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华山钨矿成因的几个问题

关于西华山钨矿成因的几个问题

一、西华山钨矿有关成因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杨飞[1](2019)在《高分异花岗岩: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都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点。其中,花岗岩的分类是一项重要课题。截止目前已提出20余种花岗岩分类方案,本文系统总结了常见的4种花岗岩分类:ISMA花岗岩分类;Barbarin花岗岩分类;磁铁矿、钛铁矿系列分类;Frost岩石化学分类,并对以上4种分类方案的优缺点做出简要评述。高分异花岗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花岗岩,为岩浆演化至晚期的产物,在部分岩体中难以确定其成因类型。另外,高分异花岗岩与钨锡矿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因此,厘定出高分异花岗岩的判别标志对花岗岩的分类和钨锡矿的勘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世界范围内约38个典型高分异花岗岩岩体的地球化学数据,根据其岩相学特征分为8类进行讨论:白岗岩、细晶岩、Li-F花岗岩、含电气石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含碱性暗色矿物花岗岩,并对其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对于缺失矿物含量的岩体,本文用Modan软件模拟了这些岩体造岩矿物的含量。基于高分异花岗岩的主要造岩矿物和主量元素,本文提出了高分异花岗岩的判别标准:(1)造岩矿物方面,斜长石牌号<15,暗色矿物含量<8%;(2)主量元素方面,CaO含量小于1%,FeOt+MgO+TiO2含量小于6%,SI(固结指数)<6,DI(分异指数)>88。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钨锡矿产地,本文挑选了该地区13个典型的与高分异花岗岩有关的钨锡矿,并将其分为三类:与锡矿有关的高分异花岗岩、与钨锡矿有关的高分异花岗岩和与钨矿有关的高分异花岗岩。三类高分异花岗岩均富集Rb、Th、U、Ta,亏损Ba、Sr、Nb、Ti,表现出强烈的Eu负异常。另外,笔者对钨锡矿化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岩浆演化程度不同是造成钨锡差异性矿化的因素之一。这种成矿差异性在三种不同类型花岗岩的微量元素特征上也有所体现:(1)相较于与钨锡矿有关的高分异花岗岩,与锡矿有关的高分异花岗岩有较高的La/Yb;(2)相较于与钨矿有关的高分异花岗岩,与锡矿有关的高分异花岗岩有较高的Zr/Hf、Nb/Ta以及较低的Y/Ho;(3)在上述三种花岗岩中,与钨矿有关的高分异花岗岩有更强烈的四分组效应。这些微量元素表现出来的差异可以作为区分三种类型花岗岩的依据。这种差异性对钨锡矿集区的进一步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王登红,赵正,刘善宝,郭娜欣,梁婷,陈伟,周新鹏[2](2016)在《南岭东段九龙脑矿田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文中研究说明九龙脑矿田位于南岭东段矿床分布最为集中、成矿强度最大的崇(义)-(大)余-(上)犹矿集区内,成矿条件优越,矿床类型丰富,同时发育矽卡岩型、热液脉型、云英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和风化壳型等多种类型矿床,形成了以九龙脑岩体为矿化中心,以钨锡为主,金银铜铅锌及铀、铌钽共生分带的矿化格局,在南岭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成矿元素组合上极具代表性。通过对九龙脑矿田内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初步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矿床在成矿物质来源上与九龙脑岩体密切相关;在空间上东西成行,南北成列,构成网格状分布格局;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燕山期,但同时印支期也伴随钨锡成矿作用。各矿床有可能归属于不同的成矿系列,或者属于同一个成矿系列的不同亚系列,或者同一个成矿(亚)系列的不同矿床式。并进一步提出1就矿找矿,对已知石英脉型矿床开展深部找矿;2根据分带性,对外带和内带矿床的找矿潜力进行评价;3根据共伴生规律,通过综合评价,明确找矿方向,拓展找矿领域;4根据区域成矿规律,通过区域对比,借鉴邻区矿田的成功经验,大胆实践;5打破常规思维,开拓新思路等五个找矿工作部署方向。

巩小栋[3](2015)在《江西大湖塘钨多金属矿田成矿流体演化及成因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江西大湖塘钨多金属矿田位于长江中下游Cu–Au–Mo–Fe斑岩-矽卡岩成矿带的南缘,南岭W–Sn多金属成矿带的北部,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超大型矿田,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钨矿区。前人主要对南岭地区钨矿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是对在长江中下游南缘如大湖塘等钨矿的研究成果还很少,许多工作如成矿流体演化和矿床成因等内容仍未开展,影响了该区域的找矿勘查工作。有鉴于此,本文在充分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以“三位一体”找矿预测理论为指导,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分析测试等手段开展综合研究,旨在理清大湖塘矿田成矿流体演化和成因机制等科学问题,以期为矿田和区域下一步找矿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了如下认识和成果:(1)矿田石门寺矿床和狮尾洞矿床是同一个构造–岩浆–成矿背景下的产物,隐爆作用发生的规模大小可能是造成二者在资源储量上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2)似伟晶岩是燕山期岩浆岩晚期结晶分异的产物,在其石英中发育的熔体包裹体主要成分含Si、Al、Na、K、Ca等元素以及W、Sn等成矿元素,暗示成矿流体来自于岩浆的分异,似伟晶岩可近似代表成矿流体演化的起点;(3)不同成矿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绝大多数为富液相两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与南岭地区石英脉型和云英岩型钨矿研究结果相似。流体包裹体气液相成分与阳储岭等斑岩型钨矿流体组分有着较大的相似性。流体与熔体的不混溶、自然冷却以及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可能是导致矿田金属矿物大规模沉淀的关键因素;(4)矿田的形成与长江中下游地区145Ma左右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密切相关。锆石Hf同位素、矿石Pb同位素和辉钼矿Re含量等特征显示强烈的区域壳幔相互作用使得矿田在成岩成矿物质来源方面混入了较多的幔源组分而有别于南岭地区以壳源为主少量幔源组分的典型钨矿床,这也很可能是造成矿田钨和铜大规模共生的原因;(5)本文厘定燕山期花岗斑岩为矿田钨(铜钼)矿化的成矿地质体;而在矿田深部有寻找铌钽矿的潜力,白云母花岗岩可能为其成矿地质体。

黑欢[4](2012)在《赣南地区淘锡坑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淘锡坑钨矿床位于SN向诸广山—万洋山成矿带的东坡,崇义—大余—上犹矿集区的中北部,其成矿条件良好,易形成大型矿集区。截至2005年,已探明三氧化钨储量约6万余吨,已构成一个大型规模的钨矿床,并伴有Sn、Cu、Ag、Mo等,研究意义和经济意义重大。本论文是在全面系统搜集和整理矿区以往科研、勘查、开采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多次的野外地质调研和大量的室内测试分析、综合研究,对淘锡坑钨矿床开展较为详细的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矿床地球化学、成矿机制等方面的总结、研究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1.矿床成因上属于与花岗岩有关的热液脉状钨矿,岩浆活动在成矿的作用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本区的成矿关系密切,是成矿的物质重要来源。2、淘锡坑矿床在矿石类型上分为黑钨矿石英脉型和云英岩型,以黑钨矿石英脉型为主。根据矿体的产出特征、矿石矿物的组合,将成矿作用划分两个成矿期七个阶段;在空间上,矿体的矿化特征显示出比较清晰的垂向分带现象,即上部为锡石-黑钨矿带、中部为黑钨矿-黄铜矿(辉钼矿)带、下部或深部为黑钨矿-辉钼矿(黄铜矿)带,相应的成矿元素组合从上而下表现为W、Sn→W、Cu(Mo)→W、Mo(Cu)。3.研究结果显示,区内黑钨矿主要为钨锰铁矿,存在一定量的Nb2O5和Ta2O5,黑钨矿中Nb5+、Ta5+与W之间可能存在着不完全类质同象置换;在同一矿脉的不同中段,Nb、Ta的含量有从深部向浅部减少的趋势,但在同一矿脉同一中段中含量的变化比较大,Sr、Zr、Sc、Y的含量变化与Nb、Ta一致的,可能反映成矿溶液的运移并不是简单的沿着垂直方向有规律的变化,可能存在沿着不同的有利方向的斜向插入。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黑钨矿等矿物中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也表明矿体产出是与酸性花岗岩类有关,在成岩成矿熔体分异中优先进入成矿熔体,而重稀土元素则趋于在成矿流体中富集。4、对矿区内花岗岩、赋矿围岩、矿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赋矿的围岩中W、Sn呈现较高的峰值,说明寒武系和震旦系是W、Sn矿床的重要矿源层;研究区隐伏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其中W、Sn等成矿元素的含量大于酸性岩的平均值,且成矿元素的含量在云英岩中有所增加,反映了随着花岗岩浆的演化,花岗岩中有大量的成矿物质进入热液流体中,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从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中,反映矿石与区内隐伏花岗岩均表现为轻稀土轻度富集的、具有强烈的铕负异常的稀土配分模式,而赋矿围岩表现为轻稀土强烈富集型,具有明显的δEu负异常的、中等到弱的δCe异常的“V”型配分模式;这种明显的差异,反映了成矿物质并非来源于赋矿围岩中,应为岩浆分异的产物。5.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热液中沉淀的硫化物硫源单一,且这种成矿热液以H2S占绝对优势,或具有独特狭窄的物理化学条件范围。矿区黄铁矿、黄铜矿和毒砂的硫同位素值均在零附近,且黄铁矿的硫值代表了成矿溶液的总硫值,说明成矿流体主要与隐伏花岗岩体有关。氢、氧同位素组成成果表明:所有样品点均落在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线之间,反映了淘锡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来源于深部岩浆水的热液特征,且又有向大气降水演化的趋势,即可能有少量的大气降水参与混入,主成矿期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和形成。6.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主要矿石矿物的产出和标型特征、矿床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作用等综合研究建立矿床的演化模式和成矿模式。并与区内重要钨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机制进行了对比研究。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后续的矿产勘查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赫英[5](1987)在《碱交代作用及其与钨矿化的关系——主要以西华山钨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西华山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碱交代作用。一种以钠长石化和白云母化为主,封闭式地呈面型存在于花岗岩体中,一种以钾微斜长石化(红长石化)和云英岩化为主,开放式地呈线型存在于矿脉两旁。两者与花岗岩之问在特征和成分上的连续性和相关性说明导致碱交代的流体主要源自岩浆。对赣南和湘南、西华山和大龙山以及西华山南区和北区的比较观察,显示在岩浆作用、碱交代作用和成矿作用之间存在共同演化之现象,似乎随着地质环境及岩石组合的变化,钨、锡、钼等成矿元素也有不同的组合趋势。研究表明,成矿作用是岩浆作用、碱交代作用等统一过程的结果,且本质的成矿作用是岩浆。

王艳丽[6](2014)在《湘东南地区燕山早期花岗岩浆—热液演化及钨矿成矿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有色金属产地,区内广泛分布大型、超大型钨矿。南岭花岗岩成岩及其与成矿的关系一直被学术界所关心。80年代以来,岩浆热液成矿理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随着“岩浆-热液过渡阶段”观点的提出,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性质及成矿作用研究引起大家重视。以往主流观点认为石英脉型、矽卡岩型矿化为岩浆期后热液型,近年研究工作在湘东南地区与钨矿床有关的燕山期花岗岩岩株中发现大量岩浆液态不混溶地质现象,包括花岗岩型矿化、矿囊、云英岩析离体、碱交代脉、“眼球构造”、似伟晶岩(脉)等,其中一些不混溶地质现象中有明显岩浆→热液过渡性质表征,如析离体核部为热液结构,成分以石英和云母为主,边部为岩浆结构,具有花岗岩矿物组成;早阶段碱交代脉中间为花岗岩,两侧为钾长石-萤石脉等……以湘东南地区瑶岗仙、柿竹园、湘东钨矿为典型矿床,结合区内多个石英脉型及矽卡岩型钨多金属矿对比研究,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工作,针对高分异演化花岗岩晚期岩浆-热液过渡阶段花岗岩演化与成矿作用开展研究,取得以下新认识:1、发现一批具重要研究价值的代表岩浆晚期液态分异的地质现象。2、建立晚期花岗岩浆-热液连续演化过程,确定石英脉型、矽卡岩钨矿属于岩浆-热液型矿床。在云英岩析离体、碱交代脉、“眼球”状析出物等地质体中,广泛发育熔流包裹体,岩浆与热液之间存在浆液过渡态流体,岩浆→热液是连续演化过程,碱交代脉也有类似特点。3、建立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成矿元素的迁移过程。岩浆液态分异过程中实现元素的迁移,以云英岩析离体为例,从碱长花岗岩I→析离体边部→核部,成矿元素W、Mo、Bi、Pb、Zn、Nb、Ta富集,挥发性元素Li、F富集,LREE/HREE减小,δEu亏损更加明显。各元素变化具有连续性,迁移方向也有所差异,W在析离体核部富集更明显,而Mo在析离体边部富集更强烈。4、初步建立石英脉型和矽卡岩型钨多金属矿岩浆-热液演化成矿模型,矿化严格受岩浆-热液演化过程的控制。脉型钨矿床中,岩浆岩型矿化形成于岩浆晚期分异的富挥发份岩浆;云英岩析离体形成于浆液过渡态流体;含钨石英脉多形成于高温热液阶段。矽卡岩型矿床中,早阶段碱交代脉具有浆液过渡态特点;晚阶段与早阶段碱交代脉渐变过渡,以热液流体为主,是成矿主要阶段。

魏文凤,胡瑞忠,毕献武,苏文超,宋生琼,石少华[7](2011)在《赣南西华山钨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文中提出赣南西华山钨矿床是一个闻名中外的大型石英脉型钨矿床。为探讨成矿流体性质以及演化过程,本文对西华山石英脉型钨矿床主成矿阶段含矿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学研究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西华山钨矿床的流体包裹体以H2O-NaCl型为主,局部发育H2O-NaCl-CO2型。流体热焓-盐度图解表明成矿流体以混合作用为主,局部沸腾在热液系统演化中作用不大。通过对沸腾包裹体的测温数据进行计算,得出西华山脉型钨矿成矿压力约为27~87 MPa,矿床形成深度约为1.0~3.3 km。

赫英[8](1985)在《西华山花岗岩株岩浆与热液之联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华山花岗岩株(图1),前人已详细研究,并分为多期。对其成岩阶段的划分问题,笔者拟另文讨论。本文仅就岩浆与热液之联系做一些探讨。

冯佳睿[9](2011)在《云南麻栗坡南秧田钨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作用》文中认为滇东南老君山是我国一个重要的锡钨多金属成矿区,己发现矿种26种以上,这些矿床主要分布在南秧田-茶叶山(W)、大竹山-新寨(Sn-W)、曼家寨-铜街(Sn-Zn)三个矿集区,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本论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南秧田白钨矿矿床进行系统研究,重点进行了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成岩成矿年代学及综合分析对比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来源、演化、矿床成因及成矿动力学背景,并将南秧田与新寨矿田、南秧田与都龙矿田分别进行了对比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1.滇东南老君山锡钨多金属成矿区属于滇东南-桂西锡钨多金属成矿带,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滨太平洋构造域,华南褶皱系越北隆起北缘。赋矿地层主要为寒武系变质岩系,主要岩性为片岩、二云二长片麻岩、斜长片麻岩、变粒岩等;岩浆岩主要为酸性-基性火山岩和酸性侵入岩,区域构造以NW向、NS向和EW向断裂为主。2.对南秧田白钨矿矿床西侧的老君山花岗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学等方面的研究。三期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87.2±0.6Ma、86.8±0.4Ma和85.9±0.4Ma。老君山花岗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为强过铝质、富硅、富碱,铝饱和指数A/CNK范围为1.10~1.38;岩体的哈克图解表明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岩体经历了强烈的分离结晶作用;岩体富集Rb、La、Z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Ba、Sr、Ti等不相容元素;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均一趋势,并发育明显的负Eu异常;岩体源岩来源于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3.南秧田白钨矿矿体主要赋存在下寒武统冲庄组变质岩系中。矿体形态简单,主要呈层状和似层状产出,空间上与矽卡岩密切相关。矿石类型主要为矽卡岩白钨矿型。矿床的形成经历了4个成矿阶段,分别为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方解石硫化物阶段。白钨矿主要形成于退化蚀变阶段。4.南秧田钨矿床流体包裹体主要有三种类型: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CH4和N2为主,含少量C02,液相成分以H20为主。成矿早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于200~340℃,盐度ω(NaCleq)为6.45~53.26%,流体密度范围为0.83-1.15g/cm3;成矿晚期均一温度主要集中于160~300℃,ω(NaCleq)主要介于4-8%,流体密度变化于0.67-0.96g/cm3,与早期相比,温度、盐度和密度明显降低。5.石榴石、石英和方解石的δ18 OsMOW值变化于3.78‰~16.23‰,δ18OH2O值介于4.52‰~10.28‰,δD值为-83‰0~59‰,说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可能混合少量变质水;矿石中方铅矿的铅同位素组成较为一致,206pb/204pb变化范围为18.5301~18.5325,207pb/204pb变化范围介于15.7332~15.7369,208pb/204pb变化范围为39.0456~39.0587,表明矿石铅的来源较浅,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634S值变化范围集中在4.2‰~8.1‰,表明硫源主要来自地幔,但受到地壳混染影响。6.选取南秧田白钨矿矿床矿石中辉钼矿和新寨锡矿床中与锡石共生的金云母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Re-Os同位素定年和40Ar-39Ar阶段加热方法进行成矿年代测定。研究表明,辉钼矿Re-Os年龄为209.1±3.3Ma~214.1±3.1Ma,金云母40mr-39A1.坪年龄为209.5±1.1Ma,等时线年龄为209.0±2.2Ma,暗示华南地区存在晚三叠世成矿作用。7.南秧田钨矿区钨的成矿作用可能与热液叠加作用有关。老君山花岗岩体是较晚期形成的部分岩体,可能还有未被发现的较早期形成的“体中体”。矿床形成于印支期后造山晚期或后碰撞阶段,它们的形成受控于拉张-裂解的动力学背景。8.南秧田矿田与新寨矿田它们在地层、矿体特征、成矿流体及成矿时代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1)主要出露的地层均为寒武系变质岩系;(2)钨、锡矿体均顺层呈层状产出,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3)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较大,盐度普遍较低;(4)矿化作用均发生于印支期晚三叠世末;南秧田矿田与都龙矿田在地层、岩体控矿因素、构造控矿因素及成矿时代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9.区域主要的控矿构造为北西向构造、南北和东西十字型构造、老君山褶皱构造、岩浆侵入接触构造和层间滑脱构造。

郭娜欣[10](2015)在《南岭银坑矿田两种类型矿床成因关系研究》文中认为南岭地区是我国最具特色的重要成矿区带之一,也是我国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区内成矿条件独特,矿产勘查程度和成矿理论研究程度高,孕育了包括钨矿“五层楼+地下室”模式和“成矿系列”等成矿理论。银坑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与武夷山成矿带的交汇部位,既产出与黑云母花岗岩有关的钨多金属矿系列矿床,同时产出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铜铅锌金银系列矿床。这两种类型的矿床在空间上紧密共生,时间上基本一致(160Ma~150Ma),且均为独立矿床,是研究两种成矿元素组合复合成矿的理想地区。通过对银坑矿田内钨多金属矿与铜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岩浆岩及南岭科学钻岩心的详细研究,本论文获得以下认识:(1)银坑矿田内矿床类型众多,从矿床成因角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燕山期酸性花岗岩有关的钨多金属矿,以画眉坳钨矿、岩前钨矿、狮吼山硫铁矿为代表;另一类是与燕山期中酸性浅成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的铜铅锌金银多金属矿,以牛形坝-柳木坑金银铅锌铜矿、老虎头-桥子坑铅锌(银金)矿、营脑锰银铅锌矿为代表。(2)钨多金属矿与铜铅锌金银多金属矿虽在空间上紧密伴生,时间上近于同时生成,但两者具有不同的成矿岩浆岩,分属两个矿床成矿系列,分别代表了南岭、武夷山两大成矿带特色成矿作用的特点。两类岩浆岩、两类矿床在银坑矿田相伴产出,是两个成矿系列在南岭、武夷山两大构造-岩浆-成矿带交汇部位叠加产出的产物。(3)以探索成矿结合带深部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机制问题为目的之一,南岭科学钻选址于南岭成矿带与武夷山成矿带结合部位的银坑矿田牛形坝-柳木坑矿区实施。该钻孔于孔深0~1373.71m揭露了新元古代青白口系库里组浅变质岩,1376.75m~2967.83m揭露了晚古生代二叠系沉积岩。1373.71m~1376.75m揭露了矿田内对成岩成矿具有重要意义的推覆断裂构造(F1)。钻孔揭露的流纹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辉长闪长玢岩等岩浆岩,成岩时代分别为381.0±3.1Ma、151.7±1.1Ma、160.3±0.8Ma、101.3±0.8Ma和161.0±4.1Ma。钻孔浅部发育细脉-网脉-浸染状铅锌金银铜矿化,深部发育细脉-浸染状钨铋铀矿化。(4)对比总结了银坑矿田内两种类型矿床的成矿规律:铜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受控于F1逆冲推覆构造及其次级张性裂隙,钨多金属矿受控于岩体上侵过程中顶部促发的垂向裂隙和侧部触发的层间裂隙,二者同时受控于深部构造岩浆活动,均属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产物。银坑矿田处于特殊的构造部位,即南岭构造带与武夷山构造带的交汇部位,深达地幔的线型断裂和切入地壳的网格状断裂同时在此处发育,不同的构造环境导致在燕山期形成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以及对应的铜铅锌金银矿化和钨多金属矿化,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成矿系列。(5)在矿田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银坑矿田成矿模式,并提出推覆断裂F1深部构造面、隐伏岩体顶部接触带,燕山期高山角花岗闪长岩体及井笔山-樟树坳隐爆角砾岩等有利找矿靶区。

二、西华山钨矿有关成因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华山钨矿有关成因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高分异花岗岩: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
    1.4 论文工作量
第2章 花岗岩分类综述
    2.1 ISMA花岗岩分类
    2.2 Barbarin花岗岩分类
    2.3 磁铁矿、钛铁矿系列花岗岩
    2.4 Frost岩石化学分类
    2.5 高分异花岗岩——一种特殊的花岗岩类型
    2.6 小结
第3章 高分异花岗岩特征
    3.1 高分异花岗岩的矿物特征
    3.2 高分异花岗岩的主量元素特征
    3.3 高分异花岗岩的微量元素特征
    3.4 高分异花岗岩形成的温压条件
    3.5 小结
第4章 与钨锡矿有关高分异花岗岩特征
    4.1 矿床、岩体年龄统计
    4.2 钨锡地球化学性质的差异
    4.3 与成矿有关岩体的筛选
    4.4 对高分异花岗岩判别标准的验证
    4.5 不同矿化类型高分异花岗岩特征
        4.5.1 与钨锡矿有关高分异花岗岩微量元素特征
        4.5.2 不同成矿类型成矿花岗岩差异性
    4.6 小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江西大湖塘钨多金属矿田成矿流体演化及成因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钨多金属矿床分布及类型
        1.1.2 钨多金属矿床研究进展
    1.2 大湖塘钨多金属矿田研究现状
        1.2.1 矿田交通及自然地理
        1.2.2 矿田地质勘查开发史
        1.2.3 矿田科研进展及存在问题
    1.3 技术路线及完成工作量
    1.4 取得的主要认识和成果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演化史
    2.5 区域矿产概况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石门寺矿床地质特征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1.4 矿体特征
        3.1.5 矿物特征
        3.1.6 围岩蚀变
    3.2 狮尾洞矿床地质特征
        3.2.1 地层
        3.2.2 构造
        3.2.3 岩浆岩
        3.2.4 矿体特征
        3.2.5 矿物特征
        3.2.6 围岩蚀变
    3.3 南北区矿床差异
4 矿田岩浆岩特征
    4.1 岩浆岩岩相学特征
    4.2 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
        4.2.1 石门寺矿床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
        4.2.2 狮尾洞矿床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
        4.2.3 似伟晶岩地球化学特征
    4.3 岩浆岩成因类型
    4.4 岩浆岩源区判别
    4.5 岩浆岩区域对比
5 包裹体特征研究
    5.1 熔体包裹体
        5.1.1 熔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5.1.2 熔体包裹体成分测试
        5.1.3 熔体包裹体指示意义
    5.2 流体包裹体
        5.2.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5.2.2 流体包裹体盐度及均一温度
        5.2.3 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
        5.2.4 流体包裹体气液相成分
6 成矿流体演化及矿田成因机制
    6.1 成矿流体演化机制
        6.1.1 成矿流体来源
        6.1.2 成矿流体演化过程
    6.2 矿田成因机制
        6.2.1 成矿物质来源
        6.2.2 成岩成矿时代
        6.2.3 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
        6.2.4 钨铜的共生机制
        6.2.5 白钨矿富集机理
        6.2.6 矿田成因
7 “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7.1 成矿地质体
    7.2 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
    7.3 成矿作用特征标志
    7.4 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8 结论
    8.1 主要成果
    8.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4)赣南地区淘锡坑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矿区以往工作程度及存在问题
        1.2.1 矿区以往工作程度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2 采用的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特点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特征
        3.1.1 矿区地层
        3.1.2 矿区构造
        3.1.3 矿区岩浆岩
        3.1.4 矿区围岩蚀变
    3.2 矿体特征
        3.2.1 矿体的产出特征
        3.2.2 矿体形态空间变化规律
    3.3 矿石特征
        3.3.1 黑钨矿石英脉型矿石
        3.3.2 云英岩型矿石
    3.4 成矿期次和成矿阶段
    3.5 矿化分带研究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1 花岗岩体主量元素特征
        4.1.2 赋矿地层主量元素特征
    4.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1 花岗岩体微量元素特征
        4.2.2 赋矿地层微量元素特征
        4.2.3 矿石微量元素
    4.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1 花岗岩稀土元素特征
        4.3.2 赋矿地层稀土元素特征
        4.3.3 矿石稀土元素特征
    4.4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4.1 氢、氧同位素组成
        4.4.2 硫同位素组成
第五章 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型
    5.1 矿床的成矿时代
    5.2 流体包裹体特征
    5.3 成矿方式和成矿机制
        5.3.0 成矿物质来源
        5.3.1 矿床的成矿方式
        5.3.2 成矿机制
    5.4 矿床的成矿模式
        5.4.1 矿床的演化模式
        5.4.2 成矿模式
    5.5 与区内钨矿床地质特征对比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湘东南地区燕山早期花岗岩浆—热液演化及钨矿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南岭花岗岩成因与演化
        1.2.2 花岗岩特征与成矿作用研究
        1.2.3 钨多金属矿主要类型
        1.2.4 钨多金属矿成矿主要观点
        1.2.5 晚期花岗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与岩浆液态不混溶
        1.2.6 存在问题
        1.2.7 选题依据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工作量
    1.4 主要成果及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岩浆岩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区地质
    3.1 瑶岗仙钨矿
        3.1.1 地质概况
        3.1.2 岩浆岩地球化学
    3.2 柿竹园钨多金属矿
        3.2.1 地质概况
        3.2.2 矿区各类岩体(脉)特征
        3.2.3 岩浆岩地球化学
    3.3 湘东钨矿
        3.3.1 地质概况
        3.3.2 岩浆岩岩相学
        3.3.3 岩浆岩地球化学
第4章 花岗岩浆→热液演化地质地球化学
    4.1 晚期花岗岩岩浆-热液演化空间架构
    4.2 岩浆液态不混溶地质现象及典型现象剖析
        4.2.1 岩浆液态不混溶地质现象
        4.2.2 典型现象剖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5.1 石英脉型钨矿
        5.1.1 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5.1.2 显微测温特征
        5.1.3 包裹体的激光拉曼特征
        5.1.4 熔流包裹体加热熔化实验
        5.1.5 脉型钨矿成矿流体演化及性质
    5.2 矽卡岩型钨矿
        5.2.1 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5.2.2 显微测温特征
        5.2.3 矽卡岩型钨矿成矿流体演化及性质
    5.3 成矿流体来源
第6章 成矿机制
    6.1 钨多金属成矿地质体
        6.1.1 成矿地质体岩性厘定
        6.1.2 碱长花岗岩地质特征
        6.1.3 碱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6.2 成矿作用模型
        6.2.1 石英脉型钨矿
        6.2.2 矽卡岩型钨矿
第7章 结论
    7.1 取得主要成果
    7.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分析技术与实验方法
附录 2 个人简介

(7)赣南西华山钨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1.1 区域地质概况
    1.2 矿床地质特征
2 流体包裹体研究
    2.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2.2 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分析
        2.2.1 Ⅰ型包裹体
        2.2.2 Ⅱ型包裹体
3 讨 论
    3.1 成矿流体演化
    3.2 流体热焓
    3.3 成矿流体来源及成矿特征
4 结 论

(9)云南麻栗坡南秧田钨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我国钨矿资源现状
    第二节 华南钨矿床研究现状
    第三节 老君山锡钨多金属成矿区研究现状
    第四节 南秧田钨矿床研究现状
    第五节 存在问题和选题依据
    第六节 技术路线和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第一节 区域地层
    第二节 区域岩浆岩
    第三节 区域构造特征
    第四节 区域构造旋回特征
    第五节 区域变质作用
    第六节 区域矿产资源
第三章 老君山花岗岩体特征
    第一节 岩体岩相学特征
    第二节 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第三节 岩浆源区性质
    第四节 成岩年代学研究
    第五节 构造环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床地质特征
    第一节 矿区地质概况
    第二节 矿体特征
    第三节 矽卡岩特征
    第四节 矿石特征
    第五节 成矿阶段划分及围岩蚀变
    第六节 特征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第一节 流体包裹体研究
    第二节 H-O-S-Pb稳定同位素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成矿年代学研究
    第一节 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果
    第二节 成矿年代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矿床成因及区域成矿规律
    第一节 矿床成因探讨
    第二节 成矿动力学背景探讨
    第三节 区域对比研究
    第四节 控矿构造
    第五节 区域成矿规律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实验流程与分析方法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南岭银坑矿田两种类型矿床成因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论文工作情况及实物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银坑矿田典型矿床
    3.1 银坑矿田主要矿床类型
    3.2 牛形坝-柳木坑金银铅锌铜矿
    3.3 营脑锰多金属矿
    3.4 画眉坳钨矿
    3.5 岩前钨矿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岩体地质特征与地球化学特征
    4.1 岩体地质特征
    4.2 成岩年代学
    4.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岭科学钻综合研究
    5.1 南岭科学钻选址
    5.2 南岭科学钻综合研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银坑矿田主要成矿规律认识及找矿方向
    6.1 成矿规律
    6.2 找矿方向
结论
论文存在问题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西华山钨矿有关成因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分异花岗岩: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探讨[D]. 杨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2]南岭东段九龙脑矿田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J]. 王登红,赵正,刘善宝,郭娜欣,梁婷,陈伟,周新鹏. 地质学报, 2016(09)
  • [3]江西大湖塘钨多金属矿田成矿流体演化及成因机制研究[D]. 巩小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03)
  • [4]赣南地区淘锡坑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D]. 黑欢. 长安大学, 2012(07)
  • [5]碱交代作用及其与钨矿化的关系——主要以西华山钨矿为例[J]. 赫英. 矿床地质, 1987(02)
  • [6]湘东南地区燕山早期花岗岩浆—热液演化及钨矿成矿作用研究[D]. 王艳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08)
  • [7]赣南西华山钨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J]. 魏文凤,胡瑞忠,毕献武,苏文超,宋生琼,石少华. 矿物学报, 2011(02)
  • [8]西华山花岗岩株岩浆与热液之联系[J]. 赫英.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 1985(02)
  • [9]云南麻栗坡南秧田钨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作用[D]. 冯佳睿.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1(10)
  • [10]南岭银坑矿田两种类型矿床成因关系研究[D]. 郭娜欣.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5(01)

标签:;  ;  ;  ;  ;  

关于西华山钨矿成因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