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法在老年性冠心病中的应用探讨

补充法在老年性冠心病中的应用探讨

一、补法在老年冠心病中应用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星[1](2021)在《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评价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7大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20年12月有关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方法学质量评价,在过程中如意见不一致则由双方协商或寻找第三方协助解决。使用Revman5.3及STATASE 12软件对纳入文献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以森林图形式呈现,并采用漏斗图检测发表偏倚情况,采用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是否稳健可信。结果:最终共纳入39篇符合要求的有关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RCTs,共39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试验组2112例患者,对照组1844例患者。试验组干预措施均为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干预措施均为西药常规治疗。12篇文献报告了 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Meta分析结果:SMD=-2.76,95%CI[-3.79,-1.72],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篇文献报告了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心绞痛发作时长,Meta分析结果:SMD=-2.03,95%CI[-2.77,-1.29],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篇文献报告了 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心电图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RR=1.21,95%CI[1.14,1.28],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篇文献报告了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硝酸甘油每日用量,Meta分析结果:MD=-0.78,95%C I[-1.00,-0.56],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篇文献报告了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硝酸甘油停减率,Meta分析结果:RR=1.23,95%CI[1.05,1.4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篇文献报告了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MACE事件,Meta分析结果:RR=0.38,95%CI[0.22,0.66],P=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篇文献报告了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结果:RR=3.01,95%CI[1.71,5.30],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与西药常规治疗相比,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提高心电图有效率,减少硝酸甘油每日用量,提高硝酸甘油停减率,减少MACE事件的发生;在减少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和心绞痛发作时长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尚不能得出确切结论;安全性尚可。

李金懋[2](2021)在《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信息挖掘及连夏宁心方的机制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1.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对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进行探究,分析其常用药对,总结治疗心律失常的核心方,总结整体的治则治法,为中医治疗心律失常提供可能的优质方案,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提供方向,为进一步探索作用机制做基础。2.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清热化痰法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估,同时对不适合进行Meta分析的研究进行定性分析。本研究为客观评价清热化痰法对心律失常的疗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3.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以清热化痰为法的连夏宁心方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进行预测,为今后中医药防治心律失常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同时试图从分子机制的角度分析中医证候的本质。研究方法:1.数据挖掘筛选李平教授使用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的记录全面的门诊病历,进行数据标准化,利用Excel录入、校对,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的软件平台V2.3.8和网页平台对纳入的病历进行清洗、建库、数据再次标准化、分析与挖掘。通过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点式互信息等分析方法对李平教授的常用药对以及治疗心律失常的核心方进行挖掘与探索。2.Meta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全部公开发表的关于清热化痰法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用R软件(metafor软件包)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森林图呈现,用漏斗图、Egger检验分析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结论的稳健性。2.网络药理连夏宁心方是通过数据挖掘获取的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核心方,也是李平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经验方,由黄连温胆汤化裁而来,可以作为清热化痰法的代表方,包括姜半夏、黄连、陈皮等9味药。通过网络药理的研究方法,初步研究这9味中药对心律失常作用的相关的成分、靶点及信号通路,为后期研究中药治疗心律失常机制等基础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并试图解释心律失常痰热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结果:1.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244个病历,其中痰热证占比54.92%、气滞血瘀证和痰瘀互结证占比均为15.57%。共涉及195种中药,李平教授用药以寒凉为主,辅以温平,注重甘缓及辛开苦降配伍,同时心肺、脾胃同调,且重视气机的调节。药物频次不低于20的一共有32味,其中郁金、茯苓、石菖蒲、竹茹、陈皮、姜半夏、黄连、麸炒枳壳、首乌藤的的频次明显较高。聚类分析发现10种药物搭配:郁金、石菖蒲;川芎、葛根;茯神、炙远志;姜半夏、茯苓、陈皮;首乌藤、竹茹、黄连;麦冬、醋五味子、太子参;柏子仁、当归、炒酸枣仁;柴胡、龙骨、牡蛎;党参、黄芩、桂枝;煅紫石英、甘松、白芍、地龙、红景天。通过关联规则与点式互信息共总结3首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核心方,分别是针对痰热证的连夏宁心方、针对气滞血瘀证的核心方以及针对气阴两虚证的核心方。2.清热化痰方药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项研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热化痰方药治疗室性早搏、房颤以及未明确类型的心律失常患者在提高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的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且具有显着差异(P<0.05)。同时发现清热化痰法在治疗室早方面显着优于房颤;发现单独使用中药在改善心电图疗效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而中西药联合使用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更具优势。3.连夏宁心方干预心律失常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检索连夏宁心方中9味药材的成分,筛选获得57种活性成分及198个节点;检索到1229个心律失常靶点,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后最终得到药物-疾病共同相关的53个靶点,共同靶点进行生物学功能以及信号通路富集,得到15条通路,35个基因靶点,27种活性成分。整合通路进一步筛选出7个通路,8个核心靶点,17种活性成分,并进行可视化处理。研究结论:数据挖掘提示连夏宁心方是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核心方。Meta分析结果提示清热化痰方药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疗效确切,对比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连夏宁心方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立法正确。网络药理研究初步揭示了连夏宁心方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成分和潜在靶点,推测连夏宁心方可能是以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信号通路为主的信号通路网来干预心律失常的,其主要效应是对离子通道以及组织结构的调节,同时也对脂质代谢、炎症反应有影响。其主要靶点为MMP9,次要靶点为PIK3CA;ESR1和SRC为雌激素通路的辅助靶点;ACHE、CHRM1为信号传递的辅助靶点;PTGS2是炎性反应辅助靶点;HMGCR为血脂调节的辅助靶点。清热化痰法治疗室性早搏的优势可能与多通路的最终效应为L型Ca2+通道(L-type Calcium Channel,LTCC)有关。

苏登高[3](2019)在《基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探讨补肾法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1研究目的以《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所载的医家临床经验为主要资料,研究名老中医群体对补肾法的应用的情况,总结他们对补肾法的理论认识、证治范畴、方药使用规律等,为临床运用补肾法进行疾病防治、日常运用补肾法进行养生保健,提供参考。2研究内容(1)疏理中医肾与补肾法的概念演变及方药沿袭发展,总结补肾法的现代研究成果,呈现其发展脉络与科学内涵。(2)研究分析名老中医群体应用补肾法的疾病谱,整理分析其典型医案,探索补肾法应用的疾病谱,及补肾法在临床各科中的应用规律。(3)研究整理名老中医群体对补肾法的专门阐述,分析总结名老中医对补肾法理论方药的认识规律。3研究方法(1)文献整理法阅读补肾法相关书籍文献,包括中医经典古籍、历代医家论着、现代研究成果论文及百余本《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整理归纳、分析总结有关补肾法的内容。(2)理论研究法综合运用归纳、分析、对比、文献计量等方法,对补肾法相关内容加以整理研究,提炼出合理的观点。如对名老中医群体应用补肾法的疾病进行分类、计量医家医案频次,然后统计分析,探寻其疾病谱分布规律。(3)案例分析法选取名老中医群体应用补肾法的典型医案,及他们对补肾法的专门阐述为代表,分析研究各类补肾法的临床应用规律及名老中医群体对补肾法理论方药的认识规律。4研究结果(1)《黄帝内经》以降,中医肾的理论经过历代医家的继承创新,不断丰富而系统化,其地位逐渐上升,在五脏中居于核心地位。补肾法的发展以肾的概念演变为支撑,其理法方药经过医家的理论思考和临床实践不断完善。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中医肾之功能关乎内分泌、免疫、神经等系统的综合作用,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影响全身的基本生理机能,补肾法则能干预调节这些功能,从而治疗各种疾病,同时亦有抗衰老,益寿延年的作用。(2)补肾法病的谱分布广泛临床各科,妇科病证主要包括:闭经、崩漏、胎漏胎动不安、滑胎、产后诸症、不孕症和更年期综合征等。男科疾病主要包括:遗泄、阳痿和不育症等。内科肾系疾病主要包括:慢性肾炎、水肿、尿浊、遗尿、血尿和泌尿系结石、肾病综合征等。肝系疾病主要包括:眩晕、中风、高血压、臌胀、肝炎等。心系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悸、不寐、风心病等。脾系疾病主要包括:泄泻、便秘、溃疡性结肠炎等。肺系疾病主要包括:哮喘、喘证、咳嗽等。肢体经络疾病主要包括:痹证、痿证、腰痛、脱发、骨痨等。津液官窍及疑难疾病主要包括:血证、眼病、耳鸣耳聋、汗证、消渴、再障、白血病、骨髓瘤等。(3)各类补肾法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规律,如补肾阳常用于男科、脾系、肺系、肾系疾病之治疗,滋肾阴常用于肝系疾患,肝脾肾同调常用于妇科、肢体经络疾患,脾肺肾同调常用于津液代谢疾病等。在各科具体疾病应用中,滑胎采用补肾填精法,遗泄心肾同调,水肿、泄泻主要采用温补肾阳法,眼病以滋养肝肾之阴为主。名老中医对补肾法的应用规律不离中医传统理论对肾的认识,所用方药多基于补肾经典名方,随证加减。5研究结论(1)补肾法的古今概况:补肾法从先秦两汉到明清时期,经历四大时期的起承转合,最终确立其核心地位,形成的补肾经典名方有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地黄饮子、左归饮、右归饮等。现代研究发现肾虚证关乎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功能紊乱,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的综合功能,影响生长发育到衰老的整个过程,而补肾法则主要应用于生殖发育和骨髓方面疾患的防治,在脏腑重大疾患后期的治疗效果确切,广泛应用于抗衰老和老年病的防治。现代补肾单味药和复方药的药理毒理研究发现,补肾方药能增强全身各系统功能,如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殖活力、延缓衰老进程等,某些单味补肾药物具有毒性,通过补肾法进行组方配伍则能增效减毒。(2)补肾法的疾病谱分布:补肾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防治,在妇科男科方面,补肾法主要运用于生殖机能失常和月经胎孕障碍等疾患,如崩漏、滑胎、遗泄、不孕不育等;在内科方面,补肾法主要应用于水液代谢失常、阴阳失衡、脏腑失于温煦或滋养的诸多疾病,如水肿、心悸、泄泻、眩晕、哮喘等;形体经络和津液官窍方面,补肾法主要应用于经络官窍失养、津液化生运行障碍、造血功能异常等疾患,如痹证、痿证、眼病、血证、汗证、再障、白血病等;对于疑难其他疾病,配合补肾法以期扶正培元,也能促进疾病向愈,如癌症中晚期的治疗等。(3)补肾法在临床各科的应用规律:妇科疾病多涉及肝脾功能异常,影响气血生成与运行,故常调补肝肾或健脾补肾,同时兼用理气或化瘀之法;男科疾病多因肾精不足或肾阳亏损所致,故男科应用补肾法多用补肾壮阳或填精。在内科疾病中:肾脏多娇,为水脏,易伤阳气,故补肾法治疗本脏多用平补法或温阳法;心阳常因肾阳不足而心肾阳虚,兼见血瘀,心阴常因肾阴亏虚而心肾阴虚,兼见心神不宁,故补肾治心偏用阴阳,或滋阴安神或温阳化瘀;肝系疾病多因肝肾阴虚而阴阳失衡,或肾精不足不能滋养肝阴而病,故补肾治肝多补肝肾之阴或补肾填精;脾多阳虚,故补肾治脾多用益火补土;肺系之病,多因肾气不足或肾阳不温而出现呼吸失司等证,故补肾治肺法多温肾阳或补肾气。形体经络疾患多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兼见痰瘀,故补肾法应用偏于温脾肾之阳或滋肝肾之阴,兼用化瘀通络祛痰法:在津液疾患中补肾法偏向于脾肺肾同调;在癌症疾患中,补肾法偏于扶正祛邪同用等。(4)名老中医群体对补肾法的理论认识:从名老中医对补肾法的专门论述及其临床验案分析,发现补肾法在当代应用的原则仍然遵循传统中医理论对补肾法的认识。肾主水,藏精,与生殖发育和衰老最为密切,故水液代谢不利、精的藏泻失常、生殖机能失常、发育迟缓、老年疾病等,多从肾论治。肾为先天之本,所藏之真阴真阳主宰着其他脏腑的基本机能,所以其他脏腑疾患均可从肾论治,如肺之吸纳不利、肝之阴虚阳亢、脾之土失温煦、心之水火未济、肾之阳不化水等。肾主骨,生髓,通脑,通过精气上养五官,外润经络,滋养皮毛,故骨髓之病、五官经络之疾、皮毛之患,若有肾元亏虚,均可补肾而治。肾为生命的根本,好比最后的防线,若疑难重大之疾日久,必伤根本,此时当用补肾法。(5)名老中医群体对补肾法的方药认识:从医家的专门论述和临床医案分析,发现名老中医使用补肾方药主要继承补肾经典名方,再按精气阴阳的虚损程度,随证加减。经典方有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五子丸、二至丸、地黄饮子、二仙汤等,精不足往往加填精之品如熟地、桑葚、鹿茸、何首乌、紫河车、阿胶等,以血肉有情之品为主;气不足者多加菟丝子、桑寄生、续断、狗脊等,;阴不足多加枸杞子、黄精、石斛、女贞子、旱莲草等,阳不足多加附子、肉桂、淫羊藿、仙茅、肉苁蓉、巴戟天、补骨脂等;养生所用补肾法方药多用平和之品,配以五谷食疗和血肉有情之品,如枸杞子粥、雀肉等,或用膏方、或用丸剂,缓缓而补,日见其功。总而言之,补肾法经过历代医家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不断发展,最终确立其重要地位,其概念内涵与中医肾的生理机能息息相关,主要涉及肾之精气阴阳,肾与他脏、经络皮毛及形体官窍的密切联系。近现代名老中医群体拓展了补肾法的疾病谱,如用补肾法治疗白血病、再障、骨肿瘤、癌症等;补肾法广泛应用于养生保健和内外妇儿及皮肤五官诸科疾患的防治,贯穿生命的整个过程,体现了肾为先天之本,是生命活动的基础;补肾法治疗范围虽有所扩大,但其应用原则仍遵循传统中医理论对补肾法的认识,所用方药主要依法于前人经验,在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典补肾方剂基础上加减化裁。

陈保林[4](2019)在《探讨通法在老年病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通法的源流及内涵的追溯,结合老年患者的生理病理及发病机制,探讨通法在老年病中运用的理论基础;并通过对老中医临床运用通法治疗常见老年疾病的经验总结,归纳出其治疗老年病的思想及治法方药。方法:通过文献收集历代医家对通法的认识及运用,结合中医理论,总结出通法运用于老年疾病的理论基础;通过对老中医临床病案的收集,经典病案重现,还原通法运用于老年病的治法方药。结果:通法作为一大治疗法则,经长期的发展,已不单是指“通滞、通下”,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皆属于通法,它是一个蕴含于八法之中,具有广泛指导性和包容性的法则,它高于八法,八法皆当包含“通”的共性,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老年患者阴阳失调、脏腑虚损、气血瘀滞等特点使病情复杂难愈,通法能够通过使气道宣通、气机疏通、血脉流通、隧道运通,水道精道畅通来防治老年病,能够使六腑以通为顺,气血以通为运,津液以通为养,经络以通为传防治老年病,这是通法治疗老年病的理论基础。本文第三部分着重挖掘名老中医运用通法理论治疗老年疾病的经验总结,其思想是“脏腑气机以通畅为安,以通为补,以补达通”,临床运用上,方证对应,疗效显着。结论:通法在老年疾病中可广泛运用,不要因老年病患者年老体弱,多病并存而惧用通法,只要用之得宜,疗效显着。

白雯[5](2016)在《阎小萍教授应用补法辨治风湿病及用药规律探讨》文中认为治则和治法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治则为指导治疗疾病的原则,是确立治法的依据、纲领和方针,常见的治法包括标本缓急、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正治与反治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治法是辨证论治理论下的产物,是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确立的针对病因病机的治疗方法,从《黄帝内经》关于治法的详尽论述到《医学心悟》关于治法的高度概括,体现了治法理论的充实丰厚。常见的治法包括治疗大法和具体治法,具体治法又可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治疗大法指常见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补法是指治疗各种虚证的一类治法,通过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和食物补养人体的气血阴阳,以纠正机体气血阴阳虚衰和脏腑功能减退的一种治疗方法。补法的分类众多,补法可分为直接补法和间接补法,直接补法包括气血阴阳补法和五脏补法;间接补法包括精气血津液相生补法、阴阳互求补法、虚则补其母、劳则补其子四种补法。五脏以藏为用,六腑以通为用,根据脏腑的生理特点,补法又可分为通补法和守补法。根据虚证的寒热辨证,阳虚以温补为主,阴虚以清补为主。病有轻重缓急,治法同样有轻重缓急,因此补法可分为峻补法和平补法。“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因此补法除了药物补法,还包括饮食五味补法、神补法(情志补法)及四时补法。补法广泛应用于心病、肾病、脾胃病、肝胆病、妇科病、皮肤病、骨伤病等诸多领域,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补法同样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改善和恢复病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系统总结了阎小萍教授对中医风湿病的认识,阐述了阎小萍教授应用补法辨证治疗常见中医风湿病的诊疗特色和治疗特点。首先从阎小萍教授对“中医风湿病”的概念、病名的由来进行了阐述,并与西医风湿病做了简要的对比。病因病机方面:阎小萍教授认为正气不足是中医风湿病发病的内在条件,风寒湿热等邪气是发病的外在诱因;且提出了“从化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动态变化的,病邪相同,丛化各异,从阴化寒,从阳化热。在辨证方面,阎小萍教授强调“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及病因辨证的相结合,但突出强调以脏腑辨证为主。在辨证治疗风湿病时,辨析了肾、肝、脾、肺、心五脏与风湿病的关系,提出了补肾壮骨、补肾育阴、养肝荣筋、脾以健为补,补肺以调节肺的宣发肃降为补,在补心方面,常以养心阴、温心阳、补心气助心行血等临床实用的经典理论。阎小萍教授从医数十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风湿病等疑难杂病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思想,提出了“有是证,择是方,用是药”的辨证治疗思想;在治疗风湿病时,阎小萍教授提出了“五连环疗法”和“综合强化序贯疗法”。笔者跟随老师侍诊学习三年,获益匪浅,有幸分析总结阎师治疗常见风湿病如强直性脊柱炎(大偻)、干燥综合征(燥痹)、SAPHO综合征(痹症)的经验。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案例举隅三方面阐述。补法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应用:阎小萍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其发病机理为肾督空虚,风寒湿邪外袭,邪气痹阻经络,内生痰浊瘀血,加之寒湿之邪伤骨损筋,导致筋脉挛急、关节强直不遂;寒湿之邪从阳化热,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口干、口渴等热型证候。根据其发病特点,阎师提出了强直性脊柱炎寒热为纲辨证,分为肾虚督寒证及肾虚湿热证;肾虚督寒证以补肾强督,祛寒除湿为主;肾虚湿热证以补肾强督,清热利湿为主。补法在治疗干燥综合征中的应用:阎小萍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阴亏为本,燥热为标;在治疗上采用补肾清热育阴的方法,在以补肾育阴为主的基础上佐以温补肾阳,以促进肾阴的生成(阳中求阴);注重清热育阴,佐以生津润燥,禁用苦寒之品;同时针对燥痹久病脉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予以双调脾肺,佐以活血通络。阎小萍教授指出SAPHO综合征是以滑膜炎(Synovitis)、痤疮(Acne)、脓疱病(Pusfulosis)、骨肥厚(Hyperositosis)和骨炎(Osteitis)命名的一组症候群,临床相对少见,其本质仍为本虚标实,肝肾亏虚,寒湿之邪外袭,邪气从阳化热,内生瘀血热毒,则表现为关节疼痛、滑膜炎、脓疱病等。因此在治疗上应以平补肝肾,活络利节,解毒利湿,双兼脾肺为主。在急性期皮肤病变为主时,应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为主;在缓解期,则宜加强补益肝肾。

李柳骥[6](2007)在《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心绞痛是因心肌暂时的缺血、缺氧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95﹪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所致。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等影响因素的变化,疾病谱较之过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心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逐渐增高,危害性越来越大,因此开展对该类疾病的综合研究,对于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冠心病心绞痛作为临床常见的疾病,其典型表现及类似记载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自先秦至民国时期,历代医家对于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方药、预防调摄等方面均积累了大量的理论认识与临床经验;现代以来,中医对该病更为重视,在逐步完善其病因学、证候学、治疗学等理论的同时,当代医家在继承发挥古代医家观点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各种新的研究手段以及现代医学观点,就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治疗等提出了许多新思路,积累了众多宝贵的实践经验。本文在系统搜集古今中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文献学方法为主,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系统阐述了冠心病心绞痛的学术发展源流及现状,全面总结了历代医家的辨治经验。力图全面反映历代医家诊治该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为辨治冠心病心绞痛提供丰富而翔实的参考资料,也必将有助于开拓该病的研究和治疗思路。本文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为古代文献研究,重在阐述冠心病心绞痛的学术发展源流,分别论述了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名、病因病机、病证分类、治则治法、预防调摄等的学术发展概况,同时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对古代胸痹心痛处方及医案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心绞痛相关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阐发,提出了新的治疗观点。下篇为现代文献研究,重在反映冠心病心绞痛的当代研究概况,全面总结了1949年以来国内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分型特点、各家论治观点、名医治疗经验、处方用药进展、各类治疗方法等,并旁及基础研究及国外相关研究。对于全面把握冠心病心绞痛的学术发展现状、促进本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全面总结了历代医家对肝心痛与热证心痛的论述,从理论和临床两方面分析了肝心痛与热证心痛的现实意义;在继承古今医家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心绞痛治疗当重扶阳、调气的观点,并举出了温阳散寒、补气助阳、通阳宣痹、回阳救逆的“扶阳四法”,认为从肺脾二脏入手调理气虚、气滞病机,扶助正气,壮大阳气,祛除阴邪,是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之关键,从而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安冬青[7](2007)在《天香丹治疗冠心病及对心肌线粒体ATPase、MVC、MVD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意义:国内外对冠心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作为对不同地区冠心病临床表现及差异性研究,新疆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适用于当地特点的治法和方药。本文在导师周铭心教授的指导下,继承前辈的经验和学术建树,将新疆地区专家的传统经验集中、上升为临床与实验研究,使之更加科学化。目的:通过对通补开泄法之代表方天香丹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积极探索天香丹治疗冠心病的机理,从实践及理论上证实天香丹治疗冠心病的有效作用及作用机制。通过临床研究,观察冠心病患者的辨证分型及主要症状出现的频次及规律;观察天香丹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及对侧枝循环、血管新生的影响;用无创超声应变率方法评价天香丹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肌功能的疗效。通过动物试验,观察天香丹对犬冠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以及对大鼠心肌梗塞模型MVC、MVD及心肌线粒体ATPase的活性影响,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从细胞学角度阐述天香丹治疗冠心病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对通补开泄法进行系统分析,论证通补开泄法的理论渊源、思想基础、立论依据、创新发展。本文分三部分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对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与结果:第一部分天香丹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1)证型症状分布研究。方法:选取2003年12月~2006年12月就诊的冠心病的患者2215例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冠心病的辩证分型及主要症状表现。结果:2215例患者中,辨证分型以秽浊痰阻居多,气虚血瘀次之,症状以胸闷、胸痛、口中气秽、舌暗、苔腻、大便不爽出现频次最高;2)天香丹对冠心病症状及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研究。方法:选取620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21例、对照组299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及心电图变化,血清血管生长因子、一氧化氮以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含量变化;将入选的经冠脉造影确诊的157例患者分为实证组及虚证组,进行治疗前后症状疗效及超声应变率及应变率显像检查。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均能改善中医综合证候,对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脘腹胀满症状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胸闷、眩晕、脘腹胀满、口中气秽以及舌质、舌苔变化明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及心电图明显得到改善。两组均能改善血清VEGF、NO以及NOS含量;虚证组与实证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相心肌应变率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显示:天香丹能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优于对照组,提示,天香丹改善冠心病的作用可能与促进血管新生有关。天香丹对于冠心病虚证与实证均有疗效,从临床实验证实前辈所提出的冠心病秽浊痰阻气虚血瘀为归宿证的学术主张。第二部分天香丹的实验研究:1)天香丹对麻醉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0只犬分为5组,观察动脉血压、心率、左心室内压、冠脉血流量的变化。结果:给药后180min内,给药组冠脉血流量均不同程度的高于空白组,对照组和天香丹大、中、小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天香丹高剂量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变化不大。给药后180min内,天香丹能不同程度升高麻醉犬LVSP和LVEDP;升高+dp/dtmax和降低-dp/dtmax;延长t-dp/dtmax。各治疗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天香丹大剂量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天香丹可能通过改变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左心室终末舒张压LVEDP来增加冠脉流量;2)天香丹对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ATPase及MVC、MVD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48只,分为6组。按文献造模。6周后处死。观察MVC、MVD、心肌重量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一氧化氮、测定心肌线粒体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结果:治疗组、天香丹大、中、小剂量组MVC较假手术组、模型组明显增多(P<0.05);其中大中剂量组MVC和MVD增多最显着,与其余各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小剂量组、中剂量组比治疗组MVC较少,但三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VD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5):小剂量组MVD在治疗组与模型组之间,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O升高VEGF含量升高,天香丹大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镜观察:天香丹小剂量组:肌丝有断裂,但肌节结构清晰,线粒体轻度肿胀,脊结构整齐,心肌核基质轻度空化,闰盘结构正常,天香丹大、中剂量组肌丝排列整齐,肌节长度均一,线粒体轻度扩张,嵴结构整齐、清晰、核仁清晰可见,闰盘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均显着低于正常组,而天香丹则具有显着提高和恢复ATP酶活性的作用,而且其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本实验显示,天香丹能有效改善麻醉犬的冠脉流量,改善左心室内压力,维持心输出量和稳定血压;促进大鼠缺血心肌微血管数、微血管面密度增加,升高血管生长因子及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含量,促进血管新生;改善缺血心肌能量代谢,提高线粒体ATP酶活性,保护线粒体,从而保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抗心肌缺血。第三部分天香丹治疗胸痹的理论依据:阐述天香丹是通补开泄法的代表方。通补开泄法的建立是以仲景胸痹阳微阴弦病机理论为启示,以新疆地域气候生活习惯所致胸痹特点为前提,以“五脏六腑皆令人胸痹心痛,非独心也”的脏腑相关理论为立论依据,以历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的思想为源泉,以通法、补法、开泄法的认识为基础,为治疗新疆胸痹的有效法则。结论1)通过对2215例冠心病患者辨证分型及症状出现频次的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冠心病辨证以秽浊痰阻、气虚血瘀为主要证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脚闷胸痛、口中气秽、心悸、脘腹胀满、乏力、舌暗、苔腻等。2)临床实验显示,天香丹之主要作用为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侧枝循环,改善血管新生相关活性物质、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从超声心肌应变率及应变率显像观察,天香丹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状态,对于虚证及实证患者均有治疗作用。从临床实验证实先辈所提出的冠心病秽浊痰阻气虚血瘀为归宿证的学术主张。天香丹治疗冠心病,五脏并举,脏腑相因,虚实并治,整体调节。3)动物实验证实,天香丹改善麻醉犬的冠脉流量,改善左心室内压力,维持心输出量和稳定血压;增加大鼠心梗心肌新生血管数及阳性染色面积比,升高血管生长因子及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含量,促进血管新生;改善缺血心肌能量代谢提高ATPase活性,保护线粒体,保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从而抗心肌缺血。4)天香丹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法则通补开泄法的代表方,其产生是根据胸痹本虚标实的病机和五脏相关理论及新疆胸痹发病的地域特点而提出的。通补开泄法补心肺脾肾精元之气,调心肝之血,化痰饮、去秽浊、散瘀血以通阳宣痹。与本文调查所显示的新疆冠心病以秽浊痰阻、气虚血瘀为主,使用天香丹治疗冠心病改善主要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相吻合。5)通补开泄法及其天香丹的研究,可以作为新疆乃至西北地区治疗冠心病及其相关疾病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陈可望[8](1983)在《补法在老年冠心病中应用的探讨》文中认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细,甚至栓塞,引起心肌血液供应障碍的一种疾病。由于心肌缺血缺氧,临床上以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胸闷和呼吸不畅为其主要症状,久之可导致心肌的梗塞和坏死,出现危象或发生猝死。在中医典籍中对上述症状的描述是很多的。《素问·藏气法时论》说:“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说:“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难经·六十难》

王靖怡,李军,陈恒文,惠小珊,白京,王阶[9](2021)在《血栓心脉宁“血脉双治”组方探讨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血栓心脉宁以"血脉双治"理论为基础,配伍遵循《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君二臣四"之制,由丹参、川芎等10味中药组成,共奏益气活血,开窍止痛之功。相关研究显示血栓心脉宁作用机制涉及保护血管内皮、促进血管再生、抗血小板聚集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炎症反应等,临床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

二、补法在老年冠心病中应用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补法在老年冠心病中应用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1 循证医学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1.1 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
        1.2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系统评价研究现况
    2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1 流行病学
        2.2 危险因素
        2.3 发病机制
        2.4 治疗
    3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研究进展
        3.1 病名
        3.2 病因病机
        3.3 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文献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
    1.4 文献筛选、数据提取
    1.5 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文献筛选结果
    2.3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4 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价
    2.5 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益气活血中成药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应用
    3.2 Meta分析结果
    3.3 局限性
4 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信息挖掘及连夏宁心方的机制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系统综述的应用现状
        1 系统综述的概念
        2 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3 Meta分析在中医领域应用现状
        4 Meta分析在中医心血管领域的应用现状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清热化痰法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1 中西医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
        2 清热化痰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3 清热化痰法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4 清热化痰法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5 清热化痰法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研究进展
        6 清热化痰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用药规律研究
    1 背景
    2 目的
    3 材料与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Meta分析的清热化痰法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1 背景
    2 目的
    3 材料与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作者结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的连夏宁心方干预心律失常的机制预测研究
    1 背景
    2 目的
    3 材料与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本章小结
结语
    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1 纳入研究文献特征
个人简历

(3)基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探讨补肾法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百名医家补肾法应用研究的意义
        1.1.2 百名中医临床家简介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整理法
        1.2.2 理论研究法
        1.2.3 案例分析法
2 百名中医临床家应用补肾法的疾病谱研究
    2.1 补肾法的内涵探讨
        2.1.1 中医肾之内涵
        2.1.2 补肾法的内涵
    2.2 补肾法的分类
        2.2.1 滋养肾阴法
        2.2.2 温补肾阳法
        2.2.3 补肾精气法
        2.2.4 其他
    2.3 百名中医临床家应用补肾法的疾病谱分析
        2.3.1 补肾应当分男女,生理规律紧相依
        2.3.2 五脏均可从肾论,功能互用不可分
        2.3.3 经络形体官窍疾,疑难补肾不相离
    2.4 小结
3 百名中医临床家应用补肾法的案例分析
    3.1 补肾法在妇科男科中的医案举例
        3.1.1 崩漏不孕当补肾,气血足畅立本根
        3.1.2 遗泄不育有良法,补肾精足效堪夸
    3.2 补肾法论治内科诸疾之治疗验案
        3.2.1 慢性肾炎不离肾,补之水湿亦能清
        3.2.2 证见眩晕及中风,阴平阳秘补肾功
        3.2.3 心失所养悸不宁,水火相济补肾行
        3.2.4 泄泻尿浊脾失运,补肾可通先后天
        3.2.5 哮喘日久损下元,补肾可使金水生
    3.3 补肾法治疗经络疑难疾患之实例
        3.3.1 痿证痹证补肾宜,精足络通形乃治
        3.3.2 再障消渴白血病,益肾固本法可依
        3.3.3 骨髓骨肉癌瘤现,补肾大法可堪任
    3.4 小结
4 百名中医临床家对补肾法的专门论述
    4.1 补肾法理论阐述
        4.1.1 补肾古今效可验,药不如食年寿延
        4.1.2 阴阳互依根中求,补肾年老神志清
        4.1.3 冲任天癸根于肾,补源妇人诸疾调
    4.2 补肾法临床证治
        4.2.1 先天后天互相依,脾胃可于补肾求
        4.2.2 五官精气出于肾,调治九窍法补肾
        4.2.3 经带胎产肾中求,妇科补肾常法有
        4.2.4 癌症亦可从肾论,骨病皮疾益肾循
    4.3 补肾方药运用
        4.3.1 九龙消水杜仲温,慢性肾炎可补肾
        4.3.2 枸杞芡实桑螵蛸,六味菟丝补肾调
        4.3.3 “无价”滋肾与安肾,杞菊加味活法补
    4.4 小结
5 讨论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探讨通法在老年病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通法探微
    1 通法的源流
        1.1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1.2 形成于汉唐元金时期
        1.3 发展于明清时期
    2 通法的内涵
        2.1 通法的含义
        2.2 人与自然相通
    3 通法的用药规律
    4 通法的治法应用
        4.1 通因通用法
        4.2 发汗解表法
        4.3 宣通肺气法
        4.4 通里泄下法
        4.5 通利水道法
        4.6 通利肝胆法
        4.7 活血化瘀法
        4.8 疏通经络法
        4.9 醒神开窍法
第二部分 通法在老年病中的理论应用
    1 老年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及发病机制
    2 五脏宜通防治老年病
        2.1 心主血脉,血脉流通防治老年病
        2.2 肺主气,气道宣通防治老年病
        2.3 肝主疏泄,气机疏通防治老年病
        2.4 脾主运化,隧道运通防治老年病
        2.5 肾主水,藏精,水道、精道畅通防治老年病
    3 六腑以通为顺防治老年病
    4 气血以通为运防治老年病
    5 津液以通为养防治老年病
    6 经络以通为传防治老年病
    7 小结
第三部分 吴华堂教授运用通法治疗常见老年病的经验总结
    1 吴华堂教授运用通法治疗老年病的学术思想
        1.1 吴华堂教授简介
        1.2 吴华堂教授学术思想概述
        1.2.1 脏腑气机以通畅为安
        1.2.2 以通为补
        1.2.3 以补达通
    2 验案举偶
        2.1 交通心肾法
        2.2 温阳利水法
        2.3 润下通便法
        2.4 疏肝理气法
        2.5 消痰破瘀法
        2.6 疏肝和胃法
        2.7 通因通用法
        2.8 益气活血通络法
        2.9 活血行气止痛法
        2.10 行气化痰法
    3 结果
    4 讨论
        4.1 头痛
        4.2 中风
        4.3 痹证
        4.4 心痛
        4.5 胃脘痛
        4.6 积聚
        4.7 黄疸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阎小萍教授应用补法辨治风湿病及用药规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补法分类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以气血分类论补法
        2. 以五脏分类论补法
        3. 直接补法和间接补法
        4. 通补与守补
        5. 峻补与平补
        6. 清补与温补
        7. 饮食五味补法
        8. 四时补法
        9.神补(情志补法)
        10.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补法理论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 补法在心病中的应用
        2. 补法在肺病中的应用
        3. 补法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4. 补法在肝胆病中的应用
        5.补法在肾脏病中的应用
        6.补法消渴病(糖尿病)中的应用
        7. 补法在妇科病中的应用
        8. 补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
        9. 补法在眼、耳、鼻、喉病中的应用
        10. 补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11.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理论部分 阎小萍教授应用补法辨证治疗常见风湿病
    1.治法与治则
        1.1 治则
        1.2 治法
        1.2.1 治法的渊源
        1.2.2 治法的分类
        1.3 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2. 补法的渊源与发展
        2.1 补法的定义与内涵
        2.2 补法的演变与发展
        2.3 补法的分类与特点
    3.“中医风湿病”病名的概念及由来
        3.1 中医风湿病的概念
        3.2 “中医风湿病”病名的由来
        3.3 西医风湿病的概念
        3.4 中西医风湿病的异同
    4. 阎小萍教授辨证治疗风湿病特色
        4.1 阎小萍教授对风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4.1.1 本虚标实
        4.1.2 从化学说
        4.2 阎小萍教授应用补法辨证治疗风湿病的特点
        4.2.1 辨析“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与风湿病的关系
        4.2.2 病因辨证与风湿病的关系及择方用药特点
        4.2.3 辨析“补五脏”的特点与风湿病的关系及用药规律
        4.2.4 重平补,少峻补,补益以平为期
    5. 阎小萍教授应用补法辨证治疗部分风湿病经验总结
        5.1 补法在强直性脊柱炎(大偻)中的应用
        5.1.1 病因病机
        5.1.2 治则治法
        5.1.3 案例举隅
        5.2 补法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燥痹)中的临床应用
        5.2.1 病因病机
        5.2.2 治则治法
        5.2.3 案例举隅
        5.3 补法在SAPHO综合征中的应用
        5.3.1 病因病机
        5.3.2 治则治法
        5.3.3 案例举隅
    6.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频数统计阎小萍教授补肾壮骨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用药规律分析
    前言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诊断标准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补肾壮骨药物定义标准
    7. 强直性脊柱炎(大偻)的用药规律
    8.阎小萍教授补肾壮骨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大偻)用药分析
致谢
个人简历

(6)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上篇 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古代文献研究
    1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相关病名的历史沿革与概念考辨
        1.1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相关病名的历史沿革
        1.1.1 病名萌芽期
        1.1.2 病名内涵充实期
        1.1.3 病名内涵争议期
        1.1.4 病名初步统一期
        1.2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相关病名的概念考辨
        1.2.1 心痛与胸痛、膈痛
        1.2.1.1 心痛
        1.2.1.2 胸痛与膈痛
        1.2.2 胸痹与心痹、胸痹心痛
        1.2.2.1 胸痹与心痹
        1.2.2.2 胸痹心痛
        1.2.3 厥心痛与真心痛
        1.2.3.1 厥心痛
        1.2.3.2 真心痛
        1.2.4 卒心痛与久心痛
        1.2.4.1 卒心痛
        1.2.4.2 久心痛
        1.2.5 九种心痛
        1.2.6 心胃痛(心脾痛)与心疝、心中寒
        1.2.6.1 心胃痛(心脾痛)
        1.2.6.2 心疝与心中寒
        1.2.7 病名之辨
    2 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
        2.1 病因认识
        2.1.1 风寒为首,外邪侵袭
        2.1.2 思虑过度,七情内伤
        2.1.3 饮食不节,痰饮由生
        2.1.4 劳逸失度,气血不调
        2.1.5 脏腑虚弱,他脏及心
        2.2 病机分析
        2.2.1 心痛发作机理
        2.2.1.1 不通则痛
        2.2.1.2 牵引作痛
        2.2.1.3 不荣则痛
        2.2.2 疾病产生机理
    3 冠心病心绞痛的疾病与证候分类
        3.1 冠心病心绞痛的疾病分类
        3.2 冠心病心绞痛的证候分类
        3.2.1 《金匮要略》之辨证
        3.2.1.1 胸痹之辨证
        3.2.1.2 心痛之辨证
        3.2.2 病因辨证
        3.2.3 八纲辨证
        3.2.3.1 寒热辨证
        3.2.3.2 虚实辨证
        3.2.4 气血辨证
    4 冠心病心绞痛的治则治法
        4.1 治则概述
        4.1.1 辨证治则
        4.1.1.1 阴阳辨证治则
        4.1.1.2 表里辨证治则
        4.1.1.3 虚实辨证治则
        4.1.1.4 寒热辨证治则
        4.1.1.5 气血辨证治则
        4.1.1.6 脏腑辨证治则
        4.1.2 胸痹心痛辨病治则
        4.2 治法概述
        4.2.1 药物疗法
        4.2.1.1 祛邪诸法
        4.2.1.2 扶正诸法
        4.2.1.3 扶正祛邪诸法
        4.2.1.4 心病专药
        4.2.2 针灸、按摩与导引
        4.2.2.1 针灸
        4.2.2.2 按摩
        4.2.2.3 导引
        4.2.3 其他疗法
        4.2.3.1 外治法
        4.2.3.2 食疗药膳
        4.2.3.3 心理疗法
    5 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调摄
        5.1 心绞痛的预防
        5.1.1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5.1.2 起居有常,寒温适宜
        5.1.3 饮食有节,戒烟限酒
        5.1.4 不妄作劳,动而中节
        5.2 心绞痛的调摄
        5.2.1 精神
        5.2.2 饮食
        5.2.3 运动
        5.2.4 禁忌
    6 冠心病心绞痛的专题研究
        6.1 冠心病心绞痛古代处方用药研究
        6.1.1 研究意义与入选标准
        6.1.2 古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小方概况
        6.1.2.1 汉唐时期
        6.1.2.2 宋元时期
        6.1.2.3 明清时期
        6.1.3 讨论
        6.1.3.1 汉唐时期治疗心绞痛用药规律
        6.1.3.2 宋元时期治疗心绞痛用药规律
        6.1.3.3 明清时期治疗心绞痛用药规律
        6.2 冠心病心绞痛古代医案研究
        6.2.1 研究意义及入选标准
        6.2.1.1 研究意义
        6.2.1.2 入选标准
        6.2.2 古代冠心病心绞痛医案分析
        6.2.2.1 元明时期医案
        6.2.2.2 清~民国时期医案
        6.2.3 古代冠心病心绞痛证治规律探讨
        6.2.3.1 元明时期与清~民国时期用药规律比较
        6.2.3.2 证治规律
    7 冠心病心绞痛相关问题探讨
        7.1 肝心痛意义探讨
        7.1.1 概念源起与发展
        7.1.2 现代应用
        7.1.2.1 理论阐述及辨证分型
        7.1.2.2 临床研究
        7.1.3 意义探讨
        7.2 扶阳在心绞痛治疗中的地位
        7.2.1 阴阳关系,阳为主导
        7.2.2 心痛病机,“阳微”为主
        7.2.2.1 心阳虚
        7.2.2.2 肺阳虚
        7.2.2.3 脾阳虚
        7.2.2.4 肾阳虚
        7.2.3 治重阳气,古今一贯
        7.2.4 扶阳含义,“温补通回”
        7.2.4.1 温阳散寒
        7.2.4.2 补气助阳
        7.2.4.3 通阳宣痹
        7.2.4.4 回阳救逆
        7.3 论心绞痛祛邪首当调气
        7.3.1 心痛标证,其“本”在气
        7.3.2 调气之法,重在脾肺
        7.4 热证心痛辨析
        7.4.1 古籍所载,郁热为多
        7.4.2 今人发挥,痰热郁毒
        7.4.2.1 理论上,阐发郁热伤络、热毒学说
        7.4.2.2 临床上,审证应用清法治热证心痛
        7.4.3 评述
下篇 冠心病心绞痛的现代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
        1.1 概述
        1.2 心绞痛的发病机制
        1.3 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1.3.1 心绞痛的临床特征
        1.3.2 心绞痛的临床分型
        1.4 心绞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4.1 心绞痛的诊断
        1.4.2 心绞痛的鉴别诊断
        1.5 心绞痛的治疗
        1.5.1 抗心肌缺血的综合防治
        1.5.2 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1.5.3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2 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研究
        2.1 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
        2.1.1 心绞痛的病因
        2.1.2 心绞痛的病机
        2.2 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分型
        2.2.1 宏观辨证
        2.2.2 微观辨证
        2.2.2.1 脂质代谢方面
        2.2.2.2 心功能方面
        2.2.2.3 微循环方面
        2.2.2.4 血小板形态与功能方面
        2.2.2.5 血液流变学方面
        2.2.2.6 氧自由基方面
        2.2.2.7 血管活性物质方面
        2.2.2.8 免疫功能方面
        2.2.2.9 激素方面
        2.2.2.10 同型半胱氨酸方面
        2.2.2.11 其他方面
    3 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论治
        3.1 辨证分型治疗
        3.1.1 分3 型治疗
        3.1.2 分4 型治疗
        3.1.3 分5 型治疗
        3.1.4 分6 型治疗
        3.1.5 分7 型治疗
        3.1.6 分8 型治疗
        3.1.7 分10 型治疗
        3.2 各家论治观点研究
        3.2.1 从八纲论治
        3.2.1.1 从虚实论治
        3.2.2 从病邪论治
        3.2.2.1 从痰湿论治
        3.2.2.2 从瘀血论治
        3.2.2.3 从痰瘀论治
        3.2.2.4 从火邪论治
        3.2.2.5 从毒论治
        3.2.2.6 从郁论治
        3.2.3 从脏腑论治
        3.2.3.1 从肾论治
        3.2.3.2 从脾论治
        3.2.3.3 从肝论治
        3.2.3.4 从肺论治
        3.2.3.5 从胆论治
        3.2.3.6 从胃论治
        3.2.3.7 从五脏六腑论治
        3.2.4 其他
        3.2.4.1 从阴虚论治
        3.2.4.2 从络论治
        3.2.4.3 从营卫失调论治
    4 名老中医治疗经验
        4.1 冉雪峰:利膈通络消症散结治心绞痛
        4.2 曹惕寅:重疏导心经逆气,用药贵乎轻灵
        4.3 蒲辅周:主用两和散治心痛
        4.4 李斯炽:法遵辨证论治,扶正兼以祛邪
        4.5 岳美中:心痛病因阳虚受寒,化瘀辅以通阳行气
        4.6 秦伯未:气血不利为病机,养血扶阳以治本
        4.7 张伯臾:注重心肾并治,推崇膏方调治、散剂善后
        4.7.1 病机认识
        4.7.2 治疗大法
        4.7.3 临床用药特点
        4.8 赵锡武: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胸痹
        4.9 宋孝志:脏腑分型论治心绞痛
        4.10 袁家玑:重视痰邪致病,通阳化痰为治
        4.11 任应秋:辨证论治冠心病,扶阳通营为先务
        4.12 郭士魁:主以通法治心痛
        4.13 俞慎初:治心痛不离“补虚”、“通脉”
        4.14 邓铁涛:治重调脾护心、益气除痰
        4.15 万友生:自拟丹络蒌薤汤疗胸痹
        4.16 董建华:辨病辨证相结合,理气活血基本方
        4.17 陆芷青:病机气阴痰瘀,辨证舌脉为凭
        4.18 路志正:胸痹治从脾胃、肝
        4.19 颜德馨:心痛分三期,法用温、通、补
        4.20 方药中:重视心肾,阴阳平调
        4.21 周信有:自拟心痹一号方,益气温肾祛痰瘀
        4.22 高辉远:辨证兼用自拟方
        4.23 焦树德:辨证虚实,心肺并调,气血同治
        4.24 张琪:辨证八法治心痛
        4.25 印会河:胸痹治同肝着,方用旋覆花汤
        4.26 周次清:祛邪为主,常法有四
    5 冠心病心绞痛的固定方加减与中成药治疗
        5.1 固定方加减治疗
        5.1.1 祛邪诸法
        5.1.1.1 活血化瘀法
        5.1.1.2 疏肝行气法
        5.1.1.3 温阳散寒法
        5.1.1.4 行气活血法
        5.1.1.5 通阳活血法
        5.1.1.6 消积化滞法
        5.1.1.7 软坚破结法
        5.1.1.8 化痰祛瘀法
        5.1.1.9 化痰通阳法
        5.1.1.10 活血通鼻窍法
        5.1.1.11 散寒息风通络法
        5.1.2 扶正诸法
        5.1.2.1 益气温阳法
        5.1.2.2 益气养阴法
        5.1.2.3 益气养心法
        5.1.2.4 温通心阳法
        5.1.2.5 益气健脾法
        5.1.2.6 益气补肺法
        5.1.2.7 补肾法
        5.1.2.8 调补心肾法
        5.1.2.9 滋阴益气补肾法
        5.1.3 扶正祛邪诸法
        5.1.3.1 益气活血法
        5.1.3.2 滋阴活血法
        5.1.3.3 温阳活血法
        5.1.3.4 通络益气法
        5.1.3.5 益气化痰祛瘀法
        5.1.3.6 益气温阳活血法
        5.1.3.7 益气养阴活血法
        5.1.3.8 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法
        5.1.3.9 益气活血、祛风通络法
        5.1.3.10 补肾涤痰法
        5.1.3.11 补肾活血法
        5.1.3.12 温肾化痰祛瘀法
        5.1.3.13 补脾和胃法
        5.1.3.14 健脾活血祛痰法
        5.1.3.15 养心化痰通络法
        5.1.3.16 补心益肾祛瘀法
        5.1.3.17 补脾益肺、理气活血法
        5.1.3.18 补心益肾、化痰祛瘀法
        5.2 中成药治疗
        5.2.1 丸剂
        5.2.1.1 滴丸
        5.2.1.2 微丸与浓缩丸
        5.2.2 散剂
        5.2.3 煎膏剂与流浸膏剂
        5.2.4 片剂
        5.2.5 胶囊剂
        5.2.6 合剂(口服液)
        5.2.7 颗粒剂(冲剂)
        5.2.8 注射剂
        5.2.9 气雾剂、喷雾剂
        5.2.10 软膏剂
        5.2.11 膏药
        5.2.12 其他剂型
    6 冠心病心绞痛的单味药物治疗
        6.1 根类
        6.1.1 三七
        6.1.2 丹参
        6.1.3 西洋参
        6.1.4 当归
        6.1.5 麦冬
        6.1.6 刺五加
        6.1.7 黄芪
        6.1.8 葛根
        6.1.9 缬草
        6.2 根茎类
        6.2.1 大蒜
        6.2.2 川芎
        6.3 果实类
        6.3.1 山楂
        6.3.2 刺蒺藜
        6.4 花类
        6.4.1 红花
        6.4.2 鸡冠花
        6.4.3 蒲黄
        6.5 叶类
        6.5.1 茶叶
        6.5.2 银杏叶
        6.6 茎藤类
        6.6.1 桑寄生
        6.7 全草类
        6.7.1 长白瑞香
        6.7.2 回心草
        6.7.3 灯盏细辛
        6.7.4 红景天
        6.7.5 苦碟子
        6.7.6 香青兰
        6.7.7 穿心莲
        6.7.8 绞股蓝
        6.7.9 益母草
        6.7.10 淫羊藿
        6.8 动物类
        6.8.1 水蛭
        6.8.2 地龙
        6.8.3 熊胆
    7 冠心病心绞痛的针灸、穴位、推拿、气功治疗
        7.1 针灸疗法
        7.1.1 体针疗法
        7.1.1.1 辨证分型治疗
        7.1.1.2 固定处方治疗
        7.1.2 耳针疗法
        7.1.2.1 耳穴电针法
        7.1.2.2 耳穴贴压法
        7.1.3 头针疗法
        7.1.4 腕踝针疗法
        7.1.5 第二掌骨侧针法
        7.1.6 温针疗法
        7.1.7 电针疗法
        7.1.8 灸法
        7.1.8.1 艾条灸法
        7.1.8.2 隔物灸法
        7.1.9 刺血疗法
        7.1.10 其他针灸疗法
        7.1.10.1 信息治疗仪穴位治疗
        7.1.10.2 微波针灸治疗
        7.1.10.3 指穴敏感点治疗
        7.1.11 综合疗法
        7.1.11.1 电耳针配合体针、穴位注射
        7.1.11.2 针刺配合灸法
        7.1.11.3 针刺配合耳穴埋针
        7.2 穴位疗法
        7.2.1 穴位注射法
        7.2.1.1 西药注射
        7.2.1.2 中药注射
        7.2.2 穴位埋植法
        7.2.2.1 穴位埋线法
        7.2.2.2 穴位埋藏微型助压器
        7.2.3 穴位贴压法
        7.2.3.1 辨证取穴贴压
        7.2.3.2 固定穴位贴压
        7.2.4 其他穴位疗法
        7.3 推拿疗法
        7.3.1 压痛点推拿
        7.3.2 心区局部推拿
        7.3.3 足反射区推拿
        7.3.4 全身推拿
        7.4 气功疗法
        7.4.1 治疗原理
        7.4.2 治疗冠心病功法简介
        7.4.3 冠心病辨证施功
        7.4.3.1 治疗虚证功法
        7.4.3.2 治疗实证功法
        7.4.4 临床应用
        7.4.4.1 内气疗法
        7.4.4.2 外气疗法
        7.4.4.3 内气与外气结合疗法
    8 冠心病心绞痛的综合疗法
        8.1 中药与非药物疗法结合治疗
        8.1.1 中成药与药浴、刮痧、体疗结合法
        8.1.2 中成药与针灸结合法
        8.1.3 汤剂与体针、耳针结合法
        8.1.4 汤剂与针灸、气功结合法
        8.1.5 汤剂与耳穴贴药结合法
        8.2 西药与针灸结合治疗
        8.3 非药物疗法相互结合治疗
        8.3.1 拔罐、贴敷、温灸结合法
        8.3.2 温灸、拔罐、穴位注射结合法
        8.3.3 穴位注射与食疗结合法
        8.3.4 针灸与氧疗结合法
        8.3.5 穴位按摩与耳压结合法
    9 冠心病心绞痛的食疗与护理
        9.1 冠心病心绞痛的饮食疗法
        9.1.1 冠心病辨病与辨证食疗
        9.1.1.1 冠心病食疗方
        9.1.1.2 冠心病的辨证食疗
        9.1.2 临床应用
        9.1.2.1 单味食品治疗冠心病
        9.1.2.2 辨证配膳治疗冠心病
        9.2 冠心病心绞痛的护理
        9.2.1 冠心病护理常规
        9.2.1.1 环境安排
        9.2.1.2 起居护理
        9.2.1.3 情志护理
        9.2.1.4 服药护理
        9.2.1.5 饮食护理
        9.2.1.6 排泄护理
        9.2.2 疾病护理
        9.2.2.1 危重期护理
        9.2.2.2 缓解期护理
        9.2.3 心绞痛辨证施护
    10 国外中医药治疗心绞痛相关研究
        10.1 针灸
        10.1.1 针灸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
        10.1.2 针刺对心脏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10.2 中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I.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急症诊疗规范
    II. 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III. 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IV.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危险度分层
    V.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试行标准
    VI.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
    VII.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

(7)天香丹治疗冠心病及对心肌线粒体ATPase、MVC、MVD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天香丹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一)2215例冠心病患者辩证分型及症状分布研究
        1.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2.结果
    (二)天香丹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新生的影响
        1.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的标准
        1.6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1.7 试验设计
        1.8 治疗方法
        1.9 观察指标
        1.10 统计方法
        2.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天香丹的实验研究
    (一)天香丹对麻醉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内容与方法
        1.1 药品
        1.2 实验仪器和试剂
        1.3 实验动物
        1.4 剂量设计与分组
        1.5 实验方法
        1.6 测定参数
        1.7 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2.结果
    (二)天香丹对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ATPase及MVC、MVD的影响
        1.内容与方法
        1.1 药物及试剂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仪器
        1.4 实验方法
        1.5 观察指标
        2.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天香丹治疗胸痹的理论依据
    1.天香丹的组方分析
    2.天香丹处方中药物的现代研究
    3.天香丹是通补开泄法的代表方
    4.冠心病秽浊痰阻气虚血瘀证的表现及成因
    5.冠心病阳微阴弦病机理论对通补开泄法的启示
    6."五脏六腑皆令人胸痹心痛非独心也"是通补开泄法的立论依据
    7.历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的思想是通补开泄法的源泉
    8.历代医家通法、补法、开泄法的认识是通补开泄法的基础
    小结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一:胸痹心痛的中医诊治研究进展
综述二:应变率评价不同程度缺血心肌及心肌功能的研究进展
综述三:治疗性血管新生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
个人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讲座情况
导师评阅表

(8)补法在老年冠心病中应用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基本病因探讨
    1.脾气不足、运化失司
    2.肾气不足、命门火衰
补法的应用
    1.益气养阴法
    2.补益气血法
    3.调补心脾法
    4.温煦心阳法
补法的活用
    1.补法应用中的四宜一忌
    2.补法应用中的随证加减
补法与通法的关系
    1气虚、血虚兼血淤
    2.虚和淤热、痰热
    3.芳香开窍、辛热走窜药不可重用久用
    4.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9)血栓心脉宁“血脉双治”组方探讨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遵循“血脉双治”理论构建血脉病整体认识
2 组方传承创新凸显中医学特色
3 复杂作用机制发挥多重保护效应
    3.1 保护血管内皮
    3.2 促进血管再生
    3.3 抗血小板聚集与改善血液流变学
    3.4 抑制炎症反应
4 临床运用
    4.1 冠心病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
    4.2 高脂血症
    4.3 心律失常
    4.4 脑梗死
    4.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4.6 血管性痴呆
    4.7 其他疾病
5 展 望

四、补法在老年冠心病中应用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 李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信息挖掘及连夏宁心方的机制预测研究[D]. 李金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探讨补肾法的应用研究[D]. 苏登高.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12)
  • [4]探讨通法在老年病中的临床应用[D]. 陈保林.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阎小萍教授应用补法辨治风湿病及用药规律探讨[D]. 白雯.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1)
  • [6]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D]. 李柳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7]天香丹治疗冠心病及对心肌线粒体ATPase、MVC、MVD影响的实验研究[D]. 安冬青. 新疆医科大学, 2007(09)
  • [8]补法在老年冠心病中应用的探讨[J]. 陈可望.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83(04)
  • [9]血栓心脉宁“血脉双治”组方探讨及研究进展[J]. 王靖怡,李军,陈恒文,惠小珊,白京,王阶.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

标签:;  ;  ;  ;  ;  

补充法在老年性冠心病中的应用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