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心病合并冠心病25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丁靖[1](2020)在《肺心病并发冠心病60例临床分析运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在肺心病并发冠心病患者当中,其主要临床特点、检查与治疗情况等。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60例肺心病并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时间段内60例单纯肺心病患者作为参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不适症状等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并给予研究组患者综合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心房颤动以及高血压、高血脂等情况均多于参照组,不适症状更多,研究组患者接受综合治疗后有4例患者治疗无效,其余患者治疗情况较好,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肺心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而言,医生需要对其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为其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以确保其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张淼[2](2019)在《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益气活血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1.对益气活血法结合常规西医治疗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近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定性评估,同时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为客观评价益气活血治则对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疗效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2.对治疗常见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的中药方剂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确认其治疗法则,总结其用药规律,并进一步对挖掘结果中使用频数排在前3的中药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可以为未来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且对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研究方法:1.Meta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近十年公开发表的关于益气活血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常见心血管疾病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RCTs)。用Revman5.3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森林图呈现,用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是否稳定,漏斗图分析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2.数据挖掘搜集2008年至今近十年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中治疗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的中药方剂,建立excel数据集以及软件数据挖掘模型,设置最小置信度和支持度阈值,用数据挖掘软件SPSS Clementine12.0中的经典算法Apriori算法对所纳入组方药物配伍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分析高频药物及组合,总结其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3.网络药理选用频数分析的使用频数最高的3味中药,初步研究这3味中药对冠心病心绞痛作用的相关的成分、靶点及信号通路,为后期研究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机制等基础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1.系统评价益气活血方药用于6种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结果如下:(1)益气活血方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81篇RCTs,先根据诊断进行分层,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方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心绞痛以及无明确分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在提高临床总疗效、心电图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上均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且在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CRP、血脂指标上也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2)益气活血方药治疗PCI术后:共纳入31篇RCTs,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方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PCI术后患者在提高临床总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再狭窄发生率,改善CRP和血脂指标上均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3)益气活血方药治疗心律失常:共纳入37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方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律失常患者在提高临床总疗效、心电图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均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4)益气活血方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共纳入37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方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衰患者在提高临床总疗效、中医证候疗效、LVEF、降低BNP和延长6MWT上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5)益气活血方药治疗心肌缺血:共纳入17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方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肌缺血患者在提高临床总疗效和心电图疗效上均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6)益气活血方药治疗肺心病:共纳入12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方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肺心病患者在提高临床总疗效上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2.数据挖掘结果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治疗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的方剂共计304首,共涉及组成中药153味,中药总使用频次为1450次,其中使用频数≥ 20次的中药有30味,共出现2588次,占总频数的84.82%。通过关联分析得到符合条件的药物关联规则63条,产生规则的3味药组合数量最多,共47条,其次为2味药组合的规则,共16条。所有获得规则中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物为黄芪、丹参、红花,关联规则有53条,此三味药以益气活血为主要功效,在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中的应用广泛,且配伍灵活多变。3.网络药理学结果检索获得黄芪丹参川芎85个活性成分及243个节点;检索到31个冠心病心绞痛靶点,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后最终得到药物-疾病共同相关的6个靶点,拓扑分析后得到6个核心靶点和7个核心成分构建的可视化网络;共同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得到3条通路。其中有11个活性成分与血小板活化通路上的3个靶点直接相关。研究结论:Meta分析结果提示益气活血方药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常见心血管疾病疗效确切,对比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再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进一步挖掘出治疗常见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方剂数据库中的高频用药及其药物配伍规律,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并初步揭示了黄芪丹参川芎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有效成分和潜在靶点,为开发更好的心血管疾病候选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王凯欢[3](2019)在《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及意义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疾病、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是人类过早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0.27%,每100个人中,就有20个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对经济、社会的负担日益增大,并且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是指以补益功效为主要功能特点的中药注射剂,多具有益气固脱、扶正祛邪、养阴生津的作用,主要包括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等。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因其功效确切,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而这方面临床试验数量日益增多,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其疗效明显。但目前尚缺乏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间直接对比的临床试验证明其疗效优劣。作为循证医学的手段,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可同时量化比较治疗同一疾病的不同干预措施,对某一结局指标中涉及的干预措施疗效进行排序,充分利用单个随机对照试验。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治疗心血管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甄别其中的优势品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文献。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应信息,之后进行风险偏倚评价。结局指标关注临床总有效率、心功能及心脏相关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六分钟步行试验、不良反应等结局指标。基于贝叶斯理论,采用Winbugs 1.4.3软件、Stata13.0软件进行分析,相应结果以比值比、均数差及其95%可信区间的形式表示,并通过曲线下面积结果预测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疗效排序。另外,根据曲线下面积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综合网状Meta分析结果,得到最佳干预措施。同时采用Stata 13.0软件绘制网状关系图、漏斗图、网状森林图、贡献图等。研究结果1.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13个研究,9535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六分钟步行试验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侧重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心功能及患者预后方面情况较为显着;参芪扶正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改善患者脑钠肽含量情况最佳。2.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结果共纳入40个研究,2970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率、每分心输出量、六分钟步行试验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降低心率方面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每分心输出量方面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3.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18个研究,10228例患者,涉及七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血气分析结果、血液流变学结果、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内径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尤其体现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呼吸衰竭、优化肺动脉高压方面。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优于其他方案。4.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结果共纳入73个研究,6639例患者,涉及八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胆固醇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均优于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芪扶正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更具优势。另外,黄芪注射剂及参芪扶正注射剂在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方面疗效较好。5.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结果共纳入27个研究,2445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静脉溶栓再通率、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提前、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均优于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黄芪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静脉溶栓再通率、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提前、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黄芪注射剂、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研究结论基于本研究结果,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面有较大优势。网状Meta分析结果提示:①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②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方面较其他方案更具优势;③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方面优于其他方案;④参芪扶正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⑤黄芪注射剂、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同时,本研究针对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进行了分析,纳入研究中涉及的不良反应内容较少,尚不能针对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得出确切结论。总体而言,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各有所长,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任海赢[4](2018)在《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衰患者治疗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将硝酸酯类药物、低分子肝素钠应用于肺心病伴发冠心病心衰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参考不同治疗措施,对此次研究涉及的66例样本数据均进行平均分组,样本来源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的肺心病伴发冠心病、心衰患者,将采取扩张支气管、吸氧、抗感染、清除肺部痰液、强心利尿等对症治疗患者选为参照组,将治疗组基础上加用硝酸酯类药物、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患者选为试验组,比较两组肺心病伴发冠心病、心衰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肺心病伴发冠心病、心衰患者治疗有效率93.93%,不良反应发生率9.09%,对比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5.76%、不良反应发生率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心病伴发冠心病、心衰患者中采取硝酸酯类药物、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效果显着,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显着作用,值得借鉴。
唐碧琼[5](2018)在《肺心病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调查分析。方法收集260例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为A(肺心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组,n=62)、B组(单纯肺心病组,n=198),总结肺心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结果①A组病程长于B组,其既往吸烟史所占比例、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心律失常所占比例、合并低氧血症、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左心功能不全比例高于B组,且其肺功能分级、心功能分级、呼吸功能分级均高于B组(P<0.05);②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程、合并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呼吸功能分级、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左心功能不全为肺心病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程、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呼吸功能分级均与肺心病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病变有关,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强化对症支持,重视日常锻炼及营养摄入,降低心脏负荷,有助于降低肺心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风险。
陈希迅[6](2017)在《高龄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高龄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高龄患者设作实验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将80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的40例高龄患者仅有肺心病设作对照组,余下40例患者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设作观察组,比较两组病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愈率更低;观察组发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力衰竭及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比较严重。
王晓旭[7](2017)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提高临床上对慢阻肺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意识,及时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方法:本实验为一项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顺序入选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呼吸内科和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共102例。按照入选标准分为:单纯慢阻肺组30例,慢阻肺合并冠心病组22例,慢阻肺合并慢性肺心病组24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组26例。分别比较慢阻肺与慢阻肺合并冠心病之间,慢阻肺与慢阻肺合并慢性肺心病之间,慢阻肺合并慢性肺心病与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之间的常见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功能不全),B型钠尿肽(BNP)检测值,超敏肌钙蛋白I(hs-TnI)检测值,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等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动脉血氧分压值与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危险因素方面:COPD与COPD+冠心病之间,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危险因素方面,COPD+冠心病组发生率高于慢阻肺组(P<0.05);COPD与COPD+肺心病之间,在心功能不全史方面,COPD+肺心病组发生率高于COPD组(P<0.05);肺心病与肺心病+冠心病之间,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功能不全病史方面,肺心病+冠心病组发生率高于肺心病组(P<0.05)。2.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比较:慢性肺心病组明显高于COPD组(P<0.01);肺心病+冠心病组高于慢性肺心病组(P<0.05)。3.血浆hs-TnI水平比较:慢性肺心病组明显高于COPD组(P<0.01)。4.动脉血气分析:COPD+肺心病组PaO2低于COPD组(P<0.01),PaCO2高于COPD组(P<0.05)。5.心电图检查:COPD与COPD+冠心病之间,COPD+冠心病组心电图出现ST-T改变发生率方面高于COPD组(P<0.05);COPD与COPD+肺心病之间,COPD+肺心病组心电图出现肢体导联低电压、电轴顺钟向转位、右心室肥大、房性早搏发生率方面高于COPD组(P<0.05);肺心病与肺心病+冠心病之间,肺心病+冠心病组心电图出现左束支阻滞、房室阻滞、持续ST-T改变、持续性房颤发生率方面高于肺心病(P<0.05)。6.慢性肺心病组PaO2与BNP呈负相关(r=-0.429,P=0.037<0.05),与hs-TnI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当慢阻肺或者发展为肺心病的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更易发生冠心病;2.肺心病患者BNP值高于慢阻肺患者,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BNP值高于肺心病患者,BNP检测值在肺心病患者及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鉴别中具有积极意义;3.当慢阻肺患者或者由慢阻肺进展至肺心病的患者临床症状加重时,应依据患者危险因素、BNP水平、hs-TnI水平、心电图等情况警惕冠心病的发生,进一步合理安排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熊晶辉[8](2016)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130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法,并观察疾病治疗的有效率。方法选取肺心病患者共260例,根据其疾病类型将其分为A组以及B组,每组130例。A组患者均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而B组患者均为单纯肺心病,对比2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疾病治疗效果。结果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肺心病患者,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出现双心室增大以及主动脉钙化的概率较高,单纯肺心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肺心病相比,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症状较为严重,容易使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并且该病的治愈率相对较低,因此应该多对该疾病的诊疗进行重视和研究。
尚广军[9](2016)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52例临床特点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南召县中医院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52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2例单纯肺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分析疾病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吸烟率、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右心衰竭、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及阵发性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房室传导阻滞、陈旧性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及ST-T改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单纯性左心室增大、两心室增大及主动脉钙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影像学特点,在临床上应综合分析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王艳英,王荣军[10](2015)在《探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136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疾病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月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患者的疾病史、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心肌酶谱等实施临床分析。结果针对肺心病患者,当其表现出典型心绞痛症状、出现心肌梗死症状以及多次出现左心衰竭等系列症状后,需要考虑患者患有冠心病疾病。所有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疾病表现为明显好转的患者74例(54.41%);表现为好转的患者60例(44.12%),表现为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的患者2例(1.47%)。对所有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属于急性或者陈旧心梗的患者9例,属于肺性P波的患者7例,属于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9例。结论针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在进行诊断过程中较为复杂,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疾病史最终有效明确诊断。
二、肺心病合并冠心病25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心病合并冠心病2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肺心病并发冠心病60例临床分析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 |
2.2 两组患者发病不适症状发生情况比较 |
2.3 两组患者高血压高血脂发生情况比较 |
2.4 研究组治疗情况 |
3 讨论 |
(2)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益气活血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系统评价及其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数据挖掘及其应用现况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益气活血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近况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基于meta分析的益气活血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评价研究 |
研究一 益气活血方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系统评价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益气活血方药治疗PCI术后的评价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三 益气活血法治疗心律失常的评价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四 益气活血方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评价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五 益气活血法治疗心肌缺血的评价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六 益气活血法治疗肺心病的评价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组方配伍规律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芪丹参川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探讨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结语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
1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品种概述 |
2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概述 |
综述二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现状研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网状Meta分析 |
一、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二、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三、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五、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衰患者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肺心病伴发冠心病、心衰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
2.2 两组肺心病伴发冠心病、心衰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
3 讨论 |
(6)高龄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前言 |
(二)材料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肺心病合并冠心病13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情况 |
1.3 治疗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9)肺心病合并冠心病52例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 |
2.3 两组患者心电图结果比较 |
2.4 两组患者的胸部X线检查结果比较 |
3 讨论 |
(10)探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13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肺心病合并冠心病25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肺心病并发冠心病60例临床分析运用[J]. 丁靖. 中国医药科学, 2020(01)
- [2]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益气活血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评价研究[D]. 张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3]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D]. 王凯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4]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衰患者治疗体会[J]. 任海赢. 中外医学研究, 2018(26)
- [5]肺心病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 唐碧琼. 国际呼吸杂志, 2018(03)
- [6]高龄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研究[J]. 陈希迅. 中国医药导刊, 2017(07)
-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D]. 王晓旭. 大连医科大学, 2017(07)
- [8]肺心病合并冠心病130例临床分析[J]. 熊晶辉. 当代医学, 2016(32)
- [9]肺心病合并冠心病52例临床特点分析[J]. 尚广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27)
- [10]探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136例临床分析[J]. 王艳英,王荣军.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