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齿轮传动

一种新型齿轮传动

一、一种新型的齿轮传动器(论文文献综述)

杨敏[1](2021)在《新能源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以比亚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徐聪[2](2020)在《车用永磁同步轮毂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国民汽车的普及率不断提高。随着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产生了很多关于能源枯竭以及环境保护的问题,所以电动汽车产业开始蓬勃发展。永磁同步轮毂电机是一种在轮毂上应用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因其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较高的功率密度以及轻质量、小体积等优点而备受电动汽车青睐。因PMSM的长处,本文直接将直接转矩控制策略(DTC)用在PMSM上,并将通过一些算法上的改进来改善性能,使DTC系统性能得到完善与提高。文中首先针对PMSM的一些基本结构和数学模型展开详细的论述,并叙述了PMSM数学模型的各种坐标转换,这也是在后面的各节中都需要用到的部分。其次对传统的DTC算法、原理、数学模型以及优劣势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文中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完整搭建出了传统DTC的仿真模型,仿真表明DTC系统在动静态性能方面都有着很好的表现。能很好满足车用调速,但并不是说这种方法是完美的。其在低速阶段也会有些不尽人意的表现,比如转矩脉动和磁链的波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文中引入了模型预测直接转矩控制(MPDTC)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控制的延迟进行了补偿,同时针对电压矢量的优选采用了价值函数,函数中包含如转矩脉动、磁链脉动等参数的指标,同时给各指标部分加以权重,最终使选取输出的电压矢量为最优。以此达到降低转矩脉动,解决系统低速状态下的转矩脉动大,系统低速不平稳问题。仿真结果证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性能,低速时能够明显降低转矩脉动。最后针对传统DTC系统以及MPDTC系统没有解决的定子磁链脉动仍较大问题,引入了占空比调制策略来进行研究,利用转矩和磁链的偏差分析零电压矢量以及非零电压矢量作用下的定子磁链幅值和电磁转矩的变化率来计算占空比,结合MPDTC进行改进,使车用PMSM-DTC系统在低速方面的表现进一步的提高完善。图[122]表[5]参[80]

豆宏斌[3](2020)在《风送式静电喷雾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高春瑞[4](2019)在《数据挖掘在风力发电机组故障预测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可利用的能源日益减少,可再生能源因其清洁和安全而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风力发电机是可重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巨大储备,因而越来越多的学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风力发电机的研究上。如今,数据挖掘催动了新技术的革新,已经广泛应用并渗透到各行各业,风电行业也在其中。本文将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的监测评估、SCADA系统以及数据挖掘相结合。利用风电机组在实际中的运行数据,对风电机组的性能指标进行实时检测与评估。绕组温度超标以及齿轮箱温度是风电机组发电机发生故障的重要特征。采用温度趋势分析的方法进行齿轮箱态的监测。利用基于天牛须搜索的花朵授粉算法改进的非线性状态估计方法来建立齿轮箱的温度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实验仿真,实验表明改进后的BAS-NSET算法比NSET算法获得的齿轮箱温度预测值更接近真实值,残差更小。针对风电机组绕组温度预测问题,本文建立一个3层的BAS-BP网络,将风电机组轮的多个特性作为输入单元,利用国电和风电开发有限公司北镇风电场实际运行数据作为样本进行训练和预测,输出不同工况下的绕组温度预测值,并以该电厂内UP82-1500为例,对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所建模型计算速度快、精度高,验证了BAS-BP神经网络在风电机组绕组温度预测中的适用性。本文验证了所建BAS-NSET模型和BAS-BP模型对风电机故障预测的有效性和预测精度高的特点,这两种方法对此类故障预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该论文有图17幅,表7个,参考文献51篇。

李雨佳[5](2017)在《柔性驱动同步理论研究及其在振动筛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钻井振动筛是固控系统中的关键设备,随着高密度、高粘度及油基钻井液在钻井作业中的广泛应用,国内外现有钻井振动筛难以满足钻井工艺的需求。开发新型钻井振动筛是当前油气钻采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近年,国内外围绕振动筛变频、变轨迹和智能化等方面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但都未能从本质上提升振动筛的动态力学性能。此外,当今使用激振电机也遇到了难以逾越的瓶颈难题,迫切需要变革激振电机以提高振动筛的动态性能。为此,本论文提出双侧柔性驱动的激振电机结构,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柔性驱动振动系统同步理论,通过数值仿真和台架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新型结构及其设计理论的有效性。论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从振动筛的动力学与同步理论两方面阐述了国内外振动筛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根据高密度、高粘度钻井液及油基钻井液对振动筛性能的更高要求,介绍了新型强激振力大跨度激振电机开发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及思路。(2)提出一种单电机双侧柔性驱动的激振电机结构,改善了电机自身和载体筛箱的受力情况。建立了双侧柔性驱动的偏心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系统的动态响应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两侧偏心转子能够达到同步运动状态的条件和同步运动规律。(3)建立了空间单电机柔性驱动振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Lagrange方程推导了空间单电机柔性驱动振动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以及激振器主轴的力矩平衡方程,揭示了偏心转子和振动机体的相互作用规律。运用Hamilton原理推导了系统的自同步条件和同步运转的稳定性条件,得到系统同步稳定相位差的影响因素。数值仿真和台架试验验证了系统稳态运动的自同步性与稳定性。(4)建立了双激振电机柔性驱动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对非等质径积反向回转双电机柔性驱动振动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式求解,获得振动系统的稳态响应。导出了系统的同步性条件和稳定性条件,通过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建立了偏心转子的相位差角和系统参数之间互相匹配的关系。(5)提出了刚柔混合驱动的振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导出了刚柔混合驱动振动系统的自同步条件和稳定性条件,得到了相位差角与偏心转子质径积、激振电机角速度、弹性联轴器的扭转刚度以及激振电机的驱动力矩、摩擦阻矩等多个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刚柔混合驱动振动筛模型机试验验证了系统的同步运动性能。(6)完成了双侧柔性驱动激振电机试验样机的设计与制造,并对反向回转的双电机柔性驱动大跨度激振电机样机载体的主要动态特性参数进行了全面测试。设计并试制了基于柔性驱动同步理论的三层超宽平动椭圆振动筛,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试验,实验结果表明研究所提出的柔性驱动同步理论的正确性与有效性。论文通过对双侧柔性驱动振动系统同步理论、结构、动力学行为等的研究,拓展了柔性驱动与刚柔混合驱动振动系统的自同步理论及其分析方法,揭示了基于双侧柔性驱动激振电机的振动筛同步运动规律,为高性能振动筛的研制提供了指导和借鉴。论文所提出的大跨度激振电机不仅可应用于油气钻井工程,还可拓展应用到盾构工程、矿业工程及环保工程中。

韩守亮[6](2015)在《电动汽车驱动用模块化级联电机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模块化级联电机系统(Modular Cascade Machines,MCM)是一种新型的电机驱动系统,系统内各单元电机像电池一样,一个电机为一个模块,多个单元电机模块协同工作,通过改变匹配的模块数量或模块参数得到不同的符合要求的系统外特性。可以设计一系列单元电机模块,采用标准模块式结构,统一接口标准,不同功率需求可以通过改变模块数量来满足要求,而不需要重新设计模块电机;既能满足不同负载的性能需求,提高容错性能和可靠性,又能使选型、使用以及维护时更加方便。MCM系统用于电动汽车时,通过多个模块电机的匹配,突破了电机特性与整车需求特性不匹配的制约与限制,得到更加适用于电动汽车的电驱动系统转矩/转速和高效区特性。本文主要就MCM系统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问题展开研究,包括系统的匹配方法、模块电机的设计方法、提高系统效率的转矩分配策略等。为实现模块电机合理的配置,得到适合动力系统需求外特性的模块电机参数指标,研究了适合MCM系统的匹配方法。首先建立了电驱动动力系统仿真模型,确定了动力系统的外特性,分别研究了基于效率快速预估方法的单模方式匹配方法和基于遗传算法的多模方式匹配方法,采用优化算法以高效区范围和系统质量为优化目标,实现对多电机参数指标的确定,给出了不同车型MCM系统匹配的基本方案,为了实现快速匹配,还给出了一种效率快速预估方法,为模块电机设计和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针对MCM系统的特点及电驱动系统的要求,对提高MCM系统可靠性的拓扑结构以及提高功率密度、扩大高效区的模块电机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两种模块化级联电机拓扑结构,并分析了设计特点,给出了设计要求。从效率的角度,对不同类型电机的MCM系统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低速永磁电机和高速感应电机相结合的方案更适合MCM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块电机优化设计方法,并设计了采用分数槽集中绕组形式的高效高功率密度的电机模块,在此基础上,为进行控制策略研究设计了2模块多模方式MCM系统的模块电机,并用此电机仿真设计结果验证了效率快速预估方法的准确性。MCM系统提高效率的基础是尽可能地利用模块电机的高效区,但是频繁的切换电机会带来转矩波动、可靠性下降,甚至附加损耗,为此对MCM系统的转矩分配策略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用于动态控制的整车仿真模型,确定了整车控制策略的基本思想,分析了不同的工作模式。研究了基于效率最优的转矩分配策略,作为参考和评价其它控制策略的依据。为提高系统实时性,提出了基于规则的转矩分配策略,减小了计算量,改善了电机的运行工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糊控制策略的转矩分配方法,合理地分配单元电机的转矩,提高整车经济性,并优化动态性能要求。研究表明,MCM系统的能耗低于单电机驱动系统,采用MCM系统的电动车在满足动力性的前提下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为对匹配和设计方法进行验证,研制了MCM系统模型样机,对其进行外特性和效率等性能测试。实验结果与仿真设计结果、快速预测结果对比表明,所提出的电机设计方法及效率预估方法均是可行和准确的。搭建了基于Matlab/Simulink与d SPACE的硬件在环MCM系统的实时控制实验平台,进行了控制策略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糊控制策略在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的同时,又避免了电机的频繁切换,改善了电机的运行工况,是适用于MCM系统的转矩分配策略,这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研究表明:MCM系统不仅可以根据电动汽车的实际动力需求来优化设计,还可以增减模块电机的数目来满足不同动力大小的需求,降低了研发成本和周期。通过匹配不同特性的模块电机,很容易实现低速大转矩和高速大功率;通过采用优化的控制策略,能实现在较宽的速度范围和转矩范围内具有高效率。另外,MCM系统各模块电机电气上相互独立,当其中一个模块电机发生故障时,MCM系统仍能工作并且可以方便的切除和更换出现故障的单体模块,具有容错性好、维修更换成本低的特点,在电动汽车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MCM也可以应用在如风力发电、舰船推进等变速范围宽、功率变化大、工况复杂、可靠性要求高的场合。

吴一丰[7](2013)在《多齿容错永磁磁通切换电机的拓扑优化及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电/多电飞机对电力作动器系统可靠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为了提高基于永磁电机的电力作动器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性,本文研究了一种高功率密度、强容错能力的永磁容错磁通切换电机,并通过容错控制策略实现绕组一相或多相故障后的容错运行。本文以提高磁链正弦度、转矩密度、故障隔离能力和短路电流抑制能力等为目标,结合有限元仿真,对多齿容错永磁磁通切换电机进行拓扑结构的优化。通过电机轴向结构的设计,获得正弦度较高的磁链、反电势;以电磁转矩和互感自感比为优化目标优化了转子极对数和定子隔磁齿宽等参数。与传统的转子永磁式容错电机进行对比,验证了两者在同样具备故障隔离能力的前提下,多齿容错永磁磁通切换电机在转矩密度和抑制短路电流能力方面更具优势。此外,以增强抑制短路电流能力为目标的容错设计获得了较大的绕组交直轴电感,为电机在恒功率区弱磁扩速运行提供了有利条件,理论分析了该电机的弱磁特性。为了使电机在绕组开路或短路故障时仍能输出满足一定要求的转矩,研究了容错电流优化控制策略。针对开路故障,利用扩展坐标变换,建立电机开路的电流、铜耗数学模型。通过控制转子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交轴电流和零序电流,实现转矩脉动的补偿。为适应不同的应用场合及考虑功率变换器的限制,分别研究了铜耗最小补偿和铜耗相等补偿,优化了转矩铜耗比。针对短路故障,提出一种故障分解补偿法,对短路电流及绕组正常电流缺失引起的转矩脉动和转矩缺失分别进行补偿,矢量合成补偿电流。该策略在实现容错控制的同时,避免了复杂的在线计算。实验结果验证了研究的控制策略能够在电机绕组故障情况下,抑制转矩脉动,同时有效地限制绕组铜耗,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

郭建华[8](2008)在《双轴汽车电子稳定性协调控制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双轴轻型汽车为研究对象,对双轴汽车电子稳定性协调控制问题进行研究。论文建立了十五自由度双轴汽车动力学离线仿真模型。提出了双轴汽车电子稳定性协调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协调控制系统所包含的底盘电控子系统:主动前轮转向系统(AFS)、横摆力矩控制系统(DYC)和半主动悬架(SAS)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特性研究。提出基于β?β相平面的汽车稳定性协调控制算法,依据汽车稳定域划分协调控制区,并采用遗传算法对协调控制区参数进行优化,基于子系统特性设计协调控制算法。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协调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协调控制算法能够依据汽车的行驶状态合理分配子系统工作时序和效能,消除了子系统间的冲突,全面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建立协调控制硬件在环试验台,并进行了主动前轮转向与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的协调控制研究,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协调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滕向阳,姜坤,贾志新,陈泽[9](2007)在《新型立式回转电火花线切割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提出了立式回转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一种新的结构形式,丰富了回转电火花线切割理论。通过对其机构原理的分析阐述了一种能实现电极丝旋转、排丝、换向和恒张力控制的结构,并说明了这种装置的特点和优越性。

滕向阳,姜坤,贾志新,陈泽[10](2007)在《新型立式回转电火花线切割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提出了立式回转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一种新的结构形式,丰富了回转电火花线切割理论。通过对其机构原理的分析阐述了一种能实现电极丝旋转、排丝、换向和恒张力控制的结构,并说明了这种装置的特点和优越性。

二、一种新型的齿轮传动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新型的齿轮传动器(论文提纲范文)

(2)车用永磁同步轮毂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轮毂电机驱动系统
    1.3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工作
2 永磁同步电机结构与数学模型
    2.1 永磁同步电机结构
    2.2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2.2.1 旋转坐标变换
        2.2.2 电机数学模型
    2.3 本章小结
3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
    3.1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3.1.1 逆变器的模型结构
        3.1.2 空间电压矢量
    3.2 直接转矩控制的结构与理论
        3.2.1 滞环比较器
        3.2.2 定子磁链观测器
        3.2.3 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控制
    3.3 关于PMSM-DTC的仿真研究
        3.3.1 MATLAB/Simulink简介
        3.3.2 MATLAB/Simulink中的系统仿真
        3.3.3 传统PMSM-DTC的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模型预测控制研究
    4.1 模型预测控制介绍
    4.2 直接转矩与模型预测控制
        4.2.1 模型预测直接转矩控制的分类及其基本原理
        4.2.2 建立预测模型
        4.2.3 模型预测控制过程
        4.2.4 性能指标评估函数
    4.3 简化模型预测的方法
    4.4 仿真MPDTC系统实现
        4.4.1 转速变化分析
        4.4.2 负载变化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MPDTC结合占空比控制的改进研究
    5.1 传统占空比介绍
    5.2 基于占空比的MPDTC算法推导
    5.3 占空比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5.3.1 占空比控制的分析
        5.3.2 占空比的计算
    5.4 仿真实现及结果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全文工作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数据挖掘在风力发电机组故障预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引言
    1.1 研究意义
    1.2 技术现状
2 研究对象及其问题描述
    2.1 风电场及风电机组设备
    2.2 联合动力UP82-1500 风电机组的监控系统
    2.3 风电场设备问题描述
    2.4 本章小结
3 发电机组齿轮箱温度趋势状态监测和分析方法
    3.1 风电机组齿轮箱结构及SCADA监测参数
    3.2 天牛须搜索算法
    3.3 BASNSET建模原理
    3.4 模型结果分析与评价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BAS-B P神经网络的发电机绕组温度预测
    4.1 BP神经网络
    4.2 BAS-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
    4.3 发电机绕组温度预测网络设计
    4.4 文章小结
5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柔性驱动同步理论研究及其在振动筛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背景
        1.1.2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振动筛最新产品
        1.2.2 振动筛动力学研究现状
        1.2.3 振动同步理论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柔性联轴器对电机双侧偏心转子响应的影响
    2.1 问题的提出
        2.1.1 钻井振动筛用传统激振电机结构与受力分析
        2.1.2 双侧柔性驱动的激振电机新结构的提出
    2.2 柔性驱动的偏心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3 柔性驱动的偏心转子系统运动状态仿真分析
        2.3.1 数值求解方法
        2.3.2 运动仿真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间单电机柔性驱动振动系统同步理论研究
    3.1 空间单电机柔性驱动振动系统运动分析
        3.1.1 系统动力学模型
        3.1.2 振动微分方程
        3.1.3 稳态响应
    3.2 空间单电机柔性驱动振动系统同步理论
        3.2.1 自同步条件
        3.2.2 稳定运转条件
    3.3 数值仿真分析
    3.4 空间单电机柔性驱动振动系统同步试验验证
        3.4.1 试验系统
        3.4.2 传感器标定
        3.4.3 试验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空间双电机柔性驱动振动系统同步理论研究
    4.1 系统动力学模型
    4.2 运动方程及稳态响应
    4.3 空间反向回转双电机柔性驱动振动系统同步理论
        4.3.1 自同步条件
        4.3.2 同步状态的稳定性条件
    4.4 数值仿真分析
    4.5 空间反向回转双电机柔性驱动振动系统同步试验验证
        4.5.1 质心与力心重合安装位置同步性能试验
        4.5.2 改变安装位置同步性能试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刚柔混合驱动振动系统动力学与稳态振动研究
    5.1 反向回转双电机刚柔混合驱动振动系统运动分析及稳态响应
        5.1.1 反向回转双电机刚柔混合驱动振动系统结构与动力学模型
        5.1.2 振动系统运动分析及稳态响应
    5.2 系统自同步条件和稳定运转条件
        5.2.1 自同步条件
        5.2.2 稳定运转条件
    5.3 刚柔混合驱动同步理论振动筛模型机试验验证
        5.3.1 振动筛模型机设计
        5.3.2 刚柔混合驱动振动筛模型机同步性与稳定性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柔性驱动同步理论在振动筛中的试验及应用
    6.1 大跨度激振电机试制及试验系统介绍
        6.1.1 大跨度激振电机原型样机参数
        6.1.2 试验测试系统
        6.1.3 测试信号分析
    6.2 大跨度激振电机样机载体动态测试试验
        6.2.1 振幅
        6.2.2 筛箱速度及加速度
        6.2.3 筛箱横向扭摆量
        6.2.4 筛箱特征点运动轨迹
        6.2.5 长轴振动方向角
        6.2.6 抛掷指数
        6.2.7 总结
    6.3 柔性驱动同步理论在三层超宽平动椭圆振动筛中的应用
        6.3.1 振动筛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6.3.2 多层超宽筛箱结构设计
        6.3.3 超宽平动椭圆振动筛样机试制与初步试验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6)电动汽车驱动用模块化级联电机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模块化电机研究现状
    1.3 级联电机研究现状
    1.4 多电机拖动系统研究现状
    1.5 车用多电机系统研究现状
        1.5.1 车用多电机系统典型结构
        1.5.2 车用多电机系统关键技术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模块化级联电机系统的匹配方法
    2.1 引言
    2.2 模块化级联电机及组成模式
    2.3 电动车电驱动系统用MCM系统的特性
        2.3.1 整车性能参数与电驱动系统指标的关系
        2.3.2 MCM电驱动系统仿真建模
        2.3.3 MCM电驱动系统外特性确定
    2.4 模块电机的效率特性及快速预估方法
        2.4.1 效率预估计算方法的思想
        2.4.2 额定点损耗计算
        2.4.3 全区域效率特性计算
        2.4.4 计算流程及结果
    2.5 单模方式匹配方法
        2.5.1 单模方式的最大效率
        2.5.2 单模方式的高效区效率
        2.5.3 单模匹配系统特性分析
    2.6 多模方式匹配方法
        2.6.1 基于遗传算法的系统匹配方法
        2.6.2 MCM系统匹配的优化目标函数
        2.6.3 优化设计变量的选取
        2.6.4 优化约束条件的处理
        2.6.5 结果分析
    2.7 不同功率MCM系统匹配的方案选择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模块化级联电机的设计方法
    3.1 引言
    3.2 模块化级联电机的结构及设计特点
        3.2.1 串联式结构
        3.2.2 并联式结构
        3.2.3 不同结构MCM系统设计特点
    3.3 不同类型电机的MCM系统比较
        3.3.1 不同类型电机的效率区特点
        3.3.2 不同类型电机的MCM系统效率分析
    3.4 模块电机的设计
        3.4.1 单元模块电机优化方法
        3.4.2 模块电机效率优化
        3.4.3 设计结果及分析
    3.5 多模方式MCM系统模块电机设计方案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模块化级联电机系统的控制策略
    4.1 引言
    4.2 整车控制策略及工作模式分析
        4.2.1 整车控制器结构及控制策略
        4.2.2 仿真模型的建立
        4.2.3 工作模式分析
    4.3 基于效率最优策略的转矩分配
        4.3.1 效率最优策略的实现
        4.3.2 仿真分析
    4.4 基于规则策略的转矩分配
        4.4.1 规则的制定
        4.4.2 仿真分析
    4.5 基于模糊控制策略的转矩分配
        4.5.1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4.5.2 仿真分析
    4.6 不同策略的比较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模块化级联电机系统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样机制造及性能测试
        5.2.1 样机设计和制造
        5.2.2 样机外特性及效率Map图测试
    5.3 模块化级联电机系统控制策略实验研究
        5.3.1 实验系统的构建
        5.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多齿容错永磁磁通切换电机的拓扑优化及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磁通切换电机概述
        1.2.1 磁通切换电机的发展概况与研究现状
        1.2.2 永磁磁通切换电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1.3 永磁容错电机概述
        1.3.1 容错电机系统的要求和特点
        1.3.2 永磁容错电机的发展概况
    1.4 容错控制概述
        1.4.1 功率变换器容错结构
        1.4.2 容错控制策略
    1.5 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MT-FTFSPM 电机的工作原理与拓扑优化
    2.1 MT-FTFSPM 电机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
    2.2 基于绕组互补性的电机轴向结构设计
        2.2.1 绕组一致性和互补性分析
        2.2.2 MT-FTFSPM 电机轴向结构设计
    2.3 转子极对数的选择
    2.4 定子隔磁齿宽的影响
    2.5 样机参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T-FTFSPM 电机的电磁特性和容错性能
    3.1 传统转子永磁式容错电机的优化设计
    3.2 转矩特性
    3.3 容错性能
        3.3.1 MT-FTFSPM 电机电感特性分析
        3.3.2 故障影响
        3.3.3 短路电流抑制能力
    3.4 弱磁特性
        3.4.1 同步旋转坐标系电感特性
        3.4.2 弱磁特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开路故障和短路故障的补偿控制
    4.1 容错控制系统
    4.2 i_d=0 电流矢量控制的数学模型
    4.3 开路故障的补偿
        4.3.1 单相开路的数学模型
        4.3.2 铜耗最小补偿
        4.3.3 铜耗相等补偿
        4.3.4 两相开路补偿
        4.3.5 三相开路补偿
    4.4 短路故障补偿
        4.4.1 短路故障容错控制概述
        4.4.2 故障分解补偿策略
    4.5 实验验证
        4.5.1 正常工作
        4.5.2 单相开路故障
        4.5.3 多相开路故障
        4.5.4 短路故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T-FTFSPM 电机系统实验平台设计
    5.1 系统实验平台
    5.2 功率电路及其驱动电路
    5.3 采样及调理电路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本文主要工作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双轴汽车电子稳定性协调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论文中符号的定义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主动安全控制系统简介
        1.2.1 主动转向
        1.2.2 制动力/驱动力主动控制
        1.2.3 车轮垂直载荷控制
    1.3 汽车稳定性协调控制技术发展现状
        1.3.1 集中控制
        1.3.2 协调控制
    1.4 本文主要内容
第2章 轻型双轴汽车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2.1 车辆坐标系及模型简化条件
        2.1.1 车辆坐标系
        2.1.2 模型简化假设
    2.2 车辆动力学模型
        2.2.1 发动机模型
        2.2.2 传动系统模型
        2.2.3 制动器模型
        2.2.4 悬架模型
        2.2.5 辅助计算模型
        2.2.6 轮胎模型
        2.2.7 整车动力学模型
        2.2.8 驾驶员模型
        2.2.9 路面不平度模型
    2.3 车辆动力学离线仿真平台
        2.3.1 用户图形界面
        2.3.2 仿真车辆参数
        2.3.3 三维虚拟场景
    2.4 小结
第3章 协调控制系统结构与子系统特性研究
    3.1 协调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
    3.2 汽车行驶状态辨识
        3.2.1 路面附着系数的估算
        3.2.2 车速估算
        3.2.3 车辆二自由度参考模型
        3.2.4 质心侧偏角估算
        3.2.5 车轮垂直载荷估算
    3.3 主动转向系统建模
    3.4 横摆力矩控制系统建模
        3.4.1 控制算法的总体结构
        3.4.2 目标横摆力矩的计算
        3.4.3 ESP 横摆力矩分配算法
        3.4.4 VTD 横摆力矩分配算法
    3.5 阻尼可调式半主动悬架系统建模
    3.6 控制子系统仿真与特性研究
        3.6.1 主动转向系统离线仿真与特性研究
        3.6.2 横摆力矩控制离线仿真与特性研究
        3.6.3 半主动悬架系统离线仿真与特性研究
    3.7 小结
第4章 AFS 与DYC 协调控制研究
    4.1 基于相平面法的汽车状态识别
        4.1.1 相平面的基本概念
        4.1.2 汽车稳定性研究的相平面法
    4.2 基于相平面法的协调控制设计
        4.2.1 协调控制器设计原则
        4.2.2 AFS 与DYC 的协调控制
    4.3 协调控制仿真分析
        4.3.1 稳定边界的确定
        4.3.2 VTD 与ESP 协调控制
        4.3.3 AFS 与DYC 协调控制
    4.4 小结
第5章 半主动悬架参与的协调控制研究
    5.1 SAS 协调控制耦合分析
        5.1.1 SAS 与AFS 的耦合分析
        5.1.2 SAS 与DYC 的耦合分析
    5.2 SAS 协调控制策略
    5.3 协调控制算法控制流程
    5.4 SAS 协调控制仿真分析
        5.4.1 AFS 与SAS 协调控制
        5.4.2 VTD 与SAS 协调控制
        5.4.3 ESP 与SAS 联合控制
        5.4.4 SAS 综合协调控制
    5.5 小结
第6章 协调控制硬件在环试验研究
    6.1 硬件在环试验平台选择
    6.2 协调控制硬件在环试验平台总体方案
    6.3 硬件在环试验平台建立
        6.3.1 实时平台
        6.3.2 硬件部分
        6.3.3 试验平台软件系统
    6.4 协调控制硬件在环试验
        6.4.1 低附着路面单移线工况
        6.4.2 方波渐增工况
        6.4.3 双移线工况
    6.5 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7.1 本文的研究内容总结
    7.2 本文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摘要
ABSTRACT
致谢

四、一种新型的齿轮传动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能源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以比亚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例[D]. 杨敏. 湖北工业大学, 2021
  • [2]车用永磁同步轮毂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研究[D]. 徐聪.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3]风送式静电喷雾技术研究[D]. 豆宏斌. 济南大学, 2020
  • [4]数据挖掘在风力发电机组故障预测中的应用[D]. 高春瑞.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
  • [5]柔性驱动同步理论研究及其在振动筛中的应用[D]. 李雨佳. 西南石油大学, 2017(05)
  • [6]电动汽车驱动用模块化级联电机系统的研究[D]. 韩守亮.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03)
  • [7]多齿容错永磁磁通切换电机的拓扑优化及控制策略研究[D]. 吴一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3(06)
  • [8]双轴汽车电子稳定性协调控制系统研究[D]. 郭建华. 吉林大学, 2008(11)
  • [9]新型立式回转电火花线切割技术的研究[A]. 滕向阳,姜坤,贾志新,陈泽. 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之第12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7
  • [10]新型立式回转电火花线切割技术的研究[A]. 滕向阳,姜坤,贾志新,陈泽. 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 2007

标签:;  ;  ;  ;  ;  

一种新型齿轮传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