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崩塌开采陡坡矿脉时降低矿石稀释率的方法

天道崩塌开采陡坡矿脉时降低矿石稀释率的方法

一、用天井崩矿法开采急倾斜矿脉时降低矿石贫化率的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乔小明[1](2019)在《琅琊山铜矿段间顶柱回采工艺优化及开采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矿产与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保障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其中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可供利用储量和后备资源不足、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等客观事实。因此,在资源赋存稀缺的情况下提高金属矿产资源的回采率、开采效率、金属矿物的分选回收率就显得尤为重要。铜鑫矿业琅琊山铜矿矿体规模较小、数量较多,形态复杂,回采难度大,在以往的开采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残矿体,采用上向水平充填采矿法,使得不同中段之间留有大量的顶柱未能回采,造成了大量的滞留资源。而而现主要采用小尺寸进路回采及全进路胶结充填的方法回收段间顶柱矿体,其开采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充填成本有待于进一步降低。基于此本论文开展了段间顶柱回采工艺优化与开采技术的研究工作。本论文采用现场调研、工程实测、数值模拟等手段,对琅琊山铜矿矿柱留设情况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开采工艺向扩大进路尺寸和进路部分充填方向优化的思路,借助理论和模拟分析,以-245m中段顶柱赋存条件为例,研究了进路尺寸和充填次序等对顶板下沉和变形的影响,得出可以将开采进路尺寸提高至5m,进路间隔充填的结论,研究在-245m中段6#1矿体顶柱开采实践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矿井提高顶柱开采效率和降低充填成本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安龙[2](2015)在《急倾斜薄矿脉开采矿岩移动规律与崩落控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和资源的大量需求,使得矿产资源的开采逐渐向深部和难采矿体推进。急倾斜薄矿脉在我国黄金和有色金属矿山中占有很大比重,其特殊的产状,使此类矿体在开采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如爆破夹制作用大、矿石损失贫化难于控制、作业循环多、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安全性差等。尽管中深孔采矿法已被试验应用于开采急倾斜薄矿脉,但至今尚未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采幅制约,爆破夹制作用大,影响中深孔爆破效果;矿体和围岩欠稳固时,围岩易冒落,矿石的损失贫化难于控制。因此,如何解决薄矿脉中深孔爆破的夹制作用以及有效控制回采过程中矿石的损失和贫化,对于促进中深孔采矿法在急倾斜薄矿脉条件下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金厂沟梁金矿急倾斜薄矿脉破碎矿体为工程背景,基于崩落围岩充填采空区的地压管理方式、中深孔落矿工艺以及连续开采的工艺思想,提出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回采方案。采用室内相似材料实验,3DEC数值模拟,颗粒流数值模拟,SOM数据挖掘和现场原位试验等手段,围绕急倾斜薄矿脉崩落法开采矿石损失贫化大,中深孔爆破夹制作用大等问题开展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3DEC程序,分析急倾斜薄矿脉破碎矿体回采过程中的应力迁移规律,探讨不同回采方式下的地压分布特征,从地压管理角度为开采方案的选择和采场结构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2)开展倾斜壁边界条件下单漏口放矿相似材料实验,测定该条件下放出体的发育过程及形态特征,分析矿体厚度和壁面粗糙度对散体流动规律的影响,探讨倾斜壁边界条件下散体流动的分区特性及不同区域的影响范围,实现对矿石放出体的定量表征。(3)基于进化神经网络算法,结合大量数值实验,实现离散元细观参数的标定;基于离散元程序PFC3D,开展端部放矿数值实验,验证基于PFC3D放矿数值模拟方法和离散元细观参数标定结果的可靠性;开展倾斜壁边界条件下单漏口放矿PFC3D数值实验,分析放矿过程中颗粒的位移场、速度场和接触力场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从放矿动力学角度揭示倾斜壁边界条件下矿岩散体的流动机理。(4)开展崩落法结构参数的物理仿真实验,分析分段高度,崩矿步距和截止放矿品位对矿石损失贫化指标的影响,应用自组织神经网络算法,对物理仿真实验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采场结构参数与矿石损失贫化指标间的神经网络模型,实现采场结构参数的优选,有效控制崩落法回采过程中的矿石损失贫化。(5)基于LS-DYNA和PFC程序,考虑爆破过程中爆炸应力波和爆生气体的综合作用,建立岩体爆破的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提出表征薄矿脉爆破夹制作用的定量评价指标,对单孔柱状药包的爆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采幅与最小抵抗线对爆破夹制作用的影响,开展薄矿脉中深孔回采爆破参数优化研究,以爆破超欠挖体积和爆破块度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孔网参数条件下的爆破效果,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金厂沟梁金矿急倾斜薄矿脉回采爆破参数的优化,减小薄矿脉中深孔爆破的夹制作用。(6)将所得到的优化结果应用于金厂沟梁金矿六采区七中段7181矿块,采用CMS三维激光扫描手段,对爆破后的空区进行精细扫描,实现对爆破效果的定量评估,验证回采爆破参数的准确性。

王科洪[3](2015)在《浅孔留矿法在黑箐铜矿的改进及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分析了四川黑箐铜矿利用浅孔留矿法回采急倾斜厚大矿体时在回采工艺及技术方面存在的不足及问题,分析了造成矿山高损失贫化及现场生产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一套针对急倾斜厚大矿体的浅孔留矿法合理回采工艺,本文针对存在的回采工艺及技术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改进措施,并且在矿山得到了实践与应用。本文通过对矿房结构参数的优化改进使得浅孔留矿法与矿山的矿体条件更为匹配,采场产能大大提高;通过对底部结构的改进试验,最终采用了漏斗受矿-电耙出矿底部结构,大大提升了出矿效率,提高了作业安全程度,改善了工人作业环境,节省了人力财力;通过利用中深孔逐层爆破进行拉底扩漏,提高了拉底扩漏工程的效率与可靠性,降低了成本;通过经济有效的矿柱回收方法对矿山部分矿柱进行回收,不仅创造了很大经济价值,也为矿山提高了原矿回收率;根据采空区的形态,采用以硐室爆破为主、中深孔爆破为辅的空区处理技术,成功解决了采空区危害和作业施工安全问题。以上措施在矿山得到试验成功并部分推广,取得良好效果。

邓星星[4](2014)在《瑶岗仙钨矿倾斜极薄矿体采矿方法及工艺研究》文中提出摘要:瑶岗仙钨矿山自1914年始采至今,经过近百年开采,浅部矿体基本采完,目前只有少量的残矿回收开采。而中部尤其是多数好采矿脉也已采完。考虑到矿山未来的发展,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深部倾斜极薄难采矿体。但矿山原有的采矿方法并不适用于此类难采矿体。因此在确保回采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关键在于选取合理的采矿方法。本文通过现场调研、分析国内外倾斜极薄矿体开采方法、采场参数选取优化、理论分析、采矿方法工业试验等手段,对采矿方法的选取,各参数的优化进行了合理的分析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内容::1)通过调查分析瑶岗仙钨矿开采现状,并结合国内外倾斜极薄矿体开采情况,进行了采矿方法初选,并确定了初选方案为浅孔留矿法、分段上向浅孔凿岩阶段空场法和削壁充填法。2)比较分析初选方案的优缺点,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未确知测度理论,确定了分段上向浅孔凿岩阶段空场法为最优方案。3)经过分析计算选取了爆破参数,并通过计算爆破岩石的抛掷距离,对爆破参数进行了调整。通过对炮堆形成和堆放形状的分析研究,计算确定了分段间的超前距离。4)为了进一步验证所选采矿方法在此倾斜极薄矿体适用情况,在20中段233支脉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采场进行了工业试验。在试验期间,发现并解决了回采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了经验总结和参数调整,为进一步推广本采矿方法积累了经验。5)针对矿山不同产状的矿体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试验数据,提出了相应的采场参数改进。

周旭[5](2014)在《急倾斜极薄矿脉小分段分采空场法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国内广泛应用浅孔留矿法回采急倾斜极薄难采矿体,其有着采区结构、回采工艺、装备配置较为简单,矿石能自溜运输,出矿量和品位易于调节,采矿成本低等优点,但随之而来的采矿工效低,贫化率高,作业安全条件差等缺点是亟待改进的问题。针对某铅锌银矿采用浅孔留矿法回采倾斜极薄矿脉的工程实践情况,进行了小分段分采空场法回采的应用研究。通过采场内沿脉倾向划分小分段,多分段同时作业,保证了生产能力,大大降低了矿石贫化损失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邓良[6](2011)在《凤凰山银矿急倾斜破碎不稳固薄矿体开采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急倾斜破碎不稳固薄矿体复杂难采的特点,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工业试验,围绕凤凰山银矿Ⅰ—①、Ⅰ—②矿体开采技术展开研究,将先进的连续采矿思想和阶段矿房分段空场采矿工艺相结合,提出了采用浅孔凿岩爆破的无间柱连续推进分段空场采矿方案。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国内外急倾斜破碎不稳固薄矿体的三种常用采矿方法展开研究,并分析比较了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通过现场调查研究,对凤凰山银矿采用传统留矿法开采该矿体时贫化损失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剖析。(2)根据凤凰山银矿目前技术装备水平及Ⅰ—①、Ⅰ—②矿体赋存条件,提出了采用浅孔凿岩爆破的无间柱连续推进分段空场采矿新技术。该采矿方法通过不留间柱连续推进、强采强出、利用顶板围岩自然崩落处理采空区,解决了使用传统方法开采此类矿体所带来的贫化、损失问题,实现了安全、低耗、高效开采,为我国中小型矿山急倾斜破碎不稳固薄矿体高效低耗采矿提供了新的途径。(3)对回采过程中孔网布置及爆破参数进行了设计,通过采用体积平衡法及能量守恒经验估算法对爆破抛掷距离进行了理论验证。(4)运用FLAC-3D大型数值模拟软件,对凤凰山银矿采场地应力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对可能出现的地应力集中区域及大位移塑性破坏区域进行了预测,并针对预测结果提出了采场地压管理建议。(5)采用新工艺在凤凰山银矿开展为期近一年的工业试验,通过试验现场反馈,对采场结构参数、爆破参数、施工进度安排进行了优化,改进和增强了采矿工艺的适应性。

杨正松[7](2011)在《大红山铜矿高效低损无废开采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缓倾斜厚矿体一直是世界公认的难采矿体之一,由于倾角缓,矿石不能借助自重放出,开掘底盘漏斗势必造成采切工程量大,采矿成本高。随着开采的进行,顶板暴露面积迅速增大,作业面不安全,留永久矿柱支撑顶板则会导致矿石的损失。而受矿石经济价值的制约,通常先进采装设备的装备率不高,导致生产能力低下。论文以云南铜业重点科技项目“玉溪矿业大红山铜矿铜铁合采可行性研究”(20080202)科研课题为背景,以缓倾斜厚大矿体高效低耗无废开采为目的,以大红山铜矿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工业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主要完成了如下研究工作:1、根据大红山铜矿现有采矿方法所体现出来的弊端,结合其发展目标,从高效低损无废的角度提出了空场开采嗣后充填法的新方案。2、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盘区沿走向布置时的矿房的最大跨度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出了采用长锚索改善废石胶结充填体力学性能的思路。3、采用废石充填矿柱和全尾砂充填矿房组合充填的方式,使废石不出窿,选场排放的尾矿基本全部回填采空区,不仅提高矿井提升能力而且能实现无废开采。4、根据普式拱理论计算出废石胶结充填矿柱所需的抗压强度,根据全尾砂充填体的侧压计算出了废石胶结体所需的抗剪强度。并计算了长锚索在顶板中的最小锚固深度。5、采用不同配比的水泥和水及废石制备了废石充填体试块,进行了强度测试,所得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后,建立了充填体抗压强度与水泥用量和用水量的关系模型,由此获得了满足强度要求的最优配比。

钟春晖[8](2004)在《极薄矿脉采矿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极薄矿脉赋存条件复杂。根据极薄矿脉的倾角、矿岩的稳固性等矿脉赋存状态,本文把极薄矿脉按缓倾斜极薄矿脉、倾斜极薄矿脉和急倾斜极薄矿脉三种主要类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我国开采各类极薄矿脉的采矿方法的主要方案、采场结构要素、采切工程布置、回采工艺以及地压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各采矿方法在生产实践中的使用情况和适用性进行了评价。资料分析表明,目前国内开采极薄矿脉的采矿方法大多使用全面法、留矿采矿法和削壁充填采矿法以及它们的变形方案,其它采矿方法使用得较少,与采矿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工人劳动强度大、采场生产能力低、贫化损失大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等。针对以上问题,作者从我国矿山实际出发,通过优化采场结构,改进采矿工艺等措施提出了相应的采矿方法方案。 研究认为,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法是矿山生产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极薄矿脉采矿方法选择论证过程中,对可供选择的采矿方法技术经济比较优劣不明显时,应用模糊数学方法,量化影响采矿方法选择的指标,建立模糊评判矩阵,先进行采矿方法初选,然后对初选出的几种采矿方法进行模糊综合评判,最后选出最优采矿方法。应用模糊数学优选采矿方法比传统的综合经济比较法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这样优选采矿方法对于开采极薄矿脉的黄金矿山、有色及稀有金属矿山具有现实意义。

曹永忠[9](1993)在《急倾斜薄矿脉开采中贫化率的控制》文中认为急倾斜薄矿脉开采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矿石贫化率高。本文以汝城钨矿为例,阐述了此类矿床产生矿石贫化的原因,分析了矿石贫化对矿山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了降低贫化的技术措施。

周叔良,王端[10](1993)在《急倾斜薄矿脉开采工艺的改进》文中提出 分析表明,用分别回采和削壁充填采矿法开采急倾斜薄矿脉是最有效的。现就北高加索和独联体其它地区矿山试验过的几种改进这类采矿法的途径加以分析。

二、用天井崩矿法开采急倾斜矿脉时降低矿石贫化率的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天井崩矿法开采急倾斜矿脉时降低矿石贫化率的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琅琊山铜矿段间顶柱回采工艺优化及开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琅琊山铜矿概况及矿柱留设的基本情况
    2.1 琅琊山铜矿概况
    2.2 基本开采地质水文条件
    2.3 矿柱留设的基本情况
    2.4 顶柱回收的重要意义
    2.5 本章小结
3 琅琊山铜矿中段顶柱回采方法
    3.1 顶柱回采的基本方法分类
    3.2 琅琊山铜矿顶柱回采工艺过程
    3.3 顶柱回采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向
    3.4 本章小结
4 中段顶柱回采工艺优化模拟研究
    4.1 中段顶柱的进路结构
    4.2 中段顶柱进路回采混凝土假顶稳定性影响因素
    4.3 数值模型建立与参数选取
    4.4 中段顶柱进路尺寸对混凝土底板的影响
    4.5 中段顶柱采充配合对混凝土底板的影响
    4.6 中段顶柱采充优化方案
    4.7 本章小结
5 顶柱回采优化工艺在-245m中段的应用
    5.1 -245m中段6#1矿体概况
    5.2 -245m中段顶柱回采优化实践
    5.3 实践应用效果及效益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急倾斜薄矿脉开采矿岩移动规律与崩落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急倾斜薄矿脉开采技术现状
        1.2.1 国内开采现状
        1.2.2 国外开采现状
    1.3 崩落矿岩散体流动规律研究
        1.3.1 崩落法放矿理论研究进展
        1.3.2 力学在放矿研究中的应用
        1.3.3 倾斜壁边界条件下放矿崩落矿岩移动规律研究现状
    1.4 中深孔爆破参数优化研究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第2章 急倾斜薄矿脉崩落法开采技术及地压分布特征
    2.1 本章概论
    2.2 矿山开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3 新采矿方案设计
        2.3.1 采矿方法可行性论述
        2.3.2 急倾斜薄矿脉破碎矿体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工艺
    2.4 回采过程地压分布特征
        2.4.1 计算模型建立
        2.4.2 回采方式对回采过程地压分布特征的影响
        2.4.3 分段高度对回采过程地压分布特征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倾斜壁边界条件下单漏口放矿相似材料实验
    3.1 本章概述
    3.2 室内相似材料实验
        3.2.1 散体流动的相似性分析
        3.2.2 实验原理
        3.2.3 实验方案
        3.2.4 实验准备
        3.2.5 实验流程
    3.3 相似材料实验结果
        3.3.1 端部放矿实验结果
        3.3.2 实验2结果
        3.3.3 实验3和实验4结果
        3.3.4 实验5和实验6结果
    3.4 矿岩散体放出规律研究(相似材料实验结果分析)
        3.4.1 倾斜壁边界条件下单漏口放矿散体移动规律
        3.4.2 斜壁粗糙度对散体放出规律的影响
        3.4.3 矿体厚度对散体放出规律的影响
    3.5 放出体尺寸的定量表征
        3.5.1 放出体宽度的确定
        3.5.2 放出体高度的确定
    3.6 倾斜壁边界条件下崩落矿岩散体移动区域划分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倾斜壁边界条件下单漏口放矿PFC~(3D)数值模拟实验
    4.1 本章概述
    4.2 离散元细观参数的标定
        4.2.1 实验方案
        4.2.2 无底圆筒实验标定材料的内摩擦角
        4.2.3 平面双轴实验标定材料的变形模量
        4.2.4 无粘结材料宏细观参数的神经网络分析
    4.3 基于PFC~(3D)的端部放矿数值模拟实验
    4.4 基于PFC~(3D)的倾斜壁边界条件下单漏口放矿数值模拟实验
        4.4.1 数值模型的建立
        4.4.2 倾斜壁边界条件下散体流动机理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急倾斜薄矿脉崩落法开采结构参数优化
    5.1 本章概述
    5.2 物理仿真实验
        5.2.1 实验原理及方案
        5.2.2 实验装置的建立
        5.2.3 实验流程
    5.3 物理仿真实验结果
    5.4 基于som神经网络的崩落法结构参数优化
        5.4.1 som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5.4.2 som神经网络聚类分析
        5.4.3 som神经网络参数相关性分析
        5.4.4 som神经网络崩落法结构参数预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薄矿脉中深孔落矿回采爆破参数优化
    6.1 本章概述
    6.2 薄矿脉爆破的夹制作用
    6.3 岩体爆破的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
        6.3.1 数值模型的建立方法
        6.3.2 算例验证
    6.4 薄矿脉中深孔崩矿特征
        6.4.1 无限自由面不同抵抗线条件下的崩矿特征
        6.4.2 采幅对爆破夹制作用的影响
        6.4.3 抵抗线对爆破夹制作用的影响
    6.5 薄矿脉中深孔回采爆破参数优化
        6.5.1 中深孔回采爆破参数确定
        6.5.2 中深孔回采爆破参数优化
    6.6 薄矿脉中深孔爆破现场工业试验
        6.6.1 工业试验地点选取
        6.6.2 工业试验爆破设计
        6.6.3 爆破结果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获得成果

(3)浅孔留矿法在黑箐铜矿的改进及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案
2 常规浅孔留矿采矿法简介
    2.1 浅孔留矿采矿法的适用条件
    2.2 矿块构成要素及采准工程布置
        2.2.1 矿块构成要素
        2.2.2 采准工程
    2.3 回采工作
    2.4 浅孔留矿法新型变形方案
        2.4.1 留矿全面法
        2.4.2 静态留矿法
        2.4.3 削壁留矿法
    2.5 对于浅孔留矿法不足之处的一些认识
    2.6 本章小结
3 黑箐铜矿浅孔留矿法存在的技术问题分析
    3.1 矿山简介
        3.1.1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3.1.2 矿山生产现状
    3.2 矿房结构参数及布置方式存在的问题
    3.3 采场底部结构存在的问题
        3.3.1 普通漏斗底部结构
        3.3.2 平底结构
    3.4 间柱回收问题
    3.5 扩漏拉底工程存在的问题
    3.6 空区处理问题
    3.7 本章小结
4 黑箐矿业浅孔留矿法改进试验研究
    4.1 矿房结构参数及布置方式的改进试验
    4.2 采场底部结构的改进试验
        4.2.1 试验采场开采技术条件
        4.2.2 采场结构及采切工程
        4.2.3 采场凿岩爆破及通风
        4.2.4 采场出矿及排险平场
        4.2.5 实验矿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3 间柱回收技术的改进试验
        4.3.1 矿柱回采顺序
        4.3.2 矿柱施工方案
        4.3.3 间柱回收施工方案
        4.3.4 矿柱爆破方案
    4.4 扩漏拉底技术试验
        4.4.1 扩漏拉底硐室施工
        4.4.2 炮孔设计及参数
        4.4.3 炮孔施工
        4.4.4 扩漏拉底爆破
        4.4.5 采场回采
        4.4.6 中深孔扩漏拉底法在6515采场中的实验
    4.5 空区处理试验
        4.5.1 采空区处理原则和方法
        4.5.2 采空区处理方案
        4.5.3 采空区处理技术措施
        4.5.4 安全技术措施
        4.5.5 采空区处理效果
        4.5.6 试验结论
    4.6 本章小结
5 改进浅孔留矿法在黑箐矿业的应用及其效果
    5.1 矿房结构参数及布置方式改进后的应用效果
    5.2 合理底部出矿结构的应用效果
    5.3 间柱回采新技术的应用效果
    5.4 扩漏拉底技术的应用效果
    5.5 空区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研究项目

(4)瑶岗仙钨矿倾斜极薄矿体采矿方法及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倾斜薄矿体开采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采矿设备的发展
    1.3 课题由来、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课题来源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思路
    1.4 本章小结
2 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和开采现状
    2.1 矿区自然概况
    2.2 矿床地质
        2.2.1 矿区地质
        2.2.2 矿石类型结构构造及品位变化情况
        2.2.3 矿床成因与工业类型
        2.2.4 工程地质
        2.2.5 水文地质
    2.3 开拓方法
    2.4 运输提升系统
        2.4.1 运输系统
        2.4.2 提升系统
    2.5 通风系统
        2.5.1 矿井通风系统
        2.5.2 采区通风方式
    2.6 排水系统
    2.7 供水系统
    2.8 供风系统
    2.9 本章小结
3 采矿工艺研究与优化
    3.1 采矿方法初选
        3.1.1 浅孔留矿法(方案Ⅰ)
        3.1.2 分段上向浅孔凿岩阶段空场法(方案Ⅱ)
        3.1.3 削壁充填法(方案Ⅲ)
    3.2 采矿方法优选
        3.2.1 采矿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2 未确知测度模型
        3.2.3 瑶岗仙钨矿采矿方法优选
    3.3 本章小结
4 爆破孔网参数优化
    4.1 炮眼布置和装药参数
    4.2 矿石抛掷爆破距离
        4.2.1 抛掷初速度
        4.2.2 抛掷距离计算
    4.3 爆破步距和超前距离选取
        4.3.1 爆破步距的确定
        4.3.2 超前距离
    4.4 本章小结
5 工业试验
    5.1 概况
    5.2 试验采场施工设计
        5.2.1 采场结构参数
        5.2.2 采切工作
        5.2.3 采切工程量计算
        5.2.4 回采工作
        5.2.5 场生产能力与作业循环图表
    5.3 施工过程
        5.3.1 采场实际结构数据
        5.3.2 回采过程
    5.4 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5.4.1 实验结果
        5.4.2 数据计算与分析
    5.5 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6 试验结论
    5.7 采场参数调整与优化
        5.7.1 艺灵活性
        5.7.2 采场参数改进
        5.7.3 采场矿柱
    5.8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急倾斜极薄矿脉小分段分采空场法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某矿开采技术条件
2存在的问题
3 小分段分采空场采矿法的应用
    3.1 采准切割
    3.2 回采工艺
        3.2.1 凿岩爆破
        3.2.2 矿石运搬
        3.2.3 地压管理
        3.2.4 通风
4 经济指标对比
5 结论

(6)凤凰山银矿急倾斜破碎不稳固薄矿体开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急倾斜破碎薄矿体开采技术发展现状
        1.2.1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
        1.2.2 分段凿岩阶段空场采矿法
        1.2.3 浅孔留矿采矿法
    1.3 凤凰山银矿开采中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采矿工艺研究
    2.1 矿山概况
    2.2 矿脉赋存条件
        2.2.1 区域地质
        2.2.2 矿体特征
        2.2.3 矿石质量特征
        2.2.4 矿石类型
        2.2.5 水文地质
        2.2.6 开采技术条件
    2.3 采矿方法选择
        2.3.1 采矿方法选取原则
        2.3.2 采矿方法初选
        2.3.3 采矿方法比较分析
    2.4 无间柱连续推进分段空场采矿工艺
        2.4.1 采矿工艺总体思想
        2.4.2 方案特点
        2.4.3 采场结构参数
        2.4.4 采准切割工作
        2.4.5 回采工艺和设备配套
        2.4.6 连续回采和采空区处理
        2.4.7 主要材料消耗和技术经济指标
    2.5 采矿方法的推广意义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浅孔爆破抛掷理论计算
    3.1 概述
    3.2 炮孔布置与爆破参数
        3.2.1 凿岩设备选择
        3.2.2 炮孔参数与布孔方式
        3.2.3 炸药选择与装药起爆优化设计
    3.3 浅孔爆破抛掷距离计算
        3.3.1 平面药包爆破抛掷计算原理
        3.3.2 抛掷初速度
        3.3.3 抛掷距离计算
        3.3.4 计算修正
    3.4 凿岩爆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凤凰山银矿采场地压研究
    4.1 凤凰山银矿地压规律概况
        4.1.1 矿山整体开采情况
        4.1.2 矿体开采地压特点
    4.2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选取
        4.2.1 矿区岩体构造特征
        4.2.2 力学参数
        4.2.3 矿岩稳定性评价
    4.3 数值模拟介绍
        4.3.1 FLAC~(3D)软件介绍
        4.3.2 数值模拟方案
        4.3.3 矿体模型建立
    4.4 数值模拟分析
        4.4.1 采场断面模拟结果及分析
        4.4.2 沿矿体走向剖面模拟结果及分析
        4.4.3 上盘围岩模拟结果及分析
        4.4.4 数值模拟结果小结
    4.5 采场地压管理
        4.5.1 采空区上盘地压管理
        4.5.2 采场工作面地压管理
        4.5.3 采准巷道地压管理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业试验
    5.1 概况
        5.1.1 试验目的
        5.1.2 试验采场开采技术条件
    5.2 试验采场设计方案
        5.2.1 采场结构参数
        5.2.2 采准切割
        5.2.3 回采
    5.3 试验过程
        5.3.1 实际采场结构参数
        5.3.2 回采过程
    5.4 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5.4.1 试验结果
        5.4.2 数据计算与分析
    5.5 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5.1 巷道堵塞
        5.5.2 矿石贫化
        5.5.3 出矿困难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大红山铜矿高效低损无废开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效开采
        1.2.2 低损开采
        1.2.3 无废开采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大红山铜矿矿体特征及中深部储量情况
    2.1 矿区地质
        2.1.1 地层
        2.1.2 构造
        2.1.3 岩浆岩
        2.1.4 变质作用
        2.1.5 围岩蚀变
    2.2 矿体特征
    2.3 矿区中深部储量情况
第三章 采矿方法选择
    3.1 现有回采工艺介绍
        3.1.1 机械化分段空场法方案
        3.1.2 机械化房柱开采方案
        3.1.3 爆力运搬机械化房柱开采方案
    3.2 现有回采工艺的不足
    3.3 铜铁合采采矿方案选择
        3.3.1 选择采矿方法需考虑的因素
        3.3.2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3.3.3 空场开采嗣后充填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铜铁合采盘区布置及结构参数研究
    4.1 盘区布置形式
    4.2 矿房跨度数值模拟
        4.2.1 塑性区贯通法失稳判据
        4.2.2 模型建立及计算方案
        4.2.3 计算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充填体矿柱稳定性分析
    5.1 充填体矿柱的力学作用机理
    5.2 充填体矿柱受力计算
        5.2.1 充填体顶部岩石松脱压力计算
        5.2.2 充填体侧面尾砂压力计算
    5.3 充填体矿柱强度计算
        5.3.1 充填体最低抗压强度计算
        5.3.2 充填体顶部最低抗剪强度计算
    5.4 废石胶结充填料配比优化试验
        5.4.1 因素分析
        5.4.2 参数选择及试验设计
        5.4.3 试验结果分析
    5.5 废石胶结充填中型试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矿柱矿房回采及充填
    6.1 矿柱回采及充填
        6.1.1 采切工程布置
        6.1.2 下向大直径深孔崩矿技术试验
        6.1.3 矿柱深孔爆破崩矿
        6.1.4 长锚索安装方案
        6.1.5 废石胶结充填
    6.2 矿房回采及充填
        6.2.1 采切工程布置
        6.2.2 矿房切割槽施工
        6.2.3 矿房深孔爆破崩矿
        6.2.4 全尾砂胶结充填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极薄矿脉采矿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矿业的巨大作用
    1.2 我国的矿产资源形势
    1.3 极薄矿脉采矿方法研究的重要性
    1.4 极薄矿脉采矿方法应用与研究现状
    1.5 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6 极薄矿脉的分类
第二章 缓倾斜极薄矿脉采矿方法研究
    2.1 缓倾斜极薄矿脉采矿方法应用现状
    2.2 缓倾斜极薄矿脉采矿方法存在的问题
    2.3 缓倾斜极薄矿脉采矿工艺改进
    2.4 缓倾斜极薄矿脉采矿方法研究方向
第三章 倾斜极薄矿脉采矿方法研究
    3.1 倾斜极薄矿脉采矿方法应用现状
    3.2 倾斜极薄矿脉采矿方法存在的问题
    3.3 倾斜极薄矿脉采矿工艺改进
    3.4 倾斜极薄矿脉采矿方法研究方向
第四章 急倾斜极薄矿脉采矿方法研究
    4.1 急倾斜极薄矿脉采矿方法应用现状
    4.2 急倾斜极薄矿脉采矿方法评价
    4.3 急倾斜极薄矿脉采矿工艺改进
    4.4 国外急倾斜极薄矿脉采矿方法
    4.5 急倾斜极薄矿脉采矿方法未来趋势及研究方向
第五章 采矿方法的选择
    5.1 技术经济比较法
    5.2 模糊综合评判法
第六章 总结论
    6.1 提高采场生产能力
    6.2 降低采矿损失率和贫化率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用天井崩矿法开采急倾斜矿脉时降低矿石贫化率的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琅琊山铜矿段间顶柱回采工艺优化及开采技术研究[D]. 乔小明.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2]急倾斜薄矿脉开采矿岩移动规律与崩落控制研究[D]. 安龙. 东北大学, 2015(09)
  • [3]浅孔留矿法在黑箐铜矿的改进及实践[D]. 王科洪. 西南科技大学, 2015(02)
  • [4]瑶岗仙钨矿倾斜极薄矿体采矿方法及工艺研究[D]. 邓星星. 中南大学, 2014(03)
  • [5]急倾斜极薄矿脉小分段分采空场法应用[J]. 周旭. 现代矿业, 2014(02)
  • [6]凤凰山银矿急倾斜破碎不稳固薄矿体开采技术研究[D]. 邓良. 中南大学, 2011(01)
  • [7]大红山铜矿高效低损无废开采技术研究[D]. 杨正松. 中南大学, 2011(01)
  • [8]极薄矿脉采矿方法研究[D]. 钟春晖. 昆明理工大学, 2004(04)
  • [9]急倾斜薄矿脉开采中贫化率的控制[J]. 曹永忠. 湖南有色金属, 1993(03)
  • [10]急倾斜薄矿脉开采工艺的改进[J]. 周叔良,王端. 世界采矿快报, 1993(08)

标签:;  ;  ;  ;  

天道崩塌开采陡坡矿脉时降低矿石稀释率的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