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竞赛形式尝试单元复习

以竞赛形式尝试单元复习

一、用竞赛形式进行单元复习的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李兆怀[1](1988)在《用竞赛形式进行单元复习的试验》文中研究表明 我校在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和广州市教育学院的指导下,在高二年级曾进行了“用竞赛形式进行单元教学复习”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试验方法 1.以核遗传三个基本规律的教材为试验内容。在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竞赛形式的复习课。试验前一周向学生公布竞赛方案。

闫东美[2](2020)在《华沙社会科学和人文大学汉语网络课堂教学设计》文中指出2020年全球疫情使大部分国际汉语教师的授课方式从传统面授课转变为汉语网络课堂教学。在汉语网络课堂中,华沙社会科学和人文大学学生出现了较严重的无故旷课等“动机减退”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结合多内的“二语动机三层次论”对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对以Google Classroom为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的汉语网络课堂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并对其进行评估,最后得出汉语网络课堂教学的建议,尝试为其他汉语教师进行汉语网络课堂教学设计时提供更多思路。首先,本文对有关汉语网络课堂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其次,对影响教学设计的几大因素进行介绍和分析,其中包括教学对象、教学平台、传统面授课和汉语网络课堂的对比以及教学问题和分析。通过对比可知,汉语网络课堂劣势主要为课堂活动匮乏、缺乏生生互动、师生情感疏离及教师课堂管理不足。这些劣势导致学生“动机减退”,并引发了以下四大教学问题:学生无故旷课行为严重、学生无故迟到/早退行为严重、学生缺少课堂纪律意识和课堂氛围沉闷。结合汉语网络课堂教学劣势和“二语动机三层次论”对教学问题的分析可知,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设计:调整教学内容以提升课程动机、创新教学活动以提升小组动机、增强教师反馈以提升教师动机、加强课堂管理以提升工具动机。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实施步骤和分析等四个方面对一系列汉语网络课堂教学设计进行阐述,其中包括增加文化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加强课堂管理。最后,通过对四大问题解决情况进行的检验结果可知,教学问题得到很大的改善,教学设计成果显著,但仍有不足。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教学评估的结果,本文对汉语网络课堂教学提出了建议。

马睿颖[3](2012)在《建国以来英语专业主导教材发展走向及其启示》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排比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我国九套大学英语专业(以下简称“英语专业”)主导教材,包括许国璋主编的《英语》、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胡文仲主编的《大学英语教程》、李观仪主编的《新编英语教程》、李筱菊主编的《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黄源深主编的《综合英语教程》、杨立民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何兆熊主编的《综合教程》以及何其莘和童明编著的《文化透视英语教程》等教材的初版及修订版,其内容涉及教材的编写依据,编写理念,编写体例,课文主题以及教辅配套材料。通过对50年来各个不同历史阶段主导教材的分析研究,笔者发现:英语教育思想和观念随着社会政治的变迁而转变,主要体现于以下诸方面:第一,从单纯传播语言知识到注重发展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转变。第二,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第三,从以单词、句子教学为中心向注重语义、语篇教学的转变。第四,从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向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转变。第五,从强调学习结果到重视学习过程的转变。对这九套教材全方位的详析与对比揭示出一种突出的发展走向:我国英语专业精读教材(包括改称为“综合英语”的教材)精读性质逐渐淡化,综合性质大大加强。这是由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外语界引进并深受外国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的影响,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需要。本课题研究有以下意义:一是通过梳理,可以了解各教材编写者的语言观;二是通过梳理,可以了解各教材编写者的外语学习观;三是通过梳理,可以了解各教材与其社会文化的相关性;四是通过梳理,可以帮助学习者更有效的选择教材,让教材更好地发挥作用。论文就英语专业精读教材的编写原则、教材评估理论以及从精读到综合英语的理想化追求与现实矛盾等三个方面理清我国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的发展走向并提出建议。

陈琳[4](2019)在《少林七十二艺竞赛项目设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武术功法作为中国武术的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中国元素和中国符号,在中华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西学东渐之风盛行,武术功法发展的实然和应然之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如何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是一个亟需完成的课题。为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需求,少林寺举办了首届少林七十二艺竞赛,此次比赛的成功举办,有助于弘扬武术功法,对中国传统武术功法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鲜明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少林七十二艺的基本理论,少林七十二艺竞赛项目设置原则,少林七十二艺竞赛项目设置现状以及项目设置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少林七十二艺是指少林武僧日常习练和坊间流传与少林相关的武艺内容,为提高身体某一运动素质或锻炼某一特殊技能为目的的练功方法。少林七十二艺属于武术功法。少林七十二艺具有五个运动特点:动作简单,方法多样;内外兼修,超越自我;练养结合:练中有养,养中有练;注重实战,易学难练;循序渐进,微量递增。少林七十二艺的当代价值为:提高巩固武术技击能力的实战价值;娱乐身心的观赏娱乐价值;终身锻炼的健身养生价值;内外合一、追求和谐的审美价值;传承少林武术,弘扬少林文化的文化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少林七十二艺进行了分类。少林七十二艺竞赛项目的设置应遵循健身性原则、观赏性原则、普及性原则、民族性原则、传承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在少林七十二艺竞赛中,参赛队伍大多来自民间,高校和专业体校的运动员参加人数比较少,应该增加宣传力度,扩大参赛人群;在竞赛项目设置中,没有双人对抗性项目,应该增加双人对抗性项目;没有设置女子竞赛项目,造成参赛队伍中男、女运动员的参赛比例严重失衡,应该增加女子竞赛项目。根据调查结果得出,女子夺桥、流星打靶可以增加为女子竞赛项目,桩上徒博可以增加为双人对抗项目,石锁上拳和掌上飞刀两个竞赛项目对规则进行适当修改,可以作为女子竞赛项目。竞赛规则的不合理,会直接影响竞赛项目的可比性、观赏性和公平性,对裁判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规定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改革设想。在自选项目中悬空断物品可以晋升为规定项目,制定出了表演项目的遴选办法,为更好的设置表演项目提供理论依据。期望本研究能为少林七十二艺竞赛项目设置的合理化和推动少林七十二艺竞赛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袁燕华[5](2013)在《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趋频繁,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的英语已经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我国,英语是作为一门外语来进行教学的,语言环境的缺失使得课堂教学成为英语学习者接受语言输入和技能培养的首要来源。因此,承担英语教学任务的教师无疑成为影响我国英语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如何构建开放、有效的教师教育体系、实现教师的持续专业发展已成为我国英语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而作为教师教育中重要一环的在职教育也日益成为我国英语教育研究中的一项首要课题。本研究针对我国目前英语教师在职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交流与互动缺失、教师的认知与反思关注不足、培训工作缺乏后续跟进等弊端,以英语教师校本教育为研究对象,提出以发展教师反思能力为目标的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并以这一模式在一项初中英语教师校本教育实验项目中的具体运用为个案,探讨其在提高教师反思能力方面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一模式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中运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以期为英语教师在职教育模式的探索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拓宽教师教育的研究思路,努力探索一条具有可操作性、可复制性的英语教师在职教育途径。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探讨:1.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包含哪些互动形式?各种互动形式对于提高英语教师的反思能力有何作用?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2.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是否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英语教师的反思能力?3.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包括自我反思、师生互动、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四种互动形式,其中自我反思是核心,是教师反思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师生互动为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提供反馈,同伴互助构建载体,专业引领创设支架,四者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共同促成英语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在理论论证的基础上,本研究又将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运用于一项为期三年的初中英语教师校本教育实验项目中,以探讨这一模式在实践中运用的具体途径及其在提高教师反思能力方面的有效性。研究者根据学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实验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分三个阶段(平台创设阶段、支架创设阶段和组织创设阶段)对模式进行了具体实施。从实验教师的教学日志和工作总结、实验班学生的周记、研究者与实验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访谈可以看出,三年的校本教师教育使得教师在教学探究与专业学习两方面的反思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研究者将这些成绩归于多元合力教育途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求与情感的关注和支持性的外部环境四个主要因素。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针对模式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了修正并对其在具体实施中遇到的四大主要问题—专业引领和教师自主之间的度、教师学习共同体创建、教育体制与教师发展之间的矛盾和模式的普适性与推广性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在此基础上从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师生互动和自我反思四种互动形式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尽管本研究只将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在一次特定的校本教师教育中进行了运用,研究本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我们相信它将会为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后续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提供经验与启示,从而更好地完善与充实这一模式,改善我国英语教师在职教育现状,提升我国各阶段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我国英语教育的整体水平。

丁丽娟[6](2021)在《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复习课单元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重视以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复习课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但是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体系性还没有完全地建立起来,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大概念可以整合碎片化的知识和技能,重组成新的单元,并以此为单位进行单元教学,通过连续多个课时的设计,创造真实情境,鼓励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挖掘知识蕴藏的地理学科思想方法,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生活中复杂情境问题的能力。因此,基于大概念的复习课单元教学具有重要价值。本文聚焦高中地理复习课,以大概念为中心,探索高中地理复习课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流程和策略。在研究方法上,其一,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单元教学”和“大概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界定了基于大概念的复习课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并阐明相关理论基础。其二,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现阶段高中地理复习课、单元教学设计和大概念的现状,发现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复习课重视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解题能力的训练,忽视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和地理学科思想方法的培养;复习课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课堂缺乏探究引导;教师对单元教学设计和大概念了解较少,单元教学实践不足。本文结合大概念、单元教学的理论研究和调查现状,分析出基于大概念的复习课单元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完善认知结构;加强知识运用,提高应用能力;促进深度学习,提升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优化复习效果。其三,采用案例研究法。在进行以大概念为中心的复习课单元教学设计时,应遵循素养导向、学生本位、系统科学、整体统筹和层次递进原则。其操作步骤流程为:确定单元主题,提取单元大概念;梳理概念层级,重构学习单元;全面科学分析,编制教学目标;多元评价结合,构建评价体系;创设单元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搭建层级问题,设计学习活动;设置单元作业,促进迁移应用。基于前期研究,选取“区域合作”的相关内容,重构整合出“探索区域合作的奥秘”学习单元,进行复习课单元教学设计,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晋玉霞[7](2020)在《基于希沃白板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文中提出信息技术发展加快了我国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改革,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成为当前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希沃白板作为信息化教学的辅助工具,通过创设良好的互动情境,实现师—生、生—生、人—机及资源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表现性和交互性,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很好地实现了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但目前,人们对突出希沃白板的交互性优势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方面的研究偏少,尤其是化学学科。全文以希沃白板为基础,结合其特色功能特点,分析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优势,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内容与希沃白板功能进行整合,讨论了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的原则、步骤以及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设计了三种不同课型的教学案例,选取两个平行班作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开展实验教学,对不同授课模式下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1.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希沃白板的研究现状,调查了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希沃白板的应用情况。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表明:仅有33.33%的学生对化学非常感兴趣,其中67.14%的学生因化学实验而对化学感兴趣,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课堂互动方面,63.18%的学生表示在化学课教师会组织互动,但是多以师生问答式为主,81.05%的学生对这种互动持消极态度,39.78%的学生认为互动形式是影响课堂互动效果的主要因素,互动形式的多样化是构建互动课堂的关键;在希沃白板应用方面,72.85%的学生通过白板辅助教学进行化学学习,45.16%的学生愿意主动上台操作希沃白板,白板教学备受教师和学生青睐,但其功能应用不完善,多以简单的内容播放和展示为主,82.93%的学生期待将希沃白板进一步应用于化学教学。2.结合希沃白板特色功能,分析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对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整合,论述了基于希沃白板5的教学设计步骤,并以此为基础对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三种课型的教学过程设计展开分析,渗透互动教学思想,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营造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实现课堂互动教学奠定基础。3.结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设计了新授课—《燃烧与灭火》、复习课—《化学方程式》和讲评课—《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三个教学案例,以互动作为案例设计的切入点,借助希沃白板开展丰富的课堂互动活动,增强师生与白板资源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合作竞争中探讨学习问题,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性。4.选择两个平行班,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开展对比实验教学,从两班的课堂课后表现、期中期末成绩、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两种不同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化学学习态度,观察表明:实验班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程度高于对照班,学生化学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态度更好;通过期中、期末测试成绩,了解对照班和实验班的知识掌握程度,测试数据显示:期末测试后,经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班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班学生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班、标准差低于对照班,实验班和对照班优秀率、良好率分别为4.10%、20.40%和3.9%、15.70%,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说明实验班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更好、更稳定;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量表数据表明:在互动参与程度、目标导向程度、互动合作程度及知识建构程度四个维度,经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且对照班平均得分高于实验班,实验班课堂教学效果更好。综合分析得出,基于希沃白板的化学教学实践更能够满足互动课堂构建的需求,更能够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的系统建构以及学生问题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李向勤[8](2019)在《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行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至关重要的技能之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随着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省市直接把英语听说能力考查纳入高考,强化对英语口语的考察。然而,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哑巴英语”、“一言堂”以及“满堂灌”等现象严重,学生缺乏语言实践和活动的空间,很难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本研究旨在探寻能够突破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瓶颈的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环境下通过英语演讲学习来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并进一步分解为以下三个重点问题:(1)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有效教学方式是什么?(2)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可操作性教学途径有哪些?(3)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有效教学评价策略有哪些?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语言输入输出理论为基础,运用项目学习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按照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开展,整个研究共分为三轮:第一轮属于尝试和探索阶段,重在让学生“有机会开口说英语”;第二轮属于调整和改进阶段,主要让学生“更愿意登台讲英语”;第三轮属于提升和完善阶段,重点聚焦于让学生“更好地公开‘秀’英语”。通过量化测试、师生访谈、学习反思、英语综合水平考察、问卷调查以及活动比赛等多种方式采集数据资料,分析对比,多角论证,总结归纳。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英语口语水平等语言综合素质以及合作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自信心等人文素养均获得了明显的提升与增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并提出具体操作建议。本研究结论如下:(1)英语演讲项目学习是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式;(2)发挥学习小组的支架作用和最大功能是保障学习效果的有效教学手段;(3)通过多种方式的输入活动开展专题培训是英语演讲知识学习的主要教学途径;(4)开发“以输出为驱动”的课堂英语演讲学习活动是提高英语演讲能力的重要渠道;(5)循序渐进地开展足量的英语演讲实践活动是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关键途径;(6)形成性评价为主的综合评价体系是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有效教学评价策略。本研究创新点有:⑴针对我国高中生的具体特点,构建了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和具体操作建议,为愿意从事相关相关实践和研究的同行提供可模仿和解读的范本。同时,为新高考的“口语考试”提前探寻教学路径,促进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建构。⑵严格规范地构建了“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评价量表”,并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本表灵活的内部动态调节功能,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和达成目标,成效显著。⑶英语演讲项目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哑巴英语”等陈旧教学方式,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起指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得以重新塑造。⑷国内外相关研究几乎都是从大学生或成人视角探讨,而本研究主要从高中生视角开展,学生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参与者,拓展了英语演讲教学的研究视角。

高海瑞[9](2019)在《“敏特英语”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混合式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当今教育信息化、教育网络化逐渐趋于教育主流的时代,技术和课程资源的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与发展趋势,利用信息技术,采取有效的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和应用能力,必将成为英语教学的新形式。在这一背景下,“敏特英语葵花籽泛在学习系统”(以下简称“敏特英语”)构建的基于网络的混合学习模式走进了初中英语词汇课堂教学中。作为一种新生的信息技术化的教学手段,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敏特于2016年发布了葵花籽英语泛在学习解决方案。以期将枯燥的单词学习与游戏化巧妙地结合起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为英语词汇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更容易突破教学重、难点。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敏特”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应用到英语词汇课堂教学中,是对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补充和发展,有利于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效率,并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为依据,提出了敏特英语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混合式教学的应用研究,希望找到有效利用敏特英语开展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能更好地激发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和记忆效果。为此本研究在甘肃省L县第二中学七年级5班和6班学生中开展了敏特英语词汇教学的混合式应用研究。其中,在七年级5班开展敏特支持下的词汇混合式教学研究,即研究班,为了更好地分析和对比应用效果,在七年级6班开展传统的词汇教学,即为本研究的对照班。采用行动研究以及案例分析法,通过提出敏特英语词汇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敏特英语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活动,经过三轮敏特英语词汇教学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最终进行实践应用与效果分析。通过为期一学期的敏特英语词汇混合式教学研究,并用SPSS20.0数据统计分析了研究班学生利用敏特英语学习、记忆词汇的数据记录分析、词汇前测、后测成绩,以及七年级5班和6班学前延时检测考试成绩,与七年级5班和6班学后期中考试成绩进行了对比。研究班学生利用敏特系统学习、记忆词汇的成绩以及各项统计数据的结果分析都表明,研究班级整体成绩都有所提高,班内各层次学生单词记忆都有明显进步,学生英语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对照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孙梦桐[10](2020)在《多模态下的汉语高效课堂探究与实践 ——以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成人初级综合课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汉语的国际地位和国际需求不断提升,学习汉语的人数持续上涨,汉语也在吸引一大批外国友人赴华进行中文学习。如何创造高效有趣的对外汉语课堂是极其重要的,笔者也在对其进行积极探索。笔者认为高效课堂可以使学习效率最大化,学习效果最优化。实习期间,笔者有幸在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教授一学期的初级汉语综合课。认为在多模态话语的刺激输入下采用课堂游戏和微课手段可以实现高效课堂。借此机会在教授过程中努力探索多模态教学方法,并有意识的在多模态语境下将微课和游戏结合起来,以高效、有趣、实用、经济的原则精心设计教学实践。全文以多模态教学探索实践为核心展开。整体教学实践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针对传统多模态的教学应用。第二阶段则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加入课堂游戏和微课教学手段,其最终目的是验证教学效果是否可以在保证学习效率的前提下增强趣味性。期望本文的设计思路能够给对外汉语课堂带来新的思考。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来叙述,详细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以及意义价值,之后又简要叙述了多模态理论的文献综述。最后介绍了具体的研究方法且回答了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以多模态为核心的教学理论概述。首先界定了“多模态”的定义,然后详细介绍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多模态教学理论,阐述了“多模态”和“多媒体”的区别和联系。接着简要叙述了有关课堂游戏、微课以及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首先说明了多模态教学的整体规划设计,在开始教学实践之前,还需对教师自身、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安排、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可行性进行分析。然后正式介绍多模态教学实践过程,前半段教学分为语音、词汇、语法课文四部分展开介绍。后半段则在多模态语境下把具体课堂游戏和微课教学环节展示出来。第五部分是说明多模态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教学效果。通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成绩等数据的解析,了解现实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然后是经过整个教学探索实践的反思,总结出多模态教学的不足与优势,也提出了对今后教学的建议。最后结语,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总结。

二、用竞赛形式进行单元复习的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竞赛形式进行单元复习的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2)华沙社会科学和人文大学汉语网络课堂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现状
    2.1 文献研究综述
        2.1.1 对外汉语网络教学
        2.1.2 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2.1.3 关于波兰汉语学习者的研究
    2.2 相关理论
        2.2.1 二语学习动机理论
        2.2.2 多内的二语动机三层次论
第三章 SWPS汉语网络课堂教学分析
    3.1 教学对象
    3.2 教学平台
    3.3 传统面授课和网络课堂的对比
    3.4 教学问题及分析
第四章 SWPS汉语网络课堂教学设计与分析
    4.1 增加文化教学内容
    4.2 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
        4.2.1 使用What's App设计课堂活动
        4.2.2 使用PPT设计教学游戏——猜词
        4.2.3 使用汉语教学工具——Kahoot
        4.2.4 使用Google Docs设计课堂活动——“汉语朋友圈”
    4.3 增强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反馈
    4.4 加强课堂管理
第五章 教学评估
    5.1 对教学问题的检验
        5.1.1 使用考勤记录对教学问题进行的检验
        5.1.2 使用课堂观察对教学问题进行的检验
        5.1.3 教学设计的成效和不足
    5.2 对汉语网络课堂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3)建国以来英语专业主导教材发展走向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大学英语专业教育在国内外语界的研究现状
        二、国内外语界对我国大学英语精读教材编写原则的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语界对我国大学英语教材评估理论的研究现状
        四、国内大学英语教材与英语课程研究现状
    第二节 本选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本选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二、本选题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三节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可行性分析
        一、本选题研究拟采取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二、本选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第四节 论文选题的学术意义
第二章 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材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西方语言学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
        一、现代语言学时期(结构主义语言学时期)
        二、当代语言学时期
        三、国外语言学理论的借鉴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
    第二节 西方教学法流派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
        一、国外教学法流派简介
    第三节 西方语言哲学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
    第四节 国外外语教学理论对我国外语教材编写的影响
    第五节 国外英语教材评估理论对我国外语教材的影响
        一、Cunningsworth的教材评估体系
        二、Jo McDonough与Christopher Shaw的细则
        三、MichaelP.Breen与Christopher N.Candlin的指南
        四、目前中国大学英语教材评估的困境
第三章 建国后起步阶段(1949-1977)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研究
    第一节 建国后高校英语教学起步阶段的教学概况
    第二节 许国璋主编《英语》(1-8册)介绍
        一、许国璋主编《英语》(1-4册)
        二、俞大絪主编《英语》第5-6册
        三、徐燕谋主编《英语》第7-8册
    第三节 许国璋主编《英语》:语言观
    第四节 许国璋主编《英语》:外语学习观
    第五节 许国璋主编《英语》:社会文化观
第四章 改革开放起始阶段(1978-1985)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研究
    第一节 改革开放起始阶段的高校英语教学概况
    第二节 许国璋主编《英语》修订版研究
        一、许国璋主编《英语》1-8册(1979-1981年修订版)介绍
        二、许国璋主编《英语》1-4册(1992年修订版)介绍
        三、许国璋主编《英语》修订版:语言观
        四、许国璋主编《英语》修订版:外语学习观
        五、许国璋主编《英语》:社会文化观
    第三节 张汉熙主编《高级英语》研究
        一、《高级英语》1-2册(1980年初版)介绍
        二、《高级英语》1-2册(1995年修订版)介绍
        三、张汉熙主编《高级英语》:语言观
        四、张汉熙主编《高级英语》:外语学习观
        五、张汉熙主编《高级英语》:社会文化观
    第四节 胡文仲主编《大学英语教程》研究
        一、《大学英语教程》1-6册(1983-1987年初版)介绍
        二、《大学英语教程》1-6册(1992-1996年修订版)介绍
        三、胡文仲主编《大学英语教程》:语言观
        四、胡文仲主编《大学英语教程》:外语学习观
        五、胡文仲主编《大学英语教程》:社会文化观
    第五节 三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比较研究
        一、三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的编写体例
        二、三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教学内容与编写理念比较研究
第五章 改革开放发展阶段(1986-1997)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研究
    第一节 改革开放发展阶段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概况
    第二节 李观仪主编《新编英语教程》研究
        一、《新编英语教程》1-4册(1986年版)介绍
        二、《新编英语教程》5-8册(1994-1997年版)介绍
        三、《新编英语教程》:语言观
        四、《新编英语教程》:外语学习观
        五、《新编英语教程》:社会文化观
    第三节 李筱菊《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研究
        一、《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1-4册(1987年版)介绍
        二、《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1-4册(2000年版)介绍
        三、《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语言观
        四、《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外语学习观
        五、《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社会文化观
    第四节 两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比较研究
        一、两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的编写体例
        二、两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教学内容与编写理念比较研究
第六章 改革开放创新阶段(1998-2010)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研究(上)
    第一节 改革开放创新阶段的高校英语教学概况
    第二节 李观仪主编《新编英语教程》修订版研究
        一、《新编英语教程》(1998-2008年修订版)介绍
        二、《新编英语教程》修订版:语言观
        三、《新编英语教程》修订版:外语学习观
        四、《新编英语教程》修订版:社会文化观
    第三节 杨立民主编《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研究
        一、《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6册(2002年版)介绍
        二、《现代大学英语精读》:语言观
        三、《现代大学英语精读》:外语学习观
        四、《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社会文化观
    第四节 黄源深主编《综合英语教程》研究
        一、《综合英语教程》1-6册(1998-2003年第一版)介绍
        二、《综合英语教程》1-6册(2005-2007年第二版)介绍
        三、《综合英语教程》:语言观
        四、《综合英语教程》:外语学习观
        五、《综合英语教程》:社会文化观
第七章 改革开放创新阶段(1998-2010)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研究(下)
    第五节 何兆熊主编《综合教程》研究
        一、《综合教程》教材1-8册(2005-2008年版)介绍
        二、《综合教程》:语言观
        三、《综合教程》:外语学习观
        四、《综合教程》:社会文化观
    第六节 何其莘、童明主编《文化透视英语教程》研究
        一、《文化透视英语教程》(2004-2010年版)介绍
        二、《文化透视英语教程》:语言观
        三、《文化透视英语教程》:外语学习观
        四、《文化透视英语教程》:社会文化观
    第七节 五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比较研究
        一、五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的编写体例
        二、五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教学内容与编写理念比较研究
第八章 后方法时代及其启示
    第一节 外语教学:能动与发展过程
    第二节 外语教学:以教师自主为核心的三维系统
    第三节 外语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一、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英语专业教材与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四节 外语教学:特定性、实践性和可行性
    第五节 外语教学:策略研究
第九章 总论:结语与建议
    第一节 结语
        一、改革开放起始、发展和创新阶段九套大学主导教材的特色研究
        二、九套大学英语主导教材关于听、说、读、写项目设计情况比较
    第二节 我国英语专业主导教材发展走向与建议
        一、重新审视新一代英语专业教材的编写原则
        二、加强中国英语专业教材评估理论的研究与实践
        三、从精读到综合英语的理想化追求与现实矛盾
        四、局限与超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少林七十二艺竞赛项目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有关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研究
        1.3.2 有关少林七十二艺的研究
        1.3.3 已有研究的不足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少林七十二艺的理论阐释
        3.1.1 少林七十二艺的界定
        3.1.2 少林七十二艺的运动特点
        3.1.3 少林七十二艺的当代价值
        3.1.4 少林七十二艺的分类
    3.2 少林七十二艺竞赛项目设置原则
        3.2.1 健身性原则
        3.2.2 观赏性原则
        3.2.3 普及性原则
        3.2.4 民族性原则
        3.2.5 传承性原则
        3.2.6 创新性原则
    3.3 少林七十二艺竞赛项目设置探析
        3.3.1 少林七十二艺竞赛项目设置现状
        3.3.2 参赛人员情况
        3.3.3 少林七十二艺竞赛规定项目设置分析
        3.3.4 少林七十二艺竞赛自选项目设置分析
        3.3.5 少林七十二艺竞赛表演项目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少林七十二艺竞赛运动员调查问卷
    附录B 少林七十二艺竞赛裁判员调查问卷
    附录C 少林七十二艺竞赛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D 访谈记录
    附录E 访谈记录
    附录F 访谈记录
    附录G 访谈记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Summary in English
表格目录
图示目录
第一章 绪论
    引言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 我国英语师资现状
        1. 大学英语师资现状
        2. 中小学英语师资现状
        (二) 我国英语教师在职教育现状
        (三) 教改实验契机
        1. 教改实验简介
        2. 教改实验中的教师教育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问题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结构
    结语
第二章 外语教师教育研究
    引言
    第一节 外语教师教育:概念、范式与模式
        (一) 外语教师教育的概念界定
        (二) 外语教师教育的研究范式
        1. 过程—结果范式
        2. 认知范式
        3. 社会文化范式
        (三) 外语教师教育的主要模式
        1. 匠才模式
        2. 应用科学模式
        3. 反思模式
        4. 加强式反思模式
    第二节 外语教师教育的核心支柱:反思能力培养
        (一) 反思
        (二) 反思性教学
        (三) 反思能力
        (四) 反思能力培养与外语教师教育
    第三节 外语教师校本教育
        (一) 校本教师教育定义
        (二) 校本教师教育的意义
        (三) 外语教师校本教育途径
        (四) 外语教师校本教育研究中的不足
    结语
第三章 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理论架构
    引言
    第一节 模式简介
    第二节 模式理据
        (一) 二语习得理据
        输入输出假设
        (二) 哲学理据
        1. 内因外因理论
        2. 交往行动理论
        (三) 社会学理据
        1. 群际接触理论
        2. 符号互动理论
        (四) 教育学理据
        1. 成人学习理论
        2. 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观
        3. “做中学”教育理论
        (五) 心理学理据
        1. 建构主义理论
        2. 中介作用理论
    第三节 模式内容
        (一) 互动与多元互动概念
        (二) 多元互动形式
        1. 自我反思
        2. 师生互动
        3. 同伴互助
        4. 专业引领
        (三) 多元互动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节 模式特点
        (一) 自主建构
        (二) 持续输入
        (三) 合作发展
        (四) 个性参与
        (五) 情境教育
        (六) 注重合力
    第五节 多元互动与反思能力培养的辩证关系
    结语
第四章 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个案研究
    引言
    第一节 校本教师教育工作简介
        (一) 实验学校简介
        (二) 实验教师简介
    第二节 校本教师教育实践
        (一) 校本教师教育三阶段:重点与定位
        1. 平台创设阶段(2009年4月-2009年6月)
        2. 支架创设阶段(2009年7月-2011年1月)
        3. 组织创设阶段(2011年2月-2012年6月)
        (二) 校本教师教育途径中的互动形式调整
        1. 集中讲座
        2. 日志反馈
        3. 教学研讨
        4. 专业学习
        5. 行动研究
    第三节 校本教师教育结果
        (一) 数据收集
        (二) 数据分析
        1. 教学探究
        2. 教师学习
    第四节 分析成绩
        (一) 多元合力教育途径
        (二)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 需求与情感的关注
        (四) 支持性的外部环境
    第五节 反思不足
        (一) 客观因素
        1. 实验现实条件
        2. 教师职业特点
        3. 应试教育制度
        4. 传统观念影响
        (二) 主观因素
        1. 教师因素
        2. 教育者因素
    结语
第五章 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反思总结
    引言
    第一节 模式的修正
    第二节 模式实施中的问题
        (一) 专业引领和教师自主之间的度
        (二) 教师学习共同体创建
        (三) 教育体制与教师发展之间的矛盾
        (四) 模式的普适性与推广性问题
    第三节 模式实施建议
        (一) 专业引领方面
        (二) 同伴互助方面
        (三) 师生互动方面
        (四) 自我反思方面
    结语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引言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启示
        (一) 方法与理论启示
        (二) 实践启示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 实验教师教学日志节选
附录 2. 实验班学生周记节选
附录 3. 实验教师访谈纲要(2012年6月)
附录 4. 实验教师访谈记录文本(2012年6月)
附录 5. 实验学校管理者访谈纲要(2011年12月)
附录 6. 实验学校管理者访谈记录文本(2011年12月)

(6)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复习课单元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1.2 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育要求
        1.1.3 传统复习课转型的需要
        1.1.4 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单元教学的研究综述
        1.3.2 大概念的研究综述
        1.3.3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案例研究法
    1.5 研究思路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大概念
        2.1.2 单元教学
        2.1.3 复习课单元教学设计
    2.2 理论基础
        2.2.1 广义系统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4 有意义学习理论
3 基于大概念的复习课单元教学设计现状调查
    3.1 调查问卷设计
    3.2 问卷统计及分析
    3.3 问卷调查的主要结论
4 基于大概念的复习课单元教学设计
    4.1 基于大概念进行复习课单元教学的优势
        4.1.1 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完善认知结构
        4.1.2 有利于学生加强知识运用,提高应用能力
        4.1.3 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4.1.4 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复习效果
    4.2 基于大概念的复习课单元教学设计原则
        4.2.1 素养导向原则
        4.2.2 学生本位原则
        4.2.3 系统科学原则
        4.2.4 整体统筹原则
        4.2.5 层次递进原则
    4.3 基于大概念的复习课单元教学设计流程及操作
        4.3.1 确定单元主题,提取单元大概念
        4.3.2 构建概念层级,重构学习单元
        4.3.3 全面科学分析,编制教学目标
        4.3.4 多种评价结合,构建评价体系
        4.3.5 创设单元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4.3.6 搭建问题层级,设计学习活动
        4.3.7 设置单元作业,促进迁移应用
5 基于大概念的复习课单元教学设计示例—《区域合作》
    5.1 确定单元主题,提取单元大概念
    5.2 依据概念层级,重构学习单元
    5.3 全面科学分析,编制教学目标
    5.4 多种评价结合,构建评价体系
    5.5 创设单元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5.6 搭建问题层级,设计学习活动
    5.7 设置单元作业,促进迁移应用
    5.8 基于“探究区域合作的奥秘”单元的课时教学设计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讨论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基于希沃白板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发展要求
        1.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1.1.3 初中化学学科教学的要求
    1.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1.2.1 核心概念
        1.2.2 理论基础
    1.3 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2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2.1 问卷设计
    2.2 调查对象
    2.3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2.3.1 化学学习情况调查
        2.3.2 课堂互动情况调查
        2.3.3 希沃白板应用情况调查
    2.4 调查结论
3 希沃白板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3.1 希沃白板教学功能概述分析
        3.1.1 基本功能概述分析
        3.1.2 特色功能概述分析
    3.2 希沃白板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3.2.1 希沃白板促进课堂互动教学的多样化
        3.2.2 希沃白板促进课堂的生成
        3.2.3 希沃白板促进初中化学学习方式的优化
    3.3 希沃白板与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内容的整合
    3.4 基于希沃白板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建构
        3.4.1 基于希沃白板的教学设计原则
        3.4.2 基于希沃白板的教学设计步骤
        3.4.3 基于希沃白板的教学过程设计
4 基于希沃白板的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设计
    4.1 新授课—“燃烧与灭火”案例设计
    4.2 复习课—“化学方程式”案例设计
    4.3 讲评课—“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习题讲评”案例设计
5 基于希沃白板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与评价
    5.1 教学实践
        5.1.1 教学实践的目的
        5.1.2 教学实践的对象
    5.2 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5.2.1 学生课堂、课后表现分析
        5.2.2 试题测试分析
        5.2.3 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5.3 评价小结与反思
        5.3.1 希沃白板辅助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5.3.2 希沃白板辅助初中化学教学的反思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 B 易错题讲评分析及拓展延伸
附录 C 教学效果的评价量表(教师)
附录 D 实验班和对照班期中、期末成绩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8)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缘由
        1.1.2 新高考制度的变化:听力口语考试走进英语高考
        1.1.3 笔者的教学理念:相信学生能够在适合的舞台上翩翩起舞
        1.1.4 培养英语演讲能力的重要作用
    1.2 问题的提出
        1.2.1 初始的研究问题
        1.2.2 问题的提炼与聚焦
    1.3 研究意义
        1.3.1 实践价值
        1.3.2 理论价值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与研究
        2.1.1 关于演讲概念的研究与界定
        2.1.2 英语演讲
        2.1.3 关于演讲能力的界定与研究
        2.1.4 关于(英语)演讲能力的培养研究
    2.2 英语演讲学习与教学的研究现状
        2.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2.2.2 国外新近研究现状
        2.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合评述
    2.3 行动研究及其在外语教学研究的应用
        2.3.1 行动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2.3.2 行动研究的概念界定
        2.3.3 行动研究的特点
        2.3.4 行动研究的过程
        2.3.5 行动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的区别
        2.3.6 行动研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2.3.7 本课题所采用的行动研究模式
    2.4 相关理论基础及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2.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2 语言输入输出理论
        2.4.3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2.4.4 项目学习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测量工具的编制
    3.1 研究对象的背景分析
    3.2 研究对照样本的选择与确定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思路与过程
        3.4.1 总体思路
        3.4.2 .实施步骤
        3.4.3 研究过程
    3.5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3.5.1 数据收集
        3.5.2 数据分析
    3.6 研究的伦理考量
    3.7 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测量工具的编制
        3.7.1 明确研究目的,研究相关理论和文献资料
        3.7.2 研究对象的特征与英语学习现状
        3.7.3 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维度与量化指标的初步确认
        3.7.4 修改、完善量化指标,确定具体测量题项
        3.7.5 评价量表的效度和信度分析
        3.7.6 确定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评价量表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和探索——让学生“有机会开口说英语”
    4.1 第一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4.1.1 问题的确立
        4.1.2 对问题的假设性分析
    4.2 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4.2.1 制定行动计划
        4.2.2 实施行动研究
    4.3 第一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4.3.1 研究过程总结
        4.3.2 行动研究结果
        4.3.3 第一轮行动研究反思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和改进—让学生“更愿意登台讲英语”
    5.1 第二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5.1.1 问题的确立
        5.1.2 问题假设性分析
    5.2 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5.2.1 制定行动计划
        5.2.2 实施行动研究
    5.3 第二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5.3.1 研究过程总结
        5.3.2 行动研究结果
        5.3.3 进一步总结与反思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第三轮行动研究:提升和完善—让学生“更好地公开‘秀’英语”
    6.1 第三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6.1.1 问题的确立
        6.1.2 问题假设性分析
    6.2 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6.2.1 制定行动计划
        6.2.2 实施行动研究
    6.3 第三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6.3.1 研究过程总结
        6.3.2 行动研究结果
        6.3.3 第三轮行动研究反思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反思与结论
    7.1 三轮行动研究总结
        7.1.1 测试数据
        7.1.2 问卷调查
        7.1.3 学生的学习反思
        7.1.4 笔者的教学反思
        7.1.5 访谈
    7.2 研究反思
        7.2.1 研究对学生的影响
        7.2.2 研究对笔者及课堂教学的影响
        7.2.3 研究对学校整体教学生态的影响
        7.2.4 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的构建
        7.2.5 研究成果的局限性
    7.3 研究结论
    7.4 本研究的创新点
    7.5 研究局限和有待改进的空间
    7.6 研究展望
    7.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9)“敏特英语”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混合式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信息化对基础教育的新要求
        1.1.2 英语新课标的要求
        1.1.3 我国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1.1.4 敏特英语学习系统背景介绍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敏特英语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混合式应用研究
        1.3.2 敏特英语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混合式应用效果分析
    1.4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敏特英语教学理论基础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2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
        2.1.3 联通主义理论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敏特英语学习系统定义
        2.2.2 混合式学习的定义及内涵
    2.3 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现状
        2.3.1 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研究综述
        2.3.2 敏特英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综述
3 基于敏特英语的英语词汇混合式教学设计
    3.1 敏特英语词汇混合式教学优势
    3.2 敏特英语词汇混合式教学策略
    3.3 敏特英语词汇混合式教学研究设计
        3.3.1 研究参与者
        3.3.2 研究对象
        3.3.3 研究条件及环境
    3.4 敏特英语词汇混合式教学活动设计
        3.4.1 敏特英语词汇混合式教学设计理念
        3.4.2 敏特英语词汇混合式教学模式
        3.4.3 敏特英语词汇混合式教学流程
4 敏特英语词汇混合式教学应用及效果分析
    4.1 第一轮敏特英语词汇混合式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
        4.1.1 第一轮敏特英语词汇混合式教学设计
        4.1.2 第一轮敏特英语词汇混合式教学效果
        4.1.3 问题与修正
    4.2 第二轮敏特英语词汇混合式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
        4.2.1 第二轮敏特英语词汇混合式教学设计
        4.2.2 第二轮敏特英语词汇混合式教学效果
        4.2.3 问题与修正
    4.3 第三轮敏特英语词汇混合式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
        4.3.1 第三轮敏特英语词汇混合式教学设计
        4.3.2 第三轮敏特英语词汇混合式教学效果
        4.3.3 问题与修正
    4.4 敏特英语词汇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4.4.1 研究班与对照班词汇测试结果分析
        4.4.2 研究班与对照班英语成绩分析
        4.4.3 研究班学生敏特英语词汇学习结果分析
        4.4.4 研究班学生敏特英语词汇学习案例分析
        4.4.5 总结
    4.5 运用敏特英语开展词汇混合式教学的思考
        4.5.1 运用原则
        4.5.2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5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多模态下的汉语高效课堂探究与实践 ——以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成人初级综合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二、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一章 多模态为核心的相关教学理论概述
    第一节 多模态理论及教学模式
        (一) “多模态”的界定和分类
        (二) 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多模态教学
        (三) 多模态与多媒体
    第二节 课堂游戏教学理论
        (一) 课堂游戏在国内外的研究
        (二) 课堂游戏的分类
        (三) 课堂游戏的特点及优势
    第三节 微课教学理论
        (一) 微课的概念
        (二) 微课与对外汉语教学
        (三) 微课教学的优势
    第四节 教学设计理论
        (一) 教学设计的定义
        (二) 教学设计与对外汉语教育
第二章 多模态教学的整体规划及前半期教学实践展示
    第一节 多模态教学研究的整体规划设计
    第二节 教学之前的准备分析
        (一) 教师自身分析
        (二) 教学对象分析
        (三) 教学资源分析
        (四) 教学安排分析
        (五) 教学环境分析
        (六) 教学内容分析
        (七) 教学实践可行性分析
    第二节 多模态教学前半期探索实践过程
        (一) 语音教学
        (二) 词汇教学
        (三) 语法教学
        (四) 课文教学
第三章 多模态教学后半期探索实践展示
    第一节 多模态语境下课堂游戏环节的实践探索
        (一) 多模态语境下整体课堂教学实践展示
        (二) 典型课堂游戏运用环节展示
        (三) 课堂游戏整体布局设计
    第二节 多模态语境下微课教学环节的实践探索
        (一) 微课教学的整体布局设计
        (二) 具体微课教学实验探索
第四章 多模态对外汉语课堂的教学实践效果
    第一节 教学实践情况调查
        (一) 调查问卷分析
        (二) 访谈结果分析
    第二节 教学效果分析
        (一) 学习成绩分析
        (二) 听课教师评价分析
        (三) 教师自评分析
    第三节 教学实践后的反思
        (一) 新模式的教学实践的不足与优势
        (二) 多模态教学的改进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综合课2.2班多模态喜爱度调查
附录二 综合课2班课堂游戏和微课教学效果反馈及改进建议调查
附录三 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综合课教学情况调查
附录四 综合课2班学生访谈大纲

四、用竞赛形式进行单元复习的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用竞赛形式进行单元复习的试验[J]. 李兆怀. 生物学教学, 1988(01)
  • [2]华沙社会科学和人文大学汉语网络课堂教学设计[D]. 闫东美.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3)
  • [3]建国以来英语专业主导教材发展走向及其启示[D]. 马睿颖. 福建师范大学, 2012(03)
  • [4]少林七十二艺竞赛项目设置研究[D]. 陈琳. 河南大学, 2019(01)
  • [5]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D]. 袁燕华.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08)
  • [6]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复习课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 丁丽娟.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7]基于希沃白板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D]. 晋玉霞. 河南大学, 2020(02)
  • [8]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行动研究[D]. 李向勤.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9]“敏特英语”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混合式应用研究[D]. 高海瑞.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10]多模态下的汉语高效课堂探究与实践 ——以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成人初级综合课为例[D]. 孙梦桐. 苏州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以竞赛形式尝试单元复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