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磨机的磨片间隙在一定范围内的效能(论文文献综述)
刘欢,董继先,郭西雅,段传武,杨瑞帆,祁凯,王博,乔丽洁,王莎[1](2020)在《磨齿倾角对等距直通齿磨盘切断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磨齿倾角是等距直通齿磨盘的关键齿型参数之一,会直接影响磨浆过程纤维的切断,合理设计磨齿倾角也有利于低浓磨浆过程的节能降耗。文章介绍了等距直通齿磨盘的单组磨齿中心角、磨齿倾角及静态磨齿交错角等重要角参数,并建立了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5种不同倾角的磨盘进行低浓磨浆实验发现,存在最优磨齿静态交错角50°~70°,使得磨齿对纤维的切断作用最强、磨浆效率最高、能耗最低。而对于常见的以22.5°为单组磨齿中心角的等距直通齿磨盘,最优磨齿倾角为13.75°~23.75°,在此范围内设计等距直齿磨盘的磨齿倾角,有利于磨浆过程的提质增效。
何江林[2](2020)在《高浓磨浆技术在伸性纸生产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浅述高浓磨浆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结合伸性纸的产品特性,介绍了高浓打浆技术在伸性纸生产过程的应用及设备操作、维护要领。
毕淑英[3](2020)在《麦草Bio-CMP制浆机理及废水高效处理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国内造纸企业的生产原料以进口纤维原料为主,其原生纸浆和废纸的年进口量居世界首位。然而,2017年废纸进口政策的限制使我国废纸进口数量大幅减少,造纸原料短缺,大量生产工业产品包装的企业将面临严重威胁。我国是草浆大国,拥有丰富的麦草资源。充分并高效利用麦草秸秆资源,发展无(少)污染的麦草生物化机浆生产工艺,对推动制浆造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对白腐菌株Trametes sp.48424进行液体培养后得到种子液,麦草经单螺杆挤压后灭菌。再将麦草与白腐菌种子液和营养液混合后进行生化培养。利用紫外(UV)法对生长过程中白腐菌产漆酶的酶活进行了测定,探讨了麦草在生物预处理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白腐菌预处理前后的麦草形态的变化。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了白腐菌预处理前后麦草的酶解木素(CEL),并利用13C-NMR、FT-IR等对麦草CEL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发现:白腐菌Trametes sp.48424在振动培养时会自絮凝成小而致密的菌丝球,而当附着于麦草静止培养时,白腐菌Trametes sp.48424则呈丝状体附着于麦草的表面。白腐菌Trametes sp.48424预处理麦草后,其综纤维素、Klason木素、酸溶木素、苯-醇抽出物、灰分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由SEM观察图可知,经白腐菌处理后的麦草表面凹凸不平,出现了一些小孔、凹坑以及脱皮现象,说明白腐菌对麦草细胞壁上的一些组分发生了降解作用。根据麦草CEL的FT-IR谱图分析,发现经过白腐菌预处理后的酶解效果优于未预处理的酶解。麦草CEL的13C-NMR光谱图分析结果表明,白腐菌预处理麦草时木素脱除过程中形成了醌类结构,木素降解过程中木素结构侧链部分发生断裂,木素的β-1、β-5结构部分开裂使木素大分子变为小分子,木素以小分子形式溶出。利用白腐菌Trametes sp.48424预处理前后的麦草,分别制备了麦草RMP、CMP、Bio-RMP、Bio-CMP浆料。对不同制浆工艺条件下麦草浆的纤维形态的变化及成纸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根据纤维形态的分析,发现与麦草RMP、CMP相比,经过白腐菌处理后的麦草纤维长度较大,宽度较小,细小纤维含量较少,扭结程度较大。随着用碱量的增加,纤维的质均长度逐渐变大,宽度变小,细小纤维含量降低,扭结程度增大。对不同浆料的成纸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经过白腐菌处理后的Bio-RMP、Bio-CMP浆料的成纸紧度、耐破度、抗张强度和环压强度都有明显的提升。随着用碱量的增加,麦草浆的其各项成纸强度逐渐增强;在用碱量相同的情况下,经白腐菌处理后的浆样的成纸强度要高于未经白腐菌处理的。在纸张强度近乎相同时,白腐菌预处理的麦草浆可使NaOH用量减少2%(相对于绝干麦草),节约生产成本,减轻废水负荷。对不同制浆方式产生废液的水质进行了检测与分析,发现与麦草RMP产生的废液相比,经过白腐菌处理后的麦草Bio-RMP的废液CODCr值有所降低。随着用碱量的增加,麦草制浆废液的CODCr值逐渐升高,木素含量增加。对比了几种絮凝体系对制浆废液CODCr去除效果,发现采用Al2(SO4)3+Ca(OH)2的絮凝效果最佳。当Al2(SO4)3用量为1000mg/L,Ca(OH)2用量为1250mg/L,搅拌时间25min,常温25℃,pH范围78时,絮凝效果最佳,CODCr去除率达到41%。采用S-1菌和L-1菌分别对絮凝后Bio-CMP制浆废水进行曝气生物处理,S-1菌和L-1菌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74.6%、64.5%,S-1菌对于废液的CODCr去除效果要明显优于L-1菌;当曝气时间为第7天的时候,CODCr去除率最高;经过S-1菌曝气处理后的出水CODCr约为200mg/L,可以考虑制浆废水的循环回用。
蔡慧[4](2020)在《筛分与低浓磨浆优化废旧箱板纸浆性能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废纸浆在造纸用浆中的占比由于森林资源保护和纤维循环回用意识的加强而逐年提高。但因废纸来源不稳、使用和回收次数的增加、储存周期不一等问题,废纸浆纤维长度分布非常不均,目前还缺乏系统对废纸制浆工艺性能的试验研究。因此将废纸制浆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筛分和磨浆是废旧箱板纸制浆的两个关键工段,而纸浆纤维悬浮液在筛分与磨浆系统内的流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高效处理与浆流速度、压力、浆浓、筛鼓结构、旋翼类型、磨盘特性等有关,掌握它们对筛分和磨浆效率的影响规律是本文研究目标所在。因此,无论是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还是指导实际应用研究层面,进行废纸浆筛分和磨浆机理的研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纸浆筛分与磨浆的设备与构件、过程控制及机理研究进展的分析,结合当前废纸制浆实际生产线存在的技术问题,阐述了微纤化纤维(MFC,microfibrillated cellulose)的制备方法;其次,研究了筛板形状、孔缝尺寸、体积浆渣率Rv和孔缝速度Vs等变量对美国废旧箱板纸纸浆(AOCC,American old corrugated container pulp)筛分性能的影响;此外,试验对不同磨盘齿形和磨浆强度下的AOCC浆纤维特性、浆料特性、磨浆能耗和成纸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基于MFC的相关研究经验基础上,以AOCC浆为原料,在没有任何化学药品添加和化学预处理的前提下,采用磨浆设备批量制备出不同磨浆能耗下的MFC;最后,对比目前废纸制浆生产实际,将AOCC浆的筛分、长纤维组分低浓磨浆以及添加MFC相结合,以能耗评价模型为基础,研究了添加MFC对成纸性能增强的作用机制,最终提出新的更为优化、更为合理的废纸制浆技术工艺流程设计。研究结果表明:(1)对AOCC纸浆纤维悬浮液,在相同的体积浆渣率Rv和孔缝速度Vs条件下,使用不同型式筛鼓的纤维通过率值不同。当体积浆渣率Rv=0.15、孔缝速度Vs在0.5~1.0 m/s范围内时,采用0.20 mm缝筛、0.15 mm缝筛和0.81 mm孔筛的纤维通过率P分别为0.90、0.60和0.35,即采用0.81 mm孔筛的纤维通过率P要比0.20 mm缝筛和0.15 mm缝筛分别小61.11%和41.67%。表明与0.15 mm和0.20 mm的缝筛筛鼓相比,0.81 mm的孔筛筛鼓更有利于AOCC浆长纤维的分级,其筛分效果较好。(2)AOCC浆纤维通过率P随着孔缝速度Vs、体积浆渣率Rv和等高线高度h的降低而降低;在孔缝速度Vs和体积浆渣率Rv的交互作用下,AOCC浆纤维通过率P主要受到孔缝速度Vs的影响;较低的纤维通过率P(筛分效果更好)可以通过较低的体积浆渣率Rv和孔缝速度Vs组合来实现。(3)AOCC浆筛分后长纤维组分(尾浆)和短纤维组分(良浆)的游离度受孔缝速度Vs的影响更显着。其中短纤维组分的游离度Fa随着孔缝速度Vs和体积浆渣率Rv的增大呈增大趋势,长纤维组分的游离度Fr随着孔缝速度Vs和体积浆渣率Rv的增大呈减小趋势。(4)在一定磨浆能耗范围内,无论是使用2.01 km/rev BEL磨盘还是0.99 km/rev BEL磨盘的AOCC浆低浓磨浆,纤维长度、卷曲指数、扭结指数和游离度都随着磨浆程度(比磨浆能耗SRE)的增加而降低;而细小纤维含量和成纸的抗张强度却与磨浆程度(比磨浆能耗SRE)呈正相关。在相同磨浆能耗(总比磨浆能耗SRE相同)下,与0.99 km/rev BEL磨盘相比,使用2.01 km/rev BEL磨盘磨浆的AOCC浆纤维切断更少、成纸抗张强度更大。当使用2.01 km/rev BEL磨盘低浓盘磨AOCC浆时,纤维长度和成纸抗张强度分别增加了4.08%和4.95%;与0.99 km/rev BEL磨盘相比,抄造相同成纸抗张强度的纸页,采用2.01km/rev BEL磨盘所需的磨浆能耗可节省约20.02%。(5)在低浓磨浆条件下,AOCC浆成纸抗张指数随着总比磨浆能耗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加,并且抗张指数Tindex与总比磨浆能耗Es间满足Tindex=aEs2+bEs+c函数关系。由于AOCC浆磨浆过程的复杂和多变,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在预测AOCC浆抗张强度方面可直接使用回归方程Tindex=-2.8611?10-4Es2+0.1865Es+40.6662。模型可为废纸制浆相关技术人员调整磨浆参数提供理论参考。(6)在0~150 kWh/t比磨浆能耗范围内,对于未经筛分直接低浓磨浆的AOCC浆,采用先筛分再长纤维组分单独低浓磨浆的成纸抗张强度、环压强度、撕裂强度和耐破强度分别可提高约13.11%、9.63%、18.45%和21.07%。(7)采用粗细磨盘组合对AOCC浆纤维悬浮液进行低浓磨浆处理,可以纯机械地批量制备出MFC。先使用磨齿较粗的2.01 km/rev BEL磨盘使AOCC浆纤维充分疏解和部分细纤维化,然后改用齿形较窄的12.90 km/rev BEL磨盘使单根纤维不断剥离和裂解,形成细小纤丝。(8)将AOCC浆纤维的筛分、低浓磨浆处理以及添加MFC相结合,提出一种更为优化、更为合理的废纸制浆技术工艺流程。在能耗相同的条件下,与未筛分AOCC浆的成纸强度相比,新工艺经过筛分、低浓磨浆并添加MFC-1340混合后的成纸抗张强度可以提高约28%;当抄造抗张指数为50 Nm/g的纸页时,直接低浓磨浆处理AOCC浆需要的总比磨浆能耗为87.71 kWh/t,而采用新制浆工艺达到相同的成纸抗张强度所需要的总比磨浆能耗仅为18.00 kWh/t,可以节省约80%的能耗。本文从理论上和试验验证上,解决了实际废纸制浆生产工艺中的部分技术问题。提出的废纸制浆新工艺能够有效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可为废纸制浆造纸的高效节能降耗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是一项完善的、可转化为生产力的新工艺技术,具有确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张怀秋[5](2020)在《实验室用周期式纤维分离机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纤维分离机是将木片原料分解成纤维的一种设备。木纤维是林业工程学科中木材利用研究的重要单体之一,研究设计一种实验室用木纤维分离设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市面上纤维分离机体型较大,多用于生产,不适用于学校实验室。因此,本文设计一种实验室用周期式纤维分离机,该设备具有体积小、分离参数可调等特点,且具备完整的纤维分离功能,满足实验使用要求。本文借助传统纤维分离设备的传动结构,重新设计磨室,基于AutoCAD和Solidworks软件Top-down的设计思路,对设备进行总体方案设计,着重设计主轴系统与磨室结构,之后进行三维建模、实体装配、并检查有无干涉。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关键零部件,使设备满足强度与刚度的要求;运用Abaqus分析了在磨室内木片两种剪切方式横截面上的剪切力变化规律,同时基于cohesive element方法,使用python脚本在木片内部插入粘结单元,模拟木片初始研磨的破碎状态。本文主要研究了实验室用周期式纤维分离机的研磨结构,该纤维分离机以叶轮为转子,通过叶轮外缘安装动磨齿,筒壁内部镶嵌静磨齿,通过离心力带动木片运动,使木片被打碎成柴梗后受到挤压、剪切、等复杂作用力实现研磨,达到分离纤维的目的。本研究为实验室用纤维分离机的加工提供理论基础与设计依据,对实验室相关设备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房桂干,沈葵忠,李晓亮[6](2020)在《中国化学机械法制浆的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学机械法制浆具有原料适应性广、纸浆得率高、流程紧凑、设备投资省等优点,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学机械法制浆生产的发展历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技术建议,为相关装备制造和化学机械法制浆企业生产提供参考。随着国家废纸限制进口政策的实施,造纸工业纤维原料缺口增大,非木纤维原料高得率制浆技术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凌涛[7](2020)在《新型五谷杂粮磨粉机设计及关键零部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五谷杂粮食品因其营养保健功效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而磨粉机是五谷杂粮磨成粉必不可少的设备。传统五谷杂粮磨粉机需多次磨粉,人工搅拌、人工送料,加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手动调节磨盘间隙无法保证粉体粒度均匀性,从而影响磨粉的效果及五谷杂粮营养价值和口感。基于此,课题组研制出一种新型五谷杂粮自动磨粉机,采用“粉碎-盘磨”的制粉流程,解决传统磨粉机磨粉问题。论文针对新型五谷杂粮自动磨粉机的工作机理及关键零部件进行研究,并进行了参数优化,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根据五谷杂粮磨粉需求,对新型五谷杂粮磨粉机进行结构设计,总结出粉碎机理和盘磨机理,采用人机交互界面,利用触摸屏技术、PLC控制技术实现自动磨粉控制,并选取了关键零部件的结构和参数进行优化研究。(2)基于Fluent软件对粉碎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设计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粉碎机构及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刀片呈上下螺旋状的分布方案较优,刀片间距应为递增(20-40)mm,最优参数组合为刀片夹角60?,刀片长度120 mm,刀片偏转角为0?。(3)结合磨盘设计理论和方法,对磨盘的分区和齿型结构展开研究,完成磨盘结构参数设计,应用Fluent软件对磨盘内部制粉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探寻流场的分布情况,喂料速度对流场压力分布的影响,动磨盘磨齿表面剪应力分布情况。(4)通过螺旋输送理论研究,完成纵向螺旋和横向螺旋的结构设计,利用EDEM软件分别对纵向螺旋和横向螺旋输送进行离散元分析,探寻颗粒运动轨迹,颗粒运动特性,螺旋参数对送料流量的影响等。(5)展开五谷杂粮磨粉机试验研究,以粉碎转速、粉碎时间、磨盘间隙为影响因素,以粒度合格率和耗电量为目标函数,建立起数学模型,运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和响应曲面分析,结果表明,最优的工作参数组合为:粉碎转速1500 r/min,粉碎时间20 s,磨盘间隙0.045 mm,此条件下的粒度合格率(80目以上为合格)达90.5%,耗电量为118 KJ。
唐鹏[8](2020)在《芹菜纤维植物空心胶囊成型工艺研究及关键设备设计》文中认为明胶空心胶囊是医药市场上不可或缺的产品之一,然而,由于原材料属蛋白质类产品,自身存在较强的吸湿性、崩解时限不稳定等缺陷,因此近年市场出现植物空心胶囊,但其存在性能、制备工艺和价格等方面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富含膳食纤维的芹菜,成膜性良好的淀粉为主要原料,配以与纤维相容性好的辅料,研制了一种新型植物空心胶囊。首先,采用单因素与响应面实验法,以中国药典规定的主要性能指标为依据,研究了芹菜纤维形态、制备方法与主辅料的成分配比、成囊工艺与参数等对制备胶囊薄膜特性的影响关系,优化确定出了芹菜纤维植物空心胶囊制备的技术与工艺。其次,完成了芹菜纤维空心胶囊加工关键设备的设计,为芹菜纤维植物空心胶囊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文以成型胶囊的力学性能为指标,结合扫描电镜(SEM)的表征,分别对干、湿两种制备纤维的方法、工艺及最终的纤维形态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研究,获得了最佳的纤维形态,确定出了用于成型胶囊的纤维制备方法与工艺。其结果为:先将鲜芹菜制成打浆度为35°SR~40°SR湿纤维浆料,经50℃~60℃干燥后制备成纤维粉料,干燥过程中纤维交联程度较低,干燥后纤维原料分散性好,成型的胶囊与薄膜力学性能俱佳。同时,建立浆料的干燥动力学曲线,拟合得出的干燥方程符合Page数学模型。(2)采用响应面实验法,研究了芹菜纤维制备胶囊的胶液配方和胶囊的成型工艺,确定出了芹菜纤维植物空心胶囊生产的胶液配方与工艺流程。其优选出的配方为:40目的芹菜纤维粉含量在0.84%~0.93%范围,复配胶(马铃薯淀粉,结冷胶,卡拉胶,山梨糖醇,聚乙二醇,质量比例为40:1:6:7.5:2.5)总含量在16%~17%范围;其成型的关键工艺参数应控制为:溶胶温度在74℃~75℃,溶胶时间在32 min~35 min,干燥温度在36℃~38℃,失水率控制在80%以上。所制备的胶囊薄膜抗拉强度为14.443 MPa,断裂伸长率26.958%,胶囊松紧度为13.33%、脆碎度为13.33%、崩解时间22 min、成品率为86.67%、外观评分8.4分,达到了药典要求的性能指标。(3)根据芹菜纤维植物空心胶囊的成型工艺要求,完成了可用于工业化生产的芹菜纤维制浆设备与胶囊成型设备设计。首先,针对原造纸磨浆设备存在进料难、打浆不均匀等问题,本文采用电机带动螺旋滚刀的单独送料装置,将磨盘的粗磨区与精磨区齿形转向设计成相反方向,合理的齿高确保了磨盘工作间隙,较好地提高了磨浆效率,达到了成型胶囊所需纤维的连续生产要求。其次,芹菜纤维植物空心胶囊成型主要包括模具涂油、蘸胶成型、干燥固化及囊壳脱模等四道工序,本设计采用齿轮齿条与网带传输方式,使四个工序的模块化设计组成一个芹菜纤维空心胶囊成型自动生产线。同时,借助于3D打印技术,研制了各工序相应的模块化装置,模拟了各模块的运转过程,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本文研制的植物空心胶囊达到了药典要求的特性指标。设计的芹菜纤维制浆设备与胶囊成型设备结构合理,运转可靠,可实现芹菜纤维空心胶囊的连续生产。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为植物空心胶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杨建伟[9](2018)在《年产3万吨双锥形磨浆机的优化设计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磨浆机是一种制浆造纸设备,磨浆机的设计对纸浆的质量、效率和成本有很大的影响。双锥形磨浆机由于具有锥形和轴向力平衡的双重特点,近些年成为研究的热点。本课题根据某企业的要求以双锥形磨浆机为研究对象,研究包括磨浆机结构优化设计,磨片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本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我国造纸工业以及卫生纸的发展情况,说明了磨浆机在造纸工业中的重要性。其次综述了锥形磨浆机的种类和特点,特别是双锥形磨浆机的发展和特点。最后根据企业的要求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任务。第二章主要对磨浆机进行结构优化设计研究。包括主轴结构的设计和优化:考虑了主轴挠度的优化、轴向浮动结构的设计、轴承安装形式以及润滑和密封;采用传统的蜗轮蜗杆机构来实现磨浆机间隙的调整;进行了磨片拆装机械手和磨室开合机构的结构分析;设计了转子锥度和结构等。第三章主要对磨浆机的关键部件主轴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介绍了主轴动静态优化策略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SolidWorks建立了磨浆机的主轴模型;然后导入Abaqus进行了动、静态有限元分析。经过静态优化分析后主轴前端挠度减小,磨浆机的回转精度提高。经过动态优化,阐明了主轴相关尺寸对磨浆机的主轴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第四章主要探讨了磨片的设计。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关于磨片设计的方法。其次介绍了磨片材料、磨片设计理论和磨片参数的设计依据。然后基于本文磨浆机的特点设计了两种磨片(整体式和分片式)。最后为了获得浆料流动状况,在对磨浆机进行三维建模后并导入到Abaqus软件进行流体动力学分析。模拟分析表明:磨浆机磨片间隙的减小会使磨盘压力变大;动磨盘的压力大于定磨盘的压力;入口端压力大于出口端压力等。第五章主要对磨浆机的控制系统做了初步探讨。首先介绍了磨浆机控制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磨片间隙控制的三种方法:机械式、液压式、PLC控制;然后对磨浆机的主电机进行了控制系统设计,采用软启动方法对其控制并设计出了电路图。本文的主要创新点:自由浮动主轴的轴承座设计、采用正交组合法对自由浮动主轴进行动态优化、整个磨室结构的流体动力学分析等。
尉迟学墉[10](2017)在《基于磨浆强度理论的磨片设计与选择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盘磨机作为造纸行业中广泛使用的制浆造纸设备,其工作性能决定了纸浆质量、效率、磨浆能耗等,磨片是盘磨机的核心部件,它的设计和选择决定着盘磨机的工作性能。磨浆强度理论是表述磨浆机理的重要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磨浆机的分析和控制,将磨浆强度理论应用在盘磨机磨片的设计与选择上,对提高磨浆质量、效率、降低磨浆能耗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介绍了现有磨浆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并重点概括了磨片的齿纹和材质。综述了磨浆过程中纤维的受力和形态变化情况,分析和比较了比边缘负荷、C因子、比边缘表面等理论的计算公式及其影响参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然后基于相似理论和相似准则,分析了盘磨机磨浆功耗的一般计算公式和四个组成部分;从磨浆区纸浆的受力情况分析了磨浆流量的计算公式,并基于量纲分析法分别推导了磨浆流量和有效功率的无量纲公式,将实验数据代入计算公式得到了包含密度、转速、磨盘外径三个独立量纲影响的估算公式。通过对比磨浆实验数据,分析了齿纹参数、工艺条件与磨浆强度之间的关系,并且进一步分析了磨浆强度与纸浆质量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磨片设计与选择的经验,提出了基于磨浆强度理论的磨片选择方法,给出了相关的选择流程,分析了细密齿磨片的应用及优势;并采用MATLAB和MS Visual Studio软件分别制作了盘磨机磨片选择估算的软件,并比较和评价了两个软件的优缺点。本文通过对磨浆机理和磨浆强度理论的研究,提出了盘磨机磨片的选择方法,并编写了磨片选择估算软件。本文的研究工作量化了磨片设计分析和选择的方法,对于提高磨浆质量、效率、降低能耗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盘磨机的磨片间隙在一定范围内的效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盘磨机的磨片间隙在一定范围内的效能(论文提纲范文)
(2)高浓磨浆技术在伸性纸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浓磨浆机设备介绍 |
2 高浓磨浆+低浓打浆流程 |
3 高浓打浆控制程序 |
4 生产伸性纸时高浓磨浆机的工艺控制 |
4.1 高浓磨浆工艺条件 |
4.1.1 除砂浓度 |
4.1.2 挤浆要求 |
4.1.3 原浆质量 |
4.1.4 高浓磨机运行控制要求 |
4.2 高浓打浆对浆料性能的影响 |
4.3 高浓磨浆+低浓打浆方式对伸性纸产品质量的影响 |
4.4 高浓磨打浆后的注意事项 |
5 高浓磨运行过程中常见故障及措施 |
5.1 磨片振动问题 |
5.2 系统控制问题导致高浓磨功率波动 |
5.3 高浓磨轴承振动问题 |
6 结论 |
(3)麦草Bio-CMP制浆机理及废水高效处理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造纸行业概况 |
1.2 麦草制浆工艺研究现状 |
1.2.1 麦草制浆的必要性与优势 |
1.2.2 麦草化机浆的发展概况 |
1.2.3 麦草化肥法制浆工艺 |
1.2.4 麦草生物制浆工艺 |
1.3 白腐菌在制浆造纸中的应用研究 |
1.3.1 白腐菌的生物学背景及其降解作用 |
1.3.2 白腐菌处理技术在制浆造纸领域的应用 |
1.4 制浆废水的高效处理技术 |
1.4.1 造纸废水来源及特点 |
1.4.2 化机浆废水处理技术 |
1.4.3 造纸废水的零排放技术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1.5.1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5.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白腐菌Trametes sp.48424 预处理对麦草木素的降解机理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方法 |
2.2.1 材料与仪器 |
2.2.2 培养基的制备 |
2.2.3 白腐真菌Trametes sp.48424 的液体培养 |
2.2.4 白腐真菌Trametes sp.48424 附着于麦草的培养 |
2.2.5 白腐菌Trametes sp.48424 产漆酶酶活的测定 |
2.2.6 化学组成测定 |
2.2.7 扫描电镜观察 |
2.2.8 麦草酶解木素(Cellulolytic enzyme lignin,CEL)的提取 |
2.2.9 CEL的红外谱图测定 |
2.2.10 CEL的核磁共振碳谱测定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白腐菌Trametes sp.48424 的形态特征 |
2.3.2 白腐菌Trametes sp.48424 产漆酶的酶活分析 |
2.3.3 麦草预处理前后化学成分分析 |
2.3.4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分析 |
2.3.5 麦草预处理前后CEL红外光谱分析 |
2.3.6 麦草CEL的13C-NMR谱图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白腐菌Trametes sp.48424 预处理对麦草制浆性能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实验 |
3.2.1 材料与仪器 |
3.2.2 机械法制浆工艺 |
3.2.3 生物机械法制浆工艺 |
3.2.4 化学机械法制浆工艺 |
3.2.5 生物化学机械法制浆工艺 |
3.2.6 纤维形态分析 |
3.2.7 抄片及物理性能的测定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不同制浆工艺的浆料纤维形态分析 |
3.3.2 不同制浆工艺对成纸性能影响的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麦草制浆废水的高效处理技术 |
4.1 引言 |
4.2 实验方法 |
4.2.1 材料与仪器 |
4.2.2 制浆废水水质分析 |
4.2.3 絮凝沉淀处理 |
4.2.4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制浆废水水质分析 |
4.3.2 物理絮凝沉淀效果比较 |
4.3.3 Al_2(SO_4)~(3+)Ca(OH)_2组合体系的絮凝机理分析 |
4.3.4 不同影响因素对絮凝效果的研究 |
4.3.5 微生物曝气处理效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 |
5.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5.3 下一步工作计划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4)筛分与低浓磨浆优化废旧箱板纸浆性能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立题依据 |
1.1.1 废纸制浆在造纸工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
1.1.2 废旧箱板纸的来源、结构与纤维特性 |
1.1.3 制浆造纸装备概况 |
1.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1.5 本论文的课题来源及研究技术路线 |
1.1.5.1 课题来源 |
1.1.5.2 研究技术路线 |
1.1.6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标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纸浆纤维悬浮液筛选分级研究现状 |
1.2.1.1 筛选分级设备及构件介绍 |
1.2.1.2 筛选分级过程自动控制 |
1.2.1.3 筛分机理演变 |
1.2.1.4 浆料筛分性能的影响因素 |
1.2.2 纸浆纤维悬浮液磨浆研究现状 |
1.2.2.1 磨浆设备及构件介绍 |
1.2.2.2 磨浆过程自动控制 |
1.2.2.3 磨浆理论研究进展 |
1.2.2.4 影响浆料磨浆质量的因素 |
第二章 AOCC浆筛分性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仪器、设备和方法 |
2.1.2.1 低浓打浆处理 |
2.1.2.2 AOCC浆筛分试验 |
2.1.2.3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影响AOCC浆筛分效果的参数 |
2.2.1.1 增浓因子T对AOCC浆筛分效果的影响 |
2.2.1.2 体积浆渣率Rv对AOCC浆筛分效果的影响 |
2.2.1.3 孔缝速度Vs对AOCC浆筛分效果的影响 |
2.2.1.4 孔缝大小/等高线高度对AOCC浆筛分效果的影响 |
2.2.2 AOCC浆筛分后游离度的变化 |
2.2.3 筛分过程AOCC浆纤维悬浮液流态分析 |
2.2.3.1 孔缝速度Vs对流场的影响分析 |
2.2.3.2 等高线高度h对流场的影响分析 |
2.2.3.3 体积浆渣率Rv对流场的影响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AOCC浆低浓磨浆性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仪器、设备和方法 |
3.1.2.1 AOCC浆低浓磨浆试验 |
3.1.2.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磨盘齿形对AOCC浆磨浆效果的影响 |
3.2.1.1 磨盘齿形对AOCC浆纤维特性的影响 |
3.2.1.2 磨盘齿形对AOCC浆游离度的影响 |
3.2.1.3 磨盘齿形对成纸抗张强度的影响 |
3.2.2 磨浆强度对AOCC浆磨浆效果的影响 |
3.2.2.1 磨浆强度对AOCC浆纤维特性的影响 |
3.2.2.2 磨浆强度对AOCC浆游离度的影响 |
3.2.2.3 磨浆强度对成纸抗张强度的影响 |
3.2.3 筛分处理对AOCC浆磨浆效果的影响 |
3.2.4 AOCC浆成纸抗张强度的回归分析 |
3.2.4.1 回归分析方法概述 |
3.2.4.2 回归分析结果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AOCC浆微纤化纤维MFC的制备研究 |
4.1 微纤化纤维MFC的研究概况 |
4.1.1 MFC的命名及其物化特性 |
4.1.2 MFC的制备方法 |
4.1.3 MFC的批量制备及能耗 |
4.1.4 MFC在制浆造纸中的应用 |
4.2 微纤化纤维MFC的中试制备 |
4.2.1 试验部分 |
4.2.1.1 试验原料 |
4.2.1.2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方法 |
4.2.1.3 制备路线 |
4.2.2 MFC性能表征分析结果与讨论 |
4.2.2.1 MFC外观特征 |
4.2.2.2 MFC纤维长度分布 |
4.2.2.3 MFC表面形貌SEM分析 |
4.2.2.4 MFC性能探讨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AOCC浆微纤化改进纸张性能及其作用机制 |
5.1 废纸制浆工艺技术的演变 |
5.1.1 典型废纸制浆生产工艺流程 |
5.1.2 先进废纸制浆生产工艺流程 |
5.2 优化废纸制浆工艺的构想 |
5.3 材料与方法 |
5.3.1 试验材料 |
5.3.2 试验仪器、设备和方法 |
5.3.3 以能耗评价模式添加废纸浆MFC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AOCC浆微纤化对对纤维特性的影响研究 |
5.4.2 AOCC浆微纤化对浆料特性的影响研究 |
5.4.3 AOCC浆微纤化对成纸性能的影响研究 |
5.4.3.1 MFC改进成纸抗张强度性能的研究 |
5.4.3.2 MFC改进成纸环压强度性能的研究 |
5.4.3.3 MFC改进成纸松厚度性能的研究 |
5.4.3.4 MFC改进成纸撕裂强度性能的研究 |
5.4.3.5 MFC改进成纸耐破强度性能的研究 |
5.4.4 添加MFC对成纸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 |
5.4.5 添加废纸浆MFC的作用机制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6.2 本文的创新点 |
6.3 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参考文献 |
物理量符号、名称及单位表 |
附录 |
附录一 0.99 km/rev BEL磨盘的低浓磨浆试验数据 |
附录二 2.01 km/rev BEL磨盘的低浓磨浆试验数据 |
附录三 不同磨浆强度下的低浓磨浆试验数据 |
(5)实验室用周期式纤维分离机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国外纤维分离机的发展现状 |
1.2 国内纤维分离机的发展现状 |
1.3 纤维分离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1.4 影响纤维质量的关键因素 |
1.5 研究内容与目的 |
1.6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2 实验室用周期式纤维分离机的设计 |
2.1 Bottom-up和Top-down设计方法 |
2.2 实验室用周期式纤维分离机各部件的设计与研究 |
2.2.1 确定方案、总体布局并分配单元 |
2.2.2 主轴结构的设计与研究 |
2.2.3 轴承选配和主轴轴端挠度的计算 |
2.3 磨室内部结构设计 |
2.3.1 叶轮的设计与磨齿的选用 |
2.3.2 筒体的设计 |
2.4 密封设计 |
2.4.1 密封分类及对比 |
2.4.2 主轴轴端的密封结构 |
2.5 机座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3 关键零部件力学性能仿真分析 |
3.1 有限元分析法的概述 |
3.2 基于Ansys与Solidworks/Simulation的主轴结构分析 |
3.2.1 通过Ansys静力学分析对主轴进行有限元分析 |
3.2.2 利用Solidworks/Simulation模块进行分析 |
3.3 主轴的模态分析 |
3.4 叶轮的结构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实验室用周期式纤维分离机剪切破碎仿真 |
4.1 Abaqus数值模拟方法 |
4.2 Cohesive的基本原理以及Cohesive单元建模方法 |
4.3 木片横纵向剪切仿真 |
4.3.1 木片横向剪切仿真 |
4.3.2 木片纵向剪切仿真 |
4.4 木片剪切破碎仿真 |
4.4.1 Abaqus仿真简化模型的建立 |
4.4.2 木片和Cohesive单元的材料参数的设置 |
4.4.3 仿真条件的设置 |
4.4.4 仿真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中国化学机械法制浆的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机械法制浆的概念 |
2 国内化学机械法制浆的回顾 |
3 国内化学机械法制浆的生产现状 |
3.1 印刷用纸中的应用 |
3.2 用于多层纸板的芯层浆 |
3.3 替代化学浆 |
3.4 卫生纸产品中的应用 |
4 化学机械法制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
4.1 原料品质管理 |
4.2 预浸软化 |
4.3 磨浆 |
4.4 漂白 |
4.5 结垢问题 |
4.6 废水处理 |
5 化学机械法制浆的发展趋势 |
5.1 纤维原料的拓展 |
5.2 生产工艺的革新 |
6 结语 |
(7)新型五谷杂粮磨粉机设计及关键零部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磨粉工艺及设备的分类 |
1.2.1 磨粉工艺的分类 |
1.2.2 磨粉设备的分类 |
1.3 磨粉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国内技术研究现状 |
1.3.2 国外技术研究现状 |
1.3.3 磨粉技术的发展趋势 |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磨粉机结构及控制系统设计 |
2.1 磨粉机结构及工作机理 |
2.1.1 磨粉机结构设计 |
2.1.2 工作机理分析 |
2.2 磨粉机控制系统设计 |
2.2.1 控制对象及系统组成 |
2.2.2 磨粉机的自动控制 |
2.3 磨粉机关键零部件及参数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粉碎流场数值模拟及参数优化 |
3.1 CFD理论分析 |
3.1.1 CFD理论基础 |
3.1.2 湍流模型的选择 |
3.1.3 多相流模型的选择 |
3.2 粉碎流场数值模拟 |
3.2.1 数值模拟模型及网格划分 |
3.2.2 计算区域及边界条件 |
3.3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3.3.1 刀片分布方案对粉碎流场的影响 |
3.3.2 刀片结构参数对粉碎流场的影响 |
3.3.3 刀片转速对粉碎流场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磨盘结构设计及其内部流场数值模拟 |
4.1 磨盘设计理论和方法 |
4.1.1 盘式磨粉原理 |
4.1.2 磨盘的分区和齿型形状 |
4.1.3 磨盘齿型参数理论分析 |
4.2 磨盘结构参数设计 |
4.2.1 磨盘直径的确定 |
4.2.2 磨盘齿型参数的设计 |
4.3 流场数值模拟 |
4.3.1 数值模拟模型及参数设置 |
4.3.2 磨盘内部制粉流场的分布情况 |
4.3.3 喂料速度对流场压力分布的影响 |
4.3.4 动磨盘磨齿表面剪应力分布情况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螺旋输送研究及离散元分析 |
5.1 离散元理论及EDEM软件介绍 |
5.1.1 离散元的基本理论 |
5.1.2 EDEM软件介绍 |
5.2 螺旋输送理论研究及结构设计 |
5.2.1 散体物料的力学分析 |
5.2.2 物料在螺旋面上的运动分析 |
5.2.3 纵向螺旋的结构设计 |
5.2.4 横向螺旋的结构设计 |
5.3 纵向螺旋输送离散元分析 |
5.3.1 模型创建及参数设置 |
5.3.2 颗粒运动情况分析 |
5.3.3 螺旋参数对送料流量的影响 |
5.4 横向螺旋输送离散元分析 |
5.4.1 模型创建及参数设置 |
5.4.2 运动轨迹分析 |
5.4.3 颗粒运动特性分析 |
5.4.4 质量流量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五谷杂粮磨粉机试验研究 |
6.1 样机试制 |
6.2 关键性能参数试验 |
6.2.1 试验目的和材料 |
6.2.2 试验指标及测定方法 |
6.2.3 试验设计 |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6.3.1 回归分析 |
6.3.2 响应面分析 |
6.3.3 参数优化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芹菜纤维植物空心胶囊成型工艺研究及关键设备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空心胶囊的研究进展 |
1.2.1 动物明胶空心胶囊研究进展 |
1.2.2 植物空心胶囊研究进展 |
1.3 胶囊生产设备的研究进展 |
1.3.1 制浆设备的研究进展 |
1.3.2 胶囊成型设备的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课题研究内容 |
2 实验材料、设备及分析测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芹菜原浆制备胶囊薄膜 |
2.3.2 芹菜纤维浆料制粉制备胶囊薄膜胶囊 |
2.3.3 芹菜纤维段制粉制备胶囊薄膜/胶囊 |
2.4 分析与检测 |
2.4.1 测定芹菜浆料中的纤维含量 |
2.4.2 测定芹菜浆料的打浆度 |
2.4.3 芹菜纤维胶液的粘度 |
2.4.4 芹菜纤维胶囊薄膜的失水率 |
2.4.5 芹菜纤维胶囊薄膜的力学性能 |
2.4.6 芹菜纤维植物空心胶囊的理化性能 |
2.4.7 芹菜纤维胶囊薄膜的微观表征 |
3 芹菜纤维制备工艺的研究 |
3.1 芹菜纤维制浆工艺的研究 |
3.1.1 芹菜纤维制浆工艺的实验设计 |
3.1.2 芹菜纤维制浆工艺的确定 |
3.2 芹菜纤维干燥工艺的研究 |
3.2.1 芹菜段和纤维浆料干燥工艺的实验设计 |
3.2.2 芹菜纤维浆料干燥工艺及动力学分析 |
3.2.3 芹菜段干燥工艺及动力学分析 |
3.3 芹菜纤维对胶囊薄膜性能影响的单因素实验设计 |
3.4 芹菜纤维对胶囊性能影响结果与分析 |
3.4.1 不同形态下纤维的含量对胶囊薄膜性能影响 |
3.4.2 不同形态下纤维的粗细程度对胶囊薄膜性能影响 |
3.4.3 不同形态下的纤维所制备胶囊薄膜微观表征 |
3.4.4 复配胶对胶囊薄膜性能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4 芹菜纤维植物空心胶囊的成型工艺与配方优化 |
4.1 芹菜纤维对胶囊薄膜性能影响的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 |
4.2 胶囊成型工艺的单因素实验设计 |
4.3 胶囊成型工艺的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 |
4.4 芹菜纤维对胶囊薄膜性能影响的响应面优化实验 |
4.4.1 响应面实验设计与显着性分析 |
4.4.2 最优参数确定 |
4.4.3 验证实验 |
4.5 胶囊成型工艺结果与分析 |
4.5.1 溶胶温度对胶囊性能影响 |
4.5.2 溶胶时间对胶囊性能影响 |
4.5.3 失水率对胶囊性能影响 |
4.5.4 干燥温度对胶囊性能影响 |
4.6 胶囊工艺优化的响应面实验 |
4.6.1 模型建立及显着性分析 |
4.6.2 模型的工艺优化与验证 |
4.7 胶囊的性能检测及形貌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5 芹菜纤维植物空心胶囊生产关键设备的设计 |
5.1 芹菜纤维生产设备的设计 |
5.1.1 盘磨机进料方案的确定 |
5.1.2 盘磨机磨盘结构的确定 |
5.1.3 芹菜纤维磨浆机的设计 |
5.2 芹菜纤维植物空心胶囊成型生产设备的设计 |
5.2.1 模具刷油装置的模块设计 |
5.2.2 模具蘸胶装置的模块设计 |
5.2.3 胶囊干燥烘道的模块设计 |
5.2.4 胶囊脱壳装置的模块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年产3万吨双锥形磨浆机的优化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磨浆原理和磨浆机文献综述 |
1.2.1 磨浆机原理 |
1.2.2 盘磨机发展与分类 |
1.2.3 锥形磨浆机发展与分类 |
1.3 本课题的提出的任务和意义以及研究思路 |
1.3.1 本课题任务 |
1.3.2 本课题研究意义 |
2 年产3万吨双锥形磨浆机的总体设计 |
2.1 磨浆机的主要设计要求 |
2.1.1 磨浆机的设计参数 |
2.2 磨浆机总体结构设计 |
2.2.1 双锥形磨浆机主轴设计 |
2.2.2 双锥形磨浆机转子设计 |
2.2.3 双锥形磨浆机磨室设计 |
2.2.4 磨浆机进出口设计 |
2.2.5 间隙调节机构设计 |
2.3 磨浆机的主轴设计 |
2.3.1 主电机的选择 |
2.3.2 主轴轴径尺寸设计 |
2.4 磨室结构及内部设计 |
2.4.1 磨室结构设计 |
2.4.2 进出口设计 |
2.4.3 转子的设计 |
2.5 双锥形磨浆机间隙调节机构设计 |
2.5.1 间隙调节机构 |
2.5.2 轴向浮动结构设计 |
2.5.3 轴承的密封 |
2.5.4 轴承的润滑 |
2.6 磨片初步设计 |
2.7 机座设计 |
2.8 整机装配和干涉检验 |
2.9 本章小结 |
3 双锥形磨浆机主轴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 |
3.1 主轴优化设计概述 |
3.1.1 静态优化研究 |
3.1.2 动态优化研究 |
3.2 主轴悬伸量和跨距的确定 |
3.2.1 主轴挠度计算方法和优化 |
3.2.2 轴承刚度计算方法 |
3.2.3 主轴参数优化及尺寸确定 |
3.2.4 主轴跨距质量对挠度影响 |
3.3 主轴有限元分析 |
3.3.1 主轴静力学分析 |
3.3.2 主轴模态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双锥形磨浆机磨片的设计 |
4.1 磨片设计概述 |
4.1.1 国外研究进展 |
4.1.2 国内研究进展 |
4.2 磨片的材料和结构设计 |
4.2.1 磨片材料 |
4.2.2 磨片齿纹设计的理论依据 |
4.2.3 双锥节能磨浆机磨片的齿纹参数设计 |
4.2.4 双锥形磨浆机磨片结构设计(整体式和分片式) |
4.3 磨浆机流体动力学分析 |
4.3.1 流体动力学理论 |
4.3.2 磨浆机流体模型建立 |
4.3.3 流体分析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5 双锥形磨浆机控制系统设计 |
5.1 磨浆机控制系统概述 |
5.1.1 比能量控制 |
5.1.2 打浆度控制 |
5.1.3 比能量一比边缘负荷控制 |
5.2 磨浆机磨片间隙调整方式 |
5.2.1 机械式调节法 |
5.2.2 液压式调节法 |
5.2.3 PLC控制 |
5.3 磨浆机主电机控制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总结 |
6.2 本文的创新点 |
7 展望 |
8 参考文献 |
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10 致谢 |
(10)基于磨浆强度理论的磨片设计与选择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引言 |
1.2 磨浆机械 |
1.3 磨浆机的磨片 |
1.4 磨浆机理 |
1.4.1 纤维受力分析 |
1.4.2 纤维形态变化 |
1.5 磨浆理论研究现状 |
1.6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2 磨浆强度理论及其分析 |
2.1 磨浆强度理论概述 |
2.2 比边缘负荷理论 |
2.3 C因子理论 |
2.4 比边缘表面理论 |
2.5 叩击理论 |
2.6 MEL理论 |
2.7 本章小结 |
3 基于量纲分析法的盘磨机磨浆功率和流量的计算 |
3.1 相似理论概述 |
3.1.1 相似理论主要内容 |
3.1.2 相似准则的求导 |
3.2 量纲齐次原理 |
3.3 磨浆机磨浆参数的分析 |
3.3.1 磨浆功耗 |
3.3.2 磨浆流量 |
3.4 基于量纲分析法的盘磨机磨浆功率和流量的计算 |
3.4.1 磨浆流量的计算 |
3.4.2 磨浆有效功率的计算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磨浆强度理论的盘磨机磨片设计与选择 |
4.1 盘磨机齿纹参数、工艺条件与磨浆强度的关系 |
4.1.1 盘磨机齿纹参数 |
4.1.2 磨盘转速 |
4.1.3 磨盘间隙 |
4.2 纸浆质量与磨浆强度的关系 |
4.2.1 纤维平均长度 |
4.2.2 游离度 |
4.2.3 松厚度 |
4.2.4 抗张指数 |
4.2.5 撕裂指数 |
4.3 盘磨机磨片设计与选择的分析 |
4.3.1 改善齿纹参数的分析 |
4.3.2 改善磨浆工艺的分析 |
4.3.3 降低磨浆功耗的分析 |
4.4 盘磨机磨片设计与选择的计算 |
4.5 细密齿磨片的应用及优势 |
4.6 本章小结 |
5 盘磨机磨片设计分析与选择软件的开发 |
5.1 程序设计语言介绍 |
5.2 软件设计思路分析 |
5.3 盘磨机磨片选择估算软件的设计 |
5.3.1 基于MATLAB盘磨机磨片选择估算软件的设计 |
5.3.2 基于VS C#盘磨机磨片选择估算软件的设计 |
5.3.3 两种不同语言软件的比较和评价 |
5.3.4 盘磨机磨片选择估算软件应用示例 |
5.4 盘磨机磨片选择估算软件部分程序 |
5.4.1 基于MATLAB GUI的软件部分程序 |
5.4.2 基于VS C#的软件部分程序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7 展望 |
8 参考文献 |
9 致谢 |
四、盘磨机的磨片间隙在一定范围内的效能(论文参考文献)
- [1]磨齿倾角对等距直通齿磨盘切断性能的影响研究[A]. 刘欢,董继先,郭西雅,段传武,杨瑞帆,祁凯,王博,乔丽洁,王莎. 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20
- [2]高浓磨浆技术在伸性纸生产中的应用[J]. 何江林. 中华纸业, 2020(12)
- [3]麦草Bio-CMP制浆机理及废水高效处理技术的研究[D]. 毕淑英.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1)
- [4]筛分与低浓磨浆优化废旧箱板纸浆性能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 蔡慧. 南京林业大学, 2020(01)
- [5]实验室用周期式纤维分离机的设计与研究[D]. 张怀秋.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6]中国化学机械法制浆的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J]. 房桂干,沈葵忠,李晓亮. 中国造纸, 2020(05)
- [7]新型五谷杂粮磨粉机设计及关键零部件研究[D]. 凌涛.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芹菜纤维植物空心胶囊成型工艺研究及关键设备设计[D]. 唐鹏. 陕西科技大学, 2020
- [9]年产3万吨双锥形磨浆机的优化设计与应用[D]. 杨建伟. 天津科技大学, 2018(04)
- [10]基于磨浆强度理论的磨片设计与选择方法的研究[D]. 尉迟学墉. 天津科技大学,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