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秋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王岩文,周建华,雒娜,王广印[1](2021)在《BR和农艺措施防控大棚秋番茄TY病毒病和茎基腐病的效果》文中研究表明为完善大棚秋番茄TY病毒病及茎基腐病的绿色防控体系,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BR(油菜素内酯)和农艺措施防控大棚秋番茄TY病毒病和茎基腐病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棚外种植3行玉米可使棚内秋番茄TY病毒病的发病率降低40.71%,防效达70.53%。对大棚番茄植株喷施不同浓度BR可降低大棚秋番茄TY病毒病发病率,其中,0.5 mg·L-1BR处理的番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防效最好。同一种植年份,晚定植的大棚秋番茄比早定植的茎基腐病发病率降低了217.84%,前茬为春黄瓜的大棚秋番茄比前茬为春番茄的茎基腐病发病率降低了110.81%。综上所述,大棚外种植玉米和喷施适宜浓度的BR均可减轻大棚秋番茄TY病毒病,而适当晚定植和选择春黄瓜为前茬作物对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王广印,王胜楠,陈碧华,沈军[2](2016)在《防虫网覆盖对大棚内小气候、秋番茄生长和病虫害的影响》文中认为为了防治大棚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采用网棚(放风口覆盖防虫网)与对照棚(放风口无覆盖物)栽培方法,研究防虫网覆盖对大棚内小气候、秋番茄生长及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秋番茄生长期间,覆网棚内的气温、地温、空气湿度都较对照棚升高,其中7、8月份测定日覆网棚内最高气温比对照棚高3.3℃、2.0℃,但光照强度和风速均较对照棚降低。与对照棚相比,覆网棚内秋番茄株高和叶片数有所增加,但茎粗和前期坐果率有所降低。覆盖防虫网能有效减少棚内烟粉虱数量,使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降低88.61%和95.16%,但番茄芝麻斑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增加14.94%和146.86%,单株生理卷叶数平均增加33.33%。由此可见,覆盖防虫网能有效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但棚内小气候的改变不利于番茄前期坐果,且导致芝麻斑病和生理卷叶的发生加重。
苑丽彩,郭卫丽,王广印,王胜楠[3](2016)在《几种防控措施对大棚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的影响》文中认为为了检验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简称TY病毒病)技术措施的效果,结合田间试验与示范,调查了种植抗病品种、防虫网覆盖、土肥处理、增施有机肥和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对大棚秋番茄TY病毒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覆盖防虫网可使烟粉虱数量降低94.50%,防治秋番茄品种祥瑞和天地壹号TY病毒病的效果分别达76.0%和100%。秋番茄品种或组合间抗病性差异较大,巴赫、史加利、天地壹号、组合17等抗TY病毒病品种(组合)比一品、粉美人和领袖等普通品种显示出较强的抗病性。采用土肥处理[有机肥(商品羊粪)+土壤调理剂+EM生物菌肥(液体)],可降低TY病毒病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提高番茄坐果率,对普通品种的防病效果平均达27.1%。而在土肥处理基础上冲施有机肥,防治TY病毒病效果进一步提升,坐果率较不施底肥对照提高13.9%,呈现一定的累加效应。在种植相同品种条件下,管理精细棚户比管理粗放棚户秋番茄TY病毒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降低。综上所述,选用抗TY品种、覆盖防虫网、土肥处理土壤、增施有机肥和加强田间管理均可有效防控大棚秋番茄TY病毒病。
郭晨曦[4](2020)在《土壤处理对大棚秋番茄生长及土传病害防控效果的影响》文中指出新乡市牧野区朱庄屯村常年在塑料大棚中栽植番茄,黄瓜等农作物。但由于常年连作及栽培管理方式不当,大棚土壤中连作障碍严重,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及营养结构改变、土壤病虫害加重,影响秋番茄、春季黄瓜长势及产量、品质变差,影响大棚蔬菜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通过采用强还原土壤灭菌法(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棉隆及生物菌肥等合理施用试验,研究了RSD、棉隆处理对秋番茄、春黄瓜生长、产量、病虫害及土壤杂草等的调控作用,以期为连作土壤改良,提高秋番茄、春黄瓜产量、土传性病害的防控效果,提供理论依据。RSD处理对于无公害生产和有机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具体结果如下:1、RSD处理后第一茬秋番茄植株、果实生长加快、果产量提高,且根结线虫病、茎基腐病发病率显着降低;其中第3次测量的植株株高和茎粗分别增加了4.96%和6.21%,RSD组第1层单果重和果产量分别增加了40.80%和73.30%,RSD+968组单果重和产量分别增加了69.33%和109.59%;RSD组秋番茄根结线虫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75.00%和64.44%,RSD+968组秋番茄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为0;RSD组和RSD+968组茎基腐病发病率分别降低了28.64%和40.41%;RSD处理可明显减少土壤中尖孢镰刀菌和根结线虫数量,其中尖孢镰刀菌拷贝数降低了30.56%,根结线虫数量降低了97.57%;RSD和RSD+968组杂草数量、鲜重、干重均明显减少;在8月17日,RSD处理后番茄病毒病平均发病率降低了58.07%。说明RSD处理组和RSD+968处理组都能促进秋番茄的生长,提高产量,降低番茄根结线虫病、茎基腐病及病毒病发病率。RSD处理后第二茬春黄瓜植株生长加快、果产量提高,且黄瓜枯萎病发病率明显降低;其中,RSD组植株株高增加了8.37%,RSD组和RSD+968组平均单果重分别增加了15.38%和30.76%;RSD组和RSD+968组黄瓜枯萎病发病率分别降低了43.60%和50.50%;RSD处理后vc含量、可溶性糖的含量分别升高了12.98%和18.85%。说明RSD处理组和RSD+968处理都能促进春黄瓜的生长,提高产量,降低春黄瓜枯萎病发病率,提高春黄瓜品质。RSD处理后第三茬秋番茄根结线虫病和茎基腐病防治效果明显,其中根结线虫病其中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72.72%和77.14,茎基腐病发病率降低了57.98%。2、棉隆处理后第一茬秋番茄品种植株生长加快、果产量增大及根结线虫指数、茎基腐病发病抑制,棉隆+淡紫拟青霉+枯草芽孢杆菌(QHD)处理组的株高、茎粗、第4花序坐果率、第1层单果重及第1层果产量增加最多,分别增加了180.87%、57.11%、62.65%、209.11%和247.83%;棉隆+淡紫拟青霉组对秋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31.38%,其次是棉隆+QHD组,防治效果为26.21%;棉隆+淡紫拟青霉+QHD处理组的茎基腐病发病率比对照组降低了77.04%。棉隆+淡紫拟青霉+QHD处理组的杂草数量、鲜重、干重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联合处理可抑制大棚秋番茄杂草的生长。结论:RSD处理能有效促进秋番茄和春黄瓜生长,减少土壤中病原菌数量,降低秋番茄根结线虫病、茎基腐病及春黄瓜枯萎病发病率,促进大棚秋番茄和春黄瓜产量提高。棉隆处理土壤能有效抑制番茄根结线虫病、茎基腐病发病及土壤中杂草数量生长,减轻大棚土壤连作障碍,促进秋番茄生长及产量增加。此外,棉隆处理加施淡紫拟青霉、QHD等生物菌肥效果优于棉隆单独处理。
王岩文[5](2021)在《油菜素内酯(BR)及配施外源钙对设施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文中提出近年来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反季节蔬菜栽培面积日益增加,以至于设施番茄栽培也得到空前发展,成为我国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但由于设施结构单一、管理不当及秋季高温高湿、冬季低温弱光、不良气候灾害等逆境胁迫影响,植株易感染病害,对植株生长发育影响很大,严重阻碍设施番茄增产增收。有大量研究表明,油菜素内酯(BR)、外源钙可通过提高番茄植株抗病及抗逆性,促进植株生长增加产量。但前人对二者功能研究多集中在盆栽试验,在设施应用研究较少,且二者配施方面的研究报道更少。因此为了检验BR及配施外源钙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通过设施番茄试验,探究不同浓度BR及配施外源钙对设施番茄生长、坐果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番茄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具体试验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BR及配施外源钙处理对大棚秋番茄生长、生理、病害及产量的影响:BR处理可提高番茄株高、茎粗及叶片数,以0.5 mg/L BR处理效果显着。高浓度BR处理抑制番茄坐果率并降低产量,而适宜浓度BR处理可通过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适宜浓度BR处理可显着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高浓度BR处理可能抑制光合进程。适宜浓度BR处理降低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增加脯氨酸(Pro)及可溶性糖含量。喷施BR处理可降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病毒病)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BR配施外源钙处理可增加叶量,提高光合作用,增加Pro、可溶性糖含量,提高植株抗病性,从而提高产量。由此表明,0.5 mg/L BR处理及配施外源钙处理可应用于促进大棚秋番茄生长、提高产量及防治TY病毒病。2.不同浓度BR及配施外源钙处理对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长、生理特性变化、坐果及产量的影响: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高浓度BR处理对番茄前期株高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适宜浓度的BR处理使株高增加。高浓度BR处理使番茄叶片MDA含量显着增高,可溶性糖含量降低;适宜浓度的BR处理可减缓叶片MDA含量增加并降低相对电导率,同时增加番茄叶片的Pro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番茄的叶绿素含量。高浓度或低浓度的BR处理会抑制番茄坐果,降低番茄第1花序的产量;适宜浓度的BR处理可促进果实膨大,提高番茄产量。BR配施外源钙处理后番茄叶片数显着增加,可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面积、加快光合进程,进而促进果实膨大、显着提高果实产量。3.BR及配施外源钙对温室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喷施BR可促进番茄幼苗生长,增加生物量积累及叶绿素含量,提高根系活力,且各指标随BR浓度增加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以0.1 mg/L BR处理效果最明显。喷施BR处理可降低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但低浓度BR与CK1相比达到显着差异水平。此外,BR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增长虽无明显作用,但其叶绿素含量、生物量积累及根系发育水平高于BR或0.2%氯化钙(0.2%CaCl2)单一处理。
彭昌家,白体坤,丁攀,冯礼斌,朱成,杨宇衡,刘怡欣,陈丹[6](2016)在《生物农药和生化复配制剂防治设施秋番茄温室白粉虱效果研究》文中认为为减轻设施秋番茄温室白粉虱发生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残留和环境污染,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了生物农药阿维菌素+赤·吲乙·芸苔(碧护)和苦参碱+碧护与生化复配制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碧护防治设施秋番茄温室白粉虱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室大棚秋季番茄白粉虱发生较重情况下,每公顷用1.8%阿维菌素EC 375 g+碧护600 g、1.5%苦参碱SL 4500 m L+碧护600 g和生化复配制剂5.7%甲维盐SG 450 g+碧护600 g,7天施药1次,连续施用4次,药后10、17、26、35天,防治效果均在81%、83%、85%和81%以上,且药后10天和17天甲维盐+碧护与阿维菌素+碧护、阿维菌素+碧护与苦参碱+碧护差异不显着,甲维盐+碧护显着高于苦参碱+碧护。阿维菌素+碧护、苦参碱+碧护和甲维盐+碧护不仅可以作为防治设施番茄温室白粉虱的理想药剂,而且可以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防治温室白粉虱的理想药剂。
王广印,陈碧华,沈军,李贞霞,苑丽彩[7](2014)在《大棚秋番茄裂果原因分析与综合防治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2013年新乡市郊区大棚秋番茄普遍裂果问题的调研,分析大棚秋番茄裂果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对今后大棚秋番茄生产起到具体指导作用。
王晓峰,高文,徐婧,王涛,邹庆道[8](2018)在《2017年辽宁夏秋保护地番茄生产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通过对辽宁夏秋季番茄生产区的走访调查,发现制约和影响夏秋番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护地番茄种植中病虫害防控技术和栽培建议,为辽宁今后夏秋番茄生产提供指导。
赵娟,俞艳,陈红辉,张芝雯,葛立傲,卫亮[9](2021)在《长江流域秋季番茄生长结果特性观察》文中研究表明为提高秋番茄种植水平,丰富品种资源,在上海市金山区种植4个品种番茄,鉴定秋番茄早熟性、生长势、抗病性、丰产性、商品性和市场价值,为其在长江流域的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浦粉7号早熟,可通过整枝有效降低病毒病发生率,单株坐果6个、采收2穗果,扁圆果、果色好;果实纵径最小,为5.88 cm;果实横径较大,为7.81 cm;单果质量为315.74 g,丰产性较好,口味酸甜适中,表现优良,值得推广示范。
卢宁,彭昌家[10](2016)在《生物农药对温室秋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筛选温室秋番茄病毒病的生物农药。[方法]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生物农药香菇多糖+赤·吲乙·芸苔(碧护)和宁南霉素+赤·吲乙·芸苔防治番茄病毒病的效果。[结果]在温室大棚秋季番茄病毒病发生较重情况下,施用0.5%香菇多糖水剂3 000 m L/hm2+碧护可湿性粉剂600 g/hm2、8%宁南霉素水剂900 m L/hm2+碧护可湿性粉剂600 g/hm2,7 d施药1次,连续施用4次,药后10、17、26、35 d防治效果均在88%、87%、78%和67%以上,且两药剂防治效果差异不显着,香菇多糖+碧护极显着高于盐酸吗啉胍(对照药剂)+碧护,宁南霉素+碧护显着高于盐酸吗啉胍+碧护。[结论]香菇多糖+碧护和宁南霉素+碧护不仅可以作为防治病毒病的理想药剂,而且可以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防治病毒病的理想药剂。
二、秋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秋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BR和农艺措施防控大棚秋番茄TY病毒病和茎基腐病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大棚外侧种植玉米 |
1.2.2 不同浓度BR处理大棚秋番茄试验 |
1.2.3 2个定植期的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试验 |
1.2.4 2种前茬作物的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试验 |
1.3 病害调查与统计 |
1.3.1 TY病毒病调查与统计 |
1.3.2 茎基腐病调查与统计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大棚外侧种植玉米与大棚内秋番茄TY病毒病发生的关系 |
2.2 不同浓度BR处理对大棚秋番茄TY病毒病的影响 |
2.3 2个定植期对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发病率的影响 |
2.4 2种前茬作物对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发病率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3.1 大棚外侧种植玉米减轻棚内秋番茄病毒病的效果 |
3.2 不同浓度BR处理大棚秋番茄防治TY病毒病的效果 |
3.3 大棚秋番茄定植期影响茎基腐病的发生 |
3.4 大棚前茬作物影响秋番茄茎基腐病的发生 |
(2)防虫网覆盖对大棚内小气候、秋番茄生长和病虫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防虫网设置 |
1.2.2 试验调查、测量与统计 |
1.3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覆网对大棚内气象因子的影响 |
2.1.1 覆网对大棚内气温的影响 |
2.1.2 覆网对大棚内地温的影响 |
2.1.3 覆网对大棚内光照强度的影响 |
2.1.4 覆网对大棚内空气湿度的影响 |
2.1.5 覆网对大棚内风速的影响 |
2.2 覆网对大棚秋番茄生长和坐果的影响 |
2.2.1 覆网对大棚秋番茄生长的影响 |
2.2.2 覆网对大棚秋番茄坐果的影响 |
2.3 覆网对大棚秋番茄病虫害的影响 |
2.3.1 覆网对大棚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和芝麻斑病的影响 |
2.3.2 覆网对大棚烟粉虱迁飞的影响 |
2.3.3 覆网对大棚秋番茄生理卷叶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3.1 覆网对大棚内小气候的影响 |
3.2 覆网对大棚秋番茄生长及坐果的影响 |
3.3 覆网对大棚秋番茄病虫害的影响 |
(3)几种防控措施对大棚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大棚秋番茄防虫网覆盖试验 |
1.2 大棚秋番茄品种(组合)抗病性比较试验 |
1.3 大棚秋番茄土肥处理试验与示范 |
1.4 大棚秋番茄增施有机肥的示范种植 |
1.5 大棚秋番茄田间精细管理与粗放管理的比较 |
1.6 病虫害调查、统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大棚秋番茄TY病毒病的发生与覆盖防虫网的关系 |
2.2 覆盖防虫网对大棚内黄板诱集烟粉虱数量的影响 |
2.3 大棚秋番茄TY病毒病的发生与品种(组合)抗性的关系 |
2.4 大棚秋番茄TY病毒病的发生与土肥处理的关系 |
2.5 大棚秋番茄TY病毒病的发生与增施有机肥的关系 |
2.6 大棚秋番茄TY病毒病的发生与田间管理的关系 |
2.7 大棚秋番茄TY病毒病的发生与棚内区域分布的关系 |
3 结论与讨论 |
3.1 大棚应用防虫网的效果 |
3.2 秋番茄抗TY病毒病品种(组合)的应用与效果 |
3.3 土肥管理减轻TY病毒病的发生 |
3.4 加强田间管理 |
(4)土壤处理对大棚秋番茄生长及土传病害防控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设施土壤连作障碍发生、危害和防治现状 |
1.1.1 设施土壤连作障碍发生现状 |
1.1.2 设施土壤连作危害 |
1.1.3 设施土壤连作障碍防治措施 |
1.2 番茄根结线虫病研究进展 |
1.2.1 番茄根结线虫病发生现状 |
1.2.2 番茄根结线虫病发生原因及危害 |
1.2.3 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措施 |
1.3 番茄茎基腐病研究进展 |
1.3.1 番茄茎基腐病发生现状 |
1.3.2 番茄茎基腐病发生原因及危害 |
1.3.3 番茄茎基腐病的防治措施 |
1.4 黄瓜枯萎病研究进展 |
1.4.1 黄瓜枯萎病发生现状 |
1.4.2 黄瓜枯萎病发生原因及危害 |
1.4.3 黄瓜枯萎病防治措施 |
1.5 棉隆处理土壤的研究进展 |
1.5.1 棉隆处理对土传病原菌及病虫害的影响 |
1.5.2 棉隆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 |
1.5.3 棉隆处理对植物化感作用和自毒作用的影响 |
1.5.4 棉隆处理对土壤呼吸强度和植株生长的影响 |
1.5.5 棉隆处理和生物菌结合对土壤连作障碍发生的研究进展 |
1.6 RSD处理土壤的研究进展 |
1.6.1 RSD处理对土传病原菌及病虫害的影响 |
1.6.2 RSD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1.6.3 RSD处理对植物化感作用和自毒作用的影响 |
1.6.4 RSD处理对土壤呼吸强度和植株生长的影响 |
1.6.5 RSD处理和生物菌结合对土壤连作障碍发生的研究进展 |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强还原灭菌法(RSD)对连续三茬大棚秋番茄和春黄瓜生长、病虫草害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统计分析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RSD在第一茬大棚秋番茄上的应用效果 |
2.2.2 RSD在第二茬塑料大棚春黄瓜上的应用效果 |
2.2.3 RSD在第三茬塑料大棚秋番茄上的应用 |
2.3 小结与讨论 |
2.3.1 RSD处理对大棚土壤性质的影响及速效杀灭病虫的效果 |
2.3.2 RSD处理对大棚秋番茄、春黄瓜的促长壮秧和前期增产效应 |
2.3.3 RSD处理对防治土传病害的效应及其作用的持效性 |
2.3.4 968 生物菌肥的加成效应 |
2.3.5 RSD处理设施土壤的实用性 |
第三章 棉隆对大棚秋番茄生长、病虫草害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统计分析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棉隆处理对第一茬秋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 |
3.2.2 棉隆处理对秋番茄坐果率、果实生长和第一穗果实产量的影响 |
3.2.3 棉隆处理对第一茬大棚秋番茄根结线虫病的影响 |
3.2.4 棉隆处理对第一茬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影响 |
3.2.5 棉隆处理对第一茬大棚秋番茄田间杂草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棉隆处理能促进大棚秋番茄植株及果实的生长 |
3.3.2 棉隆能增加对大棚秋番茄土壤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
3.3.3 棉隆能减少大棚秋番茄的田间杂草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油菜素内酯(BR)及配施外源钙对设施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大棚秋番茄生产研究现状与进展 |
1.1.1 大棚秋番茄生产概况 |
1.1.2 大棚秋番茄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
1.1.3 大棚秋番茄研究现状 |
1.1.4 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研究现状 |
1.1.5 大棚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研究现状 |
1.1.6 大棚秋番茄根结线虫病研究现状 |
1.2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产研究现状与进展 |
1.2.1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产概况 |
1.2.2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
1.2.3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研究现状 |
1.2.4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抗低温研究现状 |
1.3 油菜素内酯(BR)研究进展 |
1.3.1 BR的应用概况 |
1.3.2 BR的作用及机理 |
1.3.3 BR在蔬菜上的应用 |
1.4 外源钙研究进展 |
1.4.1 外源钙的应用概况 |
1.4.2 外源钙的作用及机理 |
1.4.3 外源钙在蔬菜上的应用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生长、病害与产量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生理指标的测定 |
2.1.4 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生长的影响 |
2.2.2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生理指标的影响 |
2.2.3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病害的影响 |
2.2.4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坐果与产量的影响 |
2.3 小结与讨论 |
2.3.1 BR及配施外源钙能促进大棚秋番茄生长及产量 |
2.3.2 BR及配施外源钙能提高大棚秋番茄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 |
2.3.3 BR及配施外源钙能增强大棚秋番茄的抗性 |
2.3.4 BR及配施外源钙能缓解大棚秋番茄的病害 |
第三章 BR及配施外源钙对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长、生理与产量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指标测定 |
3.1.4 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3 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株高和茎粗的影响 |
4.2.2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4.2.3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根系的影响 |
4.2.4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2.5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大棚秋番茄裂果原因分析与综合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新乡市郊区大棚秋番茄裂果现象 |
2 番茄裂果的主要类型 |
2.1 放射状裂果 |
2.2 环状裂果 |
2.3 细碎纹裂果 |
2.4 混合状纹裂果 |
2.5 纵裂果 |
2.6 顶裂果 |
3 大棚秋番茄裂果的原因分析 |
3.1 品种差异 |
3.2 气候变化 |
3.3 水分失调 |
3.4 施肥不合理 |
3.5 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 |
3.6 微量元素缺乏 |
3.7 植株调整不当 |
3.8 畸形花花柱开裂 |
3.9 用药不合理 |
3.1 0 病毒病、生理卷叶与根结线虫病 |
4 大棚秋番茄裂果的综合防治对策 |
4.1 选择抗裂品种 |
4.2 加强温度调控 |
4.3 加强水分调控 |
4.4 增施有机肥、磷钾肥, 控制氮肥用量 |
4.5 补施钙、硼肥 |
4.6 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科学防治病虫害 |
4.7 加强栽培管理 |
4.8 适当调整播期 |
(8)2017年辽宁夏秋保护地番茄生产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辽宁番茄生产概况 |
2 夏秋番茄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病虫害 |
2.1.1 番茄黄花曲叶病毒病 (TYLCV) 危害严重。 |
2.1.2 番茄匍柄霉叶斑病 (灰叶斑病) 大规模发生。 |
2.1.3 部分地区番茄细菌性溃疡病发生严重。 |
2.1.4 蓟马危害严重。 |
2.2 花芽分化不良 |
2.3 裂果 |
3 防治解决措施 |
3.1 病虫害防控 |
3.1.1 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 |
3.1.2 番茄匍柄霉叶斑病 (灰叶斑病) 的防控。番茄 |
3.1.3 番茄溃疡病的防控。 |
3.1.4 蓟马的防治。 |
3.2 花芽分化不良原因及栽培管理建议 |
3.3 番茄裂果原因及栽培管理建议 |
(9)长江流域秋季番茄生长结果特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栽培方法 |
1.2.2 项目测定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农业生物学性状 |
2.2 病害分析 |
2.3 植物生长性状 |
2.4 果实性状 |
2.5 产量调查 |
3 讨论与结论 |
3.1 秋番茄品类分析 |
3.2 秋番茄栽培技术分析 |
3.3 优良品种筛选 |
(10)生物农药对温室秋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材料 |
1.2.1 供试作物。 |
1.2.2 防治对象。 |
1.2.3 供试药剂。 |
1.3 试验设计 |
1.4 试验方法 |
1.5 调查方法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安全性 |
2.2 生物农药防治番茄病毒病效果 |
3讨论与结论 |
四、秋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BR和农艺措施防控大棚秋番茄TY病毒病和茎基腐病的效果[J]. 王岩文,周建华,雒娜,王广印. 中国瓜菜, 2021(01)
- [2]防虫网覆盖对大棚内小气候、秋番茄生长和病虫害的影响[J]. 王广印,王胜楠,陈碧华,沈军. 河南农业科学, 2016(07)
- [3]几种防控措施对大棚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的影响[J]. 苑丽彩,郭卫丽,王广印,王胜楠. 河南农业科学, 2016(11)
- [4]土壤处理对大棚秋番茄生长及土传病害防控效果的影响[D]. 郭晨曦. 河南科技学院, 2020(12)
- [5]油菜素内酯(BR)及配施外源钙对设施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D]. 王岩文.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6]生物农药和生化复配制剂防治设施秋番茄温室白粉虱效果研究[J]. 彭昌家,白体坤,丁攀,冯礼斌,朱成,杨宇衡,刘怡欣,陈丹. 农学学报, 2016(05)
- [7]大棚秋番茄裂果原因分析与综合防治对策[J]. 王广印,陈碧华,沈军,李贞霞,苑丽彩. 中国园艺文摘, 2014(07)
- [8]2017年辽宁夏秋保护地番茄生产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J]. 王晓峰,高文,徐婧,王涛,邹庆道. 园艺与种苗, 2018(02)
- [9]长江流域秋季番茄生长结果特性观察[J]. 赵娟,俞艳,陈红辉,张芝雯,葛立傲,卫亮. 中国瓜菜, 2021(07)
- [10]生物农药对温室秋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效果[J]. 卢宁,彭昌家. 安徽农业科学, 2016(19)