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说明

编辑说明

一、Editorial Note(论文文献综述)

王微佳[1](2021)在《商务汉语写作教材助读系统比较研究 ——以《BCT商务汉语写作教程》与《新丝路商务汉语写作教程》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李凌慧[2](2020)在《高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演进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助读系统被认为是构成语文教材的四大系统之一,也有人称之为助学系统或者导学系统。助读系统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同时起到提示学习重难点和学习方法的作用。通过以往对语文教材的编写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为围绕两条线索和四个系统进行编写,其中,两条线索是指能力训练线索和知识线索;而四个系统就是指范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和助读系统。本论文选取其中的助读系统进行梳理分析,这一系统虽不是教材最主要的部分,但是包含着对于教材中疑难问题的解释和对于文本的补充说明,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笔者首先对人民教育出版社自1979年以来出版的八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助读系统进行整理归纳,找出助读系统各个要素在不同版本中的呈现方式。并且结合五版教学大纲和三版课程标准,纵向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助读系统的演进。通过分析对比得出各个时期不同助读要素的特点,找出其中得以承袭的部分和彼此之间的不同,结合当时社会历史情况和当今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或者不足,并且与最新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进行比较,找到可取之处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期在当今助读系统的应用方面给予启示。本论文讨论的助读系统要素主要包括单元导读、作者简介、课下注释、插图、课后研讨与练习、资料补充等内容。在已有的关于助读系统的相关研究中,对于助读要素的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各自分类。在此将作者简介和课下字词注释归为注释类,单元导读、课前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归为提示练习类,插图为图像类,课后资料卡片、附录和单元知识总结归为资料补充类。按照编写说明、注释类、提示练习类、图像类和资料补充类几大板块对助读系统按类别进行整理分析,分类依据在后文中有所体现。本文共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绪论中,笔者依据现实情况详细地分析了关于助读系统这一选题的意义,并且选取了合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以人教版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版的八版高中语文教材作为文本进行研究。并且对当前对于助读系统的研究现状做了详细地归纳梳理,为进一步地研究做铺垫。在这一部分中还体现了本论文的重难点和创新点。第一章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自1978年以来出版的八版教材中的助读系统的分析对比,这一部分主要分为三个板块,一是对本论文中探讨的几版教材的编写背景进行梳理。二是助读系统概观,意在对研究内容进行清晰地界定和了解,明确在八版教材中,助读系统的整体发展变化。三是对助读系统具体内容的比较分析,将其细化为编写说明、注释类、提示练习类、图像类、资料补充类,按照这五类将八版教材助读系统进行详细的梳理。对于经典篇目中助读系统在八版中的变化也会有详细的展示,通过经典篇目注释系统的发展变化,找出其承袭的内容和变化的大致规律以及当前依然存在的问题。第二章是高中语文助读系统的演进和思考。在这一章中,首先是将前文梳理分析的内容归纳,找出其演进的趋势。包括其中历久弥新,承袭下来的内容。也包括其发展变化的内容。其次,在文本中体现助读系统演进过程中凸显出的一系列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第三章就是关于助读系统在教学中的实践,主要包括对于助读系统编写的建议,以及教师和学生两类人群如何使用助读系统进行详细的说明。

陈长安[3](2020)在《中国特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凡例体系及其形成与特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特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凡例体系(简称"中凡")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总《编辑说明》和每卷《凡例》,分散内容则包括第一版、第二版散见于每卷注释等的相关编辑内容。"中凡"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从第一版翻译俄文《第二版说明》、前15卷《说明》及其准凡例到不译到自撰第40-50卷《说明》及其准凡例,再到第二版专门撰写总《编辑说明》、每卷《凡例》的过程,是模仿、反思、突破、超越苏联模式的反映。"中凡"的特点包括统分结合、各部分通用一个《凡例》、内容酌情调整、篇幅较短、个性化不足、具中国特色等。"中凡"应通过经典着作编译专业的联合设立、经典着作编译事业相关文献的整理和每卷《凡例》篇幅、个性化的增强等而得到坚持和完善。

梁钰[4](2020)在《教材编写视角下的高中语文现代诗注释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语文教材是学校语文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沟通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媒介。作为语文教材的助读系统之一,注释是语文教材研究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人们已经考察过古诗文以及现代文的注释问题,唯独对现代诗歌的注释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因此现代诗的注释问题成为教材编撰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环节。不同文体的注释状况研究既有利于为语文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教学参考,触发不同视角的关注与反思,又有助于培养师生独立解决教学中所遇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搭建文本在阅读与理解之间的桥梁。同时,不同文体注释的研究也为教材科学合理地编写提供了思路和方法。诗歌的注释具有特殊性,为了更为系统地了解现代诗注释研究的现状,笔者以教材的使用频次和使用范围为基准,选择其中六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版本的现代诗的注释现状以及不合理的编写方式与编排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论文的主要写作框架如下:第一章介绍高中语文现代诗的注释内容。分别从诗歌创作的注释、诗歌内容的注释、诗歌教学的注释这三个层面逐自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第二章介绍高中语文现代诗的注释方式。首先根据注释在文中位置的不同对现行注释进行了分类,其次针对注释所展现类型的不同进行了详细地说明,最后对注释编写的弹性,如注释的详略与难易进行研究。第三章介绍高中语文现代诗的注释原则。主要从现代诗注释的编写与编排,基于现行教材的教学提出解决的建议。着眼于现行教材中的现代诗注释编写与编排方式上存在的不足,从注释的准确性、系统性、审美性等方面分别进行系统地阐述,希望能够促进教材编撰的规范化。第四章旨在为前三章所提出的关于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注释的内容、方式以及原则所设计与之相匹配的注释优化案例。笔者将六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频率最高的三篇现代诗歌篇目为案例,希望通过新旧不同注释案例之间的对比,能够为教学活动带来更大的便利与启示。在前四章注释研究与注释案例展示的基础上,论文的结语部分对教材在现代诗注释内容的编写与编排上提出建议。强调编者作注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注释与课文内容的相关性。

赵彦昌,苏亚云[5](2019)在《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编纂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馆开始对其馆藏的抗日战争档案进行整理和编纂,出版了数百部优质的抗战档案汇编。本文对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编纂方法进行分析,包括编纂选题、成果的命名、内容的加工和编排、辅文的撰写,以期对当前抗日战争档案编纂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苏亚云,赵彦昌[6](2019)在《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汇编内容探析》文中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馆共编纂出版了近300部抗日战争档案汇编,题名各不相同,所收录的抗日战争档案内容有广有窄,侧重点大不相同。本文主要根据其编纂题名对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的内容进行分类,就中日双方交战人员、战争活动两类内容进行专门研究,以期为其他内容主题档案汇编提供借鉴。

林瑞琪(Lim Anna Rui Qi)[7](2019)在《马来西亚董教总版高中《华文》与人教版高中《语文》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除中国内地及港澳台之外,马来西亚拥有最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及学习环境。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专,马来西亚都有以华文为教育媒介的学校。19世纪初,华文教育就以私塾的形式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出现。在80年代,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简称为董教总)出版了第一套华文教材。但随着时代、社会的改变,中国与马来西亚都经历过了一场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最主要的体现就在教科书上。由于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马来西亚华人在编排教科书的同时会加入一些本地化的题材,让当地学生学习时更能感同身受。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及教育改革模式下,造成两国的中文教科书颇有差异。本论文通过比较马来西亚董教总版的高中《华文》六册(2011-2014年出版)及中国人教版高中《语文》五册(2004-2007年出版)的编排及内容之间的差异进行研究。总结此研究的比较结果,揭示两套教科书的优缺点,可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借鉴,为马来西亚的华文教科书在课文编排及内容上提供一些建议,从中也能使中国更加了解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及使用的教科书。本论文由五个部分组合而成,第一部分为绪论,讲述选题意义及其背景,以让读者先了解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第二部分是针对两套教科书的编排结构进行分析与比较,一套教科书的结构是会影响整体的教学方向及学习效果的,因此对比两套教科书的编排结构从中了解其教学目的与方向;第三部分则是进行两套教科书的内容系统比较,即课文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从中发现即使内容设置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在细节的处理上还是存有相异之处的;第四部分为两套教科书之间差异的总结,根据两者之间的差异制定成问卷,并对马来西亚当地华文教师进行此问卷调查及采访,再根据问卷调查及采访的结果提供董教总版高中《华文》一些修改建议以帮助其能再次改进;最后一部分则为一个整体研究的结语。

苏亚云[8](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馆开始对其馆藏的抗日战争档案进行整理和编纂,出版了数百部优质的抗日战争档案编纂成果,公布了大批抗日战争档案内容,促进国内外学者对抗日战争档案内容的研究。本文主要探讨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工作的历史沿革、编纂内容、编纂方法、编纂成就、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等,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分析抗日战争档案和抗日战争档案编纂的概念,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创新与不足之处进行说明;第二部分主要探讨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历史沿革,将其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发展期和繁荣期四个阶段;第三部分分析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内容,包括中日双方交战人员、战争活动、政务文件、抗日战争时期各类情况统计、犯人供述和其他六个部分;第四部分对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方法进行分析,包括编纂选题、成果的命名、内容的加工和编排、辅文的撰写;第五部分对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工作进行总结,包括取得的成就、编纂特点、存在的不足与解决对策及对发展前景的展望。对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进行研究不仅能够将抗日战争档案编纂工作理论化,还能为以后的抗日战争档案编纂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促进其工作的科学健康发展,具有极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梁爽[9](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非档案馆所编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研究》文中指出抗战档案是抗日战争中产生并保存下来的关于抗日战争的文件、图片等,此外还包括战后的审判记录、回忆记录等文件。抗战档案数量众多、价值巨大,作为历史档案不仅对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还因为抗日战争的特殊性对整个中华民族意义重大,兼有资政育人、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而抗日战争档案汇编根据专题汇集了众多抗战档案,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与利用。自古以来档案馆承担编纂档案汇编的重任,但对抗战档案的编纂而言,却引来了社会各界的踊跃参与。因此对非档案馆外的社会大众参与的抗日战争档案汇编进行研究,更能深入了解这些社会大众的心理,挖掘抗战档案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从而推动我国抗日战争档案汇编工作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关键词的检索收集抗战档案汇编,并通过汇编的编者、内容等方面的信息判断其是否属于非档案馆编修的抗日战争档案汇编,凡是编者中不包括各级各类档案馆的抗战档案汇编均属于本文所研究的范围内。文章先对非档案馆群体进行界定,明确非档案馆编修抗日战争档案汇编时的编纂主体。再对收集到的非档案馆编修的抗日战争档案汇编进行归纳,并总结出非档案馆所编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的特点。全文共并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对非档案馆编修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的编纂主体进行界定,包括: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系统、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和学会、其他机构和个人等;第二部分是对非档案馆所藏抗日战争档案汇编分类情况进行解析,分别按照汇编成果的收录范围、汇编成果的规模和汇编成果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第三部分是对非档案馆所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方法进行归纳,包括非档案馆所藏抗日战争档案的编纂选题、选材、编辑加工、辅文撰写等;第四部分是对非档案馆所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回顾与展望,包括对非档案馆所编的抗日战争档案汇编成果的成就总结,探究了非档案馆所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最后还预测了非档案馆编修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的发展趋势,认为未来非档案馆编修抗日战争档案编纂内容更加丰富、编纂水平不断提高、编纂形式趋向数字化和多样化发展。

余悦[10](2019)在《基于CDA的美国高中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研究》文中认为语文教科书是母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材料,承载着祖国的文化。助读系统是语文教科书的基本构成要素,发挥着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也体现着编辑者的思想意图。对美国语文教科书的研究由来已久,本文以美国培生Prentice Hall 2012版高中文学教科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将CDA(批评性话语分析)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以获取一些助读系统编写理念或方法方面的启示,为我国母语教科书助读系统编写提供一些参考。本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从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对象等方面进行阐述,并进行了文献综述及核心概念界定。第二部分,是对教科书助读系统的分析,每章采用的分析方法各有不同。这部分中每一章分别由研究对象介绍、研究方法简述、具体研究、小结构成。第二章编辑说明分析,主要使用文本分析法;第三章单元提示和作者及背景介绍分析,主要使用了语料库语言学中高频词主题词统计、索引行分析等方法;第四章插图分析,主要使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第三部分,是本文的启示部分,主要从教科书助读系统编写方法和编写理念两方面进行提炼。

二、Editorial Not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ditorial Note(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演进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助读系统概念界定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方法
    五、研究重难点
    六、创新点
第一章 八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对比分析
    第一节 编写背景
        一、20世纪70年代
        二、20世纪80年代
        三、20 世纪90 年代
        四、21世纪以来
    第二节 助读系统概观
    第三节 助读要素比较
        一、编辑说明
        二、注释类
        三、提示练习类
        四、图像类
        五、资料补充类
第二章 高中语文助读系统演进与思考
    第一节 助读系统的演进
        一、助读体系:确定雏形,发展直至较为完备
        二、助读要素:依据时代发展调整,质量不断提升
        三、编写理念:由相对固定到开放多样
        四、能力要求:侧重点改变,强调语文综合素养
    第二节 助读系统演进过程中凸显的问题
        一、应当明确如何使用助读系统
        二、首要重视助读系统内容严谨性
        三、对于能力的培养不够深入
第三章 基于助读系统演进的实用性建议
    第一节 编写建议
        一、与知识、范文、作业系统紧密结合
        二、选择有较高专业素养的编写者
        三、增加助读系统的知识容量
        四、提高质量辅助教学
    第二节 使用建议
        一、对教师使用助读系统的建议
        二、对学生使用助读系统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3)中国特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凡例体系及其形成与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本内容
    (一)基本内容之“中二”全版《编辑说明》
    (二)基本内容之“中二”各卷《凡例》
    (三)分散内容
二、历史形成
    (一)从“中一”“二说”到“中二”《编辑说明》及《凡例》时序条等
    (二)“中一”从翻译《说明》及其准凡例到不译到自撰《说明》及其准凡例
    (三)从“中一”自撰《说明》及其准凡例到“中二”专设《编辑说明》《凡例》
三、主要特点

(4)教材编写视角下的高中语文现代诗注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高中语文现代诗的注释内容
    第一节 针对诗歌内容的注释
    第二节 针对诗歌教学的注释
    第三节 针对诗歌创作的注释
第二章 高中语文现代诗的注释方式
    第一节 注释的位置
    第二节 注释的类型
    第三节 注释的弹性
第三章 高中语文现代诗的注释原则
    第一节 注释的准确性
    第二节 注释的系统性
    第三节 注释的审美性
第四章 注释优化案例及教学价值
    第一节 原版教材现代诗注释案例
    第二节 优化后的现代诗注释案例
    第三节 优化现代诗注释的价值与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编纂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的选题
二、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的命名
    1. 题名的命名。
    2. 标题的命名。
三、抗日战争档案汇编内容的加工
    1. 文字的校勘。
    2. 数字的着录形式。
    3. 档案内容的删减。
    4.“错误”信息的处理。
四、抗日战争档案的编排
    1. 时间顺序排列法。
    2.“主题+时间”排列法。
    3.“主题+文种+时间”排列法。
    4.“机构+时间”排列法。
    5.“地域+时间”排列法。
五、辅文的撰写
    1. 评述性辅文。
    2. 查考性辅文。
    3. 检索性辅文。

(6)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汇编内容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汇编中的中日双方交战人员
    1. 中国抗日军民。
    2. 日本侵华军民。
二、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汇编中的战争活动
    1. 中国抗日活动。
    2. 日本侵华行径。

(7)马来西亚董教总版高中《华文》与人教版高中《语文》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现状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现状
    第二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思路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一 研究难点
        二 创新点
第一章 两套教科书编排结构之比较
    第一节 董教总版《华文》编排结构的研究分析
        一 董教总版《华文》的编排理念与原则
        二 董教总版单元结构的特点及分析
    第二节 人教版《语文》编排结构的研究分析
        一 人教版《语文》的编排理念与原则
        二 人教版单元结构的特点及分析
    第三节 两套教科书编排结构的比较
        一 两套教科书编排的理念与原则的比较
        二 两套教科书单元结构及内容的比较
第二章 两套教科书的内容系统之比较
    第一节 课文系统之比较
        一 董教总版高中《华文》课文系统的编排分析
        二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系统的编排分析
        三 两套教科书课文系统的编排异同之处
    第二节 助读系统之比较
    第三节 练习系统之比较
        一 练习系统的题目类型之比较
        二 练习题目设计之比较
第三章 董教总版高中《华文》的问题讨论及建议
    第一节 两套教科书的相同相异之处总结
    第二节 问卷调查及采访
        一 马来西亚留华学生访谈
        二 马来西亚华文教师问卷调查及访谈
    第三节 对董教总版高中《华文》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董教总版高中《华文》编辑说明
    附录B 董教总版高中《华文》目录
    附录C 人教版高中《语文》目录
    附录D 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相关概念及范畴界定
        0.1.1 抗日战争档案
        0.1.2 抗日战争档案编纂
    0.2 研究现状
        0.2.1 国内研究现状
        0.2.2 国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意义
        0.3.1 理论意义
        0.3.2 现实意义
    0.4 创新和不足
        0.4.1 创新之处
        0.4.2 不足之处
1 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历史沿革
    1.1 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的萌芽期(1978-1985)
        1.1.1 革命根据地档案编纂成果居多
        1.1.2 抗日战争档案编纂意识较弱
    1.2 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的成长期(1986-1999)
        1.2.1 抗日战争档案编纂意识明确
        1.2.2 国家级档案馆积极发挥其带头作用
        1.2.3 重视日本侵华档案的编纂
        1.2.4 政府公务档案编纂成果涌现
    1.3 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的发展期(2000-2014)
        1.3.1 省市级档案馆逐渐重视抗战档案的编纂
        1.3.2 台湾抗日战争档案编纂成果面世
        1.3.3 抗战损失档案编纂成果面世
    1.4 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的繁荣期(2015-至今)
        1.4.1 国家重视程度不断增加
        1.4.2 编纂主体更为广泛
        1.4.3 编纂内容更为丰富
2 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内容
    2.1 中日双方交战人员
        2.1.1 中国抗日军民
        2.1.2 日本侵华军民
    2.2 战争活动
        2.2.1 中国抗日活动
        2.2.2 日本侵华行径
    2.3 政务文件
        2.3.1 共产党文件
        2.3.2 国民政府文件
        2.3.3 伪满政府文件
    2.4 抗日战争时期各类情况统计
        2.4.1 人口和财产损失情况
        2.4.2 财政状况
    2.5 犯人供述
        2.5.1 日本战犯自供
        2.5.2 汉奸自供
    2.6 其他
        2.6.1 历史事变
        2.6.2 战区受降
3 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方法
    3.1 抗日战争档案的编纂选题
        3.1.1 选题依据
        3.1.2 选题特点
    3.2 抗日战争档案编纂成果的命名
        3.2.1 题名的命名
        3.2.2 标题的命名
    3.3 抗日战争档案编纂内容的加工
        3.3.1 文字的校勘
        3.3.2 数字的着录形式
        3.3.3 档案内容的删减
        3.3.4 “错误”信息的处理
    3.4 抗日战争档案的编排
        3.4.1 时间顺序排列法
        3.4.2 “主题+时间”排列法
        3.4.3 “主题+文种+时间”排列法
        3.4.4 “机构+时间”排列法
        3.4.5 “地域+时间”排列法
    3.5 辅文的撰写
        3.5.1 评述性辅文
        3.5.2 查考性辅文
        3.5.3 检索性辅文
4 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工作总结与展望
    4.1 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工作的成就与特点
        4.1.1 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工作的成就
        4.1.2 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工作的特点
    4.2 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工作的不足与对策
        4.2.1 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工作存在的不足
        4.2.2 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工作的解决对策
    4.3 对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工作的展望
        4.3.1 编纂选材更加注重多馆合作
        4.3.2 编纂内容更广、更深、更精
        4.3.3 编纂队伍更加专业化和学术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9)改革开放以来非档案馆所编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相关概念及研究范畴
        0.1.1 抗日战争档案
        0.1.2 抗日战争档案汇编
        0.1.3 非档案馆所编抗日战争档案汇编
        0.1.4 研究范畴
        0.1.5 抗日战争档案的价值
    0.2 选题研究现状
        0.2.1 国内研究现状
        0.2.2 国外研究现状
    0.3 选题意义
        0.3.1 理论意义
        0.3.2 现实意义
    0.4 选题的创新及论文的不足之处
        0.4.1 选题的创新之处
        0.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1 非档案馆所编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编纂主体
    1.1 图书馆系统
        1.1.1 国内图书馆系统
        1.1.2 国外图书馆系统
    1.2 纪念馆系统
        1.2.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1.2.2 各地抗战纪念馆
    1.3 博物馆系统
        1.3.1 公共博物馆
        1.3.2 民间博物馆
    1.4 党政机关
        1.4.1 党史史志部门
        1.4.2 人民政协
    1.5 科研院所和学会
        1.5.1 科研院所
        1.5.2 学会
    1.6 其他机构和个人
        1.6.1 其他机构
        1.6.2 个人
2 非档案馆所编抗日战争档案汇编分类
    2.1 按汇编成果的收录地区范围分类
        2.1.1 地区性抗日战争档案汇编
        2.1.2 全国性抗日战争档案汇编
    2.2 按汇编成果的规模分类
        2.2.1 单部汇编成果
        2.2.2 丛书类汇编成果
    2.3 按汇编成果的表现形式分类
        2.3.1 文字类汇编成果
        2.3.2 图片类汇编成果
3 非档案馆所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方法
    3.1 非档案馆所藏抗日战争档案的编纂选题
        3.1.1 以馆藏情况为依据进行选题
        3.1.2 以政治性目的为指导进行选题
        3.1.3 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进行选题
    3.2 非档案馆所藏抗日战争档案的编纂选材
        3.2.1 选材更重统战性
        3.2.2 选材更重广泛性
        3.2.3 选材更重民间性
    3.3 非档案馆所藏抗日战争档案的编辑加工
        3.3.1 校勘符号各有不同
        3.3.2 拟题更具可读性
        3.3.3 综合使用各种编排方法
        3.3.4 字体、数字等其他方面
    3.4 非档案馆所藏抗日战争档案的辅文撰写
        3.4.1 辅文基本种类
        3.4.2 编有大量论述性的辅文材料
4 非档案馆所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回顾与展望
    4.1 非档案馆所编抗日战争档案编纂成就
        4.1.1 编辑水平较高
        4.1.2 编纂成果可读性较强
    4.2 非档案馆所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工作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4.2.1 存在问题
        4.2.2 解决方法
    4.3 非档案馆所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发展展望
        4.3.1 编纂内容更加丰富
        4.3.2 编纂水平不断提高
        4.3.3 编纂形式趋向数字化和多样化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10)基于CDA的美国高中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5.1 教科书基础研究
        1.5.2 美国语文教科书相关研究点梳理
        1.5.3 美国语文教科书研究趋势评价
        1.5.4 CDA研究
    1.6 核心概念界定
        1.6.1 教科书
        1.6.2 助读系统
        1.6.3 美国语文
        1.6.4 CDA
        1.6.5 教科书中的话语权力
        1.6.6 批评
        1.6.7 编辑者
2 编辑说明分析
    2.1 编辑说明概观
    2.2 分析方法
    2.3 文本分析
        2.3.1 情态
        2.3.2 及物性
        2.3.3 名词化
        2.3.4 被动化
    2.4 小结
        2.4.1 功能
        2.4.2 理念
        2.4.3 不足
3 单元提示、作者及背景介绍分析
    3.1 单元提示和作者及背景介绍概观
    3.2 分析方法
    3.3 单元提示分析
        3.3.1 高频词
        3.3.2 主题词
        3.3.3 索引行
    3.4 作者及背景介绍分析
        3.4.1 高频词统计
        3.4.2 主题词
        3.4.3 索引行
    3.5 小结
        3.5.1 功能
        3.5.2 理念
        3.5.3 不足
4 插图分析
    4.1 教科书插图概观
    4.2 分析工具
        4.2.1 多模态话语分析简述
        4.2.2 分析框架
    4.3 封面
        4.3.1 再现功能
        4.3.2 互动功能
        4.3.3 构图功能
    4.4 单元提示插图分析
        4.4.1 再现功能
        4.4.2 互动功能
        4.4.3 构图功能
    4.5 小结
        4.5.1 功能
        4.5.2 理念
        4.5.3 不足
5 结论
    5.1 编写方法
        5.1.1 增强学习信心
        5.1.2 增强好奇心
        5.1.3 使助读系统更易接受
        5.1.4 增强权威性
        5.1.5 对读者阅读行为施加影响
    5.2 评价
    5.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四、Editorial Note(论文参考文献)

  • [1]商务汉语写作教材助读系统比较研究 ——以《BCT商务汉语写作教程》与《新丝路商务汉语写作教程》为例[D]. 王微佳.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高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演进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D]. 李凌慧.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3]中国特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凡例体系及其形成与特点[J]. 陈长安. 观察与思考, 2020(05)
  • [4]教材编写视角下的高中语文现代诗注释实践研究[D]. 梁钰.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7)
  • [5]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编纂方法研究[J]. 赵彦昌,苏亚云. 兰台世界, 2019(12)
  • [6]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汇编内容探析[J]. 苏亚云,赵彦昌. 兰台世界, 2019(12)
  • [7]马来西亚董教总版高中《华文》与人教版高中《语文》的对比研究[D]. 林瑞琪(Lim Anna Rui Qi). 郑州大学, 2019(03)
  •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编纂研究[D]. 苏亚云. 辽宁大学, 2019(01)
  • [9]改革开放以来非档案馆所编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研究[D]. 梁爽. 辽宁大学, 2019(01)
  • [10]基于CDA的美国高中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研究[D]. 余悦.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标签:;  ;  ;  ;  

编辑说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