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白血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变化的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胡冬梅[1](2022)在《血浆D-二聚体检验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评估中的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验对急性白血病的作用。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急性白血病患者103例,纳入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D-二聚体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初治期及复发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复发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疾病初治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缓解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水平可以直接反映患者机体凝血功能及纤溶功能,可认为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敏感指标。
向金峰,王刚,卜凡丹,陈志鑫,张娴,张晗[2](2021)在《血清sIL-3、VEGF、25-(OH)D3在急性白血病患儿中水平及其与凝血功能相关性》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3(sIL-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变化意义及与凝血功能相关性。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74例AL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凝血功能正常13例,凝血功能异常61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IL-3、VEGF、25-(OH)D3水平,分析上述血清各指标与AL的关系,并比较观察组不同凝血功能患儿基线资料、血清各指标水平,分析血清各指标水平、基线资料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s IL-3、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L-3、VEGF、25-(OH)D3水平与急性白血病有关(P<0.05)。AL患儿凝血功能异常与乳酸脱氢酶、组织肿瘤负荷、肝功能不良、血清sIL-3、VEG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25-(OH)D3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血清s IL-3、VEGF、25-(OH)D3水平仍与AL患儿凝血功能相关(P<0.05)。结论血清sIL-3、VEGF、25-(OH)D3水平在AL患儿中异常表达,有望评估AL患儿凝血功能异常的重要手段。
寇妍妍,李倩[3](2021)在《凝血和抗凝及纤溶指标变化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意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凝血和抗凝及纤溶指标变化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意义研究。方法 7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依据不同类型白血病分为对照组(急性髓系白血病)与试验组(急性淋巴白血病),各35例。另依据患者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32例)和未出血组(38例)。检测各组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及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结果试验组PT(14.13±3.24)s长于对照组的(11.12±3.1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DD(1.82±1.24)μg/ml高于对照组的(0.93±1.04)μg/ml, FDP(20.92±15.13)mg/ml低于对照组的(39.52±5.24)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PT、TT分别为(13.12±3.21)、(15.32±2.34)s,均长于未出血组的(11.12±3.02)、(13.89±2.2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DD、FDP分别为(1.09±0.24)μg/ml、(16.92±1.13)mg/ml,均高于未出血组的(0.37±0.04)μg/ml、(3.52±1.62)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凝血、抗凝功能异常和出血风险,需要临床注意凝血功能变化。
杨颖,王天有,钱素云[4](2021)在《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儿童急性白血病常见危重并发症。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最常见的合并DIC的白血病类型。尽管以全反式维A酸为主的化疗方案使儿童APL整体生存率显着提高,但DIC引起的早期死亡率并无明显改善。现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并DIC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张妮,王红力,钟贵遵,龚军,蒙龙,王惠来,肖剑文,贾运涛[5](2021)在《基于BCPNN法对培门冬酶和左旋门冬酰胺酶上市后安全警戒信号的挖掘与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挖掘和评价培门冬酶(PEG-ASP)和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上市后的安全警戒信号,比较二者的安全性差异,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2004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发布的PEG-ASP和LASP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BCPNN),以信息成分(IC)下限(IC-2SD)>0且事件数≥3为条件,挖掘这两种药品的安全信号,重点评价和比较两药在胃肠系统、肝胆系统、血液及淋巴系统、血管及淋巴管类、各类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代谢及营养类和各类检查等8个系统器官分类中IC-2SD≥1.5的中强及强信号,并对特定ADE信号的IC值及其95%置信区间进行时间扫描图谱分析。结果与结论:以PEG-ASP、L-ASP为怀疑药物的报告分别有2 324、3 824份,纳入中强及强信号分别为67、68个。其中,胃肠系统疾病中,筛选出两药的共同强信号为坏死性胰腺炎;肝胆系统疾病中,两药均有静脉闭塞性肝病的强信号且该ADE未在二者的药品说明书中出现;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中,筛选出两药的共同强信号为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凝血障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性骨髓再生障碍;血管及淋巴管类疾病中,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外,L-ASP其余信号的IC值均高于PEG-ASP;各类神经系统疾病中,除颅内出血外,L-ASP其余信号的IC值均高于PEG-ASP;免疫系统疾病中,L-ASP的速发过敏反应为中强信号,而PEG-ASP的这一ADE为强信号;代谢及营养类疾病中,除肿瘤溶解综合征外,L-ASP其余信号的IC值均高于PEG-ASP。时间扫描图谱结果显示,PEG-ASP的坏死性胰腺炎和凝血障碍2个信号为稳定信号,而静脉闭塞性肝病和超敏反应2个信号为不稳定信号,需继续观察;L-ASP的上述4个信号均为稳定信号。临床使用PEG-ASP或L-ASP时,应密切关注超敏反应、凝血障碍、血栓、坏死性胰腺炎、静脉闭塞性肝病和低蛋白血症等安全问题。
代文芳[6](2021)在《凝血检查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治临床意义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实施凝血检查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在该院接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的100例患者,设为白血病组,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00名健康人,设为健康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凝血指标检查,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炎性因子水平与血小板参数。结果白血病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4.34±0.52)g/L、血浆D-二聚体(D-D)(1.28±0.15)mg/L、凝血酶原时间(PT)(12.77±1.22)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6.74±2.18)s、凝血酶时间(TT)(17.83±1.17)s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29、49.975、7.341、21.595、74.740,P<0.001);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0.95±0.08)与抗凝血酶(ATⅢ)(71.34±8.52)%均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1、17.293,P<0.001);白血病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46.82±6.33)mg/L、降钙素原(PCT)(0.47±0.06)μg/L与CD64阳性率(38.03±4.14)%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077、60.083、71.320,P<0.001);白血病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12.59±1.41)fl、血小板分布宽度(PDW)(5.33±0.72)%、血小板计数(PLT)(70.52±25.65)×109/L、大血小板比率(P-LCR)(11.48±3.28)%水平均比健康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75、32.227、41.831、52.444,P<0.001)。结论凝血功能指标可以有效测定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与健康人之间的区别,通过凝血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与血小板参数的数据变化可以有效判定患者的病情,因此动态监测凝血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可以为临床医生诊断病情提供依据,为后期的治疗提供参考。
昝昕,胡鑫,王婕,程永忠,陶传元,傅敏,董薇,于志渊,任艳明,郑峻,杨翔,司马秀田,王晓宇[7](2021)在《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文中提出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性脑出血(hemostatic disorders associate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DICH)是指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期间,或在出凝血疾病的基础上发生的脑实质内出血。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血管内治疗的广泛开展,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使用不断增加,HDICH的发生率亦不断上升[1-2]。有文献[3]报道,口服抗凝药相关性脑出血已占全部脑出血的25.8%。与单纯的自发性脑出血相比,HDICH的血肿扩大发生率更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8](2021)在《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文中认为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性脑出血(hemostatic disorders associate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DICH)是指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期间,或在出凝血疾病的基础上发生的脑实质内出血。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血管内治疗的广泛开展,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使用不断增加,HDICH的发生率亦不断上升[1,2]。有文献报道,口服抗凝药相关ICH占全部脑出血的25.8%[
林晓媛[9](202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合并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FIB、D-D表达变化及其与感染预后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合并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表达变化及其与感染预后关系。方法抽取2017年2月至2020年4月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AML合并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及同期68例未合并感染AML患者为未感染组。测定比较2组血清免疫球蛋白、FIB、D-D表达,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AML合并感染患者血清各指标与常规感染指标水平关联性,并依据感染组患者感染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生存患者,统计感染组不同感染预后患者血清各指标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观察血清各指标对AML合并感染患者感染预后死亡的预测意义。结果感染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A(IgA)表达低于未感染组,FIB、D-D表达高于未感染组(P<0.05);AML合并感染患者血清IgM、IgG、IgA表达与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呈负相关,FIB、D-D表达与血清PCT、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感染组中感染预后死亡患者血清IgM、IgG、IgA表达低于生存患者,FIB、D-D表达高于生存者(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IgM、IgG、IgA、FIB、D-D联合预测AML合并感染患者感染预后死亡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一指标预测。结论 AML合并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进一步降低,FIB、D-D表达升高,且与感染严重程度有关,在预测感染预后死亡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王筱淇[10](2021)在《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CD19+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伴随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也开始受到关注,且取得良好的效果,逐渐经成为癌症领域的主要疗法之一。癌症生物治疗有很多种,其中常用如过继性细胞治疗、免疫疫苗、免疫调节剂等,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CAR-T)疗法近年来开始应用于癌症治疗领域,且避免了传统细胞治疗的缺陷,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结合肿瘤表位的CAR受体基因通过转染等的方式导入正常T细胞后,体外扩增后把足够数量的CAR-T细胞回输,通过嵌合抗原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近年来,以免疫细胞为基础的精准靶向治疗取得重大突破,CAR-T相关的临床试验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开展,其中以靶向CD19 CAR-T细胞为代表的第二代CAR-T技术在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应用最多,治疗难治/复发血液系统B细胞肿瘤有效率可达60-90%。CAR-T细胞根据T细胞来源分为自体、异体、干细胞诱导型,现在较常用的是自体T细胞。而对于移植后复发的患者,因为移植后强烈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采集患者自身T细胞进行CAR-T制备,其活性可能受到影响导致白血病杀伤效能降低;同时,对于复发的患者,在采集单个核细胞的时候容易混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可能影响制备效果。而采用HLA相合或者半相合的供者的T细胞则有许多优势,供者来源的T细胞是一种“健康”的T细胞,采集方便,质量可以保障,也是制备CAR-T细胞的重要来源。其优点在于:容易获得,避免肿瘤细胞污染,杀伤肿瘤能力强,尚需要观察的是其安全性,如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ing syndrome,CRS)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c leukemia,ALL)作为一种发病高的恶性血液病,占白血病中的15%,而在急性白血病当中以儿童最为常见,占据总体的80%,成人占30-40%。ALL诱导化疗之后的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达70-90%,3-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30-60%。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愈ALL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即便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有30-60%的患者预后不良,而这也是导致ALL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各方面因素制约,当前对于难治/复发(Refractory/relapsed,R/R)ALL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的方法包括化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DLI)和二次移植。但DLI对于ALL的效果并不显着,反而有很大可能诱发GVHD;二次移植的安全性需要考虑,挽救性二次移植的预后也相对不良且花费不菲。研究报道,复发后DLI和二次移植后1年总生存率仅20.74%和23%,因而很有必要探索新的有效治疗方案。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复发ALL有望成为此领域的重点疗法。本研究针对移植后复发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开展供者来源CD19 CAR-T细胞治疗,以期提高缓解率,延长长期生存率。此项研究得到了陆军军医大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批临床研究号:Chi CTR-OOC-16008447和Chi CTR-OIC-17012374。伦理委员会批件文号:Chi ECRCT-20160022和XYFY2017-KL033-01。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9年3月国内9个移植中心共43例(我中心入组18例)确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且出现复发的患者,给于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研究主要终点是有效性,次要终点是与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的协变量安全性,监测不良反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ing syndrome,CR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mmune effector cell-associated neurotoxicity syndrome,ICANS)、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累积复发发生率(cumulative incidence of relapse,CIR)、无事件生存期(event-free survival,EFS)和总生存期等。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范围为6-47个月)。结果:纳入本研究统计的43例CD19表达阳性的HSCT后复发B-ALL患者采用了供者来源CD19 CAR-T细胞治疗,其中29例男性,患者中位年龄24岁(4-60岁),按照供者类型不同分为接受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全相合供者来源CAR-T细胞治疗的17例,HLA半相合供者来源的26例。复发情况为:微小残留病检测(measurable residual disease,MRD)0.01–5%13例,原始细胞5-50%20例,原始细胞>50%10例患者。从复发到CD19 CAR-T输注中位时间为42天(35-59天)。复发后患者的治疗包括停止免疫抑制(12例),DLI(7例),化疗(19例),DLI联合化疗(5例)。CAR-T细胞输注前预处理方案包括以下三种:方案一:氟达拉滨,30mg/m2/d,持续2-4天,环磷酰胺,200mg/m2/d,持续2天;方案二:氟达拉滨,30mg/m2/d,3天,环磷酰胺,350mg/m2/d,,2天,阿糖胞苷,100mg/m2/d,4天;方案三:环磷酰胺500mg/m2/d,共3天。43例患者中,34例患者接受方案一,5例肿瘤负荷重的年轻患者接受方案二,方案三用于4例老年患者。根据CAR-T细胞共刺激分子的不同,接受CD19–28z CAR-T细胞18例,CD19-BBz CAR-T细胞25例。输注CD19 CAR-T细胞的中位数为1.76×106/kg。34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79.07%)。1年EFS及生存率是43.33%,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且没有接受第二次移植的患者中1年的EFS和生存率为59.01%,1年CIR为41.0%。不良反应发生率:38例患者发生CRS(88.37%),其中7例患者CRS≥3级;9例患者发生ICANS(20.93%),均≤2级;2例患者出现了≤2级急性GVHD(4.65%)。2例患者出现CAR-T细胞治疗相关的严重CRS和多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此外,临床治疗时还易出现发热、粒细胞减少、贫血相关的副反应,而神经系统毒性包括头痛、有患者出现畏光症状,但是没有发生严重的脑水肿。有患者则出现恶心、纳差,肝酶升高(包括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升高)、电解质紊乱、凝血常规异常(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延长)之类的毒副作用。CD19 CAR-T细胞输注后第9天数量达到高峰。输注后检测到的CAR-T细胞的中位间隔时间为89天,输注CAR-T细胞后,CAR-T细胞的峰值是4.85×105/L。结论: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是治疗移植后复发CD19+B-ALL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急性白血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变化的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白血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变化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血浆D-二聚体检验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评估中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2)血清sIL-3、VEGF、25-(OH)D3在急性白血病患儿中水平及其与凝血功能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血清sIL-3、VEGF、25-(OH)D3水平比较 |
2.2 血清sIL-3、VEGF、25-(OH)D3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 |
2.3 不同凝血功能患儿基线资料、血清各指标水平比较 |
2.4 血清sIL-3、VEGF、25-(OH)D3水平、基线资料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 |
2.5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清指标与凝血功能的关系 |
3 讨论 |
(3)凝血和抗凝及纤溶指标变化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试验组与对照组PT、APTT、TT比较 |
2.2 试验组与对照组FIB、DD和FDP水平比较 |
2.3 出血组与未出血组PT、APTT、TT比较 |
3 讨论 |
(5)基于BCPNN法对培门冬酶和左旋门冬酰胺酶上市后安全警戒信号的挖掘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数据处理 |
1.3 信号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
1.4 重点系统选择 |
2 结果 |
2.1 ADE上报基本情况 |
2.2 重点系统的信号筛选结果 |
2.3 PEG-ASP和L-ASP在重点系统中的中强及强信号分布 |
2.4 特定ADE信号的时间扫描图谱分析 |
3 讨论 |
3.1 胃肠系统疾病 |
3.2 肝胆系统疾病与代谢及营养类疾病 |
3.3 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血管及淋巴管类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各类检查 |
3.4 免疫系统疾病 |
(6)凝血检查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治临床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仪器 |
1.2.2 试剂 |
1.2.3 采集标本 |
1.2.4 测试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受检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对比 |
2.2 两组受检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2.3 两组受检者血小板参数指标对比 |
3 讨论 |
(7)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急救处理和出凝血功能评估 |
1.1 院前急救 |
1.2 急诊处理 |
1.2.1 启动卒中绿色通道 |
1.2.2 病史采集 |
1.2.3 完善急诊常规实验室检查 |
1.2.4 快速完成头颅CT及其他影像学检查 |
1.2.5 相关学科协同诊治 |
1.3 出凝血功能评估 |
1.3.1 血小板数量及其功能 |
1.3.2 凝血功能 |
1.3.3 纤维蛋白溶解 |
2 HDIC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3 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相关性脑出血 |
3.1 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脑出血 |
3.1.1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 |
3.1.2 治疗方法 |
3.1.2. 1 输注血小板 |
3.1.2. 2 手术 |
3.1.2. 3 去氨加压素 |
3.2 抗凝药物相关性脑出血 |
3.2.1 常见的抗凝药物 |
3.2.2 抗凝药物与脑出血的关系 |
3.2.3 维生素K拮抗剂相关性脑出血的逆转和替代治疗[32-34] |
3.2.3. 1 维生素K |
3.2.3. 2 FFP |
3.2.3. 3 PCC |
3.2.3. 4 r FⅦa |
3.2.4 DOAC相关性脑出血的逆转(见表2) |
3.2.5 肝素类药物相关性脑出血的逆转(见表2) |
4 出凝血疾病相关性脑出血 |
4.1 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功能缺陷 |
4.1.1 病因 |
4.1.1. 1 血小板数量减少 |
4.1.1. 2 血小板功能缺陷 |
4.1.2 处理原则(见表3) |
4.2 凝血功能障碍 |
4.2.1 病因 |
4.2.1. 1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 |
4.2.1. 2 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
4.2.2 处理原则(见表3) |
4.3 血管性疾病 |
4.3.1 遗传性血管性疾病 |
4.3.2 获得性血管性疾病 |
4.4 纤溶亢进 |
5 HDICH的其他非手术治疗 |
5.1 止血药物 |
5.1.1 抗纤溶药物 |
5.1.2 rFⅦa |
5.1.3 注射用血凝酶 |
5.2 颅内高压的监测和治疗 |
5.3 血压管理 |
5.4 其他 |
6 HDICH的外科治疗 |
6.1 手术指征 |
6.2 出血风险评估 |
6.3 手术时机和手术策略 |
6.3.1 |
6.3.2 |
6.4 术中止血策略 |
6.4.1 术中常见的出血类型及处理方式 |
6.4.1. 1 动脉性出血 |
6.4.1. 2 静脉性出血 |
6.4.1. 3 创面渗血 |
6.4.1. 4 硬膜外止血 |
6.4.2 止血材料 |
6.4.2. 1 再生氧化纤维素 |
6.4.2. 2 明胶海绵 |
6.4.2. 3 流体明胶 |
6.4.2. 4 纤维蛋白粘合剂 |
6.4.2. 5 骨蜡 |
6.4.3 其他 |
6.4.3. 1 体温管理 |
6.4.3. 2 硬膜水密缝合和排气 |
7 康复和重启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 |
7.1 康复治疗 |
7.2 HDICH后重启抗血小板治疗的时机 |
7.3 HDICH后重启抗凝治疗的时机 |
7.4 重启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前的桥接治疗 |
8 HDICH的复发和预防 |
(10)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CD19+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1.2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
1.3 CD19 靶点 |
1.4 自体CAR-T细胞治疗B-ALL |
1.5 供者来源CAR-T细胞治疗B-ALL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患者入组情况 |
3.2 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情况 |
3.3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及复发后治疗 |
3.4 CAR-T细胞输注情况 |
3.5 CAR-T细胞治疗安全性分析 |
3.6 CAR-T细胞治疗有效性分析 |
3.7 亚组分析 |
3.8 CAR-T细胞动力学 |
3.9 炎症因子变化 |
第四章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CAR-T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探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急性白血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变化的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浆D-二聚体检验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评估中的效果研究[J]. 胡冬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22(02)
- [2]血清sIL-3、VEGF、25-(OH)D3在急性白血病患儿中水平及其与凝血功能相关性[J]. 向金峰,王刚,卜凡丹,陈志鑫,张娴,张晗.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11)
- [3]凝血和抗凝及纤溶指标变化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意义研究[J]. 寇妍妍,李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19)
- [4]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 杨颖,王天有,钱素云.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18)
- [5]基于BCPNN法对培门冬酶和左旋门冬酰胺酶上市后安全警戒信号的挖掘与评价[J]. 张妮,王红力,钟贵遵,龚军,蒙龙,王惠来,肖剑文,贾运涛. 中国药房, 2021(16)
- [6]凝血检查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治临床意义研究[J]. 代文芳. 中外医疗, 2021(23)
- [7]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J]. 昝昕,胡鑫,王婕,程永忠,陶传元,傅敏,董薇,于志渊,任艳明,郑峻,杨翔,司马秀田,王晓宇. 中国急救医学, 2021(08)
- [8]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J].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07)
- [9]急性髓系白血病合并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FIB、D-D表达变化及其与感染预后的关系[J]. 林晓媛. 中国实用医刊, 2021(12)
- [10]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CD19+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研究[D]. 王筱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标签:急性白血病; 凝血功能障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血小板计数; 大血小板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