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头翁对利福平、异烟肼肝毒性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牛童童[1](2020)在《白头翁皂苷B4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病变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白头翁皂苷B4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NF-κB及其介导的炎症因子表达以及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研究白头翁皂苷B4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对视网膜组织及功能的保护作用和相关机制,探讨早期干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新方法。[方法]将6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糖尿病组(DM组)及糖尿病+白头翁皂苷B4治疗组(B4组),20只/组。DM组及B4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体重)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并于3天后监测血糖,血糖值高于16.7 mmol/L并稳定维持,视为造模成功。B4组大鼠腹腔注射白头翁皂苷B4(5mg/kg体重),2次/天,持续8周;CON组、DM组大鼠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8周后获取大鼠视网膜组织进行研究。制作视网膜石蜡切片并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学改变;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NF-κB、IL-1β、IL-6、TNF-α以及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NF-κB、Bax及Bcl-2蛋白表达;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ax及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CON组相比,DM组和B4组大鼠同期血糖均显着升高而体重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DM组与B4组相比,血糖及体重均无显着差异。H-E染色观察,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视网膜外核层变薄,细胞排列杂乱;而白头翁皂苷B4治疗后的大鼠视网膜结构与形态好转。Q-PCR检测结果显示,DM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NF-κB、IL-1β、IL-6、TNF-α以及Caspase-3的mRNA表达较CON组显着升高,而白头翁皂苷B4能够降低上述因子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NF-κB、Bax表达增多,而Bcl-2表达降低,使用白头翁皂苷B4治疗后,NF-κB、Bax表达有明显的下调,而Bcl-2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ax表达明显升高,而Bcl-2表达水平降低,使用白头翁皂苷B4治疗后,与DM组相比,B4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ax表达水平下降,Bcl-2表达升高。[结论](1)白头翁皂苷B4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形态,对视网膜组织具有保护作用。(2)白头翁皂苷B4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及其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以及抗凋亡作用有关。(3)白头翁皂苷B4可能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潜在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丁亮[2](2020)在《护肝益肺方药对抗结核药减毒效应及物质基础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研究护肝益肺方减毒(防治抗结核药肝损伤等不良反应)的效应及物质基础,为护肝益肺方药用于临床辅助治疗结核病提供理论依据,并可有助于结核病辅助治疗中药制剂的研发。研究方法:1.提取护肝益肺方、拆分后的护肝方的水提液和醇提液;再从护肝方中找出存在的物质成分;继而筛选出潜在的有效成分作为护肝方的物质基础加以验证;最后将单体成分与护肝方进行药效分析对比,研究治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2.通过肝脏病理学检查及血清生化指标两方面评价造模情况,从生理指标、病理指标、行为学指标等方面研究护肝益肺方、护肝方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对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等生化指标;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肝组织SOD活性及MDA、GSH含量测定;采用RT-PCR法检测小鼠肝细胞中CYP2E1 mRNA的表达、qPCR法检测肝细胞中Mrp2 mRNA的表达来探究其发挥调节作用的信号通路,以确定其作用机制。3.运用UHPLC-Q-TOF/MS技术对护肝方中的五味药进行成分检测,以推测真正的药效物质基础成分。查阅国内外文献建立成分库,利用Peakview 1.2软件鉴别样品中化学成分,结合MarkerView 1.2.1软件对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1.通过异烟肼、利福平(剂量:100 mg/kg异烟肼+400 mg/kg利福平)联用两周可致药物性肝损伤,肝脏病理学检查及血清生化指标证明造模成功。护肝益肺全方、护肝方各剂量组能显着抑制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P<0.01)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升高(P<0.05),亦能抑制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升高(P<0.01),增强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谷胱甘肽(GSH)的水平(P<0.05)。病理切片观察也显示护肝益肺全方、护肝方各剂量组较模型组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减轻。2.将所得数据导入Peak View 1.2软件中,匹配度达到85%以上的化学成分被鉴别确认,正、负离子两种模式下共鉴别出156种化合物。3.对于五种成分联用的药对组,TBIL、ALP均远小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甘草酸、虎杖苷、胡黄连等成分对于减毒效应并不明显,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提高Mrp2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CYP2E1 mRNA的含量水平。结论:1.护肝益肺方、护肝方能明显抑制TBIL、ALP的升高,显着升高药物性肝损害小鼠肝匀浆中SOD、GSH降低的水平且能抑制肝组织中MDA的升高;病理切片HE染色后光镜观察发现能降低药物性肝损害小鼠肝组织变性、甚至坏死的程度,具有修复肝细胞,恢复肝功能的作用,且作用机制与抗氧化作用有关。2.初步探究出护肝方中的有效成分对血清中TBIL、ALP有抑制作用,升高SOD、GSH降低MDA,表明齐墩果酸、五味子醇甲、甘草酸、虎杖苷、胡黄连苷Ⅱ等几种单体成分对模型小鼠的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提高Mrp2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CYP2E1的含量水平,明确其发挥调节作用的机制。虽未达到总方的减毒效应,但初步探明了护肝益肺方的物质基础。课题意义:通过研究护肝益肺方药减毒(防治抗结核药肝损伤等不良反应)作用机制、初步探究其物质基础,为护肝益肺方药用于临床辅助治疗结核病提供理论依据、并可促进结核病辅助治疗中药制剂的研发。
蒋红红[3](2020)在《基于固相萃取技术对白头翁的质量控制及其肝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首先建立以SBA-15为吸附剂的SPE法,并结合UHPLC-CAD技术对白头翁药材中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进行富集及测定,并对常春藤皂苷C进行体内外代谢研究,进而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中药白头翁的肝保护作用进行综合阐述。方法:首先采用红外光谱法、热重分析法和透射电镜法对合成的SBA-15进行结构和形态学评价,采用UHPLC-CAD技术评价SBA-15对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吸附性能,建立以SBA-15为吸附剂的SPE法,进行方法学验证,并应用于白头翁中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富集分离及测定。然后,采用UHPLC/Q-Orbitrap-MS技术和Compound Discoverer?2.1软件对大鼠口服常春藤皂苷C后进行检测和数据处理。根据药物在体内外转化规律结合常春藤皂苷C的质谱裂解途径,对其在大鼠体内外代谢产物的结构进行推断。最后,采用网络药理学平台包括TCMSP、TCMIP、Pub 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 Database、STICH Database、Uni Prot和TTD等数据库筛选白头翁的活性化合物靶点,与肝损伤疾病建立网络并进行分析。结果:经水热法合成SBA-15,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透射电镜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本实验确定最佳的萃取条件为:25mg SBA-15作为固相吸附剂,p H设置为5,洗脱溶剂为70%乙醇。在优化的条件下,获得了满意的线性(r2>0.9940),目标分析物的检出限达到0.461-0.976μg/m L。回收率在92.1%至96.7%之间。大鼠口服常春藤皂苷C后体内外共检测到34种代谢物包括生26种I相和8种II相代谢物。应用网络药理学数据库,筛选出白头翁活性成分19个,核心靶点16个,使用GO分析并筛选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得到22个生物过程信息,4个细胞组成,3个分子功能信息,主要与ABC转运和胆汁分泌通路相关。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以SBA-15为吸附剂的SPE法,并结合UHPLC-CAD技术应用于白头翁中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富集和测定。为中药复杂体系中微量或痕量的皂苷类化合物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为介孔材料在固相萃取技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大鼠口服给予常春藤皂苷C后体内外生物样本的代谢产物进行研究,为其药理作用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信息。本研究揭示了白头翁的保肝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白头翁的药理作用机制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丁亮,武谦虎,凌美,盛健惠,张建军,彭国平,李存玉,黄春帆[4](2020)在《护肝益肺方水提物对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小鼠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护肝益肺方对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0只小鼠设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护肝益肺全方低剂量组、全方高剂量组、护肝方低剂量组组、护肝方高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每天给予100 mg·kg-1·d-1异烟肼+400 mg·kg-1·d-1利福平,空白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阳性对照组给予750 mg/kg水飞蓟宾葡甲胺溶液,全方低剂量组(5 g生药/kg)和全方高剂量组(10 g生药/kg)分别给予护肝益肺全方药,护肝低剂量组(2 g生药/kg)和护肝高剂量组(4 g生药/kg)分别给予护肝方药,连续静脉注射给药2周。末次给药24 h后取材,收集小鼠血液和肝组织样品进行血清中生化指标的检测并观察小鼠肝病理情况。结果连续2周给药利福平、异烟肼,通过生化检测及病理检查证实小鼠肝损伤模型制备成功。护肝益肺全方、护肝方各剂量组能显着抑制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P<0.01)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升高(P<0.05),亦能抑制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升高(P<0.01),增强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谷胱甘肽(GSH)的水平(P<0.05)。病理切片观察也显示护肝益肺全方、护肝方各剂量组较模型组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减轻。结论护肝益肺方水提物对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且作用机制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郭文霞[5](2019)在《Hederasaponin C的体内抗炎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白头翁为毛茛科白头翁属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unge)Rege1)的干燥根,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三萜皂苷类是白头翁的主要有效成分,其中以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Anemoside B4(白头翁皂苷B4)和Hederasaponin C(HSC)为主要代表。但是Hederasaponin C的药理活性尚不清楚,本文主要围绕HederasaponinC的体内抗炎药效作用进行研究。在体内,通过二甲苯致耳肿胀实验来评价Hederasaponin C对急性炎症的治疗作用;通过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来评价Hederasaponin C对炎性疼痛的治疗作用;通过LPS致死实验评价Hederasaponin C对脓毒血症的治疗作用;通过小鼠腹腔注射LPS造成急性肾损伤、急性肺损伤及急性肝损伤来评价Hederasaponin C对多脏器损伤的治疗作用;通过小鼠棉球肉芽肿实验来评价Hederasaponin C对慢性炎症的治疗作用;通过弗氏完全佐剂致大鼠关节炎实验来评价Hederasaponin C对关节炎的治疗效果;通过小鼠自发活动来考查Hederasaponin C对神经中枢的作用。结果显示,Hederasaponin C能明显降低二甲苯所致耳肿胀,提示Hederasaponin C对急性炎症有治疗作用。在醋酸扭体实验中,Hederasaponin C能显着抑制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提示Hederasaponin C对炎性疼痛具有抑制作用。在LPS致死实验中,造模组小鼠全部死亡,阳性对照地塞米松组生存率为40%,Hederasaponin C 12.5mg/kg剂量组动物存活率达40%,25 mg/kg剂量存活率为20%、3.125 mg/kg、6.25 mg/kg组动物存活率均为9%。说明Hederasaponin C在治疗LPS诱发的脓毒血症方面与地塞米松相当。在LPS致急性肾损伤模型中,血清中肌酐和尿素水平较LPS组降低。肾的H&E染色显示Hederasaponin C治疗组炎症浸润减少,肾小管空泡样变减少。在急性肝损伤模型中,Hederasaponin C可以降低由LPS引起的谷丙转氨酶升高,同时H&E染色显示肝脏炎症减少,肺部H&E染色显示Hederasaponin C对LPS造成的急性肺损伤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综合可得Hederasaponin C对多脏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棉球肉芽肿实验中,Hederasaponin C各剂量均能抑制炎症后期结缔组织的形成,提示Hederasaponin C对慢性炎症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弗氏完全佐剂致大鼠关节炎的影响实验中,Hederasaponin C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趾肿胀有抑制作用,说明Hederasaponin C有抗佐剂性关节炎炎症的作用。在小鼠自发活动中,Hederasaponin C对小鼠的自发活动没有影响。Hederasaponin C在体内有显着的抑制急性和慢性炎症的作用,提示Hederasaponin C可能是白头翁发挥清热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并有望开发为治疗炎症的新药。
雒利蓉,王慧,崔东安,王富河,王胜义[6](2018)在《仔泻康口服液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文中指出试验旨在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对仔泻康口服液进行安全性评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在急性毒性试验中,采用最大给药剂量对36只昆明小鼠进行灌胃给药。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将80只大鼠,随机均分成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24、12和6g/kg体重灌胃给药,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0d,停药后称量大鼠体重、检测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计算脏器指数并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等。结果显示,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各剂量组均无小鼠死亡,无法计算LD50,最大耐受量试验也无死亡情况;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该口服液对大鼠生长发育没有影响;经剖检,仅高剂量组可见中央静脉远端的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肿大,但未见坏死和炎性反应,其他各剂量组的实质器官均未发现异常变化;各剂量组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指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结果表明,根据外源化学物急性毒性分级(WHO)标准,该制剂属于无毒物质,安全性较高,在合理剂量下,临床使用仔泻康口服液是安全的。
刘欣茹[7](2018)在《白头翁皂苷糖基水解Ⅱ型酶分离纯化及基因的克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头翁皂苷糖基水解酶能够特异性的水解白头翁皂苷上的糖苷键,使多糖基白头翁皂苷转化为低糖基白头翁皂苷,不仅能提高白头翁皂苷的生物利用率,还可以提高其药效价值。本论文主要对Absidia sp.P00r菌发酵产的白头翁皂苷糖基水解II型酶的分离纯化和基因调取进行了研究。在Absidia sp.P00r菌的液体发酵培养研究中发现,白头翁皂苷糖基水解II型酶在以70%的槐花浸出液为诱导物配制的5°麦芽汁培养基培养120 h时,产量较大,诱导效果较好。利用DEAE-Cellulose(DE52)阴离子交换柱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电泳纯的白头翁皂苷糖基水解II型酶蛋白,将该酶通过蛋白质电印迹转膜至PVDF膜上后,经过蛋白质N-端序列测定,确定该酶N-端序列为YPDSVQHAETVQNLI。根据测得的白头翁皂苷糖基水解II型酶蛋白N-端序列和测得的肽质谱数据登陆NCBI网站和Matrixscience网站的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比对,查找同源性,并根据同源性设计引物。根据白头翁皂苷糖基水解II型酶的N-端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Absidia sp.P00r菌株的mRNA为模板,采用RT-PCR进行基因序列的调取;根据3’RACE和5’RACE技术扩增白头翁皂苷糖基水解II型酶的3’端和5’端的基因片段并测序,得到白头翁皂苷糖基水解II型酶的基因全序列,最后对调取的基因序列进行序列分析。白头翁皂苷糖基水解II型酶的基因全长为1376 bp,其中184 bp为5’UTR,长度为84 bp;851137 bp为基因的CDS区,长度为1053 bp;可编码351个氨基酸;11381365bp为3’UTR,长度为228 bp;13661376 bp为Poly A部分,长度为11 bp。
王彦儿[8](2018)在《Hederacochiside C抗EV71病毒和白头翁皂苷B4保护急性肾损伤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头翁为毛莨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unge)Regel的干燥根,其味苦、性寒、入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作用。三萜皂苷类是白头翁的主要有效成分,其中以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Anemoside B4即白头翁皂苷B4(B4)和Hederacochiside C(HSC)为主要代表。本文主要围绕HSC抗肠道病毒71型(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和B4抗顺铂(CDDP)导致的急性肾损伤(AKI)的药效作用和机制展开研究。(1)HSC作为白头翁皂苷活性化合物,为了探讨其对来自于临床的高致病性EV71病毒的抗病毒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建立了体内外药效学评价模型,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HSC对EV71感染的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D)中与天然免疫相关的RLR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以及细胞线粒体抗病毒的作用。具体实验步骤与实验结果如下。(I)采用单次腹腔注射EV71(106 pfu)建立小鼠手足口病模型,HSC(25mg/kg)腹腔注射,连续给药并观察16天。结果发现EV71导致小鼠瘫痪和死亡,而HSC可以改善小鼠的瘫痪情况、提高小鼠存活率。取小鼠的肌肉组织做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发现EV71组小鼠肌肉纤维断裂、萎缩现象明显、病毒感染标志物VP-1含量显着上升,而HSC组小鼠肌肉中VP-1含量明显减少并改善EV71导致的肌肉纤维断裂、萎缩现象。(II)采用MTT法检测HSC(200μM)对EV71作用于RD细胞的存活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HSC可以提高细胞存活率并使凋亡蛋白cleaved-PARP表达下降、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升。通过稀释计数法测定病毒滴度、Western Blot检测病毒指标蛋白的表达,发现EV71组病毒滴度明显上升、病毒指标蛋白VP-1和3C-Pro的表达显着升高,而HSC可以降低病毒滴度且使病毒指标蛋白表达下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RL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MAVS、IRF 3、p-IRF 3、IFN-β的表达,发现HSC明显升高EV71导致的上述蛋白的表达降低,表明HSC可能通过激活RLR信号通路起抗病毒作用。此外,Western Blot的检测结果和免疫荧光结果同时显示,EV71导致线粒体分裂蛋白p-Drp 1表达升高,而HSC使之表达减少;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显示,HSC可升高EV71引起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这些实验结果说明HSC可使细胞线粒体分裂减少、升高线粒体膜电位从而恢复线粒体动态平衡起抗病毒作用。(2)本研究为了探讨B4的肾脏保护作用,建立体内外药效学评价模型研究B4抗CDDP导致AKI的活性,采用药理学方法探讨B4对CDDP导致AKI的抗凋亡作用及机制。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I)采用单次腹腔注射CDDP(15 mg/kg)建立小鼠AKI模型,B4(50 mg/kg、100 mg/kg、200 mg/kg)腹腔注射,连续给药6天。结果发现CDDP(15 mg/kg)建立起稳定的小鼠AKI模型,小鼠血中尿素氮(BUN)和肌苷(Crea)明显升高,B4(100 mg/kg、200 mg/kg)组小鼠血清中BUN含量比CDDP组明显降低,B4(200 mg/kg)组小鼠血清中Crea含量比CDDP组低。取小鼠肾脏组织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组织学改变,发现CDDP组小鼠肾脏组织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变性、蛋白管型、肾小球萎缩等,B4(200 mg/kg)明显减轻以上病理表现,使肾脏损伤评分显着降低。(II)采用MTT法检测B4对CDDP作用于人胚肾上皮细胞(HEK-293)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B4对CDDP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发现B4可以提高HEK-293细胞的存活率,抑制CDDP诱导的细胞凋亡,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4组的细胞凋亡标志蛋白cleaved-PARP表达水平降低一致。综上所述,HSC表现出良好的抗EV71病毒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RLR信号通路相关,此外,还可能与HSC减少细胞分裂蛋白的表达并恢复线粒体动态平衡有关。B4有良好的抗CDDP导致AKI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凋亡蛋白cleaved-PARP有关。
王艳琦[9](2017)在《黄白颗粒的药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具有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容易反复感染等特点,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感染性腹泻之首。中医治疗痢疾具有辨证论治、标本兼治、不良反应少等优点,黄白颗粒是依据临床经验方研发的中药复方制剂,该颗粒由黄连、白头翁、白芍、秦皮、木香五味中药材加适宜辅料制成,是量身定制的治疗菌痢的儿童药品,副作用小,更能保障儿童的用药安全。本论文主要对该制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稳定性及药效学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小檗碱提取率为指标来筛选最佳醇提取工艺,并通过制剂研究确定颗粒成型工艺。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60%乙醇,6倍量溶剂,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将滤液浓缩干燥得到的干膏粉与辅料1:1混合均匀,用90%乙醇制得湿颗粒,在40℃干燥后,整粒,包装。采用该法制备黄白颗粒,工艺稳定,收率高,可放大生产。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黄连、秦皮和木香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白颗粒中小檗碱含量并对该含量测定方法进行考察。结果显示,TLC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HPLC法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线性、专属性、重复性、回收率等良好。故可将这两种方法列入黄白颗粒的质量标准。对黄白颗粒进行初步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本品稳定性良好,但小檗碱含量受高温、高湿及光照的影响会有轻微下降,故应置于阴凉干燥避光处保存。通过黄白颗粒对蓖麻油所致小鼠腹泻作用的药效试验,证明黄白颗粒具有止泻作用,且效果优于传统汤剂。
陈振华,管咏梅,杨世林,刘红宁,杨明[10](2014)在《白头翁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对白头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成分定量测定方法、提取纯化干燥工艺等进行综述,指出应对白头翁的相关作用物质基础、体内代谢、毒性及剂型进行系统研究,以利于开发优良的中药新制剂。
二、白头翁对利福平、异烟肼肝毒性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头翁对利福平、异烟肼肝毒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白头翁皂苷B4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病变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NF-κB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1.2 白头翁皂普B4 |
1.3 研究方法与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3.1 大鼠血糖情况 |
3.2 大鼠体重情况 |
3.3 视网膜HE染色观察 |
3.4 Q-PCR检测视网膜组织中NF-κB、IL-1β、IL-6、TNF-α以及Caspase-3 mRNA表达 |
3.5 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组织中NF-κB、Bcl-2以及Bax蛋白表达 |
3.6 免疫组化检测视网膜组织中Bcl-2、Bax蛋白表达 |
4 讨论 |
5 结论及展望 |
5.1 结论 |
5.2 进一步工作方向 |
参考文献 |
综述 炎性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护肝益肺方药对抗结核药减毒效应及物质基础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研究背景 |
1.1 结核病现状 |
1.2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
2. 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
2.1 不同肝损伤造模方法比较 |
2.2 探析护肝益肺方药的有效成分 |
3. 综述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护肝益肺方不同提取物对肝损伤模型的减毒效应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及试剂制备 |
1.3 实验仪器与器材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及待测样本采集 |
2.2 实验样本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观察小鼠肝脏形态的变化 |
3.2 小鼠肝脏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
3.3 小鼠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
3.4 护肝益肺方对小鼠肝匀浆GSH、SOD、MDA的影响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初步探究保肝方中的物质基础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试剂和饮片来源 |
1.2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供试品准备 |
2.2 液相及质谱条件 |
2.3 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方剂中有效成分对药物性肝损小鼠的调控机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及试剂制备 |
1.3 实验仪器与器材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及待测样本采集 |
2.2 实验样本处理 |
2.3 统计学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观察小鼠外貌、体重和行为的差异 |
3.2 观察小鼠肝脏形态的变化 |
3.3 小鼠肝脏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
3.4 小鼠肝脏病理切片检测结果 |
3.5 小鼠肝细胞Mrp2 mRNA、CYP2E1 mRNA的表达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
2. 创新点 |
3.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基于固相萃取技术对白头翁的质量控制及其肝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SPE法结合UHPLC-CAD同时测定白头翁中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常春藤皂苷C在大鼠体内外的代谢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白头翁对肝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白头翁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护肝益肺方水提物对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小鼠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用药物试剂及仪器设备 |
1.1.1 要药物及试剂 |
1.1.2 护肝益肺方、护肝方的制备 |
1.1.3 主要实验仪器 |
1.2 药理实验方法 |
1.2.1 实验动物选择与饲养 |
1.2.2 动物分组及待测样本采集 |
1.2.3 肝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及观察 |
1.2.4 肝匀浆的制作及检测 |
1.2.5 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 |
1.3统计学方法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1 观察小鼠外貌、体重和行为的差异 |
2.2 观察小鼠肝脏形态的变化 |
2.3小鼠肝脏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
2.4 小鼠肝脏病理学检查 |
2.5 护肝益肺方对小鼠肝匀浆GSH、SOD、MDA的影响 |
3 讨论 |
(5)Hederasaponin C的体内抗炎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白头翁研究概述 |
1.1 白头翁的来源 |
1.2 白头翁主要化学成分 |
1.2.1 三萜皂苷 |
1.2.2 其他成分 |
1.3 白头翁的生物活性 |
1.3.1 抗炎作用 |
1.3.2 增强免疫功能 |
1.3.3 抗肿瘤作用 |
1.3.4 抗菌作用 |
1.3.5 抗氧化作用 |
1.3.6 杀虫作用 |
1.3.7 保肝作用 |
1.3.8 其它作用 |
1.4 小结与展望 |
第二章 Hederasaponin C的体内抗炎实验 |
2.1 概述 |
2.2 Hederasaponin C的体内抗炎实验 |
2.2.1 仪器与材料 |
2.2.2 实验方法 |
2.2.3 实验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3.1 Hederasaponin C在急性炎症的治疗作用 |
3.2 Hederasaponin C对小鼠醋酸扭体的抑制作用 |
3.3 Hederasaponin C对LPS致脓毒症的治疗作用 |
3.4 Hederasaponin C对LPS致脏器损害的修复作用 |
3.5 Hederasaponin C对小鼠植入式肉芽肿抑制作用 |
3.6 HederasaponinC对弗氏完全佐剂致大鼠关节炎的影响 |
3.7 Hederasaponin C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仔泻康口服液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验动物 |
1.1.2 试验药物 |
1.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
1.2 方法 |
1.2.1 急性毒性预试验 |
1.2.2 最大耐受量试验 |
1.2.3 亚慢性毒性试验 |
1.2.3. 1 一般症状观察 |
1.2.3. 2 采食量和体重统计 |
1.2.3.3样品采集及处理 |
1.2.3. 4 血常规分析 |
1.2.3. 5 血液生化指标分析 |
1.2.4 病理组织学观察 |
1.2.5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急性毒性试验预试验 |
2.2 最大耐受量试验 |
2.3 亚慢性毒性试验 |
2.3.1 一般症状观察 |
2.3.2 采食量和体重统计 |
2.3.3 对大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
2.3.4 血常规检测结果 |
2.3.5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
2.3.6 病理组织学观察 |
3 讨论 |
4 结论 |
(7)白头翁皂苷糖基水解Ⅱ型酶分离纯化及基因的克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白头翁皂苷 |
1.1.1 白头翁及白头翁皂苷 |
1.1.2 白头翁皂苷的分类及结构 |
1.1.3 白头翁皂苷的药理作用 |
1.1.3.1 增强免疫力作用 |
1.1.3.2 杀精、抗滴虫作用 |
1.1.3.3 抗炎、抗氧化作用 |
1.1.3.4 抗癌作用 |
1.2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
1.3 蛋白质电印迹及N-端序列的测定 |
1.3.1 蛋白质的电印迹 |
1.3.2 蛋白质N-端序列的测定 |
1.3.3 蛋白质肽质谱的测定 |
1.4 真核生物基因克隆的策略 |
1.4.1 RNA的提取 |
1.4.2 PCR技术 |
1.4.2.1 RT-PCR技术 |
1.4.2.2 RACE技术 |
1.5 序列的测定与分析 |
1.5.1 序列的测定 |
1.5.2 序列的分析 |
1.6 白头翁皂苷糖基水解酶的研究现状 |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2.1.1 菌株与载体 |
2.1.2 培养基 |
2.1.3 仪器与设备 |
2.1.4 主要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液体发酵培养基的制备 |
2.2.1.1 麦芽汁培养基的制备 |
2.2.1.2 诱导物浸出液的制备 |
2.2.2 菌种液体发酵条件的确定 |
2.2.2.1 培养基中诱导物浓度的确定 |
2.2.2.2 培养时间的确定 |
2.2.3 粗酶液的制备与活力测定 |
2.2.3.1 粗酶液的制备 |
2.2.3.2 薄层层析法(TLC)对酶活性的检测 |
2.2.3.3 酶液活力测定 |
2.2.4 酶的分离纯化及浓度测定 |
2.2.4.1 酶的分离纯化 |
2.2.4.2 酶蛋白分子量的测定 |
2.2.5 蛋白质电印迹及N-端序列的测定 |
2.2.5.1 蛋白质电印迹(及蛋白质转膜) |
2.2.5.2 蛋白质N-端序列的测定 |
2.2.5.3 蛋白质肽质谱的测定 |
2.2.6 R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
2.2.6.1 菌体的收集 |
2.2.6.2 RNA的提取 |
2.2.6.3 RNA的质量检测 |
2.2.7 总RNA的纯化 |
2.2.8 白头翁皂苷糖基水解Ⅱ型酶基因全序列的调取 |
2.2.8.1 利用3’RACE技术对基因序列扩增及测定 |
2.2.8.2 利用5’RACE技术对基因序列扩增及测定 |
2.2.8.3 全长CDS序列的获得 |
2.2.8.4 白头翁皂苷糖基水解Ⅱ型酶基因全序列的相似性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菌种液体发酵条件的确定 |
3.1.1 培养基中诱导物浓度的确定 |
3.1.2 培养时间的确定 |
3.2 白头翁皂苷糖基水解Ⅱ型酶的分离纯化 |
3.2.1 DEAE-Cellulose DE52对白头翁皂苷糖基水解Ⅱ型酶的分离纯化 |
3.2.2 酶蛋白分子量测定 |
3.3 蛋白质电印迹及蛋白质N-端序列的测定 |
3.3.1 蛋白质电印迹 |
3.3.2 蛋白质N-端序列的测定 |
3.3.3 蛋白质肽质谱的测定 |
3.4 R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
3.4.1 RNA的提取 |
3.4.2 RNA的质量检测 |
3.5 白头翁皂苷糖基水解Ⅱ型酶基因全序列的调取 |
3.5.1 利用3’RACE技术对基因序列的扩增及测定 |
3.5.1.1 基因序列的扩增 |
3.5.1.2 基因序列的测定 |
3.5.2 利用5’RACE技术对基因序列的扩增及测定 |
3.5.2.1 基因序列的扩增 |
3.5.2.2 基因序列的测定 |
3.5.3 全长CDS序列的获得 |
3.5.4 白头翁皂苷糖基水解Ⅱ型酶基因全序列的相似性分析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5’端基因测序彩图 |
附录 B 3’端基因序列彩图 |
附录 C 测序方向图 |
附录 D 肽质谱图 |
附录 E 基因全序列 |
(8)Hederacochiside C抗EV71病毒和白头翁皂苷B4保护急性肾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对照词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白头翁属植物的活性研究 |
1.1.1 抗肿瘤作用 |
1.1.2 抗炎及增强免疫作用 |
1.1.3 抗菌作用 |
1.1.4 杀虫作用 |
1.1.5 保肝作用 |
1.2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活性研究 |
1.2.1 抗肿瘤作用 |
1.2.2 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
1.2.3 保肝作用 |
1.2.4 抗炎作用 |
1.2.5 细胞保护作用 |
1.2.6 其他活性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HSC体内抗EV71导致手足口病的作用研究 |
2.1 仪器与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实验药物 |
2.1.3 主要试剂 |
2.1.4 药物的配制 |
2.1.5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动物分组 |
2.2.2 造模和给药方法 |
2.2.3 行为学评分 |
2.2.4 留取肌肉组织 |
2.2.5 肌肉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测 |
2.2.6 肌肉组织免疫组化检测 |
2.3 实验结果 |
2.3.1 HSC对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
2.3.2 HSC对小鼠存活率的影响 |
2.3.3 HSC对小鼠肌肉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的影响 |
2.3.4 HSC对肌肉组织中VP-1含量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HSC体外抗EV71的活性和机制研究 |
3.1 仪器与材料 |
3.1.1 实验细胞 |
3.1.2 主要试剂 |
3.1.3 药物和试剂的配制 |
3.1.4 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细胞培养 |
3.2.2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
3.2.3 病毒滴度测定 |
3.2.4 Westernblot蛋白印迹实验 |
3.2.5 细胞免疫荧光检测 |
3.2.6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
3.2.7 数据处理 |
3.3 实验结果 |
3.3.1 HSC的细胞毒性检测 |
3.3.2 HSC提高EV71感染细胞的存活率 |
3.3.3 HSC对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影响 |
3.3.4 HSC降低细胞病毒滴度 |
3.3.5 HSC降低病毒指标性蛋白的表达 |
3.3.6 HSC抗病毒作用与激活天然免疫的关系 |
3.3.7 HSC作用于与天然免疫相关的RLR信号通路 |
3.3.8 HSC维持细胞线粒体的动态平衡 |
3.3.9 HSC提高线粒体膜电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白头翁皂苷B4体内抗顺铂导致急性肾损伤作用研究 |
4.1 仪器与材料 |
4.1.1 实验动物 |
4.1.2 实验药物 |
4.1.3 主要试剂 |
4.1.4 药物的配制 |
4.1.5 主要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动物分组 |
4.2.2 造模和给药方法 |
4.2.3 留取血清标本 |
4.2.4 留取双侧肾脏 |
4.2.5 血清BUN、Crea含量检测 |
4.2.6 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测 |
4.3 实验结果 |
4.3.1 B4对各组小鼠血清中的BUN和Crea的影响 |
4.3.2 B4对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白头翁皂苷B4体外抵抗顺铂的药效学和机制研究 |
5.1 仪器与材料 |
5.1.1 实验细胞 |
5.1.2 主要试剂 |
5.1.3 药物与试剂的配制 |
5.1.4 实验仪器 |
5.2 实验方法 |
5.2.1 细胞培养 |
5.2.2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
5.2.3 细胞凋亡实验 |
5.2.4 Westernblot蛋白印迹实验 |
5.2.5 数据处理 |
5.3 实验结果 |
5.3.1 B4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5.3.2 B4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5.3.3 B4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黄白颗粒的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细菌性痢疾 |
1.1.1 细菌性痢疾概述 |
1.1.2 细菌性痢疾的预测 |
1.1.3 细菌性痢疾的检测 |
1.1.4 细菌性痢疾的治疗 |
1.2 黄白颗粒的处方分析 |
1.2.1 黄连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 |
1.2.2 白头翁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 |
1.2.3 秦皮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 |
1.2.4 白芍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 |
1.2.5 木香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 |
第2章 黄白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
2.1 剂型的选择 |
2.2 工艺路线筛选 |
2.3 仪器与材料 |
2.4 实验内容及结果 |
2.4.1 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
2.4.2 提取方法的比较 |
2.4.3 单因素考察 |
2.4.4 正交试验设计 |
2.4.5 最佳提取工艺验证 |
2.4.6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
2.4.7 制备工艺验证 |
第3章 黄白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
3.1 仪器与材料 |
3.2 实验内容 |
3.2.1 名称 |
3.2.2 处方与制法 |
3.2.3 性状 |
3.2.4 鉴别 |
3.2.5 检查 |
3.2.6 含量测定 |
3.2.7 功能与主治 |
3.2.8 用法用量 |
3.2.9 规格 |
3.2.10 贮藏 |
3.2.11 有效期 |
3.3 小结 |
第4章 黄白颗粒稳定性研究 |
4.1 材料与仪器 |
4.2 考察项目 |
4.2.1 性状 |
4.2.2 粒度 |
4.2.3 水分 |
4.2.4 溶化性 |
4.2.5 含量 |
4.2.6 微生物限度 |
4.3 试验方法与结果 |
4.3.1 影响因素试验 |
4.3.2 加速试验 |
4.3.3 长期稳定性试验 |
4.4 小结 |
第5章 黄白颗粒药效学研究 |
5.1 实验材料 |
5.2 实验方法 |
5.2.1 药液制备 |
5.2.2 实验安排 |
5.2.3 计算方法 |
5.3 实验结果 |
5.4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创新 |
6.1 结论 |
6.2 创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10)白头翁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白头翁化学成分 |
1.1 三萜皂苷 |
1.2三萜酸 |
1.3 木脂素 |
1.4 糖蛋白 |
1.5 其他成分 |
2 白头翁药理作用 |
2.1 抗炎作用 |
2.2 增强免疫功能 |
2.3 抗氧化作用 |
2.4 抗肿瘤作用 |
2.5 抗血吸虫作用 |
2.6 其他作用 |
3 白头翁中成分定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
3.1 HPLC-UV |
3.2 HPLC-ELSD |
3.3 LC-MS/MS |
4 白头翁提取纯化干燥工艺研究 |
4.1 提取工艺 |
4.2 纯化工艺 |
4.3 干燥工艺 |
5 讨论 |
四、白头翁对利福平、异烟肼肝毒性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白头翁皂苷B4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病变影响的实验研究[D]. 牛童童. 苏州大学, 2020(02)
- [2]护肝益肺方药对抗结核药减毒效应及物质基础的初步研究[D]. 丁亮.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基于固相萃取技术对白头翁的质量控制及其肝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 蒋红红.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4]护肝益肺方水提物对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小鼠保护作用的研究[J]. 丁亮,武谦虎,凌美,盛健惠,张建军,彭国平,李存玉,黄春帆. 安徽医药, 2020(02)
- [5]Hederasaponin C的体内抗炎作用研究[D]. 郭文霞. 苏州大学, 2019(08)
- [6]仔泻康口服液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J]. 雒利蓉,王慧,崔东安,王富河,王胜义. 中国畜牧兽医, 2018(09)
- [7]白头翁皂苷糖基水解Ⅱ型酶分离纯化及基因的克隆[D]. 刘欣茹. 大连工业大学, 2018(04)
- [8]Hederacochiside C抗EV71病毒和白头翁皂苷B4保护急性肾损伤的实验研究[D]. 王彦儿. 广东药科大学, 2018(01)
- [9]黄白颗粒的药学研究[D]. 王艳琦. 吉林大学, 2017(09)
- [10]白头翁研究进展[J]. 陈振华,管咏梅,杨世林,刘红宁,杨明. 中成药,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