预并对全过程做了个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筛查整体情况表明排球运动员在长期的专项训练中易造成身体局部功能活动受限,不平衡、不对称等基础能力问题。2.通过测试及排查测试发现浙江省55名职业排球队运动员出现损伤的人数有25名,占45.5%。肩部排查测试出现的损伤人数占30.9%;脊柱伸展排查测试出现伤病人数占30.9%;脊柱屈曲排查测试出现损伤人数占12.7%。3.通过功能性运动筛查测试发现未成年组运动员功能性运动筛查的动作质量要好于成年组的运动员。男子运动员上肢力量、躯干力量、肩关节活动度、核心稳定性要好于女子运动员,但女性运动员肌肉的柔韧性、关节灵活性以及四肢协调能力要高于男子运动员。训练年限四年以及不足四年的运动员动作质量要好于四年以上的运动员。不同排球项目间运动员动作质量没有显着差异。4.本文通过对排球运动员进行功能性运动筛查测试找出了13种低分动作模式,并分析了造成低分动作的原因,以及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5.通过对干预对象干预训练之后,并不是每个动作模式的得分都有所增加,但是动作质量都有所改善。6.功能性运动筛查系统作为一个基本动作质量评估和潜在伤病预测系统,可以直观发现运动员的异常动作,并通过逐步的诊断评估,根据异常动作模式形成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邵长专,池爱平[10](2004)在《排球运动员的供能特点及营养补充》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分析了排球运动员的供能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的、科学的营养物质补充方法。为排球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及疲劳恢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排球运动的供能特点及其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排球运动的供能特点及其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1)全国男子排球联赛参赛运动员体能测试项目设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调研
        2.2.2 问卷调查
        2.2.3 测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当今竞技排球运动的竞赛、生理生化特点与体能测试项目分析
        3.1.1 竞赛及生理、生化特点
        3.1.2 我国男子排球运动员体能测试项目分析
    3.2 教练员和运动员对排球体能测试项目设置的认知调查
    3.3 体能测试项目“100 m跑”和“9 m×10次移动”成绩标准的确定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2)排球运动时间特征与供能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排球比赛中的时间特征
2 排球比赛中的供能特点
3 排球运动中的疲劳的产生和消除
    3.1 排球运动中疲劳产生的原因
    3.2 排球运动中疲劳消除的方法
        3.2.1 赛前针对性训练
        3.2.2 赛后积极性休息
4 小结

(3)中国竞技排球技战术发展特征及体能训练理论体系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排球运动的实践要求必须重视技、战术与体能的相关关系
    1.2 排球运动的项目特征决定了必须重视体能训练
    1.3 体能差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竞技排球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1.4 要依据我国排球的技、战术指导思想来组织体能训练工作
    1.5 对于不同特征的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应突出其专项位置特征和个体特点
2 文献综述
    2.1 对于排球战术相关理论问题的研究现状
        2.1.1 对于排球战术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的研究
        2.1.2 对于女排比赛战术运用特点的研究
        2.1.3 对于男排比赛战术运用特点的研究
        2.1.4 小结
    2.2 对运动训练方法学体系的研究现状
    2.3 对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研究
        2.3.1 对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研究
        2.3.2 对于排球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研究
        2.3.3 对排球运动员运动素质的研究
        2.3.4 小结
3 研究的主要任务
4 研究对象、方法与技术路线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问卷调查法
        4.2.3 专家访谈法
        4.2.4 统计分析法
        4.2.5 测试法
        4.2.6 观察法
        4.2.7 逻辑分析法
    4.3 研究技术路线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我国竞技排球运动技战术的发展特征
        5.1.1 第一阶段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特征分析(1905年~1977年)
        5.1.2 第二阶段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特征分析(1978年~1992年)
        5.1.3 第三阶段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特征分析(1993年~2006年)
        5.1.4 小结
    5.2 对我国男、女排球技战术特征的分析及新时期竞技排球技战术指导思想的研究
        5.2.1 中国男排战术运用特征分析
        5.2.2 中国女排战术运用特征分析
        5.2.3 对我国新时期竞技排球战术指导思想的研究
    5.3 对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体能状况及体能训练情况的研究
        5.3.1 测试运动员年龄及专项位置分布调查
        5.3.2 对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体能特点的调查分析
        5.3.3 对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分析
    5.4 排球运动技术特点和战术指导思想对于体能训练的指导意义
        5.4.1 排球运动技术特点对于体能训练的指导意义
        5.4.2 排球技战术指导思想对于体能训练的指导意义
        5.4.3 小结
    5.5 优秀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体系与实证研究
        5.5.1 优秀排球还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体系的构架
        5.5.2 优秀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案的实证研究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与诊断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体能日益成为各项目训练与比赛中的突出问题
        1.1.2 体能在排球运动竞技能力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1.1.3 体能差始终是阻碍我国排球运动发展的瓶颈
        1.1.4 评价与诊断是提高排球专项体能训练水平的必要工作
    1.2 研究的主要任务
2 文献综述
    2.1 排球专项体能理论研究的进展
        2.1.1 单纬度研究
        2.1.1.1 身体形态方面
        2.1.1.2 身体功能方面
        2.1.1.3 运动素质方面
        2.1.1.4 健康水平方面
        2.1.2 多纬度研究
    2.2 排球体能评价理论研究的进展
        2.2.1 排球运动员体能测试项目的研究
        2.2.1.1 身体形态测试项目
        2.2.1.2 身体功能测试项目
        2.2.1.3 运动素质测试项目
        2.2.1.4 健康水平测试项目
        2.2.2 排球运动员体能评价模型与标准的研究
    2.3 体能诊断研究的进展
    2.4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测试法
        3.2.4 统计与评价法
        3.2.5 逻辑分析法
    3.3 技术路线
4 构建优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的专项理论依据
    4.1 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定义与结构
        4.1.1 体能的定义与结构要素
        4.1.1.1 部分国外学者的观点
        4.1.1.2 部分国内学者的观点
        4.1.1.3 本文的观点
        4.1.2 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定义与结构要素
    4.2 排球运动的项目特征
        4.2.1 排球比赛的特征
        4.2.2 每球得分制排球运动的生理学特征
        4.2.3 排球项目的运动素质特征
        4.2.4 排球项目的神经类型和心理品质特征
    4.3 排球运动技术与体能因素的关系
    4.4 影响优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
        4.4.1 训练学因素
        4.4.2 生理学因素
        4.4.3 科技教育因素
        4.4.4 管理学因素
        4.4.5 心理因素
    4.5 小结
5 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的构建
    5.1 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
        5.1.1 评价指标
        5.1.2 指标权重
        5.1.3 评价标准
    5.2 排球专项体能评价体系建立的步骤与结果
        5.2.1 确定评价的对象和目标
        5.2.2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5.2.2.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
        5.2.2.2 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5.2.2.3 指标体系建立的流程
        5.2.3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5.2.3.1 一级指标权重的初步确定
        5.2.3.2 二、三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5.2.4 设计评价标准
        5.2.4.1 一般量值模式
        5.2.4.2 评分标准
    5.3 评分评价结果
        5.3.1 单项评分结果(不加权)
        5.3.2 综合评分评价结果
    5.4 等级评价结果
    5.5 小结
6 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诊断方法
    6.1 状态诊断与专项体能诊断
    6.2 排球专项体能诊断的功能
        6.2.1 实现训练判断的功能
        6.2.2 改进教练员执教的功能
        6.2.3 促进运动员训练的功能
        6.2.4 行使训练管理的功能
    6.3 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诊断方法
        6.3.1 态势诊断
        6.3.1.1 总体态势诊断--帕雷托截集法
        6.3.1.2 个体态势诊断--雷达分析法
        6.3.2 差距诊断--目标挑战模型法
    6.4 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与诊断系统的研制
        6.4.1 研制目的
        6.4.2 编程语言的选择
        6.4.3 系统结构图
        6.4.4 数据库设计
        6.4.4.1 运动员基本信息库
        6.4.4.2 男子综合数据库
        6.4.4.3 女子综合数据库
        6.4.5 系统功能模块
        6.4.5.1 数据录入模块
        6.4.5.2 数据处理模块
        6.4.5.3 数据查询模块
        6.4.5.4 报表输出模块
        6.4.5.5 系统维护模块
        6.4.6 系统运行实例
        6.4.6.1 登录
        6.4.6.2 数据录入
        6.4.6.3 数据处理
    6.5 小结
7 结论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附件
    附件1 “优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初选指标体系”专家问卷调查表
    附件2 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指标第一轮专家问卷调查统计筛选结果
    附件3 体能测试方案
    附件4 健康水平统计标准与男女运动员统计结果
    附件5 “优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指标权重系数”专家咨询表

(6)我国青年女排场上不同职能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实施排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科学化需要
        1.1.2 专项运动素质在排球运动竞技能力中的重要性
        1.1.3 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差异性
        1.1.4 研究青年女排,增强中国女排后备力量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运动训练学视角下排球项运动的认识
        2.1.1 排球运动项目特征
        2.1.2 身体素质的概念及构成研究
    2.2 排球专项运动素质的研究
        2.2.1 排球专项运动素质的内容
        2.2.2 排球专项运动素质评价指标研究
    2.3 排球项目不同职能运动员研究
    2.4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测试法
        3.2.5 逻辑分析法
        3.2.6 数理统计法
4 分析与结果
    4.1 排球运动员场上职能划分及身体形态特征
        4.1.1 排球运动员场上职能划分
        4.1.2 青年女排场上不同职能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
    4.2 排球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测试指标的选取
        4.2.1 评价指标确定的程序
    4.3 我国青年女排不同职能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4.3.1 我国青年女排专项运动素质测试结果
        4.3.2 场上不同职能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的情况分析
        4.3.3 场上不同职能运动员专项速度素质的情况分析
        4.3.4 场上不同职能运动员弹跳素质的情况分析
        4.3.5 场上不同职能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的情况分析
        4.3.6 场上不同职能运动员专项灵敏协调素质的情况分析
        4.3.7 我国青年女排专项运动素质测试结果比较分析
    4.4 我国青年女排场上不同职能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个体态势分析
        4.4.1 排球运动素质单项指标十分制分值量表的制定
        4.4.2 不同职能运动员雷达图分析
        4.4.3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自行车场地全能项目供能特点与技战术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的依据
    1.3 研究对象、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6 研究假设
    1.7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2 文献综述研究
    2.1 自行车场地全能项目赛车、场地
    2.2 自行车场地全能项目竞赛规则
    2.3 自行车项目国内外运动水平现状
    2.4 自行车运动项目相关理论研究
        2.4.1 自行车训练专业用语的解释
        2.4.2 自行车项目体能训练研究
        2.4.3 自行车项目技战术训练研究
        2.4.4 自行车项目高原训练研究
    2.5 小结
3 全能项目各小项能量代谢特点分析
    3.1 能量代谢的一般理论
        3.1.1 人体主要的营养物质
        3.1.2 人体主要营养物质的代谢
        3.1.3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特点
        3.1.4 全能项目运动员身体特点
    3.2 计时类小项能量代谢特点
        3.2.1 250 米行进间计时能量代谢特点
        3.2.2 1 公里(500 米)个人计时能量代谢特点
        3.2.3 4(3)公里个人追逐能量代谢特点
    3.3 集体类小项能量代谢特点
        3.3.1 记分赛能量代谢特点
        3.3.2 淘汰赛能量代谢特点
        3.3.3 捕捉赛能量代谢特点
    3.4 全能项目各小项与基本素质的关系
    3.5 全能项目能量代谢主要特点
    3.6 小结
4 固定功率车结合肌电测试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方法
    4.4 测试结果
        4.4.1 15 秒固定负荷原地起动蹬踏实验结果
        4.4.2 4 分钟固定功率蹬踏实验结果
    4.5 分析与讨论
        4.5.1 15 秒固定负荷原地起动蹬踏研究分析
        4.5.2 4 分钟固定功率蹬踏实验研究分析
    4.6 小结
5 全能项目计时类小项速度表现特征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
    5.3 研究方法
    5.4 测试结果与分析
        5.4.1 250 米行进间计时分段数据采集与分析
        5.4.2 4(3)公里个人追逐分段数据采集与分析
        5.4.3 1 公里(500 米)个人计时分段数据采集与分析
    5.5 计时类小项速度表现综合特征
    5.6 小结
6 全能项目技术特征与分析
    6.1 传动比运用
    6.2 领骑与尾随心率变化研究
    6.3 骑行姿态分析与研究
    6.4 全能项目基本技术特点
        6.4.1 踏蹬技术
        6.4.2 原地起动技术
        6.4.3 加速技术
        6.4.4 弯道技术
        6.4.5 直道技术
        6.4.6 冲刺压线技术
        6.4.7 领骑技术
        6.4.8 尾随技术
        6.4.9 变道技术
    6.5 计时类项目技术综合特征
    6.6 集体类项目技术综合特征
    6.7 全能项目技术综合特征
    6.8 小结
7 全能项目战术特征与分析
    7.1 战术的概述
        7.1.1 制定战术应考虑的因素
        7.1.2 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7.2 全能项目比赛优胜运动员得分特点分析
        7.2.1 男子优胜运动员得分特点
        7.2.2 女子优胜运动员得分特点
    7.3 计时类小项战术特征
    7.4 集体类小项战术特征
        7.4.1 记分赛战术特征
        7.4.2 淘汰赛战术特征
        7.4.3 捕捉赛战术特征
        7.4.4 集体类小项战术综合特征
        7.4.5 集体类小项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7.5 小结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页1--教练员问卷表
附页2--全能运动员问卷表
附页3--短距离运动员问卷表
附页4--专家访谈提纲
致谢

(8)多方向移动训练对排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选题依据
    第二节 选题目的
    第三节 选题意义
    第四节 实验假设
    第五节 本文的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多方向移动训练
        二、灵敏素质
    第二节 排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多方向移动训练
        一、国外现状研究
        二、国内现状研究
        三、小结
    第四节 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的研究现状
    第五节 选取测试指标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专家访谈法
        三、实验法
        四、数理统计法
        五、逻辑分析法
第四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对照组与实验组前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与讨论
    第二节 对照组前后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与讨论
    第三节 实验组前后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与讨论
        一、实验组半“米”字移动前后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与讨论
        二、实验组36米移动前后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与讨论
        三、实验组5米三向折返跑前后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与讨论
        四、实验组十字变向跑前后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与讨论
        五、实验组伊利诺斯灵敏跑前后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与讨论
    第四节 对照组与实验组后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基于功能性运动筛查的职业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依据
2 文献综述
    2.1 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研究现状
        2.1.1 身体形态指标的研究
        2.1.2 生理机能指标的研究
        2.1.3 有关运动素质的研究
        2.1.4 有关健康水平的研究
    2.2 功能性运动筛查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内研究现状
        2.2.2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测量法
        3.2.3 访谈法
        3.2.4 录像分析法
        3.2.5 个案分析法
        3.2.6 数理统计法
    3.3 功能性运动筛查测量评价方法
        3.3.1 功能性运动动作模式及评估指标
        3.3.2 功能性运动筛查的评分规定
        3.3.3 筛查问题的纠正顺序
        3.3.4 功能性运动筛查的操作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参加功能性运动筛查运动员基本信息的统计结果
    4.2 浙江省职业排球运动员功能性运动筛查结果
        4.2.1 排球运动员功能性运动筛查的整体情况
        4.2.2 排球运动员损伤情况的分析
        4.2.3 不同年龄排球运动员功能性运动筛查结果
        4.2.4 不同性别排球运动员功能性运动筛查结果
        4.2.5 BMI对排球运动员功能性运动筛查结果的影响
        4.2.6 不同训练年限对功能性运动筛查影响的特征
        4.2.7 不同排球项目运动员功能性运动筛查的结果
    4.3 排球运动员功能性运动筛查的低分动作及其原因
        4.3.1 深蹲动作模式低分动作及其原因
        4.3.2 跨栏步动作模式低分动作及其原因
        4.3.3 主动直膝抬腿动作模式低分动作及其原因
        4.3.4 控体俯卧撑动作模式低分动作及其原因
        4.3.5 躯干转动稳定性动作模式低分动作及其原因
    4.4 典型运动员实施干预的个案分析
        4.4.1 个案基本信息
        4.4.2 个案干预前功能性运动筛查结果及分析
        4.4.3 个案干预前功能性动作中存在的问题
        4.4.4 干预计划的设计与实施
        4.4.5 干预后结果及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体能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B:排球教练员访谈提纲
附录C:浙江省职业排球运动员个人基本信息分析
附录D:浙江省职业排球运动员功能性运动筛查测试得分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排球运动员的供能特点及营养补充(论文提纲范文)

1. 排球运动的特点
2. 排球运动员的供能特点
3. 排球运动员的营养补充
    3.1 增加体内碱储备
    3.2 补充“肌酸”
    3.3 补充糖
    3.4 补充氨基酸

四、排球运动的供能特点及其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 [1]全国男子排球联赛参赛运动员体能测试项目设置分析[J]. 靳小雨,吕雅君,平越,张铁玲. 中国体育科技, 2003(12)
  • [2]排球运动时间特征与供能特点研究[J]. 于飞.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3(02)
  • [3]中国竞技排球技战术发展特征及体能训练理论体系与实证研究[D]. 盖洋. 北京体育大学, 2008(10)
  • [4]排球运动的供能特点及其训练[J]. 刘凤婷,刘明海. 黄淮学刊(自然科学版), 1993(S1)
  • [5]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与诊断方法的研究[D]. 金宗强. 北京体育大学, 2004(01)
  • [6]我国青年女排场上不同职能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的研究[D]. 熊金凤. 北京体育大学, 2016(02)
  • [7]自行车场地全能项目供能特点与技战术特征研究[D]. 郭红生. 上海体育学院, 2014(11)
  • [8]多方向移动训练对排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影响研究[D]. 金璐.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9]基于功能性运动筛查的职业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评估研究[D]. 马俊阳. 浙江师范大学, 2016(02)
  • [10]排球运动员的供能特点及营养补充[J]. 邵长专,池爱平.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01)

标签:;  ;  ;  ;  ;  

排球的能量供给特点与训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