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通迪克尔广场

漫步通迪克尔广场

一、漫步通迪凯尔广场(论文文献综述)

刘正学[1](1992)在《漫步通迪凯尔广场》文中提出 位于加德满都市中心的通迪凯尔广场,尼泊尔人民亲昵地称之为“我们宽阔的胸脯”。每年,尼泊尔王室与政府官员都要在这里同人民一起庆祝各种重大的节日,举行欢迎外国元首来访的群众集会。广场附近还集中了历代王宫建筑、政府办公大楼、银行、新闻机构和商业大厦,形成了当今尼泊尔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如果你想了解一下尼泊尔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的生活风貌,请你跟我一起到那里去漫步一番。从广场南端最繁华的街道新街入口,步行约一刻钟就到了着名的哈努曼多卡宫。这是历代许多国王居

斯蒂芬·米勒,王好强,杜明甫[2](2013)在《信使》文中研究表明一名举止优雅、打扮时尚的女子在柏林登上了前往纽约的航班……达莉亚原是中东地区的一名难民,经过某恐怖组织多年的培训和包装,她摇身一变,成为意大利贵族的后裔。她加入恐怖组织的原因是她的父亲和兄弟均死于美军的枪口之下。为了复仇,她接受了死亡任务。她身上携带了一种致命的病毒,只要跟她接触的人就会被传染,其症状从一般的感冒开始,之后病毒会慢慢入侵大脑,致人死亡。虽然她自己体内也带有这种病毒,但因注射了延缓发作的药物,让她有足够的时间发挥"武器"的效力。科学家山姆·沃特曼先前就曾留意到此种病毒的存在,但一直没有人相信他的话。恐怖行动展开后,传染病很快在美国多地爆发,民众的恐慌情绪与日俱增。谁能够阻止这场浩劫的发生呢?

比弗莉·巴顿,杨蔚[3](2011)在《午夜凶案》文中提出洛里·哈蒙兹曾是家乡小镇邓莫尔的选美皇后,为实现自己的明星梦,她抛下男友只身闯荡好莱坞,却被骗进入了色情电影行业。后来,她终于看透名利,毅然回到家乡,与儿时好友凯茜开了一家小店,想过上平静、安定的生活。然而,过去的那段日子似乎是她永远无法摆脱的阴影。九年后的一天,她收到了一封恐吓信,信中警告她要抓紧时间祷告,请求主宽恕她的罪过。其实,洛里也明白自己在邓莫尔街坊邻居心目中的印象。收到第一封恐吓信时,她原以为这只是有人在恶作剧,随手将信扔进了垃圾桶。但紧接着又收到了第二封信,内容与第一封如出一辙。洛里终于相信有人真的要杀她。她想向警方求助,但现任治安官迈克·伯基特就是被她抛弃的初恋男友。迈克认为这是她臆想出来的荒唐理由,目的是想与他重修旧好。不巧的是,好友凯茜和其丈夫杰克外出度蜜月了,洛里走投无路,只好去找了杰克的妹妹玛莉娅。玛莉娅是鲍威尔私人侦信社的一名经验丰富的调查员,她立即意识到这不是一封简单的恐吓信。与此同时,侦信社又接到两起谋杀案的调查委托,在这些案件中,他们发现了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样的恐吓信,同样的杀人手法……

武晓娟[4](2011)在《精神上的漫游者—从梦幻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笔下的精神漂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 1888——1923)的一生都在漫游,为身体、为心灵寻找着合适的栖居地。她既是跻身于现代英国文坛的优秀短篇小说家,又因作品中再重现的新西兰主题使她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西兰作家。本文主要以曼斯菲尔德小说中人物的梦幻为切入点,分析人物的回忆和想象,探析其人物在梦醍后身处虚空、无所归属的精神状态。结合作品的自传特色及作者的人生经历,论文突显作者和人物在精神上的相似性,进而对曼斯菲尔德的回忆和想象进行分析,探寻其精神追求。论文分为四部分。绪论部分对以往的曼斯菲尔德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本文的切入点和研究思路。曼斯菲尔德的小说中有大量的梦,但梦在她的笔下不仅是一种意识流小说的技巧,还是一种体现人物精神追求的载体。后一方面系统的研究尚未不多见,笔者将抓住这一点展开论述,并力求以此连接她的写作与人生,贯通她的想象与现实,终而达到对作家精神状态的把握。第一章主要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回忆和想象,首先对曼斯菲尔德小说中的梦进行了归纳和分类。从儿童、少年、成人到老人,曼斯菲尔德覆盖了各个年龄层人物的梦幻。他们或沉于对往昔的回忆(多为老年人)或耽于对未来的想象(多为年轻人),因而笔者选择几部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第一节主要分析人物对往事的追忆,分为认情现实、回到过去、试寻未来、失去记忆四点,分析回忆在他们生命中的地位及他们梦醒后无所凭依的精神状态。第二节以年龄为序,分析人物对未来的想象,分为涉世之初的懵懂、失去梦想的房子、人生的倦意、逃跑的不可能性四方面,分析幻想对他们的生命意义及幻想破灭后他们无所归属的精神状态。第三节主要对人物在现实中的存在状态进行分析,发现他们在现实中既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又往往会掩藏起真实的自己。第二章主要分析作者的回忆和想象。作者和人物存在精神上的相似性,与笔下人物一样,曼斯菲尔德也时常陷于对往事的追忆——新西兰与对未来的想象——写作中。第一节主要分析新西兰对作者的意义。曼斯菲尔德对新西兰的态度经历了从厌倦到向往到失望的过程。新西兰在她的笔下是一个看上去很美但暗含苦涩的梦。在这个梦中,新生与死亡、纯真与世故相互对立,新西兰并不是她永久的心灵避难所。第二节分析写作在她生命中的意义。一方面她追求写作,写作是她年轻时的梦想、陷入人生困境时的精神安慰。她寄希望于写作来获得精神上的平和,也希望通过留存作品来延展自己的生命;但另一方面随着写作带来的焦虑及她对健康的渴望,她放弃了写作。论文通过分析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金丝雀》发现写作只能带给她暂时的精神平和,并不是她所宣称的宗教,也不是她人生的终极信仰。第三节是对现实中的作者进行分析,指出她在现实中往往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她既贪恋独处时的精神愉快,又希望得到他人的真正理解。这种矛盾、相悖的精神状态及身体治愈无望的状况使她在生命的最后放弃了一切,而到枫丹白露的格德杰夫学院寻找精神治疗,她希望能获得精神上的重生。因她在那里时间短暂、没有新作加之其他材料有限,本文无法确认她临终前是否找到了新的精神栖居地,但可以确定,她在那里感到了精神上的愉悦。终其一生,她都没有放弃找寻精神归宿的努力。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归纳。

王慧[5](2016)在《艾·巴·辛格60年代长篇小说伦理探索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是美国当代着名的犹太作家,也是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为一个犹太作家,辛格一直遵循犹太传统文化和致力于犹太人面对深重磨难时探寻民族出路的创作宗旨,朝着“为灵魂的纯洁而含辛茹苦"的目标奋斗,他笔下有很多这样的典型人物。他在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三部长篇小说《冤家,一个爱情的故事》、《庄园》和《卢布林的魔术师》中的人物便是这样。此外,这三部小说是蕴含着丰富启示的道德小说,有着极为浓厚的伦理色彩,其人物身上都含有丰富的伦理道德因素。本文将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文化研究和文本细读方法来解读这三篇小说,探讨历经磨难后的犹太人在异域文化中如何确定伦理身份进行伦理选择的问题,以此得出辛格透过这三部作品想要表达的对于民族道路的伦理探索。那就是,对于经受了几千年苦难磨练的犹太子民,想要在不同于犹太传统文化的新环境下谋求生路,唯有遵守犹太伦理规范和犹太教伦理思想,才能获得上帝的庇佑,净化和纯洁自己的灵魂,实现自我救赎。

刘明嵩[6](2020)在《基于多元感官体验的立体书设计研究 ——以《寻味烟台》立体书设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呈现迅猛的发展态势,人们的阅读习惯由阅读纸,逐步转变为屏幕阅读,传统媒介正遭受着电子媒介带来的巨大的冲击。立体书依靠其多元化的视觉表现和独特的形式结构成为了传统媒介和电子媒介之间的桥梁,集纸艺、美学、力学、摄影等多种手段和表现形式于一身,以新奇有趣的种类结构、多元化的视觉体验和丰富多彩的互动形式为读者带来基于传统阅读又区别于传统阅读的新奇体验,能够满足当今时代的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心理需求。在当今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新媒体时代下,多元化的视觉体验设计势必会成为传统媒体吸引读者的亮点,它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将新媒介与传统媒介更好的融合,使它们各自在保持自身特点的同时还能为对方服务是本文探索的目的之一。本文依靠文献分析法、田野考察法和实验探究法来探究主题,通过对立体书发展历史的梳理,探寻立体书的种类及结构特点,以及在不同时期下的功用,以此总结立体书的视觉表现特征。本文将在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围绕立体书的多元感官体验设计,结合纸艺结构设计和多元化视觉传达方式以及在新的读屏时代下的立体书与新媒介结合的动态视觉体验构建方法的探讨,进一步讨论传统的纸质媒介在面对新的电子媒介的冲击时如何避免停下发展脚步,在保持自身特点的同时,更加进一步的发展,使立体书更好的应对新时代下电子媒介带来的冲击,也为立体书和日后其他传统纸媒的设计提供一份新的思路。笔者将在理论研究完成后,进行《寻味烟台》立体书设计实践,以其为例,通过本文中提及的多种手法来构筑这本立体书的多元化感官体验,笔者将以纸艺结构与插图和书籍之间的契合设计和多元感官的体验作为本次设计的重点,以新媒介和《寻味烟台》立体书的融合作为本次设计的难点。在这本设计实践中,将本文研究的多元化视觉体验设计的构建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烟台的风景、历史、人文三大主题和笔者自身的经历,探寻传统,挖掘背后的故事,以此来表现烟台之味、故乡之味。

陈亚萍[7](2016)在《中美城市棕地生态恢复和景观重构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棕地生态恢复和景观重构是当前城市发展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内容。为了研究国内棕地景观的解决方案,本文以中国和美国为研究对象,着重从棕地的改造类型——工业性棕地、商业性棕地、住宅性棕地和公众性棕地四种类型来研究和阐述,列举和分析了两国正在建设或已经建成的棕地案例。对中国和美国的棕地定义、城市棕地的发展历史、现状、修复理念、科学技术和设计方法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了城市棕地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危害,强调了城市棕地生态恢复和景观重构在解决土地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危机中的重要地位。在共性和差异性中寻求棕地改造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探讨中国棕地景观修复的创意模式。

二、漫步通迪凯尔广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漫步通迪凯尔广场(论文提纲范文)

(4)精神上的漫游者—从梦幻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笔下的精神漂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梦境的意义
    第一节 对往事的追忆
    第二节 对未来的想象
    第三节 现实中的人物
第二章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回忆与想象
    第一节 新西兰对曼斯菲尔德的意义
    第二节 写作对曼斯菲尔德的意义
    第三节 现实中的作者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5)艾·巴·辛格60年代长篇小说伦理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论文的选题缘由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一章 身份认同与精神危机
    第一节 赫尔曼的伦理身份认同难题
        一、情与爱:丈夫与情人
        二、家庭关系:夫妻与母子
        三、社会身份:代笔者与卖书商
    第二节 赫尔曼的伦理危机
        一、解不开的伦理结
        二、创伤与逃离
        三、坚守与摈弃
    第三节 磨难后的伦理选择
        一、逃离与背弃
        二、承担与坚守
第二章 伦理困境和伦理选择
    第一节 卡尔门的伦理困境
        一、压抑与放纵
        二、开放与保守
        三、自由意志的失控
    第二节 爱兹列尔的伦理危机
        一、怀疑与传承
        二、身份危机
        三、理性意志的主导
    第三节 伦理选择与道德启示
        一、坚守传统与回归
        二、放弃传统与迷失
第三章 伦理冲突和伦理救赎
    第一节 雅夏的伦理身份认同难题
        一、犹太教教徒与异教徒
        二、魔术师与流浪汉
        三、丈夫和情人
    第二节 雅夏的伦理冲突
        一、从教与弃教
        二、忠贞与背叛
        三、从善与作恶
    第三节 理性意志的回归
        一、忏悔与救赎
        二、伦理升华
结语
    一、双重文化影响下犹太人的伦理选择
    二、犹太民族出路的伦理探索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多元感官体验的立体书设计研究 ——以《寻味烟台》立体书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
    1.3 课题研究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1.4 国内外研究现况
    1.5 课题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6 课题研究思路
    1.7 课题研究方法
第2章 立体书概述
    2.1 立体书的名称与来源
    2.2 立体书的发展与定位
        2.2.1 国外立体书的发展与定位
        2.2.2 国内立体书的发展与定位
    2.3 立体书的种类及结构特点
        2.3.1 转景书
        2.3.2 拼翻书
        2.3.3 拉拉书
        2.3.4 隧道书
        2.3.5 剧场书
        2.3.6 90°层景
        2.3.7 旋转木马书
        2.3.8 娃娃屋书
        2.3.9 弹起式立体书
    2.4 立体书的视觉表现特征与阅读方式
        2.4.1 多重表现形式
        2.4.2 信息表达直观
        2.4.3 视觉体验互动
        2.4.4 立体书带来的新的阅读方式
第3章 立体书的多元感官体验构建方法
    3.1 利用结构营造三维立体体验
        3.1.1 折线结构
        3.1.2 转轮结构和拉条控制结构
    3.2 融合多元感官的综合体验
        3.2.1 视觉传达体验
        3.2.2 听觉传达体验
        3.2.3 触觉传达体验
        3.2.4 嗅觉传达体验
        3.2.5 味觉传达体验
    3.3 结合新媒介的多元综合体验
        3.3.1 3R技术
        3.3.2 H5小程序
        3.3.3 光影技术
    3.4 增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第4章 《寻味烟台》立体书籍创作构思及成果展示
    4.1 《寻味烟台》立体书籍创作构思
        4.1.1 《寻味烟台》立体书的选题立意及题材内容
        4.1.2 《寻味烟台》立体书籍设计模式构想
    4.2 《寻味烟台》平面视觉元素设计
        4.2.1 色彩选择
        4.2.2 “寻味烟台”字体设计
        4.2.3 “寻味烟台”立体书图形符号设计
        4.2.4 “寻味烟台”立体书插图及释义
    4.3 《寻味烟台》立体书设计
        4.3.1 《寻味烟台》立体书多元感官体验构建
        4.3.2 《寻味烟台》立体书结合新媒介的多元综合体验
        4.3.3 《寻味烟台》立体书结构设计
    4.4 《寻味烟台》立体书整体效果展示
    4.5 《寻味烟台》立体书衍生品设计
第5章 结语
第6章 致谢
第7章 参考文献
附录1 笔者在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寻味烟台》书稿
    8.2.1 灯塔
    8.2.2 月亮湾
    8.2.3 时间里的朝阳街
    8.2.4 妈祖庙和附近的美食街
    8.2.5 毓璜顶庙会
    8.2.6 寻味烟台

(7)中美城市棕地生态恢复和景观重构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棕地的产生及推动棕地修复的动因
    1.1 棕地的定义
    1.2 棕地的种类
    1.3 棕地的特征
    1.4 棕地产生的原因
    1.5 推动棕地生态恢复和景观重构的动因
        1.5.1 棕地的环境影响
        1.5.2 棕地的社会不良影响和治理带来的效益
        1.5.3 景观生态学及相关理论的发展
        1.5.4 新艺术思潮和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第二章 中美城市棕地景观的概述
    2.1 美国城市棕地恢复的发展历程
        2.1.1 爱河事件之前棕地治理
        2.1.2 爱河事件
        2.1.3 爱河事件之后的棕地治理
    2.2 美国城市部分棕地景观的案例解析
    2.3 中国城市棕地恢复的发展历程
    2.4 中国城市部分棕地景观的案例解析
第三章 中美城市棕地生态恢复的对比
    3.1 美国的相关棕地生态恢复理念和原理
        3.1.1 绿色工程理念
        3.1.2 可持续设计理念
        3.1.3 美国城市棕地生态恢复的原理
    3.2 美国城市棕地生态恢复的方法
    3.3 中国的相关传统生态理念
    3.4 中国城市棕地生态恢复的方法
    3.5 城市棕地的生态恢复策略总结和归纳
    3.6 中美棕地修复的评估方法对比
第四章 中美城市棕地景观重构的对比
    4.1 棕地景观重构的特性
        4.1.1 文化性
        4.1.2 艺术性
        4.1.3 认知性
        4.1.4 空间性
        4.1.5 过程性
    4.2 中美景观重构的分析方法对比
        4.2.1 分析方法的共性
        4.2.2 分析方法的差异性
    4.3 中美棕地景观重构的设计手法
    4.4 中美棕地景观重构的设计内容
        4.4.1 棕地构筑物的再利用
        4.4.2 植被景观设计
        4.4.3 水体设计
        4.4.4 地形设计
        4.4.5 交通组织
        4.4.6 棕地景观重构的推广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漫步通迪凯尔广场(论文参考文献)

  • [1]漫步通迪凯尔广场[J]. 刘正学. 国际展望, 1992(01)
  • [2]信使[J]. 斯蒂芬·米勒,王好强,杜明甫. 译林, 2013(02)
  • [3]午夜凶案[J]. 比弗莉·巴顿,杨蔚. 译林, 2011(03)
  • [4]精神上的漫游者—从梦幻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笔下的精神漂移[D]. 武晓娟. 南京大学, 2011(11)
  • [5]艾·巴·辛格60年代长篇小说伦理探索研究[D]. 王慧.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 [6]基于多元感官体验的立体书设计研究 ——以《寻味烟台》立体书设计为例[D]. 刘明嵩.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7]中美城市棕地生态恢复和景观重构的对比研究[D]. 陈亚萍. 苏州大学, 2016(01)

标签:;  ;  ;  ;  ;  

漫步通迪克尔广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