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治疗细菌性痢疾和肠炎的综合研究(摘要)

唾液治疗细菌性痢疾和肠炎的综合研究(摘要)

一、水杨梅治疗菌痢及肠炎的综合研究(摘要)(论文文献综述)

邱瑞霞[1](2006)在《瑶药水杨梅(Adina rubella Hance)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瑶药水杨梅(Adina rubella Hance)的化学成分和部分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 采用柱色谱、薄层层析、重结晶等现代分离、分析和纯化手段,从水杨梅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四个化合物和两个混合物。其中四个化合物通过红外(IR)、液质联用(LC-MS)、核磁共振等波谱手段和化学反应方法分别鉴定为:2-甲基-5,7-二羟基色原酮,东莨菪素;其它二个化合物结构正在鉴定中。通过瓜和GC-MS鉴定两个混合物,一个脂肪酸混合物为:棕榈酸乙酯、9,12-二烯十八酸乙酯、9,12,15-三烯十八酸乙酯、十八酸乙酯、2,6,10,15,19,23-六甲基.2,6,10,14,18,22-六烯二十四烷;另一个甾体混合物为:豆甾-3,5-二烯、豆甾-5-烯-3-醇、豆甾-3,5-二烯-7-酮,豆甾-5,22-二烯-3-醇。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水杨梅乙醇粗提物及其四个溶剂萃取部位和分离的得到的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6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探讨水杨梅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显示,水杨梅各样品均有一定的体外抑菌作用。其中甾体混合物的抑菌效果最好,对铜黄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0.625mg/ml。乙酸乙酯层对铜黄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1.250mg/ml。由此知水杨梅对球菌的抑制效果较好。 采用细胞病变(CPE)抑制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水杨梅四个溶剂萃取部位和甾体混合物的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1(HSV-1)和柯萨奇病毒(CoxB3)活性。结果显示水杨梅各试样无明显的抗HSV-1、CoxB3作用。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2](1971)在《水杨梅治疗菌痢及肠炎的综合研究(摘要)》文中研究说明 茜草科水杨梅(Adina rubella Hance)防治菌痢和肠炎的研究,经过我所及与兄弟单位协作,在临床和实验方面的反复实践,对666例急性病人和172例慢性患者的观察,证明水杨梅有如下特点: 一、药效可靠、效果恒定:本药适用范围主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对慢性菌痢、急性或慢性非特异性肠炎疗效亦著。通过多年来

张艳玲[3](2008)在《大叶水团花和小蜡树的化学成分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对民间药用植物大叶水团花(Adina polycephala Benth.)根茎和小蜡树(Fraxinus sieboldiana Blume.)枝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在多种药理模型上进行了生物活性筛选。利用多种色谱技术、波谱分析和化学方法,从大叶水团花和小蜡树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别分离鉴定了30个化合物(A1*-A30)和20个化合物(F1*-F20),其名称与结构见Table 1和Figure 1。从两植物中发现17个新化合物,其中,包括大叶水团花中的4个寡聚糖苷(A1*-A4*)和1个环烯醚萜二糖苷(A5*),以及小蜡树中的7个松香烷二萜(F1*-F7*)和5个降碳松香烷二萜(F8*-F12*)衍生物。在多种药理模型上对分离鉴定的大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活性筛选,发现在1×10-5M浓度下,A3*、F7*、F10*和F13对PAF刺激的多形核白细胞β葡萄糖苷酸酶有抑制活性,抑制率依次为60.2、59.7、56.1和65.9%,A13对去血清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保护率为51%:化合物F14显示抗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活性,IC50值为4.8μM。另外,A4*、F1*和F6*对A549、A2780和A549细胞株有较弱的选择性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0.21、1.72和6.04μM。Table 1.从大叶水团花和小蜡树中得到的化合物A1*-A30和F1*-F20注:标*为新化合物,标#为确定绝对构型的化合物

张一冰[4](2014)在《细叶水团花活性成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由三章组成。第一章对细叶水团花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第二章对细叶水团花的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抗氧化、凝血活性及体内保肝活性进行研究。第三章对水团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第一章细叶水团花化学成分研究采用柱色谱方法,对细叶水团花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细叶水团花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了25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14个,分别为a-生育酚(AR--1)、二十三烷(AR-5)、E-植醇(AR-7)、Z-植醇(AR-8)、β-谷甾醇(AR-9)、二十六烷(AR-10)、excisanin K(AR-12).齐墩果酸(AR-13)、熊果酸(AR-14)、反式-4’-羟基-2’-甲氧基肉桂醛(AR-15)、反式对羟基肉桂酸(AR--17)、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AR-21).7-epi-vogeloside(AR-22)、7-O-β-D-glucosyl-noreugenin(AR-23)。化合物AR-1、AR-5、AR-7、AR-8、AR-10、AR-12、AR-13、AR-14、AR-15、AR-17、AR-21、AR-2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第二章细叶水团花生物活性研究采用96微孔板法对细叶水团花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进行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结果显示细叶水团花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均有较好的体外a-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活性顺序为乙酸乙酯部位(IC50=862.2μg·mL-1)>正丁醇部位(IC50=924.9μg·mL-1)>石油醚部位(IC50=994.0μg·mL-1)。采用DPPH、ABTS和FRAP方法研究细叶水团花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细叶水团花石油醚部位和正丁醇部位还原铁离子的能力比乙酸乙酯部位强,乙酸乙酯部位对ABTS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于石油醚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且三个部位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采用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评价细叶水团花的保肝作用。细叶水团花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均能明显降低CCl4致肝损伤小鼠血清中GPT的活力,3个部位的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CCl4致肝损伤小鼠血清中GOT的活力,说明细叶水团花对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特异性的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含量,减轻肝细胞损伤。细叶水团花三个部位能明显升高CCl4致肝损伤小鼠肝匀浆SOD的活力,降低MDA的含量,提示细叶水团花对肝细胞的保护是通过抗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发挥作用的。对细叶水团花进行体外凝血活性研究。结果显示细叶水团花石油醚部位具有体外促凝血作用。第三章水团花属植物研究进展对水团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范兆永[5](2006)在《水团花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对瑶族草药水团花(Adina pilulifera(lam.)Franch.ex Drake)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首先,对水团花乙醇粗提物及其各溶剂萃取部位的体外抗病毒、抗肿瘤和抑菌活性进行筛选,结果显示:水团花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人喉癌细胞株(Hep-2)、结肠癌细胞株(LOVO)、肝癌细胞株(BEL-7402)、人肺癌细胞株(H460)和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都显示出不同程度的体外抑制活性,特别是对Hep-2和LOVO细胞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达到了7.8μg/ml;此外,该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6538p)、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ATCC6633)、铜绿假单胞杆菌(Pscudomonas aeruginos,ATCC9027)、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lla Chaleraesuis,ATCC4224)、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ATCC9341)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抑制活性,其最低抑制浓度(MIC)在1.25~2.5mg/ml之间。 通过各种色谱分离手段对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工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以波谱数据及其理化性质鉴定为:Sarracenin(1),2-甲基-5-羟基-7-O-咖啡酸乙酯色原酮(2),柚皮素(3),2-甲基-5,7-二羟基色原酮(4),2-甲基-6-羟基苯丙烯酸甲酯(5),圣草酚(eriodictyol)(6),槲皮素(quercetin)(7),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Naringenin-7-O-β-D-glucoside)(8),圣草酚-7-O-α-D-葡萄糖苷(eriodictyol-7-O-α-D-glucoside)(9),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side)(10);另外从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个化合物,以波谱数据和文献对照鉴定为:Morroniside(11)。除了化合物4,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3、5、6、8、9、11都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2和5为新化合物。 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病毒、抗肿瘤和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6(圣草酚)对Cox B3和HSV-1都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IC50均为15.7μg/ml,其SI值分别为16和32。而化合物7(槲皮素)和化合物10(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均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特别是对人

郑博颖[6](2008)在《滦河上游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及资源植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滦河上游地区地处河北省承德地区的北部及张家口东北部,是坝上高原与冀北山地的交错带,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是滦河的发源地,有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作用;另外从整个华北地区来看,该地区是防止内蒙古高原风沙侵袭京、津的生态安全的天然绿色屏障。因此,开展这一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系统性研究,对河北省乃至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论文以滦河上游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对滦河上游地区种子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区系成分作了详细分析,研究了滦河上游地区的植物区系组成,科属地理成分、特有现象及生活型和生态型讨论分析了植被类型的划分和主要特征,资源植物的种类及用途,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和保护现状的调查研究,以期为承德北部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研究结果具体如下:一、滦河上游地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03科、490属、1399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裸子植物3科、8属、19种;被子植物100科、482属、1380种。河上游地区种子植物科、属、种数量分别约占河北植物区系科数的73.0%,属数的59.7%,种数的63.6%,是河北省野生种子植物区系中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按照优势科(属)即构成相应植物区系种类组成的主体,所含种属较多的原则,从中确定了19个优势科,占本区系总科数的16.67%,包含317属925种,分别占本区系属数的66.04%和种数的68.47%;含10种以上的优势属点本区系总属数的3.9%,包含了346种,占本区系的24.7%。本区系优势现象明显。二、根据吴征镒对中国种子植物属分布区类型的划分观点,滦河上游地区种子植物可以划分为15个分布区类型,说明该区区系成分的丰富性,也同样反映了该区系的形成与起源的复杂性。属的分布区类型中温带性质属347属,占本区系总属数的70.82%,其中北温带性质属179属,占总属数的36.53%;泛热带性质属占本区系总属数的14.90%。反映了本区系典型的温带性质,北温带性质明显,同时又兼有泛热带的性质,与本区系所处的气候带的特征相符。三、在本区域中仅有一属的科即区域单属科较多,总计47科,占区域总科数的48.0%;单种属也较多,计249属,占本区系总属数的50.8%。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区系的复杂性和起源的古老性。四、表征科(属)是植物区系中具有代表性特征的科(属),表明了该区系的的性质。本区系中确定了16个表征科中,温带分布14科,泛热带分布2科;确定了表征属11个,除蓼属为世界广布类型外,北温带分布类型8属,温带亚洲分布1属,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1属,温带性质显著。无论从表征科还是表征属上都可看出本区系都以温带性质为主,北温带性质明显,同时还兼有少量泛热带成分。五、生活型是植物体与生活环境适应的结果,与环境密切相关,是一定地区地理自然条件的统合反映。滦河上游地区种子植物区系中木本植物较少,共258种,占总种数的18.44%;草本植物占优势,共1083种,占总种数的77.48%;藤本植物最少,共56种,占总种数的4.07%。表现出明显的北温带植被特点。六、滦河上游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北温带性质显著,由于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交接地带,植被具明显的过渡性质。在滦河上游地区自东向西选取茅荆坝自然保护区、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闪电河自然保护区对这一地区植被分布特点进行研究。从属的分布区类型上来看,自东向西温带成分逐渐增多,热带及泛热带成分则越来越少。适应干旱环境的草本类型的科(如豆科、藜科)自东向西逐渐取代适应较为湿润环境的科(如石竹科、玄参科等)。反映出滦河上游地区自东向西气候的变化特点,也反映了这一地区植物区系组成的由华北植物区系向蒙古植物区系的过渡性质。从α多样性的水平上比较,消除面积对物种数量的影响,反映出在这一地区自东向西物种丰富逐渐降低的特点。从β多样性的水平上比较,自东向西β多样性逐渐增加。且木兰围场与闪电河之间的β值较大,反映出这两个地区之间物种变化的程度较大,本文作者认为可能是由于大马群山的阻隔,使得湿润空气受到阻隔有关。ISc值自东向西的渐高的变化,表明了滦河上游地区这一生态交错带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需加强这一地区的生态廊道的建立与建设,建立更多的保护区,以利于物种在这一地区的迁移。七、结合保护区种子植物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种群数量以及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采取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标准原则,将滦河上游地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初步划分为三个保护等级。保护区有一级保护植物27种,二级保护植物26种,三级保护植物24种。基于对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生物学特性、分布、受危现状、受危机制的全面调查与研究,从整体上提出了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对策,并针对重点科属及物种给出具体保护建议。八、滦河上游地区是河北北部资源植物种类与数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地区资源植物具有资源类型多样,种类繁多,应用前景广阔,自然储量巨大等特点。据初步调查统计,保护区共有资源植物847种,可分为原料性资源植物和非原料性资源植物。其中原料性资源植物按用途分为十三大类;非原料性资源植物分为野生花卉植物,绿肥植物和种质资源植物。

罗云波[7](2010)在《白术茯苓汤调控脾虚大鼠血管活性肠肽的物质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白术茯苓汤调控脾气虚大鼠血管活性肠肽的化学成分或组分,并探讨各化学成分或组分的配伍协同作用。方法:①采用系统溶剂法从白术茯苓汤萃取分离得到其有效部位,进一步运用现代中药化学的植化分离手段,对有效部位进行分离鉴定得到各组分。②运用中药色谱技术研究白术茯苓水煎液中白术内酯Ⅲ的来源以及白术、茯苓不同配比对其含量的影响。③复制脾气虚证的动物模型,观察白术茯苓汤各提取分离组分及组分配伍对脾气虚大鼠血管活性肠肽、血管活性肠肽受体及受体结合率的影响,确定有效组分。结果:①1从白术茯苓汤水煎液提取分离出白术茯苓总多糖、总络合物、白术内酯Ⅲ。②高效液相色谱结果显示,白术茯苓汤复方水煎液出峰的强度和个数与白术相似,而与茯苓差异较大;在215nm条件下,白术茯苓汤复方水煎液出峰的强度最大,峰的个数最多;白术茯苓汤水煎液中,白术:茯苓复方按照1:1、3:1、2:1、1:3、2:3、3:2、1:2的变化,白术内酯Ⅲ含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依次降低。③与模型组比较,白术茯苓总多糖高剂量组、白术内酯Ⅲ高剂量组、络合物高剂量组、组分配伍高剂量组、白术茯苓汤组血浆血管活性肠肽降低(P<0.05及P<0.01),白术内酯Ⅲ高剂量组、络合物高剂量组、组分配伍高剂量组、组分配伍中剂量组、白术茯苓汤组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术茯苓总多糖高剂量组、白术内酯Ⅲ中剂量组、络合物高剂量组、组分配伍中剂量组、白术茯苓汤组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IPR1)降低,白术内酯Ⅲ高剂量组、络合物高剂量组、白术茯苓总多糖高剂量组、络合物中剂量组、组分配伍中剂量组、白术茯苓汤组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IPR2)降低(P<0.05及P<0.01);与模型组比较,上述三组分配伍之高剂量组和白术茯苓汤组能降低脾气虚大鼠受体结合率水平。(P<0.05)结论:①白术茯苓汤下调脾气虚大鼠血管活性肠肽及血管活性肠肽受体的物质基础为白术茯苓总多糖、总络合物、白术内酯Ⅲ。②白术茯苓汤复方水煎液的成分主要来自白术,白术内酯Ⅲ是白术茯苓汤的重要化学成分之一。③白术茯苓汤中,白术与茯苓不同的配比对白术内酯Ⅲ的含量有影响,其中白术:茯苓(1:1)复方中白术内酯Ⅲ的含量最高,白术:茯苓(1:2)复方中白术内酯Ⅲ的含量最低。

李景华[8](2007)在《东北城市园林中的药用园林植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的研究以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及辽宁省为研究范围,以生活在城市环境条件中的药用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试验分析及查阅资料的技术手段来探讨东北城市园林中药用园林植物的种类组成、应用现状、药材可用性及引种和开发新的药用园林植物资源。围绕这一思路,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通过对东北三省主要城市园林植物的调查,整理出其中的药用植物部分,称之为药用园林植物。以此来探讨药用园林植物在东北三省主要城市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性。归纳整理的结果显示,在东北三省主要城市的园林绿化中常用的园林植物共有423种,其中乔木类为128种,灌木类为137种,木质藤本类为25种,1、2年生草本类为49种,多年生草本类为75种。药用园林植物共有215种,其中乔木类为69种,灌木类为66种,木质藤本类为16种,1、2年生草本类为24种,多年生草本类为40种。在东北三省主要城市的园林绿化中所使用的药用园林植物占所用园林植物总数的50%以上。2.在对东北三省主要城市的园林植物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的同时,按三种城市生态条件,分别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采集了紫丁香叶,吉林省吉林市采集了玫瑰花和蒲公英,辽宁省大连市采集了银杏叶,丹东市采集了银杏种子。对所采集的这些药用园林植物入药部位进行分析试验,分别探讨了不同城市园林环境条件下药用园林植物入药部位化学成分的变化、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醇浸出物含量的变化、总灰分或酸不溶性灰分含量的变化、重金属含量的检查,对不同城市园林环境条件下药用园林植物入药部位的各项测定结果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生长在街路两侧城市环境条件下的药用园林植物,无论是入药部位有效成分的含量,还是醇浸出物的含量几乎都没有达到我国药典中规定的标准,但生长在居民区和公园环境条件下的药用园林植物,所测入药部位各项指标都达到了我国药典中规定的标准,据此判断来源于城市园林中的药用园林植物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可用性。3.探讨了我国东北三省城市园林绿化中野生药用园林植物的开发和现有药用植物的引种等相关问题,分析了开发野生资源和引种现有资源的意义、注意事项及要掌握的原则。最后,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及著作,对适合我国东北三省城市园林绿化的药用园林植物进行汇总,编制出名录,为东北地区在选择使用药用园林植物进行园林绿化时提供些许参考。汇总结果显示,可供我国东北地区城市园林绿化选择的药用园林植物共有643种。其中,乔木类有87种,分属33科,53属;灌木类有96种,分属30科,53属;木质藤本类有24种,分属8科,13属;1、2年生草本类有114种,分属41科,87属;多年生草本类有322种,分属74科,187属。

吴莉婷[9](2016)在《闽西民间中草药资源及应用》文中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医药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的发展不但依靠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民间医药资源也是其重要的内动力文化,但是许多民间中草药资源还未被发现利用和开发,仍仅仅流传于乡土民间。福建闽西是一个中草药资源丰富和民间用药广泛的地区,很多中草药资源及民间的应用有待调查、挖掘、研究和开发。本文以闽西各个乡镇为调查地点,通过实地考察,拜访当地各乡镇资深药农、乡土医生,记录了闽西民间中草药在防病治病上的应用。共收集药用植物品种175种,用药验方455条,通过对比研究,并整理分析,基本摸清了本地药用植物的分布和种类,整理完善了数十种植物的药用功效,并提出了闽西中草药资源的保护开发及民间传统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建议。通过对闽西中草药资源和民间用药的探究和总结,进一步丰富了福建传统医药文化文库,对促进福建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段震[10](2007)在《贵州民族药材高通量筛选样品库的初步建立及抑菌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贵州有着丰富的民族药资源,如苗药和侗药。为了进一步挖掘贵州本地民族药材的潜在价值,我们以贵州本地的86种民族药材为样品,建立了一个样品库。并以白假丝酵母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变形链球菌分别作为真菌、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对该样品库保存的86种样品的抑菌活性进行高通量筛选,得到了具有抑菌活性的样品19种,其中有两种植物的抑菌活性未见国内外报道。通过溶剂浸提的方法得到了响铃草,石莲子,百合,松萝四种植物的水,95%酒精以及乙酸乙酯的粗提物,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绿脓杆菌,藤黄微球菌和黄曲霉为供试菌,研究了各种粗提物对于上述六种微生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抑菌圈大小。以上述实验的结果为基础,通过柱层析梯度洗脱分离了响铃草乙酸乙酯粗提物,石莲子50%酒精粗提物的不同组分,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供试菌,检测了响铃草与石莲子各组分对这两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抑菌圈,为进一步分离出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化合物打下基础,同时也为这几种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水杨梅治疗菌痢及肠炎的综合研究(摘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杨梅治疗菌痢及肠炎的综合研究(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1)瑶药水杨梅(Adina rubella Hance)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瑶药水杨梅的研究概述
        1、1、1 水杨梅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1、1、2 水杨梅的生物活性研究现状
    1、2 水团花属植物研究概述
        1、2、1 水团花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1、2、1、1 生物碱类
        1、2、1、2 黄酮类化合物
        1、2、1、3 色酮类化合物
        1、2、1、4 萜类化合物
        1、2、1、5 其它成分
        1、2、2 水团花属植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2 水杨梅的化学成分研究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1、1 样品
        2、1、2 试剂
        2、1、3 仪器
    2、2 实验部分
        2、2、1 样品的提取与分离
        2、2、2 石油醚萃取部位的分离
        2、2、3 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分离
        2、2、4 混合物1和2的GC-MS分析色谱条件
        2、2、5 物理常数与波谱数据
    2、3 结果
        2、3、1 结构鉴定
        2、3、2 结论
3 水杨梅抑菌活性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
        3、1、1 试剂和仪器
        3、1、2 菌种
    3、2 实验部分
        3、2、1 溶剂的选择
        3、2、2 样品的制备
        3、2、3 增菌以及菌液的配制
        3、2、4 实验步骤
    3、3 结果
        3、3、1 抑菌实验结果
        3、3、2 总结
4 水杨梅抗病毒活性研究
    4、1 实验材料及仪器
        4、1、1 试剂和仪器
        4、1、2 病毒及细胞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样品的处理
        4、2、2 主要试剂的配制
        4、2、3 实验步骤
        4、2、3、1 细胞的培养与增殖
        4、2、3、2 病毒的增殖
        4、2、3、3 细胞毒性测定
        4、2、3、4 体外抗病毒实验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水杨梅各样品对 CoxB3抗病毒作用
        4、3、2 水杨梅各样品对 HSV-1抗病毒作用
        4、3、3 结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3)大叶水团花和小蜡树的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茜草科水团花属植物研究概况
    第一节 水团花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一、萜类
        二、酚性化合物
        三、生物碱类
        四、其他
    第二节 水团花属植物药理研究概况
        一、水团花的药理研究概况
        二、水杨梅的药理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大叶水团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研究结果
    第三节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一、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二、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第四节 药理活性筛选结果
    第五节 实验部分
        一、样品来源及鉴定
        二、仪器与材料
        三、提取分离
        四、酸水解和碱水解反应
        五、化合物Al*-A30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
        六、药理活性筛选方法及实验数据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松香烷二萜类天然产物研究概况
    第一节 松香烷二萜类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第二节 松香烷二萜类天然产物药理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小蜡树的化学成分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研究结果
    第三节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一、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二、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第四节 药理活性筛选结果
    第五节 实验部分
        一、样品来源及鉴定
        二、仪器与材料
        三、提取分离
        四、化合物F1*-F20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
        五、药理活性筛选方法及实验数据
    参考文献
总结与讨论
已发表和拟投文章
附图目录
附图
缩略语一览表
致谢

(4)细叶水团花活性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细叶水团花化学成分研究
    1.1 前言
    1.2 实验方法
        1.2.1 仪器和材料
        1.2.2 植物来源
        1.2.3 提取分离
    1.3 结构鉴定
    参考文献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细叶水团花生物活性研究
    2.1 概述
    2.2 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2.2.1 仪器与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2.3 实验结果
        2.2.4 讨论
    2.3 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2.3.1 材料与仪器
        2.3.2 抗氧化活性筛选方法
        2.3.3 实验结果
        2.3.4 讨论
    2.4 体内保肝活性研究
        2.4.1 材料与仪器
        2.4.2 实验方法
        2.4.3 实验结果
        2.4.4 讨论
    2.5 体外凝血活性研究
        2.5.1 材料与仪器
        2.5.2 实验方法
        2.5.3 结果
        2.5.4 讨论
    参考文献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团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3.1 前言
    3.2 化学成分研究
        3.2.1 生物碱类
        3.2.2 黄酮类
        3.2.3 三萜类
        3.2.4 环烯醚萜及其昔类
        3.2.5 其他成分
    3.3 药理活性研究
        3.3.1 抗癌作用
        3.3.2 抑菌作用
        3.3.3 抗病毒作用
        3.3.4 其它作用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论文创新点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水团花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天然药物研究的意义
    1.2 水团花属植物
        1.2.1 水团花属简介
        1.2.2 水团花属研究概况
        1.2.3 水团花简介
第二章 水团花活性部位研究
    2.1 水团花样品的体外抗病毒活性筛选
        2.1.1 样品、试剂和仪器
        2.1.2 实验病毒及对应采用的宿主细胞
        2.1.3 实验部分
        2.1.4 实验结果
        2.1.5 讨论
    2.2 水团花样品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
        2.2.1 样品、试剂和仪器
        2.2.2 实验部分
        2.2.3 实验结果
    2.3 水团花样品的抑菌活性筛选
        2.3.1 样品、试剂和仪器
        2.3.2 实验部分
        2.3.3 实验结果
    2.4 小结
第三章 水团花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3.1 样品、试剂和仪器
        3.1.1 样品
        3.1.2 试剂和仪器
    3.2 实验部分
        3.2.1 预实验
        3.2.2 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
        3.2.3 物理常数和光谱数据
    3.3 实验结果
        3.3.1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3.4 小结
第四章 水团花部分单体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4.1 体外生物活性研究
        4.1.1 部分单体化合物的体外抗病毒活性测定
        4.1.2 部分单体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
        4.1.3 部分单体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测定
    4.2 体外生物活性研究结果
        4.2.1 体外抗病毒活性研究结果
        4.2.2 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
        4.2.3 体外抑菌活性研究结果
    4.3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水团花鉴定报告书
附录Ⅱ 各单体化合物的谱图
致谢

(6)滦河上游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及资源植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文献综述
    2.中国近代植物区系研究
    3.现代中国植物区系研究
    4.中国植物区系研究的最新进展
    5.立题依据及意义
一、自然地理概况
    1.1 地理位置
    1.2 地质地貌
    1.3 气候特征
    1.4 土壤
    1.5 植被
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样地的选择
        2.2.2 野外调查与采集
        2.2.3 室内标本的整理与鉴定
    2.3 数据处理
        2.3.1 植物区系数据来源及统计
        2.3.2 生物多样性计算
三、滦河上游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3.1 种子植物科、属、种的组成
        3.1.1 科的组成与分析
        3.1.2 属的组成与分析
    3.2 种子植物区系的优势类群和表征类群
        3.2.1 优势科和表征科
        3.2.2 优势属和表征属
    3.3 特有现象
    3.4 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3.4.1 科级分布区类型统计与分析
        3.4.2 属级分布区类型统计与分析
    3.5 种子植物生活型的统计与分析
四、滦河上游地区植物多样性分析
    4.1 自然地理概况比较
    4.2 区系情况比较
        4.2.1 优势科
        4.2.2 区系成分
    4.3 α、β多样性比较
        4.3.1 α多样性的比较
        4.3.2 β多样性的比较
五、滦河上游地区珍稀濒危及保护植物
    5.1 珍稀濒危植物的评定
        5.1.1 一级保护植物
        5.1.2 二级保护植物
        5.1.3 三级保护植物
        5.1.4 部分稀濒危植物生物学特点及保护研究
    5.2 珍稀濒危植物的濒危机制的分析
        5.2.1 珍稀濒危植物濒危的内部因素
        5.2.2 珍稀濒危植物濒危的外部因素
    5.3 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对策
六、滦河上游地区资源植物及其利用
    6.1 原料性资源植物
    6.2 非原料性资源植物
    6.3 资源植物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6.3.1 发挥植物资源的多样性
        6.3.2 保护植物的再生能力
        6.3.3 注意植物功能的特殊性
        6.3.4 开展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
        6.3.5 发展集约化生产
        6.3.6 合理开发旅游业
结果和讨论
    一、种子植物区系物种组成丰富
    二、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三、珍稀濒危植物
    四、资源植物
参考文献
致谢

(7)白术茯苓汤调控脾虚大鼠血管活性肠肽的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词表
引言
文献研究
    1 VIP及其受体研究概述
        1.1 VIP及受体体内分布情况
        1.2 VIP的主要生理作用
        1.3 VIP与疾病
    2 健脾益气方剂对VIP调节作用的研究
    3 白术、茯苓及含白术茯苓复方的研究进展
        3.1 白术的研究概况
        3.1.1 白术的本草学认识
        3.1.2 白术的功效与临床运用
        3.1.2.1 补气健脾,用于脾胃虚弱,食少胀满,倦怠乏力,泄泻等症
        3.1.2.2 燥湿利水,用于水湿停留、痰饮、水肿
        3.1.2.3 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3.1.3 白术的化学成分研究
        3.1.4 白术的药理作用研究
        3.1.4.1 利尿作用
        3.1.4.2 抗肿瘤作用
        3.1.4.3 免疫调节作用
        3.1.4.4 抗炎抗菌作用
        3.1.4.5 抗糖尿病作用
        3.1.4.6 抗衰老作用
        3.1.4.7 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
        3.1.4.8 抑制子宫平滑肌
        3.1.4.9 调节腹膜孔的作用
        3.2 茯苓的研究概况
        3.2.1 茯苓的本草学认识
        3.2.2 茯苓的功效与临床运用
        3.2.2.1 利水渗湿,与温阳益气利湿药配伍,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3.2.2.2 健脾渗湿,与健脾化湿药配伍,用于脾气虚泄泻、带下等症
        3.2.2.3 除湿化痰,与化痰除湿药配伍,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等症
        3.2.2.4 宁心安神,与安神药配伍,用于心悸,失眠等症
        3.2.3 茯苓的化学成分研究
        3.2.4 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
        3.2.4.1 调节免疫功能
        3.2.4.2 抗肿瘤作用
        3.2.4.3 抗衰老
        3.2.4.4 抗炎
        3.2.4.5 利水消肿
        3.2.4.6 保肝作用
        3.2.4.7 防石作用
        3.2.4.8 其他作用
        3.3 含白术茯苓复方的研究概况
        3.3.1 含白术茯苓复方的临床运用概况
        3.3.2 含白术、茯苓复方的化学和药理研究概况
    4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
        4.1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4.1.1 拆方研究法
        4.1.2 整方研究法
        4.1.2.1 植化分离方法
        4.1.2.2 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方法
        4.2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主要研究技术
        4.2.1 分子生物色谱技术
        4.2.2 分子中药组学技术
    5 本研究的设计
        5.1 研究思路
        5.2 研究方法
        5.3 技术路线
        5.4 前期研究
        5.4.1 白术茯苓汤配伍、配比、煎药法对脾气虚大鼠VIP水平影响的研究
        5.4.1.1 白术、茯苓及白术茯苓汤对脾气虚大鼠VIP及VIPR2基因表达的影响
        5.4.1.2 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及合煎、分煎、醇提对脾气虚大鼠VIP的影响
        5.4.2 白术茯苓汤水煎液有效部位的筛选 #29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白术茯苓汤水煎液药物化学的研究
        1 白术茯苓汤水煎液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1.1 实验材料
        1.1.1 药材
        1.1.2 药品与试剂
        1.1.3 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萃取得到正丁醇部位
        1.2.2 对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1.3 实验结果
        1.3.1 化合物的鉴定结果
        1.3.1.1 已鉴定明确的化合物
        1.3.1.2 结构尚未完全明确的化合物
        1.3.2 化合物的鉴定过程和依据
        1.3.2.1 化合物Ⅰ
        1.3.2.2 化合物Ⅱ
        1.3.2.3 化合物Ⅲ
        1.3.2.4 化合物Ⅳ
        1.3.2.5 化合物Ⅴ
        1.3.2.6 化合物Ⅵ
        1.3.2.7 化合物Ⅶ
        2 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水煎液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药材
        2.1.2 药品与试剂
        2.1.3 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2 系统筛选
        2.2.3 显色剂的筛选
        2.3 实验结果
        2.3.1 5%香草醛浓硫酸显色结果
        2.3.2 碘蒸气显色结果
        2.4 结论
        3 白术茯苓汤水煎液中化学成分的来源研究
        3.1 材料
        3.1.1 药材
        3.1.2 药品与试剂
        3.1.3 仪器
        3.2 色谱条件
        3.3 样品制备
        3.4 结果
        4 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水煎液中白术内酯Ⅲ的含量测定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色谱条件
        4.2.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4.2.3 样品制备
        4.3 实验结果
        4.3.1 线性关系
        4.3.3 精密度实验
        4.3.4 稳定性实验
        4.3.5 重现性实验
        4.3.6 加样回收率实验
        4.3.7 样品的含量测定
    第二部分、白术茯苓汤提取分离组分调控VIP的研究
        1 白术茯苓汤及其提取分离组分对脾气虚大鼠VIP含量的影响
        1.1 实验材料
        1.1.1 动物
        1.1.2 药材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场地
        1.2.2 实验分组
        1.2.3 造模
        1.2.4 实验给药方法
        1.2.4.1 供试药物制备
        1.2.4.2 给药方法
        1.2.5 标本采集与处理
        1.2.6 测定
        1.2.7 数据统计
        1.3 实验结果
        1.3.1 动物一般状况
        1.3.2 各组大鼠血浆及结肠组织VIP含量的变化
        2 白术茯苓汤提取分离组分对脾气虚大鼠VIP受体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1.1 动物
        2.1.2 药材
        2.1.3 试剂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分组
        2.2.2 造模方法
        2.2.3 实验给药方法
        2.2.4 标本采集与处理
        2.2.5 VIP受体测定
        2.2.6 数据统计
        2.3 实验结果
        2.3.1 动物一般状况
        2.3.2 各组大鼠结肠组织VIP受体变化
        2.3.2.1 VIP受体标准曲线
        2.3.2.2 各组大鼠结肠组织VIP受体含量的变化
        3 白术茯苓汤提取分离组分对脾气虚大鼠VIP受体结合率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1.1 动物
        3.1.2 药材
        3.1.3 仪器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场地
        3.2.2 实验分组
        3.2.3 造模方法
        3.2.4 实验给药方法
        3.2.5 标本采集与处理
        3.2.6 VIP 受体结合率测定
        3.2.7 数据处理及统计
        3.3 实验结果
        3.3.1 动物一般状况
        3.3.2 各组大鼠结肠组织VIP受体结合率的变化
讨论
    1 关于脾气虚动物模型的选择和确立
        1.1 单因造模
        1.1.1 泻下法
        1.1.2 偏食法
        1.1.3 饮食失节法
        1.1.4 现代医学的病理模型
        1.2 复因造模
        1.2.1 破气苦降加饮食失节法
        1.2.2 过劳加饮食失节法
        1.3 脾气虚动物模型的评价
        1.4 本研究所选择的脾气虚动物模型
    2 脾气虚、VIP与胃肠运动
        2.1 VIP与胃肠运动
        2.2 脾气虚与胃肠运动
        2.3 脾气虚与VIP
    3 白术茯苓汤及其提取分离组分对VIP及VIP受体、受体结合率调控作用的分析
        3.1 白术茯苓汤对脾气虚大鼠VIP调控作用的影响因素探析
        3.1.1 煎药溶媒对白术茯苓汤调控VIP作用的影响
        3.1.2 合煎、单煎对白术茯苓汤调控VIP作用的影响
        3.1.3 白术与茯苓不同配比对白术茯苓汤调控VIP作用的影响
        3.2 白术茯苓汤提取分离组分调控VIP作用的分析
        3.3 白术茯苓汤及其提取分离组分调控VIP受体作用的分析
        3.4 白术茯苓汤及其组分调控VIP受体结合率作用的浅析
    4 白术茯苓汤化学组分的提取分离思考
        4.1 络合物的思考
        4.2 白术内酯Ⅲ的讨论
    5 组分配伍之我见
结论
特色与创新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2:综述2
    参考文献
附件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8)东北城市园林中的药用园林植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2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1.2 药用园林植物的概念
    1.3 药用园林植物应用的简史及研究现状
        1.3.1 药用园林植物应用的简史
        1.3.2 药用园林植物研究的现状
    1.4 药用园林植物应用展望
        1.4.1 药用园林植物的育种
        1.4.2 药用园林植物的应用
2 东北地区药用园林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应用现状
    2.1 自然概况
    2.2 调查方法
    2.3 药用园林植物在东北城市园林中所占的比例
        2.3.1 黑龙江省所调查各城市药用园林植物在园林绿化中所占的比例
        2.3.2 吉林省所调查各城市药用园林植物在园林绿化中所占的比例
        2.3.3 辽宁省所调查各城市药用园林植物在园林绿化中所占的比例
    2.4 东北城市园林中药用园林植物的种类组成
        2.4.1 黑龙江省药用园林植物的种类组成
        2.4.2 吉林省药用园林植物的种类组成
        2.4.3 辽宁省药用园林植物的种类组成
    2.5 东北城市园林中药用园林植物的应用现状
        2.5.1 木本药用园林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2.5.2 木本药用园林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配置
        2.5.3 草本药用园林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2.6 本章小结
3 药用园林植物入药部位成分的变异与可用性分析
    3.1 材料的选择
    3.2 仪器设备及试剂
        3.2.1 主要仪器设备
        3.2.2 主要试剂
    3.3 药用园林植物入药部位化学成分的变异
        3.3.1 方法
        3.3.2 银杏叶化学成分的红外光谱分析
        3.3.3 银杏种子化学成分的红外光谱分析
        3.3.4 玫瑰花化学成分的红外光谱分析
        3.3.5 蒲公英化学成分的红外光谱分析
        3.3.6 紫丁香叶化学成分的红外光谱分析
    3.4 蒲公英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
        3.4.1 方法
        3.4.2 保留时间和对照品峰面积的确定
        3.4.3 街路两侧蒲公英供试品中咖啡酸的含量
        3.4.4 居民区蒲公英供试品中咖啡酸的含量
        3.4.5 公园内蒲公英供试品中咖啡酸的含量
        3.4.6 蒲公英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显著性分析
    3.5 银杏叶醇浸出物、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的变化
        3.5.1 银杏叶醇浸出物含量的变化
        3.5.2 银杏叶醇浸出物含量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3.5.3 银杏叶总灰分含量的变化
        3.5.4 银杏叶总灰分含量变化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3.5.5 银杏叶酸不溶性灰分含量的变化
        3.5.6 银杏叶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变化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3.6 玫瑰花醇浸出物和总灰分的变化
        3.6.1 玫瑰花醇浸出物含量的变化
        3.6.2 玫瑰花醇浸出物含量变化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3.6.3 玫瑰花总灰分含量的变化
        3.6.4 玫瑰花总灰分含量变化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3.7 药用园林植物入药部位重金属含量的检查
        3.7.1 方法步骤
        3.7.2 银杏叶水煎剂铅含量的检查
        3.7.3 银杏种子水煎剂铅含量的检查
        3.7.4 玫瑰花水煎剂铅含量的检查
        3.7.5 蒲公英水煎剂铅含量的检查
        3.7.6 紫丁香叶水煎剂铅含量的检查
    3.8 药用园林植物入药部位的采收
    3.9 本章小结
4 东北地区药用园林植物资源开发的探讨及名录编制
    4.1 野生药用园林植物的开发利用
        4.1.1 野生药用园林植物资源的开发
        4.1.2 野生药用园林植物的意境开发
        4.1.3 开发野生药用园林植物的意义
        4.1.4 野生药用园林植物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4.2 药用园林植物的引种
        4.2.1 立足本土资源进行引种
        4.2.2 适当引种非本土种类
        4.2.3 引种须掌握的原则
    4.3 药用园林植物名录的编制
        4.3.1 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4.3.2 名录所列项目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东北三省药用园林植物名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闽西民间中草药资源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国内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
    1.2 闽西历史自然状况
    1.3 闽西地区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1.4 闽西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及民间用药情况
    1.5 闽西地区野生药用植物利用情况调查及意义
2 闽西民间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方法
    2.1 闽西民间实地调查
    2.2 查阅相关古籍文献、民间文字记载资料,鉴定核实资源真伪
    2.3 资料分类整理与分析
3 闽西民间药用植物资源及民间药用情况调查
    3.1 闽西民间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
    3.2 闽西民间药用植物性味及功效调查
    3.3 闽西常见药用植物民间偏方验方
4 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
    4.1 闽西民间用药评价
        4.1.1 闽西民间用药针对性强且具有明显地域性
        4.1.2 闽西民间医药文化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亟需系统整理规范
        4.1.3 药用植物在民间传统利用中的不可替代性
    4.2 闽西民间医药的深入挖掘及药用植物资源保护
        4.2.1 加强民间医药文化的深入挖掘与传承
        4.2.2 重视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
    4.3 构建保护体系,加强科学研究,深入研发,实现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贵州民族药材高通量筛选样品库的初步建立及抑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中草药研究概况
    1.2 高通量研究概况
    1.3 课题思路
    1.4 样品库植物样品资料概述
第二章 高通量筛选样品库的建立
    2.1 实验材料,试剂与设备
    2.2 高通量筛选样品库建立的方法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抑菌活性高通量筛选及其结果
    3.1 实验材料,试剂与设备
    3.2 抑菌活性高通量筛选的实验方法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对四种样品的抑菌活性研究
    4.1 实验材料,试剂与设备
    4.2 抑菌活性研究的实验方法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对石莲子,响铃草的抑菌活性组分的研究
    5.1 实验材料,试剂与设备
    5.2 抑菌活性研究的实验方法
        5.2.1 石莲子抑菌活性组分的研究
        5.2.2 响铃草抑菌活性组分的研究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研究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附录

四、水杨梅治疗菌痢及肠炎的综合研究(摘要)(论文参考文献)

  • [1]瑶药水杨梅(Adina rubella Hance)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 邱瑞霞. 暨南大学, 2006(05)
  • [2]水杨梅治疗菌痢及肠炎的综合研究(摘要)[J].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 中草药通讯, 1971(03)
  • [3]大叶水团花和小蜡树的化学成分研究[D]. 张艳玲.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8(07)
  • [4]细叶水团花活性成分研究[D]. 张一冰. 河南大学, 2014(04)
  • [5]水团花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D]. 范兆永. 暨南大学, 2006(06)
  • [6]滦河上游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及资源植物研究[D]. 郑博颖. 河北师范大学, 2008(02)
  • [7]白术茯苓汤调控脾虚大鼠血管活性肠肽的物质基础研究[D]. 罗云波.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08)
  • [8]东北城市园林中的药用园林植物[D]. 李景华. 东北林业大学, 2007(06)
  • [9]闽西民间中草药资源及应用[D]. 吴莉婷. 福建农林大学, 2016(02)
  • [10]贵州民族药材高通量筛选样品库的初步建立及抑菌活性研究[D]. 段震. 贵州大学, 2007(04)

标签:;  ;  ;  ;  

唾液治疗细菌性痢疾和肠炎的综合研究(摘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