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知母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一、知母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论文文献综述)

季瑞雪[1](2021)在《知母多糖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知母是一种组成成分丰富、药理功效优良、开发潜力巨大的百合科植物,随着愈加强烈的保健预防需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知母作为辅料添加到食品中。知母多糖作为知母中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现有文献中关于其抗炎、抗氧化和降血糖等方面的功效已被证明,但是未见关于其免疫调节能力和抗癌活性方面的明确报道。同时,知母多糖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免疫作用与抗癌作用之间的关系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对知母多糖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开展较为深入探究,主要结果如下:1.知母多糖热水浸提工艺优化:将热水浸提法得到的知母多糖命名为RAP1,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此方法提取知母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90°C、提取时间2.0 h,此时RAP1平均得率达12.81%。2.RAP1纯化与结构分析:RAP1经DEAE Sepharose Fast Flow柱分离纯化后,得到F1和F2组分,得率分别为50.01%和19.62%。检测确定RAP1、F1和F2三种样品的中性糖含量分别为60.54%、89.72%和51.43%,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4.50%、1.94%和7.60%,硫酸根含量分别为8.13%、3.42%和5.92%,糖醛酸含量分别为15.61%、1.03%和30.20%。三种样品的重均分子质量分布范围为130.00×103~576.51×103g/mol,旋转半径分布范围为87.59~382.62 nm,旋转比体积分布范围为0.32~54.31 cm3/g。三种样品的单糖组成比例分别为鼠李糖(0~6.12%)、阿拉伯糖(7.10%~21.20%)、木糖(0.20%~4.83%)、甘露糖(39.90%~79.01%)、葡萄糖(6.01%~11.12%)和半乳糖(2.64%~22.01%)。F2多糖样品主链由(1→4)甘露糖残基和(1→3)半乳糖残基构成。3.知母多糖免疫活性评价:采用Griess法和RT-PCR法分析免疫活性,各处理组中NO、iNOS、COX-2、IL-1β和TNF-α的含量均得到提高,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确定三种知母多糖都能通过调控RAW 264.7细胞中i NOS基因表达从而促进NO分泌,并调控细胞免疫因子的基因表达共同发挥免疫活性作用。4.知母多糖抑制胃癌细胞活性及机制:采用MTT法、Hoechst/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抗癌活性,确定RAP1、F1和F2组分多糖对三种胃癌细胞均具有杀伤能力,F2能够通过介导MAPK/STAT3信号通路,增强促凋亡蛋白表达强度,显着上调p-p38和p-JNK蛋白表达水平(P<0.05),同时显着降低ERK和STAT3磷酸化水平(P<0.05),进而诱导人胃癌AGS细胞凋亡。以上结果确定了热水浸提法提取知母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鉴定了知母多糖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结构,明确了知母多糖RAP1、F1和F2(F2组分活性最强)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和抗胃癌细胞活性,阐明了F2抗胃癌AGS细胞作用机制,为知母多糖相关功能性食品和免疫/抗胃癌保健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金文[2](2021)在《郭立中教授从温阳辨治尿路感染的临床经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以郭立中教授从温阳论治尿路感染的病案为研究对象,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结合其个人经验,探讨郭立中教授从温阳论治尿路感染的辨证思路及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郭立中教授2012年7月到2021年2月门诊诊治的尿路感染病案,运用Medcase V3.2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系统,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构建郭立中教授从温阳辨治尿路感染的数据库。运用spss25.0数据分析软件和Microsoft Excel 16数据处理系统,对病案的临床症状、舌象、脉象、病机和用药等进行频数频率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50例患者162诊次的病案。50例患者中,男性8人,女性42人。年龄最大76岁,最小12岁,40岁以上患者占比最高,达78%。症状分布方面,全部病案中,症状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是尿频(66.67%)、寐差(35.19%)、疲乏(33.95%)、腰酸(32.27%);温通利湿法病案中,症状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是尿频(57.35%)、怕冷(5.29%)、尿痛(30.88%)、寐差(29.41%)、疲乏(25.00%);温中化湿法病案中,症状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是尿频(66.67%)、疲乏(60.00%)、腰酸(53.33%)、胃胀(46.67%)、纳差(36.67%);潜阳封髓法病案中,症状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是尿频(76.56%)、尿急(48.44%)、寐差(45.31%)、尿灼热(45.31%)、腰酸(32.81%)。舌象分布方面,全部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舌象依次是苔薄白(44.44%)、舌红(22.22%)、舌暗红(17.90%)、舌淡红(16.67%)、苔白腻(16.67%);温通利湿法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舌象依次是苔薄白(44.12%)、苔白腻(23.53%)、舌红(19.12%)、舌淡红(19.12%)、舌暗红(16.18%);温中化湿法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舌象依次是苔薄(40.00%)、舌暗(23.33%)、舌暗红(16.67%)、舌红(16.67%)、舌淡(13.33%);潜阳封髓法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舌象依次是苔薄白(46.88%)、舌红(28.12%)、舌暗红(20.31%)、舌淡红(17.19%)、苔黄腻(14.06%)。脉象分布方面,全部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脉象依次是虚脉(42.59%)、紧脉(36.42%)、细脉(36.42%)、沉脉(27.78%);温通利湿法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脉象依次是紧脉(66.18%)、虚脉(30.88%)、沉脉(29.41%);温中化湿法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脉象依次是虚脉(53.33%)、紧脉(40.00%)、细脉(30.00%);潜阳封髓法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脉象依次是细脉(51.56%)、虚脉(50.00%)、沉脉(26.56%)。病机分布方面,全部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病机依次是水失气化(19.75%)、脾肾阳虚(18.52%)、阳虚阴浮(16.05%)、心肾不交(14.20%)、寒湿凝滞(13.58%)、真阳下虚(13.58%);温通利湿法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病机依次是水失气化(44.12%)、邪伏太阳(19.12%)、肾阳下虚(14.71%);温中化湿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病机依次是脾肾阳虚(96.67%)、寒湿中阻(53.33%)、寒湿凝滞(43.33%);潜阳封髓法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病机依次是阳虚阴浮(40.62%)、心肾不交(35.94%)、真阳下虚(34.38%)。用药分布方面,全部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依次是砂仁(82.10%)、炙甘草(69.14%)、生姜(67.90%)、制附片(62.96%)、朱茯神(59.88%)、桂枝(58.02%)、肉桂(53.70%)。温通利湿法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依次是桂枝(95.59%)、生姜(80.88%)、朱茯神(70.59%)、砂仁(61.76%)、生白术(51.47%)、苍术(48.53%);温中化湿法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依次是砂仁(100.00%)、生白术(100.00%)、制附片(100.00%)、桂枝(96.67%)、法半夏(96.67%)、白豆蔻(96.67%)、丁香(93.33%)、炙甘草(90.00%)、生晒参(83.33%);潜阳封髓法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依次是黄柏(100.00%)、肉桂(100.00%)、砂仁(96.88%)、知母(90.62%)、淫羊藿(89.06%)、炙甘草(82.81%)。结论:通过本组病案研究结合人工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郭立中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尿路感染的患者以中老年女性居多。2适用于温阳法的尿路感染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寐差、疲乏、腰酸、尿急,舌淡红或暗,苔薄白或白腻,脉虚细紧。3温阳法适用的病机主要有寒湿内盛,水失气化;脾肾阳虚,寒湿中阻;阳虚阴浮。4郭立中教授从温阳辨治尿路感染以温通利湿、温中化湿、潜阳封髓三法为主。温通利湿法适用于寒湿偏于上焦,兼有表实者,选方以桂枝法加减;温中化湿法适用于寒湿偏于中焦者,选方以丁蔻理中汤加减;潜阳封髓法适用于真阳下虚,阴火外浮者,选方以潜阳封髓丹合滋肾通关丸加减。

陶明爽[3](2021)在《河北省曲阳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曲阳县位于华北平原西部,太行山东麓,煤炭业和石雕业比较发达,山体石矿开采严重,导致县域内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药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适时开展曲阳县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工作愈加重要,本研究依托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植物的鉴定,标本的制作,文献资料的查阅,数据的整理分析,对河北省曲阳县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评价,掌握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的种类、药用部位、功效、蕴藏量及保护急缓程度;栽培药用植物的种类、种植面积及产量,针对曲阳县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期为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的建设提供数据参考,为曲阳县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保护、种植及中药材产业扶贫提供数据支撑。本论文研究结果如下:1曲阳县共调查植物332种,其中野生药用植物281种,隶属于69科189属。菊科植物种类最多,有45种,其次是豆科,有24种,景天科、蒺藜科、鸢尾科等24个科只调查到1种药用植物;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按植物生活型可分为草本植物、灌木植物、乔木植物和藤本植物四种,其中草本植物最多占野生药用植物总数的79.00%,其他依次为11.74%、6.41%和2.85%。由此可见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种类丰富,草本植物所占比例最大,优势科为菊科和豆科,可优先考虑进行药用植物资源开发。2曲阳县281种野生药用植物共有393种药材,包括全草类、根及根茎类、果实和种子类、花类、叶类、茎木类、皮类和其他类8类,其中全草类的药材最多,有163种,占总数的41.48%。有100种药材被2020版《中国药典》收录。为了能较准确计算药材的蕴藏量,本论文结合文献探讨了蕴藏量的计算公式,明确了蕴藏量计算公式中的f值。根据公式得出《中国药典》收录100种药材中蕴藏量在千吨以上的药材有5种,其中酸枣仁的蕴藏量最多,达到了 5387.39t,其次是益母草、茵陈、蒺藜和芦根;蕴藏量最小的是北刘寄奴,仅有0.03t。根据名录现状系数、蕴藏系数、濒危系数、遗传系数、利用系数、保护系数和繁殖系数7项指标对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进行保护急缓程度分析,得到曲阳县急需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有15种,包括阴行草、石胡荽、冀韭等;需要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有41种,包括火绒草、旋蒴苣苔、野亚麻、蓝刺头等;一般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有225种,包括白茅、芦苇、岩败酱、知母等。3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按功效分类法可分为清热类、利水渗湿类、活血化瘀类、止血类、化痰止咳平喘类等18类,其中清热类和利水渗湿类的种数最多分别有126种和121种,共占总数的49.20%;温里类的种数最少,占总数的0.20%。按中药药性分类法将曲阳县调查的药材分为寒性药、平性药和热性药,分别占总数的48.60%、31.55%和19.85%。按植物的光生态类型将曲阳县调查的野生药用植物分为喜阳植物、喜阴植物和中性植物,分别占总数的76.51%、13.52%和9.97%。按植物的水分生态类型将曲阳县调查的野生药用植物分为旱生植物203种,水生、湿生生植物共40种,中生植物38种。中药药性和功效是气候、土壤、生物、地形等各环境生态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探索中药药性和功效与其基原植物的生态类型是否具有相关性,对来源于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中药的药性和功效与其基原植物的生态类型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中药寒热药性与基原植物光生态类型呈极显着相关,清热功效与基原植物的光生态类型呈极显着相关,利水功效与基原植物的水生态类型呈显着相关。4曲阳县栽培药用植物有苦参、半夏、桔梗、连翘、知母、川芎等23种,隶属于16科21属,共有药材29种。栽培总面积达1311亩,其中丹参的栽培面积最大,有192亩,其次是枸杞和栝楼,面积均为110亩。调查发现药农在栽培过程中存在种质不佳问题、盲目引种问题、连作障碍以及病虫害问题等。分析药用植物栽培中出现的问题,为培育高品质药材、实现中药材的规模化种植提供基础。5通过查阅《中国资源植物》等相关文献,对曲阳县调查得到的332种植物,进行植物功能分类,分为药用植物、农药植物、饲料植物、油脂植物、观赏植物、色素植物、蜜源植物、纤维植物、淀粉植物、香料植物、保护和改造环境植物资源、鞣质植物。其中具有五种功能以上的植物有合欢、构树、酸枣、桑、白茅等29种。由此可见,利用植物的多功能性可以为曲阳县中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杜立娟[4](2020)在《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半夏泻心汤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具有寒热平调、消痞散结、辛开苦降、补泻同施、化痰行瘀功效。前期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具有抑制体外胰岛β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本实验结合体内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半夏泻心汤对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目的:通过体内实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小鼠)与体外实验(MIN6细胞)相结合,观察半夏泻心汤(Banxia Xiexin Decoction,BX)对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DM小鼠胰岛细胞以及过氧叔丁醇(t-butylhydroperoxide,TBHP)诱导的MIN6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半夏泻心汤对DM小鼠胰岛细胞以及MIN6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8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高脂饲料饲喂8周后腹腔注射STZ 55mg/kg,持续注射3天进行造模。实验共分为6组:正常组(Con)、模型组(Mod)、二甲双胍组(MET)、半夏泻心汤低剂量组(BXL)、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BXM)、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BXH)。连续灌胃7周,每2周监测体重,于给药第0周、3周、7周测量小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7 周后取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及血脂四项(TC、TG、HDL-C、LDL-C),并取胰腺置于-80℃保存备用。各组小鼠干预7周末测定FBG后,予2g/kg葡萄糖溶液灌胃,分别于糖负荷后30min、60min、120min测定血糖值,根据各时间点血糖值绘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曲线,并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进行胰腺HE染色,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胰岛细胞凋亡率、试剂盒检测胰腺组织匀浆MDA、SOD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的表达。2.细胞实验:取对数生长期MIN6细胞,0.25%胰酶消化后加入高糖DMEM培养液,PBS吹打并制成单细胞悬液并接种于96孔板,每孔加入100μL单细胞悬液后置于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贴壁后,加入不同浓度的半夏泻心汤(0.1、0.5、1、1.5、2.5、5、10mg/ml)孵育12h后进行MTT实验,酶标仪检测OD值,并计算细胞活力以确定半夏泻心汤的浓度范围。细胞贴壁生长后加入半夏泻心汤(0.25、0.5、1mg/ml)预处理细胞12h,药物孵育结束后加入100μM的TBHP孵育2h。TBHP处理结束后弃去孔内液体进行MTT实验,用酶标仪检测OD值,以筛选半夏泻心汤的最终孵育浓度。实验分为以下5组:对照组(Con,DMEM高糖培养液)、模型组(Mod,DMEM高糖培养液+TBHP)、半夏泻心汤组(BX,DMEM高糖培养液+TBHP+0.5mg/ml的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抑制剂组(BX+LY,DMEM 高糖培养液+TBHP+0.5mg/ml 的半夏泻心汤+LY294002(100μM))、抑制剂组(LY,DMEM 高糖培养液+TBHP+LY294002(100μM))。Hoechst 33342法与TUNEL法检测半夏泻心汤对TBHP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并进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实验(GSIS实验),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胰岛素水平。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ROS含量,试剂盒检测细胞内MDA、SOD、GSH-Px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动物实验:(1)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体重的影响:小鼠自造模成功始,模型组小鼠体重低于其他各组。对照组小鼠体重逐渐增加。至第7周灌胃结束后,对照组小鼠体重明显大于模型组(P<0.05)和各药物干预组(P>0.05);模型组小鼠与各药物干预组小鼠之间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2)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血糖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灌胃第3周及第7周后,模型组血糖显着高于对照组血糖(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血糖水平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糖化血红蛋白含量、TC、TG、LDL含量均显着增加(P<0.05),HDL含量显着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TC、TG含量均有明显下降(P<0.05),HDL含量显着增加(P<0.05)。(4)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胰岛素分泌及HOMA-β指数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空腹胰岛素水平及HOMA-β指数显着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空腹胰岛素水平及HOMA-β指数均有明显提高。(5)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葡萄糖耐量及AUCOGTT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灌胃葡萄糖前后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OGTT Omin时,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狐组、半夏泻心汤组小鼠血糖水平均有显着下降(P<0.05)。OGTT 30min时,各组小鼠血糖水平均显着升高。OGTT 60min时,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小鼠血糖水平开始显着下降(P<0.05)。OGTT 120min时,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小鼠血糖水平均有显着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AUCOGTT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小鼠AUCOGTT均有显着下降(P<0.05)。(6)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胰腺形态的影响(HE染色法):正常小鼠胰腺组织的胰岛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团,胞团大小不一,结构完整、规则、边缘清晰,散布于胰腺腺泡之间,细胞团数量较多,胰岛内β细胞丰富、大小均匀、饱满充盈、排列紧密;而模型组小鼠胰岛细胞团数量减少,胰岛面积萎缩、形态各异不规整、胰岛边缘不清、结构紊乱,胰岛内β细胞肿胀、变形,细胞质染色变浅或呈空泡化现象,核固缩或核缺失现象明显,且部分胰腺外分泌腺腺泡深入胰岛内部;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各药物干预组小鼠胰岛及胰岛内细胞数目增加,形态结构有所改善。(7)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胰岛B细胞凋亡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细胞凋亡率均有明显下降(P<0.05)。(8)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MDA含量显着增加(P<0.05),SOD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SOD含量明显提高(P<0.05)。(9)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 p-AKT/AKT、p-FOXO1/FOXO1、Pdx-1/β-actin、MafA/β-actin 比值均明显下降(P<0.05);Caspase-3/β-actin、Bax/β-actin、P27/β-actin比值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剂量组 p-AKT/AKT、p-FOXO1/FOXO1、Pdx-1/β-actin、MafA/β-actin 比值均显着提高(P<0.05);Caspase-3/β-actin、Bax/β-actin、P27/β-actin 比值显着下降(P<0.05)。2.细胞实验:(1)半夏泻心汤对MIN6细胞毒性的影响:当半夏泻心汤浓度≥2.5 mg/ml时,MIN6细胞活力显着下降。因此,后续实验选择0.25、0.5、1.0 mg/ml 3个浓度进行。(2)半夏泻心汤对TBHP诱导的MIN6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活力显着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BX0.5剂量组和BX1.0剂量组细胞活力显着增加(P<0.05),BX0.5剂量组和BX1.0剂量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但BX0.5剂量组细胞活力略高,故最终选择半夏泻心汤0.5 mg/ml剂量组为半夏泻心汤药物干预组。(3)半夏泻心汤对TBHP诱导的MIN6细胞凋亡的影响:Hoechst 33342染色显示对照组细胞完整,其细胞核均匀染色。在TBHP刺激后,细胞不规则地固缩并聚集,显示出致密的浓染,细胞核分裂成碎片。与模型组相比,半夏泻心汤组核固缩、致密浓染和细胞碎片减少,细胞形态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半夏泻心汤预处理12h可显着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4)半夏泻心汤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的分泌的影响:模型组MIN6细胞的功能受损,与2.8mM模型组相比,16.7mM模型组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未见明显增加(P>0.05)。而半夏泻心汤预处理12h后16.7mM半夏泻心汤组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改善了胰岛细胞的功能(P<0.05)。(5)半夏泻心汤对各组细胞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内ROS及MDA含量显着增加(P<0.05);SOD及GSH-Px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半夏泻心汤组细胞内ROS及MDA含量显着减少(P<0.05);SOD 及 GSH-Px 含量显着增加(P<0.05)。(6)半夏泻心汤对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AKT/AKT、p-FOXO1/FOXO1、Pdx-1/β-actin 比值均明显下降(P<0.05);Caspase-3/β-actin、Bax/β-actin、P27/β-actin 比值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半夏泻心汤组p-AKT/AKT、p-FOXO1/FOXO1、Pdx-1/β-actin 比值显着提高(P<0.05);Caspase-3/β-actin、Bax/β-actin、P27/β-actin 比值显着下降(P<0.05)。而加入PI3K抑制剂后半夏泻心汤提高p-AKT/AKT 比值表达的作用被抵消。结论:1.半夏泻心汤具有显着改善DM小鼠糖脂代谢、胰岛功能、胰腺组织结构损害的作用,可明显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2.半夏泻心汤具有抑制MIN6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保护MIN6细胞的作用。3.半夏泻心汤对DM小鼠胰岛细胞和MIN6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激活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并产生级联反应,影响下游Caspase-3、Bax、P27、MafA和Pdx-1蛋白的表达有关。创新点:1.本研究证明半夏泻心汤可改善DM小鼠和MIN6胰岛β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保护胰岛细胞,为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2.通过体内与体外实验相结合,证实半夏泻心汤是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激活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并产生级联反应,影响下游Caspase-3、Bax、P27、MafA和Pdx-1蛋白的表达发挥保护胰岛细胞的作用。

陈洁[5](2020)在《清利通淋方治疗女性急性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观察清利通淋方治疗女性急性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对改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作用,探讨其组方意义。方法: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门诊就诊的女性急性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患者4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清利通淋方,处方组成:知母10g,黄柏6g,鸭跖草30g,马齿苋30g,白茅根20g,篇蓄15g,菟丝子12g,茯苓15g,白芍10g,生甘草5g。疗程为1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症状改善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①疾病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90%,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尿常规变化:两组治疗后尿白细胞均较前下降(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治疗后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刺痛、少腹拘急等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疗效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治疗过程中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清利通淋方治疗女性急性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对缓解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刺痛、少腹拘急等症状有一定优势。

陈子文[6](2020)在《基于模式生物平台研究酸枣仁汤对斑马鱼睡眠行为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大概为10%-20%,其中,约有一半具有慢性病程。长期的失眠严重破坏人们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现有的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受限于不可避免的不良副反应。因此,有必要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补充替代治疗方法。酸枣仁汤是传统中医用于失眠治疗的经典方药,全方由酸枣仁、川芎、知母、茯苓、甘草五味药物配伍而成,具有养血安神之功效。目前,其镇静催眠效应已在临床药理研究和斑马鱼外的一些动物模型中被证实,但是仍面临着药效物质基础以及作用机制阐释滞后的问题。斑马鱼模式生物行为学平台的建立为鉴别酸枣仁汤的安眠活性成分以及探究其相关的作用通路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手段。本研究旨在通过斑马鱼行为学药物筛选平台,评估酸枣仁汤、酸枣仁及其化学成分酸枣仁皂苷A对斑马鱼幼鱼睡眠/觉醒行为的影响,鉴别酸枣仁皂苷A是否为酸枣仁汤的活性成分。通过比较分析酸枣仁皂苷A诱导的行为表型与已表征化合物诱导的行为表型,鉴别酸枣仁皂苷A可能作用的神经信号通路。进一步通过通路依赖性行为学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验证潜在的作用通路。为明晰酸枣仁汤安眠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数据。方法:采用全自动视频追踪系统对药物处理后的斑马鱼幼鱼进行连续24小时的行为学监测,分析与睡眠/觉醒相关的6个行为学参数(睡眠总时间、睡眠回合的次数、睡眠回合的长度、睡眠潜伏期、总的活动量、觉醒的活动量),并构建行为学指纹图谱进行可视化。分别对睡眠和觉醒行为的代表性参数睡眠总时间和觉醒的活动量以10分钟为间隔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以及进行定量分析。对酸枣仁皂苷A诱导的行为学指纹图谱与已表征的化合物诱导的行为学指纹图谱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皮尔森相关系数,并用热图可视化结果,同时对酸枣仁皂苷A和已表征的化合物的行为表型进行层次聚类分析,根据相关程度鉴别出候选神经信号通路。此外,利用表型缺陷的秀丽线虫突变体进行通路依赖性行为学实验,验证酸枣仁皂苷A对候选神经通路的影响作用。最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酸枣仁皂苷A对斑马鱼中的神经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从分子水平验证酸枣仁皂苷A的作用与候选神经通路的相关性。成果:1.与空白对照比较,低、中、高浓度的酸枣仁汤均可增加斑马鱼幼鱼的睡眠总时间、睡眠回合的长度、觉醒时的活动量以及白天的睡眠回合次数,并减少夜间的睡眠回合次数和白天的活动总量,缩短夜间的睡眠潜伏期。此外,低、中浓度酸枣仁汤可引起斑马鱼幼鱼白天的睡眠潜伏期延长,与之相反,高浓度酸枣仁汤可缩短白天的睡眠潜伏期。至于夜间的活动总量,在中、高浓度中表现为增加,在低浓度中则为减少。与空白对照比较,低、中、高浓度的酸枣仁均可增加斑马鱼幼鱼的睡眠总时间、睡眠回合的长度、白天的睡眠回合次数以及夜间的觉醒活动量,并减少睡眠潜伏期、白天的总的活动量以及白天的觉醒活动量。此外,夜间的睡眠回合次数在低浓度时表现为轻微增加,在中、高浓度时表现为减少。而夜间的总的活动量在低浓度时轻微减少,在中、高浓度时则相反。与空白对照相比,低、中、高浓度的酸枣仁皂苷A普遍增加斑马鱼幼鱼的睡眠总时间、睡眠回合的长度以及白天睡眠回合的次数,并减少夜间睡眠回合的次数、总的活动量以及白天的觉醒活动量。此外,在测试的3个酸枣仁皂苷A浓度下,斑马鱼幼鱼的睡眠潜伏期和夜间的觉醒活动量分别表现为较低幅度的减少和较低幅度的增加。2.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正常斑马鱼幼鱼的睡眠行为大多发生在一天之中的夜间,而觉醒活动大多发生在一天之中的白天,呈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与正常对照比较,经不同浓度酸枣仁汤给药处理的幼鱼表现出明显的睡眠总时间延长和不同程度的觉醒活动量增加。经酸枣仁给药处理的幼鱼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睡眠总时间增加,觉醒的活动量减少。与酸枣仁相似,经酸枣仁皂苷A给药处理的斑马鱼幼鱼睡眠总时间延长,觉醒的活动量减少。此外,经酸枣仁汤、酸枣仁和酸枣仁皂苷A处理的幼鱼同时保留有睡眠/觉醒行为的昼夜节律,表现为在夜间有较长的睡眠时间,在白天有较多的觉醒活动。相反,褪黑素处理的幼鱼其睡眠/觉醒昼夜节律趋于扁平化。3.定量分析显示,与空白对照比较,低浓度和中浓度酸枣仁汤处理后的斑马鱼幼鱼夜间以及白天的睡眠总时间明显增加(P<0.05),而高浓度酸枣仁汤处理后的幼鱼仅明显增加了白天的睡眠总时间(P<0.05),其夜间的睡眠总时间无显着变化(P>0.05)。此外,中浓度的酸枣仁汤可明显增加斑马鱼幼鱼夜间及白天的觉醒活动量(P<0.05),高浓度的酸枣仁汤明显增加幼鱼夜间的觉醒活动量(P<0.05),而低浓度的酸枣仁汤对幼鱼的觉醒活动量无明显影响(P>0.05)。与空白对照比较,中浓度和高浓度的酸枣仁分别明显增加了斑马鱼幼鱼夜间和白天的睡眠总时间(P<0.05),低浓度的酸枣仁对幼鱼的睡眠总时间无明显影响(P>0.05)。此外,高浓度的酸枣仁明显降低了幼鱼白天的觉醒活动量(P<0.05),其余浓度对幼鱼的觉醒活动量均无明显影响(P>0.05)。与空白对照比较,在中浓度的酸枣仁皂苷A作用下,斑马鱼幼鱼的睡眠总时间显着增加(P<0.05),而在低浓度和高浓度的酸枣仁皂苷A作用下,斑马鱼幼鱼的睡眠总时间分别仅在夜间和白天显着增加(P<0.05)。此外,中浓度的酸枣仁皂苷A显着降低斑马鱼幼鱼白天的觉醒活动量(P<0.05),所有测试浓度的酸枣仁皂苷A对夜间的觉醒活动量均无显着影响(P>0.05)。4.浓度间行为表型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酸枣仁汤低、中、高3个不同浓度间存在较高程度的相关性(浓度间皮尔森相关系数均>0.7)。酸枣仁低、中、高3个不同浓度间存在较高程度的相关性(浓度间皮尔森相关系数均>0.65)。酸枣仁皂苷A低、中、高3个不同浓度间也存在较高程度的相关性(浓度间皮尔森相关系数均>0.8)。5.酸枣仁皂苷A与已表征化合物的行为表型相关性分析发现,酸枣仁皂苷A诱导的行为表型与靶向5-HT能和DA能递质系统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5-HT能化合物所占比例更大。层次聚类分析发现,所有药物/化合物分为4大类,其中,低、中、高浓度的酸枣仁皂苷A与调节5-HT能、DA能、GABA能、组胺能、肾上腺素能、腺苷能及褪黑素能的化合物归为一大类,而5-HT能和DA能活性化合物占据较大比例。再深入分类发现,低浓度酸枣仁皂苷A与D2多巴胺激动剂、5-HT再摄取抑制剂、D2/3多巴胺激动剂、5-HT再摄取抑制剂以及mGluR5谷氨酸拮抗剂聚为一类。中浓度和高浓度的酸枣仁皂苷A与D2/3多巴胺激动剂、A3腺苷拮抗剂、5-HT1A受体激动剂、α 1肾上腺素拮抗剂聚为一类。6.秀丽线虫5-HT依赖性咽部抽吸运动检测结果显示,在所测试浓度(30和100μM)下,酸枣仁皂苷A显着增加了野生型N2线虫的咽部抽吸频率(P<0.05)。然而,所有测试浓度的酸枣仁皂苷A均没有对tph-1突变线虫的咽部抽吸频率产生明显影响(P>0.05)。7.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相比,暴露于酸枣仁皂苷A的幼鱼中的sert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5),而5-HT1A的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酸枣仁汤、酸枣仁及酸枣仁皂苷A在斑马鱼幼鱼中均有促进睡眠的作用,酸枣仁皂苷A是酸枣仁汤安眠效应的活性成分之一。2.酸枣仁汤对斑马鱼幼鱼的睡眠/觉醒行为的影响表现为抑制和兴奋的双向调节作用,而酸枣仁、酸枣仁皂苷A仅表现为抑制的单相效应。3.酸枣仁皂苷A可能通过介导5-HT信号通路发挥安眠作用。

叶鸿博[7](2020)在《石膏及其配伍解热作用的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复制发热动物模型、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利用肠道菌群变化和血清代谢组学等研究方法,从体内、体外及蛋白水平研究石膏及其配伍对发热动物模型的解热机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深入探索石膏及其配伍解热机制的具体途径及作用靶点,初步阐释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传统功效,为石膏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石膏不同炮制品中金属元素分析,通过ICP-MS检测技术,对湖北应城产的生石膏、煅石膏中金属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分析生石膏和煅石膏所含金属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差异;2.石膏及其配伍解热作用的药效评价:2.1分别采用脂多糖腹腔注射和酵母菌混悬液背部皮下注射建立两种发热大鼠模型,观察生石膏和煅石膏对发热模型大鼠8小时内各时间点体温的影响;2.2.通过背部皮下注射酵母菌混悬液建立发热大鼠模型,采用实验动物体组成成分测定分析仪检测动物体组成成分的比例变化;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动物血液中血气的变化,从生理功能角度考察石膏及其配伍对发热大鼠体液组成及血气成分变化的影响;2.3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模型动物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血清和脑脊液中前列腺素E2(PGE2)、精氨酸加压素(AV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环磷酸腺苷(cAMP)和钙离子(Ca2+)含量,考察石膏及其配伍对发热模型大鼠体内致热因子的影响;2.4通过小鼠热板实验、二甲苯致耳肿胀实验、醋酸扭体实验,观察石膏及其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3.石膏及其配伍解热作用的机制研究:3.1选取21个样品,分为7组进行代谢研究;针对石膏及其配伍在解热作用机制方面寻找其发热相关的特征性生物标记物,并对其可能的解热通路进行筛选;3.2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方法分析石膏及其配伍对发热模型大鼠下丘脑和肝脏组织中NF-κB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进一步确定石膏及其配伍解热的具体途径及其作用靶点;3.3通过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采用脂多糖诱导细胞炎性模型,考察石膏及其配伍对炎性细胞活力、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的影响;3.4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方法分析石膏及其配伍对脂多糖诱导的细胞炎性模型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从细胞水平上阐释石膏及其配伍解热的具体机制及途径;3.5应用16SrRNA菌群生物多样性分析技术,进行石膏及其配伍对发热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生物多样性的分析,考察石膏及其配伍对发热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结果:1.ICP-MS检测结果显示,生石膏与煅石膏的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差异,炮制后镁、铁、钾、钠和铝元素含量有所降低,锌和钙元素增加。2.1与模型组相比,生石膏能够降低两种发热模型动物的体温,使其恢复基础体温达到解热的作用,而煅石膏和硫酸钙不能降低发热动物的体温,无解热作用;2.2与模型组相比,石膏及其配伍能够使模型动物体内总含水量比率升高(P<0.05),细胞外液比例升高(P<0.05),脂肪含量百分比没有明显变化;与模型组相比,石膏及其配伍能够使模型动物血气中pCO2降低(P<0.05),血氧中氧饱和度(sO2%)和碳氧血红蛋白分数(FO2Hb%)升高(P<0.05),电解质中Ca2+降低(P<0.05);2.3与模型组相比,石膏及其配伍能够使血清中IL-6、IL-1β和TNF-α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脑脊液中PGE2、CRH和cAMP含量显着降低(P<0.05),AVP和Ca2+含量显着升高(P<0.05),血清中PGE2、CRH、cAMP、Ca2+含量显着降低(P<0.05),AVP含量显着升高(P<0.05);2.4与空白组相比,石膏及其配伍能够延长小鼠舔足时间(P<0.05),减少醋酸引起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降低耳肿胀度(P<0.05)3.1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技术的代谢分析,共检测到了482个代谢物。血清代谢分析显示与发热相关的生物标志物17种,与石膏及其配解热作用相关且回调的生物标志物21。回调的代谢物中L-O-磷酸丝氨酸、L-精氨酸、D-葡醛内酯、甘氨胆酸、前列腺素E2、L-谷氨酸、18-羟基皮质(甾)酮7种差异代谢物与发热高度相关,这些差异代谢物参与的主要代谢通路和途径均与炎症介质对TRP通道的调节、NF-κ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有关;3.2与模型组相比,石膏及其配伍能够显着下调下丘脑组织中NF-κB和IκKβ蛋白的表达(P<0.05),IκBα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石膏及其配伍能够显着下调肝脏组织NF-κB、IκBα和IκKβ蛋白的表达(P<0.05);3.3石膏及其配伍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活力没有影响,与模型组相比,石膏及其配伍能够明显降低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P<0.05);与模型组相比,石膏及其配伍能够明显降低脂多糖诱导的iNOS含量升高(P<0.05);3.4与模型组相比,石膏及其配伍能够显着下调炎性细胞中NF-κB和IκKβ蛋白的表达(P<0.05),IκBα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3.5发热模型大鼠菌群组成结构、丰度与正常组大鼠相比存在显着差异,酵母菌诱导大鼠发热后肠道菌群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其中Alpha-proteobacteria、Selenomonadales、Rhodospirillales、Akkermansiaceae、Burkholderiaceae、Acidaminococcaceae、Lachnospirace-aeNK4 A136group、Prevotella9、Phascolarctobacterium变化较为显着。通过给予受试药物后各个物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调,特别是石膏组、药对组和白虎汤组几乎是以上物种均有回调作用。结论:石膏及其配伍能够显着的降低发热模型大鼠体温,可能与干预NF-κB信号通路调节,维持体液组成成分的平衡,调节肠道菌群生物多样性,改善体内氨基酸代谢、脂代谢紊乱有关。

吕煜梦[8](2019)在《多花黄精离体培养条件优化及生长发育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文中指出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为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 Mill.)多年生草本植物,集药用、食用、美容和观赏价值于一身,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多花黄精根状茎主要含多糖、黄酮、蒽醌、薯蓣皂苷、木脂素及对人体有用的多种氨基酸等,性平、味甘,具有滋阴润肺、提高人体免疫力、补中益气的作用和功效,是为滋补上品。但由于多花黄精生长周期长,种子繁殖需要5年以上,根状茎繁殖也至少需要3年,传统的无性繁育技术不仅使黄精优良性状难以保存,而且繁殖效率较低,极大地限制了黄精的规模化扩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黄精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野生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工厂化生产势在必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可以很好地保存黄精的优良性状,而且还可以消除了季节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在可控的环境下显着提高增殖系数。因此,本研究以多花黄精为材料,对多花黄精进行无菌体系的建立,并诱导不定芽的生长,优化离体培养条件,再对优化后的材料进行甾体皂苷的测定,同时克隆得到多花黄精PcCIGR和PcSCL21基因的cDNA、gDNA全长序列,分析PcCIGR和PcSCL21基因在不同处理下多花黄精植株生长的情况,以期为多花黄精离体培养及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与借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多花黄精无菌体系的建立通过优化消毒和不定芽诱导条件等,建立了三明野生多花黄精的离体无菌体系。结果表明:将野生多花黄精外植体依次在清水下用软毛刷刷洗去野生多花黄精根状茎表面的泥土,在加洗衣粉的自来水中冲洗16 h,在3%多菌灵浸泡2 d(期间时常振荡摇晃),用清水洗去表面残留的多菌灵后置于滤纸上晾放5 h,再用75%酒精处理30 s加0.2%氯化汞浸泡15 min消毒处理之后,野生多花黄精外植体的污染率低至20.2%。春季3-4月的野生黄精外植体的不定芽萌发能力和长势均明显优于11-12月。三明野生多花黄精的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4.0 mg/L+NAA 0.2 mg/L,在其上培养时诱导出芽率高达88.0%。2多花黄精离体培养条件的优化以多花黄精的根状茎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6-BA、NAA、培养天数、光质、光周期对多花黄精不定芽增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花黄精最适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4.0 mg/L 6-BA+0.4 mg/L NAA+30 g/L蔗糖+7 g/L琼脂,各试验因素对其不定芽增殖的影响程度为:激素>光质>光周期>培养天数,试验结果表明激素对多花黄精不定芽的增殖影响明显,而培养天数、光质和光周期对不定芽的增殖影响不大,但对代谢产物的积累可能有着一定的影响。3多花黄精薯蓣皂苷的提取与测定以多花黄精根状茎为材料,对经过光质、光周期、激素等处理样品进行薯蓣皂苷的提取与测定。液相分离采用ODSC18色谱柱4.6×150mm,流动相为乙腈:水,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为10.0μL。梯度洗脱条件为起始0-5min 60:40、7-12min 90:10、12min后恢复至60:40。定量波长为210nm。薯蓣皂苷在5min内分离。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用75%乙醇提取,料液比为1:20,提取4h,提取效率最高。采用以上的方法进行提取测定相关处理后的根状茎样品,结果显示,光质为白光时薯蓣皂苷的含量最高,最利于薯蓣皂苷积累的光周期为12h/d,当细胞分裂素6-BA浓度为4.0mg/L、生长素NAA为0.2mg/L时多花黄精根状茎中薯蓣皂苷含量最高且都显着高于对照组,而薯蓣皂苷的含量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也有所增加。4多花黄精生长发育相关基因PcCIGR、PcSCL21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研究多花黄精CIGR(Chitin-inducible gibberellin-responsive)、SCL21(Scarecrow-Like 21)基因在不同处理下的的作用机制,以多花黄精为材料,采用全长验证的方法获得多花黄精PcCIGR、PcSCL21基因的cDNA序列、g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多花黄精PcCIGR、PcSCL21基因cDNA序列和gDNA全长序列一致,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分别为1770 bp、1569 bp,共编码589、522个氨基酸,结果表明PcCIGR、PcSCL21基因无内含子结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cCIGR、PcSCL21具有一个GRAS结构域,属于GRAS家族,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为碱性蛋白,无信号肽;Motif分析表明,CIGR、SCL21蛋白在物种间比较保守,保守区主要位于中部至3’末端;氨基酸序列进化分析表明,多花黄精与石刁柏的CIGR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81%。进一步亚细胞定位显示CIGR、SCL2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与预测结果一致。5多花黄精PcCIGR、PcSCL21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选取继代生长长势较为一致长势较好的无菌苗为试验材料,以18S rRNA为内参基因,使用罗氏LightCycler 480仪器进行试验,通过qPCR检测PcCIGR、PcSCL21基因在不同组织部位、培养天数以及不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多花黄精PcCIGR、PcSCL21基因具有器官表达特异性,均在叶中表达量最高。在不同光质和光周期处理下,PcCIGR基因在蓝光下表达量较高,在远红光下表达量低;在光周期9 h/d的处理中出现峰值,PcSCL21在蓝光和绿光处理最利于多花黄精生长,在光周期为18h/d时表达量最高。PcCIGR、PcSCL21在激素处理下表达量和薯蓣皂苷含量呈现显着正相关关系,均在NAA浓度为0.2mg/L、6-BA浓度为4.0mg/L时达到峰值,且在培养50d时表达量达到最高。本研究表明,PcCIGR基因可能受蓝光、短光照周期和激素的调控从而影响多花黄精叶片的发育过程。

陈马可(Mark Chern)[9](2019)在《紫草地黄汤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应用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中医证治特点,提出中医药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思路及方法,为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的参考。方法:收集整理近代与激素依赖性湿疮有关的研究文献,总结激素依赖性湿疮的临床表现及血热证的辨证论治,结合个人临床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有效案例,提出该病的治疗策略及紫草地黄汤的应用方法。结果:激素依赖性湿疮为湿疮演变而成的病理情况。激素依赖性湿疮的产生取决于湿疮患者长期、反复性的激素使用,且必须有湿疮患者停用激素使用方出现戒断后的“反跳现象”,此为激素依赖性湿疮,即使度过急性期后亦可持续停留于皮炎发作状态。此病在临床表现上有广泛的特征,患者可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皮炎症状,因此给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带来困难。激素依赖性湿疮的病因基于激素的使用,西医多使用激素治疗皮炎,对此治疗效果不佳。本文通过疾病辨证论治,展现了中医药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优势,应用中药帮助消退皮炎,不仅能缓解停用激素后的急性皮炎发作,亦可终止疾病的周期性复发,使疾病得以痊愈。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宜用凉血之法,在紫草地黄汤(紫草、生地、丹皮、赤芍)的基础上随症加减,可在临床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结论:长期或过量外用激素软膏而停止使用是导致激素依赖性湿疮的主要因素。激素软膏导致邪气阻滞于肌肤,浸淫血脉,日久化热化毒,伏于血分。虽然激素软膏能明显改善皮疹症状,一旦停止使用则热毒释放于局部,散发至周围,甚至全身。血热证表现为皮色鲜红或暗红,散于局部或弥漫全身,皮下有灼热感,体内热盛兼有明显恶寒,皮肤瘙痒剧烈,夜间不能入眠,舌面多光滑,舌色偏紫,脉洪大有力或滑数而沉等症状。经51病例观察,其中40例表现为血热证,以紫草地黄汤为主方,随症加减,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这表明在治疗皮肤科疑难杂症方面,中医药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深入研究。

杨耀森[10](2019)在《七味地藿颗粒的制备及其对种公驴精液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七味地藿颗粒是由熟地黄、淫羊藿、菟丝子等7味中药配伍而成,试验证实,组方中的主要有效成份多糖、黄酮等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助阳益精、祛风湿等功效,并且作为新的具有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正受到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因此,优化该七味地霍颗粒中多糖和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七味地藿颗粒中的多糖及黄酮提取工艺的深入优化,最大限度地提取组方中的有效成分,以充分发挥其药效,节约药材;试验对颗粒剂辅料及其配比进行筛选,优选颗粒剂制备条件,最终确立最佳颗粒剂的制备工艺;试验利用制取的七味地霍颗粒饲喂种公驴进行临床应用研究,通过射精量、精子活力等指标评价用药前后种公驴在精液品质和性欲方面等的差异。采用水浴提取法提取七味地藿颗粒中的多糖,通过苯酚-硫酸显色体系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该方剂中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单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设计正交,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25,提取时间为2 h,提取温度为90℃,提取次数为3次时,七味地藿颗粒多糖提取效果最好,提取率为28.01%。该优化工艺条件稳定、可靠,可作为工业化生产七味地藿颗粒的理论基础。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提取七味地藿颗粒中的黄酮,通过NaNO2-AL(NO3)3-NaOH显色体系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该方剂中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各单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并设计正交,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提取时间为45 min,料液比为1:25,超声波功率为300 W,乙醇浓度为60%,提取温度为60℃时,七味地藿颗粒黄酮提取效果最好,提取率为18.45 mg/g。该优化工艺条件稳定、可靠,可作为工业化生产七味地藿颗粒的理论基础。七味地霍颗粒剂最佳成型工艺研究。选用最优辅料且得到辅料最佳配比,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颗粒剂的成型率、堆密度、休止角为综合指标考察干膏粉与辅料配比、乙醇浓度和乙醇用量的工艺参数。以颗粒剂外观、粒度、含水量、溶解性为指标对所制备颗粒进行质量检查。结果得到最优成型工艺条件为干膏粉与辅料(可溶性淀粉:糊精=1:2)配比1:4、乙醇浓度80%、乙醇用量1:0.4。通过最优工艺制备所得颗粒剂粒度、含水量、溶解性等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0年版)颗粒剂要求,且工艺稳定,操作合理可行,适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七味地霍颗粒对种公驴精液品质和性欲等的影响试验。试验将20头黑毛驴随机分为高剂量和低剂量组,每头每天分别用药500 g,300 g,共试验35 d,评价用药前后种公驴在精液品质和性欲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种公驴的射精量显着或极显着增加(P<0.05或P<0.01),畸形率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射精时间极显着延长(P<0.01),精子活力提高,而且高剂量组更有效。说明本自拟中药方剂能有效改善种公驴的精液品质,提高黑驴的繁殖性能。七味地霍颗粒对不同年龄种公驴精液品质和性欲能力等的影响,采用4岁、5岁、6岁、7岁、8岁和9岁,6个年龄段的种公驴,每个年龄段试验种公驴为5头,共30头,试验35天,评价各个年龄段种公驴在用药前后精液品质和性欲方面的差异。试验结果显示,与用药前相比:4岁、8岁和9岁龄种公驴用药后,射精量显着增加、畸形率明显减少、射精时间得到延长、精子活力提高;5岁、6岁和7岁龄种公驴用药后,精液品质等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着。结果证实,本自拟中药组方能有效改善种公驴的精液品质,提高其繁殖性能。

二、知母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知母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论文提纲范文)

(1)知母多糖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植物多糖研究进展
        1.1.1 多糖
        1.1.2 植物多糖分类及组成
        1.1.3 植物多糖提取与纯化
        1.1.4 植物多糖结构鉴定
        1.1.5 植物多糖生物活性
    1.2 知母研究现状
        1.2.1 知母
        1.2.2 知母营养功效
        1.2.3 知母多糖提取分离
        1.2.4 知母多糖生物活性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主要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实验材料
        2.1.1 试剂与材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热水浸提法提取工艺优化
        2.2.1 工艺流程
        2.2.2 原材料预处理
        2.2.3 提取方法
        2.2.4 单因素实验设计
        2.2.5 正交试验设计
    2.3 知母多糖分离纯化
        2.3.1 工艺流程
        2.3.2 分离纯化实验设计
    2.4 知母多糖成分分析
        2.4.1 中性糖含量测定
        2.4.2 蛋白质含量测定
        2.4.3 糖醛酸含量测定
        2.4.4 硫酸根含量测定
    2.5 知母多糖结构组成分析
        2.5.1 均一性及分子量分析
        2.5.2 单糖组成分析
        2.5.3 甲基化分析
    2.6 知母多糖免疫活性分析
        2.6.1 NO分泌水平检测
        2.6.2 免疫因子基因表达水平检测
    2.7 知母多糖抗癌活性及作用机制分析
        2.7.1 细胞毒性实验
        2.7.2 细胞凋亡实验
        2.7.3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
    2.8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热水浸提法最优提取工艺
        3.1.1 单因素实验结果
        3.1.2 正交试验优化RAP1 提取参数
    3.2 知母多糖分离纯化及成分组成
        3.2.1 DEAE Sepharose Fast Flow柱分离纯化
        3.2.2 组成成分
    3.3 知母多糖结构特征
        3.3.1 均一性及分子量
        3.3.2 单糖组成
        3.3.3 链接方式
    3.4 知母多糖免疫活性
        3.4.1 知母多糖对巨噬细胞NO分泌量的影响
        3.4.2 知母多糖对免疫因子基因表达的刺激作用
    3.5 知母多糖抗胃癌细胞活性及作用机制
        3.5.1 知母多糖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3.5.2 F2 对AGS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3.5.3 F2 诱导AGS细胞凋亡作用机制
4 讨论
    4.1 知母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4.2 知母多糖样品组成结构差异
    4.3 知母多糖样品生物活性差异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郭立中教授从温阳辨治尿路感染的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与文献研究
    1. 西医学对尿路感染的认识
        1.1 定义及流行病学特点
        1.2 病因与发病机制
        1.3 诊断与治疗
    2. 中医学对尿路感染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治法
    3. 温阳理论溯源
第二部分 病案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医案资料来源
        2.2 纳入排除标准
        2.3 医案信息采集方法
        2.4 医案的预处理
        2.5 医案信息处理方法
        2.6 医案数据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统计结果
        3.2 病案共性数据结果
        3.3 温通利湿法
        3.4 温中化湿法
        3.5 潜阳封髓法
    4. 讨论
        4.1 数据挖掘结果分析
        4.2 郭立中教授运用温阳法论治尿路感染的立法依据
        4.3 温阳法运用注意事项
第三部分 典型验案选
    1. 温通利湿法案
    2. 温中化湿法案
    3. 潜阳封髓法案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河北省曲阳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药资源
        1.1.2 国外背景
        1.1.3 国内背景
    1.2 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及研究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路线
    1.3 研究区概况
        1.3.1 地理位置
        1.3.2 地形地貌
        1.3.3 土壤及水文
        1.3.4 社会经济
2 调查与分析方法
    2.1 调查方法
        2.1.1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方法
        2.1.2 栽培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方法
    2.2 室内整理
        2.2.1 植物标本的鉴定
        2.2.2 文献整理
        2.2.3 蕴藏量计算
        2.2.4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急缓程度计算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3.1.1 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现状
        3.1.2 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生活型统计分析
        3.1.3 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入药部位统计分析
        3.1.4 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寒热药性与光生态类型统计分析
        3.1.5 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功效与生态类型统计分析
        3.1.6 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及蕴藏量统计分析
        3.1.7 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保护急缓程度分析
    3.2 曲阳县栽培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3.2.1 曲阳县栽培药用植物种类分析
        3.2.2 曲阳县栽培药用植物科属及生活型分析
        3.2.3 曲阳县药用植物栽培现状
    3.3 曲阳县植物资源的功能性分析
        3.3.1 曲阳县药用植物功效分析
        3.3.2 曲阳县农药植物种类分析
        3.3.3 曲阳县饲料植物种类分析
        3.3.4 曲阳县其他功能植物种类分析
        3.3.5 曲阳县多功能植物种类分析
4 曲阳县药用植物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2 曲阳县药用植物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1 曲阳县被《中国药典》收录的100种药材蕴藏量统计
附表2 曲阳县农药植物种类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附件

(4)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对糖尿病胰岛细胞保护的干预研究进展
        1. 中医对糖尿病胰岛细胞损伤的病因病机认识
        2. 中医药对糖尿病胰岛细胞损伤治疗的认识
        3. 半夏泻心汤保护糖尿病胰岛细胞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综述二 糖尿病胰岛细胞保护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 糖尿病的病因
        3.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4. 糖尿病胰岛细胞保护的药物干预
        5. 糖尿病胰岛细胞损伤模型构建
        6. PI3K/AKT/FOXO1信号通路与糖尿病胰岛细胞保护的研究进展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实验二 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探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实验三 半夏泻心汤对MIN6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分析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实验四 半夏泻心汤对MIN6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探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分析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结论
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5)清利通淋方治疗女性急性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西医研究进展
        1.1 流行病学
        1.2 临床分类及感染途径
        1.3 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
        1.4 发病机制
        1.5 治疗进展
    2 中医治疗现状
        2.1 病名溯源
        2.2 病因病机
        2.3 古代医家对治疗的认识
        2.4 现代医家对治疗的认识
        2.5 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下焦湿热证的诊断标准
        2.2.3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治疗方法和分组
        2.5.1 一般治疗
        2.5.2 抗生素治疗
        2.5.3 清利通淋方
        2.5.4 治疗分组
        2.5.5 疗程
        2.6 观察指标
        2.7 疗效标准
        2.8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基线比较
        3.2 疾病疗效比较
        3.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4 治疗前后尿WBC计数的变化
        3.5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变化的比较
        3.6 两组主要症状证候积分变化的比较
        3.7 两组次要症状证候积分变化的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基于模式生物平台研究酸枣仁汤对斑马鱼睡眠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睡眠的调控机制
        1.1.1 睡眠的内稳态调节
        1.1.2 睡眠的生物钟机制
        1.1.3 睡眠调节的神经化学机制
    1.2 斑马鱼模式生物系统
        1.2.1 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在睡眠研究中的独特优势
        1.2.2 斑马鱼模式生物在睡眠相关药理筛选与评价中的应用
        1.2.3 斑马鱼睡眠研究的进展
    1.3 祖国医学对睡眠的认识
    1.4 酸枣仁汤
        1.4.1 酸枣仁汤的中医药文献研究
        1.4.2 酸枣仁汤的化学成分研究
        1.4.3 酸枣仁汤镇静催眠效应的药理研究
第二章 酸枣仁汤对斑马鱼睡眠/觉醒行为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2.1.1 主要实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斑马鱼的饲养
        2.2.2 药物的提取及配制
        2.2.3 斑马鱼幼鱼的给药处理
        2.2.4 斑马鱼睡眠/觉醒行为学测定
        2.2.5 数据分析与处理
    2.3 结果
        2.3.1 酸枣仁汤、酸枣仁及酸枣仁皂苷A对斑马鱼幼鱼睡眠/觉醒行为参数的影响
        2.3.2 斑马鱼幼鱼睡眠/觉醒行为的变化趋势
        2.3.3 斑马鱼幼鱼睡眠/觉醒行为参数的定量分析
        2.3.4 酸枣仁汤、酸枣仁及酸枣仁皂苷A诱导的行为表型稳定性
    2.4 讨论
第三章 基于斑马鱼睡眠/觉醒行为探究酸枣仁汤活性成分的生物靶标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3.1.1 主要实验材料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靶向神经递质通路的预测
        3.2.2 靶向神经递质通路的验证
    3.3 结果
        3.3.1 酸枣仁皂苷A靶向神经递质通路的预测
        3.3.2 酸枣仁皂苷A的靶标验证
    3.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7)石膏及其配伍解热作用的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
    第一章 石膏不同炮制品中金属元素ICP-MS分析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小结
    第二章 石膏及其配伍解热作用的药效评价
        1 石膏对LPS发热模型大鼠的解热作用/影响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指标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
        1.5 实验结果
        2 石膏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的解热作用/影响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指标测定
        2.4 统计学分析
        2.5 实验结果
        3 石膏及其配伍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体液组成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指标测定
        3.4 统计学分析
        3.5 实验结果
        4 石膏及其配伍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血气的影响
        4.1 实验仪器及试剂
        4.2 实验方法
        4.3 指标测定
        4.4 统计学分析
        4.5 实验结果
        5 石膏及其配伍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血清中致热因子的影响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指标测定
        5.4 统计学分析
        5.5 实验结果
        6 石膏及其配伍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血清及脑脊液中体温调节因子和钙离子的影响
        6.1 实验材料
        6.2 实验方法
        6.3 指标测定
        6.4 统计学分析
        6.5 实验结果
        7 石膏及其配伍的抗炎镇痛实验
        7.1 石膏及其配伍对小鼠热板实验的影响
        7.2 石膏及其配伍对小鼠二甲苯耳肿胀实验的影响
        7.3 石膏及其配伍对小鼠醋酸扭体实验的影响
        8 小结
    第三章 石膏及其配伍解热的作用机制研究
        1 石膏(及其配伍)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的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
        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2 实验结果
        2 石膏及其配伍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下丘脑、肝脏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2.4 实验结果
        3 石膏及其配伍对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 细胞活力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统计学分析
        3.4 实验结果
        4 石膏及其配伍对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统计学分析
        4.4 实验结果
        5 石膏(及其配伍)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5.1 实验样品
        5.2 实验方法
        5.3 数据处理
        5.4 结果分析
        6 小结
全文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8)多花黄精离体培养条件优化及生长发育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黄精属植物离体培养无菌体系的研究进展
    2 多花黄精离体培养条件的优化及不定芽增殖研究进展
    3 薯蓣皂苷的研究进展
        3.1 薯蓣皂苷提取的研究进展
        3.2 薯蓣皂苷测定的研究进展
    4 多花黄精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4.1 CIGR基因的研究进展
        4.2 SCL21 基因的研究进展
    5 本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5.1 研究意义
        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野生黄精无菌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外植体预处理对黄精无菌体系建立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二节 不同消毒试剂配比对无菌体系建立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培养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乙醇与次氯酸钠不同时间配合处理对外植体的影响
        2.2 乙醇与氯化汞不同时间配合处理对外植体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节 取材时间和激素配比对黄精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取材时间对野生黄精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1.2.2 激素配比对野生黄精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取材时间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2.2 不同激素配比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章 多花黄精离体培养条件优化及不定芽的增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不同光质对多花黄精的处理
        1.2.2 不同光周期对多花黄精的处理
        1.2.3 不同激素配比对多花黄精的处理
        1.3 培养条件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周期对多花黄精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2.2 光质对多花黄精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2.3 激素配比对多花黄精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3 讨论
第四章 光与激素处理下多花黄精根状茎中薯蓣皂苷含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材料与试剂
        1.1.2 仪器与设备
        1.2 方法
        1.2.1 标准溶液的配制
        1.2.2 样品预处理
        1.2.3 色谱条件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2.1.1 柱温和流动相的选择
        2.1.2 样品处理方法的优化
        2.2 HPLC分析方法的考察
        2.2.1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2.2.2 精密度试验
        2.2.3 重复性试验
        2.2.4 稳定性试验
        2.2.5 加样回收率试验
        2.3 光处理下多花黄精根状茎中薯蓣皂苷含量的影响
        2.4 激素处理下多花黄精根状茎中薯蓣皂苷含量的影响
        2.5 培养天数对多花黄精根状茎中薯蓣皂苷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第五章 多花黄精CIGR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及其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第一节 多花黄精CIGR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CIGR基因的筛选与克隆
        1.2.2 总DNA、RNA的提取及c DNA的合成
        1.2.3 多花黄精g DNA克隆
        1.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花黄精CIGR基因c DNA及 g DNA的获得及结构
        2.2 CIGR基因基本理化性质分析
        2.3 CIGR聚类分析
        2.4 CIGR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
        3 讨论
    第二节 多花黄精CIGR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总RNA的提取与c DNA合成
        1.2.2 CIGR基因序列酶切位点预测与分析
        1.2.3 CIGR亚细胞定位载体构建引物设计
        1.2.4 目的片段的获得
        1.2.5 提取重组质粒
        1.2.6 载体的酶切与重组载体的构建
        1.2.7 重组质粒转入农杆菌感受态细胞EHA105
        1.2.8 农杆菌侵染受体(多花黄精叶片、洋葱内表皮)
        1.2.9 激光显微共聚焦显微镜观察GFP信号
        2 结果与分析
        2.1 重组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2.2 多花黄精CIGR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3 讨论
    第三节 黄精CIGR基因在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试剂及仪器
        1.3 方法
        1.3.1 黄精总RNA的提取及c DNA合成
        1.3.2 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与扩增程序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四节 黄精CIGR基因在不同光、激素和培养天数处理下的表达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试剂及仪器
        1.3 方法
        1.3.1 试验材料的处理
        1.3.2 黄精总RNA的提取及c DNA合成
        1.3.3 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与扩增程序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在不同光质和光周期处理下多花黄精CIGR的表达分析
        2.2 在不同激素处理下多花黄精CIGR的表达分析
        2.3 在不同培养天数下多花黄精CIGR基因的表达分析
        3 讨论
第六章 多花黄精SCL21 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第一节 多花黄精SCL21 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SCL21 基因的克隆
        1.2.2 总DNA、RNA的提取及c DNA的合成
        1.2.3 多花黄精g DNA克隆
        1.2.4 PCR扩增体系及程序
        1.2.5 目的片段回收、克隆转化与测序
        1.2.6 黄精SCL21 生物信息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花黄精SCL21 基因ORF的验证
        2.2 多花黄精总RNA的提取与质量检测
        2.3 多花黄精g DNA的克隆
        2.4 多花黄精SCL21 蛋白同源性分析
        2.5 多花黄精SCL21 蛋白理化性质分析
        2.6 多花黄精SCL21 基因结构分析
        2.7 多花黄精SCL21 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
        2.8 多花黄精SCL21 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与信号肽预测
        2.9 多花黄精SCL21 跨膜结构与磷酸位点预测
        2.10 多花黄精SCL21 蛋白蜷曲螺旋结构的分析
        2.11 多花黄精SCL21 蛋白二级结构分析与三维结构预测
        2.12 SCL21 蛋白motif分析
        2.13 SCL21 系统进化树分析
        2.14 多花黄精SCL21 蛋白互作关系分析
        3 讨论
    第二节 多花黄精SCL21 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多花黄精总RNA的提取及c DNA的合成
        1.2.2 荧光定量PCR分析
        1.2.3 试验材料的处理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花黄精总R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2.2 SCL21 基因在多花黄精不同组织部位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2.3 多花黄精SCL21 在光质与光周期处理下的表达情况
        2.4 多花黄精SCL21 基因在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情况
        2.5 多花黄精SCL21 基因在不同培养天数下的表达情况
        3 讨论
第七章 小结与展望
    1 小结
        1.1 多花黄精无菌体系的建立
        1.2 多花黄精离体培养条件的优化及不定芽增殖
        1.3 HPLC法测定多花黄精根状茎中薯蓣皂苷
        1.4 多花黄精CIGR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1.5 多花黄精SCL21 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图例及图版说明
附录 B 本研究使用的基因序列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9)紫草地黄汤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湿疮的基本概念
    1.1 病因病机
    1.2 临床表现
    1.3 西医的治疗对策
    1.4 中医的治疗对策
    1.6 总结
2. 激素依赖性湿疮的基本概念
    2.1 发病机制
    2.2 临床表现
    2.3 诊断标准
    2.4 治疗方法
    2.5 存在问题
3. 中医对激素依赖性湿疮的认识
    3.1 病因病机
    3.2 证候类型
    3.3 治病对策
    3.4 常用方药
4. 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治探析
    4.1 病机特征
    4.2 辨证要点
    4.3 局部辨证
    4.4 全身辨证
    4.5 治法撷要
    4.6 紫草地黄汤方解
    4.7 紫草地黄汤临床化裁
    4.8 临床注意
5. 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验案举例
6.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病例汇总表
    附录2: 近19年有关激素依赖性湿疮中药治疗的研究
    附录3: 不同皮肤病之血热证治
    参考文献(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0)七味地藿颗粒的制备及其对种公驴精液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驴业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
    1.5 中药方剂在改善种公畜精液品质中的应用
    1.6 中药颗粒剂制备现状及应用
    1.7 七味地藿颗粒配伍组方及有效成分
第二章 正交设计法优选七味地藿颗粒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与设计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正交设计法优选七味地藿颗粒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与试验设计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正交设计法优化七味地霍颗粒剂成型工艺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2 方法与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七味地藿颗粒对于种公驴精液品质的影响
    5.1 试验动物与材料
    5.2 试验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七味地藿颗粒对不同年龄种公驴繁殖性能的影响
    6.1 试验动物与材料
    6.2 试验方法
    6.3 结果
    6.4 讨论
    6.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知母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论文参考文献)

  • [1]知母多糖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研究[D]. 季瑞雪.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0)
  • [2]郭立中教授从温阳辨治尿路感染的临床经验研究[D]. 金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河北省曲阳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D]. 陶明爽.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6)
  • [4]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D]. 杜立娟.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5]清利通淋方治疗女性急性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的疗效观察[D]. 陈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基于模式生物平台研究酸枣仁汤对斑马鱼睡眠行为的影响[D]. 陈子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石膏及其配伍解热作用的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D]. 叶鸿博.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多花黄精离体培养条件优化及生长发育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D]. 吕煜梦.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4)
  • [9]紫草地黄汤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应用探讨[D]. 陈马可(Mark Chern).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10]七味地藿颗粒的制备及其对种公驴精液品质的影响[D]. 杨耀森. 聊城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知母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