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经济统计

泰国经济统计

一、泰国的经济统计资料(论文文献综述)

王琳,张灿影,於维樱,朱立禄,何家雄[1](2021)在《东盟各国的海洋油气开发与利用态势分析》文中提出东盟10国(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凭借丰富的油气资源和重要的地缘位置,在国际能源市场和能源地缘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对东盟各国的海洋油气能源开发现状以及战略发展计划、项目和国际合作情况进行梳理,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和文莱的海洋油气储量比其他东盟国家更有优势,开发利用程度也更高;除国家投资外,这些国家还在积极吸引国际投资以弥补勘探开发和油气利用技术在资金层面的限制。但由于日益增长的石油和天然气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东盟各国的产量,促使印度尼西亚、泰国等油气资源丰富的东盟国家逐渐转为石油和天然气净进口国。应用数字技术加快探索开发深水油气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措施正在成为东盟各国发展可持续能源路线的出口,也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在能源方面的合作提供了机遇。

蒋华杰[2](2021)在《从“悬搁”到“重启”——中国东南亚安全战略视角下的中马关系演变(1978—198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马两国于1974年建交,但双边关系在此后十多年里却陷于"悬搁"状态。尽管最高领导人数次实现互访,中马经贸关系提升却相对有限,政治上的敌意与猜疑也难以消弭。从中国的东南亚安全战略视角审视,这一时期整个东南亚地区冷战的结构性制约从根本上导致中马关系陷入长期"悬搁"状态,共产党和华人问题是这一结构性因素的外在表征。越南侵柬后,中国的东南亚安全战略核心是以柬埔寨为战略支点抵挡苏联南下,为此,中国全力促使柬埔寨三方形成以民柬为核心的体系化、制度化和长期化的抗越反苏联盟。这一政策导致中国遵循缓步解决的方针处理东南亚共产党遗留问题,进而客观上强化中马两国间的马共和华人障碍。此外,由于中马在柬埔寨问题上一度存有立场分歧,中国始终缺乏优先改善两国关系的意愿。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亚洲冷战格局松动,前述结构性制约消失,中马关系才得以重启。

谢木兰,邹春萌[3](2021)在《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中日在泰国工业园区发展比较》文中研究说明日本是亚洲最早建立海外工业园区的国家之一,已在泰国建立了一批规模较大、运营良好、影响力突出的海外工业园区,深度扎根于泰国当地社会,实现了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化。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海外园区数量不断增加,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取得显着成效。然而,中国园区在"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软硬件服务方面精细化程度不够、产业创新发展环境相对欠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足和制度化水平偏低等,均制约着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长足发展。本文基于中日两国在泰国建立工业园区的现状,就园区的服务、产业发展及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三个维度,比较中日在泰工业园区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发展差异,分析与总结日本海外工业园区发展经验,以促进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转型升级,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平台作用。

余海秋[4](2021)在《中泰榴莲贸易与泰国榴莲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文中认为近年来,中泰榴莲贸易在互联网跨境电商创新、交通物流网改造升级以及蔬果通关便利化等"互联互通"助推下,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使得榴莲成为泰国仅次于大米与天然橡胶的重要出口农产品。中泰榴莲贸易深刻改变了泰国传统以国内市场为主的榴莲生产与销售模式,不仅搭上了中国经济"顺风车",有效增加了出口与产业附加值,而且为榴莲产地的扶贫与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新技术、新基建与RCEP的签订落实,中泰榴莲产业链还将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并成为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互联互通"的重要样板。

陈攻[5](2021)在《泰国的潮州会馆与中华总商会的关系探析(1938—1945)》文中指出泰国华人于1910年组建泰国中华总商会,成为泰国华人的最高团体组织。由于潮州帮华人实力的强大,一直在商会内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因而迟迟未设立潮州会馆组织。直至1938年,潮州籍华人才组建潮州会馆,并成为中华总商会以外的另一个重要华人社团。在潮州籍华人组建潮州会馆的过程中,潮州会馆与中华总商会在人事、活动和职能方面产生了互动关系,并在华侨领袖以及中泰政府的协调下,通过执事关联、制度合作和协调分工,形成良性互动循环和联动机制,更好地维护泰国潮州华人的生存与发展。

周强,蒋光明[6](2021)在《经济危机与周期性政治重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经济危机在不同政体类型国家的差异性影响,作者基于形式模型提出了一个整合性分析框架,用于解释不同政体类型在经济危机冲击下的政治转型规律。通过模型推导经济危机对政体变迁存在条件式影响,可发现资本主导型和政治主导型国家在面临冲击时政治重组的逻辑有所不同,但均出现与现行政体相反的政治转型方向,呈现钟摆式变动的特征。在资本主导型政体下,经济危机促使经济精英加大对民众的利益剥夺,从而推动民众与政治精英建立联盟,使政治—民众转向成为可能;在政治主导型政体下,经济危机促使政治精英加大对经济精英的剥夺,利益受损的经济精英转而与民众结成联盟,这种政治重组将为资本—民众转型提供动力。实证部分采用面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初始政体类型会显着调节经济危机对政体造成的影响。作者选取泰国、白俄罗斯、印度和美国四个国家作为极端案例,揭示了政治、经济精英和民众在危机时的微观互动机制,并对未来新的世界政治秩序做出预判。

张墨竹[7](2021)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研究 ——基于SVM支持向量机模型》文中研究指明国际化经营是世界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资银行转型发展的必要环节。对于银行国际化发展来说,无论是海外业务改革、国际并购或重组,都需要通过海外布局作为载体得以实施,而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加强区域布局是国际化最直接的表现方式,也是成就一流跨国银行的基本路径。发达国家老牌跨国银行在过去几十年间,通过海外布局大幅推动了自身的国际化进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使得发达国家老牌跨国银行国际化发展进入瓶颈期,前期的业务优势、区位优势不复存在,甚至部分老牌跨国银行选择退出次要区域市场以保存竞争实力。这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无疑是一个抢占国际市场的机遇窗口。世界银行业的彼消此涨,使中资银行不得不思考,在经历了国际化初期的快速发展后,今天要如何进一步深化海外市场布局、强化业务管理,实现由“走出去”到“沉下去”、由“做大”到“做强”的转变?中资银行正处于谋求战略发展和国际化转型的关键阶段。然而,当前世界经济低迷,疫情影响持续,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中国坚挺的经济金融市场,以及“一带一路”倡议、RECP自由贸易区等国际经济合作平台的逆势表现,仍为中资银行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特别是我国主张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发展,更是为中资银行国际化开辟了崭新路径。于是,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课题研究也变得愈发关注和重视。梳理众多关于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课题研究,我们发现,宏观研究多于微观研究、务虚探索多于务实研判,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一是银行国际化问题的主流研究重点仍集中在如何提高银行国际化竞争力、银行国际化发展影响因子分析等课题上,而忽视了非常重要的区位选择布局及环境背景研究;二是对于中资银行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资金融通的中坚力量,关注两者之间勾稽推动关系的研究成果却比较少;三是少有研究者会从“一带一路”沿线整体角度切入,对区位选择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探索建立系统数据模型,提供可量化的对策建议。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认为,对于中资银行来说,充分利用好“一带一路”倡议平台,抢占银行国际化发展机遇,区位选择布局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的研究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这不仅是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整体情况的广泛整理,是对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路径的深入挖掘,更是对两者间关联匹配度的创新研究。本文通过构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中资银行国际化合作评估体系(以下简称“中资银行国际化合作评估体系”),选取“一带一路”倡议沿线69个国家2015年至2019年政治、经济、金融、贸易、营商数据作为样本,借助SVM支持向量机模型(以下简称“SVM模型”)进行分类评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否适合中资银行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同时,结合银行国际化动因涉及的指标与实证结果进行差异化对标对比,对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在面对选择“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目标国家进行国际化布局时,中资银行可以借助研究结果,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做具有针对性的差异化选择,降低区位选择布局成本。同时,研究结论也能为不同性质、或处于不同国际化发展阶段的中资银行,提供可量化的区位选择建议,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整体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1章,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主要创新点与不足。第2章,梳理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理论研究脉络,说明相关理论基本概念,形成文献综述,并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理论运作机理,引入国内外大型银行国际化优秀案例,提炼可供借鉴的国际化区位选择经验。第3章,对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进行区位选择的具体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梳理中资银行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现状,判断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优势和劣势。第4章,介绍中资银行国际化合作评估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方法,数据库的建立和指标选取等,并进一步阐释SVM模型原理和指标内涵。第5章,运用SV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基于SVM模型实验结果,回归银行国际化动因理论,结合差异化指标给出有针对性的判断建议。第6章,“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的主要结论和下一步建议。通过理论演绎和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为:首先,“一带一路”倡议与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脉络吻合,两者发展相互助推;SVM模型实验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结果显示实验样本集中有47个国家适合中资银行开办分支机构或进一步发展国际化业务。其次,从实证结果分析来看,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中欧、东欧三个区域最适合中资银行开拓发展。第三,结合实证分析结论,中资银行可以综合考虑税收法律、文化维度、环境绩效等附加因素,进一步优化区位选择结果。最后,SVM模型可实现进一步延展,待“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数据进一步完善,发展更为成熟时,可在现有模型基础上直接增加指标参数,实现模型结果的实时测度,及时帮助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实现国际化区位最优选择。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区位优势,中资银行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安排:(1)统筹规划国际化区位选择布局战略;(2)做好自身区位选择布局阶段化安排,实现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网格化辐射;(3)强化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化合作意识,加强公司治理,提升服务管理效率;(4)进一步践行可持续发展责任,以服务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经济健康发展。

韩献栋,王二峰,赵少阳[8](2021)在《同盟结构、威胁认知与中美战略竞争下美国亚太盟友的双向对冲》文中指出随着中美战略竞争在亚太地区的不断发酵,美国亚太盟友在中美之间的战略选择已成为国际关系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面对美国构建新一轮对华遏制包围圈的战略动向,美国的亚太盟友表现出不同的战略选择。日本与澳大利亚选择积极对接美国的"印太"战略;韩国则左右为难,矛盾心态突出;而菲律宾和泰国则对美国的一系列战略构想持审慎态度。针对美国的亚太盟友在中美战略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华战略形态的显着差异,文章认为,这主要是受"同盟结构"和"威胁认知"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具体而言,与美国"同盟结构的紧密程度"以及对华"威胁认知的强弱程度",决定了美国的亚太盟友在中美战略竞争的结构中存在四种双向对冲逻辑,即"追美制华""左右为难""左右摇摆"以及"左右逢源"。通过对日本、韩国、菲律宾和泰国的具体分析,文章进一步验证了上述观点。

毕世鸿[9](2021)在《双重冲击下的中国与东盟国家供应链重组》文中认为在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冲击下,多数东盟国家经济低迷,中国和东盟国家与美国之间的部分供应链出现了重组迹象。越南等东盟国家因其积累了一定基础和规模的产业,成为部分替代中国供应链的国家。但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供应链重组,主要还是由于中国经济转型、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只是起到了助推的作用。贸易摩擦和疫情在短期内有可能促使在华企业向东盟国家转移供应链。从中长期来看,受制于东盟国家市场规模较小、经济结构脆弱、缺乏统一市场机制以及美国的反制等因素,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供应链重组只限于部分领域、部分国家。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供应链重组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陈衍泰,厉婧,程聪,戎珂[10](2021)在《海外创新生态系统的组织合法性动态获取研究——以“一带一路”海外园区领军企业为例》文中提出本研究聚焦"从新兴经济体到新兴经济体(EM-EM)"情境下海外创新生态系统的组织合法性动态获取问题。通过对中国国家级海外园区——泰中罗勇工业园的领军型企业进行纵向单案例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动态能力理论构建了一个"EM-EM"过程中海外创新生态系统领军企业组织合法性聚焦、企业能力转化以及合法性阈值跨越三者之间的整合性框架。研究发现,"EM-EM"情境下海外创新生态系统的多合法性阈值随着合法性聚焦点在内部、伙伴间和外部之间不断切换而产生影响;为跨越多个合法性阈值,实现领军企业在东道国合法性水平的显着提升,其国际动态能力由国际利用能力向国际探索能力跃进,并在不断的交互影响中呈现出"低阶—中阶—高阶"的能力演化路径。本研究解析了多合法性阈值的动态跨越过程机制,拓展了有关创新生态系统、组织合法性以及动态能力的相关研究,同时也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外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二、泰国的经济统计资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泰国的经济统计资料(论文提纲范文)

(1)东盟各国的海洋油气开发与利用态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东盟各国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印度尼西亚
    2)泰国
    3)新加坡
    4)菲律宾
    5)马来西亚
    6)文莱
    7)越南
    8)老挝
    9)缅甸
    10)柬埔寨
2 东盟各国海洋油气资源的发展策略和相关项目
    2.1 印度尼西亚
    2.2 泰国
    2.3 新加坡
    2.4 菲律宾
    2.5 马来西亚
    2.6 文莱
    2.7 越南
    2.8 老挝
    2.9 缅甸
    2.10 柬埔寨
3 东盟各国在海洋油气利用方面的国际合作情况
4 结论与建议
作者贡献说明

(2)从“悬搁”到“重启”——中国东南亚安全战略视角下的中马关系演变(1978—1989)(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中马高层互访及其限度(1978—1979)
二、 “悬搁”:中马经贸有限推进与政治疑虑的续存(1980—1984)
三、 “悬搁”的背后:“马共障碍”与中国处理东南亚共产党遗留问题的方针
四、 战略支点上的错位:中马在柬埔寨问题上的分营对垒
五、 东南亚冷战终结与中马关系“重启”(1984—1989)
结 论

(3)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中日在泰国工业园区发展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中日在泰工业园区的投资开发现状比较
    (一)中日在泰工业园区的投资开发历程
    (二)中日在泰工业园区的投资开发模式
三中日在泰工业园区的硬件服务与软件服务之比较
    (一)硬件服务
    (二)软件服务
四中日在泰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和创新发展模式比较
    (一)产业定位
    (二)创新发展模式
五中日在泰工业园区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比较
六促进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升级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提升境外经贸合作区服务能力与水平,注重服务的精细化与高标准
    (二)找准境外经贸合作区产业定位,注重产业创新环境打造
    (三)培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化管理

(4)中泰榴莲贸易与泰国榴莲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泰国榴莲贸易的发展
    (一)泰国榴莲的传统种植与销售模式
    (二)从本土销售到跨国贸易的网络拓展
二中泰榴莲贸易网络的拓展与革新
    (一)互联网推动榴莲贸易形式革新和规模增长
    (二)物流网络推动泰国榴莲运输销售网络革新
    (三)中泰互联互通战略消除泰国榴莲出口壁垒
三中泰榴莲跨境销售网络的发展红利
    (一)榴莲跨境销售构筑榴莲国际产业链
    (二)榴莲产业提升泰国农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三)榴莲主产区得以分享经济发展红利
    (四)榴莲产业发展助力泰国成为区域榴莲产业中心
四泰国跨境榴莲贸易网络的发展前景
    (一)新技术的运用提升农业品质
    (二)基础设施完善进一步提升贸易水平
    (三)RCEP为中泰农产品贸易创造更有利条件
结语

(5)泰国的潮州会馆与中华总商会的关系探析(1938—1945)(论文提纲范文)

一、泰国中华总商会中潮州人的地位和作用
    (一)大批潮州籍华人的涌入
    (二)潮州籍华商的壮大和华人社区的出现
二、潮州会馆和中华总商会的密切联系
    (一)泰国中华总商会加速潮州会馆的筹备过程
    (二)潮州会馆参考中华总商会形成组织架构
三、潮州会馆与中华总商会的执事关联现象
    (一)执事关联现象的成因
    (二)执事关联现象的特点
    (三)执事关联影响下的华人社团职能分工
四、潮州会馆与中华总商会的联动机制
    (一)商会和会馆合作成立“抗联”
    (二)商会和会馆共同号召“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三)商会和会馆共同保障华人权益
五、结语

(6)经济危机与周期性政治重组(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
三 经济冲击之下的政治秩序转型
四 实证检验
    (一)趋势描绘
    (二)统计分析
        1.统计模型
        2.变量测量与数据来源
        (1)因变量:
        (2)自变量:
        (3)调节变量:
        (4)控制变量:
        3.回归结果
    (三)案例分析
        1.泰国
        2.白俄罗斯
        3.印度
        4.美国
五 结论

(7)“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研究 ——基于SVM支持向量机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背景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1.3.1 主要创新
        1.3.2 不足之处
第2章 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文献综述及经验借鉴
    2.1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2.1.1 银行国际化概念及内涵
        2.1.2 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问题国内外文献综述
        2.1.3 “一带一路”下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文献综述
    2.2 外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经验借鉴
        2.2.1 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借鉴
        2.2.2 美国花旗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借鉴
    2.3 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经验借鉴
        2.3.1 中国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借鉴
        2.3.2 中国工商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借鉴
第3章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及合作现状
    3.1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影响因素识别
        3.1.1 宏观政治因素
        3.1.2 贸易发展因素
        3.1.3 投资发展因素
        3.1.4 绿色金融因素
    3.2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环境与现状
        3.2.1 “一带一路”下的金融环境情况
        3.2.2 中资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情况
    3.3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3.3.1 国际化发展的优势
        3.3.2 国际化发展的劣势
第4章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合作评估体系构建
    4.1 合作评估体系构建方法
        4.1.1 合作评估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4.1.2 数据指标总库选取的基本原则
        4.1.3 最高关联度指标主成分分析
    4.2 合作评估体系的指标内涵
        4.2.1 政府管理指标
        4.2.2 经济投资指标
        4.2.3 金融发展指标
        4.2.4 贸易水平指标
        4.2.5 营商开放指标
    4.3 合作评估体系SVM模型选择
        4.3.1 线性SVM模型
        4.3.2 非线性可分SVM模型
        4.3.3 支持向量机SVM模型优势
第5章 评估体系SVM模型实证结果及差异化结论分析
    5.1 合作评估体系呈现的SVM模型实验结果
        5.1.1 综合角度SVM模型实验结果
        5.1.2 引入时序角度的实验结果
        5.1.3 引入地理角度的实验结果
    5.2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结论分析
        5.2.1 沿线各国比较优势情况汇总
        5.2.2 比较优势理论的差异化结论分析
    5.3 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结论分析
        5.3.1 沿线各国文化维度情况汇总
        5.3.2 文化维度的差异化结论分析
    5.4 基于可持续发展角度的结论分析
        5.4.1 社会责任视角的差异化结论分析
        5.4.2 绿色金融视角的差异化结论分析
第6章 结论及相关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8)同盟结构、威胁认知与中美战略竞争下美国亚太盟友的双向对冲(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既有研究与不足
    (一)宏观层面的体系结构视角
    (二)中观层面的国内政治因素视角
    (三)微观层面的心理认知因素视角
    (四)融合—折中的综合因素视角
三、同盟结构、威胁认知与美国亚太盟友的战略选择
    (一)现有的战略行为分类
    (二)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美国亚太盟友的对冲形态
        1.“追美制华型”
        2.“左右为难型”
        3.“左右摇摆型”
        4.“左右逢源型”
    (三)同盟结构、威胁认知与美国亚太盟友的双向对冲
四、案例分析
    (一)强同盟关系、高威胁认知与日本的“追美制华”
    (二)强同盟关系、低威胁认知与韩国的“左右为难”
    (三)弱同盟关系、由高到低的威胁认知与菲律宾的“左右摇摆”
        1.弱同盟关系、高威胁认知与菲律宾的“亲美反华”(2010~2016)
        2.弱同盟关系、低威胁认知与菲律宾的“亲中疏美”(2016年至今)
        (1)疏离美国,与美国保持距离,减少对其的过度依赖。
        (2)亲近中国,改善中菲关系,包容接纳中国。
    (四)弱同盟关系、低威胁认知与泰国的“左右逢源”
        1.泰美同盟逐渐弱化,呈“松散”状态
        2.中泰利益契合度大,对华威胁认知弱
        3.中美战略竞争下的“左右逢源”
五、结 论

(9)双重冲击下的中国与东盟国家供应链重组(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一、中国对东盟国家的供应链转移
二、中国、东盟国家和美国三者间的贸易转移
三、中国—东盟国家供应链重组的动因与制约因素
结 论

(10)海外创新生态系统的组织合法性动态获取研究——以“一带一路”海外园区领军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
    (一)创新生态系统国际化
    (二)海外创新生态系统的组织合法性
        1. 海外创新生态系统的合法性阈值
        2. 动态能力视角下的合法性阈值跨越
    (三)文献总结与理论缺口
三、研究方法
    (一)方法选择
    (二)案例选择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四、案例发现
    (一)领军企业的合法性阈值异质机制
    (二)动态能力视角下的合法性阈值跨越
        1. 探索期的合法性阈值跨越
        2. 成长期的合法性阈值跨越
        3. 深耕期的合法性阈值跨越
五、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二)理论贡献
    (三)实践启示
    (四)局限与展望

四、泰国的经济统计资料(论文参考文献)

  • [1]东盟各国的海洋油气开发与利用态势分析[J]. 王琳,张灿影,於维樱,朱立禄,何家雄.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1(06)
  • [2]从“悬搁”到“重启”——中国东南亚安全战略视角下的中马关系演变(1978—1989)[J]. 蒋华杰. 国际政治研究, 2021(05)
  • [3]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中日在泰国工业园区发展比较[J]. 谢木兰,邹春萌. 云大地区研究, 2021(01)
  • [4]中泰榴莲贸易与泰国榴莲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J]. 余海秋. 云大地区研究, 2021(01)
  • [5]泰国的潮州会馆与中华总商会的关系探析(1938—1945)[J]. 陈攻. 八桂侨刊, 2021(03)
  • [6]经济危机与周期性政治重组[J]. 周强,蒋光明.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1(09)
  • [7]“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研究 ——基于SVM支持向量机模型[D]. 张墨竹. 吉林大学, 2021(01)
  • [8]同盟结构、威胁认知与中美战略竞争下美国亚太盟友的双向对冲[J]. 韩献栋,王二峰,赵少阳. 当代亚太, 2021(04)
  • [9]双重冲击下的中国与东盟国家供应链重组[J]. 毕世鸿.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21(04)
  • [10]海外创新生态系统的组织合法性动态获取研究——以“一带一路”海外园区领军企业为例[J]. 陈衍泰,厉婧,程聪,戎珂. 管理世界, 2021(08)

标签:;  ;  ;  ;  ;  

泰国经济统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