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物质状态的变化

第十二章 物质状态的变化

一、第十二章 物态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丁红[1](2019)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物理教材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与教科版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教材的比较与研究是教学设计与备课的关键问题之一,不仅是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和顺利实施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还是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关心的问题。纵观我国现行初中物理各版本教材,不难发现其在逻辑编排与内容结构上存在的差异。介于目前许多教师往往只着眼于一种版本教材进行备课,每每导致他们进行教学设计的眼界受限、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尽人意,因此比较和研究几个版本教材相应内容的异同与优劣,既能为教师“博采众家之长、集群英之荟萃”,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提供帮助;又能为教材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笔者以初中物理教材人教2012版与教科2012版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将两版本教材表层结构与它们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要素的体现结合起来分析比较,由表及里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分析: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选题背景,总结分析研究内容的现状,说明研究内容、目的、方法、意义与创新点。第二章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中小学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阐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第三章分析两版本教材表层结构,从教材体系结构分析,得出知识点编排有些许差异;在栏目设置上,表现出有共同特点:设置多个探究活动栏目,重视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与探究精神的培养等。在插图的运用上,人教版和教科版关于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插图比重都非常大,但人教版对学生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视;教科版则对扩展性图片运用的更广泛。在课后习题的设置上,人教版习题类型较少,教科版各类型的习题都有设置,尤其对理解型题的运用更深入。第四章是对教材深层结构的分析,具体从每部分栏目统计“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要素体现情况。在导学系统上,人教版对核心素养的体现更全面、深入;在活动系统上,两版本教材对核心素养四个要素都有所体现,其中突出体现出“科学思维”、“实验探究”核心素养。在习题系统上,两版本教材都突出体现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核心素养;人教版的习题系统对核心素养体现的更全面、深入;教科版在特色栏目上,对核心素养的体现更全面、深入。第五章是教材分析后的感悟和今后努力学习的方向。

马颖敏[2](2019)在《苏科版和鲁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世界教育改革趋势下,我国逐步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写风格对教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学者纷纷进行教材研究,以求为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提供更合理的建议。近年我国关于初中物理教材的对比逐年增加,涉及到人教版、北师大版、沪科版、苏科版、粤沪版等版本,苏科版是其中被比较较多的版本,笔者唯独未发现有关鲁科版教材对比的文献。鲁苏两毗邻省,教育综合实力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对苏科版和鲁科版初中教材对比研究,既利于教材使用者更好地了解教材,也能为教材修订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研究了相关文献,总结出教材多从课程标准、呈现方式、教材内容等方面作对比,然后针对教材使用者和编者提出建议。采用文本分析法研究了两版本初中物理全套教材,从呈现方式、内容组织和内容选择方面作了分析。采用统计分析法对两版教材中的栏目和插图数量、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篇幅等作了统计。采用比较分析法,从表观到内容对鲁苏教材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出以下结论。内容呈现:苏科版教材结构值得借鉴,鲁科版封面的学科感染力、翻阅和查找的便捷程度有待提升;两版本教材都注重插图的引用,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对插图的引用最多,照顾到了物理初学者的心理特点,值得学习;两版本都侧重于通过简图呈现知识;苏科版侧重于学生实验栏目的呈现,鲁科版侧重于思考讨论类栏目的呈现。内容组织:苏科版在注重知识编排逻辑顺序的同时,定性分析和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尽量安排在八年级上册,兼顾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鲁科版教材呈现的知识体系也注重逻辑顺序,知识模块的安排上相对分散,对初学物理者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物理情感的引导有待提升。内容选择:苏科版科学探究内容覆盖面较广,鲁科版仅在热学和电与磁模块设置了与苏科版数量相当的科学探究;苏科版所选科学内容涉及的扩展知识面较广,结合科技前沿和系统工程方面的实例较多,利于学生眼界的扩展;鲁科版在内容的选取上,多结合学生周边的生活事例,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给教材修订和教师教学的建议:教材的呈现应符合初中生心理特点、注重照片真实性和情境性、突出课标理念要求;知识的编排要兼顾学科逻辑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内容的选择要兼顾来源于学生的周边生活和生产、科技、工程、自然系统方面。教师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插图理解概念原理;知识讲授的顺序要兼顾科学逻辑性和初中生物理兴趣的培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知识模块的学习顺序:讲解内容的选择上,兼顾学生眼界的扩展和结合生活理解概念和规律的便捷。

阮舒雨[3](2019)在《三个版本初中物理教科书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科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最直接的参考资料。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城市与乡村、经济发达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多方面社会文化发展有很大差异,需要有不同风格、多样特色的教科书。当前中国大陆正在使用的初中物理教科书共有7个版本。不同版本初中物理教科书具有不同的章节内容、栏目、插图、例题与习题,且对课程标准要求的具体体现均不同。通过比较研究不同版本教科书,我们可以发现其各自编写特色,总结出各自优点与不足;为新版教科书更好地实现课标要求、更加科学规范地编写提出改进建议;为一线教师更全面深刻地认识教科书内容、把握教科书结构、形成知识框架、有效使用教科书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更多可参考的建议。本文主要运用文本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人教版、北师大版、苏科版初中物理教科书的内容做系统详细的比较研究。首先,论文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对各知识点的要求和每种版本教科书中各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做逐一对比,从知识整体性、知识侧重点、知识拓展三方面分别举例说明三个版本教科书编写的不同与优劣,建议新版教科书的编写应该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科特色,使内容顺序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科知识逻辑。其次,论文对三个版本教科书各栏目的种类与数量做了统计并分析其栏目设置意图,将三个版本作用相同或相似的栏目及栏目的颜色进行了总结。建议:(1)具有相同或相似作用的栏目进行归纳合并。(2)应添加设置缺少具有某一作用的栏目,使栏目设置更加全面,更好的发挥栏目在教科书中的教育功能。(3)将具有多种作用的一种栏目演绎拆分,分为更多具有一种作用的栏目,以便突出各个栏目的作用,为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各自的功能做铺垫。再次,论文对三个版本教科书插图进行了分类和数量统计,并对每种插图在教科书中的位置分布和教育价值做了分析总结。接下来,论文对三个版本初中物理教科书例题做了分类和数量统计,从例题考察范围不同、例题设置数量不同、例题对旧知识的巩固及新旧知识结合情况不同、例题难度不同、例题真实性不同几个方面对三个版本初中物理教科书的例题设置进行比较,举例说明不同版本例题编写的不同,总结每版教科书例题的编写特点,分析其优劣,为更好地发挥例题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提供改进建议。又对人教版、北师大版、苏科版每节课后习题及苏科版每章课后习题做了分类和数量统计,分析总结了每版教科书习题的编写特点及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最后,论文对三个版本教科书从教材封面设计、实验内容、章节归纳小结、插图选择、实践活动等几个方面通过举例进行整体比较分析,详细总结了三版教科书编写特色并提出改进建议。

吴忠轩[4](2020)在《人教版与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比较分析》文中指出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教材作为承载课程的重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物理教材作为物理课程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呈现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任务,对实现物理教学目标,体现物理教学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认知发展水平都不尽相同。过去我国“一个大纲,一本教材”的政策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新课程改革打破了这一局面,在这之后我国的教材发展到了现在的“一个课程标准,多种版本教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已有多种版本的物理教材,本文以201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和2012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两种初中物理教材为研究对象(以下简称为人教版、沪科版),利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教材的课程理念、结构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对两种教材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人教版和沪科版两个版本教材的比较分析,我们归纳总结了两版本教材在教材结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各有优势和不足,比较结论如下:人教版教材侧重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知识体系比较完整,体现了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教材内容较为详细,形式较为丰富,注重学生认知特点,有助于系统地学习物理学科知识。善于通过感知、描述、分析的认知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注重物理学史对实验内容的促进作用,体现了物理课程的人文理念。沪科版教材不刻意追求知识的严密性和完整性,知识体系系统性不强,教材的知识面较广,实用性较强,内容较为浅显。注重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强调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经历探究过程得出实验结论。注重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强调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以及知识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笔者为教材的编写者和使用者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建议如下:人教版和沪科版两版本教材较好的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目标和理念,各有优点,也各有特色。对于人教版,笔者的建议是在结构的安排既要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也要兼顾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教材的引入时,图片素材要有特色,文字阐述要简洁,真正发挥图片和文字素材的引导作用。同时,除了文字、图片素材的引入外,可适当使用一些小实验和一些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习题中,简答题等理解性题目所占比例过大,缺乏操作的可行性,应适当增加选择题、填空题等应用型题目。对于沪科版,笔者的建议是既要重视学生的认知特点,也要兼顾物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要充分考虑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教材中的素材要尽量贴近生活,教学中的小活动、小实验可适当增加。

李金红[5](2018)在《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当中,物理被公认为是最难教和最难学的科目,教育落后的边疆县,物理教学疑难问题对师生的困扰日益严重。通过本研究希望能找到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本县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的途径,以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和提高本县的教学质量。本研究以人教版义务教育物理教科书为依据把初中阶段的知识点按照章节顺序编制成问卷,对本县物理教师和九年级的学生先后进行问卷调查,用电子表格统计分析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师生在物理教学难点数量的认识上并不完全一致,师生对于教学难点所在知识点的认同也不一致,教师对于教学疑难的认同度高于学生学习过程的疑难程度的认同度,教师认为教学困难的知识点个数多于学生认为学习困难的知识点个数,教师认为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与学生认为的学习疑难问题是包含关系。初中物理学习困难成因与物理学科、学生、教师有关。初中物理教学疑难的根源在于学生学习的困难,解决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的动力源是教师。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笔者尝试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提出解决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的方法,要消减疑难问题的数量,要化解疑难问题,更要从源头上控制疑难问题的产生。本文是有针对性的研究边疆县——河口县的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为需要解决相关问题的读者提供参考。

梁旭[6](2020)在《科学思维素养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体现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思维素养是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作为一门科学课程,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进行科学思维,物理教育应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放在重要位置。物理教材是物理知识、物理方法、物理思想的重要载体,也是连接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纽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有着重要影响,科学思维素养势必要在教材、实际教学中贯彻落实。因此,分析物理教材中科学思维素养的体现情况,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的初衷就是探寻初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思维素养的体现情况,将物理学科科学思维素养与物理教材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并梳理呈现物理教材中所体现的科学思维素养。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科学思维素养的有关内容为依据,制定分析标准。研究过程中用到了文献法、调查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的内容主要有:(1)阅读、分析、整理大量文献,了解国内外学者对科学思维的相关研究,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思维四要素,对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体现的科学思维各要素做出可操作性界定。(2)对初中物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初中一线物理教师对科学思维的认识、态度以及教师对教材中体现科学思维素养内容的掌握情况,为教材分析提供参考。(3)依据科学思维素养在教材中的可操作性界定,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统计科学思维素养各要素的体现频数,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结果进行分析。(4)针对研究结果,对教师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出教学建议,同时对教材的编写提出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从整体上看,科学思维素养在三本教材中体现频数由多到少依次是“科学论证”、“科学推理”、“模型建构”、“质疑创新”。教材中“质疑创新”体现频数比较少,与其他要素差距较大。(2)从科学思维四要素的角度来看,教材中体现的“模型建构”绝大多数是构建完成的模型,缺少让学生自己建构模型的内容;教材中有关“科学推理”的内容集中体现在“比例推理”,说明教材比较注重学生计算推理能力的培养;教材中的“科学论证”内容体现方式比较丰富;教材中“质疑创新”要素体现频数少,“创新”要素体现方式单一。(3)从教材中不同课型角度来看,教材中不同课型体现的科学思维四要素的结构有很大差距,说明了不同课型对科学思维体现的侧重点不同。概念课中“科学推理”体现最多,规律课和实验课中“科学论证”体现得最多。(4)从不同物理内容角度来看,科学思维各要素在不同物理内容中体现的频数差距很大,“物质与声、光现象”中“科学推理”体现最多,其他内容中“科学论证”体现得最多。总体科学思维素养在不同教学内容中的体现比较均匀,“电与磁”这部分内容体现的科学思维素养稍多一点。(5)从教材不同栏目角度来看,不同栏目中总体科学思维素养体现的数量有很大的差距。科学思维素养在“动手动脑学物理”栏目体现频数最多。综上所述,本论文以最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思维素养为依据,以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对初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思维素养的体现情况进行研究,力求从多角度,多方面勾画出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思维的体现现状。虽然现行的初中物理教材是依据三维目标编写的,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发展。由此可以预想到,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教材编写即将以核心素养为框架推行。基于新课标中科学思维素养对初中物理教材进行分析,了解目前初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思维素养体现的优势与不足,对于新教材的编写和教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都具有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石润宏[7](2017)在《唐代文学中的植物书写研究》文中提出唐代文学有关植物的书写,涉及体裁众多,文学实绩丰赡,是唐人留存下来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代文学植物书写的丰富景象是在先唐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自先秦至六朝的先唐文学为唐代文学提供了众多有关植物的历史典故与文学原型,是唐代文学的植物书写走向深入和繁荣的导引者。唐代文学中的植物书写大致包含以下三个大的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唐代各类文学体裁、具体文学作品对植物题材与意象进行的书写。唐代诗歌在描写季节时经常运用植物意象,勾勒各个季节的植物风景,植物在季节诗中成了季节的指示物和诗人情绪的象征物。唐人喜爱把玩和栽植各类观赏植物,这在唐代诗、文、赋中均有明确表现。唐代描写植物的文学语言中大量出现了体现人们价值判断的言辞,这表明唐人针对植物的精神审美活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渐渐步入成熟的境地。唐代笔记小说中与植物有关的条目多达五百余条,这其中既有真实记录,也有文学虚构,均反映了唐人对植物的重视与喜爱。不同的文学创作群体对植物有不同的见解与感受,比如唐代女诗人常以离枝的落花比喻自身,又如唐代诗僧群体因为性喜自然,所以注重利用植物在禅院中仿造建构山野环境,从植物中体味禅机,植物成了诗禅交涉的纽带。第二个方面是唐人营造的植物景观进入到文人视野之后在文学上的反映。唐人十分重视寺院、道观、祠庙、驿道、驿站等建筑群落周围植物景观的营建工作。比如唐代寺观的植物景观以松竹为主而能兼顾各地自有风格,唐代驿道驿站等场所由官方主持驿树的栽种,不同时期也有文人官员按照自身的喜好栽植特有品类的植物,唐代交通要道蜀道地区的植物景观,与上述人造建筑区域情况不同,兼有野生与人造两个方面。唐代文人爱好游览和观赏此类植物景观,并乐于用文学语言加以描绘。第三个方面是自然植物生态系统的地理分布影响到唐代文人的心绪、情感和生活、生产活动,进而产生的较为独特的文学现象。在唐代的政治文化中心,今日中国的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植被类型的地理分野直观而易感。植物的生态状况造成自然环境的差异,使文人身处其间有别样的心境感受。比如唐代河东道植被生态的多样性易于激发文人的创作欲望,也影响了唐代文人在河东道的隐逸和闲居活动,进而影响了有关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又如唐代陇右道的荒野风景极大地唤起了文人的羁旅愁思,荒漠草原上飞卷的沙蓬成了客居陇右道文人的自我体认。唐代长城以北地区迥异于关中以南地区的植物地理风景,被心思细腻、善于观察生活的唐代文人所关注,引来他们对异域植物风光的欣赏与书写,如今这些文学语言已成为记录唐代长城以北地区历史地理信息的宝贵文献。

唐钒凇[8](2020)在《我国六版本初中物理教科书中STS内容的比较研究 ——科学本质观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近三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日益加剧,科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各国对STS教育的研究逐渐加深,STS教育已经成为理科教育的重要主题。而教科书作为组成课程资源的重要因素,对教科书的研究已经成为课程领域研究的重要范畴。在这种背景下,本研究借鉴韩国学者Lee,Young Hee等建构的“基于科学素养四主题的科学本质框架”对我国六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STS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其呈现的科学本质观。旨在从科学本质观的视角认识不同版本教科书STS教育内容编写的差异,从而为我国初中物理教科书的编写以及一线中学教师教学提供些许建议。本研究以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已有的分析框架采取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并得到了以下几方面结论:通过对六版本物理教科书中STS内容的频次统计发现:苏科版初中物理教科书最为重视STS内容与STS教育,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科书较为重视STS内容与STS教育,人教版与沪粤版初中物理教科书重视STS内容与教育相差无几,而浙教版与沪科版初中物理教科书对于STS内容与教育相比之下,重视程度较为不足。而在不同年级的教科书所含STS内容的频次也不同,低年级对于STS内容和STS教育更为重视。而对六版教科书中STS内容扫描研究科学本质发现:苏科版初中物理教科书对科学本质的呈现较多,而较少的是沪科版与江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这两者间差异较大;六个版本初中物理教科书都对“科学技术与社会(STS)交互作用的本质”呈现较多、所占比例大;六版本教科书均呈现了较为完整的科学本质观,但在科学本质的四个维度存在一定差异;均注重科学对于人类生活的积极价值。体现了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呈现了价值中立的科学技术价值观;未正确阐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均对社会、文化对科学的作用注重不足,具有片面性。最后根据结论,尝试对我国初中教科书编写和中学一线教师教学提供如下建议:教科书应重视科学本质在教科书中的显性呈现;注重阐释科学与技术的复杂关系;加入于科学划界与定义相关的内容;呈现价值负荷的科学技术观;全面的呈现社会、文化对科学的作用。中学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中学生科学本质观意识;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呈现完整的科学本质观。

毛银芹[9](2019)在《基于科学探究素养培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经过多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已经建立了基本完善的教育课程体系。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迈向了更高的挑战。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培养学生具有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需求、促进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核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国际趋势。当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重点。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框架进行了比较详细地阐述,随后着重基于调查结果探讨当前昆明市教学水平相对在前面的四所初中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培养现状,找到实验课上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昆明地区今后更好地落实科学探究素养提供一些参考。最后,通过教学案例,初步探索科学探究素养各要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落实。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搜索文献,总结和分析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以及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的科学探究素养的研究成果,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旨在说明物理实验课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必要性。第二部分:阐述了科学探究素养的相关基本概念并系统地梳理了科学探究素养的理论基础,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部分:根据科学探究素养的理论研究,结合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实际,研制针对初中学生科学探究素养培养现状的调查问卷,对昆明市成绩排在前列的四所初中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当前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第四部分: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实验课中如何灵活地将科学探究素养的四个要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对一线教师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陈筱艺[10](2020)在《中美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科学实践内容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实践领域研究热潮日益升高,其深化改革的方方面面也体现在理科教科书中,将科学实践内容融入科学课堂已经成为科学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为了深入认识并发挥物理教科书在科学实践方面的作用,体现物理教育的价值,本文对国内外主流理科教科书中科学实践内容进行对比研究。这些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的看待初中物理教科书,也对其改进有指导意义,对物理教育的未来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科学实践内容的角度研究中国和美国两版中学物理教科书中的科学实践内容,选择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开发的科学实践内容分析框架对中美两版初中物理教科书进行扫描与统计,先是在宏观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再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两版物理教科书科学实践内容进行质性分析,并结合相关理论探析,得到如下结论:(1)中美两版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科学实践内容数量多。(2)中美两版物理教科书的科学实践内容分布不均,实践类型单一。科学实践内容对推理论证、交流信息环节重视不够。(3)中国版教科书忽视科学活动的社会性。(4)美国版教科书对于数据处理能力的重视不足。(5)中美两版初中物理教科书都不重视对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最后,笔者根据研究的结论给教科书编译者提供了如下参考建议:(1)教科书中实践环节应更加均衡(2)着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3)增加体现批判精神的内容给广大物理教师提出如下建议:(1)物理教师首先应从理论上正确认识科学实践活动,根据科学实践哲学的特征和不同取向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其次深入理解科学实践哲学观,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融入实验和理论互动、共进这一观念。(2)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现象教学”,要重视学生已有的从实际生活中得来的经验。物理教师要留心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的科学现象与问题,以生活中的科学问题作为出发点设计并开展适合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科学实践活动。(3)教师应注重增强科学实践活动的多样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活动组织能力,重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将物理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利用各种条件,开发多种形式的科学实践教育的资源。

二、第十二章 物态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十二章 物态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物理教材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与教科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中外物理教材比较研究现状
        1.2.2 国内物理教材比较研究现状
    1.3 研究说明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意义
        1.3.4 研究方法
        1.3.5 创新之处
        1.3.6 技术路线
2 理论基础
    2.1 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2.1.1 认知发展理论
        2.1.2 初中生的认知教育
    2.2 中小学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2.3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结构
        2.3.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2.3.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
3 教材表层结构比较研究
    3.1 两版本教材体系结构比较研究
        3.1.1 两版本教材章、节比较
        3.1.2 两版本教材章、节编排顺序比较
        3.1.3 两版本教材特色内容比较
        3.1.4 两版本教材体系异同点
    3.2 人教版与教科版栏目设置比较
        3.2.1 两版本教材栏目介绍
        3.2.2 两版本教材栏目数量统计
        3.2.3 两版本教材探究活动比较
        3.2.4 “STS”与“走向社会”比较分析
    3.3 两版本教材插图比较
        3.3.1 人教版插图数量分析
        3.3.2 教科版插图数量分析
        3.3.3 两版本教材插图比较分析
    3.4 两版本教材习题比较
        3.4.1 两版本教材习题数量比较
        3.4.2 两版本教材习题性质比较
    3.5 本章总结
4 教材深层结构比较研究
    4.1 “物理核心素养”研究方法
    4.2 两版本教材声学部分核心素养比较研究
        4.2.1 两版本教材声学部分结构概况
        4.2.2 声学导学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2.3 声学活动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2.4 声学课后习题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2.5 声学特色栏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3 两版本教材光学部分核心素养比较研究
        4.3.1 两版本教材光学部分结构概况
        4.3.2 光学导学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3.3 光学活动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3.4 光学课后习题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3.5 光学特色栏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4 两版本教材热学部分核心素养比较研究
        4.4.1 两版本教材热学部分结构概况
        4.4.2 热学导学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4.3 热学活动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4.4 热学课后习题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4.5 热学特色栏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5 两版本教材力学部分核心素养比较研究
        4.5.1 两版本教材力学部分结构概况
        4.5.2 力学导学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5.3 力学活动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5.4 力学课后习题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5.5 力学特色栏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6 两版本教材电磁学部分核心素养比较研究
        4.6.1 两版本教材电磁学部分结构概况
        4.6.2 电磁学导学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6.3 电磁学活动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6.4 电磁学课后习题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6.5 电磁学特色栏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7 本章总结
5 总结
    5.1 基于初中物理人教版与教科版教材分析的反思
    5.2 对教师教学与教材修订的建议
        5.2.1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5.2.2 对教材修订的建议
    5.3 论文不足及改进方法
        5.3.1 写作中的不足之处
        5.3.2 改进方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2)苏科版和鲁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教材
        2.1.2 教材的性质
    2.2 理论基础
        2.2.1 行为主义心理学
        2.2.2 认知主义心理学
        2.2.3 建构主义心理学
第三章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呈现方式的对比分析
    3.1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结构的对比分析
        3.1.1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封面和封底的对比
        3.1.2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引言的对比
        3.1.3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目录与正文的对比
        3.1.4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附录与后记的对比
        3.1.5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刊印排版细节的对比
    3.2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插图的对比分析
        3.2.1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插图数量的对比
        3.2.2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插图分类的对比
    3.3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栏目的对比分析
        3.3.1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栏目内容的对比
        3.3.2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栏目数量的对比
第四章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内容组织的对比分析
    4.1 苏科版教材的内容组织
        4.1.1 苏科版教材的编写结构
        4.1.2 苏科版教材的内容篇幅
    4.2 鲁科版教材的内容组织
        4.2.1 鲁科版教材的编写结构
        4.2.2 鲁科版教材的内容篇幅
    4.3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内容组织的对比
        4.3.1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编写结构的对比
        4.3.2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内容篇幅的对比
第五章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内容选择的对比分析
    5.1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科学探究内容选择的对比分析
        5.1.1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对科学探究要素介绍的对比
        5.1.2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对科学探究内容选择的对比
    5.2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科学内容选择的对比分析——以物质为例
        5.2.1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节标题选择的对比
        5.2.2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知识内容选择的对比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建议
    6.1 研究总结
        6.1.1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的共同点
        6.1.2 苏科版和鲁科版教材的不同点
    6.2 建议
        6.2.1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6.2.2 对教材使用的建议
    6.3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三个版本初中物理教科书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1.3.1 文本分析法
        1.3.2 比较研究法
        1.3.3 文献研究法
        1.3.4 统计法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教科书
        2.1.2 物理教科书
        2.1.3 不同版本物理教科书
    2.2 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章 三个版本教科书内容比较
    3.1 三个版本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比较
        3.1.1 人教版教科书
        3.1.2 北师大版教科书
        3.1.3 苏科版教科书
        3.1.4 总结及编写建议
    3.2 三个版本教科书栏目设置比较
        3.2.1 栏目种类与数量
        3.2.2 栏目设置意图
        3.2.3 总结
    3.3 三个版本教科书插图的比较
        3.3.1 插图的分类
        3.3.2 插图的数量统计
        3.3.3 总结
    3.4 三个版本教科书习题的比较
        3.4.1 习题的分类
        3.4.2 习题的数量统计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三个版本教科书的编写特色与改进建议
    4.2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4)人教版与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国内研究现状
第3章 两套教材的结构比较分析
    3.1 教材结构体系比较分析
    3.2 教材章节呈现比较分析
    3.3 教材栏目设置比较分析
    3.4 实验内容比较分析
    3.5 习题比较分析
第4章 两套教材的内容比较分析
    4.1 力学部分比较分析
    4.2 热学部分比较分析
    4.3 声学部分比较分析
    4.4 光学部分比较分析
    4.5 电磁学部分比较分析
第5章 总体比较结论与建议
    5.1 比较结论
    5.2 思考与建议
    5.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5)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1节 研究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的原因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缘由
        1.1.3 选题的意义
    第2节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教学
        1.2.2 疑难
    第3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关于解决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的研究
        1.3.2 国内关于解决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的研究
    第4节 研究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2章 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调查的实施与统计
    第1节 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问卷调查的实施
        2.1.1 问卷调查的对象
        2.1.2 问卷的编制
        2.1.3 问卷调查的发放与回收
    第2节 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
        2.2.1 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教师问卷调的统计结果
        2.2.2 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学生问卷的调查统计结果
        2.2.3 教师教学疑难问题与学生学习疑难问题的比较分析
        2.2.4 学生物理学习疑难问题产生的原因调查统计
    第3节 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2.3.1 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
        2.3.2 教师对学生学习有疑难的问题把握不够准确
        2.3.3 学生自身因素对于物理学习造成疑难
第3章 应对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对策分析
    第1节 解决初中物理疑难问题的理论依据
        3.1.1 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需要理论
        3.1.2 学习理论
        3.1.3 学习策略
        3.1.4 初中物理教学原则
    第2节 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策略
        3.2.1 每一节课都必须有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3.2.2 物理学史,应用信手拈来
        3.2.3 重视实验
        3.2.4 板书、板画要规范
        3.2.5 搜集更多的方法
        3.2.6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4章 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科学思维素养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体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1.1.2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的重要性
        1.1.3 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的作用
    1.2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思维
        2.1.2 物理思维
        2.1.3 科学思维的内涵
        2.1.4 科学思维方法
    2.2 研究综述
        2.2.1 国外关于科学思维的研究
        2.2.2 国内关于科学思维的研究
        2.2.3 关于人教版物理教材的研究综述
        2.2.4 关于科学思维在物理教材中的体现研究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设计
        3.1.1 研究对象的选取依据
        3.1.2 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
    3.2 研究思路
    3.3 科学思维素养分析标准的界定
        3.3.1 模型建构在教材中的体现界定
        3.3.2 科学推理在教材中的体现界定
        3.3.3 科学论证在教材中的体现界定
        3.3.4 质疑创新在教材中的体现界定
    3.4 信度分析
    3.5 量化处理
    3.6 定性分析
    3.7 对教师进行科学思维素养的认识调查
第4章 教师问卷调查
    4.1 调查对象
    4.2 调查问卷
    4.3 调查结果分析
第5章 科学思维素养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体现分析
    5.1 案例分析
        5.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文本分析
        5.1.2 《牛顿第一定律》文本分析
        5.1.3 《阿基米德原理》文本分析
    5.2 科学思维素养在教材中的统计分析
        5.2.1 模型建构要素在教材中的统计分析
        5.2.2 科学推理要素在教材中的统计分析
        5.2.3 科学论证要素在教材中的统计分析
        5.2.4 质疑创新要素在教材中的统计分析
        5.2.5 科学思维四要素在教材中的整体体现情况
    5.3 科学思维素养在不同课型中的体现情况
        5.3.1 科学思维素养在概念课中的体现分析
        5.3.2 科学思维素养在规律课中的体现分析
        5.3.3 科学思维素养在实验课中的体现分析
    5.4 科学思维素养在不同教学内容中的体现情况
        5.4.1 科学思维各要素在“物质与声现象、光现象”中的体现情况分析
        5.4.2 科学思维各要素在“运动和力”中的体现情况分析
        5.4.3 科学思维各要素在“能量与社会”中的体现情况分析
        5.4.4 科学思维各要素在“电与磁”中的体现情况分析
    5.5 教材中主要栏目的科学思维素养体现情况
        5.5.1 “想想议议”中科学思维素养的体现情况
        5.5.2 “想想做做”中科学思维素养的体现情况分析
        5.5.3 “演示”中科学思维素养的体现情况分析
        5.5.4 “实验”中科学思维素养的体现情况分析
        5.5.5 “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科学思维素养的体现情况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科学思维素养在教材中的数量及分布
        6.1.2 不同视角下科学思维素养在教材中的体现情况
    6.2 建议
        6.2.1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6.2.2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6.3 研究的创新点
    6.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 B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思维内容梳理
致谢

(7)唐代文学中的植物书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论题的选题理由及意义
    二、本论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本论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一编 唐前与唐代文学的植物书写
    第一章 唐前文学植物题材与意象发展史
        第一节 先秦:中国文学植物题材与意象的发生
        一、《诗经》:古代文学运用植物的滥觞
        二、《离骚》:文学植物道德比况的先导
        三、《尔雅》:中国古代植物研究的鼻祖
        四、《山海经》:中国植物神话传说的起源
        第二节 汉代:文学植物题材与意象的发展
        一、《上林赋》:汉人对植物的圈养与欣赏
        二、《神异经》:植物神话想象的丰富
        三、古诗十九首:文学以植物起兴的娴熟运用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植物题材与意象的初步兴盛
        一、魏晋南北朝植物赋:文学描写植物的精细化
        二、《世说新语》:以植物喻人的常态化
        三、《南方草木状》:植物知识向边疆地区的扩展
        四、陶渊明对植物的接受与书写
    第二章 唐代季节诗的植物书写
        第一节 唐代春季诗的植物书写
        一、春季诗中的植物
        二、春季诗书写植物的类型与模式化问题
        三、唐代春季诗的“梅柳”并题现象及其原因
        第二节 唐代夏季诗的植物书写
        一、夏季诗中的植物
        二、植物对文人苦热情绪的消解
        第三节 唐代秋季诗的植物书写
        一、秋季诗中的植物
        二、植物在秋季诗中的意义:悲秋之寓物
        第四节 唐代冬季诗的植物书写
        一、冬季诗中的植物
        二、冬季诗以春写冬:植物报春来
    第三章 唐文的植物书写
        第一节 唐文所反映的唐代文人对植物的栽种与翦除
        一、文人对植物的栽种
        二、文人对植物的翦除
        第二节 唐赋题咏植物时的互贬现象
        一、互贬现象的实例
        二、互贬现象的产生原因及意义
    第四章 唐五代笔记小说的植物书写
        第一节 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的植物意象
        第二节 唐五代笔记小说中植物故事的真与假
        第三节 唐五代笔记小说虚构故事中植物的四种类型
        第四节 唐人植物故事想象的灵感来源
    第五章 唐代女诗人的植物书写
        第一节 接受与营造:女性诗作中的植物意象
        第二节 单纯与专注:女诗人的自然书写
        一、宫廷妇女身居内宫,借植物以娱乐
        二、家庭妇女身居宅院,借植物以抒情
        第三节 花的形象:物我两忘
        一、花与女性可以互相比喻
        二、唐代女诗人以落花离枝比喻夫妻离别
        三、花与女诗人的形象交织浑融
    第六章 唐代诗僧的植物书写
        第一节 唐代诗僧的主要生活场景
        一、唐代诗僧的日常活动
        二、唐代诗僧的居处环境
        第二节 唐代诗僧与自然山水
        一、自然山水对诗僧的意义
        二、诗僧群体与文人群体栖居自然的区别
        第三节 唐代诗僧与植物
        一、诗僧利用植物在禅院中建构自然
        二、诗僧厨房中的食用植物
第二编 植物景观与唐代文学
    第七章 唐代寺院道观植物景观的文学表现
        第一节 寺院道观的植物景观在唐诗中的反映
        一、道观的情况
        三、寺院的情况
        第二节 重要寺观植物景观考述
        一、专写植物景观的唐诗
        二、知名景观考述
        第三节 唐代寺观植物景观的特点及其人文意义
        一、植物景观特点:以松竹为主而兼顾各自独有风格
        二、松竹成为主要造景植物的原因
        三、寺观植物景观的人文意义
    第八章 唐代祠庙植物景观的文学表现
        第一节 祠庙的植物景观在唐诗中的反映
        第二节 唐代文学对知名祠庙植物景观的描绘
        一、桃花夫人庙的桃花景观
        二、武侯祠的松柏景观
        三、竹郎庙的竹子景观
    第九章 唐代驿道驿站植物景观的文学表现
        第一节 唐诗中的馆驿植物景观
        一、馆驿题材诗中的植物信息统计
        二、馆驿题材诗歌描写植物的诗学意义
        第二节 唐人对馆驿植物的栽植与维护
        一、官方的行为:“驿树”与“官柳”
        二、驿站周边植物的栽植:以褒城驿为例
        第三节 唐代蜀道题材诗中描写的植物景观
        一、唐诗所见蜀道地区的植物
        二、唐人蜀道题材诗与边塞诗描写植物景观的差异
        第四节 唐代有关馆驿植物的传说数则
        一、馆驿植物传说能够反映历史真实
        二、思先驿的桧树生药传说
        三、枫亭驿的荔枝与梅妃传说
第三编 植物生态与唐代文学
    第十章 唐代河东道的植被状况与文学创作之关系
        第一节 从文学作品看唐代河东道的植被生态状况
        一、河东道特殊的地理区位对生态和人文的影响
        二、唐代河东道的植被生态状况
        第二节 唐代文人在河东道的隐逸和闲居活动
        一、唐代文人的仕隐心态与隐居地点选择
        二、唐代文人在河东道隐逸和闲居的地点
        第三节 河东道植被生态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河东道植被生态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易于激发作家写作的兴致
        二、自然植被类型影响了唐代文人在河东道的隐逸和闲居活动,进而影响了有关山水田园诗的创作
        三、河东道文人园林内的植物是沟通自然与文学的桥梁
    第十一章 唐代陇右道的植物生态与文学
        第一节 荒野中的文学体验
        一、荒野的风景
        二、荒野寻绿
        第二节 荒野植物蓬草与陇右道客居文人的自我体认
        一、蓬草象征义的发展
        二、沙蓬:一个经典的边塞意象
        三、心随蓬转:陇右道客居文人的自我比拟
        第三节 杜甫陇右诗的植物书写
        一、杜甫陇右诗植物书写之宏观层面:反映陇右的地理风景
        二、杜甫陇右诗植物书写之微观层面:反映杜甫的心志风骨
    第十二章 唐代长城以北地区的植被生态与文学书写
        第一节 唐代长城以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一、唐代长城的地理位置
        二、长城以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三、唐人对长城以北一些重要地理概念的感知与描绘
        第二节 唐代文学对长城以北地区植被生态的书写
        一、唐代文学中长城以北的大草原
        二、长城以北地区植被生态的历史状况
        三、胡峤《陷北记》对长城以北地区植物的书写
征引文献目录
在读期间有关成果发表情况
全文图版
后记

(8)我国六版本初中物理教科书中STS内容的比较研究 ——科学本质观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2 理论基础
    2.1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 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对象
4 六套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STS课程内容科学本质的比较
    4.1 六版本初中物理教科书中STS课程内容的扫描
    4.2 六版本初中物理教科书中STS课程内容的数量统计
    4.3 六版本初中物理教科书中STS课程内容的统计数据分析
5 六版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STS课程内容科学本质观分析
    5.1 六版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STS课程内容的科学本质分析框架的确定
    5.2 对六版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STS课程内容中科学本质话语扫描及归类
    5.3 对六版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STS课程内容的科学本质内容的宏观比较分析
    5.4 对六版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STS课程内容的科学本质内容的微观比较分析
    5.5 对六版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STS课程内容的科学本质观呈现的主要特征与问题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对我国初中物理教科书编写的建议
    6.3 给中学物理教师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1
附录1-2
附录1-3
附录1-4
附录1-5
致谢

(9)基于科学探究素养培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1.2.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论述
        2.1.1 素养
        2.1.2 核心素养
        2.1.3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1.4 科学探究素养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素养现状调查分析
    3.1 科学探究素养现状调查方案的总体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方法
        3.1.3 问卷调查的对象
        3.1.4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5 学生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3.2 初中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3.3 科学探究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4 培养初中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相应的对策
第4章 基于科学探究素养培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
    4.1 科学探究素养各要素在教材中呈现的统计分析
    4.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素养的教学设计案例
        4.2.1 案例一:《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4.2.2 案例二:《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4.2.3 案例三:《熔化与凝固》教学设计
第5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素养培养情况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中美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科学实践内容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对科学的哲学认识从科学知识向科学实践转向
        1.1.2 国际科学教育核心理念从科学探究向科学实践转向
        1.1.3 中学物理课程关注并渗透科学实践理念
        1.1.4 教科书成为课程研究的重要领域
    1.2 文献综述
        1.2.1 科学实践内涵的研究
        1.2.2 科学实践与科学探究的差异研究
        1.2.3 教科书中的科学实践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理论基础
        2.1.1 科学实践哲学基础
        2.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思路及流程图
        3.1.1 研究的思路
        3.1.2 研究的流程图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法
        3.3.2 内容分析法
4 科学实践内容的呈现与比较
    4.1 科学实践内容分析框架的制定与说明
        4.1.1 科学实践内容分析框架的制定
        4.1.2 科学实践内容分析框架的说明
    4.2 中国初中物理教科书科学实践内容扫描与频次统计
        4.2.1 中版教科书科学实践内容的扫描与提取
        4.2.2 中版教科书科学实践检查表频次统计
    4.3 美国初中物理教科书科学实践内容扫描与频次统计
        4.3.1 美版教科书科学实践内容扫描与提取
        4.3.2 美版教科书科学实践检查表频次统计
    4.4 中美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科学实践内容的呈现情况比较
        4.4.1 两版教科书中科学实践内容呈现形式的比较
        4.4.2 两版教科书科学实践内容检查表分析比较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两版教科书科学实践内容设计特征
        5.1.2 两版教科书科学实践内容存在问题
        5.1.3 中版教科书忽视科学活动的社会性
        5.1.4 美版教科书对于数据处理能力的重视不足
        5.1.5 教科书中缺乏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5.2 建议
        5.2.1 对我国初中物理教科书修订建议
        5.2.2 对我国初中物理教师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四、第十二章 物态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物理教材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与教科版为例[D]. 丁红.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2]苏科版和鲁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对比分析[D]. 马颖敏. 扬州大学, 2019(02)
  • [3]三个版本初中物理教科书的比较研究[D]. 阮舒雨.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7)
  • [4]人教版与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比较分析[D]. 吴忠轩. 西南大学, 2020(01)
  • [5]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的调查研究[D]. 李金红.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2)
  • [6]科学思维素养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体现研究[D]. 梁旭. 河南大学, 2020(02)
  • [7]唐代文学中的植物书写研究[D]. 石润宏. 南京师范大学, 2017(12)
  • [8]我国六版本初中物理教科书中STS内容的比较研究 ——科学本质观的视角[D]. 唐钒凇.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基于科学探究素养培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毛银芹.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10]中美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科学实践内容的比较研究[D]. 陈筱艺.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第十二章 物质状态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