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雕塑在广场之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史奉功,侯舒悦[1](2021)在《临沂市红色主题雕塑的类型与布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城市文化旅游产业欣欣向荣,城市空间的主题雕塑创作氛围极其活跃,尤其是红色主题雕塑已经逐步成为城市文化的象征符号。本文以山东省临沂市为观察中心,在文化旅游视角下重新审视近年来该地区红色雕塑的创作、发展及建设意义。相关讨论包括沂蒙"红嫂精神"、沂蒙"六姐妹精神"等红色文化。
周宣妤[2](2021)在《湖湘文化元素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以炎帝广场改造设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以株洲市市炎帝广场为个案研究对象,梳理总结湘湖文化元素映射在现代炎帝文化广场,各项公共设施中的应用,得出地域传统文化设计理念与现代广场的融合,创造新的城市客厅功能,同时又丰富和加强了文化域精神文化底蕴。
吴巍,朱文敏[3](2020)在《基于POE方法的校园休闲空间景观研究——以湖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前广场为例》文中指出校园户外休闲空间是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休憩及一系列文体活动的空间场所。校园户外休闲空间是校园的核心组成部分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是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设计环节。文章利用POE使用后评价方法,以湖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前广场为例,通过现场观察法和调查问卷法,对该广场使用情况进行评价。根据调查的相关数据分析广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总结和建议,旨在为校园休闲空间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田清蓉[4](2020)在《寒地居住建筑景观环境模块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李洋[5](2020)在《VR视听语言在虚拟舞台演出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VR虚拟技术的兴起,广大学者们都纷纷投入到VR领域的研究与创作之中,但凭借这一股技术热潮,也无法解决VR影视创作中出现的眩晕、转场、剪辑等创作上的难题。本文尝试通过对VR视听语言的理论梳理,将VR视听语言的创作规律应用到舞台演出中,对两者进行跨领域的结合,以此来探讨虚拟舞台演出的演绎形态。本文通过实验的方式研究VR视听语言在VR非交互形式影像中的艺术展现,并将梳理的理论结果应用到VR虚拟舞台演出的创作中。文章从VR晕动症、视听引导、认知体验等方面归纳总结了VR视听语言的一般创作规律。一方面,实验规律的总结可以为VR虚拟舞台演出提供创作机制上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VR艺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以客观理性的态度来进行虚拟舞台的演出创作,希望通过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实验研究来尝试探讨虚拟舞台演出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就文本的观点,新的技术为艺术、科学领域的跨界合作带来了新的创作契机,但如何在高速发展的技术面前坚持以人为本,用艺术的手段去表达人文思想,体现人文精神和美学价值依然是现在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谭青青[6](2020)在《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景观设计研究 ——以恩施南坪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乡村景观的设计成了当下的焦点,而对于地域文化的深入挖掘也是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地域文化是人类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在特定的区域里的发展历史,因某些需要而创造的具有特殊性的文化形式,只有在保证文化不被流失的情况下才能营造具有地域文化内涵的乡村景观,也才能实现建设独特乡村。但受快速城市化的影响,我国部分乡村景观设计出现了地域文化大量流失的现象,丧失了本地文化的完整性和特色性。为克服该问题,在乡村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即形成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景观设计方法。本文主要探究营建具有地域文化的乡村景观的原则与形式,并充分结合恩施南坪村实际情况,形成可实践的乡村景观设计举措。通过简要分析地域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同时总结乡村景观的内涵、特征和分类方法,探讨在建设乡村景观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保持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充分吸取城市景观设计提供的重要教训,形成可行的营造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以地域文化保护为基础,也兼顾其它必要因素;同时提出营造具有地域文化乡村景观可行的“总结实际-剖析资源-因地规划”三步逻辑流程。实践方面,以恩施南坪村为案例,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历史沿革和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总结南坪村现状,同时通过调研和总结,汇总南坪村沿袭和留存的地域文化,包括远祖文化、习俗文化、农耕和饮食文化的详细情况;对南坪村进行景观资源剖析,依据相关标准对其进行了分类,然后依据交通便利程度、文化程度和区域特色程度进行综合评分,并依据评分高低顺序对景观特色进行提取和地域文化进行对照分析,以便表达地域文化内涵。最后通过对南坪村地域文化资源的分析,提出科学可行的景观设计目标,确定恩施南坪村的整体框架和定位了各区域的设计模式,并从交通、植被、文化符号、公共设施四个方面提出设计具体举措,可为营造具有地域文化内涵的乡村景观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郭丽娟,李书亭[7](2019)在《哈尔滨近代建筑外环境景观设计及地域文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哈尔滨近代建筑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建筑成果,近代建筑外环境的优劣也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和历史文化的保护,研究哈尔滨近代建筑外环境景观地域性表达具有重要意义和学术价值。以哈尔滨近代建筑外环境为视角,分析植物、水景、铺装、雕塑小品和景观构筑物等载体对建筑外环境的地域文化表达,从文化内涵表达、尺度、造型、数量和色彩等方面分析建筑外环境景观地域文化表达现状及问题,提出历史与现代共生原则、自然与人文融合原则、整体与多样统一原则、发展与控制协调原则,并从营造绿色怡人的外环境、塑造情趣多变空间环境、挖掘展现地域文化特色方面提出哈尔滨近代建筑外环境地域文化景观优化策略。
李紫姣[8](2019)在《红色背景下主题雕塑对城市广场景观品质提升的研究 ——以延安南门广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在国家对红色旅游的大力支持下,各地革命老区开始快速开发红色旅游景观。但伴随着红色旅游景观的快速建设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影响了整个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而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展示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与文化内涵。为此,本论文从红色文化背景下的主题雕塑对城市广场景观品质的提升着手,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红色革命地区在城市广场景观建设上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试图找到适合红色文化背景下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遵循的普遍性原则、主题雕塑创作手法及主题雕塑对城市广场景观品质提升的价值。从而通过城市广场的提升影响到整个城市的景观品质,为打造高品质的城市景观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以主题雕塑对城市广场景观品质提升作为研究对象,以红色文化作为视角和切入点,分析城市广场与主题雕塑间的关系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具体内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充分阐述:第一,通过城市广场与主题雕塑的概念、关系、作用等相关理论研究,从多个角度探讨主题雕塑在城市广场景观中的作用。第二,通过对国内外红色文化景观建设发展较好的四个案例进行调研分析,归纳总结了红色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遵循的七种原则和主题雕塑创作的五种表现方法,为今后的城市广场景观与主题雕塑建设提供参考。第三,延安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本文通过对延安南门广场的具体案例实践,针对广场主题雕塑《进步青年奔赴延安》的人物群雕与背景浮雕的创作构思、施工技法、与广场环境之间关系、对广场景观的品质提升等内容研究分析来验证在红色文化背景下主题雕塑对城市广场景观品质提升的价值所在。
付强[9](2019)在《红色文化在南昌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并推行红色文化建设,随之而起的红色旅游、红色产业等相继发芽,从只对政府人员开放到全民免费参观革命纪念地政策的逐步实现,越来越多的游客或组织机构在闲暇时光会选择到红色纪念地感受红色文化熏陶、探寻红色历史、追忆红色革命。这种浪潮同样促进着红色园林景观的发展,各地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建设红色园林景观,不仅在革命旧址中蓬勃发展,更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来看,红色室内景观建设较好,而红色园林景观中的同质化与庸俗化现象依旧存在。因而,通过对南昌红色园林景观的现状调研和分析整理之后,重点对文化的表达提出优化策略,提升景观效果与人文素养。南昌是一座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英雄城,相关红色主题景观正在逐步进入市民的视线中,如何更为充分的发掘红色文化资源,更科学合理的建设红色园林景观,是红色文化在园林景观中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需要对南昌的红色文化进行分析,了解其特点与核心精神。研究红色文化对南昌现代园林景观发展的影响,其实质是红色文化与现代园林景观相辅相成的关系。本研究是基于红色文化影响下,从文化视角出发对南昌红色园林景观进行调研,分析红色文化的核心内容、红色文化在景观载体中的表达运用,以及对现状问题和解决策略的探讨。首先明确红色文化、红色园林景观的定义、起源与发展,归纳梳理南昌的红色文化及其核心精神;其次根据调研的南昌红色园林景观典型案例,从规划特点、表现形式、行为活动和植物配置四个方面来分析评价;之后对调研分析的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红色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表达载体;最后总结南昌红色园林景观发展不平衡、载体的表达形式过于统一、体验模式较少、保护不到位及主题精神表达不明确等不足,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从不同角度提出南昌红色园林景观的发展策略,有助于红色园林景观理论体系的发展。
陈世琪[10](2019)在《瑞金红色旅游景区红色雕塑研究》文中提出红色雕塑是我国革命历史的直观再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重要的人物、事件、精神的反映,它是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国家提倡“文化自信”,以及大力传承和宣传红色文化背景下,使得红色雕塑发展成为了契机,同时也给红色雕塑的创作设计带来了挑战。因此,这就给研究红色雕塑和从事相关行业人员设计创作红色雕塑赋予了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查阅、案例分析、实地调研、访谈调查的方法,以瑞金红色旅游景区红色雕塑为对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首先,对红色文化、红色旅游景区、红色雕塑、红色雕塑与红色旅游景区关系相关概念进行深入的解析,对文化生态学、环境行为学、符号学相关理论研究为理论指导,对相关景观设计方法进行梳理作为实践手段。其次,分析红色雕塑从解放初期至今的发展演变,归纳总结出特征,结合不同的红色革命历史背景、地域性差异而选取的橘子洲、延安枣园、井冈山三个国内代表性红色旅游景区,通过对案例的解读,从中提取出红色旅游景区中红色雕塑设计的借鉴与启示。随之,通过现场调研,基于理论指导和设计方法研究,从空间布局与尺度观赏、题材内容和主题表现、表现手法、基座、材质设计以及景区游客访谈的多方面进行剖析,总结出现状红色雕塑在景区中的特征和存在问题。最后,结合理论研究、案例借鉴与启示、现状特征与不足,继而从环境空间、红色雕塑景观设计、红色雕塑主旨立意三方面,对瑞金旅游集散中心红色雕塑设计进行实证研究,设计出《共和国摇篮》、《胜利之星》2座红色雕塑,提升瑞金旅游集散中心空间环境质量和空间红色氛围的营造。通过本文研究,提出红色雕塑创作设计中:第一,把握人、空间、雕塑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因果的关系,结合空间尺度与人的环境行为,明确红色雕塑的空间定位。第二,红色雕塑设计应融入红色文化符号,提升观赏者对红色雕塑的心理认知和文化内涵认同,并且在应用设计中,从材质、颜色、造型方面凸显红色雕塑的标志性,紧跟新时代大众心理需求。第三,红色雕塑设计紧扣地方红色历史文脉,明确通过红色雕塑讲好地方红色故事的主旨立意,进而以地方认同、城市认同为目标,凸显地域性,达到红色氛围营造和红色城市形象的提升。
二、雕塑在广场之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雕塑在广场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临沂市红色主题雕塑的类型与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红色主题雕塑展现的独特城市风貌与内涵 |
二、临沂红色雕塑代表作品分析 |
(一)沂蒙大地题材──《山高水长》雕塑 |
(二)革命战争题材──《沂蒙颂歌》雕塑 |
(三)拥军题材──《送子参军》雕塑 |
(四)女性题材 |
三、重点分布区域的特点 |
(一)广场 |
(二)交通枢纽 |
四、相关雕塑的创作意图 |
(一)城市面貌与性格的展现 |
(二)弘扬沂蒙精神 |
五、红色主题雕塑的积极价值与意义 |
(2)湖湘文化元素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以炎帝广场改造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序言 |
2 炎帝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湖湘文化元素的应用分析 |
2.1 炎帝广场雕塑运用分析 |
2.2 炎帝广场铺装运用分析 |
2.3 炎帝广场植被运用分析 |
2.4 炎帝广场的立面分析 |
2.5 水景特色设计 |
3 总结 |
(3)基于POE方法的校园休闲空间景观研究——以湖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前广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
(一)POE评价方法 |
(二)POE评价在校园休闲空间中的应用 |
二、基于POE方法的场地使用现状及不足 |
三、原因分析 |
(一)植物配置的影响因素 |
(二)校园文化内涵的影响因素 |
(三)休闲设施的影响因素 |
四、建议和总结 |
(一)丰富植物配置 |
(二)融入校园文化 |
(三)新增休闲设施 |
(四)总结 |
(5)VR视听语言在虚拟舞台演出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本课题的研究基础与现状 |
1.VR用户人群研究 |
2.视听语言与VR视听语言对比分析 |
(三)本课题的基本结构 |
1.VR虚拟现实艺术与舞台演出艺术概述 |
2.VR语境下的视听语言变革 |
3.虚拟现实视听语言实验 |
4.虚拟现实舞台设计实践 |
(四)本课题的创新点 |
1.研究角度创新 |
2.研究方法创新 |
3.研究内容创新 |
一、VR虚拟现实技术与舞台演出艺术概述 |
(一)VR发展状态 |
1.VR虚拟现实概述 |
2.VR虚拟现实设备 |
3.VR影视发展现状 |
4.VR影视发展现状分析 |
(二)舞台演出发展状况 |
1.舞台剧场形式 |
2.舞台演出形式发展概述 |
3.舞台演出类型现状分析 |
4.舞台演出相关专家意见整理 |
5.舞台演出现状分析 |
二、VR语境下的视听语言变革 |
(一)视听语言综述 |
1.传统视听语言 |
2.舞台演出视听表现 |
3.VR视听语言 |
(二)虚拟舞台演出视听效果 |
1.舞台的视觉效果 |
2.空间关系的延展与重构 |
3.演出角色身份的转换 |
4.叙事方式的转变 |
5.传统文化的艺术性展现 |
(三)虚拟现实体验式舞台演出多维度分析 |
1.虚拟现实结合舞台演出的创造性开发 |
2.虚拟现实舞台演出体验方式上的革新 |
3.虚拟现实舞台演出的拓展形式 |
(四)视听语言应用分析 |
1.定向虚拟现实舞台演出(非交互形舞台演出) |
三、虚拟现实视听语言实验 |
(一)定向VR用户人群研究(文献综述、调查问卷) |
(二)VR晕动症实验 |
1.CV(Constant Velocity)实验 |
2.VV(Variable Velocity)实验 |
3.VA(Visual Angle)实验 |
4.ST(State of Turbulence)实验 |
5.VR(View Rotation)实验 |
(三)视听引导实验 |
1.AV(Audio-visual guidance)实验 |
2.SL(Stage lighting)实验 |
(四)认知体验实验 |
1.GP(God Perspective)实验 |
2.CE(cat's eye)实验 |
3.LP(Lilliputian world)实验 |
4.FP(First-Person)实验 |
(五)虚拟现实视听语言规律研究 |
四、虚拟现实舞台演出设计实践 |
(一)剧本创作方向探索 |
1.前期剧本创作 |
2.剧本场次划分 |
3.剧本镜头与主要动作分析 |
(二)场景设计的全局性思维 |
1.情绪板 |
2.VR剧情导图 |
3.角色设计 |
(三)全局性分镜头情节设计 |
1.主要场景设计 |
2.试听引导设计 |
3.虚拟舞台灯光设计 |
4.认知体验设计 |
五、虚拟现实视听语言在虚拟舞台演出中应用研究的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一、视听引导实验 |
二、视听引导实验 |
三、认知体验实验 |
三、创作过程图 |
五、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6)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景观设计研究 ——以恩施南坪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乡村 |
1.3.2 国内乡村 |
1.4 采用的基本方法 |
1.5 论文研究框架 |
第2章 乡村景观中的地域文化 |
2.1 地域文化 |
2.1.1 地域文化的概念 |
2.1.2 地域文化的范畴 |
2.1.3 地域文化的发展 |
2.2 乡村景观 |
2.2.1 乡村景观的内涵 |
2.2.2 乡村景观的特征 |
2.2.3 乡村景观的分类 |
2.3 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的乡村景观 |
2.3.1 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
2.3.2 乡村景观的建设与发展 |
2.3.3 营造的教训 |
2.3.4 营造的原则与方法 |
2.3.5 营造的逻辑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恩施南坪村现状 |
3.1 基本情况 |
3.1.1 地理环境 |
3.1.2 社会背景—历史沿革 |
3.1.3 发展状况 |
3.2 地域文化 |
3.2.1 远祖文化 |
3.2.2 习俗文化 |
3.2.3 农耕及饮食文化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南坪村景观资源剖析 |
4.1 南坪村景观分类 |
4.2 南坪村景观评价 |
4.2.1 景观潜力 |
4.2.2 评价依据 |
4.2.3 评价结果 |
4.3 南坪村景观特色提取 |
4.4 南坪村景观资源与地域文化对照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南坪村景观设计 |
5.1 设计目标与定位 |
5.2 设计原则 |
5.2.1 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
5.2.2 延续地域文化 |
5.2.3 适当促进经济发展 |
5.3 南坪村景观总体设计 |
5.4 各区位景观设计 |
5.4.1 下坪区域设计 |
5.4.2 中坪区域设计 |
5.4.3 上坪区域设计 |
5.5 南坪村景观设计策略 |
5.5.1 构建交通网络 |
5.5.2 “编织”护氧“绿纱” |
5.5.3 归置文化符号 |
5.5.4 保障基础设施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不足之处 |
6.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哈尔滨近代建筑外环境景观设计及地域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哈尔滨近代建筑及其外环境 |
1.1 哈尔滨近代建筑内涵特征 |
1.2 建筑外环境涉及范围 |
1.3 哈尔滨近代建筑外环境风格种类 |
2 哈尔滨近代建筑外环境与地域文化表达分析 |
2.1 表达载体 |
2.1.1 植物 |
2.1.2 水景 |
2.1.3 铺装 |
2.1.4 雕塑小品 |
2.1.5 景观构筑物 |
2.2 实例分析 |
2.2.1 教堂现状 |
2.2.2 总体布局 |
2.2.3 景观设计要素 |
3 哈尔滨近代建筑外环境景观地域文化表达调查分析与存在的问题 |
3.1 调查分析 |
3.2 存在的问题 |
4 塑造哈尔滨近代建筑外环境地域文化景观原则 |
4.1 历史与现代共生原则 |
4.2 自然与人文融合原则 |
4.3 整体与多样统一原则 |
4.4 发展与控制协调原则 |
5 哈尔滨近代建筑外环境地域文化景观优化策略 |
5.1 营造绿色怡人的外环境 |
5.2 塑造情趣多变空间环境 |
5.3 挖掘展现地域文化特色 |
(8)红色背景下主题雕塑对城市广场景观品质提升的研究 ——以延安南门广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课题的提出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红色景区建设的研究 |
1.4.2 城市广场景观的研究 |
1.4.3 主题雕塑对城市广场作用研究 |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内容 |
1.6 研究创新点 |
1.7 研究框架 |
2 城市广场与主题雕塑的相关概述 |
2.1 城市广场相关概述 |
2.1.1 城市广场的定义 |
2.1.2 城市广场的分类 |
2.1.3 城市广场景观的构成要素 |
2.1.4 城市广场的功能 |
2.2 主题雕塑 |
2.2.1 主题雕塑的概念 |
2.2.2 主题雕塑的分类 |
2.2.3 主题雕塑的功能 |
2.3 主题雕塑与城市广场景观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 |
2.3.1 主题雕塑与建筑 |
2.3.2 主题雕塑与植物 |
2.3.3 主题雕塑与水体 |
2.3.4 主题雕塑与地形 |
2.4 主题雕塑与城市广场景观环境关系 |
2.4.1 平面布局分析 |
2.4.2 观赏距离分析 |
2.4.3 观察视线分析 |
2.4.4 观赏角度分析 |
2.4.5 尺度比例分析 |
2.5 雕塑与城市广场景观融合的影响因素 |
2.5.1 物质因素 |
2.5.2 精神因素 |
2.6 小结 |
3 红色背景下主题雕塑与城市广场分析 |
3.1 红色文化相关概述 |
3.1.1 红色文化内涵 |
3.1.2 红色文化内容 |
3.1.3 红色文化特征 |
3.2 红色景观相关概述 |
3.2.1 红色景观概念 |
3.2.2 红色景观的特征 |
3.2.3 红色景观意义 |
3.3 典型案例分析 |
3.3.1 延安革命纪念馆 |
3.3.2 延安凤凰山广场 |
3.3.3 韶山毛泽东广场 |
3.3.4 莫斯科胜利广场 |
3.3.5 案例总结 |
3.4 红色背景下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原则 |
3.4.1 整体性原则 |
3.4.2 独特性原则 |
3.4.3 地域性原则 |
3.4.4 真实性原则 |
3.4.5 遗址保护原则 |
3.4.6 宜居宜游原则 |
3.4.7 可持续发展原则 |
3.5 红色主题雕塑表达手法 |
3.5.1 直接表现法 |
3.5.2 情景再现法 |
3.5.3 象征隐喻法 |
3.5.4 保留借鉴法 |
3.5.5 夸张放大法 |
3.6 小结 |
4 延安南门广场项目实践 |
4.1 延安红色文化背景 |
4.1.1 延安地理位置 |
4.1.2 延安红色文化 |
4.1.3 红色精神传播 |
4.2 南门广场项目概况 |
4.2.1 南门广场地理位置 |
4.2.2 南门广场红色文化 |
4.2.3 南门广场建设背景 |
4.3 南门广场景观分析 |
4.3.1 广场平面 |
4.3.2 功能分区 |
4.3.3 交通流线 |
4.3.4 景观节点 |
4.3.5 绿化分析 |
4.3.6 景观现状 |
4.4 南门广场主题雕塑分析 |
4.4.1 人物群雕 |
4.4.2 背景浮雕 |
4.4.3 文化地雕 |
4.4.4 入口景观文化石设计 |
4.5 主题雕塑与广场景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 |
4.5.1 主题雕塑与广场空间 |
4.5.2 主题雕塑与广场植物 |
4.5.3 主题雕塑与广场铺装 |
4.6 主题雕塑对广场景观品质提升价值 |
4.6.1 主题渲染 |
4.6.2 场所营造 |
4.6.3 视觉焦点 |
4.6.4 趣味互动 |
4.7 小结 |
5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后续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学生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9)红色文化在南昌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和背景 |
1.2 选题目的 |
1.3 选题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1 国外红色园林景观研究综述 |
1.4.2 国内红色园林景观研究综述 |
1.4.3 综述小结 |
1.5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
1.5.1 研究目标 |
1.5.2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6.1 研究方法 |
1.6.2 技术路线 |
2 研究对象简介 |
2.1 红色文化概述 |
2.1.1 红色文化的内涵 |
2.1.2 红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
2.1.3 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
2.2 红色园林景观概述 |
2.2.1 红色园林景观的起源和发展 |
2.2.2 红色园林景观的特征 |
2.2.3 红色园林景观的分类 |
2.2.4 红色园林景观的文化载体 |
2.3 红色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必要性和作用 |
2.3.1 红色文化在园林景观中运用的必要性 |
2.3.2 红色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存在的作用 |
2.4 本章小结 |
3 南昌市红色文化分析 |
3.1 南昌市域概况 |
3.1.1 南昌市地理概况 |
3.1.2 南昌市历史概况 |
3.1.3 南昌市文化概况 |
3.1.4 南昌市交通概况 |
3.2 南昌典型红色文化分析 |
3.2.1 南昌八一精神 |
3.2.2 新四军铁军精神 |
3.2.3 陈云精神和小平精神 |
3.2.4 方志敏精神 |
3.3 本章小结 |
4 南昌市红色园林景观典型案例调研与分析 |
4.1 案例选择依据 |
4.2 南昌八一广场 |
4.2.1 修建背景及概况 |
4.2.2 整体规划分析 |
4.2.3 行为活动分析 |
4.2.4 文化展现分析 |
4.2.5 园林绿化分析 |
4.3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
4.3.1 修建背景及概况 |
4.3.2 整体规划分析 |
4.3.3 行为活动分析 |
4.3.4 文化展现分析 |
4.3.5 园林绿化分析 |
4.4 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 |
4.4.1 修建背景及概况 |
4.4.2 整体规划分析 |
4.4.3 行为活动分析 |
4.4.4 文化展现分析 |
4.4.5 园林绿化分析 |
4.5 朱德军官教育团和朱德旧居 |
4.5.1 修建背景及概况 |
4.5.2 整体规划分析 |
4.5.3 行为活动分析 |
4.5.4 文化展现分析 |
4.5.5 园林绿化分析 |
4.6 方志敏广场及方志敏爱国事迹陈列馆 |
4.6.1 修建背景及概况 |
4.6.2 整体规划分析 |
4.6.3 行为活动分析 |
4.6.4 文化展现分析 |
4.6.5 园林绿化分析 |
4.7 建军雕塑广场和南昌舰主题园 |
4.7.1 修建背景及概况 |
4.7.2 整体规划分析 |
4.7.3 行为活动分析 |
4.7.4 文化展现分析 |
4.7.5 园林绿化分析 |
4.8 陈云旧居陈列馆和陈云旧居广场 |
4.8.1 修建背景及概况 |
4.8.2 整体规划分析 |
4.8.3 行为活动分析 |
4.8.4 文化展现分析 |
4.8.5 园林绿化分析 |
4.9 小平小道陈列馆 |
4.9.1 修建背景及概况 |
4.9.2 整体规划分析 |
4.9.3 行为活动分析 |
4.9.4 文化展现分析 |
4.9.5 园林绿化分析 |
4.10 本章小结 |
5 红色文化在南昌市园林景观中的运用分析与总结 |
5.1 红色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表达载体 |
5.1.1 主体建筑中的红色文化 |
5.1.2 纪念碑中的红色文化 |
5.1.3 景观小品中的红色文化 |
5.1.4 元素符号中的红色文化 |
5.1.5 园林植物中的红色文化 |
5.2 南昌市红色园林景观现状问题 |
5.2.1 发展不平衡 |
5.2.2 载体的表达形式过于统一 |
5.2.3 体验模式较少 |
5.2.4 部分革命旧址的保护不到位 |
5.2.5 红色园林景观对于主题精神的表达不明显 |
5.3 南昌市红色园林景观优化与发展策略 |
5.3.1 从均衡发展的角度分析景点布局 |
5.3.2 从心理学的角度营造空间环境 |
5.3.3 从人的五感中考虑体验模式 |
5.3.4 从遗址保护的角度合理开发红色资源 |
5.3.5 从文化挖掘的角度丰富载体的表达效果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瑞金红色旅游景区红色雕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文化自信 |
1.1.2 红色文化的传承 |
1.1.3 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 |
1.1.4 红色雕塑的重要性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及技术框架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4.4 技术框架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及设计方法研究 |
2.1 相关概念 |
2.1.1 红色文化 |
2.1.2 红色旅游景区 |
2.1.3 红色雕塑 |
2.1.4 红色雕塑与红色旅游景区关系 |
2.2 理论研究 |
2.2.1 文化生态学 |
2.2.2 环境行为学 |
2.2.3 符号学 |
2.3 设计方法研究 |
2.3.1 红色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方法 |
2.3.2 红色雕塑设计方法 |
2.3.3 红色雕塑设计原则 |
第三章 国内代表性红色旅游景区红色雕塑案例分析 |
3.1 国内红色雕塑的发展历程 |
3.1.1 解放初期 |
3.1.2 文革时期 |
3.1.3 改革开放后期 |
3.2 橘子洲红色旅游景区 |
3.2.1 景区概况 |
3.2.2 地域背景 |
3.2.3 景区红色雕塑分析 |
3.2.4 借鉴和启示 |
3.3 延安枣园革命旧址红色旅游景区 |
3.3.1 景区概况 |
3.3.2 地域背景 |
3.3.3 景区红色雕塑分析 |
3.3.4 借鉴和启示 |
3.4 井冈山红色旅游景区 |
3.4.1 景区概况 |
3.4.2 地域背景 |
3.4.3 景区红色雕塑分析 |
3.4.4 借鉴和启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瑞金共和国摇篮旅游景区红色雕塑现状分析 |
4.1 瑞金共和国摇篮旅游景区概况 |
4.1.1 瑞金共和国摇篮旅游景区分布 |
4.1.2 瑞金红色历史文化背景 |
4.1.3 瑞金红色旅游发展 |
4.2 沙洲坝红井景区红色雕塑分析 |
4.2.1 沙洲坝红井景区介绍 |
4.2.2 红色雕塑布局空间与尺度视觉观赏分析 |
4.2.3 红色雕塑题材内容和主题表现分析 |
4.2.4 红色雕塑表现手法、基座、材质设计分析 |
4.3 中华苏维埃纪念园景区(北园)红色雕塑分析 |
4.3.1 中华苏维埃纪念园景区(北园)介绍 |
4.3.2 红色雕塑布局空间与尺度视觉观赏分析 |
4.3.3 红色雕塑题材内容和主题表现分析 |
4.3.4 红色雕塑表现手法、基座、材质设计分析 |
4.4 中华苏维埃纪念园景区(南园)红色雕塑分析 |
4.4.1 中华苏维埃纪念园景区(南园)介绍 |
4.4.2 红色雕塑布局空间与尺度视觉观赏分析 |
4.4.3 红色雕塑题材内容和主题表现分析 |
4.4.4 红色雕塑表现手法、基座、材质设计分析 |
4.5 景区游客访谈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证研究—瑞金旅游集散中心红色雕塑设计 |
5.1 瑞金全域旅游背景 |
5.2 瑞金旅游集散中心概况 |
5.2.1 瑞金旅游集散中心区位 |
5.2.2 瑞金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分析 |
5.3 瑞金旅游集散中心红色雕塑选址 |
5.3.1 整体空间布局分析 |
5.3.2 功能分区分析 |
5.3.3 人流主要方向分析 |
5.4 瑞金旅游集散中心红色雕塑创作思路 |
5.4.1 红色雕塑的设计理念 |
5.4.2 红色雕塑创作的历史事件依据 |
5.5 瑞金旅游集散中心红色雕塑的创作 |
5.5.1 共和国摇篮 |
5.5.2 胜利之星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雕塑在广场之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临沂市红色主题雕塑的类型与布局研究[J]. 史奉功,侯舒悦. 美术文献, 2021(07)
- [2]湖湘文化元素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以炎帝广场改造设计为例[J]. 周宣妤. 西部皮革, 2021(03)
- [3]基于POE方法的校园休闲空间景观研究——以湖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前广场为例[J]. 吴巍,朱文敏. 大众文艺, 2020(21)
- [4]寒地居住建筑景观环境模块化设计研究[D]. 田清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 [5]VR视听语言在虚拟舞台演出中的应用研究[D]. 李洋. 云南艺术学院, 2020(12)
- [6]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景观设计研究 ——以恩施南坪村为例[D]. 谭青青.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2)
- [7]哈尔滨近代建筑外环境景观设计及地域文化研究[J]. 郭丽娟,李书亭.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19(06)
- [8]红色背景下主题雕塑对城市广场景观品质提升的研究 ——以延安南门广场为例[D]. 李紫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9]红色文化在南昌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D]. 付强.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3)
- [10]瑞金红色旅游景区红色雕塑研究[D]. 陈世琪. 江西理工大学,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