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科技产业发展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李蓉[1](2021)在《媒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发挥——以主旋律影视作品为例》文中提出文章阐述了媒介的文化构建及利用,分析作为影视媒介重要组成部分的主旋律影视作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关联,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刚性要求,探索在媒介功能发挥及实现的前提下,作为现代影视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作用,探讨如何使其成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
沈佳坤,张军,吴非[2](2022)在《“双一流”建设高校推动我国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的作用机制——基于中关村科学城典型项目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双一流"建设高校参与组建的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体系是推动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本研究以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中关村科学城的典型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项目为案例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我国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研究。案例分析表明:第一,"双一流"建设高校与政府、企业等建立的融通创新模式主要包括"项目衔接型"、"平台共建型"和"产业技术联盟型",且分别适用于高校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转化、高校与企业基于产权长期合作和共创共享紧密合作的情况;第二,"双一流"建设高校在融通创新体系中通过培养人才和产出创新成果,不仅对政府、企业等共同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起到显性的直接与间接作用,还具有传播创新文化与塑造创新需求理念的隐性作用。基于此,"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推动我国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体系建立中应继续推进技术转移办公室建设,加强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完善和拓展融通创新模式。
沈彬,谭桂斌,罗嘉文,赵天阳[3](2021)在《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理工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理工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从新型研发机构的视域出发,从高校响应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解释框架、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价值链等方面的探究,对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特色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提出有助于推动理工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郭力子,张亚勤,陈炎冬[4](2021)在《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服务地方发展的SWOT分析》文中指出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建设提供人才与技术、传承和创新文化的历史使命。然而,在社会服务实践中,地方高校仍存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不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通过采用SWOT分析法,研究分析与问题紧密相关的主要内部优势与劣势,以及外部的机遇与威胁等因素,根据研究结果为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相应的应对计划、发展战略以及对策建议。
王青,徐昌,姚隽[5](2021)在《创新驱动下高校与城市共荣的街区发展模式探讨——以南京“城市硅巷”发展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创新正成为推动双循环形势下城市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基于"城市硅巷"基础上的创新街区模式,将极大推动我国城市产业动能和创新经济发展。本文从城市与高校各自角度发展需求、具备条件、发展契机进行发展趋势判断,研究了3类创新要素之间的城市与高校匹配性对应关系。以江苏省南京市实证为例,解析创新街区形成机制,探讨具有地方性特征、与城市共荣的创新街区形成方法和路径。建立起"单核优势驱动、区块多核联动"的创新街区发展模式,以期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新选择、新方向。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6](2021)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中指出宁政办发[2021]58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9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2021年9月9日(此件公开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五年,也是我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卓泽林[7](2021)在《高等教育赋能区域发展战略的现状、挑战与对策——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文中指出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发展重点。高等教育以其人力资本、科学研究、文化服务、国际化发展等资源优势赋能三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但在资源赋能区域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面临着多重挑战,主要表现为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需求不平衡、创新资源投入与创新成果转化不匹配、基础文化设施与区域公共服务不对等、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与扩大开放步伐不协调。为此,高等教育应优化人才结构,支撑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提升高校科技研发效率,加强区域产学研融合创新;探索高校文化共享共建,增强两馆区域服务能力;推进在地国际化发展,做强"留学区域"品牌。
张寒旭,刘沁欣[8](2021)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业协同发展研究——基于产业链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基于产业链的角度,通过深入剖析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从强化基础研究服务能力、发挥港澳专业服务优势、合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孵化、促进科技服务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张珍[9](2021)在《广西涉农高校产业服务队助推乡村产业发展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研究广西涉农高校产业服务队开展乡村产业帮扶情况,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涉农高校现代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就广西大学、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4所涉农高校产业服务队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的实践,提出优化人员构成,加强人员培训以及团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升团队科技服务能力;以校对接县(市、区)政府、企业和乡村产业示范基地,强化校地、校企合作等措施,进一步改进服务成效,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一方百姓富裕。
韩嵩,秦玉友[10](2021)在《新时代高校助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文中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开展"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随着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全面实现成为今后"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高校作为区域人力资源、科技创新的"集聚地",其社会服务职能的不断深化向脱贫地区释放高等教育资源"红利"。新时代高校助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聚焦乡村产业,通过"服务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对接新产业新业态,立足乡村产业融合""构建科技支撑体系,服务龙头骨干企业""融入乡村‘双创’园区建设,激发乡村‘双创’活力",从而为我国脱贫地区的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二、高校科技产业发展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科技产业发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媒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发挥——以主旋律影视作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影视媒介传播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关联 |
二、主旋律影视作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
三、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时代性及思政育人功能的实现 |
1.史诗化情怀 |
2.平民化叙事 |
3.广泛化取材 |
4.多元化类型 |
5.年轻化表达 |
6.融合审美 |
(2)“双一流”建设高校推动我国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的作用机制——基于中关村科学城典型项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
(一) “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中的作用 |
(二) “双一流”建设高校在知识链和创新链中的作用 |
(三) “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才与成果供给的显、隐性作用 |
二、 研究方法、案例选择与数据来源 |
(一) 研究方法 |
(二) 案例选择 |
(三) 数据来源 |
三、 案例简介与分析 |
(一) 案例简介 |
1. 清华大学脑起搏器项目。 |
2. 人大金仓项目。 |
3. 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大脑项目。 |
(二) 案例分析 |
1. 典型项目综合分析。 |
2. “项目衔接型”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模式。 |
3. “平台共建型”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模式。 |
4. “产业技术联盟型”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模式。 |
(三) “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作用机制 |
四、 结论与建议 |
(一) 研究结论 |
(二) 对策建议 |
第一,“双一流”建设高校应继续推进技术转移办公室建设。 |
第二,“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加强概念验证中心建设。 |
第三,“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完善和拓展融通创新模式。 |
(3)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理工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研究及现状 |
1.1 理工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类型 |
1.2 产学研深度融合时科技成果转化形式 |
2 新型研发机构的相关研究及发展模式 |
2.1 新型研发机构的现有理论研究 |
2.2 新型研发机构的实践发展模式 |
2.2.1 建立开放式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平台 |
2.2.2 打通高新企业与新型研发机构的无缝链接 |
2.2.3 完善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资源集聚的服务体系 |
3 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典型技术路径 |
3.1 构建学院创新资源集聚服务体系 |
3.2 完善学校创新资源的集聚机制 |
3.3 加强创新资源集聚的基地建设 |
4 构建路径创新的保障机制 |
4.1 激励保障机制 |
4.2 利益协调机制 |
4.3 技术保护机制 |
4.4 协同创新机制 |
4.5 政策落地机制 |
5 结论与展望 |
(4)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服务地方发展的SWOT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 |
1.1 科技创新服务是地方高校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
1.2 科技创新服务是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必然趋势 |
2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及服务区域经济的劣势分析 |
2.1 科教资源相对匮乏,创新能力需要加强 |
2.2 总体科技研发水平相对不高,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 |
2.3 培养人才难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
3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及服务区域经济的机遇分析 |
3.1 区域经济产业升级的对科技创新的强劲需求 |
3.2 新时代为地方高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赋予新使命 |
4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及服务区域经济的威胁分析 |
4.1 产学研管理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 |
4.2 产学研合作创新和深度不足 |
5 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策略 |
5.1 强化政产学研合作创新对策 |
5.2 创建和培养科技创新团队对策 |
5.3 创新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对策 |
5.4 服务区域经济的人才培养对策 |
6 结束语 |
(5)创新驱动下高校与城市共荣的街区发展模式探讨——以南京“城市硅巷”发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创新生态的城市与高校发展趋势判断 |
1.1 挑战:城市创新发展的需求 |
1.2 基底:城市与高校的价值趋同 |
1.3 路径:城市与高校的载体链接 |
2 与城市共荣的高校创新街区成因分析 |
2.1 学科能级适配与内生发展动力 |
2.2 成本价值驱动与创新产业集聚 |
2.3 创新人才发展与创新环境特质 |
3 创新街区形成机制探讨——南京模式 |
3.1 多要素协同联动 |
3.2 共荣的创新系统形成路径 |
3.2.1 基底性要素选择判断 |
3.2.2 开放联动的创新生态融合圈 |
3.3 空间、政策双导向的未来实施途径 |
3.3.1 创新空间角度的要素保障 |
3.3.2 创新生态角度的政策保障 |
4 结论 |
(7)高等教育赋能区域发展战略的现状、挑战与对策——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大区域高等教育赋能区域发展现状 |
(一)高等教育人力资本赋能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
(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赋能区域协同创新发展 |
(三)高等教育文化服务赋能区域共享发展 |
(四)高等教育国际化赋能区域扩大对外开放发展 |
二、高等教育赋能区域发展面临的挑战 |
(一)人力资本: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需求不平衡 |
(二)科技创新:创新资源投入与创新成果转化不匹配 |
(三)文化服务:基础文化设施与区域公共服务不对等 |
(四)国际化合作: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与扩大开放步伐不协调 |
三、促进高等教育赋能区域发展的对策 |
(一)优化高等教育人才结构,支撑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
(二)提升高校科技研发效率,加强区域产学研融合创新 |
(三)探索高校文化共享共建,增强两馆区域服务能力 |
(四)推进在地国际化发展,做强“留学区域”品牌 |
(9)广西涉农高校产业服务队助推乡村产业发展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广西涉农高校产业服务队的历史缘由与发展现状 |
1.1 广西涉农高校产业服务队的历史缘由 |
1.2 广西涉农高校产业服务队的发展现状 |
1.2.1 概况。 |
1.2.2 人员组成。 |
1.2.3 工作机制。 |
2 广西涉农高校产业服务队的服务模式与典型特点 |
2.1 团队服务模式 |
2.2 项目实施模式 |
2.3 “科技小院”建设参与模式 |
2.4 “牵线搭桥”服务模式 |
3 广西涉农高校产业服务队的帮扶成效与典型案例 |
3.1 指导和帮助乡村找准自身产业定位 |
3.2 开展技术培训和帮扶指导工作 |
3.3 开展技术攻关,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
3.4 密切联系企业进行产业帮扶 |
4 广西涉农高校产业服务队开展科技帮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
4.1 人员构成不够合理 |
4.2 参与乡村产业帮扶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高,服务工作持续性不够 |
4.3 服务面不够广 |
4.4 产业服务队技术指导和帮扶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
5 进一步改进服务成效的对策建议 |
5.1 优化人员构成,提升团队工作能力 |
5.2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政治和专业素养 |
5.3 加强各涉农高校内部、高校之间以及自治区、市、县产业服务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5.4 以校对接县(市、区)政府、企业和乡村产业示范基地,更好地发挥产业服务队作用 |
5.5 鼓励和支持产业服务队以申报科研项目的方式,加强科技研发和推广,为产业发展服务 |
5.6 强化校地、校企合作,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
5.7 讲好产业帮扶故事,营造高校社会服务良好氛围 |
(10)新时代高校助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景式”参与:新时代高校助力乡村脱贫攻坚的行动与成效 |
二、新时代高校助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要素供给 |
1.高校人才支持:投身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
2.高校科技支撑:引领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
3.高校职能深化:对接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
三、新时代高校助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
1.服务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
2.对接新产业新业态,立足乡村产业融合 |
3.构建科技支撑体系,服务龙头骨干企业 |
4.融入乡村“双创”园区建设,激发乡村“双创”活力 |
四、高校科技产业发展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媒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发挥——以主旋律影视作品为例[J]. 李蓉. 出版广角, 2021(24)
- [2]“双一流”建设高校推动我国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的作用机制——基于中关村科学城典型项目的研究[J]. 沈佳坤,张军,吴非. 高校教育管理, 2022
- [3]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理工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分析[J]. 沈彬,谭桂斌,罗嘉文,赵天阳. 科技管理研究, 2021
- [4]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服务地方发展的SWOT分析[J]. 郭力子,张亚勤,陈炎冬. 科技与创新, 2021(23)
- [5]创新驱动下高校与城市共荣的街区发展模式探讨——以南京“城市硅巷”发展为例[J]. 王青,徐昌,姚隽. 广西城镇建设, 2021(11)
- [6]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J].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21(21)
- [7]高等教育赋能区域发展战略的现状、挑战与对策——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例[J]. 卓泽林. 教育发展研究, 2021(21)
- [8]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业协同发展研究——基于产业链的视角[J]. 张寒旭,刘沁欣. 科技管理研究, 2021(21)
- [9]广西涉农高校产业服务队助推乡村产业发展探索[J]. 张珍. 安徽农业科学, 2021(19)
- [10]新时代高校助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J]. 韩嵩,秦玉友.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